这部剧的衣服很漂亮。
在接触这部剧之前,我都不知道汉服有朝代之分,一直都以为古装剧里的衣服是中国特色,就是古代的衣服。
看了这剧,接受了很多科普,才知道并不是所有电视剧的衣服都是中国古代的衣服,而且古代衣服还分朝代。
作为几十年的理科生,对历史早都忘的差不多了,英宗代宗更是不知道是谁,毕竟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数理化,都是各种理科算式实验机理分析,看了这剧才知道明朝还有这样两位皇帝。
对于于谦,了解更多的是他那首诗,别的更是不清楚。
中医文化是这剧的底盘,编剧做了不少功课,案例分析啥的确实经得起推敲,纵然明朝之前的中医太过落后,和现在的中医比有些治疗方法简直有点奇葩,但起码让我们知道了中医原来确实博大精深。
不止草药可以治病,就是我们平时周围的燕窠土,观音土等都是有用的。
劳动人民或许没有文化,不懂草药,但他们懂得最实际的救命方法。
看完这剧,真心觉得中医好神奇,如果我再年轻点,我就去学中医了。
演员表现都不错,但实在是生理性厌恶朱祁镇,可能我看的历史科普贴有点多,实在是对这位帝王恶心极了。
剧里的剧情也把他编成偏听偏信的昏君,致力于拆散弟弟弟媳的小三,想想那张脸我就觉得恶心。
钱皇后真心是剧里最讨喜的女性了。
朱祁钰前面翩翩少年郎,可惜最终为权利所惑。
谭允贤在大多数女性心里形象还是不错的,但在直男癌眼里,她绝对被讨厌死了。
一个女人想追求自己的事业,并且把事业放在第一位,爱情必须为事业让位。。。
直男癌绝对受不了这样一个女性角色。
编剧女主事业励志剧情编的不错,但感情戏编的一塌糊涂,不多说了。
给4星是因为服装音乐演员表演都很不错,中医考究的好。
感情戏忽略吧。
也真是够不容易的,编剧能脑残到如此地步。
看了今天预告,英宗回京居然有脸问景泰皇帝:为什么叫皇兄不叫皇上。
我去,编剧据说还是高考过的文科生。
这脸也太大了...能不能要点脸架空历史写啊?
简直误人子弟。
你觉得明代于谦、朱祁镇朱祁钰是冷门历史人物可以随便YY,那是你不属于正常有历史常识的人群。
简直怀疑中国高中的文科基本教育真是吡了狗了。
据说这个编剧还写过陆贞传奇什么的,因为服装一看就草台班所以没看。
拜托以后这个编剧的古装片都使用奇幻服饰风格,自动过滤有常识的观众。
服装这个事很重要,一定要得体。
其实太子妃升职记我也挺爱看的,这编剧脑残在于又不够新锐又不够古典。
完全一个教育程度不够的中年妇女。
以后多写点时装剧是正经,什么汪国公财团支持的家族企业明朝公司,董事会的后妈老夫人还不肯放权,兄弟总裁为杜拉拉反目成仇的并且争夺公司控制权的故事,难道编剧不觉得整个故事这么移植一下会得体得多嘛?
人生若只如初见,这应该是一句断肝肠的诗了,明知这部剧结局不会好,但还是看下去吧,演员都还不错。
诗诗的气质不要太好,娴静却又韧劲,美好的词语用来修饰她一点也不过分。
诗诗的哭戏确实不错,画面和演员都很唯美,题材有些新意,但是部分剧情还是有些老套,缺乏亮点 服饰也还不错。
剧中的允贤对医学的不懈追求,是我最喜欢看的。
一心钻研,虚心求教,不断打破自身的束缚,对所有和医学相关的学识都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医学的道路上受挫、退缩、逃避,到坚定自己的一颗医者心。
医者看的是病,不论人;医者要有一颗平常心,去体会病人的痛;医者不会强求行医,病人胡搅蛮缠,医者自当不予理会。
我最不能容忍的就是随意篡改历史,居然还出来个百姓上万民书请求英宗复位?
编剧当观众是傻子吗?
他干的那些都是万死不恕的大罪,不说别的,那些在土木堡无辜死去的二十万精兵,他们的父母亲人会上万民书?
那些北京保卫战战死的将士的亲人朋友会上万民书?
那些国难当头,人心惶惶的百姓会上万民书?
一个当过俘虏被也先带着到处去命令将士开城门,索要财帛的软骨头,在百姓心中只会是国家之耻!
君主死社稷。
我们的亲人都死了,你怎么不去死?!
我好奇编剧怎么变成百姓上万言书求英宗复位?!
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在编剧眼中什么是大事?
什么是小事?
虽然是偶像剧,但既然涉及这些历史事件,就不能稍微靠谱些吗?!
治理瘟疫同土木堡之变的差别,打一巴掌给个甜枣是能糊弄人,但是把人家儿子丈夫害死,多少孤儿寡妇,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
再给个甜枣,百姓就能对你感恩戴德?
上万民书请求你复位?
就算代宗如编剧编的那般龌龊无担当,大明朱家没有别人了?
别糊弄我,我脑子笨。
看女医明妃传,纯粹是闲来无事,而后发现,咦,这剧的服装居然还不错哎,虽然做工还是欠缺一些,但是刘诗诗的每一身衣服都喜欢。
朱祁镇褐色的便装,朱祁钰那身水绿色的外套,都是心头爱啊。
反而是应当最华丽的飞鱼服,颜色还是黯淡了些,这次锦衣卫全是出来溜达的,衣服本也不应比其他人靓丽吧。
想起好像看过这两个皇帝争权的历史,于是更有了看下去的兴趣,倒不是想看编剧是否尊重历史,而是想看他如何戏说。
两个皇帝,很有趣的,虽然彼此都囚禁过,但是最终还是没有下杀手,让人在熟知了的没人性的皇族争权中,看到一丝温情。
也许因为当年明月的文笔太好,我一直对明朝有种喜爱之情。
顺带地,也喜欢明朝的皇帝们。
明朝,出了很多有名的大臣,有的才华横溢,有的铮铮傲骨,数次拯救明朝于危难之间,与其说是皇帝在统治这个国家,倒不如说,是大臣们在治理这个国家。
即使有的时候,那些皇帝们懒惰一些,这个国家看起来也没有那么糟糕。
明朝的开头和结尾,朱元璋和朱由检,都是勤奋十分的帝王,可是中间的皇帝什么样子都有,像极了中学时期的文章,不管中间如何跑偏,最后依然首尾呼应。
初来豆瓣看评论,倒是吓了我一跳。
没想到大臣于谦的粉丝这么多,后来想想,他确实很完美,可惜后来是被朱祁镇所杀。
值国家危难之际,他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
是他说,凡言南迁之人,当诛;当朝臣乱作一团,甚至出了打死人的事情时,是他告诉朱祁钰,此时最应当做的是说马顺等人有罪,其他不予追究,才使一切稳定下来;北京保卫战,筹划、调兵,几乎都是他的功劳。
他是英雄,令人敬佩。
我从来不是一个唯心主义的历史论者。
朱由检虽然做了很多坏事,但是他是个有追求有抱负的皇帝,他呕心沥血,却无法挽回明朝灭亡的悲剧。
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因为明朝气数未尽,是因为那个成功的内阁系统,就算没有于谦,也会有张谦李谦。
一句,凡言南迁之人当诛,为何能在这个时候发挥效力?
是因为在当时朱祁钰的心中,在那些明朝大臣们的心中,还有那种气节在,就像当初朱棣迁都北京,是为了能更方便快捷地处理北方军务,而不是在遥远的南京享乐。
那些不曾在史书上露面的大臣们,真的一致都想往南京跑吗?
不敢苟同。
如果不是人心所向,那场需要无数战士牺牲的北京保卫战,会因为一个人而胜利?
不敢苟同。
朱祁镇,偏信王振,冥顽不化,多少人不让他亲征他都不愿意。
英宗的一生并不算光彩,他宠信过奸邪小人,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做过囚犯,杀过忠臣,要说他是好皇帝,真是连鬼都不信。
但是,说他是个昏君,估计也是连鬼都不信的。
我一直觉得,凡人都是矛盾。
像于谦、王阳明和所有的明君以及昏君,都已经将近纯粹了,而朱祁镇无非是个普通的皇帝,就像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一样。
也是因为这样,这段爱上女医的剧情,安在这样的人身上,竟不让我觉得违和。
没有了王振,被囚禁了7-8年以后,朱祁镇竟然又出来当皇帝,他杀了于谦,任用贤臣,算是老老实实地治国起来,早起拜天地,看奏章,能决断的自己决断,不能决断地去找李贤商量。
是朱祁镇变好了吗?
是朱祁钰适合当皇帝吗?
我觉得都不是,他们只是依靠在完善的内阁制度下,朱祁镇不过是从以前的依赖宦官,变成了依赖这群经过层层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
所以,私以为,如果真的想拍明朝的历史,那主角,一定不是皇帝们,而是这群,因为人数众多,而被忽略的官员们,他们其中的瑰宝,成为英雄,记录在史书上。
更多的人被遗忘。
我可以理解朱祁镇为何一定御驾亲征,在这群聪明的大臣面前,他一定从来不知道做皇帝的滋味;我可以理解朱祁镇为何在乱军之中没有逃走,他从小的教育告诉他不许临阵脱逃,即使不是个好皇帝,他依然保留着这一点气节;我可以理解朱祁钰为何贪恋皇位,不愿意接朱祁镇回京;我甚至可以理解朱祁镇为何当皇帝后就杀了于谦,虽然这是他无法抹去的罪恶。
我想,当于谦在北京保卫战时,选择“社稷为重,君为轻”时,就已经逆料到了自己未来的结局。
女医的编剧,把于谦化为于东阳,估计最后,于东阳会和石亨一起砸开南宫的大门,迎接朱祁镇。
如果历史也是这样该多好,于谦和石亨一起接出朱祁镇,也许这样,于谦就不会被杀。
只是,如此忠烈之人,大概不屑与那些人为伍吧。
甚至临死之前,都不去为自己辩解,又或者真的辩解无用。
在这段历史里,我看到许多普通的人。
邝埜,一心劝阻皇帝,劝阻不可却选择随军出征,最后死在战场上。
王振,想要一展抱负,可惜能力不足,竟带着军队去蔚州溜达一圈又折返。
钱皇后,为了夫君捐私产几乎哭瞎双眼。
朱祁镇,少年天子,被俘过程中,始终能和周围人打成一片,斩杀忠臣,却又能在某种程度改过自新。
朱祁钰,不想当皇帝的王爷,被赶鸭子上架当了皇帝后不愿意放开到手的权利,待到最后,竟还是被囚。
所谓历史,所谓历史中的人,大部分不过都是矛盾而普通(说普通的不是他们的才华,我相信,即使是王振这等人物,在才华上也是无法写入史书的普罗大众无法比拟的)地选择着自己的未来,他们也永远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面对的是什么。
决定随军出征的邝埜是否害怕过?
临死前的王振是否懂了自己的无知?
杀了于谦的朱祁镇是否夜夜辗转反侧?
囚禁后的朱祁钰是否后悔过自己的所作所为?
至于于谦,他一定一如史书中记载得那般坚韧。
朝堂上的大义凛然,战场上的慷慨激昂,赴死前的从容淡定。
只是,他的内心,大概一直都处于悲伤之中,他一定看到了自己最后的结局,才能接受地那么坦然。
于谦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独自就可以成就一部剧作,与其他人格格不入,他注定是一部剧的主角,就像人们读那段历史,记住的、怀念的都是他。
所以,似乎有些理解,为什么女医竟然没提他的名字。
只是,看到这段故事的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人来,想起明朝那些大臣们。
我们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得要精彩,要狗血。
史书寥寥数句后,怎样的波澜壮阔,大概只有穿越回去才知道了。
刚看完13集,皇后说刘诗诗溺水而亡了,结果霍建华腿一软跌坐在龙椅上,黄轩一个趔趄,一口鲜血喷出。
看到他们这么悲痛,我笑得刚喝的水都喷了。
还说演员表演浮夸,这剧情没有最狗血,只有更狗血。
在看15集,终于知道杭允贤为什么是灾星了,下定决心去学医,见到病人都敢试;逆耳之言都不听;不通人情,什么台都敢拆。
试想这么多人都因女主执著学医而死,怎么还敢心中无愧任性妄为?
刘诗诗这颜,谈个恋爱就得了。
这样有理想有抱负,还不遇神医(杀)神,遇佛医(杀)佛,一医成名万骨枯啊。
一直以来电视剧银幕里都是唐朝剧,清宫剧盛行,明朝作为封建制度空前完善的一个朝代,宫闱正史却很少出现在电视剧里。
(个人猜想可能是因为明朝夺嫡斗争少?
后戚不乱政?
反正一提起明朝就是太监锦衣卫) 种种方面来看这部剧都值得期待,服装模仿韩服这种话说起来实在是无知,但是其角度和内容确实有学习《大长今》《拥抱太阳的月亮》。
如果能从韩国古装剧里取长补短,掀起明代文化的流行热则更是善莫大焉。
我也算是《大明衣冠》的粉丝,这部剧的明朝服装在历史方面是值得表扬的,一些明朝独有的服装配饰如网巾,“一色衣”,比甲,褙子等都多次出现,色彩鲜艳,图案华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不同于其他古装大剧的感受。
但是问题也很多,客观来探讨下。
————图片超多,慎入————一、【网巾】 明朝立国之初,明太祖朱元璋就开始制定服饰衣制。
其中网巾是用来约束头发不使散乱,所以明朝的男子发饰绝不可能披头散发,以往明剧经常出现这个大BUG。
网巾不分身份贵贱,上至天子群臣,下至黎民百姓皆可戴之。
明妃里只有两位男主角戴了这个东东,样子还花里胡哨的,搞得好像是皇帝特供,能戴这玩意的多金贵一样。
您这是孙悟空带紧箍咒吗这么改的
这发箍颜色还配合衣服一天一个色呢
左图为《柳如是》剧照,右图为《龙门飞甲》剧照,这两部电影明服做得不错剧里这个创新发箍可以说是既想省钱不给其他人制作网巾,又想显聪明自创造型,哪知道能力有限搞出来一个四不像的发箍比朱元璋的审美差远了,求剧组服设别灵机一动好不好?
韩剧里确实是人人皆戴有网巾,而且明朝网巾和李氏朝鲜的网巾是有区别的。
看韩剧多的可以说是非常熟悉韩剧网巾了,可惜人家的网巾总是表现得精美又规整,而我们的明朝历史剧甚至连一个正确的示范【都找不到】二、【皇帝冠服】 带有十二章纹和十二团龙的衮龙袍一般只有隆重场合才穿,这里日常穿有些过头了。
据出土文物资料记载一件“十二章衮服”从织造到收入内库的时间长达13年!
制作之繁复、精细、奢华绝对超出世人想象(所以日常就不穿这么隆重了)。
皇帝的金丝翼善冠偏大不合脑袋,以及那个照葫芦画瓢做的道具玉带实在是又假又丑好出戏。
样式是对的严重缺乏质感 毕竟是主角,明妃对于皇帝衣饰的还原还是非常求实的。
只是看得出衣服料子差裹得很厚还不透气。
帽子和玉带都是最穿金戴银的关键配饰,也被马马虎虎做成了仅供远观的塑料道具,用心程度只能说刚好及格。
三、【皇帝曳撒】 曳撒是一种从元朝质孙服(也称辫线袄)演化而来的服装款式,因为适合闲居及外出,上至皇帝,下至百官文员日常都非常喜欢穿。
上身窄袖右衽,特色在于下摆的皱折,有点类似于现在的百褶裙。
剧里这款参考了曳撒的款式和飞鱼的纹斓装饰,美中不足是红底配彩纹显花,下摆版式不漂亮,膝斓(膝盖上的纹饰)太低了。
《明宣宗行乐图》中皇帝曳撒四、【内使曳撒】 前面介绍了明朝男人超级喜欢这种“百褶裙”款式,所以英宗同志被瓦剌俘虏也穿了一回,不过想必因为虎落平阳穿的是宦官款,美中不足仍然是膝斓太低了而且衣料松松垮垮没有型
《明宣宗行乐图》局部此款红色曳撒多次出现在古画里,为内官常见款。
普通官员日常穿着对比古画
明代裙袍式服装中以“曳撒”最为重要,当然就不只有宫里的人喜欢穿裙子,宫外有点条件的男人也穿。
其衣身前片形制不同:后身制为整片,前身从腰部分为两截,腰部以上与后片相同,腰部以下两边折有细褶,中间不折,形如马面。
其形象如《明宣宗宫中行乐图》、《宣宗马上像》中明代皇帝服装。
只要是这个形制的服装都叫曳撒服,而纹绣不同才是区分身份地位的关键。
(明服中曳撒和贴里非常相似,想区分的可自己百度下)五、【锦衣卫冠服】 明朝特务组织锦衣卫的服装,从纹样上来说有蟒、飞鱼、斗牛、麒麟(高级锦衣卫官员可得御赐四爪蟒袍,其余按照官阶通常是飞鱼服和麒麟服),从款式上来说有曳撒、贴里、圆领袍等。
款式多种多样特点就是五彩斑斓,因为衣服刺绣非常华丽有气势所以才得名锦衣卫,电视剧第一集王振等宦官就有穿着。
款式从左至右贴里,曳撒,直裰 锦衣卫飞鱼服是其中一种,飞鱼是指一种似龙非龙,带翼有鱼尾的吉祥动物。
实际上蟒、飞鱼、斗牛、麒麟这些纹样都是非常像龙的图案,尤其是蟒和龙只是四爪和五爪的区别,甚至连皇帝也分不清。
飞鱼次于蟒,也只是锦衣卫内上了品级的高官有资格穿,普通力士不行。
锦衣卫服装大家看的比较多,影视剧里款式也纷乱。
服装设计虽然不必要完全照搬实物,但衣服基本的形制是要遵守的。
女医第一集里锦衣卫力士穿的就直接拿华哥在《怪侠一只梅》里的这款,明显改了飞鱼服很多外型元素,属于创新过头的,别被误导了。
龙门客栈电影多年前服装就做得非常好
真实的飞鱼服—— 孔府旧藏飞鱼服实物六、【女装和皇帝常服】 这里刘诗诗穿的应当是一件襖裙外加无袖的比甲。
霍建华的衣服太大了舒展不开,两衽总是很凌乱,,而且总觉得网巾也戴歪了。
在这里要说一下皇帝常服,虽然黄色是皇帝专有色,但明朝皇帝常服颜色有各种颜色,袍身通常是四团龙,也有八团十团。
很多影视剧里明朝皇帝一身黄袍从头到尾都不换,就连帽子也是金黄的,是非常错误的。
清代姚文翰绘《历代帝王像》中的明英宗(左)、《女医明妃传》中 明朝国号为“明”,寓意“光明”,且皇帝姓朱,于是便定“朱”为正色。
所以在《女医明妃传》中你可以看到,黄轩扮演的明代宗朱祁钰亲政时,常穿红色十二纹章衮服。
在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翰绘的《历代帝王像》中,明英宗同样身着红色衮服。
此外,定陵明神宗朱翊钧的尸体也是身着红色云纹缎绣十二章袍式衮服,这与黄轩扮演的明代宗朱祁钰身穿红色衮服是相互印证的。
七、【皇帝盔甲】 不得不说本剧服装制作上真的是有多爱大明衣冠这本图书,图书里仅有的两套华丽盔甲都被明妃做的如出一辙,而且也不失时机的放上了海报宣传,确实好看。
明妃里的皇帝盔甲对比《大明衣冠图志》
《出警图》一身戎装明神宗和两个蟒袍宦官 此款盔甲来源于《出警图》中明神宗的装扮,非常华丽威武,想必是以礼仪巡视功能为主,如果真穿出去打仗恐怕就有些浮夸了。
(估计剧里明英宗被俘就是衣服太华丽给拖累的吧)
此款盔甲款式来自明神宗墓葬的出图实物,款式为贴里外搭对襟甲,同样也是非常华丽奢侈。
八、【女装】 相对比来看,剧里的女装真是好看太多,尤其是上袄下裙在剧里出现多次,不仅画风清秀淡雅,而且方便起居坐卧。
相对比曲据深衣和襦裙等又方便穿着。
也是这部剧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女装|官服】上袄下马面裙
【女装|庶民】
比甲指短袖带搭扣的短外套 【女装|褙子】【官服】
服装方面看起来还是很考究很漂亮的,但是为什么还是觉得上身效果不好呢,肯定不是演员的原因,个人觉得原因如下。
1、服装臃肿,没有量体裁衣,版型太失败了!
即使是冬装,也看得出穿戴效果不合身,不能衬人反而把主角拖丑了。
2、帽子【太大】,摇摇欲坠,腰带过于浮夸,搭配起来就像影楼服装一样有点滑稽的感觉。
虽然《大明衣冠》是Q版人物都很胖很萌,实际上身还是要重新设计适合人体,怎能完全照搬。
(无奈服装制作太懒) 3、服装质感极差,图案非真实刺绣而像是【印制】上去的,夸张而廉价,经不起细看细拍,这点对比很多清宫剧都可以看出来了。
是否唐人还不够舍本做衣呢?
4、整体风格不统一!
色彩搭配不统一!
很多古装剧的服装设计师能力不行,偏偏还喜欢动不动衣服帽子加个花边配个蕾丝网纱搞得更丑,实在凸显我国审美教育的缺乏啊!!
这个问题对比韩古装剧一下子就看出来了。
为什么我一直说衣服大了而且松松散散没有版型呢?
明朝的男服,下摆部分都是喜欢用多层内衬托起,层层叠叠显得饱满,而不是剧里这样皱皱巴巴的) 那么,同样宽大不合身的服装,制作精美的【韩剧】是怎样处理的呢?
韩剧《拥抱太阳的月亮》 以《拥月》为例,从海报上就值得怀疑一下人设有点雷同,都是王和他亲弟喜欢上一个女主(还都是女医女巫什么的),而皇帝正宫娘娘想方设法阻止。
右图为朝鲜王坐像。
这部剧里的朝鲜王都叫兽从第一集穿到最后就这一件龙袍,却非常精致耐看。
之前我以为朝鲜王是没有资格用五爪龙的,后经过豆友指出去查证了一下,朝鲜王曾受明朝皇帝御赐批准,所服龙袍与明朝皇太子及亲王级别相等,确是五爪。
1、乌纱帽上小下大,符合视觉上的舒适,样式简单却不马虎,帽沿下特意露出网巾的金纽装饰,细节显华贵,即使戴在都叫兽的小脑袋上也不显得大。
2、服装的红底色并不俗气而是有光泽且耐看,注意对比下图明妃的土红色龙袍(呃也有可能是韩剧滤镜好看而下图没有) 3、烫金的五爪团龙刺绣像浮雕一样织在衣服上,凸出醒目。
红金配色,王霸之气顿显。
反观《明妃传》本应是天朝宗主的明朝的服装却像是一介亲王一样,失了质量。
(韩剧对于李氏朝鲜的服装还原一向做得比国产明剧好并且先入为主让观众印象深刻,因此后来者明妃才会有人说像韩风)【明妃的服装偏大宽松,尤其是下摆松松垮垮不能细看,皇帝和众臣都像是穿戏服在唱戏一样】以下图注意对比
注意看刘诗诗之外的其他人,什么感觉
头小,给设计的帽子也小,这叫量体裁衣做帽
不好意思我就是特意翻了这张全身照,可以看得出男装上身普遍很松垮。
【韩服的版型】
韩剧服装虽说也是宽大版,但宽大也需合身,更不代表没有版型,尤其肩部和腰部不能给人生夹 硬塞的感觉,腰带可以松垮但不突兀。
版型做好了,整体看起来会是很舒服的感觉。
韩服做得好的原因,在于其对韩服的重视,这也是拿来对比的原因,这里借用一下评论一楼的解释。
下面资料摘自李朝吧,吧友:Schubert1797 1897年从清朝朝贡体制摆脱出来的朝鲜改名「大韩帝国」,在日本侵略压力下,朝鲜半岛的国族认同和国家主义的兴起孕育了「韩服」这个概念。
1960年代,为了让韩服成为日常生活实用服,改良运动兴起。
1960年代中期,开始正式礼服化。
富裕阶层开始穿名牌高级韩服。
直到1970年代,韩国开始正视本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韩剧的制作成本通常比我们国产剧还低,但是古装却舍得从高级韩服店定制和精心制作,并且在韩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韩服产业链支持影视拍摄和日常穿着,其对古装的发展和保护值得我们学习。
【根据评论补充】 对于评论里有人说我吹毛求疵,我只想说各人有各人的标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服装到底有没有用心,有多用心,通过对比确实是看得出来的。
虽然明妃传一再宣传自己服饰之精美,实际质量和细节方面实在是不能细看,也让人不想多看。
版型很敷衍下摆就会不舒服
衣服做大了帽子带歪了
上图这一件,是某汉服爱好者自裁布料,亲自【手绘】而成的飞鱼服,用心制作出来的效果图不比明妃的服装差,明妃也得靠滤镜后期装潢处理才能拿出来。
说像呢,明朝服饰和李朝服装确实很像(先不说谁宗谁属,同等视之)。
正因为很像所以更应该了解区分,不能混淆,更不是为了避嫌。
如果作为历史传承者都分不清这种区别,还有什么资格说人家韩国抄袭照搬呢?
古装偶像剧也好历史剧也罢,既然并非架空就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本溯源,才能给我们这些不懂或者一知半解的观众带来更好的潜移默化学习,如同甄嬛和琅琊榜一样,这应当是一种态度而不是做选择题。
重视服装说到底也就是以衣为载体继承文化,正如可怕的不是无知,而是无知还不愿意去了解。
综上,明服其实是我国服饰制度非常完备而且特点鲜明的一个朝代,朝鲜作为明朝的附属国,照搬明朝衣制并且发展出自己特色。
我国历史剧对这一块缺乏重视,而韩剧的古装剧经验丰富给人很深印象,反而出现拍明剧而有人说是韩风,实在是可惜。
作为《大明衣冠》的粉丝,本来希望这部剧服装设计成为影视剧明服的标杆,现在看来还是有点失望。
款式上比较讨巧基本把《大明衣冠图志》的几款华丽服饰都复制过去了(当然也是来自古画),但肯于学习和参考历史,毕竟还是给以后的明剧提供了参考,对比之前的影楼装有很大进步。
在这一点上感谢明妃,二星为服装分。
本人看的明朝古装不多,比较喜欢的是徐克老爷子的《龙门飞甲》。
徐克不愧有美术功底,这部电影整体色调深沉华贵,服装考究而且异常精美,看的过程简直是一场享受,也没有人说像什么韩风。
我就是因为龙门才萌发对明服的兴趣,所以这里拿来对比一下。
随手甩几张图感受一下,细节刺绣都是实打实的
仅仅陈坤饰演的一个太监在剧中就有好几套服装,帽正虽然不对但是很符合服装整体风格
图左【内使曳撒】自主设计了很好看的腰封和护腕
即使对于龙套演员的服装也不马虎,锦衣卫的集体“百褶裙”
在飞鱼服上设计创新了朋克风的面罩双刀和背带,公公的百褶裙款式极好,我都想买一件。
实物【飞鱼曳撒服】(注意是四爪飞鱼,不是五爪龙) 看看和历史文物的细节对比,有没有觉得厂花一个太监,穿上这身皮气势都盖过《明妃》的皇帝。
这种华贵的服饰如果没有精美质量,是很难体现雍容华贵的。
谢谢一些指出我错误的豆友,在网上翻到一些不错的帖子对比明汉服和韩服的区别,送给大家:http://tieba.baidu.com/p/2446340424#frs_nav(非专业人员,纯属个人意见,图片来自豆瓣和《大明衣冠图志》,不当地方还请指正,转载务必经过本人同意)
2017—
以冤死的忠臣,我首爱李牧,次惜郅都,三叹于谦,因于谦本是他们三人中死得最不冤的一个。
废旧立新,等到旧帝复辟,他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
土木堡之变的由来想必已不用再赘述了,只说说他所造成的后果。
本来一个皇帝的被俘仅仅只是他的个人荣辱,充其量不过是打了他祖宗的脸,可他实实在在地把他祖宗积攒的家底一次性弄了个底掉,50万大军毁灭过半,辎重尽失,“自古胡人得中国之利未有盛于此举者”,精英将领悉数战死,他本人被也先居为奇货,想凭此要挟明朝以获得最大的利益。
京城大乱,国家门户洞开,正统十四年,也先挟朱祁镇进逼京城,大明王朝摇摇欲坠,此时力挽狂澜救国于水火的,便是于谦。
他反应极快,重新部署军事力量,力排众议反对迁都,坚拒不和,另立新帝,打破了也先挟天子以令中原的幻想。
经此一役,明王朝实力消耗大半,国力由强而衰,但还未至一败涂地,此时的大明王朝尚有一线生机。
然而随着朱祁钰唯一的儿子夭逝,明王朝确实气数已尽。
景泰八年英宗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将皇位重新纳入麾下,又一次的洗牌自然要清算过去的实权派。
朱祁镇忘了是于谦当年反对朱祁钰极力支持迎回自己,后逢边患,御史进谏,“倘于谦在,一定不会这样”,英宗也无言以对。
但只是这点愧悔即便再给他第二次选择他也不可能继续任用于谦。
他或许是个好人,毕竟是他在临终之际废除了宫嫔殉葬这一野蛮残忍的陋俗,但他实在不是一个好皇帝,幼年登基,一生受制于人,了无建树,也许这算一个原因吧。
斩首抄家,家无余财,天下冤之,明亡,实亡于朱祁镇之手。
剧情自朱祁镇亲征瓦剌后就开始变得狗血,包括一个女医靠自己的力量救了一大批的明兵俘虏和明朝皇帝,是该感谢编剧塑造了这样的巾帼英雄、让女性光辉熠熠生光?
绿茶戏码从女医和朱祁镇归京后开始美丽善良、勇敢坚韧的女医,在瓦剌因身为大明臣民、又肩负钱姐姐嘱托,用尽一切办法保住了大明皇帝,又牺牲名节与色相,助其脱险回国。
然而这种美丽善良人见人爱的女子,必定要有嫉妒之辈加以陷害。
其实正如汪氏所说“也没有冤枉了她”。
因为她确实与一群男子吃住在一起、确实与也先举行了婚礼、确实与朱祁镇几十天朝夕相处。
当然,这种种,在我等现代女子看来确实算不得什么,反正又没牵手接吻又没滚床单,作为女汉子一枚在自保和救人的道路上虚与委蛇确实也是有功无过。
但是没办法,回京后,如果一切顺利,那么戏就做不下去了。
据说这时候需要出现虐恋据影视制作人员研究,虐恋戏码对收视率非常重要,只有让人“虐得心疼”,才能紧抓观众们的心,让他们割舍不开。
怎么虐呢?
辅料1. 女主我行我素不避嫌,突破当时男女禁忌,坚持做个现代大大咧咧女汉子,各种与朱祁镇独自相处互诉衷肠,可能是次数多了,也可能是命中多舛,多次被男朋友撞个正着。
主料2. 猛料来自于小人作祟,也即汪美麟挖女主过往情史,借助其父势力四处散步,左右风评。
边角料3. 恶心女二各种假温柔假大度献媚献身……当然,根据男朋友对女主的深爱程度,就算种种料摆在眼前,也不足以动摇男朋友心思。
没事,看女主如何烹饪的就知道了。
翻:男朋友show出自己种种好,与女主畅谈未来时,女主心不在焉,突然说出来的话就是“不知道钱姐姐他们过得怎么样”。
知道你善良,也不用谈恋爱时只念着亲朋好友吧?
炒:面对男朋友的疑惑,就算自己有一千个机会解释清楚,但是她的策略就是“反正我没有,信不信由你”,考验男朋友的耐心。
煎:男朋友想找她好好说话,她必定要摆出一张死鱼脸,然后用你虐我千万遍的表情说些“请皇上赐罪”之类的话来强迫男友进行自责。
炸:明明男友智商爆棚、疑心又重,可是女主偏偏要对他撒谎,撒谎之后还一副”以我们的爱,你不应该怀疑我“的表情表现自己的松柏情操。
你都不信任人家,何苦要求人家要信任你呢?
焖焖香:偶尔来个吐血、晕倒、面如死灰、两眼无神、形如枯木,种种让人一看就觉得心里灌满了铅的行为,让男友退避三舍。
整个过程就是,女主用自己的低情商,把男友逼疯明明可以占据主动权,因为最重要的力量是偏向自己的,可是女主还是用尽办法搞黄了自己的恋情。
至少从其所作所为来看,她对男友的爱情已经是不在乎的了。
如果不在乎,那就干脆说实话吧,男友受不了就一拍两散;如果在乎,那就拜托你打扮精神点,多与人家培养感情,成天一副心如死灰的样子摆给谁看呢。
女医不幸,卷入宫斗。
这种宫斗戏码、三角恋情的狗血程度,真是让人不忍卒读。
狗尾续貂。
然而,这只不过是一种正常的商业操作。
只看了小半集,这剧是恶搞来的吗?
细节历史知识各种错误我就忽略了,关于剧情吐槽下一个亲王(郕王朱祁钰)孤身进京没有侍卫仪仗,能别这么假吗?
真当小孩过家家。
然后随随便便就给三个刺客刺伤,这是什么王?
可以穿的再穷一点。
穷b剧组
接着是带着血迹,嘴角流血不舍得擦跑进京城,我琢磨北京城肯定没有卫兵,更奇怪的是竟然还进得了官员府中。
大门门卫在玩木头人吧。
然后是刘玛丽和随从就算被陌生的歹徒劫持,也要为他治手上的毒,神医算不上,得叫活菩萨。
最后个个角色黑白分明,坏人就是得大恶,主角就是玛丽苏,郡主莫名其妙就是和女主争锋相对。
没有原因的。
治个中风,就喊神医的各类云云,实在看不下去 ,还有汉服党纠结汉服,去看看郡主穿的是什么?
清宫穿越剧即视感
看得我想笑
才播了几个预告和两三集有些人就立刻来打一星来秀历史粉演技粉的优越感了。你让谭允贤一个大家闺秀有多夸张的表情才叫有演技?你们谁看过哪个剧真的按照历史来的?那我也打五星平衡一下好了
陪爸爸看的,刘诗诗真是面无表情啊,只会哭,这演技,跟若曦时期比没有任何长进……别说太后皇后了,就连宫女太监都演得比她好多了啊
如果这剧不是因为诗诗的演技进步我都有给负分的冲动 看看再改吧 然而霍建华 我服了你了 你永远都要面瘫嘛?答应我靠演技活着好不好?你都快40叻 已经过了偶像派的年龄叻 求求你别光长年龄不长演技啊!靠脸你能靠到几时?然而你都那么大了 还要继续走偶像派嘛?黄轩的演技可圈可点啊!
五星给华哥的睫毛
实在受不了了,归根结底,还是玛丽苏剧
本以为是寂寞空庭春欲晚式披着精致大戏的外衣,实则浮躁伪华丽。看了之后却没想到居然挺好看的。ps:到底犯了什么罪,有些评论在戏还没播之前就这样多方位的黑……
芈月传低分得好冤枉。180度反转的篡改历史真的好吗?
这部剧没那么玛丽苏,女主角自始至终只爱朱祁钰一个人。这部剧的大致脉络还是遵从历史的,在人物关系和情节上有了作者的发挥,把它当成古装言情剧看,不要那么认真。诗诗演技真的有进步,她属于比较内敛的,所以表情不会特别夸张,她把少女的心境体现的很到位,从她的表情中能感受到人物的情感变化。
一股浓浓的宫斗玛丽苏气息袭面而来,再加上雷人至极的“英宗好皇帝”,立扑。
虽然我不能理解结局。
星给衣服。看了预告片,真的不打算追,为了服装还是去瞄了。演技着急,人物不立体,无法进入剧情。
打分的人先看了再说吧。。。。
一部神奇的剧,看完了也不知道男主到底是谁啊!!!但比《寂寞空庭》一流稍微好一点!古偶剧越来越坑爹啊!!
话说主要是看明代服饰去的,领口的装饰是亮点,感觉是模仿老版红楼梦的吧。另外一个作为医生的阴暗思想,看看电视剧可以把中医弄成神马鬼样子,结果各种层出不穷的偏方真是叹为观止,蚯蚓神马的在现实生活中本来就还有人在用,觉得这部剧之后中医会再一次被妖魔化吧,真是。。。
刘诗诗修炼多年演技不进反退,霍建华乃女上位时代偶像剧第一大绿叶,黄轩在国民初恋和炮灰情人路上高歌猛进(但笑容和演技是迷人的),三个低调的人,一个没微博,两个不更博,这个一生一世三双人的玛丽苏剧注定糊。
刘诗诗的演技真的,一言难尽,我看着很尴尬,想哭。。。
尴尬的眼瞎星人演的烂剧
剧情太过雷人,不过闲暇剧荒的时候看看也挺有趣的。
打五星,平衡一下黑子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