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前看剧情介绍,开头来得无比轻松而美好。
智障般的新生,可笑而可爱。
但回到曾经的地方,就像剧中很多人的反应,“你不该回来”,回到曾经发生一切的地方,即使十年之隔也注定无法彻底割裂。
现实会一步步将自己拉回曾经的自己,曾经的环境,即使自己下了无比的决心,即使自己付出了无比的忍耐,即使自己尽了无比的力量,可现实是如此的让人忍无可忍、义愤填膺,十年埋下的新生的种子,刚长出幼苗,就被拔掉,重新回到那个自己都无法接受的自己。
所以,只能彻底绝望,不在希望,生活,实在太难,自己练就了十足的心力,但终归还是同一个生命,同一个命。
多么可笑,多么可悲,所以,放下一切吧!
对不起,我爱的人,我还是没能做到,原谅我,我实在尽力了!
就是一般的热血黑帮一样,不过主角纹身很多而已,而且纹身多也代表不了这么多主角最后一段强的离谱了,一股日本漫画的味道。
和女老师的感情线也不明显。
驻地挺牛名模,他😯……我要和别人一样喜欢💕……我#一次一天就不睡觉吗……这里的一切不如意😔?
我说要做的事情也会越来越棒哦?
我也想你了,特湖,地铁岁牛,低特惠泥土明目going哦哦
一般情况下,在周日晚上我不太倾向选择情绪丰富的片子。
不然影响睡眠,周一早晨容易困成狗。
这部片子看完之后,本来觉得剧情一般,算是一部在我个人审美合格线的作品。
但是转头一看,蕾总已经哭得天昏地暗了。
我一边去帮她拿面纸,一边想,为什么这部看起来只有一个饱满人物的片子会有如此的冲击力呢?
既然说到了人物,我们就先来观察一下故事里的几个主要人物。
泰植,不必多说,全片的主角,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主角。
他是全片里,唯一出现了成长(或者在这个故事里称为改变)的人,具备了人物弧光。
其他的人物大致分为正、反两类。
无论是正面人物中的母亲、妹妹、跛腿告密混混,还是反面人物中的各种混混,他们的属性特点从始至终都没有变化,无私、正直、天真、含蓄、自大、没脑子、贪婪等等这些特点分别安置在他们各自的身上。
所以,在整部片子中,他们都是功能性人物。
提供一种什么样的功能呢?
当然是为主角服务。
在母亲的无私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脆弱。
在妹妹的天真、正直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责任感。
在前马仔的没脑子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聪明和勇敢,以及爆表的战斗力。
在议员的贪婪属性映衬下,泰植展现出了他的善良。
到这里,好像能发现为什么这部片子有感染力了。
这么多人围着一个人转,这个主角当然吸引人了。
再来看一下,故事情节。
嗯,好像没什么好讲的。
就是一群混子非要去惹一个改过自新的大魔王,结果被反杀。
既然情节没什么好讲的,就来看看故事的立意吧。
一个故事不会只是因为一个丰富的主角就会变成一个好故事。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罗伯特·麦基在《故事》里说,在一个好的结果和一个坏的结果之间做选择,并不能表现出一个人好坏。
在一个坏的结果和一个更坏的结果之间做选择才行。
原话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这么个意思。
就好比,如果走在路上,前面的人丢了一百块钱,你选择追上去还给他而不是自己收起来并不能充分地表现出你是个多么善良的人。
如果你把这一百块钱拿去买了面包给一个就快要饿死的人,而不是眼睁睁看着那个人饿死,更能体现出你的光辉。
因为在后面一种情况里,无论你是拿了这一百块还是看着一个人饿死,都不是好的结果。
在这两个不好的结果里做出怎样的选择,更能体现出你的本性是什么样的人。
现在,就能很清楚的明白,导演让泰植最后做出了一个这样不好的选择,甚至是错误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还会和泰植产生强烈的共鸣了。
以暴制暴虽然是不好的选在,但是才更加体现出善良的不容易,才是我们透过闪闪泪光,在母亲德子身上、在跛腿混混告密的电话中、在泰植送给母亲的皮鞋上,看到的人性花火。
既然讲的是暴力的问题,那么警察呢?
这也是全片里我唯二感到遗憾的地方。
一开始我的感觉是,整部片子的所有警察镜头应该全部剪掉。
警察的角色既没有发挥出功能性人物的作用,也没有成为讽刺韩国政界的工具。
有什么意义呢?
也就是为了让警察的不作为成为泰植做出最后选择的理由吧。
另一个遗憾就是除了故事的对话和片名出现了向日葵,影片都没有真正出现向日葵作为场景或者道具来作为某种精神意义上的象征。
但也说不定,是导演想说,没有什么向日葵,也没有什么真正的好人。
看不见阳光的向日葵,在一望无际的黑暗中倔强的怒放着,用生命,来改变整个秩序。
太植是曾经的地痞,全身纹满令人惧怕的图案。
年轻时的他,争强好斗,用拳头征服身边的人。
他错手杀人入狱,因彻底忏悔而让被杀者的母亲看到一个冷酷的外表下真诚的心。
受到被杀者母亲的鼓励,他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假释出狱,勤勤恳恳工作,谦逊待人,不再打架,不再抽烟,不再喝酒,甚至为上大学而努力。
他和新的母亲及妹妹,有了一段新的生活。
但是,恶势力不肯放过他。
他成了曾经惧怕他的人的心头大患,他和母亲妹妹赖以生存的向日葵餐馆阻碍了黑社会的发展进程。
最不想看到的,都在一幕幕残酷的上演:妹妹被飞车手用砖头砸成重伤,循循善诱他的母亲被勒死,向日葵餐馆在挖土机的轰鸣声中倒塌。
一个家在一夜间灰飞烟灭。
曾经拥有的美好瞬间幻成泡影,他终于走向了复仇。
那是最最令人揪心的时刻。
孤身一人,怀着满腔仇恨,和几十号壮汉搏斗。
熊熊烈火,映衬着他全身令人望而生畏的纹身,也映衬着他愤怒的双眼、野兽般的咆哮。
他用自己的毁灭,换来了一个黑势力的结束,换来了暂时的和平。
这是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应该生机勃勃的向日葵,却要生活在无边的黑暗中,不得解救。
它委屈的低头,却仍要被黑暗吞噬。
无奈中,它只有奋起反击。
于是,这朵孤独的向日葵,终于绽放最耀眼的光彩,也在这光彩中黯淡。
是谁逼他重新变为发狂的野兽?
是这些暴虐贪婪的黑社会分子?
还是冷眼旁观软弱无力的警察?
抑或是这个不公平的、强权的社会?
现实社会的残酷写照。
恶势力当道,警察的不作为,甚至警匪勾结,百姓维护正当权利的艰辛,整个社会秩序的极端、不宽容……令人心酸,也足以令人深思。
金来沅的演技从来就不需要怀疑。
无论是他出演的众多偶像剧,如《屋塔房小猫》、《爱在哈佛》、《你来自哪颗星》,还是当年的电影《青春》、《我的小小新娘》,包括现在的这部残酷感伤电影《向日葵》,他的表演,总能收放自如得恰到好处,总能紧紧的抓住观众的心。
许依彩的表演,也明显比《宫S》里好很多。
俏皮、乐观、坚强,无所畏惧,不知不觉中用积极的微笑感染着改过自新后有些内向的金来沅。
扮演母亲的也是韩国知名演员,其演技也堪称一流。
这是部制作精良的电影。
一个小小的故事,透射出极大的社会现状。
人性的力量,也因其悲剧性的结局得到升华。
如果一个人杀了你的孩子,你还会原谅他甚至认他做自己的儿子么?
我不知道多少人能做到,如果可以说得过去,我想着就是宽恕。
如果一个人横行无数,有一天想重新做人,宁受屈辱也坚定自己的选择,这就是自我的一种救赎和革面。
有多少人 一生中有几次可以这样重新生活?
他想做到,他完全能做到,是谁没有给他这个机会?
我们值得反思。
顶破泥石的那一刻,我看见了太阳。
温馨而又美丽的光芒,使我获得了欣慰。
我不停地生长,抬头向着太阳。
无论风吹雨打,我向着太阳。
我舍去我那骄傲的臂膀 ,抬头向着太阳。
风更大了,雨愈急了。
吹走了我的温暖,冲走了我的快乐。
终于,我成熟了,低下了我那高贵的头颅。
再被人砍下之前,我选择了牺牲自己,为了妹妹过上安稳的生活。
文/三木http://diliuwei.yculblog.com/我知道我应该写点文字给《向日葵》,不要追究深刻的原因,单是自己毫不虚假的眼泪,就足以让我为此驻足停留。
向日葵,它总是朝着有太阳的方向生长,慢慢的长高,这种温暖的植物,似乎只要但看这三个简单的字符,就足以联想到幸福。
之前,也曾看过一部内地电影,名为《向日葵》,彼时是2005年,导演是张扬,成长的轨迹,那副画,温暖的亲情,至今都徘徊在我心灵最柔软的部分驱散不去。
以至于当我看到韩影《向日葵》的宣传时,一种似曾相识的情愫如化学反应般的弥漫开来。
不为什么,单是为向.日.葵这三个字,我也要去亲眼目睹这其中最真实的影象。
此,便是我对这部《向日葵》最原始的初衷。
彼时,我对它的剧情还全然不知。
对一部电影的欣赏和认可,我似乎很少去考虑它的演员攻势,导演的知名度,投资的强大或者是其他,这些对于我来说,完全是一个可以忽视的概念。
就好像我很少看部分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作品,不管其宣传攻势有多大,抄作的手法有多么高超,我都不会关注的很上心,也许会去看,那也是茶余饭后的打磨时间。
除非,这部电影真的能以极大的感情力量攻击我的心灵,那才是真活儿。
电影的魅力在哪里,不是特技越多越好,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从人最本真的情感出发。
而《向日葵》正是如此。
于是,也有了我今天关于此的文字。
很客观的说《向日葵》的剧情发展并不是十分的出彩,浪子回头,从悲惨的过去到不可预料的现在。
其实,影片开始的时候,我就已经预测到金涞元会在最后死去,那本NOTEBOOK也将成为导演用来删情的最好的筹码,虽然结果真是如我猜测,但我还是给这部电影打了很高的分数。
影片的成功之处就是对感情的掌控很到位,表面是浪子回头的故事,其实在这之中充满了对亲情,人性,生活态度的思考,尤其是影片中对亲情的刻画,为其增色不少。
亲情,不得不谈的感情,一位母亲接受了一位亲手杀死自己儿子的年轻人,并且称呼他为儿子,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是没有,而这样的宽容,这样的理解,也许真的只有为人母之后,才能切身的体会。
这应该是导演给我们的意外之一。
影片中的很多场景还是延续了韩国电影所特有的温暖,道必妈妈亲手喂太植吃饭;一家三口那张浸透着幸福的相片;十年的时间道必妈妈以一种常人所很难具备的宽容用一位母亲的姿态去探望这个曾经亲手杀了自己儿子的人。
“你现在还喝酒么?
你现在还是打架么?
那你也不要哭了,永远不要”,那一段,导演处理的真是漂亮,泪眼模糊。
人性,这是一个我想谈但是又不敢谈论的问题。
社会的复杂,人和人之间的勾心斗角,权位的争夺,金钱的诱惑,它活脱脱的就是另外一个现实。
只是,在这个色彩斑斓甚至花哨并且浮躁的年代,一些人已经失去了他所固有的职守,便的麻木,便的堕落。
单是凭借我们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去挽救这个慢慢腐朽的世界。
道必妈妈说的对:我们会幸福的。
只要,你和我都能在任何事情面前,都会事先和自己那颗跳动的心打个招呼。
我想,也许正是影片中如此复杂并且深刻的主题,才会让这么多人爱上这棵温暖的向日葵。
所谓的不约而同的幸福,大致应该就是如此吧。
金海淑 ,真是个好演员,总是能把母亲的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不服输,有点泼辣,坚强,直接......但是在她坚强的背后却隐藏着自己最脆弱的心。
我一直固执的觉得有着这样性格的人,心底都是善良的,因为她不擅长伪装,她不擅长虚假,她用自己最真实的心对待着每一个人。
影片中金海淑 有两段戏演的十分出色,一段是熙珠知道太植是杀死自己哥哥的凶手,在那个房间,她侧躺着,闭着眼睛 ,告诉熙珠: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哭成那样,看到他哭,我明白了,他只不过是犯了个错误,他并不是一个坏人。
10年来我一直去看他,他是个好孩子,所以我决定认他做儿子。
她强忍着泪水,一字一句的说完,那种无助,那种复杂,演的淋漓尽致。
另一段是就要离开向日葵餐馆时,她一个人坐在房间,自己和自己说话:换个地方就会好的,我们离开这儿。
泪水流下,只是一切来的太快,那双太植给她买的鞋子,她还没有来得及穿,就匆匆的走了。
涞元,在韩国的男演员中,是我一直很欣赏的。
影片中他剪短了头发,穿着暗淡的衣服,一下子还真的让我有点不适应。
影片中的他扮演的这个在监狱10年的太植,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飘离的眼神,不可适从于是不断摇晃的脑袋,将一位离开这个生活10年之后浪子的茫然,内疚,以及决定好好生活的心情表现的很是漂亮。
我倒是没有觉得他的五官有多么的精致和漂亮,如果没有后天的包装,也许并不是那么起眼。
但是在他的身上有着一种独立的亲和力,而这样的亲和力让你觉得他就是你身边的一个朋友,自己的兄长,或者是似曾相识的一位朋友。
尤其是在他微笑的时候,透露的仍旧是一个男孩最单纯的一面。
影片的结尾,那段打斗场面,大量的慢镜头,熊熊的火焰,拍的真是过瘾。
虽然,在情节真实性上还是有所缺乏,但是,当音乐慢慢响起,当太植为了自己的妈妈和妹妹忘乎所以的打算付出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还用得找去考虑那么多吗。
一切的一切,在亲情的笼罩下,都会黯然失色。
如此,是我眼中的《向日葵》,单纯的金黄,也许没有五光色的绚烂;普通的植物,也许没有物以稀为贵的荣耀。
但是,我爱这棵向日葵,因为它是如此的温暖,如此的灿烂。
它告诉我:总有那么一天,我们是会幸福的。
泰植(金来沅)曾经因为杀人罪入狱十年,而今天是他出狱的日子。
坐在回家的车里,泰植拿出一个小本子,上面记载了他在监狱里为他自己制定的约法三章——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
我想,最开始泰植只想摆脱过去,成为一个普通人。
所以在影片中,无论遇到谁的殴打,他都选择了忍耐,这是整部影片中最令我动容的地方,也许是他想像向日葵那样向阳而生。
这是多么简单的梦想啊。
但是最后那位母亲的死和妹妹的受伤让他的梦想完全破碎。
他闯入黑帮,回击了那些人。
最后,向日葵也许只是一种幻想而不是现实。
当向日葵女士寻求妥协的时候,当泰植终于低头的时候,他们的悲剧就已经注定了,赵鹏书不可能允许这样的一个隐患存在。
即使故事的最后如这韩式复仇一样,血债血偿,但对于泰植他们三人而言,却仍然还是遗憾。
韩国的问题不是一两个人通过韩式复仇就能解决的,韩式复仇也只不过是艺术作品用来麻痹大众的一剂麻醉药而已。
欧泰植出狱之后的谨小慎微,与世界的格格不入,以及希望与过去进行割裂,似乎在暗示着他改过自新,想要重新来过,但是内心的野兽并未死去,只是潜伏。
一次次的忍让让人以为他真的失去了獠牙,虽然中间穿插了一段掐脖创幕的片段,暗示了泰植其实并未失去战力,但是一忍再忍,一退再退,却让所有人,特别是他的敌人们,忘记了这个魔王原来的样子,除了炳津。
我其实不太懂炳津这个角色的心路历程的,三番两次给泰植通风报信,给予忠告,想来唯一的解释,就是他其实想要从赵鹏书手下解脱,或者至少尝试一些或明或暗的对抗,可能从一开始,他就知道了泰植杀人的真实情况,又或者是当初与赵鹏书第一次联手之后了解到了他的真面目,想逃却无能为力,只能转而向这个曾经的对手或者说敌人,如今又被命运卷进来的欧泰植,寄予一些自己的希望或者尝试。
总的来说,炳津在剧情推动上似乎并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个角色,使得整个故事显得更加富有戏剧性,更有冲突感——炳津,这个曾经的对手,今日的盟友,与曾经的小弟,今日的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这里面的人,几乎都没有选择的权利,无论是泰植和向日葵女士母女,还是那几个昔日的小混混,今天的黑社会老大,可以说,除了那个该死的市议员,其他人都只能被迫按照他的剧本前进,一旦想要跳出剧本撂挑子不干,最终就会发生最后二十分钟的故事,无论是自己亲人的受伤与死亡,还是敌人的鲜血偿还,都是脱离剧本的代价,或者说,是想要拥有自己的选择的代价。
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昔日的中国,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即使今日,我们也仍然有许多的不足,甚至在所谓的言论自由上,都有许多的限制词,但是,至少在一点上,今日的中国做得比过去更好,并且越来越好,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三十年前黑帮横行,二十年前扫黑除恶,十年前就剩些愣头青古惑仔。
虽然这部电影是2006年的韩国拍的,但即使到了2020年了,似乎情况也没有太大的改观,我很难想象,生活在那种压抑甚至随时可能被人间蒸发的社会下,人的心理会发生怎么样的变化。
韩国的这类文艺作品,无论是电影、电视剧,还是漫画、小说,这样的复仇场景并不少见,其实不应该称之为“韩式复仇”,应该称为“血亲复仇”更为合适。
但是韩国人似乎特别热衷于这一类的题材,而且涵盖的内容不可胜数,但最终都指向了政黑勾结或者政商勾结,无处伸冤,最后来一出复仇的爽文,似乎就解决了问题了,有点类似日本的“躬匠精神”,在这些文艺作品中你当然能看到他们的反思,但是坚决认错,死不悔改,似乎才是日韩社会的主旋律。
不可否认,日韩两国的社会经济水平总体较高,大部分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相当不错,但是这一切似乎都是空中楼阁,随时都有可能垮塌,特别是韩国,财阀一手遮天,官商勾结司空见惯,就像影片中的,好不容易得到的幸福生活,却可能在一夜之间被人夺走,这样的不安感,更让人害怕。
其实,写了这么多只是想发泄一下思绪。
复仇剧码看着固然痛快,但是,如果这样的痛快只是像酒精一样的麻痹剂,也未免有些可悲——因为,复仇拯救不了失去的东西!
复仇,也只是一种遗憾。
我酷爱韩国电影的原因就是因为韩国电影很真实,很残酷。
人性的丑陋与美好,金钱、利益、权利,都拉到阳光下暴晒,拳拳到肉、毫不掩饰!
电影中每个人物特点都刻画的很到位,男主刚出狱的与世脱轨的感觉,澡堂管理员欺软怕硬得嘴脸,政府官员假惺惺的虚伪与狠毒,狗仗人势的小警察,十年前的小弟到如今有头有脸的大哥,每个角色都刻画的很饱满。
犯过错的人更知道犯错的后果,泰植这一角色非常好的诠释了这一点,因为爱而隐忍。
但是脾气好的人不一定没有脾气和底线,最后因为爱而复仇,最后的结局很悲伤,如果是喜剧该多好啊!
推荐观影😢😢
关于复仇,可能全世界都只有一个版本,所不同的是,最后你究竟能弄死几个,以及能否全身而退。韩式复仇八成是不留活口的同归于尽,已经看得比较多了。此片前面大半部分极尽美好的铺垫,只是为了在最后狠狠撕碎它,来它个惨绝人寰的爽报。但其实还没有做到极致,这一点在韩国电影人或经常看韩片的人心里应该是有点批数的。
韩国与香港的黑帮电影最大的区别是香港更注重江湖气,而韩国都有一种宿命感,像同一年的《卑劣的街头》,更早的《绿鱼》和这部都是,韩国那几年的黑帮电影都有着“汉江奇迹”的背景,所以也更加重了这种宿命感,甚至这几部的剧情都有点类似,都有着“浪子回头”,这部的剧情看似老套,但导演却很会讲故事,叙事的节奏和技巧都非常的好,干净利落,细节做的也很好,情感把握也很不错,前期的一味隐忍,到最后的爆发,很能调动观众的情绪,金来沅的演技也非常棒,一开始伴随音乐的出场就能让人对这个角色产生同情,中途一味的隐忍和最后的爆发都很有魅力,其他演员也很不错,就是女主有点过于浮夸了,电影的画面和配乐也都很不错,尤其是回忆男主年轻是的转场让人眼前一亮,细节做的也很好,韩国的黑帮电影的结局都很悲伤,这也是韩国黑帮电影宿命感的来源
老虎不发威,你当人家是hellokitty啊。只是为了悲剧而悲剧是不是太假了。
催泪,但是为推动情节设定的有些硬伤,男主刚开始真的感觉憨憨的,想要改过自新,无奈其他人强行作死,一再装逼,最后被团灭了。妹妹演技伤,向日葵女士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就酱。
这导演是拍完电视剧刚回来吗?这水平。满是BUG夸张不合逻辑的剧情。镜头语言肤浅,煽情,狗血,浮于表面没有深度,正正的一肥皂黑帮韩国片。多看几部欧美经典的黑帮片,你只会对这样子的片子说声,Fuck。
前半段浪子回头金不换 终于最后十几分钟变成无双模式以一敌百。。。韩国人惹不起
十几年前的虐心巨作,时至今日来看,无时无刻被愚弄的感觉。所导致的感觉也是韩国电影业化腐朽为神奇深厚功力,不然我们国产电影要敢这么怕,早已经被骂扑街了。太多的梗和不合理已无力吐槽。
三星半吧。什么是正常人?在警察不管,黑道当家的世道,正常人要么就是打一开始就反抗,要么怂得彻底,早早带着家人躲避。说爽片吧,最后几分钟也没有被爽到;说剧情片吧,对主角的代入和认同感不强。不过,母亲是自己受害者的母亲,这个人物关系的设计还是很棒的!
过程非常现实,结局非常浮夸。男主以自己会打架为最大的王牌,威胁有权有势的人,显得比较憨,一双手打得过多少人,人家不带枪,很迷,好歹找几个帮手,也比较符合逻辑。一味塑造核心,忽略躯壳,就会失衡。
借以暴力达到治愈。再次选择同一条路,结果也许更悲惨,却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凛然,不同于酒后乱性,这次是酒后真性情,化身冷面杀手,一鼓作气,涅槃重生,配以悲恸乐声,一股大侠风范伫立而生。快乐时光和美好回忆,此片在情感共鸣上做的润物细无声。
面对屏幕不停哭泣的电影。。。。。记得泰植记在本上的每一个小小的愿望
看得我好难受,第一次想说怎么会有如此“狗屁不通”的剧情。男主一开始像个傻子一样,简直就是妈的智障,然而他又并不是真的智障。我真是莫名其妙,很多地方都太牵强了!反正,我觉得不行。
同时满足男人和女人的意淫
毫无逻辑可言,为了惨而惨,卖惨无下限。
向日葵,我喜欢这个名字,这位导演兼男主角,喜欢他的忍,更喜欢他的忍无可忍。
看的是一种感觉,求的是一种美好,那种淡淡地相信美好的感觉也很美
有点强行煽情…剧情也老套 结局还烂尾 男主刚出狱的时候真的像智障啊 妹妹也是用力过猛不讨人喜欢 就男主妈正常些
核心劝人向善,但给出来的东西不对
理智上倒没想给5星 但这情绪上吧太一气呵成太百感交集了 那个妈吧母性乱泛滥我就跟着共情 还有妹妹傲娇那小样 最重要的是男主扛揍好不好 在扛揍面前 什么速度啊力量啊都太虚了 而且他还闷骚!!!只是开头有点智障的赶脚 瑕不掩瑜 只能说编剧太爱幻想喽 多亏这联系不大的片名吸引我进来了 吼吼 撕棉了
业火的向日葵……不过,就如同陈浩南的黑帮和小马哥的黑帮不是一回事儿一样……这算啥黑帮……小混混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