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篇观影感受 意外上一篇观感,发现竟有8千人的阅读和多人点赞和留言,说明这部电影实则真是差出天际!!!
然而这部电影却成了时下票房第一,目前票房已破2亿,预计最终票房在3亿左右。
一部制作成本2千万,能有这样的票房成绩,确实很成功很恭喜。
作为一名热爱电影的影迷,真的不希望日后继续出现这种低级剧作、投资跟风侥幸的电影,有损电影业的发展。
1、请问总局,这次明显三观很有问题的电影,怎么就没检查明白呢?!
因为是台湾同胞的电影,所以酌情处理吗?
那请把那些真正的好电影《血观音》等等,也都引进放行吧2、从5.5分下降到5.2分,还会继续下降。
这部不及格的电影(已没资格和原版比较),前面80分钟人物剧情全垮掉,剩下强行煽情,陈意涵的哭戏成功感染了部分观众,引导哭的观众部分纷纷给了好评。
不少观众哭完走出电影,忘记剧情了,表示对电影是差评。
这里再次请注意,是被陈意涵哭得真诚所感动,但绝不是被这部电影而感动。
3、电影是媒介传播,但这部电影的格局展现、爱情观表达和剧作、导演技法通通都不可取,毫无益处。
很恭喜票房成功,请导演、编剧、制片方客观自省,若没有陈意涵,你们真的很成功吗?!
你们的编剧剧作、导演技能真很厉害吗?!
市场是不公平的,但请其他导演编剧们无需被这样洋洋得意暂时性的成功所影响,请务必继续坚持,真正有才华的人,一定是可以干翻那些没有才华实力、侥幸成功的人。
4、剧本很重要,导演有没有才华和能力也重要,拍好电影和差电影需要付出的经历是一样的,为何不选择拍部好电影。
请制片方公司在策划电影这个产品时,请审视自己心态,是赌赌看看?
看你们下一部还能这么幸运不?!
小成本2千万元的制作,票房突破2亿、3亿元,在票房来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起码所有资方都有不错的投资回报。
但自己请务必清楚明白,这是一部完全不及格的电影!!!
千万别再有侥幸,不及格的电影可以继续有这样的好票房成绩。
有这样一名医生,他人帅多金,体贴温柔,家世又好。
只可惜在短短一年内,这名医生遭受到两次重大,哦不,是毁灭性的情感打击:第一次,你发现和爱情长跑六年且已经订婚的未婚妻,把你给绿了,而且还不止一次第二次,你新认识了一个女生,小鸟依人无微不至,用热情和细心撬开了你的心扉,拨动了你的心弦,还说马上想和你结婚。
然后你们结完婚,她就告诉你,她其实是为了让她心爱的另外一个男人安心才不得已利用了你——并且她还自杀了,不给你留任何余地。
如果你是这名医生,你会怎么办?
如果是我,我会拍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就叫:《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以下简称《悲伤的事》)近年来对影视作品三观论甚嚣尘上,作品好或不好我懒得和你掰扯,但这三观不正,我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强烈谴责。
梅雪峰老师早早说了,谈艺术的三观是很无聊的……真正的艺术作品,从来不是一本道德手册,一份道德指南,一张三好学生奖状,一枚五好市民勋章。
所以,从三观的角度去评论三观有点稀碎的《悲伤的事》实在有点岂有此理,毕竟爱情电影嘛,不作怎么行。
只是这片子实在是作得让人……匪夷所思。
你能想象一对同居了十几年的单身男女只是挚友的关系?
强调一下哈,他俩睡一张床的。
你能想象男主为了悄无声息离开女主的世界,为了临死之前能看到女主和前文提到的好医生在一起,先是找人搜集好医生未婚妻的黑料,然后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劝说未婚妻主动向医生提分手?
你能想象女主为了默默成全男主的心愿,接近医生,和医生在一起,快速结婚?
男主一心向往孤独去死,不希望打扰女主生活。
女主所做的一切,也是为了男主能够安心。
但女主后头又是一通操作,离开医生,回到濒死的男主身边,男主也是欣然和女主共同度过了自己生命最后的一段时光。
所以……这俩人折腾这么多是干啥???
未婚妻:???
更奇葩的是,女主还tm殉情了。
医生:WTF???
你能想象癌症末期的男主,依旧一头浓密的渣男锡纸烫吗?
这年头得癌症都不化疗吗?
医学界:???
总结来说,这部电影应该就得换个名字——《事儿逼拆婚记》。
医生和他的未婚妻是多倒霉摊上这俩事儿逼《悲伤的事》让我想起《海王》中的那个弟弟。
老师背叛,未婚妻出轨,老妈偏心——想和哥哥讨个公道,奈何老哥还有挂——和医生的遭遇多像啊,不要太惨。
更惨的是,一个成了英雄诞生的背景板,一个是伟大爱情的垫脚石——气得我只想丢掉爆米花,编剧你还能再过分点吗?
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永远要做个主角,否则你的那屁大点的情绪,根本没人关心的。
啊呸。
今夜我们都是医生公众号:我是尾号2473
男女主是两个孤儿,虽然都是孤儿但是性格却不一样,男主沉郁 独来独往,女主阳光 活泼开朗,两个孤独的人成为了相依为命好朋友 更是亲人!!
理所当然的以为会在一起 可是男主却患有先天性白血病,他爱她,所以更不想她孤独的一个人 瞒着她 想让她找到一个可以照顾好她的人,但其实女主早就知道他的病,因为她爱他,装作活成他期待的样子。
两人都因为爱对方 互相替对方着想 真的很悲伤
灯光昏黄,音乐惆怅,电影开始不到五分钟,独白就读出了悲伤一次,点题了,还让我有些许期待,毕竟海报上的 唯一观影要求 :请带足纸巾。
突兀生硬却又很是显眼。
但整个故事却在我毫无触动,甚至有些生搬硬套的感觉下结束了。
我真的不想复述电影内容,但当我听到影厅里悉悉索索的抽泣时,我发现,失败的故事有了成功市场。
比悲伤更悲伤,比起电影的做作感动,更让我觉得悲伤的是这个时代下人们的悲伤的低门槛化。
电影的无论是男主还是女主他们本身的身世悲惨,奠定了整条故事线的特殊背景,但身世惨淡并不能成为他们破坏别人生活的筹码与理由,客观的来说,男二才是整篇故事最让人觉得可悲的人。
老老实实,努力奋斗,却被半路杀出的男一,被迫跟未婚妻摊牌。
两个素不相识的个体,我凭什么为你的悲惨身世买单,我努力了,我辛勤工作了,我拥有美好爱情了,虽然6年的时间的确会有些波折,但从未婚妻的眼中她真正爱的确是男二。
然而这一切,却要因为你们两人,因为你们两个人的天地大爱,超越亲情的爱情,让我付之东流,让我在失去六年伴侣的后,再去找寻到一个新的以为可以托付的女人之后,莫名其妙的又一次给你们的不敢言说的爱买单?
这种悲伤甚至可以扣上一顶三观不正的帽子。
甚至可以将男女主这种行为衍生为,我出生不好,我出生就贫穷,那么为了让我跟贫穷的人可以幸福,我们就可以合伙去破坏那些有钱人的家庭。
这样真的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落泪的悲伤吗?
还是一种浮躁社会下,浮躁的人去享受的无病呻吟的快餐悲伤?
真正的悲伤绝不是你用你的背景作为卖点,去疯狂强调,暗示不经意间伤害了毫不相关的人,却似乎彰显了人间大爱,然后让我们留下泪水。
我以为真正的悲伤是像《无名之辈》中,无助却不忘挣扎,无名却不停奋斗,是《狗十三》里你坚守的东西理你远去,你要抓住,你去努力却无能为力,是《绿皮书》里恍如独自生活在地球的孤独。
写自2019年3月23日凌晨2:11烂片一部,我全程的表情都是这样👇
我平时算是泪点很低超级爱哭那种了,但是看这个我全程都是一脸吃到屎了的表情。
里面所有人的三观我都无法理解,感觉就像是为了突显悲伤这个词而硬塞剧情,简直有吐不完的槽首先陈意涵的演技还是一如既往的浮夸,从头到尾只要有她的片段我都直接出戏还有男主和女主同住一间房十年就算了,还同睡一张床,你当观众都是傻逼吗🙂如果两个人真的相爱怎么可能十年同睡一张床还特么纯友谊还有女主你后来已经有男朋友了好吗,请问你为什么还每天和他睡一张床你男朋友也表示理解这到底是什么傻逼剧情?!!
最最重要的是 男主为爱隐瞒把你亲手送人我能理解,但是既然你早就知道他要死了,要么你就直接和别人结婚完成他的心愿不要回来了好吗,要么你就从一开始就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好好照顾他一起留点回忆啊!
你tm去结了婚又甩掉男二跑回去找他和他一起死是怎么样,男二欠你的啊要被你这样耍?
哇尤其是女主跟在男主背后看他孤单成那样就是死扛着不走上去那段真的是矫情到了极点,我们在后面笑到抽搐还有女二也是脑子有坑的既然你摄影那么牛拿过那么多奖干嘛还和别人睡?
找灵感?
明显就是渣女一枚好吗瞎扯什么犊子真是要被槽憋死了除此之外,片尾bgm赞,不是不能理解这种下定决心一起死的爱,唯一触到我泪点的就是女主也一起死了,太真实,爱到极致的时候假如在世上再没任何牵挂,我也一定会随你去的,经历过爱你爱到甚至怕你死了都会孤单、世上除了你任何东西都可以不要的感情。
虽说物是人非,但经历过也没什么遗憾的了
翻拍自韩国同名的台湾电影《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在内地大银幕拿下7亿票房之后,我抱着一颗研究的心态,去影院看了。
电影里男女主角的故事我基本无甚感觉,特别是最后殉情的戏码,个人觉得非常可怕。
在我的价值观里,生命远高于一切。
那些长久以来在文学或传统观念及意识形态的熏陶下被过度美化的一切东西,譬如爱情,譬如风骨,甚至所谓尊严,他们再美再崇高,也不及生命珍贵,我不建议任何以伤害自己或他人生命的方式去换取那些虚幻的介质。
不过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切换到男二的视角上,倒是看到了一个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我想在这里讲述给大家。
电影的男二出场时间大概在电影的三分之一处,他是一名事业有成的牙医,成熟稳重,温柔体贴,长得也很帅,扮演他的演员叫张书豪,在《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之前,代表作是《转山》。
男二有一个相处六年的未婚妻,他很爱她,她渴望成为摄影师,男二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存款资助她开工作室,他们就要结婚了,生活看似一切都很美好,波澜不惊,犹如他的性格。
男二第一次出场是在一次酒吧的化妆舞会,作为被女主看中的好男人,在这个电影的时空里,他被残忍的划入了男女主的世界之中。
女主和男主都很悲惨,一个是全家出车祸丧生,只余下她自己,一个是父亲罹患癌症去世,自己也得了同样的病,母亲不忍,留下房子和一笔钱离开了他。
于是二人相依为命,同居十几年,不是家人甚似家人。
在电影的主线故事里,男主的病进入了病变期,他希望女主可以找个好男人去结婚,度过余生,女主其实也知道男主得病的事情,为了让男主安心,她默默的配合着男主的意愿,于是勾搭上了男二。
男女主心意相通,大家都在内心里为男二戳上了好男人的章,既然认定了目标,就一定要达成。
女主并不在意男二已经订婚的事实,迎难而上,我想她肯定信奉着这样的道理:只要锄头好,没有挖不到的墙角。
男主也在背地里帮忙,他派人调查男二的未婚妻女二,拍到了女二与其他男人苟合的照片,并寄送给男二,同时拿着钱去找女二谈判,希望女二离开男二,女二并不愿意,于是讲了一堆自己与女主这对苦命鸳鸯的悲惨身世,企图用道德绑架,胁迫女二。
女主毕竟是女主,她还是追到了男二,男主也毕竟是男主,他说服了女二。
于是男二女二分手,女主男二成为了一对,男二其实也知道女二与男主的故事,他们同居十多年,他们相依为命,男二对男主说,谢谢你照顾女主这么久,从此以后,就让我来照顾她吧,他决定好好和女主一起走下去,不问前尘,只管未来。
婚礼上,男主牵着女主的手,把他交给男二。
女主男二才结婚没多久,男主随后便病变如山倒,住进了医院。
结了婚的女主还是放心不在男主,于是脱掉结婚戒指以及男二送与的项链,录了一堆自己的心路历程,不负责任的跑去照顾男主,与男主继续同居,最后男主终于病死,女主二话不说,吞药自杀,与男主双双奔赴黄泉。
男二始终没有一句怨言,被一对苦命鸳鸯折磨了大半部电影,一开始是被拆散自己与女二的爱情,后又被他们双双利用感情,被骗婚,陪他们唱另一出又一出的戏,最后还得为他们收尸,这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至真至纯,他们可能自比梁山伯祝英台化蝶双飞,罗密欧朱丽叶至死不渝,什么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他们死了,他们的爱情升华了,一切都画上了句点,故事里的配角又哪里配有名字。
只是苦了我们的男二,从一开始被盖上了好男人的章,在所有的故事里,从头至尾就那么憋屈地活在了“好男人”这三个字的人设里。
好男人就应该接盘,在他人需要的时候出现,好男人就应该沉默不语,用宽厚的肩膀承担一切不屈,好男人应该成全他人,不哭不闹,好男人最后还要擦干眼泪祝福他人,好男人可真他妈苦,果真令人悲伤呢。
好的,谢谢这部电影。
让我们学会了不要去做一个好男人,好男人一般都很惨,是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
题图:《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剧照你还可以:海王暗线:被嫌弃的奥姆的一生灭霸:打下响指那天,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如果你喜欢本文,请点赞赞赏转发到朋友圈,你的鼓励是我的动力,你的沉默会让我也沉默。
访问1895m.com或识别下方二维码,可关注我。
“人一旦习惯了孤独,那才是比悲伤更悲伤的事。
” “我不喜欢永远,因为两个人其中一个人不在了,就不是永远了。
但是下辈子不一样,听起来就像是个约定。
” “直到遇见了你,我才明白两个孤独的个体,只要彼此陪伴,也能够有幸福的权利。
” “有些话你再不说,就来不及了,还是你想就这样毫无痕迹的消失在这世界上。
” “爱情如果能够解释,世界上就不会有人因此而痛苦了。
” “K跟Cream都是k的发音,你不觉得,这样子我们听起来就像是一家人了吗?
”
电影的前40分钟,我看到的是对女主种种行为的不解.抽烟,主动搬进男主的家同居,和猫女打架,仿佛这个女孩就是一个叛逆不自爱的缺爱的负面形象.男主的性格是非常平静的,真正被抛弃过的人,反而会更加不动声色,因为他们害怕再次被抛弃,所以会小心翼翼.如果我是男主,我也会选择不告诉女主,男主对女主的爱是无私的,我不能给你一辈子的幸福,那么我,祝你幸福,那么我就找到那个能够让你幸福的人代替我,即使我心痛,我不舍,我做出违背职业道德的事.在我生命消失之前,我都会尽全力让你幸福. 而女主,一开始我真的认为女主有点喜欢男二,毕竟现代人的爱情,真的是爱来得太快.让我感动的,真正落泪的是女主对男主的爱情.女主应该是打从一开始就决定和男主一起走向死亡的.她早就知道了,所以,为了你,为了能让你能安心得死去,我愿意,我愿意违背良心,去和一个我不爱的人做爱结婚,假装自己爱上了他.如果还有更多的时间,我想女主是不会去牺牲男二的.十几年的感情,自己生命的唯一就要永远消失了,女主要控制自己的情绪都需要拼尽全力,我是真的没有力气去管别人的死活了,爱情本来就是自私的,女主对男主才能无私,每个人对于自己所爱的事物才能无私.你先走吧,反正我随后就来了,我不知道有没有下辈子.但这辈子我要的那个人,一直都是你.所以,没有你,我的人生也停止了.是男主和女主教会了男儿和女二什么是爱情,告诉了女二这世上是有爱情的,是有以爱情为首位而活着的人的,教会了男二,如何长久得爱自己的所爱,爱不是简单的东西,是为对方拼尽全力,乃至耗尽生命的东西. 这世上哪里都有爱情,但这世上有太多自己为的爱情,祝愿你拥有爱情,哪怕死亡都无法将你们分开.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改编自十年前的一部同名韩国电影,讲述一段有缘无份的爱情悲剧:男主角张哲凯因患绝症,为心爱的女孩宋媛媛精心安排了一段恋情,结婚后剧情直转而下,原来宋媛媛早已知道内情,为了不让张哲凯担心才选择与人结婚,最后又在张哲凯病危时回到他身边,并在他死后殉情。
仅仅看剧情,狗血程度喷涌而出,什么绝症啊、什么殉情啊。
不过试问一下,韩国爱情电影哪有不狗血的?
恐怕很少吧。
但能把所谓“韩剧三件套”的“车祸、癌症、还治不好”全在一部电影里给你配齐了,还是有点厉害的。
张哲凯在16岁时父亲因白血病去世,母亲知道他也有白血病便离开了他(这算哪门子母亲,我想象不出中国母亲会做出这种事情),张哲凯一个人孤独生活,后来遇到了同样年龄的宋媛媛。
宋媛媛也有悲催往事,父母和妹妹也在她16岁时(时间上这么凑巧吗?
)因为车祸全都身亡了。
张哲凯有癌症还治不好,宋媛媛父母车祸双亡,可真把“韩剧三件套”给整齐了。
这还算好,更加狗血的是剧情之后的发展逻辑。
张哲凯眼看自己就要挂了,为了让宋媛媛有幸福的未来,刻意不向宋媛媛表露自己的爱意,唆使宋媛媛找个好男人嫁了,女主一“赌气”之下竟然真找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医生,要挖墙脚、当小三。
张哲凯知道后,开心得不得了,专门偷拍女二的婚外情,以匿名信的方式寄给医生,还屁颠颠跑去找女二,给她钱让他和医生结束关系(???
),甚至拿自己的绝症要挟对方。
最后医生和女二关系成功破裂,和女主步入婚姻殿堂。
此时剧情来了个180度大转弯。
原来女主早就知道男主得了绝症,但像男主一样为对方考虑一直隐瞒着。
为了让男主最后能安心离开,她假装喜欢上别人,抢人家的老公,还顺利上位。
最后见男主真的不行了,又情感发现,跑回来陪他一起殉情。
整个故事就在狗血到不能再狗血的泥潭里挣扎。
试问,那位温顺纯良的男二到底犯了什么错,要被你们两个作天作地的妖孽这样整?
你们两个作死的人相互折磨就好了,干嘛还要硬生生拆散人家鸳鸯情侣!
整个故事建立在爱是为对方考虑这个奇怪逻辑上:为了让对方幸福,甘愿自我牺牲。
真是腐朽落后的价值观,两个人既然相爱了,到底有什么不能说的,一定要藏着掖着,还美其名曰为对方考虑,实际上不正是懦弱和自私吗?
都快死了的人还要假装纯洁,不就简单表个白嘛,闭了眼睛都没说出口不会留下遗憾吗?
想过没有你死了后给对方留下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尽的伤痛。
而且从人之常情来说,活了三十年都没打上一炮就离世,不会很可惜吗?
剧情不可信也就算了,细节也经不起推敲。
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张哲凯和宋媛媛在16岁相识后开始同居,不是作为恋人、而是朋友睡一张床,结果一睡就是十几年,然后只接过一次吻,从没发生肉体关系。
你唬谁呢?
人可是情感动物,同床共眠十几年不会发生关系?
哪个男人能抗拒肉体的诱惑,除非生下来生理就有问题,要么就是兄妹喽,不然实在无法让人相信男女关系能纯洁到这种地步。
还有男主查出白血病后又生活了十几年,没有家人,只靠唱片制作人的职业养活自己。
请问他靠什么治病?
白血病不是小病吧,花费可不浅呢,就他一个人能承担得起吗?
仅从居家环境来看,那可是相当优渥的。
整部电影简直是为了构造遗憾而遗憾,目的就是让观众硬生生憋出眼泪。
作为常人,我实在无法理解支撑电影剧情的逻辑,无法对狗血从头洒到尾的情节产生共情,若不是人畜无害的陈意涵演得实在太好了,结尾又着实太惹人怜爱了,我才不会哭呢。
作为堂堂五尺男儿,难道会为小情小调落泪,不可能的,决绝如此。
倒是电影中不少不合逻辑的地方,让人看了只想愉快地发笑,笑着笑着泪水就出来了,因为实在太让人无法理解了。
所以不是看哭啊,是笑哭的。
最后贴条网友的犀利评论——“回应海报的观影提示:不用带纸巾,带手机就行。
”不过我想评论者肯定是男网友,女观众们还是需要事先准备一些纸巾,保不准你到时会哭。
男观众们也希望贴心点,提前为女朋友准备好纸巾。
既然海报都给出提示了,电影院难道不应该给每位观众准备纸巾吗?
实在太说不过去了吧。
电影院不贴心就算了,男同胞们也能不贴心吗?
女朋友哭了,你一个人在旁傻愣着,不是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吗?
所以,聪明点,别像张哲凯那样把爱情拱手让人,把握住机会。
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这部电影。
我只想说,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是这部电影还在票房榜名列首位。
这个电影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男主因为患白血病,母亲抛弃了他(父亲之前已因白血病而死);女主因为家里人出车祸,成为了孤儿。
他们彼此喜欢,住在了一起,但十几年中,男主的病一直瞒着女主。
在还有不到一年生命的时候,男主帮助女主找了个牙医老公,想让她逐渐忘掉自己。
女主其实已经知道了男主因为生病不和他在一起,但是为了满足男主想让女主幸福的设计,而假装不知道,和牙医结了婚。
后来女主又反悔了,离开了牙医,在男主死了后,服毒自杀了。
为了把男主塑造成一个孤儿,把男主的母亲描绘成一个抛弃未成年儿子的女人,这个设定还是有些勉强,不过与其他的不合情理比起来,这个还算凑合。
两个人彼此相爱的少男少女,在同一个床上睡了十几年,却没有发生任何关系。
他们成功的定义了“同居但不交往”这种新型恋爱关系。
最悲惨的其实是男二号,就是那个牙医。
人家招谁惹谁了,凭啥被你们俩玩来玩去的?
男主把人家的女朋友弄没了,女主又把人家弄成了离婚的男人。
你俩是主角了不起吗?
配角的爱情不是爱情吗?
还是说患严重疾病的人就可以为所欲为?
再说说这个剧情设定,真是太狗血了。
两个彼此相爱的人却不能坦诚相见,还要猜来猜去,你猜我的心思,我再猜你猜我的心思后的心思,然后美其名曰“我这可是为你好”“我这可是为了满足你、不让你担心”。
其实,如果你真的爱她,你就应该知道她真正想要的是啥,不是吗?
如果说,伟大的爱就是要为对方去牺牲。
那你也应该知道对方真正想要的是啥之后,再去牺牲吧?
你难道不知道你的设计,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吗?
你觉得你的爱伟大,你就能剥夺对方也同样深爱你、想为你付出的权利吗?
对我来说,全剧最大的亮点可能是女一号和女二号都还比较好看。
这个电影实在不推荐,大家别花冤枉钱了,否则就该成为比“比《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更悲伤的故事了。
台湾省的导演水平有待提高呀,建议多向我们山西省的导演贾樟柯取取经。
居然感觉可看,想了一下可以归于几点:一个供改编的好底子,成熟的制作,合格的演员,竟至于某些瞬间有被感动到
应该叫为了悲伤而悲伤的故事。
原来现在年轻人都喜欢这类型的片吗?无病呻吟中二造作尬死
遇见你,谢谢你。能让人感动的电影肯定已经触及人心,如果爱情能够解释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为此而难过了
真的是虐恋啊!叙事小技巧让我们先从男主的视角看他是如何自私地想给女主安排后路。然后我们又从女主的视角看到她对他的爱有多么得深沉,顺着他演戏,给他一个圆满的结局。到最后摊牌,之前的折腾也无意再去指责他们的矫情,只会有种“累了”,不想再追究了的无力感。这部片让我认识到了女性可以如此彻底毫无保留地爱,实属新经历。
狗屎。我居然买票看这个片我也是脑子有屎
整个电影画面是文艺气的,但是故事翻拍之后很多地方带来的感触有点变质
还可以吧。反正比前任3好
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就是花钱去电影院看了《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
心情不好,决定看个电影调节下心情,从出家门到电影院,一路狂骑,15min抵达。真是特别爽!电影很不错,适合我这种少女心泛滥的人,叙述方式采用男女主角互相的述说,虽然是套路 ,却也脉络清晰。爱情,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候真的是无可奈何!不要太奢求,过得洒脱和开心一些吧!
父母双亡+强行CP+绝症+C位煽情,十年同居不上床柏拉图纯情恋爱不用纸巾的环保大片呵。4.2
如果我今年十八岁,我会哭的
确实很“悲伤”
很電視劇的東西,但有些點明明知道他就在煽我情但還是忍不住失守了,主要是因為陳意涵的魅力。
台式卖萌自我吐槽,“永远”不如“下辈子”,宵夜泡面说不出的话,埋得太深捞不上来;0.5次亲友情,互相成全互相出卖后变成了不讲道理的爱情,扑街了吧,一起去死吧……狗血套路但不让人讨厌,两主角都挺可爱
台灣現在只能拍出這種片了嗎⋯⋯在電影院裡看的尬死了
女生哭总是让我产生恻隐之心。所以我后面那个女生都哭成那样了,至少给个三星吧。
催泪但又老套的剧情,也显得有些矫情,但还是赚取了大多数观众的眼泪,很不错的一部电影,让观众掉下眼泪就是成功的!
我一直以为女主和男主是以情侣的身份同居 结果不是
本来还有一点悲伤的,看到前排那几个沙雕热评后又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