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Journal 64,悬案密码:第64号(台),悬案密码4,The Purity of Vengeance

主演:尼古拉·雷·卡斯,法瑞斯·法瑞斯,约翰·路易斯·施密特,索伦·比尔马克,范妮·博内代尔,克拉拉·罗萨杰,路易斯·斯科夫,阿曼达·拉德里亚克,安德斯·霍夫

类型:电影地区:丹麦,德国语言:丹麦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年份:2018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剧照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2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3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4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5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6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3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4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5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6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7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8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19悬案密码4:64号病历 剧照 NO.20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长篇影评

 1 ) 嘘头?

深夜看完,分几条线展开确实比较吸引,但是年轻时的描述感觉少了点,过了30年还能将人聚齐在一起有点夸张吧?

最后具体怎么杀人也没展开?

妮特几十年来如何谋生?

为啥要摆那么多器官?

还有封墙?

她一个人能搞掂吗?

感觉一切为了嘘头,剧情还是有bug的。

不过年轻演员演技和表现还是很到位,有机会也要去看看之前的三部

 2 ) 暗夜寒冬

不考虑悬疑电影本身的铺垫和结构,就单说这部电影要反映的价值观也是很值得推荐的。

故事分三条线路同时展开。

一条是尼特多年前被关押在史波约女子疗养院的遭遇开始,第二条是卡尔和阿萨德在公寓里挖出尘封多年干尸开始调查,第三条是穆斯林移民女孩诺儿怀孕私自流产的线索。

三个故事都同时指向了幕后黑手柯特.沃特。

沃特有一套寒冬理论:人类在向北迁徙,只有北欧人种适应环境生存下来,他们是自然的选择,是最聪明的,而其他种族的本不应该活下来,他们拉低了人类整体水平,因此应该清理。

这理论很粗糙,谁告诉你适应自然选择的一定会是最好的?

或许在冰河期某些物种特别适合,但是温度升高后适应环境的又会换一批物种,在冷兵器时代就多次发生野蛮文明入侵摧毁更先进文明的案例。

而且人类发展到今天,自然早就不是决定人类发展方向最主要的因素。

科特沃特是社会民主党人士,他是斯坦恩克的忠实信徒。

他主张要控制、清除劣等种族,禁止他们生育以实现社会的福利化。

但是战后要通过武力消灭显然是不可能的,于是他们通过让这些女性永久绝育来实现。

妮特在被变相关押在史波约期间遭受非人的虐待、流产以及永久的绝育,在恢复自由后控告科特不成功,爱人泰耶也离她而去。

于是妮特的后半生都被仇恨所占据,用了长久的时间设计杀死护士吉蒂、陷害妮特以换取自由的丽塔、为沃特辩护的律师菲利普诺威,唯独没有杀死沃特。

其实这部电影我最想看的是妮特怎么虐杀那三个人,可惜只有口述和尸体分析。

妮特的解释是后来泰耶回来找她并一起相伴到最后,所以她认为复仇没有意义并且浪费时间。

但是这样一来等于是变相的放纵了沃特继续从事他的变态事业,妮特从新闻上或者是从社会事件上她不会不知道科特还在继续他的罪恶事业——沃特的寒冬组织人数庞大而且涉及高层、信徒甚广,他的丹内旺诊所声名远扬。

我们不能苛责妮特一定要去复仇,但是这似乎于情于理有些说不过去。

在美国阿拉巴马州堕胎法案甚嚣尘上的这段时间看到这部电影尤为有感触。

不管怎么包装种族理论、社会达尔文主义固然都是让人所唾弃的,这些事件的背后被拿来下刀的却都是妇女。

我认同女性有处置自己身体的完整权利,包括怀孕、生育、堕胎,这是天赋人权。

当法律来告诉她们做了一些自然的事情后却再没有选择权或者强制被要求做某些事是会让人觉得很恐慌的,不管这背后是男权还是宗教教义或者什么国家战略的指使,本质上都可能涉及对人权的侵犯。

 3 ) 看《悬案密码》系列后

一如果你像我一样,有时候觉得无聊,无事可做,而又不太想闲坐瞎想,一门心思希望找点事情做做,那么,找些电影看看是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当然优秀与否是对你自己而言,你会感觉自己从中受益很多,甚至有些电影会让你觉得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延长;如果它是一部不是那么优秀的电影,你也没有损失多少东西,只是失去一些用来刷手机的无聊时间而已,这样看来,依旧是一件好事;如果它是一部垃圾的电影,你绝别看呗,或者过段时间再看,更有可能过段时间就把这个事儿忘记了。

有些电影,介于推荐与不推荐之间,它并没有让你收获很多,可它确确实实带给你某些感受。

隔一段距离来看,它并没有多少深刻的内涵,甚至你会觉得它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电影罢了,所以自己难免再次陷入悲观的情绪之中。

有了不那么好的情绪,就要努力寻找解脱,寻找令自己心安的东西,最后回归到一个特别的结论,在时间的旅程中慢慢总结一个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不论做什么,科研也好,电影也好,拍照也好,跑步也好,都是为了做人,做一个好人。

当静下来的时候,哪怕看着种种矛盾的东西,你也不会生气,难以烦恼,你会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美好的想法。

无论面对什么的艰难困境,人愿意选择的只能选择的只有善良。

二《悬案密码》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一系列悬疑电影,共四部,分别为《笼中女人》、《野鸡杀手》、《信仰的阴谋》和《64号病历》。

我觉得,对剧情简介是在浪费时间,或者说我对介绍这个系列的剧情没有多少兴趣。

对于很多电影,我觉得根本不要推荐什么,感兴趣的人你只需要告诉他电影的名字就够了,而且,电影本就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介绍的,甚至我会觉得讨论都没有多少必要。

多数电影都是看了就忘掉了的,像几天前吃的东西一样毫无感觉,那我们讨论这种电影的剧情就更没有意思了。

我需要做的,只是尽量选择高质量的电影来看,并记录一小部分自己的感受罢了。

如果连这点默契都没有,就太没意思了。

《悬案密码》系列质量挺高,其中,《64号房间》公认最好。

为什么看《悬案密码》?

更多是冲着丹麦电影这个标签去的。

丹麦的电影是怎样的,相信你也会好奇的。

即使明白一部电影不可能代表一个国家电影的风格,可依旧好奇,仍会相信多多少少会从这些电影中看到关于丹麦的一些东西。

对于北欧的电影,印象中只有千禧年三部曲,说来也怪,虽然极少了解北欧的电影,但莫名地相信北欧电影的风格是冷峻的,独特的。

冷峻体现在犯罪的题材,独特则是指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都带有本国独一无二的东西,很难讲清楚,相信你也能理解,日本的电影,韩国的电影,美国的电影,法国的电影,英国的电影,俄罗斯的电影……总归会有些东西让你体会到自己所看的电影确确实实是属于那个国家的。

三相比于其他三部,《64号病历》更有深度,它涉及社会问题,涉及历史,涉及意识形态的程度大大加深,它关注的问题有现实的落点,是一个大写的悲剧,是一个可以给所有人以精神冲击的故事。

一来,精神病院中的压迫。

一个人被认定为精神病的时候,她就处于绝对地权力劣势地位了,只要她的行为越过大众的规范与理解,她就会被视为疯子,本就处于弱势群体的人将变得更加弱势,绝望的人更加绝望,各种负面的东西出来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就像《64号病历》中女子的复仇。

影片剧情设定更有冲击力:假如判断的标准本就是错的呢?

所谓的救治就变成了对本该享受幸福的人的迫害。

二来,意识形态的可怕。

意识形态,说起来听起来非常高端,我觉得它就是对事情的理解与态度,没有什么神秘性的东西。

理论上说,对某些东西的理解相同与不同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思维是行动的先导,当理解出现矛盾甚至截然对立的时候,现实的冲突就可能爆发。

《64号病历》讲述的医生对女性非法绝育的事情,显然暗含着偏激的种族主义、优生主义思想的影子,这是真实发生过的,影片提到现实中上万名女性遭受非法绝育。

这种东西,很容易让人产生悲痛的共鸣,对历史对现实有更加深刻了解的欲望,陷入某种情绪中很久很久。

我觉得这些内容才是电影是电影更有价值的部分,它并不是为了打动你而打动你,它有自己立场与选择,它是有态度有思考的。

社会达尔文主义:主张用达尔文的生存竞争与自然选择的观点来解释社会的发展规律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认为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

因此,只有强者才能生存,弱者只能遭受灭亡的命运。

(现在已经站不住脚了,可曾经是作为过权威的。

不知道在这里说观念一直在进步是不是很应景是不是很正确。

反正,有一点可以确定,当你反观自己的错误的时候,你不会觉得自己是个很聪明的人,更多觉着自己是个毫无希望的倒霉鬼。

所以,有时候觉得人类毫无希望也不是不可以理解的。

)四不得不再提,摄影真的给影片加分很多。

公众号:贼六

 4 ) 像两个冷冰冰的人来一次热情似火的握手礼(北欧悬疑片,不咸不淡)

必须要对新的福利社会作出贡献。

(年轻健康的斯堪的纳维亚女性才能生育,其余的那些要被做绝育,当地白人也有各自的种族优等理论)(跟表格成年结婚,要很多小孩,他有捕鱼船)被送进疗养院的受害者说实话也是因为北欧不是竞争高压的环境才会说出这么惬意的话吧。

喝了麻醉成分的茶,就得拉拉互亲,不亲,就一巴掌过去,骂你是婊子,但来到这个女子疗养所的其实是在男性社会中被认为不正派的有病的女子,变相的监狱,关押自由派的女孩,美其名曰“管教道德不端的女孩”,五十年代集权主义最后的挣扎,疗养院解散之后也有其他形式继续对基因生存进行人为筛选。

医生自称有奇怪的幽默感,例如看不孕不育诊时的桌上放死人照片,又或者总是幻想死人围坐圆桌(也是干尸案发现场)(盯着彼此一文不值的人生,永世不得动弹,受害者对一样的场景的看法跟医生不同)上帝已死,正义未到,但爱永流不息。

(受害者不再报复只是因为迟来的爱)越往北,越顺应自然变化,是生存下来的适者,因为智力超群,是北欧人创造了民主社会,我们要不惜一切保护它(把其余绝育)。

民主是希腊人创造的。

是的,现在社会一切糟粕,也是源自他们。

你的种族,并不是进化论的自然选择。

是靠着我们强健的社会体制,你们才苟延残喘。

(寒冬理论,北欧种族优等理论)非法绝育后面衍生出的问题,社会下存在,不注意其实也是隐患很多。

 5 ) 全世界都是这样

2019已阅,今日2刷标记下。

我觉得这是1234里最棒的一集,特别是剪辑+双男主+双线剧情(高潮戏三线剧情了)更引人入胜。

如果连着《悬3》一起观看更有意思的是把宗教话题,拉到了社会和种族中。

那天真无邪的女孩年轻时,受到迫害与欺骗的写实画面不免让人揪心,船上年迈的“女孩”坚定眼神里透露的尽是自信与自若,如此生动的表演与摄影捕捉,我只能说:精彩。

这个有些“尖酸刻薄”的男主角在近8小时镜头里总算正面表现出柔情的那一面,这也许是中国那句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吧。

最后片尾1万1千受害的女孩,我一直以为曾经的德国才有着“种族优越”感,没想到丹麦也有,在我横竖想不通时,烟头快要烫到手指,突然灵光一闪:原来全世界都是这样。

 6 ) 珍惜身边的友情·拿起勇气去追吧·

看完首先想到的是又是关于爱和时间为思想的电影,珍惜同事之间的友情,不要因为工作原因找借口而错过喜欢的人,人老了我想最珍惜的就是时间和爱吧这是金钱买不到的。

最后男主很自然的进去和喜欢的人搭讪了这是现在好多人都做不到的,当你暗自喜欢某人的时候你就越小心翼翼好像她已经是你的似得。。。。。。。。。。。

字数不够随便凑的···········

 7 ) 开膛破肚、干尸虐杀,如今的悬疑片都这么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酸梅电影”,未经允许不得转发。

悬疑片一直是观众比较喜欢的类型片。

凭借扣人心弦的剧情,错综复杂的叙事方式,出人意料的结局虏获一大批忠实粉丝。

通过营造高度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没有鬼也能让你毛骨悚然。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部丹麦悬疑片。

这部影片刷新丹麦国产片票房纪录,也是系列电影《悬案密码》最终章——64号病历Journal 64

《悬案密码》系列改编自丹麦小说家尤西·阿德勒-奥尔森的同名小说。

前面三部分别是《笼中女人》、《野鸡杀手》、《信仰的阴谋》。

流水的导演,铁打的主角,《悬案密码》系列电影的主演一直都是尼古拉·雷·卡斯和法瑞斯·法瑞斯。

作为Q局中两位最得力的干将,这次两人又将齐齐联手破获一宗大案。

在哥本哈根一座老旧的公寓里,一个建筑工人在一堵隔断墙背后发现了三具干尸。

一男两女,死状极其惨烈。

更让人震惊的是,男人的生殖器官和女人的整个腹腔包括卵巢都被切割下来,泡在福尔马林的瓶子里。

凶手如若不是跟这三人有仇,那就一定是个变态杀人狂魔。

经过鉴定,三人死于十二年前;而根据他们身上留下的身份信息,警方也找到三位死者的交集点——一家名为史波约的女子疗养院。

说它是疗养院,但更像是一座“自由派女性的监狱”。

这里关押着国家觉得不正派的女性,美其名曰“管教道德不端的女生”。

看着这些关键词,是不是觉得有些刺眼——不检点、不正派、道德不端…当一个女孩被打上这样的标签,通常就会被大众当做“bad girl”。

而妮特就是这样一个姑娘。

上世纪60年代,还未成年的妮特和自己的表哥相爱。

被父亲发现两人的情愫之后,当机立断将妮特送进了著名的史波约疗养院。

在这里,一举一动都要严格遵循规则,稍有反抗就会遭到虐待,或者关禁闭。

如果不服从安排,就会被医生诊断为精神有问题,然后一直关在这儿…

妮特来的第一天,就受到非人待遇。

之后她小心翼翼地适应着这里的生活,但人心叵测,还是被室友丽塔摆了一道。

丽塔发现妮特怀孕,一面怂恿妮特逃跑,一面向医生告密以获取回家的资格。

逃跑未遂的妮特不仅被关了惩戒室,更过分的是,医生在完全没有征得她同意的前提下就给她实施了流产和绝育手术。

尽管不久之后,疗养中心被政府遣散,妮特也重获自由,但失去做母亲权利的她在心底也埋下了一颗复仇的种子。

看到这儿,机智如你是不是已经灵机一动猜出谁是真正的凶手?

不过真相并没有这么简单,警察之所以能顺藤摸瓜找到这家疗养院,正是因为他们确认这三个尸体中的其中一具就是妮特。

可如果妮特已经被残忍杀害,那谁还会有更强烈的杀人动机?

悬案密码系列电影虽然导演不同,但影片风格大都以冷峻反思为主,色调灰暗阴郁。

通过耸人听闻的犯罪故事来表现社会暗藏的种种病态心理。

《笼中女人》讲得是受霸凌的孩子长大后对熊孩子的报复。

《野鸡杀手》描绘了一个心灵扭曲的复仇女子。

《信仰的阴谋》用血淋淋的惨案告诉我们成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而《64号病例》则以真实事件告诫大众——众生皆平等,没有高贵的种族。

在上世纪60年代丹麦,男权社会下的女性生存异常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男权社会判定为“有病”。

以医生沃特为首的男性坚持奉行“人种优化”方案——人类要想进步,基因就必须优胜劣汰。

据统计,在1943年到1967年,丹麦约有11000名女性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遭遇非法绝育。

对我们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但于她们而言,却是凄凉又悲惨的一生——她们永远失去了孕育生命和做母亲的权利。

这些对女性实施暴行的背后,不仅仅是性别歧视这么简单,更多的是恃强凌弱、排除异己、强者“灭掉”弱者的社会法则。

在这些人眼里,只要被打上了“劣等人”的标签,就意味着这条血脉已经到了尽头,毕竟留你一命已是大恩。

这种站在上帝视角“为全人类的生存”做谋划的想法,真的是很不要碧莲。

可历史上比这更惨烈的事情比比皆是——当一个种族都被打上“低等”、“劣等”的标签,当权力掌握在暴徒手上,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在二战期间,被德国纳粹杀死的犹太人数量高达600万…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剧照南京大屠杀中的遇难同胞超过30万…

电影《南京》剧照按照种族、性别、血脉、阶级去划分人群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这些人还拥有一颗强烈的排除异己的心——他们信奉推崇的,就大力宣扬;他们认为“低劣”的,可以随意抹去。

所有的行为都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而被打上标签的民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他们手中的牺牲品。

在现代社会,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各种标签下的牺牲品——单身狗、剩女、家庭主妇、蕾丝边、同志…只要被打上这样的烙印,大众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就会一直萦绕着你。

可不管别人如何定义我们,我们还是要遵从内心,做最好的自己。

当我们被别人视为“异己”时,不要妄自菲薄;当别人成为我们的“异己”,不打压嘲讽。

歧视和不公可能永远都无法消除。

但只要有一个人还未屈从于弱肉强食的野蛮逻辑,这个世界就还有希望。

后台回复“64号病历”,有汁源

 8 ) 優越感是最恐怖的暴力

時隔兩年多,我們終於等到了懸案4 太開心了這次的主題除了以往的懸疑與剖析人性我覺得更大部分的是在描寫及諷刺“完美”及”種族優越“故事的背景以轟動一時的真实事件為藍本,社會上我們所謂的精英分子“純正的北歐血統”,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角度看著外來移民。

對於他們來說對非北歐人好 只是為了展現自己優秀,是為了迎合社會期待和大眾觀感,那些善良 從來,不是來至於善意! 這些外族只是烘托他們的工具。

很現實也很諷刺他們與生俱來的優越感 就好像希特勒的屠殺猶太人一樣......大家都抨擊著,但也都明白著世界上歧視與殘忍 未曾消失甚至"自發性"的帶著"使命感" 為了所謂民族的優秀血脈,打著願意对女孩提供性免费人流的招牌 實際上卻是偷偷施行绝育手術。

很難想像這樣的事件居然不只是故事 更可怕的原來各個精英行業皆是環環相扣官官相護。

而且許多人 仍然堅持自己在做對的事! 呵呵…種族凝聚力帶給他們的竟是這樣泯滅的人性,和滿目瘡痍的可笑優越感……且不論在封建50年前或是現在 依舊有許多人也漠視這一切他們甚至提出了自以為的【天擇論】……在他們眼裡,他們在做的一切都只是為了社會更完美但這樣是真的“完美”吗?

如果這就是完美,為什麼看著如此殘忍呢?對於我而已 電影的過程中是挺悲傷的…也很無奈的看著她們遭遇非人對待。

好在,故事的最後 還是拉回了溫馨 我們看到了不善言辭的兄弟情 也看到了因為愛情滋養而放下怨恨的女孩(雖然妮特已是黃髮老人,但她也是個重生的少女.....個人覺得這幕穿插得很好! 非常有意義)

 9 ) 大胆猜想,那个坏医生真的是治疗不孕不育的圣手吗?

看完妮特的遭遇,简直无语了,除了没有完成复仇,她已经没有遗憾了。

关于医生,这种有莫名其妙自我优越感的人,除了肆意除掉他认为“低劣”的基因,很难不让人想他是借行医的机会传播他认为“高贵”的基因,比如他自己的、他妻子的,以及他和妻子的。

那个组织里的人,可能也是“高贵”基因的提供者和传承者,这样大家就能实现“净化”。

真是越想越恶心,道貌岸然的败类。

 10 ) 超赞的悬疑片

逛华山文创园的时候意外看到这部电影

华山电影院

悬疑!

来自北欧的悬疑!

想看!

所以我在暴走三万多步后手机没电身上没现金的晚上九点还是进了电影院结果我在电影院瑟瑟发抖地爆cu一方面是电影太吓人了一方面是空调太冷了真的那种抱住自己发抖的感觉永生难忘虽然剪辑一点不华丽(跟法国电影比...)直勾勾的木乃伊画面一镜到底低情商的警察主角配一个高情商的助手这种刑侦套路明显强行轻松的梗很拙劣但是我还是要墙裂推荐这部电影这部电影的画面感非常棒,虽然影片并没有刻意展示丹麦的风景,但是偶尔一帧的美景飞闪而逝还是会不小心夺走你的注意力,悬疑片有瞬间变成文艺片的风险。

再者丹麦的建筑风格极具北欧特色,医院的红白两色强烈对比,流线型的天花板等等看完很难不印象深刻其次是情节整部电影前半部分用了明显的插叙,所以一开始容易摸不着头脑。

但是导演优秀的叙事能力让整部电影脉络清晰,就算逻辑能力不怎么样的观众,比如我,也能轻松看懂跟上节奏前半段的高潮在房东透过墙缝见到三个神情狰狞的骷髅头身上,蜘蛛丝缠绕骸骨,面部表情清晰可见…别说码一点点模糊都不给你,法医检测的画面也一起送给你。

后半段整部影片神奇地变成了警察如何躲避组织追杀,高潮不断,绝处逢生 老实说,这个案子的谜底一点也不难猜,但是里面透露出的欧洲普遍的社会问题却令人心惊胆战。

外来移民引起欧洲白人的不满。

一群自诩上等人种的白人医生政治家对欧洲现存的大量外来移民不满,成立了寒冬计划(历史上只有白种人熬过了凛冽寒冬)希望人为地实行物种淘汰。

方法居然是以做公益的形式偷偷给做人流的移民女孩做绝育。

最令人震惊的是这个组织真实存在,有6万名移民后代出身的女孩被迫且不知情地绝育人权,自由与社会发展交织的难题这部电影全部表现出来了考虑到这种敏感情节....大陆上映的可能性非常低,对悬疑有兴趣的一定要自力更生🤫个人不成熟的小小观点🤦♀️

《悬案密码4:64号病历》短评

故事卖点不多,但是氛围营造的不错。

5分钟前
  • 课堂.课本
  • 推荐

没有太大亮点的地方,还算是中规中矩,结局有些仓促,男主还可以再丰满些可惜没头没尾

7分钟前
  • 叛卡门
  • 还行

和二战时期德国优生论有关的一部电影。

11分钟前
  • L.C.
  • 还行

很工整流暢

13分钟前
  • 神威太太
  • 推荐

阿莫5分版。故事讲得有点过于中规中矩。

17分钟前
  • 神哥
  • 还行

挺无聊的

22分钟前
  • 荒淫少女朴赞郁
  • 较差

妇女儿童在父系社会是弱者没错了

27分钟前
  • ※尹
  • 较差

处处顺拐的电影,当医生正色缓缓站起说,我来告诉你发生什么吧,的时候,我绝望地闭上了双眼

29分钟前
  • 漪芩
  • 较差

丹麦黑历史,种族绝育啊,太邪恶,没人性。

30分钟前
  • kooperl
  • 推荐

3.5 结局大爱 bro love the best

35分钟前
  • 五角飞碟
  • 还行

2小时有些过长,很明显45分钟能讲完的要讲这么久。神烦这种开始就告诉你结局的电影,一点悬念都没有,看的非常平淡。如果不是结局女主和男N在一起12年并释怀真得给差评。开头女主和哥哥在一起被抓后送类似精神病院的地方。然后转到装修工砸墙时发现圆桌3具干尸,桌前有瓶子装着器官。后调查发现这些人的身份和被告驳回的案子有关。中间可以省略很多,男j和女主相遇并讲述自己的过程,说他俩在一起时因为自己不能生孩子所以分手,但他喜欢的人也找了别人但一直没有孩子。后来他俩在一起快乐的12年,并将骨灰撒向大海并跳海自杀。男j在车里查案时被2人摩托仍汽油点燃的瓶子导致翻车,拿出案卷并开枪打伤一人。去医院时找失踪女被打伤,男j赶来打伤开枪男并推下楼下摔死,后救下他们,才爆光了这个医生的所作所为,以及几十年的冤案和黑历史。

37分钟前
  • lostmore
  • 还行

社会派推理,关注“人权”。剧本扎实,双线叙事,表达手法比较常见,不算精彩。影片里北欧的冷峻氛围,比推理过程更深刻一些。

38分钟前
  • Isabella
  • 还行

看到铁面警司让老太太走之后居然有点泪目。不错的电影。

40分钟前
  • 达克豪斯
  • 推荐

作者真厉害

43分钟前
  • dark flame mast
  • 力荐

本以为当年纳粹对犹太人的种族迫害就够残忍了,没想到北欧白人对其他所谓“劣等人种”的女性同样残忍无情。剧本立意不错,但犯罪过程全靠嘴说令人失望。丢弃了犯罪推理片最核心的部分导致观感大幅降低。

48分钟前
  • 东北偏北
  • 还行

现实情形是学历越高知识层次越高的人越不愿意生育,所以必须有人生育,北欧人口已经很少,这教授确实该灭

53分钟前
  • kitty62888
  • 还行

尼科莱·阿尔赛的故事越来越很棒,塑造这对丹麦版的真探,结尾的兄弟情是埋藏了这么多集之后的一次爆发,美术保持了一贯的高水准,死者的肖像这个点挖掘得很好,一个被封闭了半个世纪的房间设计很吸睛,反倒后面没有交待那些干尸的表情和姿势是怎么实现的。

55分钟前
  • Adarkwalker
  • 力荐

开场不错,悬疑点很揪心,而人物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表现个性,这点很成熟。推理的过程实在的说有点日本本格推理的意思,所以也没什么突破性,感觉虎头蛇尾的。

60分钟前
  • 纯Jun
  • 还行

开头和结局完全是两个故事的画风

1小时前
  • Syfannn
  • 还行

挺有风格,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两个男主角还挺有意思的。

1小时前
  • 何求美人折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