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湖会议

Die Wannseekonferenz,净化论(台),The Conference

主演:菲利普·霍奇迈尔,约翰尼斯·艾麦亚,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马提亚斯‧邦德舒,法比安·布施,雅各布·迪尔,莉莉·菲希特纳,戈德哈尔德·吉瑟,彼得·乔丹,阿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22

《万湖会议》剧照

万湖会议 剧照 NO.1万湖会议 剧照 NO.2万湖会议 剧照 NO.3万湖会议 剧照 NO.4万湖会议 剧照 NO.5万湖会议 剧照 NO.6万湖会议 剧照 NO.13万湖会议 剧照 NO.14万湖会议 剧照 NO.15万湖会议 剧照 NO.16万湖会议 剧照 NO.17万湖会议 剧照 NO.18万湖会议 剧照 NO.19万湖会议 剧照 NO.20

《万湖会议》剧情介绍

万湖会议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改编自历史上震惊世界的一次会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5名纳粹德国的高级官员在万湖别墅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议题是“犹太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这群位高权重的帝国精英专注且细致地讨论是为了更科学高效的落实“犹太人大屠杀”。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等等惊世骇俗的杀戮工具自此问世。这场会议决定了所有犹太人的命运,改变了整个世界。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侠捕之夺命红莲第十二秒光芒渐逝的年代真人秀一秒拳王暗战2摇曳的心我的妄想症男友一刻永恒的旋律人类简史之智人为爱叛逆犯罪现场调查第六季家有圆圆?!我家的圆圆你知道吗?魔奇少年辛巴德的冒险从太空看地球沃尔特和唐杜里的圣诞节一个人的捉迷藏你住在我心里看看我,儿子蛇蝎情人憨兄宝弟B-PROJECT第三季深陷恐惧企业强人无人之子隔离日琴场高手之灵魂暴走你怎么知道旁观者墓地邂逅2

《万湖会议》长篇影评

 1 ) 没办法

很细节的电影很好看

万湖会议 (2022)8.12022 / 德国 / 剧情 历史 战争 / 马蒂·格肖内克 / 菲利普·霍奇迈尔 约翰尼斯·艾麦亚🐰🐰🐰🐰🐰🐰🐰🐰🐰🐰🐰🐰🐰🐰🐰🐰🐰🐰🐰🐰🐰🐰🐰🐰🐰🐰🐰🐰🐰🐰🐰🐰🐰🐰🐰🐰🐰🐰🐰🐰🐰🐰🐰🐰🐰🐰🐰🐰🐰🐰🐰🐰🐰🐰🐰🐰🐰🐰🐰🐰🐰🐰🐰🐰🐰🐰🐰🐰🐰🐰🐰🐰🐰🐰🐰🐰🐰🐰🐰🐰🐰🐰🐰🐰🐰🐰🐰🐰🐰🐰🐰🐰🐰🐰🐰🐰🐰🐰🐰🐰🐰🐰🐰🐰🐰🐰🐰🐰🐰🐰🐰🐰🐮🐮🐮🐮🐮🐮🐮🐮🐮🐮🐮🐮🐮🐮🐮🐮🐮🐮🐮🐮🐮🐮🐮🐮🐮🐮🐮🐮🐮🐮🐮🐮🐮🐮🐮🐮🐮🐮🐮🐮🐮🐮🐮🐮🐮🐮🐮🐮🐮🐮🐮🐮🐮🐮🐮🐮🐮🐮🐮🐮🐮🐮🐮🐮🐮🐮🐮🐮🐮🐮🐮🐮🐮🐮🐮🐮🐮🐮🐮🐮🐮🐮🐮🐮🐮🐮🐮🐮🐮🐮🐮🐮🐮🐮🐮🐮🐮🐮🐮🐮🐮🐮🐮🐮🐮🐮🐮🐮🐮

 2 ) 镜子前后

从剧作的角度需要演员和团体同时以回归纳粹时期的德国状态,这是很不容易的。

而这种演绎与创作在自身存在性的去文本去上下文的环境中,塑造出完全独立的当下时间。

由此可见,电影创作并非是孤立的行为,而是彻底建立在评论以及现实意义上未来的社会效应上的事件。

甚至说这部电影是“反电影”的。

也就是在观影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建立批判,一边进入故事了解每一个人,一边又必须不断的抽离出来进行审视和批判。

当你感到厌恶这部电影,也许你就能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如果你在观看过程中感到恶心和不适,那这部电影的目的就达到了。

这充满悖论,将观众放在一个自我批判又为了坚持批判而使自己必须选择“恶性”的奴役中。

忏悔需要自我奴役。

也许这就是真相的一部分,我们不可能完全直接的活在一种行为中。

本能在前还是在后。

这部电影要求观众必须具备的是彻底的批判,而剧作人员所付出的是彻底牺牲个人的自主性完完全全的献身于作为批判的工具,这种手段使电影存在的形式意义大于电影内容,也就是将电影作为一种运动和活动、仪式和社会责任来服务高历史语境的内容批判。

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类电影又非常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就是在表现这一被批判的内容之前,首先要成为被批判的内容,也就是为了产生批判意义首先创造出批判的内容。

这种方式是一种为了觉醒而制造邪恶的游戏方式,甚至这其中难以把握的置身处地的演绎究竟要怎么把握分寸?

对于观众和演员来说,都是敏感的。

有的人一不小心看的过程中嗨了爽了,甚至就产生了为忏悔之乐的自我迷恋中的附庸风雅或其他什么。

这也体现在我自身身上,我不知不觉中将这部电影看作一种听力的联系,慢慢就忽略或者忘记了他们所讨论的是关于屠杀几百万的人事实。

而大屠杀这一历史行为对于我们的日常俗世生活来说,又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看完电影我们依旧要回到现实事物中,什么也做不了,除了在网上骂人,骂纳粹。

在这一事件之后德国作为战败国给予犹太人的赔偿有什么?

金钱能换回几百万人消失的生命吗?

能与之相比吗?

而国际范围对于犹太人的补偿也只不过是找了个好欺负的国家抢走他们的土地来弥补犹太人,说是如此,只不过方便控制中东。

那些被杀掉的人和犹太所有民众去了阿拉伯国家后占领了他们的土地并在那里开始屠杀当地民众。

这个世界太混乱了。。

同时也提出其他的问题,这一会议是在决定几千万人的生死问题的政治途径,或者说高效率的精英模式下对屠杀这一行为正当性的执行和组织行为,作为社会仪轨中的一个缩影,一个标准,一种常见的工作流程,其相似性与如今各个工作领域不同单位的社会生产过程几乎是一样的,但是其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这里提出的不仅是屠杀的恶行所具有的恐怖效果,更是将这种社会事务的通俗的处理和行为规范作为一种可能实行屠杀行为的共同性质提出,我们应该警惕的是这种社会关系和始终存在的并没有发生变化的精英阶层的政治体制仪制。

在这里面不同的人扮演不同的身份,为了同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可以是屠杀,也可以是其他的任何目标,当然人们不能忽略这是屠杀的计划。

但除此之外,这项会议的高效和运作方式,以及成熟的表现的高层会议执行推进情况,与大大小小不同的种种会议没什么区别,而那些不同的目标?

是否在不同意义上与屠杀也没有什么区别呢?

或者说,人类社会事务的运作方式在这样的结构中存在:是否意味着屠杀这一计划的产生无法离开这一社会活动和关系的构成?

也许正是因为存在这一工作形式的约定俗成的组织模式,才产生了诸如像大屠杀那样的计划和行为。

这是一种社会学层面的对社会事务存在形式的近距离表现,也是提出了一种被研究的视角吧。

我们每个人,要么成为坐在那里杀这个人杀那个人的刽子手,要么就变成被杀的人。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

德国现当代民众很难抛开二战这一历史,这段纳粹的经历对德国人的影响可以在很多人身上看到,或者说,在现当代德国人身上,我们也能看到纳粹时期祖辈留下来的这个国家的痕迹。

二战失败后,重组的德国是由哪些人构成呢?

不是由苏联人或者美国人,而是纳粹统治下留下来的幸存的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作为纳粹的后代,甚至由于重建国家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社会精英阶层的力量,而只能借助纳粹政党内部的人,他们有着管理国家的经验。

当代德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认识德国能抛开那段历史吗?

德国人对于“我是纳粹”这一命题有着很敏感的思考,这部电影的拍摄就是一个例子,这样直接的完全彻底的自我暴露的拍摄,除了像是一种大型的社会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也是一种直面问题的态度,这种残酷程度相对于大屠杀来说不算什么,也许对于现当代的德国人来说,祖祖辈辈都将背负这种反思。

除此之外在德国人中间尤其是纯粹的雅利安血统德国人之中这个话题是非常尖锐的,我见过因此而深深苦恼活在某种阴影之下的德国年轻人。

对痛苦的反思,或者说德国后代对于德国的反思是必然的,但是当这种反思变成一种被迫的政治正确或者强加的歧视就会变成新的纳粹。

我们不乏看到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在评论中发出“犹太人还是杀的少了”这种言论,无数的“纳粹”不再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的方式出现在集体中,而变成了世界范围内极端意识形态的另一种发展。

而德国到底将以什么方式进入我们的视野,除了这段历史之外,德国人和德国的思想文化与观念,将在具体的人和环境中,使过去的历史的经验以祖先的记忆和错误反映在每一个还未发生的仪轨之中。

我们不难见到德国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他确切的是以德国传统的后代所存在,具有德国人的个性和特征,同时那些不能被忽视的精神文明的价值同时也存在于这个敏感的有时又非常脆弱的个体和群体当中。

这部电影中可以看到很多非常有表现力的人物形象,而这些人物性格鲜明非常有代表性,也是一个政权作为一个团体活动的象征,在会议的推动过程中,这些不同性格的参与者就是另一种政权生命存在性的特征,没有这些性格特征的部门负责人,这个组织或者说体制就无法运行下去,也正是这些人相互之间共生依赖的组成,促使这样一个权力机构能够紧密的运行。

而这些人物形象,一直以来我们都能看见,非常普遍的存在于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甚至一直以来的历史中,甚至存在着我们每个人当中。

存在于我们对于权力的追求,对于某种正确的价值的判断和对标准的建立中,存在于某种卓越意志和精神财富的优越性的割据中,存在于我们对于自身利益和地位的维护,团体和归属的关系的事业的发展中,存在于对自身独特性的不断地强调中。

为了共同的目标的针锋相对和看似批判却为目标的发展知无不言的鞠躬尽瘁中。

这部电影中任何音乐的煽情都不可取,所以没有音乐,镜头也非常克制和简单,带着一种严肃和恐怖的自我厌恶。

 3 ) 万湖会议座位表

为了更好地帮助理解这场会议,以及其中各方势力的博弈,绘制了万湖会议的座位表:中间分别是:海因里希·缪勒(少将)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上将) 奥托·霍夫曼(中将),为帝国保安总局,总摄领导权左侧为:卡尔埃·伯哈德博士 弗里德里希·威廉·克里青格 威廉-施图克特博士 马丁·路德博士 埃里希·诺伊曼 罗兰德·弗莱斯勒博士,为总理府、内政部、外交部、司法部等政府人员,主要作为配合者右侧为:阿道夫·艾希曼 阿尔弗雷罗·迈耶博士 格奥尔·Leibbrandt博士 约瑟夫·布勒博士 卡尔·艾伯哈德·舍恩加特 鲁道夫·兰格博士,主要为党卫军,执行者讽刺的是,开会的半数以上的人,都有博士学位

万湖会议座位表整场会议包括两场:上半场为统一各方意见,保安局把握领导权,下半场为职责分工,讨论具体细节。

整场会议以高效有条不紊的节奏走下去,信息量巨大,看下来让人很累,没有人在意自己讨论的主题是否灭绝人性,各自都是在为自己的职权和利益讨价还价,真正阐释了什么是“平庸之恶”。

那个速记员小姐还感到这里的工作氛围比较轻松愉悦,时常还会有笑声。

果然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就像《朗读者》里的女主,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认为自己只是在履行职责,而后监狱的生活唯一让自己产生变化的就是学会的读写,没有忏悔。

 4 ) 《万湖会议》:没有一个恐怖镜头的恐怖片

让对二战史略知皮毛的观众,一开始就面对15个容易脸盲名字盲的外国面孔,在几乎没有配乐的一个多小时的会议里,分清每个人所代表的立场,顺着他们的思路去理解他们所要决定的事,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剧本和表演有极高的要求——但它成功做到了。

三个议题:首先要说服各怀鬼胎的各方势力将权力交出,由中央党卫军执行一个关于犹太人的“最终解决方案”。

这当然会有反抗和质疑,但在种族清洁的共识,和尽快甩掉犹太人这个包袱的诱惑下,这个议题还是艰难达成了目标。

第二个议题:如何区分需要执行“最终解决方案”的犹太人。

这里不得不说律师真是slay全场,通过有理有据的论证,对执行“最终解决方案”的必要性发起了强势的挑战,并提出了一个绝妙的替代方案——差点就动摇了全体人的意志,让副总指挥不得不中断会议解决这个“小麻烦”。

其实也没有多难解决,精英阶层只是基于维护他们的优越性,表面地作出一些微不足道的抗议和干扰罢了。

最后一个议题,其实副总指挥开始是不想明说的——大部分人只需要知道部分就可以。

他只跟所有人讨论分工和配合,而几乎所有人也默契地对核心问题避而不谈。

只有最年长的,参加过一战的总理府国务秘书通过仔细的计算,提出关于“最终解决方案”可行性的疑问,并关注到这个执行方案可能影响到自己人的心理健康,副总指挥这才把“最终解决方案”和盘托出。

所有人沉默了,最后一点质疑被消除,会议全体通过。

所有决定都基于精确的数字统计,详尽而周全的计划,伦理、法律和利益的多方衡量,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德国人冷静、严谨、高效、有秩序的精神。

越是事无巨细,这些决定就越是残酷。

结尾非常的平静,风轻轻吹动会议楼旁边的树叶,一如每一个日常会议的落幕。

谈笑风生间,几百万人的命运就这样被决定。

看一个关于犹太人故事的电影,可能只会引起短暂的,遥远的同情,但当你想到你也有可能作为群体中的一个数字,被一个简单的会议决定命运,你才会感同身受地背脊发凉,毛骨悚然。

《万湖会议》,是一部没有一个恐怖镜头的恐怖片。

 5 ) 万湖会议众生相

从电影里来看,犹太问题是元首的心头肉,但是处理起来又问题重重,所以只能由最坚定、最狂热、最简单化的人,也就是党卫队来实施。

万湖会议本质上是党卫队根据已经蹚出来的道路、试验出来的方法,事前制定好了周密的计划,用元首“最终解决犹太问题”的意志,在会上压服柏林的那帮前魏玛政府的柏林老爷们,让他们服从指挥,消除顾虑,接受“全欧的一盘大棋”。

政府老爷们心领神会,也就提一提“要不要保留犹太人里的军工技术工人”、“会不会搞出之前清除残疾人行动惹出来的乱子”、“会不会影响执行人员的士气和精神健康”、“半犹太人、老年犹太人怎么处理”之类细枝末节的问题。

整部片子都在开会,但在对话、神情的刻画上十分入骨。

党卫军方面,会议主持人上将海德里希时时面带笑容,面对质疑也胸有成竹,志在必得;种族和安置办公室的奥托·霍夫曼中将总是满怀憧憬地大谈种族净化;盖世太保总负责人海因里希·穆勒少将阴沉着脸,说话简短扼要,时时用审视的目光看人;不喜欢开会的波兰克拉科夫安全局指挥官舍恩加特,怼柏林老爷说“我看谁的鼻子不顺眼,谁就是犹太人”,在讨论技术问题的时候也会不耐烦地说“我早就跟不上了”;还有那个“平庸的恶”艾希曼中校,从电影中可以看出,此人工作态度确实一丝不苟,从会议的筹备、资料的准备到会上的答疑都有条不紊,会上无论被问到什么数据都能立刻给出,面对各种疑问他也早有方案,而且都十分巧妙、熨帖,多次获得与会者称赞。

东部方面,有波兰总督府国务秘书约瑟夫·布勒,整个会议都在抱怨他的波兰辖区成了“帝国的垃圾堆”,抱怨帝国不优先为他们解决波兰境内的200万犹太人,最后在获得“优先解决波兰犹太人”的承诺后满意而归。

政府方面,有内政部国务秘书威廉·施图克特,此人是唯一在会上轻微地抗议、嘲弄、干扰了一下会议的人,从“依法治国”的角度维护了他参与编写的帝国犹太法律,但也大概也不过是为了端一端架子。

有意思的一幕出现在他围绕“半犹太人”的问题跟众人辩论了一番后,被问及他自己有什么建设性意见,他先是提出什么都不做,引来全场安静,接下来他又提出“强制绝育半犹太人”的折中方案,这倒是获得了众人的附议,海德里希眼看方案要越讨论越复杂,就立刻休会,把他拉出来私下交换了一下意见,顺便还互相问候了一下妻儿,用“我们应该做邻居”套了套磁,拉近了距离,也就放弃了对抗的态度。

毕竟“贯彻元首意志,匹夫有责”嘛。

会议开到最后,15个人中最年长的、参加过一战的总理府国务秘书克里钦格终于在犹豫中提出了他对于“根本问题”——也就是道德问题的疑虑,立刻被舍恩加特反驳说“我没有必要听这些”,“我们履行自己的职责,不会因为尽职而被泼脏水”,还有人轻蔑地说:“我们居然还在讨论残酷不残酷的问题。

我们是在进行自卫,如果我们不自卫,犹太人就会消灭我们。

”克里钦格只能赶紧解释说他关心的只是自己人,担心最终解决方案会给执行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而已。

于是,艾希曼向众人详细介绍了“更高效、对参与者的精神伤害更小的办法”——毒气室。

克里钦格也不再抱有异议,只表示“我还是希望犹太人凭空消失”,他的真实想法如何,不得而知。

至此,在高效的70分钟内,所有的疑问都被回答,所有的难题都被解决,接下来,随着帝国机器的开动,杀戮的大幕拉开,数百万犹太人即将迎来他们的命运。

 6 ) 萬湖會議(Die Wannseekonferenz,2022)

1、萬湖會議(Die Wannseekonferenz,2022)最可怕的一點,就是整個會議內容是在冷靜的計算死亡的數字。

在佛洛姆的著作中曾引述烏納穆諾的著作,說明西班牙在佛朗哥獨裁時代最為虐待狂的特徵,就是政府發動戰爭前,是在計算兩軍交戰下可以容許死亡的人數與比率,他們令人髮指的口號是:死亡萬歲!

2、猶太人的二戰歷史和當今以色列是兩回事,當今以色列學習到納粹的手段,挾美國的威勢,在加薩走廊複製大屠殺事件,尤其從半島新聞所披露的訊息看,近幾年更利用了新冠疫苗分配不均的方式,試圖滅絕巴勒斯坦人。

(https://reurl.cc/2ZoAlX)3、電影中這一群會議參與者,他們不是盲從的實行者,不僅是漢娜鄂蘭所謂平庸的邪惡,他們是菁英,是策畫者,而佛洛姆所說「設若邏輯不被生命的關懷所引導,就不是理性,而會發展成乖違的智力活動」,就是整場菁英會議的核心問題。

 7 ) 关于国语放映,考虑了2个问题

1. 如果是想要这种片子下沉市场,而选择了国语的放映,我觉得是相当失败的。

首先,如果我本身就是喜欢看国外的这种片子,或者这次就是想看国外的这种主题的片子,我一定期待的是外文的声音,加中文的翻译字幕;而如果我本身就不喜欢看这类片子,喜欢看一些商业性的,更爽的片子,那这种片子本来就不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他不可能沉到我这里。

所以结果就导致两方都兼顾不上,两方都无法满足2. 看到一个很细节的部分,为了使影片更加的本土化,会议上,使用了为人民考虑中的【人民】这两个字眼,其实国外的话更倾向于用【公民】,当这样一场罪恶的会议,用国语中的人名的方式表达出来,作为国人,不得不联想到国内政治,并且至于不好的遐想,大同小异,换了个种族罢了。

总而言之,电影最失败,最失败,最最最最失败的地方,就是选择了用国语放映。

 8 ) 从《万湖会议》到《柏林孤影》

新近上映的《万湖会议》,改编自真实事件,是纳粹帝国丑恶历史的记录,一群道貌岸然的帝国精英在那里策划如何“科学有效”地屠杀1100万犹太人,奥斯维辛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也由此问世。

全片只有开会、茶歇场景,没有音乐,也没有血腥的暴力镜头,却如此的丧心病狂,尤其是海德里希等人的逻辑,比如:消灭犹太人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使命和责任,杀犹太孩子是为孩子好,因为没了父母孩子过不好等等,令人毛骨悚然,犹如一把把明晃晃的屠刀,砍向无辜的犹太人、老人、孩子。

我的眼睛看着银幕上的中文字幕,脑海里却不时闪现《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家》《波斯语课》等电影故事和画面,尤其是那个红衣小女孩、穿条纹衫的孩子、坐轮椅的老人(被强悍的德国军人从楼上扔下去),恐怖至极,挥之不去。

观影回来的路上,又情不自禁地想起另一部可谓与《万湖会议》有鲜明对比的电影《柏林孤影》,心里才又有些许安慰。

《柏林孤影》反映的是纳粹恐怖年代,德国普通民众的呐喊和反抗。

男主目睹纳粹的罪恶,儿子又战死在莫斯科前线,善良又正直的他义无反顾地发出呐喊和反抗,在明信片上写下反战言论,或寄个政府机构和官员,或散发。

《万湖会议》里,德国高官冷酷无情地录着屠刀,《柏林孤影》里,善良的德国百姓暗暗帮助落难的一犹太人的老夫人,更有意思的是《柏林孤影》里负责处理明信片事件的警察局长下令绞死明信片制作人后,他自己也饮弹自尽了,因为他是唯一一个看过全部收缴的明信片的人,他或许就是被明信片上反纳粹反战的言论感化了。

 9 ) 万湖会议|开会的精髓都在这里了

臭名昭著的万湖会议这个不用多说。

但是,在这次会议中展现出来的“开会”精髓,大概可以让太多的“会”汗颜。

如果,普天之下所有的会议都能有这样的效率和执行力,那估计承办会议的场所有99%都得破产。

万湖会议的主要内容,就是解决犹太人的问题。

此后,才轮到《利益区域》,然后,才轮到《辛德勒名单》。

所以,这次会议的主题相当明确,就是要形成“最终解决方案”。

不过,这个“最终解决方案”,虽然“牵头部门”已经有了预案,但想在会议上通过,却是有点难度的。

毕竟,一个主题,涉及到多方博弈,这其中的利益,谁都想插一腿,这其中的麻烦,谁都不想惹。

所以,在正式会议之前,确定参会人员名单,这绝对是门学问。

安排座次,更是一门学问。

预料能在会议上“阴阳怪气”的,先放到旁边去。

为了加保险,可以在正式会议之前,开个小会,先争取到大部分的赞成票,也是必须的操作。

想要会议圆满举办,前期工作不可少。

如果选票结果出现了意外,那不是其他问题,必然是会议安排的问题,“跳票干部”,这玩意儿,只能出现在小说里头,真这么玩儿,整个组织部都得背锅。

当然,会场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

盖世太保为了避免干扰,选择在了万湖。

这待遇,基本上也是属于五星级宾馆的级别了,还有集中供暖。

要知道,在当时的战时,这条件可相当了不得了。

这一招,很快可以试出来,谁对这次会议持“保留态度”,因为,这样的级别,如果持“保留态度”的,必然会说几句酸溜溜的话。

顺便说一句,这万湖会场,也是盖世太保白拿的。

那些“没拿到”的,自然心里有些不平衡。

其实,这位主要的“反对派”对会议结果,心知肚明。

甚至,如果因为自己的据理力争,导致会议黄了,他得提着脑袋去见小胡子。

但是,不发表意见那绝对不行,这涉及到部门利益,可不是说放弃就放弃的事儿。

如果,在会议上就一个人发表反对意见,这绝对是不成熟的标志。

参会人员,能做到这个位置,个个都是人精,谁也不会当出头鸟。

所以,会议开始,基本还是盖世太保在主导节奏的。

为了这个会议,盖世太保也是“付出了太多”。

比如,在利用数据这方面,也是开了个非常不好的头。

这里,网上流传一个段子,说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陪同的县长在领导随意问起时,都能立马报出数字,而且相当精确。

这让上级领导大为赞叹,下一步,提拔。

事后,也有人非常好奇,私下请教了一下这位被提拔的最强大脑,究竟是怎么把这些数字背下来的。

当晚,这位被提拔的最强大脑,估计也是喝多了,把秘密说了出来。

就是盖世太保的这招。

这件事儿,已经不需要考虑“国际影响”了。

进一步说明,如果足够实力,其他的都是P,但如果没有足够实力,那就得装孙子。

既然实力摆在这儿了,会议也算是排除了一大阻力。

会议过程,和盖世太保的预计差不多。

这位大区代表,不是个善茬,会议提前翻了他的牌子,但是,大区代表一看,把我发配到边疆,那可不行,直接自己换牌子。

不过,大区代表争的,也不是什么大问题,无非是处理犹太人时的那点小小的财富。

盖世太保表示,这块,可以放弃,都给你。

一招搞定大区代表,利益,永远是最重的筹码。

既然和大区代表达成一致意见,盖世太保也不介意和大区代表开开无伤大雅的玩笑。

调动会议气氛,这也是“开会”的精髓所在。

不过,盖世太保口中的“蚊子腿”,可不是个小数目,彼此心照就行了。

接下来,就要给会议定调子了。

这个会议,是成功的大会,也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会。

人类的命运,必将因为此次大会而改写。

这样的夸张,是必要的,会让与会人员油然而生荣誉感。

然后,就是“告诫”一下反对意见。

如果,你胆敢反对,那必然是站在历史的对立面,不是“不合时宜”,是“你到底想干嘛”。

一切不和谐的音符,都应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

而且,这事儿,有着最高指示。

尚方宝剑在手,谁再提反对意见,这就是质疑最高指示的“指示”,你不会开这么高级的玩笑吧。

请注意,会议上虽然有很多反对意见,最反对代表是最强法务,但,至始至终,所有人对“清理犹太人”这事儿,没有表示过一点质疑。

大家争来争去,无非是在争个“面子”。

参会人员对于麻烦的“犹太人”,态度还是相当一致的。

不同意见,无非是“如何鉴定犹太人”、“如何处理犹太人”这些细节问题上面。

最强法务,其实介意的就是关于盖世太保在“如何鉴定犹太人”这个问题上,挑战了自己的全文。

毕竟,关于犹太人的相关法律,都是这位起草的。

而且,确实盖世太保在执行“如何鉴定犹太人”这方面有破绽。

比如,有时候“二分之一犹太人”在被处理行列,而“四分之一犹太人”却在不处理行列,这让最强法务很难理解。

最终,解释权就落到盖世太保的手里,那还了得?

从头到尾,参会人员都是在讨论“东部疏散计划”,和《利益区域》基本保持了一个调子,就是这字面下的“血腥故事”,大家都选择性忽略。

这光头,大概也是得力干将,脑袋绝对是被洗得干干净净。

在会议里头多次表明了“洗白”态度。

特别是对于“开民智”这回事儿,真是说到了根儿上。

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这光头,脑子确实被洗空了,这种事儿,闷头做就是了,哪有拿出来说的,最高指示不要脸啊。

会议最重要的是什么?

会议纪要。

对了,这玩意儿相当重要的。

比如,这华沙代表,原则上可以同意盖世太保牵头此事,但首先要解决 自己辖区的问题,这事儿,必须写进会议纪要,否则,反对票。

大区代表,对于管区内犹太人的压力相对小,所以关注的基本就是“钱”的问题,人我得送走,钱我必须留下。

其他的烦心事儿,我不管。

同意就写进会议纪要,不同意,就反对票。

都说到这份儿上了,大家也觉得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

犹太人必须走,还搞什么官方文件,这完全是浪费笔墨,浪费人力。

但是,必要的程序还是要走的。

如今的我们,看到那么多的犹太人自己贴钱巴巴的前往集中营,感觉无比纳闷。

原因,在这里找到了。

这种执行力,让人毛骨悚然。

类似的事情,有没有?

自己好好想想吧。

不过,计划中还有一个重要漏洞,那就是太多犹太人还在为战争机器负责,如果把他们也干掉,那也是“裁掉大动脉”的节奏啊。

不过,精明的盖世太保是不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做牛马的必须做牛马,直到在工位上耗尽最后一滴血,然后才会宰杀。

这里不得不说一个网上的段子,到了战争后期,德军战斗力明显下降,最大的原因,是后勤军火的生产出了问题。

看来,最后大动脉还是滋血了。

这里说的“自然减员”是个什么概念?

放在职场,那就是坚决不提裁员的事儿,天天给你996,逼着你自己走人。

这样,省好多钱呢。

即便如此,他们还会说,现在我们可是在负重前行,你们这帮废物,整天拿的工资,那可是我们从牙缝里头挤出来的啊。

还在埋怨?

你还不赶紧感恩戴德一个?

犹太人中,还有一批是曾经代表国家队参加过一战的。

这帮人怎么处理?

好办,建立一个示范社区。

别说,盖世太保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被后世抄袭得一毛一样的,得亏他们当时没申请产权保护,否则现在收版权都能收到手软。

想要会议按照自己主导的方向进行,时间也很关键。

盖世太保在安排时间时,可是用了心的。

大家饿着肚子,都想着尽快结束吃饭,议题就顺利好多啊。

好,大家吃饭。

饭菜的待遇上去,吃了人家的,口多少有点软不是。

大区代表此时已经完全被拿捏,自己争取的利益到手,这烦人的事儿,乐得推给别人。

作为会议牵头,盖世太保可没时间吃饭。

赶紧趁着终场休息的时间再过一遍议程。

会议进行到此,目前还是比较顺利的,接下来,还有一番苦战呢。

此时,最强法务,也趁着机会,争取盟友。

只是,肉眼可见的,这个盟友不好找,很大概率,最强法务需要单刀赴会的节奏。

好了,继续开会。

讨论了各方的利益,还有核心的问题没提呢。

众所周知,想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有执行力,还得有执行的部门。

到这里,盖世太保也是图穷匕见了,这主导权,必须在咱手里。

最强法务当场跳脚,然而,其他部门一句话没有就表示了同意。

最强法务有点郁闷,好歹也是国家部委的级别啊,说交权就交权,你们还有点部委的骄傲没有啊?

一计不成又施一计,最强法务问到了如何驾驭的问题。

其实,我们也有国痛。

最大的疑问,就是明明就那么几个人,驱赶着上万人,这些人就乖乖得像头小绵羊,为什么不反抗?

这里,给出了答案。

实在不行,最强法务只能上价值了。

什么是法律?

这个问题,当下已经有了新的解读,流窜在各大短视频里头。

反正,不会对“人民的利益”负责。

所以,这个价值,也算是白上了。

盖世太保也是会甩锅的,你在这跳,倒是拿个解决方案出来啊。

别说,最强法务也有,那就是太监了。

看来,最强法务曾经考察过咱大天朝的历史。

可是,他忽略了一个根本问题,小胡子对后宫三千没太多兴趣,也不需要这么多太监,而且,小胡子是对这帮犹太人是一眼也看不下去呢。

再这么闹下去,会议开到明天,也开不完啊。

盖世太保决定和最强法务单聊。

开小会,也是在会议进程进行不下去时最佳解决办法。

在小会上,只需要略微问候一下彼此的亲人,这事儿,最强法务就有数了。

好了,一切反对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切,被如实的记录在会议纪要里头,就铁板钉钉了。

会议进行到这里,所有参会人员其实只好奇一件事儿了。

就是盖世太保究竟想如何处理“犹太人”。

毕竟,就是“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也需要1100万发子弹呢。

好吧,即便是能忽悠犹太人自己掏钱买子弹,那也得士兵扣扳机啊。

里头有精明的数学家算了一下,要杀死这么多的犹太人,士兵得不眠不休的开枪448天。

那可是咱们自己的士兵啊,你不心疼?

好了,参会代表也就是好奇一下,既然已经确认由盖世太保牵头,烦心的事儿就让他们操心得了。

各位参会代表,在各自获得利益后,只关注一件事儿,说好的事儿,必须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下来,想反悔,那可不行。

最强法务也表示,大家都是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嘛,会议上得吵吵闹闹,无非也就是走个形式。

既争取利益,也撇开麻烦。

达到这个目的,也就可以了。

好吧,会议开到这里,后头就是《利益区域》的事儿了。

这是一次圆满的大会,会议议题,是得到参会人员一致同意的,这,不是盖世太保在搞一言堂。

在这个成功的大会上,盖世太保取得了毋庸置疑的领导权。

其过程,是合规合法的。

然而,这事儿既然是大家决定的,那就大家都别跑。

会议的精髓,被盖世太保编成了教科书,这大概是莫大的讽刺。

 10 ) 万湖会议

从会议内容和发言来看,与会者真的有人能够声称,对于这样的暴行自己在道德上是无辜的吗,只不过是为了完成命令和任务,只是在从事某些大工程中的某个程序性的一环?

作为P社战犯,最开始似乎有点看不懂,为什么党卫军要对处理犹太人的问题大费周章,遮遮掩掩,直接图图了不就好么,各种电视剧里这种直接的暴力不是已经司空见惯了吗?

即使像讨论如何杀虫一样的技术性问题,也显得太过纠结了一些。

直到………突然想到,如果不是发现了那些集中营,德国老百姓也不清楚那些事情;不是后来的揭露,大家很可能不清楚犹太人遭受了怎样的境遇。

把对犹太人的灭绝,视为自身民族的自我防卫,低等民族已经玷污德意志民族血统的纯正,也不断危害着帝国公民的生活。

这样的话术如此熟悉,恰如此时此景。

如果角色稍微替换,犹太人替代成黑人,甚至不用替代成黑人,事件场景变换到当下,那么似乎一切都好理解了。

即使希特勒则不愿意将这种骇人听闻公之于众,斯大林还会污蔑卡廷是德国人所为。

声称应当有组织地清楚某个种族或某个地区的人口,这种道德洼地的言论,不禁觉得地板与天花板的对比是如此强烈。

与会者每个人都知道,在整个过程中,包括筛查,转运,处置的各个环节,出现的各种混乱与暴行。

一个喜欢枪决儿童的党卫军,觉得是在帮助没有父母迟早饿死的小朋友免除痛苦,长官则信誓旦旦地说,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本人仍然是个正直的德意志男儿,从不干邪恶之事。

他们真的没有罪责吗?

当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从事了某个邪恶事业中的一环时,他们永远都是道德谴责的恰当对象。

《万湖会议》短评

“是历史选中了我们这代人”/完全失去了电影本身的吸引力

10分钟前
  • 小狗不怕困难
  • 较差

全国新疆化

12分钟前
  • 骚棒持有人
  • 推荐

无趣的流水账。。。

16分钟前
  • 女魔头
  • 较差

党卫队高层没有使用任何消灭、杀害、灭绝等词汇,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最终解决”、“特别处理”,多么让人不寒而栗。甚至就连这部电影的拍法——没有复杂配乐没有多余叙事纯粹就是开会,也好像在故意影射德国人办事的简洁和高效,而他们却把这种特长用在了最恐怖的地方……

17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客观3.5,感情分4.5星。故事简单,大段大段对话推进剧情,二战时期15名德国高级官员聚在一起开会讨论全欧洲范围内1100万犹太人的“终极解决办法”。片子故事叙述一般,但这件事值得每个人在一生中腾出108分钟好好看一看,为自己,为历史,为人类,记住它,永远不要忘记。

18分钟前
  • 龙舌头🌈
  • 还行

(2022.5.23)

22分钟前
  • 地铁姑娘札姬
  • 还行

历史上总有一部分群体谈起人命来,比在菜市场买菜讨价还价还要云谈风轻。影片现实意义大于内容,英美合拍那版讲的是英语除外,其他其实都要比这版《万湖会议》要好。

23分钟前
  • 南之禾
  • 还行

拍个纪录片不就行了,何必用电影的。如同德国人的刻板印象一般死板无趣

27分钟前
  • ATOZ
  • 很差

冷静

28分钟前
  • 大開眼界
  • 较差

是一个影视化的开会全记录。看着这群刽子手很冷静地开会讨论如何像处理物品一样处理犹太人时,还是挺可怕的。

33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还行

平庸的拍法,还不如看纪录片或者历史解读,拍不出来德国步子迈大的恶,你说这是德国的反思和赎罪,现在德国只看出来是原地踏步

36分钟前
  • 我是萌新
  • 较差

当陷入那个语境时,人已经异化了,不当人了

41分钟前
  • 桉树叶中毒
  • 推荐

仅就电影艺术而言只能三星,这个题材可以完成的更好

46分钟前
  • 好大一张饼
  • 还行

伟大的会议,就是没有实现太遗憾,疣猪洗白还是有一套的

49分钟前
  • 网红强国
  • 很差

“历史选择了我们这一代” 对这种绝对信念感天然有一种恐惧,无论当下看着是好是坏

51分钟前
  • Viola
  • 推荐

独一无二的docudrama。看完令人深思:他们并不是所谓的平庸之恶,他们正是恶本身,这是他们主动的选择,而非被迫的无奈——或许有一两个人流露出对犹太政策的不安,但这种不安也是源于担心屠杀是否会影响到日耳曼人的心理健康,从而损害种族的发展——再退一步讲,即使他们是出于害怕而只敢委婉曲折地借日耳曼人的名义轻声抗议,也只是针对“屠杀”本身,屠杀太可怕了,他们不想见到。会议从始至终,没有人将犹太人的生命视作人的生命,仿佛处理的只是一堆猪肉,一堆废铁。这是概念的颠覆,正邪的模糊,绝非“平庸之恶”可以概括。

54分钟前
  • 惠子
  • 力荐

一张圆桌,几十个人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具体的细则,间或休会去休息室吃几碟点心,所有人效忠元首,一切讨论的前提是清晰的,要完善的仅是终极解决方案如何落地:先拿哪个国家开涮?如何安抚本国犹太人的日尔曼裔亲戚朋友,万一他们抗议怎么办?花488天把全欧洲的犹太人清除干净会浪费多少颗子弹?是不是送进毒气室会更省军力?把犹太人从各地运送到焚化炉运力承不承受得住?怎么处理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混血的犹太人,绝育手术是可行的吗?每天处理这么多尸体,德国士兵的精神状态受得住吗?犹太人中的一战老兵曾为国效力,是不是要再建一个收容犹太老兵的聚集地?所有人优雅、庄重、理性地讨论方案实施的可行性,满嘴公正、勇敢、忠诚,如果不注意讨论的内容,你根本不会发现他们在实施的是“种族大清洗”,不会知道他们正把欧洲变成一个大型屠宰场。

55分钟前
  • 成富贵
  • 力荐

当他们讨论到要换成更为人道的对犹太人屠杀的处理方式,这里的人道针对的是他们自己刽子手们的心理健康而不是犹太人,可见他们已经失去人性冷血到极点了。太可怕了。

56分钟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7分,影片简单而直白地还原了这场决定数百万人命运的会议,再现了这些代表是如何堂而皇之地美化战争和杀戮,如何毫无感情地讨论对一个种族进行灭绝。战争从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更不是追求和平的途径。

57分钟前
  • AlanX
  • 还行

他关心的只是自己人,担心最终解决方案会给执行者带来精神上的伤害而已。

58分钟前
  • William H D Le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