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回归香港旧电影。
好喜欢那种年代弥漫的气息,好喜欢那种早已相识很久的怀念质感,没有生活在那个年代,却好像我早已在那历经了人世的人来人往。
若我是秋月,我定会轻轻抚触张智霖那久别重逢,沧桑却又温柔熟悉的脸,摸的是岁月的沉淀,是当年的遗憾,是自己那一去不复返的青春、稚嫩、初恋。
若我是秋月,我也定会紧紧相拥郭富城,在耳边轻吟拌嘴,毒辣辣却又窝心。
面迎冬日暖阳,会的,会幻想初恋的彼此相隔几年,十几年,几十年后,大家仍回到起点,找到最终同时也是最初的彼此。
就像张智霖说的“都老夫老妻了,大家都好熟悉彼此了。
”阳光刺眼,睁眼回到现实,不会的,若初恋出现,只是这段人生路上的小风波,西湖上的小涟漪,最终如风刮过,也随风远去。
毕竟,人生不是环形跑道。
需要向前走,需要找个别人、过个日常、拌下小嘴。
毕竟,人生也不是电影世界。
几十年,食物会变质,滟滟随波千万里也可能早以断流,当年的物、人也不能藏进雪柜。
最终不会是最初,最初也到达不了最终。
就像不可逆的十年——“十年后是一个新的十年开始,但第二个十年的开始再不可能是那个十年了”。
《旧欢》如是说: “我有一把白色塑胶雨伞。
买的时候喜欢它雪白可爱,瘦瘦长长,简直像个鹤立鸡群的美女。
可惜这种美丽偏偏不耐看,风吹雨打久了,颜色变黄,还多了雀斑一样的污迹。
而且瘦长是没用的,哪里像折伞这么善解人意。
于是,我开始制造各种机会。
趁着下雨带它出门,左搁一会儿,右放一下,希望一下子大意忘了拿,让它自动消失,大家无痛分手。
我就可以理直气壮买一把新的,多好!
失宠的人通常最敏感。
有一天,它突如其来消失了,完全不用花我任何心思。
伞也有它的自尊。
问题是,等一等,我还没有准备好。
不行,它不可以没经我的同意就玩失踪。
我便一心一意要找它回来,花尽心思去想,到底在哪里弄丢的呢?
书店,餐厅还是公共汽车地铁呢?
真是峰回路转,没想到在戏院把它找回来,小别重逢,它苦着副脸在等我来新发现。
重拾旧欢,大团圆结局。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失败了,找不到它,它永远消失了,淡淡的遗憾感觉,会不会更合我心意?
人世间的破镜重圆,大概都是一言难尽。
” 一个人,一生中,珍贵的东西的失去 是童年芙蓉树下那个有月亮的黄昏 是记忆中池塘里一起垂钓的小情人 是站在麦田里望向远方的目光 青青的梦想,轻轻的水边的荡漾 98年一直不能停歇的雨和我紫色的透明的雨伞 漫天风雪中我们一起大声的唱 爱情空白的大学时光,一个人的舞蹈 凌晨两点,空无一人的行道,车子后坐,豆浆,默默的对视,陪伴,等待, 电影院,完全充满空气中的气息,绝望的哭泣,淹没我的一切的你…… 记忆就是这么一种东西 他们说:忘记也是一种记忆。
我在长长的旅途中,在遥远的万水千山中,依然看得见你的清晰。
说好了,一切都说好了,说好了忘记 书本上的字迹如何消溺 人生不复完整,多少什么留在了“那边”,不会再回来 而我的这边只剩一个空 真的是离开了 不断的内省和自嘲 完整的和碎片,都是我今生永远的唯一吧 遇见你之前向左, 遇见你之后向右, 现在,我站在原地,我在哪里 旧欢如梦,梦醒后一片茫然……
《小亲亲》是导演奚仲文与编剧岸西继《安娜玛德莲娜》后的二度联手。
如果看重豆瓣打分,那么电影可能无法走进你的视野。
但如果你愿意花一点时间了解这部电影,我相信它会是成为一次体验颇佳的陪伴。
电台DJ章戎在vintage杂货铺,卖到一张苦苦找寻的黑胶碟唱片,结果没带够钱。
就在他取钱回程路上,专栏作家吴秋月经过杂货铺闲逛时看到这张唱片。
故事的开端一定要巧,所以这张唱片居然是吴秋月送给初恋男友的唱片。
吴秋月一心想夺回唱片,此时赶回来的章戎却怎样也不肯出让。
一段纠葛在两人之间的情愫暗涌翻滚。
于是,作为专栏作家的吴秋月,不断地在专栏里抨击渣男,身为电台的毒舌DJ章戎,也不甘示弱地批判怨女。
唇枪舌剑几个来回,章戎率先向吴秋月低头示好,结果在餐厅遇到吴秋月男友偷腥。
一蹶不振的吴秋月,在此时被编剧安排初恋男友找上门。
因为对黑胶唱片卖到二手店的事心怀愧疚,初恋男友打算破镜重圆,带上吴秋月一起去国外生活。
在前往机场的路上,响起了《I wish you love》。
电影当然又一个峰回路转,让吴秋月下定决心跟电台DJ章戎在一起。
冤家变恋人,人间小团圆。
编剧很厉害,把一个简单的都市男女爱情故事,讲得不乏味。
尽管有一些瑕疵,比如毛舜筠和曾志伟的爱情线索就显得有点冗余,张智霖的浪子形象就显得没有那么浪,宣萱面对情场强敌时的不战而退就显得没头没脑。
再比如电影里郭富城扮演的电台嘴贱男DJ章戎,笑起来两个小酒窝长睫毛迷人的无可救药,最后一幕,贱男居然笑的那么腼腆不知所措。
但不能否认,这部港片的姿色、味道,地道非常,我们无需板起脸来,过分严肃。
你大可以从中体会到一种香港式的爱情况味。
那是一种明亮的、轻松的、没有任何负担的、即便两人什么都不干,窝在沙发里就很美好的爱情。
电影里吴秋月为专栏写了一篇《旧爱》的文章,讲了一个她想甩也甩不掉,可是甩掉了却又拼命想找回来的雨伞。
电影里讲,人世间的破镜重圆,大概都是一言难尽。
PS.据说张国荣给陈慧琳很多表演上的指导,所以片尾字幕有特别鸣谢张国荣先生。
PPS.那时候看电影,最羡慕吴秋月那一屋子的书,现在也是。
PPPS.一部轻松地让人忘记时间的原汁原味的港产片,希望你也会心水。
片中,章戎和吴秋月这一对男女主角总共只有四场面对面的对手戏。
一开始结怨,是在毛舜筠的古董店里,吴秋月无意间看到自己送给初恋情人袁正浩的黑胶碟碟片,一问才知老板是从垃圾站买来的,她没想到自己生平第一次送男人的礼物,居然被人当垃圾卖掉,不愿它流落他人之手。
更没想到此碟已经被人订下,打电话过去请求,买主章戎不愿割爱。
还不止,章戎竟然是一个热播节目的DJ,以调侃听众为乐,以此事为例把吴秋月也调侃了几句,两人就此结仇。
男女主角真正第一次会面,却是在结仇之后,在朋友的宴会上,女主人热情地为吴秋月和章戎介绍认识,吴秋月一听到章戎二字,二话不说,手中的红酒就泼了过去。
第二次见面,是两人的骂战拉开序幕之后,章戎的老板为乘胜追击,叫章戎请吴秋月来做节目嘉宾,吴秋月的现任男友为了替吴秋月新书造势,也拼命促成此事,结果,火爆作家吴秋月和痞子DJ章戎,见面就掐,吴秋月甚至节目做了一半,拍桌子走人,不欢而散。
第三次见面,是在章戎阅读了吴秋月的旧文章之后,有了别样的感觉,于是,主动邀请她。
可是,两人在餐厅遇到了吴秋月现任男友的出轨行为,吴秋月以为章戎设计她,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第三次见面前,男女主角的事业都遭受了空前的低谷。
他们反思自己的同时,都在了解对方,女主角习惯了赶6点回家听章戎的节目,章戎也习惯了去报纸副刊寻找吴秋月的专栏《月经》然后,一切又都往好的方面在运转。
吴秋月的初恋男友,袁正浩,从温哥华回来了,他刚好跟女朋友分手,突然很想吴秋月,又听母亲说吴秋月打过电话找他,于是回来复合,他让吴秋月陪他移民,去加拿大,两人迅速的谈及婚嫁。
出国前,吴秋月主动找上章戎,上了他的节目,这是男女主角第一次心平气和的对话,在所有听众面前。
章戎说:“你不怕我再踩你?
”吴秋月说:“你随便踩吧,不然以后没机会了。
”章戎好奇,吴秋月告诉他:“我要结婚了。
”“结婚?!
”章戎的表情,充满了怀疑和气愤——她怎么可以结婚?
可是吴秋月说:“这次我来这里是为了感谢你。
”接着,她向章戎和听众们,讲述了她和章戎结怨的由来,并且说,如果不是因为那张黑胶碟引起的怒火,让她忍不住打电话给初恋男友兴师问罪,他们也没机会复合,所以她必须谢谢章戎。
做完节目,章戎想把当初那张黑胶碟送给吴秋月,可是,她摇了摇头:留给你做纪念吧。
——因为,她要移民了。
吴秋月在电台楼下扔掉手中的白色塑胶伞,那把在她的散文《旧欢》中提及,她嫌弃黄旧,扔了几次没有扔掉,真正丢掉的时候却四处寻找的直伞。
然后,进了的士。
的士的窗口,袁正浩朝她挥着手。
第二天,吴秋月与袁正浩在赶往机场的路上,吴秋月问袁正浩是否还记得当初分手的原因,袁正浩说不记得了,是不是吵架?
吴秋月摇头说,不是,而是因为不再吵架。
因为两个人相处久了,了解日深,甚至不再吵架,于是你不找我,我不找你,就这样,爱情没有敌过时间。
司机发现这对要赶往机场的情侣表情各异,一路陷入无语的局面,好心的开了收音。
收音里,章戎正在点歌给他准备远行的“最近刚认识的死对头”。
于是,有了最后一幕,男女主角的第四次面对面:章戎下了节目,熄了“On Air”的灯箱,出到走廊,一抬头,吴秋月正扶着行李箱,站在走廊另一头望着他。
BY费卉衣
谁说港式文艺片一定要煽情啊,这种轻喜剧式的文艺小品一样很棒。
多年来关注的人不多,真是令我窃喜,我可以跟很多人安利这部剧。
就想要这种看起来轻松的,某个闲暇午后,找出来,有一搭没一搭的重温。
现在再来看这部剧,真是有些些讽刺,曾几何时,我们又何尝不羡慕这样的港式生活,一条狗,一个文艺杂货店,一个说不清楚是什么关系的伴侣。
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无需交代得这么清楚。
只想要那一刻一段时间的惺惺相惜,连接在一起,就是对两人关系的最好注解。
放到生活中,这是现在任何一个二线城市以上都会有的小店,洋狗,男男女女,当时的我们,为什么就会这么迷恋呢?
对了,黑胶碟,现在的香港年轻人还会听黑胶碟吗?
应该不会了吧。
当时此片的黑胶碟很多都是由张国荣提供。
若非张生这类出身很好的港仔,香港疲于奔命的人们又有多少家里放得下黑胶碟机呢?
移民,黑胶碟,作家,DJ,这是属于中上阶级的都市童话。
很幸运的,大陆人离这些越来越近了。
很幸运的,这些沉淀下来的记忆还没有太多人知道
一位笔友推荐看的,还是挺惊喜的,陈慧琳、宣萱,多少人的梦中情人呐。
看完只觉得:“爱情,在两人彼此的欣赏之中。
”电台主持和专栏作家拌嘴,在主持人的了解下,发现作家文笔还算有点点可以,便在自己心中种下了欣赏的种子,那白色的雨伞,那红酒印记的衬衫,那一张联系两人的黑色碟片,那一本散文书籍重重摁在自己胸口。
而专栏作家恋上了收音机那调皮的声音,下班匆匆回家,像要再见曾经喜欢的对象,一时的误会就像不平静的河流,终于,爱情的河水终于汇聚在了一起,从此,生活中的拌嘴便永远回荡在了这命运的情感中。
电影是美好的,如果自己的人生也如电影般美好,那就是最好,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如果自己的人生留下了点遗憾,也不用感到伤感,或许是另外人生的一个契机。
祝福大家。
算是近期我看到的相当喜欢的爱情电影了。
但其实我每次看这种电影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男性和女性为主角的电影,最后一定要发展出爱情啊。
其实我觉得像这个电影里面男女主角之间这种很熨贴的、吵吵闹闹的相处模式更适合做朋友吧。
我也都很希望能有一个这样的朋友。
况且看他们房间也知道,其实男女主角都是很情绪化、感情丰富,而且不擅长照顾自己打理生活的人,这样凑在一起,感觉快乐的相处会被柴米油盐磨灭掉。
另外一个point是关于电影里面那个伞的故事,其实是唯一一个重点叙述了的专栏故事。
然而根据我的理解,这个故事其实讲的是终究舍不得丢掉自己心爱的旧伞,哪怕它变色变旧了这样吧?
对应在感情里面,感觉隐喻对照的应该是女主角是一个恋旧的人?
所以我对她最后并没有和初恋符合还感觉蛮奇怪的……其实这个故事和主要的剧情没有对应上喔……除此之外这个电影真的很可爱,而且笑点也比较恰当,配角譬如zzw那对、谢天华他们也都很生动。
一部老港片。
片名不曾吸引我,对主演的人物也提不起多大的兴致,若不是X的推荐,我想大致我会错过它。
由此,在一段安静的旁白中,听到了《旧欢》如是:“我有一把白色塑胶雨伞。
买的时候喜欢它雪白可爱,瘦瘦长长,简直像个鹤立鸡群的美女。
可惜这种美丽偏偏不耐看,风吹雨打久了,颜色变黄,还多了雀斑一样的污迹。
而且瘦长是没用的,哪里像折伞这么善解人意。
于是,我开始制造各种机会。
趁着下雨带它出门,左搁一会儿,右放一下,希望一下子大意忘了拿,让它自动消失,大家无痛分手。
我就可以理直气壮买一把新的,多好!
失宠的人通常最敏感。
有一天,它突如其来消失了,完全不用花我任何心思。
伞也有它的自尊。
问题是,等一等,我还没有准备好。
不行,它不可以没经我的同意就玩失踪。
我便一心一意要找它回来,花尽心思去想,到底在哪里弄丢的呢?
书店,餐厅还是公共汽车地铁呢?
真是峰回路转,没想到在戏院把它找回来,小别重逢,它苦着副脸在等我来新发现。
重拾旧欢,大团圆结局。
换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我失败了,找不到它,它永远消失了,淡淡的遗憾感觉,会不会更合我心意?
人世间的破镜重圆,大概都是一言难尽。
” 失宠的人通常最敏感。
而我们随时随地都处于失宠或者即将失宠的路途上,那么,我们又凭什么要求别人对自己一直宠爱呢。
多数我们所能做的事情,便是宠爱自己。
黑胶唱片,旧货店,许留山,斗气的专栏作家和电台DJ,充满着某一种时代的色彩。
吴秋月跟多年前的男友并未破镜重圆。
开往机场的车上,他们谈及之前为何分手。
“你记得我们当年为什么分手吗?
”“…… 记不得了。。
是不是吵架?
” “刚好相反,我们开始不再吵架,很安静的吃饭、逛街、看电影,然后很安静的…你不找我,我不找你……” 试问放眼望去的这个世界,又存在着多少对如此这般相顾无言的情侣、夫妻呢?
想来,生活真的不适合拿来磨练爱情。
心理学上说,爱情是一种上瘾的症状,如同吸烟喝酒一样,我们的大脑耍了个小把戏,把心中愉快的感觉和外界事物结合起来,于是认为这种感觉正是来自于眼前的这个人。
人在愤怒或者非常态的状态下才容易产生爱情。
那么,吴秋月与章戎的爱情大抵也是这样。
很恰如其分的结尾,就此打住最好,新欢旧爱,该来则来,该去则去。
生活继续下去,更多的也只是遗憾美。
当陈慧琳饰演的专栏作家推开古董店门扉,门铃叮咚惊醒了玻璃橱窗里的时光,泛黄的胶片盒与墨绿色台灯在晨光中苏醒,这部诞生于2000年的港式小品,便用它的复古滤镜将我们拽进一场永远不会褪色的春日恋曲。
美术指导奚仲文挥就的色彩狂想曲里,香港被浸泡在文艺至死的蜜罐中。
鹅黄墙面上浮动着淡粉木棉花影,透明色的雨伞在街头绽开成流动的琉璃,而真正统治这座恋物乌托邦的,是深浅不一的绿——苔藓绿的唱片机在郭富城指尖旋转,祖母绿的丝绒沙发包裹着所有欲说还休的情愫。
这种近乎偏执的色谱控制,让每个画面都像从蒙特里安的抽象画里裁下的碎片。
郭富城饰演的电台DJ用黑胶唱片编织声网,陈慧琳笔下的尖刻文字在稿纸间跳探戈,两个文艺重度患者的相遇带着黄金时代的错位诗意。
他们争夺的何止是一张绝版唱片?
当老式收音机流淌出《The Look of Love》的慵懒旋律时,连信号干扰的杂音都成了爵士乐的即兴变奏。
在陈慧琳堆满初版书的工作间里,那些被数码洪流冲散的实体浪漫——手写情书的气味、黑胶唱片的体温、报纸专栏油墨的吻痕——都在奚仲文打造的绿色结界里重获新生。
站在新千年的起跑线上,《小亲亲》却执拗地回望旧世纪的浪漫遗孤。
当全城都在为Y2K恐慌症颤抖时,这部电影偏要用孔雀绿丝绒包裹时光机,把心动脉搏刻录在电台声波里,让每个春天都值得按下repeat键,在陈慧琳的毒舌与郭富城的声线中,重温爱情最古典的样貌。
《小亲亲》,2000年的香港电影。
最近一直在看香港的文艺片,也翻出了这一部。
第一遍看的时候,有些漫不经心,因为故事的主线是港产片一惯的欢喜冤家路线,并没有太多新意。
昨晚临睡前,想找部电影打发一下时间,忍不住又打开了这部。
却被第一遍看时没注意到的细节和电影呈现出来的香港都会生活给吸引住了。
电影男女主角的职业是文艺青年们的最爱。
女主吴秋月(陈慧琳饰)是专栏作家,文风泼辣。
男主章戎(郭富城饰)是电台DJ,毒舌风趣。
他们因一张黑胶唱片而相识,从而开始了他们针锋相对的爱情。
但电影吸引我的,既不是明星也不是剧情,而是整部电影散发出来的气质,那种专属于香港的中西融合的情调。
电影导演奚仲文是美术指导出身,也曾为众多艺人设计演出服。
所以整部电影的场景和造型都颇为用心。
也正因为如此,让那种叫做香港的情调无处不在。
黑胶唱片、白色塑胶雨伞、长风衣、古董店、西餐厅、苏豪区、时代广场以及主角们在城市里的各种遭遇,所有的这一切加在一起,犹如一幅流丽的香港都会风情画,让人流连忘返。
香港都会生活:他们的家吴秋月租的房子位于中环半山扶梯旁,电影里有一幕是她签售完,在扶梯上奔跑着赶回家的场景。
《重庆森林》中梁朝伟的家也是在这附近。
电影一开始就是她的住处。
阳光透过绿树斑驳地洒在窗口,房间不大,但一整间房的四周都做成了书架,塞得满满的。
除了书架,桌上、地上、床上,也堆了好些书,衣服也扔得到处都是。
后来,男朋友来看她,打开冰箱就开始扔东西,因为很多食物已经过期。
房间的某个角落还有小强正在散步,其中一只爬上了男友的皮鞋,吓得他跳到了桌上。
房间虽显凌乱,但满满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所以,面对男友提出同居的邀约时,吴秋月告诉他,这里再糟也是自己的狗窝,搬到你那,要看你的脸色,要忍受你那些猪朋狗友,我不搬。
相较之下,章戎的住处更小了。
和吴秋月的住处不同的是,章戎的房间也塞得满满的,不过不是书,而是唱片。
衣服也到处挂着,房间的桌子上,快餐盒和空酒瓶还没有扔。
而且窗外就是港铁线,打电话时,那头的朋友或许都能听到港铁呼啸而过的声音。
你看,香港人的住处就是这么逼仄。
对于独自在城市生活的你来讲,是不是也想要一个堆满自己喜欢的东西的小窝?
它会包容我们所有的缺点,也知道我们所有的秘密。
我们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吃饭、睡觉、看书、上网、码字、打扫,听歌、看电影甚至做白日梦。
城市很大,人很多,但我们最需要的,就是一个属于自己的小房间,它就是我们在这个城市里的家,也许只是临时的,但都能给予我们慰藉和温暖。
香港都会生活:他们的衣服这部电影里主角们的衣服都以亮色系为主,桃红、天蓝、草绿、桔黄,轻快又明亮。
吴秋月最喜欢用高领毛衣和百褶裙搭配风衣,我最喜欢她穿这套。
陈慧琳身形高挑,真的很适合穿风衣,既干练又优雅。
章戎在电影里喜欢穿线衫和格子衬衫,外面通常还会加一件皮衣。
主持电台节目的时候一般会脱掉外套。
因为看了吴秋月的专栏文章《旧欢》,于是他也买了一把白色雨伞。
两个人第一次约会时都穿了线衫。
吴秋月去上章戎的电台节目,也是穿了线衫,马丹莉(宣萱饰)也是。
古董店老板娘的造型也很复古。
前男友袁正浩(张智霖饰)的造型英俊又落拓。
香港都会生活:一个人很寂寞怎么办毛舜筠在这部电影里饰演一位古董店的老板娘,人近中年但仍然待字闺中。
她的好朋友告诉她,其实可以养只狗。
因为她的寂寞比她的暗疮更明显,盖都盖不住。
而养只狗呢,白天可以带它来开店,训练它让它监视客人有没有偷东西。
放假时可以带它去逛公园,天冷了还可以抱住它睡觉。
后来,毛舜筠真的去遗弃动物保护协会领养了一只狗,去公园遛狗时认识了狗的原主人曾志伟,成了另一对欢喜冤家。
看完电影后我明白了,以后要对养狗的女人好一点,也许她们只是寂寞。
香港都会生活:人最脆弱的时候吴秋月在餐厅意外撞见男友和小三,气急之下终于病倒了。
她躲在房间里疗伤,窗帘拉得密不透光,一个人躺在黑暗里,忘记了时间。
工作生活同时停摆,病情也日益加重。
人最脆弱的时候就是生病的时候。
所以我很能理解吴秋月为何会答应和初恋男友复合。
倒不是多爱他,而是他来的正是时候,更何况,他跟张智霖一样帅。
他敲开她的房门,拉开窗帘,让阳光洒进来,带她到医院去看病。
而且他还把温哥华的生活描述得这么美好:我们都老夫老妻了,都明白大家的脾气,像一张坐旧了的沙发,特别舒服。
我的房子在西温哥华,那里很静很舒服,我打算将整个地窖改成你的书房,那些小松鼠会“叩叩”来敲你的窗子。
后记:仔细想想,我之所以会喜欢这部电影,那是因为我似乎在电影里看到了自己。
我的房间也很乱,也有很多书,我也想当专栏作家。
好的故事就是这样,会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以一种独一无二的具有文化特性的表现手法对它进行装饰。
一旦进入这个故事,你会发现你自己,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最后,我很想知道吴秋月和章戎的家在香港的具体地址,如果有知道的朋友麻烦告知,我下次去香港的时候可以去朝圣。
文=独居江南(80后,水瓶座,独立撰稿人,现居东莞)(完)
大姨妈遇上小清新
岸西老师的早期作品还是很好看的,一个电台DJ,一个专栏作者,相互对骂,最后慢慢地走在了一起
陳慧琳演技真的不行
总会有演员故事导演情节都不爱而看全电影的事例吧?
毛舜筠同曾志偉演的幾好
小時候在電視上看的,覺得很有意思… 後來才知道這種情調叫小資!一直把最後客串的張智霖記成是張國榮了。原來哥哥只是把自己的黑膠碟借出給拍攝…
喜欢里面的独白
当年陈慧琳红的时候拍了不少电影,但是跟郭富城没有情侣感
早年CCTV6看的,第一次看到陈慧琳的美貌。算从你全世界路过的前辈吧
小时候看的电影,只有那段雨伞的台词记忆犹新,且不时跳出来say hi
看了好多遍,越来越喜欢这部电影了:)
没劲
有些做作。。。
岸西的风格真是飘忽不定啊……
当年好像因为毛小姐才会去看的……
为什么你老是跟我过不去?因为我爱上了你
剧情老套,但是对白和节奏把握的很好 所以值得一看
不对我的口味
难得一部kelly我觉得OK
特别鸣谢张国荣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