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黄渤我就滚进去了,看完我就滚出来了。
看影评的时候有人说这是中国版的《阿甘正传》,我不得不说这个笑话有点冷,我都不需要用任何形容词,只需要想想看完阿甘什么感觉,看完这个呢。。。
我觉得这个电影跟励志压根就没有半毛钱关系,要是最后他让人坑死了还是不改本色能算是悲剧,要是他最后想明白然后玩命磨练最后把他那发小坑死了然后抱得美人归,能算是“基督山厨子”,可是这么个“傻人有傻福”的结尾绝着实让人有一种身体某个部位非常异样的不爽,换句话说,就是蛋疼。
还是说励志这个词,让我想起了另外一部电影《让子弹飞》,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两部电影的结局都是主人公的胜利,只不过一部是“羊的胜利”,另一部是“狼的胜利”,姜文大哥和他的“张麻子”的胜利,得益于他们的坚韧,信念,果敢和智慧,他的胜利是踏在群狼尸体上的胜利,这样的胜利真实,血腥,甚至可以说又教育意义。
但是咱们这个伟大的厨子,是一只温顺的羊,狼朋友来咬他,他说咬吧,狼朋友说再来一口吧,他说没问题,狼朋友说那多咬几口行么,他说哎呀你怎么这么麻烦你自己看着办吧。
最后他用他绵羊般的高尚品格感动了冷血的狼,狼施舍给他自由然后说我不咬你了,他默默的祝福着离开的狼,然后他就成功了。
我已经不想再吐槽什么封建顺民云云的玩意了,只要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正常人都知道那是多么扯淡的思想,但是导演居然还真就TM表现的是这玩意。。。
难道这本身就是导演吐的一个硕大无比的槽么。。。
话说回来,大家也要宽容一点,明白怎么回事就得了另外,不推荐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还没成熟的孩子们看,如果家长发现应当及时阻拦,因为这电影的思想,至少是表面上的思想非常的不励志,孩子们要是都这样国家就完蛋了。。。
一部怎么看都别扭的电影,电影的三观实在是恶心的要命,弄了一堆时代感和人物出现,出现的还特别低级。
我觉得央6⃣️可能都不待见这路片子。
实在是觉得这种愚民文化以后能不再有。
但是想想,难!
真是觉得黄渤不应该出演这个角色,毁了!
演的也确实有点刻意,想起宝强演的树先生,这个角色演的让人真尴尬。
试图模仿阿甘正传但限于水平不够只落得个东施效颦下场。
人家阿甘讲的是主角虽然智商低,却靠着坚持赢得了身边人的认可与上天的青睐。
你这个主角光智商低了,执着于做蛋炒饭并没有表现出他有什么可贵的精神,所以也得不到观众的共鸣和欣赏。
借了人家的壳子,却没有自己的魂,讲不好故事,要表达的东西七零八碎不知所谓。
故事本可以演绎的更好,但导演的水平就在这了,整个电影展现出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几年特有的京式文艺,拍摄手法与叙事方式充满着电影产业起步初期的稚嫩感。
2011年居然还有这样时代感的作品。
ps:我一直很同意马前卒对文艺界的看法,现在的艺考形式,造成了太多文艺界人员,缺少社科人文知识。
再加上大部分参加艺考的都是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优渥的生活环境隔绝了真实的底层生活,让他们连某些基本的生活常识都有限。
他们的作品就好像空中楼阁一样,看起来优美华丽,仔细一琢磨就露出空洞无物的内核。
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从厚实的底层土壤中汲取养分,是经得起琢磨研究的。
可惜的是目测我们文艺界很长时间内都将是这帮人把持着了,也不知道再过几代,还能不能积淀出孕育作品的土壤。
似乎在片中无时无刻都有阿甘的影子,但你丫也配叫中国阿甘?
看完近100分钟的正片,忍不住想骂几句。
阿甘是大智若愚,正能量的影响着周围的每一个人。
这厮是一个纯S13,无时无刻不流露出S13的影子,想要表达的什么所谓的以德报怨,好人好报什么的,简直是纯S13,纯扯淡……超S13,超狗血的镜头。
他哥超狗血的自杀,姑且顺着这个213的思路往下想,这傻x居然不记恨,亲人的死在心中居然淡入过眼云烟,比不上一个玩弄欺诈朋友的小人,竟然还有后续的挺身而出等等……估计编剧也觉得剧情太狗血了,然后旁白一句,什么他哥玩卫星(卫星!
尼玛是卫星!!!
)本来也要死了,……当观众都是S13呢……你怎么也得宣扬除恶扬善吧,你怎么都得把亲人排第一位吧……似乎在我们这个神奇的国度除恶扬善也得分对象,似乎我们受到的教育是要先感谢国家。
如果这部演员无错,但这编剧和导演也实在太烂,换一个角度,不说这片本身的内容,他所要传达的是什么?
不过是愚民。
作为ZF来说,当然希望子民都跟S13一样,ZF说的都是好的,做的都是对的,大家要对ZF以德报怨,傻不拉叽一天了不得的就是最好的。
好吧,我多想了。
但这丝毫不能掩盖这部烂片的本质。
一部《阿甘正传》诠释了美国精神,成为了不朽的传奇,当年甚至打败了名噪一时的《肖申克的救赎》获得奥斯卡的n项大奖。
但是,在中国阿甘却活不下去,中国人习惯于拼搏和奋斗看透世事,中国人不需要激励只需要机会,中国人希望多一些王大卫,许三多这样的人以获得更多的生存机会。
这是人类最长久文化延续得到的智慧,是世界上生物最稠密地区的法则。
所以,当大家发现王大卫的价值时才会一拥而上疯狂撕咬,那个结局也许只是导演的自我安慰。
总之,中国,不需要阿甘。
评论里两极分化,说是傻缺电影的有,吹捧极高的也有. 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评论,不曾经历过的时代,也许能从这样的作品中体会一二。
如同外公给我讲他年轻那会儿的故事,我似懂非懂;就好像我永远不能体会,外公每天把毛主席的小像擦的锃亮,那种感情。
我爸上小学大概就是七零年代了,每个时段都有其幸运与无奈。
没有人让你去学习黄渤的以德报怨,也没有谁要来标榜你认为的“窝囊”。
故事只是故事罢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可以体会,能有共鸣,亦可不认同。
但是过激又片面的你,干什么?
看这部电影至三分之二时,笔者脑海里忽然跳出前些天吃过的一份叫做“虾仁滑蛋”的盖饭。
不仅仅是因为“蛋炒饭”和“虾仁滑蛋”中都有鸡蛋,更是因为想起与《蛋炒饭》像极的《阿甘正传》中,同样一根筋的傻子阿甘完成了好友的捕虾梦想。
可《蛋炒饭》远不止是一个想做成蛋炒饭的励志故事王大卫的爸爸说:“慢点,别人快的时候,你要慢。
”原本是王大卫的爸爸教给他做蛋炒饭方法的一句话,却成了他一生处事的原则。
中国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年代,政策的改变几乎影响了每一个人的生活,年轻人纷纷离开家园希望通过自己的奋斗创出另一番天地。
哥哥退役后将母亲留给王大卫养老送终,李红兵离开王大卫做生意赚钱去了,苏茉莉也按耐不住离开王大卫追逐歌星梦想去了,每个人都为了改变生活进行加速跑,只有王大卫留在那个能做蛋炒饭的地方,希望做一碗全北京,全中国,全世界最好吃的蛋炒饭。
王大卫的大哥说:“我炒不好,火候老是不对,你可能行。
”中国的古话总是充满智慧的,欲速则不达,过犹而不及。
哥哥在解体后的苏联投资出了问题饮弹而尽,李红兵生意失败携巨款潜逃国外,苏茉莉混迹娱乐圈尝透人世间的心酸。
还是只有王大卫,打杂、切菜、看着火候,守着自己锅里的菜。
小时候,王大卫“做出最好吃的蛋炒饭”的这个梦想被小伙伴认为大得是吹牛吹出来的。
长大后,王大卫没有改变的梦想被大伙伴认为是没出息的傻子梦想。
身边的人改变了,离开了。
他留下了,也做到了。
李红兵说:“你真他妈傻。
”是啊,王大卫智商不够,不懂得耍心机赚大钱,活了大半辈子只知道这辈子要炒出一碗好吃的蛋炒饭,喜欢的女孩离开了他,好兄弟欺骗了他,他傻的窝囊。
但就是这样的一根筋的傻子,想做蛋炒饭就不放弃,炒出了比他爷爷炒得还好吃的蛋炒饭,想开御厨就开得红红火火,他一心一意的对自己喜欢的姑娘好,不求回报的好,即便兄弟骗走了他的饭馆间接害死了他的母亲,在兄弟再次陷入险境时毅然只身把对方从黑社会手中赎了回来。
苏茉莉说:“真好吃。
”心爱的女孩怀了别人的孩子,他不离不弃的陪她做了流产,打进别人家的饭店亲手为她做了一碗蛋炒饭。
王大傻虽然傻,却比精明人都懂得怎样去爱。
就是这样不变的爱,不变的爱自己的女孩,兄弟和蛋炒饭。
“蛋炒饭看起来,是个上不了台面的东西。
可是最高境界的蛋炒饭,就是用最简单的材料,炒出最复杂最绝妙的味道,过去的文人墨客给它取名叫‘菩提玉斋’。
”
中国阿甘。
后半段没出现多少蛋炒饭,因为电影其实没想讲“蛋炒饭”,只想讲一个“慢”。
茉莉、李红兵、他哥都觉得自己有翅膀,使劲扑棱就能飞起来。
只有王大卫慢慢走,走了很远。
那些人,扑腾累了,只能回他身边。
我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它正好讲了我想看到的东西。
我也没有翅膀,我得慢。
看之前手贱看了一下豆瓣影评,得分不高,再回去的时候不得不说带了一点偏见。
但是这种淡淡的叙述方式很对我的胃口。
黄渤把王大卫这个傻子演的很好,苏茉莉,李红兵,演的都很生动。
看的时候一直为大卫担心,担心他总是被身边最亲近的朋友背叛,伤害。
在我看来,这是最悲哀最让人难过的事情。
可是结果很好,很温馨,所以不禁很感谢导演,感谢编剧,在这个总是靠出人意料的结局来吸引人眼球的时代里,他们温柔的给大家带来一道温馨的,回味千变万化但却又是最平凡的蛋炒饭。
不得不说一句,也许是真的,傻人,有傻福。
看完之后,思绪万千,这不是一部适合年轻人看的电影,10年前也看过,远远没有现在看的心中波澜万千。
第一,大卫是傻子吗?
我相信细看的人都知道,不是傻子。
从红兵把大卫推出茉莉房间到最后默默的送红兵离开,自始至终大卫什么都知道,每当大卫犹豫了彷徨了,就会去皇城后面的山上思考,这里有隐喻,后面细说。
第二,红兵是傻子吗?
是的,血淋淋的资本家。
为求目的不顾一切,费劲心思终究一无所有,直到说出最后的,不要再叫他傻子,终究醒悟,放下了争夺,收获了平静。
第三 茉莉 历尽名利历尽冷暖,省略一万个字我来解释一下,导演很有意思,从开头三个小孩在皇城后山的凉亭一起长大,一起梦想(我感觉是北京后面石景山的凉亭),到最后又是三个孩子回归主线,并不是无的放矢。
皇城是一个什么地方,那是多个朝代权利最高的代表,是无数人向往的地方。
熙熙攘攘的岁月历程,城楼还是那个城楼,逝去的是一朝又一朝的各种达官显贵,天子重丞,人最后又再追求什么呢?
红兵看到皇城看到了利益,茉莉看到了名利,大卫看到了历史。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大卫的教育,首先大卫的父亲就是不简单的人,祖上就是给皇帝服务的,所以家中是拿青花龙纹大罐作为嫁妆,皇家之物,不是一般人家有的,剩余的自己脑补,只有经历了起落,才能从小教育大卫,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最后时间能验证一切。
这三个人,其实就是大多数人一生的缩写呢,年轻人重利,然后追名,最后回归本我。
自问自己,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别人眼里的傻子呢?
等到垂暮之年,或许才能评判自己,是否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多少恩怨相洺于一笑。
总是要的太多,一直追求,总是忽略了已有的幸福,或许这才是傻子吧。
大卫的帽子,是一种承诺,是一种执着,再看的清的人也有自己放不下的东西说点缺点吧,大卫哥哥的线条故事没有讲好,有些仓促,如果大卫最后能穿着西装,那就能变成惊悚片。
如果得不到太多,才是一种阔达和坚守,大团圆结局才是最不完美的。
一店一事一人一辈子才是我认为最好的结局。
隐喻和情怀很多,就不一一述说。
就他么个中国版的阿甘正传~汤姆对不起我侮辱了你的神作。。。此片剪辑烂,表演烂。后半部分完全失控。
黄渤是很有看头
阿甘?不
有李耕,有袁苑,可见导演的人脉挺不错。从大卫开饭店开始就已经乱成一锅粥了,后面周杰伦,李宇春那些蹩脚的笑料更拉低了整部片子的水平。真是越往后越拙劣,摔。
四星半,真片真不错,上班看的
国产怀旧喜剧,黄渤主演中国食神版“阿甘”,影片也主要靠黄渤一人支撑,穿插的纪录片也像极了《阿甘正传》。
黄渤真不错~
阿甘+食神
都是實力派。但也不是什麽劇情都是能駕馭的。
傻人有傻福。
没意思
中国版阿甘。很多细节有问题但整体依然出色。前半部很怀旧~~~
一开始以为是《阿甘正传》,但细细品味,其实不是。不过,黄渤演的真好,配乐舒缓动人,看到最后,眼角竟有些湿润!
直接的感官感受是好看的.丑到极致的黄渤收起了他发黄的牙龈.
我只能说我不喜欢,其他的不错评价
5.5,奔着阿甘的路子去,可惜缺少靠谱的生活气息和集体回忆的伪史诗把装傻变成了真傻
看了开头以为又是个拿怀旧题材充文艺范儿的跟风电影,差不多1/2后突然发现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导演显然想表达的太多故而节奏拿捏的不够稳,但是在看尽无数烂片后还是被一层层的影射逗住了,忍不住给五星。您切了辣椒圈加了洋葱但最后还算一碗干净的炒饭。
中国的阿甘正传:这究竟是个白痴无法理解的世界,还是我们无法理解白痴的世界......模仿的有点过了
北大陈宇老师镜头下的小人物,就像蛋炒饭这道生活当中最常见很而又朴实无华一样,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因为这从中蕴藏着平淡、欢乐和感动。
还可以啦。黄渤挺可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