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恐惧症

소셜포비아,社交恐怖症,Socialphobia,Social Phobia

主演:卞约汉,李柱胜,柳俊烈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15

《社交恐惧症》剧照

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2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3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4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5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6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3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4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5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6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7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8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19社交恐惧症 剧照 NO.20

《社交恐惧症》剧情介绍

社交恐惧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讲述了准备员警考试的志雄(卞耀汉饰)和勇民(李柱胜饰),加入到了寻找留下了有关因SNS自杀的军人的暴言的“蕾娜”的行列之后,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该片在第19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亚洲电影振兴机构奖(NETPAC Award)和韩国电影导演协会奖 第40届首尔独立电影节 上获得观众奖和演员奖(卞耀汉)并参加第13届佛罗伦萨电影节,以及作为2015年多伦多韩国电影节开幕影片。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穿越时间线第一季职场无间道蜕皮计划剑网3万花小医仙舞法天女之绚彩归来北美乡村爱情天堂旗帜下特工疑云第一季第二个妈妈日在校园识骨寻踪第四季大神猴1降妖篇非常情网威尔和格蕾丝第七季王牌杀姬不朽的樱花神探阿蒙第四季终将成为你病态忧郁的猫黑手党只在夏天杀人双生花河流如血越狱协议船政风云幸存者1937生死之恋分手说爱你致命急件太阳不落山凶火

《社交恐惧症》长篇影评

 1 ) 言语之刃

这是一部好电影,但不会讲故事。

对于网络社交的这方面讲故事的手法,甚至远远不如动画《无头骑士异闻录》精彩。

《社交恐惧症》很沉闷,作为一部韩语电影,风格偏向纪实,让外国观众看起来更加枯燥,甚至乏味。

如果不是处女座,大概在进度条走到一半的路上就点叉放弃了。

直到电影进行到了三分之二的部分,才迎来了我觉得最精彩的剧情——对于自杀身亡的女主人公闵荷英的性格展示。

闵荷英,被同学表述成给人感觉不舒服的人。

在作品赏析课上,闵荷英把同学的作品,评价得一无是处。

单从闵荷英的言语上,就可以窥见她所评价的作品是多么的狗血无趣,可以说闵荷英的评价并没有错。

但盛气凌人的态度,让人很难接受。

于是教授制止了闵荷英的行为。

如果事件发展仅止于此,那还是一段普通的师生交锋。

但紧接着矛盾产生了激化。

闵荷英在众目之下,从教授手中抢回了笔记,阻止了教授复印分法的行为。

师长权威被挑战的教授,立刻对闵荷英做出了惩戒。

失去了上课意义的闵荷英,进行了彻底的报复。

揭露了教授抄袭的真相,并公布于众。

这是一个与网络无关的事件,却最精准反映了闵荷英的性格。

如果让各位读者和观众评价闵荷英和教授,孰对孰错,我想会有大部分人会觉得闵荷英是个疯子。

事实也却是如此。

闵荷英非常疯狂。

《社交恐惧症》就是呈现了闵荷英“不作死就不会死”的整个过程。

电影开始,一个从军营中出逃的士兵自杀的新闻,在网络上形成热议。

闵荷英因为出言不逊,在网络上引起了大多数人的不满,并被人肉围攻。

引起公愤的闵荷英,被人找到真实姓名和住址,一群网瘾少年决定亲自上门教育她,同时在网络上公开直播。

当众人进入闵荷英家的时候,却发现闵荷英已经上吊身亡了。

但闵荷英的死引起了众人的怀疑,有人觉得不是自杀,而是他杀。

在追查“真凶”的过程中,这群年轻人了解到了闵荷英惊人的经历,也怀疑过不同的凶手,引起过更大的误会,最终证实闵荷英确实是自杀。

故事这样讲述,有多少人觉得闵荷英死得活该,有多少人觉得这群网瘾青年倒霉卷入了刑事案件?

如果这样想,那就来看看这群“无辜”被卷入“凶杀案”的年轻人,都做了什么。

在找上闵荷英家门之前,在网络上留下各种豪言壮语。

面对闵荷英的尸体,除了男主人公提出报警之外,其他人无动于衷,甚至只想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消息、打电话抱怨。

看看这些人的言语、行为和面目,再看看闵荷英的话,到底疯狂的是谁?

如果闵荷英是个疯子。

那这群“无辜”的看客,就如同恶魔。

在追查“真相”的过程中,这群年轻人认为男二极有可能是“凶手”,依然对男二进行了围攻和直播。

男二险些自杀。

而男二也并非清清白白,而是把一切归错于闵荷英,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

这个关于网络社交的故事,到此为止。

就像你我真实生活的世界一样,新闻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变成旧闻,有太多新的热闹等着人去八卦和围观。

但闵荷英虽然是自杀,就真的没有“凶手”吗?

不,凶手存在。

真凶就是那些找出并公布闵荷英住址的人——以公务员身份便利,利用自身黑客技术,调查出了闵荷英身份,并在网络上公开散布。

在整部电影中,只有一个画面展示了这个极其容易被人忽略的细节。

他不杀闵荷英,闵荷英却因他而死。

可他会内疚吗?

不会,可能连惶恐、害怕和心虚都没有。

比闵荷英可怕的是这群网瘾青年,比这群青年更可怕的是他们背后嘲讽攻击、肆意发言的人群,而比这群人还要可怕的,是电影之外我们这些观众,看客。

尽管《社交恐惧症》这部电影套着网络社会的外壳,但本质,却无关网络。

电影开始第一个自杀的士兵,死于军营中其他人的蔑视与嘲弄。

第二个自杀的闵荷英,一样如此。

第三个自杀的男二,依然如此。

并且,三人选择的自杀方式都是上吊自缢。

疾病之外的自杀行为并不值得同情,但真正把人推向死亡的是周围看客的言语和眼睛。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八十多年前,迅哥就一针见血指出“看客”的可怕。

在网路匿名的时代,人更容易肆意的发表言论,言论自由是政治正确。

但仔细想一想,用以为不用负责任的言语去攻击本来就没负责的言语,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电影中导演借角色之口对闵荷英的评价,不是偏激,不是疯狂,而是同情。

而我也想借导演之口,劝解包括我自己在内所有曾经毫不掩饰戾气,放肆评价议论的人,言语之刃是双剑。

本文未经作者许可不得随意转载。

更多内容请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

 2 ) 分身——《社交恐惧症》观影记

卡麦隆·韦斯特有一本著名的心理学小说《二十四重人格》;池城有一部比较有名的韩剧《kmhm》,都在讲多重人格的话题《社交恐惧症》试图呈现给观众一个虚拟世界的力量,尽管那力量不能用任何度量衡来给一个描述,让人能有具体的感同身受影片算是比较短的100来分钟,前60分钟我以为看到了韩国制作的烂片,就靠卞耀汉的一些人气和柳俊烈够能放的开的"丑"撑场面,还好,接下来的半个小时后劲还是有的,尤其个别镜头单用暗黑背景屏幕,全程再现网络聊天实景,导演的用心集中在下半场薄发,渐渐引出他要表达的情绪,此处不用"情怀"之类的词汇,因为网络暴力的主题,私以为用"情绪"更妥帖一些影片里前后两段几乎一样的场面是一种悲凉的纠缠,前一个不可挽回的结束,后一个由参与者变成被加害的人,原因却全都是因为隔着屏幕毫没由来的指责,参与的人个个都极尽谩骂之能势,甚至可能只听说了一个字眼,就已经编好了一篇长长的檄文结尾卞耀汉有几句画外音:"热闹了一阵之后,就被女团的丑闻很快盖过去了",可被毁了人生的永民再也没有回过鹭梁津,更不要说他曾有过的理想……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就像是交替显现出的一个人不同的分身,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一会唯唯诺诺,一会因为可以匿名就不可一世的跋扈起来,有时候记性好到睚眦必报,又有时候因为可以躲在屏幕背后,赶趟儿似的去关注下一个"绯闻",平日里份内的职责面前呆若木鸡,用上网名了,摇身一变,挥斥方遒,明明压制的很好的脾气,在网络世界里和一个素不相识的某某嘴仗开到天际……其实虚拟的世界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是表象不同的一个世界:千百年来,历史里写的都是"弱肉强食",《六龙飞天》里天下第一剑最终就说了一句话:这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

是了,这是这世界的第一个分身吧,第二个分身就是虚拟的世界吧,它还有那么多不同的分身,有时候是温暖,是热情,是慷慨,是真诚,有时候是冷漠,是残酷,是好斗,是自私……还有还有,囿于词汇和篇幅的那些如果说真实和虚拟是世界不同的两个互为关照的面,人们一直以为自己完全拎得清两者的分界,也许有点自视过高了有一句话:从生活逃入文学注定失败,因为文学写的必然是生活!

把这句话可以改为:从真实世界逃入虚拟世界注定失败,因为虚拟反映的必然是真实!

 3 ) 管好自己的手和嘴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看有关网络暴力的电影吧故事情节紧凑,镜头拍的也不错,BGM也配合情节发展,看得我是惊心动魄,生怕突然出现了什么。

不过最恐怖的镜头,是闵荷英死之前摄像头拍下的片段。

脸色苍白,毫无血色。

看完后的心情还是挺沉重的。

生怕勇民也自杀,整个心都是揪着呢。

看到志雄最后接到勇民电话,急忙跑到他家,看到勇民拿刀的样子,大喊他的名字。

真的让我很动容,差点哭啊。

那个时候的勇民一定很绝望,即使他以前做过不对的事情,可是还是让人很心疼啊。

在调查过程中,牵扯的网络中的事情,真的是让人看的无语。

再次让人感叹人言可畏。

越来越发达的科技,让我们逐渐迷失了自己,过着没有社交媒体就不能活的生活。

就包括现在写影评的我,不是也是通过网络跟你们分享我的感受吗?

所以这是避免不了的客观事实,改变不了的现实。

参加现杀的那些视频直播的人,真的是好好地诠释了一句话,“看热闹不嫌事大”。

刚开始作为围观者,被卷入到其中,后来又成为网络暴力的施暴者。

难道就没有点儿觉悟和反省吧。

可是并没有,知道最后把勇民所隐藏的事情揭发后,一群人杀到了他家,奚落数落看不起。

勇民代表那些著名黑子,黑别人红了之后,又被当成众矢之的,被别人挖出黑料。

这些人固然可怕,可如果没有旁观者的添油加醋和凑热闹。

他们又怎么活跃的起来。

只能说现在闲人还是有很多。

大家都抱着“那么多人也不少我一个”的看法,加入到施暴中。

当事人当然会面临巨大的舆论压力,直到抵抗不了,以死来了结。

那这是自杀?

还是他杀?

如果说是自杀,你信吗?

我不信。

难道那些留言和舆论没有激化他们的恐惧?

让他们不得不走向死亡吗?

影片叫《社交恐惧症》。

如果以后网络暴力不能制止,估计患上这种恐惧症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吧。

生活在这个透明的时代里,我们没有隐私,越想越恐怖。

以此片提醒自己吧,不要做键盘侠,管好自己的嘴,有些事并不是你看到那样。

将心比心下,不要轻易下结论。

(卞耀汉和李柱胜演的真好,特别是卞耀汉,演技真实自然,不错不错,不过我还没看过未生,看来要去看看他和时完了)

 4 ) 我也是那个间谍啊

看完之后其实蛮震惊的,震惊的不是这个电影本身,震惊的是电影所描述的事实,电影中发表言论的网民们,感觉自己也是其中一员,只看到自己想看的,只听到自己想听的,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其实根本就不在乎事实,只不过将自己当成上帝去批判别人,不会有人去要你为你网上的发言负责,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真的有资格去批判别人吗?

我每天逛微博,豆瓣,发过不少评论,批判别人道德有问题时,批判别人思想狭隘时,俨然自己是个圣人,正如电影中未出镜的网民们,明明是他们一起害死了那个女孩,他们就是那个富二代口中的间谍啊!

其实我们这些人都是愚昧的,舆论往哪走,我们就往哪走,我们甚至不知道舆论到底是怎样,它一会这样,一会又那样,一会说这个是对的,一会又说这个是错的,我们就跟着那个风向标转啊转啊,目的只不过只是害怕自己落伍而已…

 5 ) 键盘侠们

文/子夜的昙《社交恐惧症》,这里的“社交”一词,实际上是指社交网络。

我个人觉得,片名译为《键盘侠们》更为准确。

本来只是想在微博上推荐这部片,但发现我想说的远不止140个字,只好写成长文。

这是一部讲述网络暴力的独立电影。

一个女生对一个自杀的军人予以刻薄的评论,引发网民不满,进而形成网络暴力,一群活跃在网络上的年轻人带着自己的正义人肉了这个女生,并追到她的住处进行“现杀”,未曾想,他们到达时女生已经上吊自杀。

警察说,从法律上来讲年轻人没有责任,但事实上是他们的行为导致的结果。

年轻人里有两个警察志愿生,也就是正在准备警察考试的人。

他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会导致女生的自杀,相信这是一起谋杀事件,因此开始了追查。

女生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并非电影的主线,电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和思考的,正是他们在追查过程中不断陷入和重新产生的网络暴力。

最后警察志愿生中的一人成为网络暴力受害人,直至连他也走上了自杀之路。

这让我想到盲人摸象的故事,每一个盲人摸到的地方都是他的真实感受,而他所做出的判断,也都是来自于他的亲身经历所带给他的经验,每一个盲人摸出来的象都完全不同,他们没有一个是完全错了,但也没有一个人是对的。

这实际上也可以说是我们对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的判断,都是亲身经历,但你所摸到的那一部分,并非就是“真象”的全部,而我们却深信不疑自己看到的那部分即是真相。

既然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那么我们对自己因此而生出的“正义”便也深信不疑。

而很多时候,人只要认定自己”政治正确“,便可以随心所欲做出疯狂的事情,比如对自己所认定的过错一方当事人的谩骂攻击,进而形成网络暴力。

这部电影虽然是韩国拍的,但整部电影讲述的故事都让人十分熟悉,那同样是中国的网络生态,我甚至认为中国的网络生态更甚一些。

那些人也有自己的影子,即便不参与围攻谩骂,多数时候我也是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

其实仔细一想,失误不少,但很少去反思和承认。

其实很多时候陷入的争执和纠缠,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将自己天然划为”正义“一方以后,即便错了,也会给自己找数不清的理由,因为是为了”正义“,即便手段有些偏差,也可以原谅。

人为什么总是站在”正义“的高板凳上,认为自己左手握真理、右手握真相呢?

我一直认为,韩国是与中国国民性最相通的国家,但韩国的影视作品并不避讳本国国民的人性,也因此,我们可以从韩国人的电影里看到我们自己身上深深的劣根性。

这部电影也是如此。

 6 ) 广电总局来看看别的小国家电影界对社会的自省力

(网络暴力+语言暴力)韩国最近这种题材非常多,不过也是,泡菜饭行动力max,anti起来分分钟搞个event弄的鸡飞狗跳,所以这个类型片子运势而生了吧。

———————剧透分割线———————细节上不得不赞扬几个具有冲击力的转折点,女主的突然死亡,后期的他杀怀疑,带着悬疑扒开的死亡真相。

跟着男主们步步逼近,最后发现结果就是最初的判断。

通过对道多利的审判,点出网络暴力和语言暴力的可怕之处。

这是非常引人深思的话题,我相信道多利自杀被救,在地上挣扎的时候,观众一定是心寒的。

那些本身在施加暴力的人,带着“正义”的帽子,嘲笑着宣泄愤怒或得意。

只有受害者和观众知道,这是多么残忍且冷血的的行为。

纵观当下,不仅电脑背后的段子手,无意转发的普罗大众,甚至是无良媒体人,因为社交网络的便利而重复着一起又一起伤害。

不过,电影在过程上有点闷,如果制造更悬疑点效果会更好。

当然了,对于韩国的忠武路,我一直抱有崇敬之心。

无论演员的质素,到导演编剧的质素,都要比国内好太多。

可以看一下韩国真人事件改编的悬疑三部曲,《辩护人》之类。

韩国电影界,用自己的力量,对于社会问题、历史事件,甚至政治敏感事件提出自己的观点,传播着希望国家和社会变的更好的信念。

当我知道《辩护人》是真实事件改编的时候是震惊的,这种事在国内是绝不可能上大银幕的。

哦,当然,电视剧也是不可能的。

中国电影界的悲哀在于我们有个广*电和来钱太快的电影市场。

被捧的不要不要的大牌明星,每个角色都像一个人只是名字不同的男女主角,还有被电影梦想充斥的导演界编剧界。

所以才有了以于妈为首的裹脚布狗血系列连续剧,还有以新一代郭“导”田“导”赵“导”等等的最酷炫奢华青春系列。

想起冯小刚曾说过当下的电影体制阻碍了电影人的发展。

真的是举双手双脚赞同,也真的是心寒。

作为宣传和洗脑工具的电影都被商业和伪青春统治的时候,我们拿什么告诉下一代,我们曾反思曾努力?

最后表白下狗壁哥、李柱胜和柳哥。

《未生》狗壁和《六龙飞天》李方地;《制作人》天使和《匹诺曹》班长;《请回答1988》金正焕和《社交恐惧症》直播mc阳捷。

这些演员,你都认识他们,但演起来怎么和上一次见他们不一样了呢?

啊,因为角色性格不一样啊,演员连整个自己的性格都能盖掉在演啊!

脆骨!

(最后一段仅仅用来讽刺某些中国“演员”,我相信大家都懂的。

 7 ) 不要随便攻击他人

这部电影的题材非常好,完全的展露了当今网络世界存在的普遍问题,部分网民持着网络世界是虚拟的观念,随意的对他人进行语言攻击,根本不顾当事人看了之后的感受,其实网络世界已经成为现实中的一部分,受到它的影响也很大,语言暴力就像一把无形的刀,是可以夺取他人精神上的健康从而导致身体上的残害。

社交恐惧症,里面的主角或许都有,只知道批评他人,不准他人批评自己,用盔甲伪装着自己,却用锋芒的利剑刺伤别人,在他们的内心其实不是那么想伤害别人的,只是不知道方法善待他人。

网民的恶语一句又一句的往人身上抛,却不知道这已经给他们造成了很深的心理阴影,不管怎样,在现实中也好,在网络世界也好,请三思而后行,为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多多考虑他人的感受。

 8 ) 個人电影清单#152.《社交恐惧症》

個人評分:★★★☆先抛开电影本身,韩国电影值得让人称赞的是无论电影本身叙事性如何,但犯罪类或者剧情类电影的选材总能抓住观众的G点,这点不可否认要比国产量产电影选材要么是鬼故事(还永远都是假鬼)要么就是各种轻喜剧狗血都市爱情剧要好。

网络暴力虽然说不上是新颖题材,最近被人骂到网都不想上的陈凯歌之前拍的《搜索》其实算是类型片里算是很不错的一个代表。

平心而论这一部电影在节奏和故事戏剧性发展方面都要逊色于《搜索》,但另一方面由于少了剧情戏剧性,这部电影在网络暴力的真实还原度上其实会显得更高。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电影结局如何发展,网络暴力题材电影到最后警示观众的结论都是:当你认为自己站在一个当下主流价值观受大部分人认可(甚至绝对认可)的位置去用恶言相对批判另一种少数派(甚至多数派)观点时,在第三方中立派眼中你的鲁莽和武断已经为你自己扣上了「激进」的帽子。

我在这里大胆将这段时间「同性恋婚姻合法」这个大热话题搬上来作为一个网络暴力的讨论例子。

首先我有必要申明自己对于同性恋的立场:不支持、但对其对其不歧视且保持绝对的尊重。

倒绝非否定认同同性恋的人为自己的价值观捍卫话语权有什么不对,重点是捍卫的力度。

其实相信不只是我,很多人都能在微博、微信上看到很多关于同性恋认同者对恐同者的言语攻击,且我发现这类攻击者以异性恋者居多,倒是许多同性恋对这个事件保持发言态度上的理智——他/她们作为真正当事人倒是以内心的欣慰愉悦且理智安静的状态回应这个事件而非哗众取宠大肆宣扬。

我所目及是极少男生转发这则新闻,倒是有些男生转发那则「美国大法官拟长文从法律角度发表对同性恋合法化感到愤怒」的长文,但很快这些男生就被同性恋认同者扣以「直男」或者「直男癌」的称号。

恐同难道是一种错误或者说狭隘的价值观?

我不这么认为。

甚至举个荒诞夸张的例子,如果我说五十年后世界通过了「兽交」合法化,那时世界认为爱应不分性别更应跨越种族,那时你会作何感想。

必须声明,这绝没有污蔑同性恋的朋友们,我想表达的是:一个时代背景下一种不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念理应有它被排斥的理由,但支持它的人有去捍卫的权利,但这应该建立在双方互尊互重的前提下。

曾经的恐同者如今已转为沉默或默许的大多数,而同性恋支持者此时更应对他们表示更大的尊重而非骂其狭隘或直男癌。

毕竟,恐同者排斥同性恋就如同同性恋只对同性恋感兴趣一样,仅仅是出于一种生理上的条件反射,这不应涉及到道德层面的批判。

再毕竟,人类的生殖繁衍的本质,需要靠异性恋去维持。

再说一次,我十分尊重同性恋,且对其的尊重高于对其的不支持程度——很大方面我这样的态度也是受到网络评论观点的影响的。

不知道这算不算跑题了,但无论哪个论题都好,兼听则明、保持语言批判性的克制——应是我们当下每个网民的基本素质,这是我上面所说一切的核心。

 9 ) 我们究竟是在追寻真相还是在怀疑真相

冲着柳俊烈去看的一部电影,胆子小,时不时暂停下来缓一缓;正如在简介里看到的,影片没有已出暴力场面却让人不自觉毛骨悚然。

影片中自杀而亡的女生闵荷英,在我看来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尽管我在看影片时已经忘了影名。

她在作品赏析课上的笔记被老师擅自查看,老师评价颇高,反问她为什么不按照笔记来做出评论,要知道她对别人的评论可是犀利过火的,失真的;我想她不知道怎么对外表达正面的情绪,而一味地用恶意的话语相对,在课上如此,在网上也是如此。

当现杀真正来临时她才显现出恐惧,或许就是因为她需要面对一批人,人。

她对外界采取的反应很极端,发出与大众意愿相悖的评论,和整个世界抗争。

她的战友只有她自己。

社交恐惧症,在她身上显现的,是反社会人格。

影片没有明确交代举报抄袭教授和贝卡究竟是谁,对作品本身我也有很多不解的地方,只能抛开这些来谈谈感想。

回到影片主角,永民曾是贝卡攻击的受害者,也是产生网络暴力群体的一员,带着复仇心理去生活的他,对网络已经成瘾,喜欢写黑评,仇恨使他身份暴露,最后又离开这个他改头换面生存下来的地方,不知踪迹。

智勇在我看来,立场不够坚定,淌进这趟浑水,带着玩笑心理,成为现杀小队一员,自以为网络舆论影响不至于置人于死地,太过随意地恶评,在不知不觉中,与自己的正义使命相悖了。

影片在兜兜转转过后,又是回到女主自杀而亡的真相,可是会有多少人相信,而他们又从何辨别?

在现实中,我们时刻也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但是,who knows?

 10 ) 在网络中捍卫自己

《社交恐惧症》这个名字很吸引人,让我产生极大的兴趣,我已经很久没看过韩国电影,当看完这部电影,好年轻的韩国靓仔贡献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网络暴力。

这个故事用了一场直播现杀争起来的矛盾,生动地再现网络矛盾,网络暴力充斥着周围,每个人都是受害者。

这又会牵扯出水军,论坛等等组织,从网络到现实,从网络性格转化成人性的悲剧,直播了两次的现杀,也是够够的。

一群年轻人组织了一场现杀直播,用网络语言攻击着发了恶帖的人,人肉出来,去她家直播现场自杀,从而引发了一堆的问题。

直到结局,网络暴力仍然充斥着。

正如我曾经想过的那样,没有一成不变的话题,一场网络暴力后,另一场的丑闻爆发,所有的注意力都转向那里的时候,而被忽视的网络暴力就成了历史,没人会提及。

然而伤害者永远是伤害者,受伤者还是受伤者。

就像男二一样,被迫退学,改名字,可是前事依旧会被揪出来,再次受到伤害,第二次躲避。

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不负责任的话负上代价,如果一意孤行,我只能告诉你,网络暴力远远比电影残酷得多。

黑客的存在也很厉害。

只要有网线的存在,就会侵入摄影头的系统,拔了网线,就有些无能为力。

我当时看到这就想,妹子们玩电脑这也太危险了,明明摄影头都没开,理工科男生就已经悄无声息地把摄像头黑了。

如果你喜欢弹幕,中间的那段纯字幕,加上节奏感强烈的音乐,一阵紧张的气氛油然而生,你看不清字幕写地啥,时间很短,正好中了圈套,音乐加上这样的节奏画面,就是为了让你因为电影变得紧张而烦躁。

在网络的环境下,试着尽量不要暴露自己的情绪和隐私,尽管这与网络的自由论相悖,但是如果你惹上什么麻烦的话,我想送上一句话,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今天,一位“黑妹子”袁姗姗在TED的演讲视频应该会充斥到大家的眼球里了吧。

即使她如此深情地演讲,也无法阻止还有负面的评论。

“也是从那段时间开始,我重拾起了扔了多年的小提琴,也开始了健身,运动让自己变得身心愉快,不工作的时候,练琴和健身会让我的每一天都很充实,根本没时间在网上过多停留,顾不上网友的围观。

我建议沉迷网络世界的年轻人可以每天挤出一点儿时间锻炼身体,当你有朝一日被他人欺负的时候,至少你可以想我一样身轻如燕的自如翻滚。

”不要隐藏我们的诚实,倔强地活下去。

人言可畏。

我曾经想过,是不是越闲,刷微博的频率越多?

网络打架斗殴的时间就越多?

在这里,你永远打不过一个时间很闲的人,在最后一句问候他全家之后,关掉微博,任他再骂。

如果你继续骂下去,就会陷入死循环,你永远打不过时间很多的人。

尽早结束战斗,不理睬就是了。

自己的事情还翻腾不及,还给别人扯淡给自己赌气,这是自己找烦恼受。

让人言变得可敬。

这也许是个乌托邦的故事,好好和自己的朋友家人在一起。

袁姗姗演讲视频: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3OTk1NDMzNg==.html?from=s1.8-1-1.2

《社交恐惧症》短评

8分钟前
  • 楞酱♥︎
  • 较差

片名如果就叫현피(即片中两次的“现实Player Kill”)也许更贴内容。抛出问题揭露残酷让人有所思考,但没有给出答案,这也许就是主创者对这个世界的悲观态度,网络暴力的牺牲者层出不穷,但键盘侠们依旧杀人于字里行间。也正因如此,让人最后感到有点空虚乏力,未达高潮,却仍留余韵。

9分钟前
  • 暖晴
  • 推荐

题材本身很优秀,就是差那么一口气。节奏有些割裂。凶手矛头转向一直在变,不变的是那批网络怪物,始终以假正义的立场宣言不属于他们的权利。其实他们就是真正的凶手。

10分钟前
  • 颠鸾倒凤孙答应
  • 还行

题材真的不错,就是感觉拍的一般表白一下卞耀汉

14分钟前
  • Lois
  • 还行

泡菜电影也是厉害,看得我心有余悸……幸好最后结局还比较光明。中途有点拖沓,配乐略赞。

16分钟前
  • ☆Bella☆
  • 推荐

题材很好

20分钟前
  • 我读书少别骗我
  • 推荐

剧本和男主角的脸一样僵硬。如果不是为了陪妹子,15分钟就离席了。

23分钟前
  • = =
  • 较差

语言真的可以杀人。韩国的语言暴力最顶级了吧。狗焕在这部里的造型简直一言难尽

24分钟前
  • 咖灰酱
  • 较差

不好看的韩影

28分钟前
  • 王源
  • 较差

这种脑残粉恶作剧有啥可拍的。

30分钟前
  • 老泰瑞
  • 较差

结尾不行,其它都不错

33分钟前
  • 东东今天也好运
  • 还行

剧情推进太慢了。

36分钟前
  • 李湘
  • 还行

7分,题材是真的很不错,节奏也把控的不错,但是1.社交恐惧症跟网络暴力并不是一个东西,如果想说的是网络暴力导致的社交恐惧,篇幅也太少了;2.结局也太画蛇添足了,讲到永民自杀成功点题一下就完美了

37分钟前
  • 银丝华鸡扎
  • 推荐

前脸几十分钟太拖沓了。看到结局简直出离愤怒感觉前面白看了几十分钟… 没有觉得柳俊烈的角色有什么出彩的。总之除了题材,没有亮点。

40分钟前
  • GLP-800
  • 较差

你打他 他打她 她打你 endless revenger

41分钟前
  • 飞飞飞
  • 还行

(网络暴力+语言暴力)韩国最近这种题材非常多,不过也是,泡菜饭行动力max,anti起来分分钟搞个event弄的鸡飞狗跳,所以这个类型片子运势而生了吧。细节上不得不赞扬几个具有冲击力的转折点,带着悬疑扒开的自杀真相。但是过程上有点闷,如果制造更悬疑点效果会更好。

44分钟前
  • Treeman
  • 还行

不是反转但是仍然出乎意料的结局,韩影一贯犀利的视角和整成大众脸的脸。

49分钟前
  • 埋酢浆草
  • 还行

讲的是网络暴力,没有社交恐惧症

53分钟前
  • 94大胜
  • 较差

故事太简单,要表达的思想也很简单直白。为了柳哥刷完了这片,不过牙套柳这个男配真的是丑得直逼我爱他的心啊你为何要牙套头箍这么丑啊为何我还是这么喜欢你啊(哭笑脸!!

58分钟前
  • 还行

网络暴力值得反思。这片换别的韩国导演拍肯定又特热血,现在还挺喜欢这种缓缓道来平铺直叙的叙事方式,不过搞不好会显得拖沓了(摊手 小哥哥没我想象的抢戏挺好

59分钟前
  • 凛子一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