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月球》的硬件符合一部国内大制作影片应有的水准,相对优秀的视觉特效,及格的配乐和主题曲,甚至是精美的片头片尾。
但恰恰是看到这些投入巨大、完成度很高的部分,让我深感遗憾而不是欣喜。
《独行月球》以真正的高成本商业片的制作标准完成了一部实质内容是短视频的电影。
它的意义在于,这个影片的成功代表了国内资本和观众对这种内容空洞的“小品影片”形式的认可,其结果就是令投机取巧者大笑而严肃的电影人寒心。
其深远的意义在于,这种影片的成功是今后一段时间众多商业电影的风向标。
电影这种高成本的艺术形式势必会受到收益来源的影响。
因此,这种影片的赚钱导致资本更多的投入,众多的影片为了能够脱颖而出势必越发空洞粗鄙,这符合劣币驱除良币的定律。
普通观众的审美也会随着一波波洗礼越发没有下限。
长远的结果是观众的两极分化,想看电影的不去影院,去影院的爱看“小品”,两者对话更是鸡同鸭讲,“不去影院的”说影院里都是垃圾,“看小品的”说老百姓就图一乐儿。
最终,我们的电影真正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道路。
真正的落后并不是没有枪炮,而是身处其中者能够发自真心的呼喊:弟子同心苦用功,遍地草木化成兵;愚蒙之体仙人艺,定灭洋人一扫平。
在《独行月球》之前,我已经对沈叔叔恨铁不成钢很久了,“沈叔叔,你咋就这么懒啊!
”自从2015年《夏洛特烦恼》一战成名之后,你数数这七年下来,你满打满算才领衔主演了几部片子啊!
正经一番的就寥寥几部,观众都没看过瘾呢!
七年啊,人生有多少个七年啊沈叔叔!
综合他在综艺和采访里的表现,我确认了,他就是真的懒,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
在一档访谈节目中,马丽曾毫不避讳的吐槽过沈腾的懒:“有一次白天休息,晚上排练,去他宿舍找他。
结果他一天没吃饭,玩了一天游戏,看见我进去就说‘你把茶几上的瓜子递给我,我充充饥’。
”马丽看到茶几上有个外卖的名片,就问他:“你饿怎么不打电话叫个外卖?
”沈腾回答:“名片靠我那么远,我实在是懒得站起来!
”其实,名片离他不过一米远。
所以,我一开始去看《独行月球》的时候,是冲着含腾量很高的这一点买票去的,毕竟这个男人就是躺在那里磕着瓜子唠两个小时的嗑也是有意思的。
(希望沈叔叔不要看到这句话!
下部片你可不能真那么干!
)结果,我被《独行月球》狠狠惊艳了!
《独行月球》真的做到了科幻+喜剧+爱情每一part都不拉垮,组合在一起非常和谐,没有丝毫生拉硬拽的感觉。
成天瘫在地上犯懒的沈叔叔贡献出了从影以来最大运动量的演出,各种呼哧带喘地跑啊跳啊飙车啊飘移啊和袋鼠打拳啊……果然,沈叔叔只要认真起来,就没别人什么事儿了,希望他以后能够保持这么勤快。
最震惊我的是,开心麻花居然讲了一个非常正经、气势宏伟的科幻故事!
不夸张的说,这是自《流浪地球》之后,我看到第二部让人看到未来中国科幻希望的电影。
《独行月球》无论是在感动的部分还是热血的部分都完成的很好很克制,完全没有硬煽情那种让人不适的情况发生。
无论从剧本的踏实程度、特效的精美逼真程度(袋鼠的每一根毛、眼睛和睫毛和动作捕捉都做得非常逼真,完全是真袋鼠的感觉)、笑点泪点的设置、人物性格的塑造这几方面,《独行月球》完成度都很好。
我坐在电影院里的时候就在想,袋鼠拉着独孤月在星空下飞驰的那个镜头,每一帧都美到爆表,足以成为经典。
当然,它也存在缺点,但是我还是会想向你推荐它,就像影片中生活在地下掩体的地球幸存者需要看独孤月在月球求生的直播来振奋精神一样,我们总是需要有那么一点光来让自己忘掉烦恼,开怀大笑,以获得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很需要被照亮。
△从“一线歌手”变成“一号线歌手”的黄子韬在片中贡献出了他从影以来最搞笑的表演在连续三年yi情的阴云笼罩下,我们需要的就是坐在电影院的120分钟里能够放下现实中的一切,毫无负担地跟着所有人一起笑出泪来。
PS《独行月球》是女强男弱模式,马丽饰演的马蓝星是搞事业,理性大于感性的大女主,反而沈腾扮演的独孤月像是个恋爱脑,动不动就要为马蓝星殉情(笑),不过跳出男女刻板印象的他们都很可爱,这也间接说明,没有所谓男人该怎么样或者女人该怎么样,每个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活出精彩的人生。
喜剧片不像喜剧,科幻片不像科幻,大失所望。
导演但凡有一点科学知识也不至于拍出这么烂的片。
一个人可以走出太空舱,扛着大东西撞陨石,天呐!
救救我吧!
BGM强行带节奏,很影响观影体验。
沈腾别接综艺了,现在一看见这张脸都笑不大出来了。
大家对演员一点新鲜感都没有了。
也适当减减肥吧,太油腻了。
烂片都不知道怪导演还是怪演员,退我票钱!
“开心麻花+沈腾+马丽”,在片荒大半年的时候出现,怎么能让我不期待,可是第一天就跑去捧场的后果却是极度的不适。
我不明白,开心麻花的工作人员们是怎么想的。
既然故事本身是搞笑而荒诞的,那天马行空的设定当然无可厚非。
但是偏偏工作人员却想把这样一个没有太严谨逻辑合理性的故事放在一个严肃的科幻背景下呈现。
于是我们看到一只大袋鼠变成配角陪着沈腾一开始嬉戏打闹,打发无聊的时间,后来却慢慢变成仿佛只差不能说话的人一样,帮沈腾运输宇宙之锤,带着他月球地表冲浪飞行,最后还含泪告别。
于是我们看到和《流浪地球》非常相似的地球人都只能在地底下苟活的背景设置下,大家看起来一个比一个糟,却一个个守着电视,看一个月球上的人怎么打发自己的生活。
还不时呈现一些很无聊很尬的开心麻花式的“笑果”。
这个时候我因为还算合格的布景设置有点相信这个背景是真的,所以那些“笑果”带来的出戏感就让我特别尴尬。
最让我不适的时刻也许就是沈腾在袋鼠的牵引下的月球飞行和他最后推着宇宙之锤(话说这名字是致敬雷神之锤吗?
)奔向π+的时刻了,明明知道这些操作和《流浪地球》高潮时男主在坠落时完成一系列操作拯救女主一样毫无科学道理可言,但是耳边却是主创非常刻意营造出的英雄就义时常用用烂的宏大音乐。
这样一种你脑子在呐喊“太假了”,“电影主创”却仿佛在用手使劲把你眼泪搓下来的感觉,实在太违和了。
其实荒诞加科幻的组合也不是不可以。
像《火星人玩转地球》,里面外星人的设定就一眼假,故事也是纯恶搞,包括火星人被消灭的方式都像是个笑话,这样的电影,虽然也算科幻题材,但你绝对不会往严肃科幻方面想,看起来也就没有什么不适。
可以想象主创本身的意图,是希望打造一个《夏洛特烦恼》加《流浪地球》的超级票房大片,赚个盆满钵满。
可惜他们没有把握好荒诞类搞笑和科幻的平衡,也没仔细考虑过这两种题材如何才能相融,就这么生硬地把片子造出来了,呈现出1+1小于任何一个1的结果。
尝试虽然是好的,但是没有精心准备而失败的尝试以后最好不要再有了。
好消息是含腾量很高,坏消息是含腾量很高也不能作为无脑进影院的理由。
虽然我看完之后倒也没有后悔去看这个电影,但如果朋友问我值不值得推荐的话,我还是会迟疑的。
这部电影它确实不值得给别人推荐。
《豆瓣开分7.3,一周左右降到6+,只能说DDDD》《客观评价两颗星,考虑到沈腾加分项最多三星》接下来就是剧透了,想去看的就不用再往下看了。
﹉﹉﹉﹉﹉﹉﹉﹉﹉分﹉﹉﹉﹉﹉﹉﹉﹉﹉﹉﹉﹉﹉﹉﹉﹉﹉﹉﹉割﹉﹉﹉﹉﹉﹉﹉﹉﹉﹉﹉﹉﹉﹉﹉﹉﹉﹉﹉线﹉﹉﹉﹉﹉﹉﹉﹉﹉﹉电影开头是人类为了抵御小行星撞地球,在月球建立基地的背景介绍。
不知道是不是经费不够,背景介绍完全是贴图式,动画式的,放在这样一个多少打着科幻标签的电影里,多少有些廉价。
月球基地的几个场景展示,显得非常单薄,一个中国主导的太空计划里,用英文展现“高级感”,有些别扭。
太空站上天之后,全中文比起英文来说,似乎更实用,也更有高级感。
独孤月被落下的剧情设置太粗糙了,一共二三百人,因为旁边两个座的人落枕,所以没发现,放漫画里还行,放电影里就差点意思了。
独孤月舔马蓝星抱枕上的“番茄酱鼻涕” 场景,真的……。
地球上的避难所,也是跟贴图一样,薄弱的好像一戳就破,英文播报的通知,也一样突兀。
独孤月的人设其实也很单薄,他为什么要去月球竞聘工程师,为什么思维那么缜密却又那么冲动,最后拯救地球的动机也不够充足。
电影中纸片人太多了,似乎是为了完成那么多画家笔下的名场面强行连缀起来的。
太空喜剧,里面科幻内容多了,难免会让观众更加理智,更贴近逻辑思考。
科幻和这种薄弱喜剧搭起来,其实是互相消解的。
感觉沈腾在每一个场景里演的都挺卖力的,可最后电影剪出来,加上特效和插科打诨,反而接近土味网络大电影了。
楼下这些业务水平很次的组织请培训一下再接活
这种神秘组织就不要到处喷人空瓶了,很假
刚看完电影,说说感受。
往好了说,本片是一部搞笑+爱情+科幻+治愈的电影;往不好说,这是一部拼凑感很强的杂糅电影。
首先,它在主题方面还是很正能量的:1.即使很孤独,只要有希望,也要好好活着;2.牺牲一个人,保护全人类。
都是大众很容易感动的正能量。
其次,特效和画质方面很有进步,月球基地、月球车、空间站都很有科幻风格,月壤和基地舱室内部也做得很逼真,火箭和宇宙之锤虽然略有夸张,也还在风格之内,这些都能看制作水平的提高,值得夸奖。
但在其他方面,还有相当大的进步空间。
演技1.沈腾。
独角戏多,演技基本在线,本片的演技担当。
2.袋鼠刚子。
体型健美,表情生动,与沈腾搭配默契,一时瑜亮。
3.马丽。
总是一张大脸,瞪着屏幕之外,特写的镜头就是和观众互盯,相当尴尬。
4.李成儒。
抛着冷场笑话,表演无力,像是只用了10%的力气,风格与影片氛围不搭,演技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
5.常远和辣目洋子。
主要作用是向观众解说和命令重复器,以及端着水杯吹气、喝水、看沈腾的直播。
6.黄才伦。
葫芦丝。
逻辑本片要放松观看,不合理的地方要放过自己。
因此不适合喜欢理顺逻辑的观众,因为你会产生一大堆问号:1.陨石来袭的应对预案就是撤离?
2.陨石来袭只剩半小时才发现报告?
3.撤离程序就是撒丫子跑,没人负责清点人数?
4.月盾计划是为了阻击陨石,为什么月球基地会有一只用于科研的大袋鼠?
5.大袋鼠是怎么穿上特制太空服的?
6.为什么月球基地的视频影像可以实时传回地球,但地球快两年了也不能向月球发送消息?
7.地球遭遇陨石撞击后,人类处在百废待兴的时刻。
为什么地球基地内的月盾计划亚洲组成员们每天看上去最重要的事就是看独孤月的直播?
8.用独孤月的直播激励全人类这计划听着就荒谬,你怎么知道独孤月就正能量不颓废,你造偶像都不和偶像沟通一下吗?
9.用短视频平台的一个搞笑博主来为正能量直播配音,都知道他是来混的还不换个人?
10.谁知道独孤月驾驶袋鼠雪橇死里逃生后,又怎么把宇宙之锤原型机搞回基地的?
11.既然在独孤月绝望自杀时都知道用灯光点亮地球向他发信号,之前就不能把光信号发送到月球?
12.为什么在独孤月终于要借空间站回地球时,才发现还有个Π+,地球基地的航天人员都看直播吃瓜去了吗?
13.陨石撞击地球后,尘埃遮天,十几年后就蓝天青山?
14.在满山树木的大山里发射火箭真不怕引起山火吗?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笑料很多,科幻元素也很足,但是笑料多是烂梗,科幻却不科学,拼凑感很强,以科幻为背景,笑点做调味,再用单向爱情粘合起来,讲述了一个普通人也能当英雄的正能量故事。
特效和制作技术有进步,但演员整体演技水准和用镜头讲故事的能力仍然堪忧。
因此,《独行月球》能看,但不太耐看;行,但不太行。
关于登月,是否应该做成喜剧,还是只能严谨的科幻?
这可能是对于此片最大的争议,比如在月球是否声音能被听见,奔跑、喷气是否能逃出陨石坑;以及能否徒手去把陨石给带过去给炸了。
这些内容导致了大量的出戏,违和感。
所以,喜剧和科幻的严谨性,并不是平行的选择问题,而是先后的问题。
既然这部电影是建立在月球这个太空环境中,那无论拍摄喜剧还是动作片,还是悬疑片,那都应该严格遵循太空环境的设定。
假如做不到,那就不是一个月球,而是绿幕厂房基地。
所以片名可以正大光明的改为《独行绿幕拍摄基地》。
自然没有人出戏或者挑刺儿。
只能说这个电影是喜剧和科幻,一个也没做好。
——下面开始正文吐槽——说说电影的结构。
一个登月组织通过直播沈腾在月球的表现,来试图激励地球上劫后余生的人们。
故事,就是沈腾一人的月球戏,加上一个袋鼠。
1-沈腾在月球上没有赶上飞船,上演了一波漂移追飞船戏;2-沈腾意淫马丽戏,与袋鼠打架戏。
3-沈腾和袋鼠开车环绕月球戏;4-沈腾开飞船炸掉陨石戏。
塑造地球上人们有任何作用吗?
没有。
我不说你可能忘了,电影特意塑造了一个抱着绿植的小女孩,八级的钳工,落魄秃顶的明星,以及外国人群演;他们的存在就是制造笑料,然后整天无所事事,只坐在电视前,需要靠月球上的人获取生活意义。
登月组织的人也是无所事事,试图 强行提供价值,找短视频配音员;从不做正事,导致连陨石有几个都忘了。
实际上,地球上的人,和登月组织的人,都是在通过视频获取到这一切信息。
当然还包括,我们荧幕之下的观众——这一上帝视角。
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觉。
其实地球上的人们作为观众,和荧幕下的我们作为观众,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都是在看沈腾月球直播的这一出好戏。
地球上观众的唯一作用就是,在沈腾倒霉的时候吐槽,在有热血表现的时候鼓掌呐喊,在离别的时候流泪。
就好像我们作为观众,不能看懂沈腾表演的意图一样,非得通过拍摄另一波人的反应来阐释。
这令我想起了b站的很多高播放视频下,人们热爱阅读评论的样子,热爱看别人在这个视频下会产生什么段子;甚至有的视频就是专门拍摄up主对于某个搞笑视频的反应的视频,而up的反应越大,面前的观众就笑的越开心。
比如《不要笑挑战 ,看up刷到第几个视频会笑》、比如《当外国人看见手工耿的视频是什么反应》、比如视频结束加入的夸张的 猴笑声,提醒你,这里应该笑了。
我觉得这个现象很悲哀,就像我们作为观众去看一些明显搞笑视频,还担心自己笑的不够大声,因此需要去看别人的反应,重新笑一次;就像是 我们害怕自己看见事物的第一反应不够整齐;就像是 我们失去了感知的能力一样。
这一现象也恰恰反映了当下,随着短视频的平台崛起,真正内容创作者的缺失:人们无法生产和创作真正的内容了,只能费劲人力打造一个无聊的月球故事。
然后剩余的视频,就是以这个月球故事为蓝本,去对每一个包袱拍摄人们对观看反映。
假如视频还不够多,那么就增加观看的人,增加观看者的身份 ,总能够为这庞大的互联网,再贡献一些流量。
像是一坨 口香糖,被无数人咀嚼过。
而我们 观众,还得花钱嚼最后一次。
假如这是电影所讽刺的点,那我应该佩服,讽刺之精准,至少打个五分吧。
但显然不是,这部电影只是当下网络环境下的又一坨垃圾而已。
昨晚看了《独行月球》。
不吹不黑,在近年来国内的科幻电影和喜剧电影两个类别里,这部电影都算是相当不错的。
第一个优势,是几个主角演技很不错。
好的喜剧演员,应该能够演出一个小人物的尴尬、悲伤,又演出小人物作为人的尊严高贵的一面,让你在他身上看到自己渺小而不屈的身影。
他应该可以让人开心地笑,又让人为他的命运揪心甚至想哭。
沈腾是个好的喜剧演员!
他在这部电影里演出了一个真诚的大饼脸那独特的风采。
他找工作时淡然说不干了,要回家喂猫;他在电梯上和马丽交错而过时一见钟情,决定接受维修工的工作;他如何神奇地错过回地球的火箭;他以为地球毁灭后,又干了什么……他和大袋鼠的互动尤其温馨好笑(实话说我特别喜欢他被大袋鼠打得鼻青脸肿的样子)。
大袋鼠也演得不错……查了一下,发现袋鼠扮演者是开心麻花的一员郝瀚,他是在镜头前模仿袋鼠的表演,然后电影利用动作捕捉技术,后期替换上金刚鼠的形象。
(题外话,电影里的金刚鼠还是很忠实于现实的,公袋鼠可以长到2米高,非常健壮,比如澳洲网红袋鼠罗利就是以双手压扁铁桶的肌肉照走红。
)郝瀚说自己为了出演这只袋鼠,搬家到动物园附近,每天去动物园袋鼠区蹲点,细心揣摩了一年时间……
对漫画最大的改编,是有了马丽演的马蓝星,她是月盾计划的负责人。
沈腾演的独孤月正是因为默默爱她,才能坚持下来。
添加了爱情的因素不仅仅是动人,也给了独孤月更坚实的行动逻辑。
因为爱人在地球上,所以他不惜一切代价要回到地球;因为爱人在地球上,所以他愿意牺牲自己救地球。
马丽在女演员里算不上漂亮,但她有点刚强的长相,演一个太空项目指挥官很合适。
关于怎么表现马蓝星这个角色,马丽说:“我跟张吃鱼导演讨论过很多次,觉得在那样的环境下,马蓝星就应该是严肃而冷静的。
她巨大的情感力量都隐藏在她的内心,画面上不能崩,一直持续到最后。
” 她演得严肃而高冷,但又很好地展现出了她对男主的感情变化,表现出了一个身负重任、内敛却又感情丰富的指挥官的形象。
美中不足的是,用了几个不错的演员,但没有好好用,似乎只是想用一下他们的流量:一直我非常喜欢的辣目洋子,虽然戏份也有一些,但真就是个死跑龙套的。
洋子的演技其实非常出色,如果有几个梗给她,她一定可以让所有观众笑得前仰后合!
黄子韬表演了脱下发套现出火云邪神般的秃头,多好笑,就不能让他多秃几次吗!
徐志胜,只有一句不怎么好笑的台词,太遗憾了……第二个优势,是逻辑性强又一波三折的情节。
有一个类似于《火星救援》+《楚门秀》+《流浪地球》的好底本再加上精心改编,就做到了情节抓人。
故事情节可以大致分为三段:第一段讲独孤月因为关键时刻沉浸于自己的小世界而悲惨地落单于月球,又认为地球被毁灭全世界只剩下自己了,第二段讲述他在绝境中遇到金刚鼠,一人一袋鼠相爱相杀着适应在月球上的生活,第三段讲述独孤月返回地球、拯救地球、成为大英雄的经历。
第一和第二段里,独孤月在月球上对马蓝星的单相思、与金刚鼠的相爱相杀,贡献了大量笑料。
第三段转入太空科幻大场面,基本上是从喜剧过渡到硬科幻电影。
其实我一直都期待独孤月能够返回地球,和马蓝星一起好好生活,哪怕这需要的是一个概率微乎其微的奇迹。
当他把金刚鼠的座舱断开,当他真的英勇赴死的时候……明知道这才是符合逻辑的结局,我还是非常遗憾,可能这就是对人物产生喜爱之情的必然反应吧!
有几处我觉得情节生硬的地方。
一是原著中独孤月被直播完全是个偶然,电影里却说是被上面安排的;二是独孤月得知自己被24小时全球直播以后,理应有一些心理波动,就这么淡然接受了,是不是心太大了点?
但瑕不掩瑜,看到这样的暑期档爆米花大片,还是很开心的。
三年以来,我们的电影院线几乎完全断片了,曾经每个周末都去电影院的我,已经很久不再去看电影了。
有时候我们都在纳闷:这三年来中国的电影人们还没转行么?
他们在捣鼓些什么了?
在如此多的限制之中辗转腾挪,拍出这样的流畅的电影,我觉得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值得支持一下。
当《独行月球》行将结尾时,我在黑漆漆的放映厅里想起了一句歌词:“黑暗中 我们紧紧的相拥 看星空闪烁 就这样并排躺在一望无际 星河的中央直到没有人能够比我们更为接近对方”这是声音玩具的一首歌。
此时此刻,它就像一首专为独孤月和马蓝星而谱写的情歌。
在我看来,它甚至要比杨钰莹的那首《轻轻地告诉你》更契合当下。
想让我们哭的时候,还不忘笑到一把鼻涕喷出来吧?
导演的“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毕竟好的喜剧电影总是逃不掉笑着流泪的人设。
就在前往影院观看《独行月球》时,还有朋友问我这是不是一部喜剧片。
而我更是顾不上多想,便脱口而出道:那可是“沈腾和马丽”。
但我确实没料到《独行月球》的剧情进展,竟然如此出乎意料。
以至于一部足足两小时有余的电影,观影过程中丝毫未察觉出冗长,只有一气呵成的畅快。
非要用独孤月的口头禅来表达的话,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我没猜中结尾。
坏消息是,我连开头也没猜中。
所有因为扫码或上厕所耽误开头的观众朋友们,我强烈建议你们再买一张《独行月球》的电影票,因为这个开头实在是简明扼要又轻松诙谐,几分钟便把“月盾计划”和撤离月球交代的明明白白。
我真为那些一看茫然地看着火箭升空时进场的观众惋惜,他们的表情就和宇航头盔下沈腾的那张脸一样麻木。
这个短平快的开头没有一处废镜头,它的推进速度就像绕过月盾的陨石把地球撞成死灰色那般猝然。
电影就此一分为二,分别以两个视角继续展开:月球视角,围绕独孤月和一只叫刚子的袋鼠之间的戏份展开;地球视角,则是以幸存的人类围观独孤月和一只叫刚子的袋鼠之间的戏份展开。
于是两颗星球上的“人们”,就这样踏上了一场没有选择且无法回头的“重生”旅途。
前路漫漫,他们要时刻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未知。
被遗弃的独孤月,从此变成了一个独行月球的地球人。
但他很幸运,月球上的现成口粮就足够他吃一辈子了。
所以,你没看错,他现在过上了猪一样的幸福生活:不用干活,天天睡大觉,饲料多的吃不完,还有更重要的一条,没有屠夫。
当这个世界上连一个和你说话的人都没有,你又有什么活下去的理由呢?
所以必须创造出理由。
无论是马蓝星将独孤月打造成“希望”,还是刚子让独孤月误以为人类还存在,两颗星球上的人都需要一种超越藩篱的东西来支撑,这就是人类能够世世代代延续下去的一种东西。
它是时间和空间都无法消弭的一种东西,无论多么恒久的时间亦或多么广袤的空间。
只要你依然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那你就从未离开我的心里。
开心麻花在这里施展出他们的拿手好戏,用两场阴差阳错的设定,让独孤月和地球人在戏剧性中洞悉了对方的存在,也各自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
这虽为喜剧片中的经典套路,却也是人类在一次次绝望关头的真情流露。
而独孤月宁死也要救刚子,和最后一刻的抉择,既坚守了人性的善良,又展现出大义。
普普通通的中间人,也能是C位。
在人类还不能上天的时代,古人便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抒发情思。
就像前文所述,时间和空间都无法左右距离。
你在荒凉的月球思念故土,我在地球仰望星空,当马蓝星终于站在了独孤月曾经站在的地方,我想他们的心从未像现在这样接近对方。
有朋友问我《独行月球》好不好看,这个话每个人见解不同,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哦哈哈我个人觉得好看,自从疫情之后,个人觉得好的影片是让我,有欢笑,有泪水,可以共情的那种,还有可以让我看到不带口罩的过去是怎样的,要是别人说没有什么营养啊,我想带给别人警示和人生哲理是加分项,艺术本就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算是给平淡的生活增添色彩个人还是很喜欢《独行月球》,虽然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独行月球的的名字,有点纪录片的味道,但其实开头的介绍独孤月给自己定义为"中间人",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是他口中的中间人,既不拔尖,也不平庸,在这世上平平淡淡地生活着,但骨子里不可磨灭的是那份希望与勇气,要是能在遇到困难时勇往直前,在遭受磨砺时永不放弃,你就是自己的超级英雄!
或许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某个世界、某个人心中的顶流.其实,在最后一幕,我认为在之前独孤月已经创造了太多奇迹,是否会有奇迹出现 ,(不剧透哈哈哈,不说了)看了很多影评说是烂(烂这个字,让我每次都会想到火树银花)片,个人可以去理解,可能是逻辑不缜密,表现夸张,但其实主题的话是科幻喜剧嘛,就像我们情窦初开的时候喜欢一个人,我们可能会害羞甚至交流上会有词不达意,甚至情书上都会没有逻辑,但从来没有一句不是想表达我喜欢你,浪漫可能是这个影片想要表达的一部分,宇宙级别的浪漫。
我还想说其实最后的BE,也是很合理的,独孤月作为一个普通人,甚至可能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人,血肉之躯,比肩宇宙是不现实的,我当时想到的是独孤月已经创造了那么多奇迹,最后会不会也会,在我走出影院的那一刻我意识到,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就如同我们,拼劲全力逆行在这个大社会,如果说让他像惊奇队长这个是不现实的所以最后BE也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我最渴望的地方,一直在你身旁。
宇宙之大,月球之远,总有人等你回家……
哈哈哈看完后去龙井路超开心
喜剧里,独角戏是最难的,如何掌控节奏最重要,拍子错位,抽离断裂,加热到沸点,立即冷却,油门踩到底,突然静止,卡点必须恰到好处,不是匀速前进,而是变速掉头,这一点很难,和传统表演不一样。
有一点我非常不理解里面有一对兄妹是干嘛的?有毒吗在哪里那么多镜头,推新人硬给镜头?
前半段很有趣。地球上的幸存者观看月球上的幸存者表演,并进行配音和解说(想到了最近的二舅);核弹的实际作用和电影中的用法;“我不相信科学”,借一句台词不经意地完成了自反。瑕疵当然明显(尤其是声音设计,最后的爆炸声效是个大败笔)。谢谢Coldplay的友情客串。谐音梗扣钱。PS:莫名会觉得沈腾手抗核弹会和吴京手举国旗一样载入国产影史名场面。。
在今年这个大环境下,我认为独行月球终于给市场带来了一部合格的商业片,对电影市场的复苏意义重大
在丧成狗的日子里能用一张电影片开怀大笑俩小时,你就说值不值吧!
开心麻花作品序列里男性凝视和厌女的部分已经太老生常谈,但把这些放在一边,突然在想,烂片其实也在参与书写我们的时代,而《独行月球》甚至吊诡地和时代形成一种呼应:被官方叙事(配音的动作)剥夺了主体性和为自己发声权利的英雄模范人物,ta的本来面目如何是不重要的,作为观众的民众,也只能适时感动适时爆笑适时流泪,灾难来临生存空间逼仄的时候,通过捏造故事鼓舞人心远比其他任务更重要。电影里有演员(独孤月)、有导演/ 导演 / 编剧 / (亚洲部领导班子)、有观众(民众),这一套模式既是现实的写照,也正在完成对观众的教化,这在影片被寄予救市希望且市场表现不错的情形下更让我觉得恐怖且气愤,我们难道就只能看这些东西吗。
还可以~ 有几段非常浪漫(魔幻),拍得挺美。当然,尬点也有。整体来说是不错的,考虑到疫情这个样子,值得去看看,换换心情。
佛了我无聊到看手机了结果这影厅网贼差微信都红条了特么月球网都没这么差,我真不理解就这种掉坑里了,被袋鼠打一拳这种地方就能笑出来?这后排观众笑点就真跟陨石坑一样低呗,开心麻花现在搞笑的技巧怎么都倒退成这样了,最好笑的一个梗竟然是个谐音梗?技术方面还行要不就别搞笑了吧要不考虑换个类型呢
6.5/10这个片子从才出来就关注到现在了,作为开心麻花正统第四部同时也是暑期档被寄于厚望的头号种子,难道是我预期太高了,全程没笑过一次,麻花团队真的江郎才尽了吗?越来越尬了,不过月球和太空的视效方面确实展现了目前国内最顶级的水平了,但地球方面的刻画还是太小家子气了,来来回回就那几个人,那几个小场景?是经费不够了吗?成片质量来说后半段明显比前半段好不少,导致感觉像是拼凑在一起一样,最亮眼的应该就是中段袋鼠拉雪橇那里,竟然有一丝丝浪漫和唯美,好吧,其实刚哥才是女主,最后的强行升华式结尾属实有点拉胯,就因同为200亿票房的京撞了个木星,所以腾也得撞个陨石吗?221206陪老婆电视二刷!
笑中带泪,跌宕起伏,暑期值得看的一部片子了
没有原著包袱,当做喜剧看很好啊!印象中应该是国产第一太空科幻喜剧了吧?就是要鼓励一下。而且BGM把太空题材浪漫调性烘托很到位,那段地球之光的煽情也不硬啊。
唯一的惊喜点在于对体制运行(潜)规则本身的讽刺以及对迷影梗的有机运用,算是一种做科幻喜剧的正确方向,剩下的基本就都是问题了。另外,为了完成度东拼西凑了那么多就像抄了篇廉价的三手范文,拼到最后最好的还是"Take Me Home, Country Roads",唉,是啊,它终于也在我们自己的“科幻片”出现了
🤭意料之中////希望不要拿低俗的梗与强行煽情摩擦我的智商,沈腾与开心麻花的火将我国国民审美体现的淋漓尽致
中国主流电影死得差不多了,观众真的不行,看看哔哩哔哩就知道死得多彻底了,毁灭吧
钱钱 对不起
我觉的还不错,不至于这么低的分,7.2或7.3分差不多,有些人真的太苛刻了,国产电影什么水平大家心里没点X数吗?尤其这两年疫情,各方面影响拍摄,处处受限制,科幻片略带点轻喜剧能做到这样算是用心了,就算你不鼓励也别打压好吗?至少看的出在进步吧
沈腾抗核弹炸陨石了……看科幻的和喜剧的都沉默了😓
好的喜剧片已经稀有到但凡合格了都让人觉得是难遇的佳作。最后煽情太没必要了,保持前面那种混不吝的聪明劲儿多好。
评分比电影好笑
从袋鼠出来那里就看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