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莉森在儿子加百列继发性淹溺死后,即患急性应激障碍(应激障碍即PTSD)。
艾莉森属于行为减少类,表现对周围环境的退缩,目光呆滞,表情茫然,呆若木鸡,情感迟钝、少语少动,甚至可达亚木僵或木僵状态,呼之不应,对外界剌激毫无反应。
雪莉一再描述艾莉森在受刺激后,产生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她不能吃饭、难以睡觉,极端恐惧(怕水不敢洗头)。
一段时间后,急性应激障碍转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我们说艾莉森不幸,是因为他遭遇一系列的“雪上加霜”。
首先,让患者尽快摆脱创伤环境、避免进一步的刺激是首要的。
但洛克哈特家人没有将艾莉森视为PTSD患者,而是让洛克哈特家族断子绝孙的操蛋媳妇。
雪莉当时的护理成了她日后要挟控制儿媳的筹码。
艾莉森目睹加百列海水溺亡,她继承的祖屋就在海边,站在窗前举目便是大海,夜里睡觉可以听到海浪的声音。
儿子不仅长得酷似丈夫,科尔还在背后纹了个加百列,触发事件的闪回随时可能发生!
如果艾莉森要求离开蒙托克或许可能,但离开科尔,科尔和婆婆都不能接受。
所以雪莉在发现儿媳有出轨迹象时,急忙以祖传婚戒相赠,强调她是洛克哈特家族的人。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最有效的办法是倾听(类似心理咨询),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
慢性和迟发性PTSD的心理治疗中,除了特殊的心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
家属和同事的理解,可以为患者获得最大的心理空间。
在家里艾莉森是无法心平气和谈论加百列淹溺的,科尔认为她那时是抱怨(为什么不好好看着孩子)和推卸,他总是以妻子事后误医回击。
家属同样不能理解,婆婆认为是儿媳的骄傲害死了她孙子。
艾莉森在家里既无物理空间亦无心理空间,岂能不度日如年?
艾莉森病情的好转,始于她去伍德郎医院治疗的半年。
首先她脱离了创伤环境,离开海边小镇蒙托克(四个小时车程,这是科尔反对艾莉森加盟伍德郎医院的理由),离开了丈夫和洛克哈特家族。
其次她遇到合适的帕里医生,对她进行了心理和药物的综合治疗,取得相当不错的效果。
艾莉森不仅可以坦然面对创伤环境,甚至能担当类似病患的“医生”,有几次成功接诊的实例。
我宁愿将艾莉森的出轨视为自救,诺亚是应望而至,一波三折他将艾莉森带到冷泉村,诺亚的在婚和不要孩子,让艾莉森陷入出逃的困境。
艾莉森的悲惨在于她与创伤环境难解难分。
在诺亚奋力争取自由的时候,她鬼使神差地跑回蒙托克将加百列的种子播撒进沃土,发芽,生根,出土只是时间问题。
啊,或许这也是应激障碍的一种表现?
艾莉森从伍德郎医院回到蒙托克时,她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已基本痊愈,她与长相酷似科尔的琼妮相处,已经不会导致创伤环境的闪回。
科尔和艾莉森遭遇的创伤事件是相同的,科尔的应激障碍比较轻微,而艾莉森却极其严重,原因是艾莉森儿时有一次淹溺体验,而且她是女性、母亲,外向的性格。
艾莉森飞到洛杉矶以后,在诺亚的轿车上急性应激障碍发作,出现诸多躯体不适的症状,表现为心慌、头晕、头痛,气短、胸闷、感觉要窒息,消化道不适(呕吐)。
事后科尔对诺亚的抱怨,“你为什么不多做点什么?
”是有道理的,诺亚应该送艾莉森去医院看精神科,可惜他求助的是外科医生维克,面对妻子的情敌,救死扶伤的维克给点镇静剂便以为是仁至义尽了。
看样子似乎伍德郎是神经类的专科医院(如北京的天坛医院),对应激障碍有专项的研究和治疗。
知爹见爹前艾莉森自我感觉良好:我有女儿,有工作,有事业,或许就差“有爱人”了。
所以才对心仪的本如此总是。
不是说爱至深,恨自切嘛。
知道世上有爹艾莉森很兴奋很期待,尽管生父坦言认女是为求肾,有后天的救命之恩平衡,她仍认为“他想融入我们的生活”。
母亲否认是婚外情意外中招,定性为詹姆斯的强行播种,且不记得那个人渣爹是否救过她一命,艾莉森被“只有需要才找你,找你就是伤害”触发应激障碍(相当于一场六月雪)。
他急于找最信任最亲密(分享的层次决定两人的亲密程度,除了已婚,其实如果不出有意隐瞒已婚不算隐私)的本倾诉,因为两人是尝试“眼动脱敏和重建治疗”新疗法的最佳搭档,却意外发现本已婚(就算是一场七月霜),于是出现急性应激障碍,飞机上饮烈酒是试图压抑(本就是靠酗酒),被骚扰是幻觉,到诺亚的车上出现一系列的肌体症候,如眩晕、胸闷、头疼等等。
诺亚见到是急性应激障碍的患者,可惜伟大的外行作家一脸茫然。
如果是帕里医生肯定知道艾莉森“犯病”了,或者旧病复发,至少应该拥抱安慰一下,拍拍她肩膀说“没事了,没事了”。
诺亚就是书生气,离婚前布鲁克島一日游回来,与艾莉森签了协议离婚书,就从此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了。
要求艾莉森最后一点恩赐“让我记着你”,艾莉森倒是记得洛杉矶还有个前夫,前夫赠送的礼品卡别浪费了。
诺亚哪里能想艾莉森莫名其妙地独自飞来是诀别。
没带琼妮来,诚然是临时起意,再说孩子也不是你的,原本就不想要嘛。
本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疗程中患者,受到艾莉森分手的强烈刺激,爆发了有如托尼行为增强性应激反应,至于本何以如此,应该是《情事》第五季的任务,挖掘本的成长过程,他的特殊人生经历,阿富汗的滥杀无辜,应该不是受到的第一次创伤刺激。
看到第9集二话本突然袭击艾莉森的画面,不难想起在伍德郎医院艾比丈夫托尼攻击艾莉森的场面,托尼迁怒艾莉森建议艾比带孩子离开丈夫,而孩子离开是托尼和艾比共同的创伤刺激源。
所以艾比顾虑而迟疑,托尼恐惧而暴怒。
看来艾莉森想分手的刺激,原没有妻子海蒂知情对本的刺激大。
应该说艾莉森太天真善良(永远长不大的“童心未泯”)不知道人心的险恶,嗨,事情总是因果相联的,如果知道福祸相依,善恶相伴,也不至于对突然现身的生父的自私反应那么强烈。
事物总有两面性,不能容人,往往也难容己。
如果艾莉森当初不嫉妒科尔对别的女人“调情”(冲浪人的派对,众目睽睽,且在妻子眼皮底下,这情怎么调呢?
显然是怀疑性嫉妒作祟),不悄然躲开海涛,让身处险境的儿子脱离自己视线,加百列可能就不会溺水。
但艾莉森死活不肯承认,此事她只私下跟罗伯特说一次,跟本说两次,在外人面前从不提及。
估计本和海蒂会成为的第五季的男女主角,科尔如果不像他爹那样伴随最爱离去,还会是男二号充当配角,诺亚应该还有戏,维克完成使命西归,诺亚还有破镜重圆的机会,不过戏份有限吧。
说实话,到现在为止,我们真不能确定艾莉森是他杀。
����W�
在《情事》4•08(《婚外情事》第四季第8集)集中,科尔、诺亚、安东三人驾车回蒙托克路上,在一家路边餐厅就餐,闲着无聊,说起泡妞技巧,诺亚不知天高地厚想卖弄,安东不屑一听(确实比诺亚时尚),但科尔很想听,于是诺亚调侃他说: 你是典型的忧郁人。
看,他的办法是到吧台去,很严肃地要一杯酒,仿佛他在下令进行一次导弹攻击,然后他就盯着杯子看,紧紧盯着看,像是在看茶叶算命,就好像从中能看到未来。
很快,女人们就会想方设法让他振作起来。
诺亚是作家眼光自然有独到之处,没错科尔是典型的抑郁人,生活中很规矩,除了妻子艾莉森怀疑他与乔斯琳调情(实际上似乎是女人的怀疑性嫉妒),剧中并没有出现科尔在酒吧泡妞的情境,甚至在上一集出现科尔愤怒谴责南“随床搭送”的年轻美女的镜头。
我们不得不相信之前科尔对艾莉森从来没有不忠过的表白。
不过,诺亚的剖析却也入木三分,很符合洛克哈特家近代的两个“主流”男人,上辈科尔的父亲加百列,现世的科尔。
在艾莉森的葬礼上抱跑骨灰坛后,在儿子的墓碑前科尔与母亲雪莉有一次诚恳的交谈,让我们得知,雪莉知道南的存在是丈夫死后发现了南写给他的信。
当年见丈夫在家里实在迷茫且煎熬(向内在汲取能量受阻),所以她才让他去长途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
从南对科尔的叙述中,她与当年旅居巨石镇的加百列是偶遇,南描述她眼里的加百列:“他如此孤单,他总是一个人”,“他那么帅,那么吸引人”,于是南想方设法让他振作起来,两人很快坠入爱河,“他叫我‘狂野之眼’,他说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我这样的女人存在。
”让我不得不相信,为了鼓励儿子撑下水,爱子心切的雪莉说早就知道南存在是加百列出轨成为既成事实以后,雪莉坦言:他像空气,虚无缥缈,我内心深处就是知道我无法永远拥有他。
人们往往愿做事后诸葛亮,知道无法永远拥有,却以死相逼维持“拥有”,10后加百列自缢而死,飘向另外的一个世界。
科尔迷茫之际找到久违的母亲讨食,看他那狼吞虎咽的吃相,雪莉就知道他心有困惑(给女人想方设法发出信号),于是建议他去加州巨石镇远游。
科尔真挺有女人缘,有父亲冲浪板牵线科尔很快也很巧找到了南,不用他介绍南就知道他是情人后人,他长得太酷似当年的加百列了,孤单抑郁的科尔,让南和她的助理德尔菲娜忙碌起来,想方设法想让科尔振作起来,于是“驱魔法”出台。
最终驱魔法显灵了,科尔扫除了干扰,打消了顾虑,决心不再做悲惨的英雄,回去做快乐的混球。
刚离开警局监所时,半夜越艾莉森海堤上倾诉,临走时艾莉森撂下话:如果有任何需要,你知道去哪里找我。
科尔知道此时艾莉森真在密尔沃基开研讨会,于是他日夜兼程地开车赶去,一分一秒都不想耽误。
我怀疑自己有“打哪儿指哪儿”的潜在,回顾剧中科尔的每次低糜,都有女人挺身而出想让他振作。
科尔兄弟贩毒险些暴露,妻子红杏出墙露馅,妻子艾莉森决定即刻逃离,他追到车站被告知人家不想继续(之前艾莉森曾劝科尔罢手离开,科尔不肯)。
失去了祖传牧场,树倒猢狲散,家人不得不各自谋生,科尔连轴转地开出租车,试图抵御无限的孤独与寂寞。
但回到院内的房车,看到空荡荡的房屋,他即便喝酒也无法入眠。
此时他对度日如年,生不如死开始有所体会。
科尔典型的抑郁自然能激发女人们的母性。
先是开车吸引了风流美女画家科拉,约炮邀他上门时邂逅路易莎,稍后在码头上英雄助美,将着急上班的路易莎送到尽头旅馆。
科尔欲去而折返,到路易莎服务的吧台去,很严肃地要一杯酒,紧紧盯着杯子看,像是在仆算未来的命运。
很快路易莎就意识这是送到眼前更可靠的保护伞,两人都为这次相遇相识“相爱”而振奋起来。
科尔失去祖传牧场,又不想异地求发展,恰好龙虾卷餐厅破产拍卖,科尔有心无钱;幸好前妻卖婚前房产赠送他一半(非法律规定),他紧急联系前妻,前妻还乐意合伙买下餐厅(非常人思维),一下使科尔振作起来。
《情事》第四季终结了,留下艾莉森死因这个最大悬念,此外还有活着的男女主角诺亚、海伦、科尔的未来如何?
标题所限,本文只讨论科尔。
在儿子墓地上雪莉母子有点争议,之前雪莉曾说科尔像父亲,如今忌惮丈夫弃子早逝,又改说科尔像麦金蒂家人。
如果科尔像父亲,不堪承受与最爱生离而选择死别;如今最爱艾莉森已经死了,这个仿古戏没法再演。
如果科尔像母亲,最爱死了,将孩子留给她另一个家长,倒是顺理成章的。
=�;��i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三岁前已形成根本性格。
而性格形成于抱持这块基石之上。
失去抱持体验的人仿佛是毫无目的、毫无地点地在宇宙中坠落。
《婚外情事》中的女主艾莉森就是这个一个人。
人的抱持体验主要是婴幼儿时有安全感的母亲提供的,而母亲的安全感源于对父亲的信任、接纳与感激。
艾莉森婴幼儿时的母亲谢莉对艾莉森的父亲没有信任、接纳和感激,只有恐惧、怨恨和排斥。
在艾莉森的人生经历中父亲没有出现过,一双大手将她从海水中拉出来,这是她涉及父亲的唯一的梦幻般的记忆,就这么一点点最终都没有得到母亲的证实。
你看,艾莉森有如孙悟空般的精灵。
父性的意义是生活中需要的保护、指导、信心、知识和智慧,使得生命有所依托。
生命中深层次的“父亲”的形象,根植于我们自己内心中,为我们提供一种权威感,让我们觉得自己是生命中的主宰。
如果缺少父亲的指引和权威,我们就会失去控制,找不到生活的方向。
现实中艾莉森是没有父亲的,父爱空白,父性缺乏,使得艾莉森生活没有主心骨,常常冲动行事,常常说不清行为目的和动机。
《情事》的第四季主要是挖掘艾莉森成长经历的。
我们大概知道艾莉森从小由外祖父母抚养,没有离开过蒙托克。
从她与科尔回忆读高中时夜里潜入龙虾卷餐厅偷食和胡作的经历,知道她高中是在蒙托克读的,与科尔是同学。
从她听不懂报考医学院的预科课,推断她没上过大学。
因此她对冷泉村房东大叔说大学毕业就结婚了是假话,试图缩小跟房东太太伊冯娜的层次差距。
在首次“两家”人聚餐上,艾莉森描述她与诺亚的雨中灯塔相遇,丝毫没有作家偶遇村姑的意思,就像要佐证焦大不会爱上林美媚一样。
若不是罗伯特一再解围(这注意引起伊冯娜的警觉),艾莉森终难自圆其说,连当事人之一的诺亚都坦言“说的像真的一样”。
因为状况不详,女主结婚丧子以前的经历咱们翻篇,就从与诺亚的这段婚外情事说起。
我们对女主红杏出墙不做道德判断,我们只是视其为是她人生的一次选择。
这次选择不能说是女主一时冲动,离开洛克哈特家,离开蒙托克的想法伴随她的丧子之痛挥之不去而日渐增强,苦于没有遇到感觉合适的摆渡人。
(奥斯卡挺热心,但是本地人) 奥斯卡问艾莉森和简,晚上巴特勒家需要派对服务谁去,艾莉森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但在洛克哈特家后边的马路上,艾莉森跨着单车,心里想“他们若知道我的想法一定觉得可怕”(派对上可能遇到诺亚,她觉得主动出击),决心下定她给简打电话,去派对服务,借一条性感的紧身短裙。
情场老将布鲁斯一眼就看出艾莉森来钓蠢货,海伦也看出她在诱惑丈夫。
选定目标,势在必得,不能延迟,表现艾莉森长不大的童心。
刚刚得到,瞬间就要抛弃,表现出艾莉森的冲动和任性。
其实,双方已婚绝非秘密,艾莉森惧怕展示自己的脆弱。
其实信任是对等的,她同样不想知道诺亚是否是“四洲通缉的罪犯”,因为她是深陷受害者牢笼的罪犯。
刚刚还说什么都不要,转眼就什么都要,要最高大上的,而且要阿里巴巴立即兑现,别说等9个月惠特尼毕业,就是9个小时,她也要跟奥斯卡睡一次。
奥斯卡这个久经沙场的老手,也被弄得晕头转向,不知道这15年一遇的轮回老天是怎么设定的。
好在诺亚比较靠谱,把艾莉森请到冷泉村,诺亚在时虽然艰难艾莉森还能坚守,诺亚应急招送马丁去医院抢救,手术后留下看护儿子10天,艾莉森因违诺看到《坠落》书稿,愤然跑回蒙托克家中,好像是想跟科尔复合,结果还是待不下去,于是跑到母亲所在的瑜伽夏令营学习。
父性意味着“闯荡江湖”,讲究的是权威、规矩和目标。
艾莉森无视权威,不讲规矩,目标多变,任性的像个调皮的孩子。
比如说要圆医生梦报考医学院,上课不到半学期,擅自退学(应该跟丈夫商量一下)跑到蒙托克合伙盘下龙虾卷餐厅。
开始吃住在餐厅,一副大干一场的样子;餐厅遇到集团化国际化的机会,她不但加盟谈判迟到,还浴后便装出席,散乱的头发还是湿的,完全不主意餐厅高层的信誉与形象,她不适合高层管理,只适合做端盘子的待应生;餐厅经营没几天,她又要去伍德郎医院去当医生。
医生没干几天,就翘会飞去洛杉矶,讲的是去见前夫,见了面却什么也不说,仅展示了状态的糟糕,事后诺亚也不知道她来加州做什么,空落前前夫科尔的一顿老拳和抱怨,“你为什么不多做一点?
”不知道她的需求,诺亚做什么呢?
以状态不佳扣留吗?
为什么相对而言,科尔与艾莉森最般配呢?
与诺亚总结的他跟艾莉森的共同点“我们都是看见所爱实在眼前的人”不同,科尔与艾莉森都是成长过程“缺爹”的人。
科尔肤浅加百列虽然是他10岁离他西归,但加百列回家是妻子雪莉用“在孩子出生前你不回来,我就去死”逼回家的,加百列能喜欢这个孩子吗?
这种眼见的冷漠,或许还不如雅典娜母女的“眼不见,心不烦”。
这也是艾莉森跟婆婆过不到一块的原因,同样是洛克哈特家的媳妇,妯娌玛丽就跟婆婆处得来,应该玛丽将“妇道”,在婆婆面前不那么我行我素。
在加州维克家里,海伦曾与艾莉森诚恳交谈,希望她改变观念,不要总是扮演受害者,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艾莉森当时似懂非懂,点天说也许可以试试。
但见到本她还是充当受害者,一口咬定是本骗了她。
如果她肯承担责任,秉承“我的选择我负责”,双方都是成年人,吃亏占便宜都是经历一回,相信本不会那样极端反应。
本在疗程中没有说谎,不存在骗婚骗色骗财问题,一场伯拉图式恋爱而已,精神恋爱有什么受害者?
即便是海蒂知道,一定会闹离婚吗?
两人交往的第一天,本就告诉艾莉森他戒酒禁欲的疗程还有五个月两周三天结束,结束前不允许约会。
这是多么明确的规则,但艾莉森不断与本约会,邀请本到家里来。
本所以说“你勾引我”,“你使我戒酒失败”,原因是在本康复前,他要想勃起只能靠喝酒,艾莉森与本约会,还跟本做爱,本就只能破戒。
当然,本这同样是甘当受害者。
如果艾莉森尊重本,尊重他的选择,他的戒酒禁欲疗程,自然不会所谓被骗的问题。
看客是否记得,第一次同游布鲁克島时,诺亚接到妻子电话,答应傍晚18:30到家。
艾莉森起身就走,诺亚追出来解释:“我知道这些对你来说都很简单(一千与一千零一个),但是我不想过得偷偷摸摸的,如果我跟你上床,那么……。
”艾莉森马上说:上周你把手伸进我的内裤里。
诺亚辩解说那不是一回事,艾莉森坚持“就是一回事”,诺亚说:好吧,就算一回事,也许我后悔了呢,你听我解释,艾莉森坚决地“不听”。
后来,当面对本时,艾莉森成为改变主意,或者说先后悔的那个,她对本说:“我不欠你什么,你是成年人,我没有勾引你,就算我有,我他妈改变主意了。
”或许不会出事。
“现在,在我拨通你老婆电话前,赶快滚出我家。
”这完全是火上浇油,惟恐天下不乱。
艾莉森如此不讲规矩,然极端恐惧的本,激惹性增高,爆发攻击性行为,甚至动了杀机。
甘当受害者,还是是“纯粹的受害者”,就是一点责任不想承担。
在关系,双方的行为是相互影响的,怎么会有纯粹的受害者?
笔者说一句心里话,体谅本的现状和婚姻状态,艾莉森也应该表示愿意承担责任,想本表示歉意,肯定他之前的关爱和友好。
这是我第一次看了部剧这么想要写观后感 仅仅是因为虽然我还未曾体验 但剧里的演员演绎的太过真实。
helen和alison并不美 她们的容貌就如同你我平时生活中擦肩而过的路人 cole和noah也不帅 甚至脸上略显中年的疲惫。
可是他们演绎的婚外情故事有可能远远不及生活中狗血。
helen其实拥有很多 疼爱她的父母 闹腾却窝心的四个孩子 走了noah还有vik这样完美的接盘侠 生活她不用担心 孩子也渐渐长大 但最后Helen却是承受最多的人 曾经最爱的noah离她而去 在曾经是情敌的alison也在孤苦无依的时候伸出援手 vik做了一辈子别人口中的榜样 却在生命最后时刻一夜情并留下了意外的孩子 alison羡慕helen拥有她一直想要的温暖 但alison没有看到的是helen独自面对这一切生活中的混乱里一直果敢的坚强 Helen在第四季里参加moon ceremony 的时候她在人生过了大半辈子的时刻明白生活中有诸多的难题 这些难题不是通过参加几次治疗或者加入组织就能解决 最终还是要自己去get through it 就像她在noah出现精神恍惚间不顾vik的反对或介意一心想要照顾他 就像她在得知vik患癌努力想要劝说vik不要放弃治疗 就像她在senser tank里感受到的绝望 就像她在最后时刻才发现vik一夜情的对象竟然是毫无防备的邻居......... alison自小就生活在支离破碎的家庭 她渴望拥有幸福的家庭 里面有父母的温暖 有儿女的羁绊 然而母亲却抛下她一走了之 自己的孩子在溺水身亡后独自面对悲伤 丈夫也似乎不理解同时与别的女人调情 离婚后遇到希望救赎她的noah 却还是不停的被伤害 患有战后创伤的ben表面上理解同情爱护alison但却又一次残忍的伤害了她 就连飞机邻座的人都要性骚扰她 没有人能比她过得更丧了 然而最终她却拥有两个男人最多的爱 cole对她念念不忘 不管她做了多少错事 noah也........ 哎写不下去了 总之人生 life might be suck, but still you need to deal with it不管对的错的 大胆去live your life
科尔因妨碍公务被羁押,艾莉森闻讯前去探视,发现科尔为是否离开路易莎纠结。
科尔想维持好男人形象,担心沦为像诺亚那样的混蛋。
艾莉森开导他,或许你和我一样沦为一个混球,“或许你会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混球,而不是一个悲惨的英雄。
” 布鲁克島一日游后,诺亚和艾莉森就沦为世俗的混球了。
不能说他们从此没快乐过,至少两人偷情阶段是激情而快乐的。
是否可以说甘心做隐蔽的混球才可能是快乐的。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被称为国际级的“情感大师”或“婚外情专家”,渡边有一个研究成果,说男人期望能一直偷情,而涉足的女性开始愿意偷(怕男人不敢,怕男人的老婆知道),一旦偷成且觉得把牢时,便下意识地把暗偷变成明抢。
比如艾莉森发现诺亚敢领她回家,在夫妻卧室偷情(大忌!
),她生怕海伦不知道,洗澡时故意将海伦的护法露全部倒掉。
诺亚在家里从来不用护发露,大半瓶突然一下没了,海伦必然问谁用了(按年龄看,惠特尼会用护发露,但不见得跟妈妈同一品牌)。
家人都否认后,海伦必然会想到家里来了别的女人,能在家里洗澡,不是一般的关系。
做为过度诺亚想以写作需要的名义租一间小房子,作为藏娇的“金屋”,将就到女儿惠特尼高中毕业,但艾莉森坚决反对,房子要大住着舒服,时间要快,她不能等(跟布鲁克島表态时判若两人)。
坠落前或许你还有选择的余地,开始坠落后往往就身不由己了。
发现艾莉森贩毒,而且执迷不悟,诺亚当机立断,断绝关系,马上带全家人离开。
首先遭遇有心人奥斯卡的敲诈,如果诺亚自己有钱也许好办,可惜诺亚的大额支出都是岳父埋单。
给背叛女儿的女婿掏钱做“封口费”,想他都不敢想。
其实,诺亚的出轨很大的成分是想摆脱岳父的“钱锁”。
没辙诺亚找铁哥们麦克斯去借,问题是麦克斯是一直在等机会的,虽然能痛快借钱,但不会诚心为诺亚保密。
哈利将诺亚推荐给出版商伊冯娜,在冷泉村借给诺亚一栋河边木屋,艾莉森开始半公开做混球,在伊冯娜没有看《坠落》书稿前,她对伊冯娜隐瞒书中女主原型的身份,但对简公开了自己的去处。
身份稍有泄露就不好过了,最先上门讨伐骚扰的是惠特尼,要赶她走,要强行下了她的戒指。
等伊冯娜看了《坠落》书稿,立刻改变了先前祝福的态度,将其视为危害婚姻的危险人物,因为伊冯娜与罗伯特的婚姻就是源于婚外情,危险人物如此接近她不得不防。
诺亚的书不出版,面临着身无分文,《坠落》出版成为惊世之作,名利双收,艾莉森成了“笼中之鸟”,在公开场合,没有公关经理伊登的批准,一句话都不能说。
无意中闲聊一句,立刻就成了网络的八卦新闻,需要公关经理去专门处理。
混球行为法理不容,做混球在社会上是无法快乐的。
想快乐除非是当事人自己偷着乐。
艾莉森对科尔说:“如果你现在离开路易莎就不能再扮演好男人了,你会沦为一个混球,就和我一样。
但或许你会成为一个快乐的混球,而不是一个悲惨的英雄。
”是有背景有目的的。
艾莉森一心想获得琼妮的监护权,科尔完全可以阻止她。
艾莉森有意识让科尔出轨,希望科尔认为她情绪稳定,可以照顾琼妮,因此直接给她监护权。
看到科尔感觉为难时(不敢做混球),她立刻威胁“我的身体状况可以做爱,但却不能做我们孩子的母亲?
”罕见将能否做爱与照顾孩子能力扯到一起的。
但科尔自己,艾莉森说的是与他做爱,这就变成了对科尔的威胁。
无疑是说“我就混球了”,但艾莉森此时快乐吗?
路易莎很敏感也很实际,马上意识到独揽监护权很可能失去老公,法庭上她主动说可以与艾莉森共同监护琼妮。
不是靠做混球(不是科尔直接给),此时艾莉森反倒是极其快乐的!
笔者有出轨和回归的亲身经历,承认出轨,希望能回归,妻子算见过世面的,接受回归,但坚持严肃批判。
最初三年感觉羞愧难当,生不如死;不得不背地潜心修炼,猛喝各种心灵鸡汤,直到修炼到对不愉快的情境不起任何情绪反应。
勉强做到被视为混球心里不难受,但也绝无快乐可言。
2018年8月30日
假设,艾莉森这对生了两娃,,,虽然很残忍,但是失去一个娃,还必须得为了另外一个娃坚持走下去,心底的黑洞可能随着另外个娃的成长逐渐缩小。
作天作地作自己的各种自残行为幅度也不至于那么辽阔。
又假设,诺亚两口子只有两娃,,,那么就能完全同步他俩的超级无敌fu*k需求频率,或者看丈人不顺眼也可以举家搬迁到其他城市。
不用被四五六个娃无穷无尽的折磨耗尽各种好心情。
Btw谁能告诉我娃数量超过2个怎么能做到分配时间和谐相处的,诺亚青春期的那两儿子女儿这辈子估计都不能跟他们有和谐关系了。
So,婚姻重点真的是:生不生?
生几个?
务必做好计划!
不要同时毁了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人生。
我们把世间身心灵融合的夫妻称作理想伴侣,理想终归是理想,理想实现了便成为现实。
现实中罕见理想伴侣,或许大文豪雨果和他的情人茱莉娅特比较接近身心灵融合,茱莉娅特相伴雨果50年,最终没有结婚,虽堪称情侣却不是伴侣。
《情事》中能确定跟女主艾莉森有性关系的有三个男人(本有无暂不确定),将一夜情的奥斯卡剔除,跟艾莉森关系密切的有两个男人科尔和诺亚,此次分析时我们将可能有性关系的本加入样本群中。
样本群为女一号艾莉森的两位前夫和一位潜在的继任。
科尔、诺亚、本三人中按常识论原配丈夫科尔应该是与艾莉森身心灵融合度(类似中国相亲的“批八字”)最高的人,但实际上身心灵融合度他只能排在第三名。
原因是考评融合度时灵魂、情感和身体的权重是不同的,按照身躯是灵魂的载体这样的基本设定,灵魂是人类存在的最高的意识形态,情感介于虚实(精神、肉体)之间,身体最实在存在于时间维度之中。
两个人是否亲密,不是看身体距离有多近,而是看心是否相联,相互间知道多少心底的秘密(分享达到哪个层次)。
科尔在人生最迷茫之际,在母亲雪莉的指引下,像当年父亲加百列那样长途旅游,在加州莫罗湾的巨石镇遇到父亲的昔日情人南,在父亲的亡灵庇护,南的忘情驱魔法的帮助下,终于消除了对做混球的恐惧,下决心回去找艾莉森表白,“我就是放不下你”。
科尔堪称归心似箭(像麦金蒂家人),日夜兼程两昼夜,横跨国家到密尔沃基找艾莉森,可惜他赶到时与前妻艾莉森已阴阳两隔。
死于继发性淹溺的加百列(与爷爷同名,类似老布什,小布什)是科尔和艾莉森的孩子,就夫妻来说应该是我们的丧子之痛,但科尔却让妻子一个人承担,每次艾莉森乞求他分担时,他总是用“你为什么不送他去医院”推卸。
好不容易他准备承担了,却类似于“子欲孝而亲不在”,艾莉森投海溺亡了。
艾莉森与诺亚首次同游布鲁克島,终于越过界限成为情侣,想要梅开二度时诺亚发现艾莉森大腿内侧自残的伤疤,关切地一问吓得艾莉森仓皇逃避。
在乘船回到蒙托克后诺安好歹说服艾莉森搭乘他的车回家,在车上为挽留给她带来希望的婚外情,她向诺亚展示了她最脆弱之处——挥之不去的丧子之痛。
其实天作孽的丧子之痛,远没有人作孽的“你害死我孙子”的谴责更让她难受。
分享这样深层的隐秘,诺亚仅表示遗憾,艾莉森明白没能得到共情的回应,便立即返回安全交流层次。
但后来遇到本她分享这段经历和感受时,本的回应与诺亚大不同。
所以艾莉森告诉本,“我以前从未跟人说过这个,没跟科尔,也没跟诺亚说过。
”足见艾莉森的本的信任程度,远高于她的两位前夫。
比起其他心愿,希望被理解的心愿表达得更为强烈。
超越了性、惧怕丧失和遗弃,希望被理解和接纳这样一种简单的愿望,看起来是最为接近什么是人们彼此之间所需要的本质。
本对艾莉森表示理解,不仅仅是客套的说一声“我很遗憾”,失去所爱亲人之痛绝非遗憾可表达。
可以说本能与艾莉森坦诚相见,在坦诚相见的接纳体验中,我们发现自己被他人带着不同程度的热情所赞许,不仅赞许我们存在的本身,也赞许我们的所作所为(也就是我们对自己的表达形式,每个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这是非常重要的。
本由衷地对艾莉森表示接受和敬佩“你看上去那么不受影响,那么正常工作。
“(科尔听说艾莉森要加盟伍德郎医院,讥讽说“你还准备靠这段经历吃饭?
”一无法照顾琼妮为理由拒绝)“你让我震惊。
““你过来,我只想靠你更近。
”安慰艾莉森说“很多人都会做关于溺水的噩梦,或许这是想要被拯救的儿时幻想。
”“或许你在试图找到责备自己的方式。
”(读者不会忘记诺亚“我从来不知道她做事的动机”的抱怨)真是声声入耳,句句贴心,艾莉森不得不说“你做心理医生的话会很出色的。
” 我们在坦诚相见的关系中的需要并不仅仅是要他者的存在,而且还要他者的赞赏、理解和认可。
在有艾莉森的亲密关系中,科尔只是不安分地存在,儿子加百列的溺亡与科尔看护时与乔斯琳调情分神不无关系,儿子溺亡后婚姻关系表面存续着,但科尔已无所顾忌的当面跟乔斯琳调情,对艾莉森独孤和恐惧只有不理解、抱怨、愤怒和无奈。
本碍于戒酒禁欲疗程,现实中没有跟艾莉森发生性关系,两人的亲热限于拥吻,当然这也是疗程规则禁止的。
所以在第9集艾莉森的一话陈述被证实前,暂且将本与艾莉森的交往视为一场伯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情事》中有这样的情境,艾莉森问“我们做了多少次爱?
”科尔回答“一万次。
”相信有夸张,但两人性生活活跃不可否认。
然而没有情感背景的交合,便仅仅是身体的运动而已。
在许多性关系中,虽然有许多快感和兴奋感,却一点也不亲密,没有亲密的情感。
比如《情事》中艾莉森与奥斯卡的一夜性。
诺亚向艾莉森求爱很直白“我无法停止想你”,他无法抵御艾莉森的魔力,在他的小说《坠落》中,在艾莉森的葬礼上,诺亚说的都是艾莉森“有魔力”。
魔力或许也能算一种“吸引力”,但对于很多人难免对这种魅力会感觉神秘和畏惧。
艾莉森如何诠释她与诺亚的性呢?
在诺亚努力争取六周,成功抢救病危儿子的言行感动了海伦(像是激发出她的母性),同意协议离婚,给他共同监护权,认为他应该拥有艾莉森。
诺亚欣慰而期待地找艾莉森的时候,艾莉森却认为他们的关系结束了(没有情感的依恋),同时解释了她“魔力”的实质,她被丧子之痛封闭心扉后,性成为了一种替代语言来感受情绪的方式,用出格的行为来让自己觉得我还活着,不仅她那时的性是一种求生本能,甚至“当我遇见你时,我已经习惯了”,完全不是因为坠入爱河。
可能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
这样的性竟然成为诺亚灵感之源,这可能是诺亚说艾莉森“是光”的原因。
诺亚是写书的作家,艾莉森很少看书,她看得最多的《彼得•潘》在诺亚眼里是儿童读物。
意识层次的巨大差距很难有“心有灵犀一点通”,所以诺亚坦言“我从来就不知道她做事的动机”。
相比之下后来者本在艾莉森没认定他骗她之前,两人是最心灵相通,分享层次最高,最亲密的。
艾莉森不仅跟本分享了儿子溺亡的创伤,而且分享了儿时溺水的模糊记忆(本是唯一分享对象),这是艾莉森被母亲的恐惧和冷酷(其实艾莉森渴望知道生父爱她,关键时刻救了她)击晕,急于找本倾诉的动因,因为世上只有本能给予她共情的回应。
诺亚看出艾莉森撑不住了,却没有对安东的事上心,几乎没有作为,难怪科尔恨得动手揍他。
本在艾莉森的葬礼上的话不多,说的是“你如此善解人意,关心别人生命中的痛苦,包括我。
”因为沟通和关系的建立,必须在同样的层次、同样的热情、同样的强度,关心和善解人意应该是双向的,相互的。
在艾莉森家楼下本恳求科尔暂时不要说出他的已婚身份时说:“她是我这十年来遇见的第一个让我有厮守终身想法的人。
” 诺亚与艾莉森的相遇,旁观者奥斯卡将诺亚当时的想法解读为“她真漂亮,但却如此悲伤,我能拯救她,带走她的痛苦,我能让她再次看见生命的意义。
”诺亚向妻子坦白婚外情时将动因解释为“她当时的状况很糟糕,而且追我追得非常紧。
”冥冥中接受灵魂拷问说说“我遇见一个女孩,我以为能拯救她。
”都没有与艾莉森厮守终身的想法。
综合以上讯息,笔者认为科尔、诺亚和本与女一号艾莉森的身心灵融合度,本排第一位,诺亚第二位,科尔屈居第三位。
如何解释呢?
或许是爱至深,恨致切吧
科尔夫妇的儿子加百列死于继发性淹溺是天作孽,即便第8集中雪莉说洛克哈特家族被诅咒了,不可能有后代灵验,那也是前辈人造孽,老天爷实施惩罚,对科尔、艾莉森这辈人来说,同样是天作孽。
如果艾莉森一开始就坚信加百列夭折是天降之灾,命中注定,既不至于当时身心灵崩溃,几乎伴随儿子而去,也不至于七八年之后还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以至于在奔赴奈何桥的路上,她还对杀心已决、丧心病狂的本说:“我儿子死了,他就是死在我怀里,所以,你以为你要对我做的事,我自己没有想过千万遍吗?
” 同样是死了洛克哈特家的孩子,同样是洛克哈特家的媳妇,你看人家玛丽•凯特,虽然也满怀悲痛,但吃饭、睡觉、洗澡、劳动对没有问题,离艾莉森当年达到的死亡边缘老远的。
诚然天公作美,此时雪莉及时告知这是诅咒应验,洛克哈特家族没有后代,没有例外,包括没能出生的惠特尼肚子里斯科特的孩子。
不能不说科尔是“混蛋”,这种能帮助前妻(一直计划复合)解脱的家族秘密,为什么不早点告诉艾莉森呢?
说实话除了性格一点抑郁(绝非缺点,只是特色)外,科尔是不错的老公。
日常生活中他是很包容妻子的,他从不动粗,仅有一次例外(院中月夜车震)还被潜在的情敌偷窥去,激发了诺亚救美之心。
科尔最不地道的就是让妻子独自承担俩人的丧子之痛,继发性淹溺很难察觉,很少有人知道,艾莉森也是两年多以后,一次自残伤势过重,找莱姆利医生包扎治疗时,说起加百列蹊跷的死法,莱姆利医生告诉她那是继发性淹溺。
之后艾莉森才这个词来描述儿子的死因。
艾莉森自作孽在于,她非常喜欢加百列,加百列长得特像父亲(这是洛克哈特家族的特点,当他父亲的情人南,刚见到科尔时,竟然脱口而出“加百列”,想想年龄,才醒悟认错人,把儿子认作爹了)前面看科尔想起加百列,引起强烈的丧子之痛,后看科尔悲伤有加百列的纹身,本应最亲密的丈夫,看不得,摸不得,你说这小日子怎么过?
好不容易逮着一个不认识加百列的游客诺亚,如果跟诺亚再生一个,不管孩子长得像谁,都不会像加百列。
天作孽,诺亚前一段婚姻有四个孩子,当代的美国绝对不少,诺亚对孩子“够够的”,不想摘要了,这个意愿从布鲁克島返回的第二天诺亚的告诉了艾莉森,艾莉森当时信誓旦旦保证不会。
谁也想不到艾莉森那么快就反出轨(黑人小个安东的说法“让你们俩相互绿了”),“怀琼妮期间,我和科尔睡了”,在没有用DNA检验前,孩子是那个爹的成了悬念,诺亚多好的性情!
仅仅是当时抱怨两句,拂袖而去。
斯科特在街上看了琼妮一眼就认定那是“我们家的孩子”,庆幸?
可惜?
当天晚上斯科特就西归了,这个私下对话赶巧让躲在走廊抽烟的奥斯卡听到。
这说明琼妮长得特像父亲科尔以及哥哥加百列,但此时艾莉森却不再见到琼妮就激起丧子之痛。
我们不得不问:早知现在何必当初?
艾莉森两次跟本说,加百列淹溺的那天,她之所以离开海滩是因为看不得科尔与乔斯琳“调情”(怀疑性嫉妒)。
艾莉森的躲避,使科尔的调情肆无忌惮,自然有时就忽视了孩子。
科尔所以推卸责任,让艾莉森独扛,因为他不好好看着孩子的原因是说不出口的,所以他咬死“你为什么不送他去医院”,同样“我在生你的气”艾莉森也说不出口,科尔和乔斯琳的交往在沙滩冲浪人的派对上,没有利害关系人的严重是无所谓的,甚至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谈资笑料,谁也不会举证那是出轨(最多说“有贼心没贼胆”)。
艾莉森拥有不知道珍惜,不把人伤透了不罢休。
她进城跟诺亚幽会没地,作死跑海伦床上做爱,红色文胸拉在床上,还倒尽女主人的护法水(平时诺亚不用),说得好好的,下次幽会一定找个好地方,等诺亚带她看藏娇的金屋时(尽管有点小),艾莉森竟然勃然大怒,竟然说“你就想方便你操她”(说“她”极像对情敌),更作的是回到蒙托克就白送奥斯卡一回,然后没事人似的回家。
艾莉森那天如果不跟诺亚说,不知道琼妮到底是谁的孩子,诺亚不会跟海伦在沙滩上对酒畅说一个下午(海伦会早些跟母亲一块回家),诺亚不用借酒浇愁,即便是当晚开车回尽头旅馆,遇到艾莉森和斯科特,大灯开着不会看不到路边有人在撕打。
即便事故难免,或许不至于严重到一撞毙命。
在瑜伽夏令营的营地,艾莉森告诉诺亚“我怀孕了”,已经让怨怒难忍,以为是自己种下的,也只能认了。
没几天功夫,她又告诉诺亚,孩子可能是科尔的。
既然斯科特一眼就看出琼妮是科尔的豪治,诺亚早就认识科尔,怎能不怀疑。
由于过于离奇,强迫自己不往那想。
艾莉森这么一说,诺亚立即明白,感叹之前所做的一切都白费了。
诺亚保释期间借朱丽叶的车到蒙托克找艾莉森,同游布鲁克島,浸泡在人家的热水池中计划未来:我想和我爱的人一起生活,抚养一个不是我亲生的孩子。
在感觉白费后,再次接纳和包容艾莉森,但艾莉森坚持离婚。
好像什么都没有琼妮的监护权重要。
如果艾莉森跟诺亚好好过日子,会出现琼妮的监护权之争吗?
琼妮“偶感风寒”,艾莉森便恐惧症发作,将孩子交给她父亲,过了六个月又死乞白赖往回要。
不要理由充分,要同样理直气壮。
艾莉森陷入崩溃边缘时,曾问海伦难道我身上有什么味道,海伦给她壮胆,说“回家告诉那个男人去死,有何不可?
”这种话对诺亚和科尔这类男人说问题不大,但本是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甚至可以说“兵痞子”。
艾莉森遭遇过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托尼发作,恨不得当场将艾莉森掐死,本在受到突然的刺激,发作起来不是更暴虐吗?
在密尔沃基会场本若无其事地对科尔说,我们分手挺顺利,他“坚持立场什么的”,看过第9集才知道,所谓立场就是不答应“负全责”,这种情况下,有必要那么临危不惧吗?
不可以来一点保命的谎言吗?
The affair,看名字,就知道是一部讲述婚外情的剧集。
故事主要围绕着两对夫妻展开。
城里的富家女Helen和郁郁不得志的作家老公Noah,他们养育了四个孩子。
乡下的餐厅服务员Alison和牛仔老公Cole,他们只有一个儿子,却在三岁时意外去世。
*** 原文载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剧/ 所谓婚外情,不过是一场自我争斗】,欢迎关注
某一年,城里夫妻到乡下度假,苦闷的作家Noah和忧郁的服务员Alison擦出了火花。
无尽的胶着与挣扎以后,两对夫妻都离了婚,作家和服务员如愿走在了一起,他们的前任也分别重新找到枕边人。
再婚后的作家开启了事业的黄金期。
基于其个人情感经历而完成的作品大卖,一时间风头无二。
然而,忧郁的服务员并没有因为新的婚姻而扫除心里的阴霾,那个曾经对她体贴、温柔的中年男人,因为成功而开始膨胀,对他们的感情也不再认真,她再次陷入对婚姻的质疑之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再婚后的她再次成为母亲,但孩子的生父不是现任,而是前任。
理智的富家女虽然离了婚,但依然对前任念念不忘。
四个令人头疼的孩子都归她抚养,原本就一地鸡毛的家庭生活更加混乱不堪。
某一天,她遇到一个印度裔外科医生,这个优秀的男人甘愿成为“接盘侠”,全心全意地围绕着四个孩子一个妈。
可惜,几年后,他得了一种可怕的癌症,生命只在旦夕。
男性荷尔蒙十足而又绅士温暖的牛仔,离婚后也是郁郁寡欢。
虽然娶了一个美丽贤惠的偷渡女子,却始终无法对前任释怀。
某一天,前妻将女儿扔在他家门口,告诉他这是他的孩子,从此,女儿就成了二人剪不断理还乱的一个绳结。
当他终于鼓足勇气,想要与前妻复合,无奈,斯人已逝。
除此以外,还有一场车祸将四个人密切联系在一起。
在牛仔的新婚婚礼上,服务员与牛仔的弟弟发生了冲突,将其推入马路。
迎面正好迎来一辆车。
司机是富家女,副驾是作家。
牛仔的弟弟当即死去。
这场“扑朔迷离”的肇事逃逸案,历经多次审判,最后以作家的“自首”结束。
从此,作家替前妻做了三年牢。
如果本剧只是讲了一个关于一场婚外情破坏了两个家庭的故事,那么它不会产生让我一口气追完四季的动力。
毕竟,这种话题已经成为网络媒体的“常客”。
重点在于,这部剧的“手法”和“深度”,深深打动了我。
这里说的“手法”,指的是该剧运用了双视角。
每集分为两段,经由两个当事人的视角,分别讲述发生的事情。
比如,作家和服务员究竟是怎样“勾搭”上的?
作家认为是服务员主动挑逗了他;而服务员则认为是作家勾引的她。
导演并没有暗示到底哪一方为真,因此,所有的判断都需要经由观众自己做出。
这也导致一个结果,即观众的情绪不容易被某个人物的单方面表现而带走。
比如,我们常常会因为“单一”的叙事角度,而将影视剧中的人物分为正面的或者反面的。
尤其是像婚外情这种题材,作为“围观者”,我们很喜欢指责某个人是错的,是忘恩负义,是咎由自取。
但在这部剧中,当你想要指责某个人时,再看一遍“第二视角”,冲动就淡了下来。
“深度”貌似可以体现出不少美剧的高超伎俩。
但在家庭伦理剧方面,又往往会落入一个看似精彩,实则套路的窠臼,即回归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和成长背景。
弗洛伊德在影视作品中的影响可见一斑。
坦白讲,该剧并没有跳脱这一路数。
尽管前两季只是略微交待了两对夫妻的父母,像走场一样一带而过,好像看起来与本剧的关系不大。
但进入第三季,尤其是第四季,我们突然发现,原来每个人的故事背后,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结”。
比如,富家女Helen母亲的强势,服务员Alison母亲的随性,作家Noah父亲的苦闷,以及牛仔Cole母亲的隐忍。
当然,每对父母的另一方也都或多或少存在其他问题,正是他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孩子的成长。
从剧中人物的表现看,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能够摆托父母给自己造成的影响,但结果不是复制了他们的路子,就是走向另一个极端。
比如,Helen以为找个“窝囊”的老公,就可以不用像母亲那样对着一个朝秦暮楚的有才华的有钱老头。
结果,原生家庭培养出来的“理性”和“能干”,却给腹有诗书的老公造成极大压力,结果老公出轨了一个看上去柔弱无力的服务员。
尤其讽刺的是,老公和她离婚后,名誉和金钱都远超出她所预料的纷至沓来。
然而,这部剧的高明在于,它已经不是单从弗洛伊德的角度去探讨剧中人的行为动机了。
它在描述了原生家庭对个人影响的同时,也将视线延伸到每个人的后天经历。
另外,这部剧的深度还体现在故事情节的丰富性。
在重点围绕两对夫妻展开叙事的同时,我们会看到非常多的与他们息息相关,又与他们面临不同困境的人物。
比如作家Noah的四个性格迥异的孩子,他们在与父母关系的处理和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富家女Helen的医生男友,虽然戏份不算多,但他对于婚姻和生活的态度,也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情。
总之,在这部剧中,似乎并没有“多余”的角色。
按照出品方HBO的计划,本剧将在第五季完结。
但意外的是,重头的Alison竟然在第四季死掉了。
于是,身为观众的我,不得不感慨,Alison实在是个十分悲剧的角色。
Alison以一个普通的小镇服务员的形象出场,随后我们才知道她几年前失去了幼子,辞去了护士的工作。
她的心情一直很低落,与丈夫之间也有隔阂。
遇到作家后,以为他会带她脱离苦海,然而其间经历的种种,并没有让她获得真正的重生。
再婚后生了前夫的女儿,在继任老公出狱后要求离婚。
后来又与前夫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偶然间发现自己的亲生父亲,不曾想自己竟是一次强暴的“产物”。
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惺惺相惜”的男人,最后却被他残忍杀害。
总体看,她的悲惨遭遇,主要围绕着男人和孩子展开。
Alison从小便没有父亲,妈妈又是个“风一般”的女子,基本不在身边。
她十分渴望温暖。
所以一旦遇到一个看上去温暖的男人,就不能自拔。
可是,那些看上去温暖的男人,却总是一次又一次地伤害她。
另外,她年纪轻轻,就经历了丧子之痛。
她一直以为儿子的死与自己有关,身为护士,却错过就医机会,眼睁睁看着儿子死在怀里。
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完全消除她的自责,反而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而更加害怕“旧事重演”。
她无法像“正常人”那样对待孩子,所以才有了与前夫争夺抚养权的矛盾。
Alison不是没有想过改变,但好像每每都以鸡蛋撞石头的结局而告终。
或许是她骨子里深藏了一股与生俱来的自悯自怜,也或许是残酷的生活总是顿挫她所有的努力与勇敢。
相反,富家女Helen则“坚硬”了很多。
她理智、自我、坚强、刚毅。
尽管也一再遭遇生活的挫败,但总能快速调整好自己的节奏。
而不像Alison那样,深深沉浸于痛苦,随时期待别人的拯救。
当看完所有人的故事,会发现,所谓“外遇”,其实并不是婚外的一场情事那么简单。
或许,每个走进affair 的人,内心都充满对现有生活或过去经历的反抗。
综观四季,经由主角和配角的演绎,交代了多种类型的外遇,但好像并没有谁的结局是真正幸福的。
这似乎也符合大众对于婚外情的常规判断。
所以说,这部剧确实挺出色的,它没有给婚外情上纲上线,没有直接做出对与错的价值判断,也没有对闯入婚外情的人表露出同情或厌恶。
它只是在叙述,并且用了不同的视角,以求做到尽可能的“客观”。
最终,我们或许会发现,婚外情其实更像是自己对自己的一场战斗。
PS:尽管重要人物Alison已死,但据官方消息,她的女儿会对她的死因展开一系列“调查”。
此外,作家和富家女是否会“复婚”,也很值得期待。
今年有太多烂尾的影视剧,希望该片可以突出重围。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1. Find my scent in nature.2. Write down everything you love about me, and then wrap the words around my the scent. I love the she always called me on my shit. I love how smart she is. I love how she deals with grief head-on. When our boy died, I couldn't admit my own grief, so I made her carry the burden for the both of us. I made her feel like she was the weak one. I made her feel like she was going crazy so I wouldn't lose my own mind.3. Build a pyre. Imbue each stone with something you hate about me. Add the smell and the things you love, and then set it all ablaze. I hate how unforgiving you are. I hate that you never told me how unhappy you were. I hate that you ran off with Noah fucking Salloway. I hate what shitty tastes you have in men that you are always picking guys who don't deserve you. I hate that you gave up on me. I hate that I can't give up on you.Before you do this, you need to state your intention: I want to be free of you.4. Sleep with someone new.5. Now you've finished all four tasks, and so the exorcism is complete. If it worked, and you no longer love me. Send me these letters back so I know. I remain yours - mind, body and soul.
真的,每一季剧情上都能有新意且不落俗套的惊艳到我的美剧,第一想到的绝对是婚外情这部剧。这一季剧情走向,台词风格,叙事手法都更为优秀!第五集科尔发现自己的内心真正想要的,第六集爱丽森的无奈,第八集情感冲突大爆发,第九集爱丽森的双视角,第十集的以后的生活仍要继续的忧伤!给这部剧再高的赞美都不为过!喜欢!!!
普通生活里经历的一切,让你蜕变。没想到主角会死。。。。
看到现在,他们瞎搞了四季,为什么他们还在分分合合的瞎搞?我现在算是懂了,一句话 :“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I can write a whole thesis about this show
看电影看出读小说的快感
不是每个人都能变老的。
第四季有点中年版的Gossip Girl?情感关系各种混乱与不合理,想表达的太多,还是烂尾了。
莫名其妙,什么鬼剧情,烦死Helen和Vik的邻居
尽管有狗血,但是剧情升华得真心漂亮!编剧水准高。
台词太好
明显编剧有点编不下去的节奏了
越来越无趣
classic melodrama 特别适合心理学爱好者们结合《扪心问诊》一起观赏
发展到这一季,剧本要维持在原有高度确实勉为其难。所以出现了分段时长的差异,季末甚至前所未有的开出了part3。艾莉森以如此方式离开,太过突然又让人心疼。诺亚和海伦坐在医院门口的对话,混沌暧昧而又叫人不自在。这对占据资源与经历优势的恶魔,不安分地扇动欲望之翼后制造了风暴;回首过去没有太多歉疚或懊悔,而是在感叹仍然幸运地存活于世,并彼此给出最后关头互相取暖的龌龊承诺。还剩最后一季,且看尔等如何收场吧。
最用心追的剧集。忘了追了几年,到如今物是人非。只是记得每一个深夜与剧中人相伴的感觉,片头曲每集都舍不得快进。这片子看得很孤独,身边没有人在追。但我又好想有个人一起分享咀嚼这个中滋味。看缘分吧。
人可以逼仄如此,也可以宽宏如此。10星。对这个剧已经完全不关心剧情走向,每个演员表演的纤毫,都足以牵起颤动。
当我以为第一集把第三季掉光的水准又拉了那么一点后才发现,这剧根本没得救了,连绝症、领便当都出来了。我真想劝劝四位主角,麻烦你们都move on好不好!观众看着都累。
艾莉森遇到痴情善良的好男人时是强悍的加害者,科尔被她伤到遍体鳞伤,诺亚也没有好下场;遇到欺骗冷血的坏男人时就变身隐忍宽容的受害者,知道了本已婚已育,不指责,藏着掖着好像她的错
神级剧本和演技。帮助我解锁了自我意识里一直很难面对的那个困境。
还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