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换种方式讲江湖的电影不少,最著名的该属《东邪西毒》。
只是那些片子好看归好看,立意却往往只围着儿女情长和世态炎凉转,看久了,难免“英雄气短”。
江湖事,总该到江湖上去“了”。
因此,片子一开始就是谈判和打架,之后又是暗杀,可谈判没有规则,只说“社会变了”,打架没有章法,只有玄幻般的慢镜头,暗杀也没有因果,到片子最后也没表示出究竟是谁想杀主角。
也许,这只是故事开始和结束的一个幌子,拍这部戏的本意根本不是想说这个。
那么,这片子到底演了些什么呢?
对了,还就是“英雄气短”!
一个人近中年的黑帮老大,做什么久了都觉得累,手边有两个忠肝义胆的兄弟,但一个为他背黑锅进了监狱,另一个帮他出生入死,原因是“爱”;其余的,不是觉得“这份工性价比较高”,就是“跟着其他人混不出名堂”——说白四个字:权衡利弊。
就算关公在世,看到这场面也只能郁闷地感慨:越看越心寒。
可他心寒的结果,也只是不再帮“久老大”,任他愈发孤单下去。
江湖依旧,纷争依旧,神躲开了,留下的只有人和人之间没完没了地互争互斗:明的,是不顾自身条件,硬要坐下来谈判,最后落得个心脏病突发;暗的,是示弱哭诉,找愣头青小子出来“主持公道”。
看上去故事好有深意,可总有些不对头的地方:那个前面还懂得权衡双方能力的小子,为什么到了后面就肯为孤儿寡母出头?
莫不是他从哪句话里听出了“打赢就能上位”的信号——图样图森破。
演到这里,故事已经完全将自己的心思摆到了我们面前:所谓“英雄出少年”,不过是没想清楚就拔刀出鞘的匹夫之勇,而江湖,无外乎有心人利用这一腔热血,起个势,带个头,再各行己便,至于匹夫是死是活,被砍得七零八落,还是戴着江诗丹顿荣耀而归,那谁在乎?
反正等待他的,总是一个下场,不在今日,便待明朝。
所以,为什么忠义不再,英雄气短,“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道理已透,不讲也罢,它们已写在片中的每个人眼里、脸上。
这里面到处都是老戏骨,一颦一笑拿捏得不能再到位,那些晶莹的小细节一闪而过,却总能让人念念不忘:但不知为啥,看完之后,又还是觉得缺了点儿什么。
可能我还惦记“久哥”最初说的那句“唯一一件后悔事”,还惦记他老婆“一辈子不要提我是如何回来的”,还惦记“我一定要找出想杀我的人”……不过,这只是观众的想法,想要故事完整的执念。
从最初仇人被杀、中彩票回香港的意气风发,到久经沙场的麻木放肆,再到老婆一句“他可能真是关二爷”后的内省悔悟,之后谈判桌上及病床前的大彻大悟——任因久在同老婆单独吃饭的一瞬,决心离开JOJO和香港的时候便已完成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过程,是时候该走了。
正如陈奕迅演的小警察,重逢了他心目中曾经“垫脚也够不到”的名牌女神,江湖里的事,遇见的总会再遇见,经历的总会再经历,故事就此结束,也算恰到好处吧。
【我就是任因久,江湖人,白羊座】【我就是喜欢这个花皮箱,不喜欢就不要跟我回香港!
】【我有情妇,因为我有个老婆,我有个老婆,所以我就有个情妇了】【大家应该将心比明月,事无不可对人言】【做神和做人一样,你偶尔做点事,人家就会觉得你很灵】【当年千里送嫂,你可知我为何要月下看春秋?
我也是一个男子】【她是我的老婆苏花,她现在正在经历人生一个重要阶段,就是会直接影响我的健康,有人称这个阶段为 狼虎之年】【在江湖,为黑社会做事,但又不是黑社会的人很多,我只不过是其中一个。
在我心目中,跟着任因久不过是打份工,跟着哪个大哥不是一样。
当然我不会让他知道,忠肝义胆,在现在的社会都是演技磨练出来的,是吧?
】【我梦见我生了个小孩,没有屁眼,我吓的不得了,那个小孩没有屁眼,你根本想不到那有多可怕】【你为什么不跟我说】【会有用么,还不是那句老话,出来混,都预着了】【你下次找女人呢,最好别让我知道】这片最出彩的就是这些感情戏梁家辉遇见吴君如的时候她是一个抢他钱的欲求不满的小混混;梁家辉问吴君如有没有什么人生理想,她说 能不能多来几次?
他中彩票准备回香港,吴君如怕他丢下自己就用刀抵着他脖子威胁他;他也在外面养情妇,他说女人在他生命中不会占到超过百分之十;吴君如说自己最介意的不是他在外面找女人,是他当着兄弟的面说她没有为他生一男半女。
梁家辉的贴身保镖 被他活生生的掰弯为他拼命,最后说 其实我爱你很久了。
那个叫阿虎的把钱都给小弟花,自己没有钱买单,小太妹一直骂他却还是死死的跟着他,所以最后,梁还是放了他们。
港片就是这样,看似荒诞滑稽无厘头却到处要表表深情,让你一边笑一边哭。
香港人可以拍《古惑仔》这种本格黑帮片,可以拍《无间道》这样的严肃黑帮片,也都可以拍《江湖告急》这种黑色幽默黑帮片。
总之黑帮江湖就是一种精神,自己屋里以干净简洁为主调的律师,都可以拿着黑帮漫画尽职尽责帮老大打工,境界太高了。
本来以为是笑点数不完的搞笑,谁知中途有情有义有泪了。
以为接下来要好好地深刻主题,又突然蹦出基情、蹦出非现实的关公。
以为最后是从此幸福平和结局,谁知又来悬念。
人生还很长,江湖更险恶。
既然出来混了,早就有所觉悟了,主角都明白的,你一个观众看到这里还看不明白?
发现导演对观众的想法摸得很清楚,很多地方都有和观众互动,仿佛导演自己也看得很开心。
随便记点笑点,看过的人都明白的哦:1、“他把我老婆的衣服拔光,拍了一套照片来威胁我!
”2、“别问我是怎么逃回来的!
我这辈子都不会告诉你!
”3、“你是谁?
”“关云长!
”“说啥???
”4、“其实我一直爱着你!
”(镜头说明一切...)5、“你这表上那么多钻石(砸不烂),什么牌子的啊!!
”“...劳施丹顿”还有很多很多。
时代变了,黑帮是不是也在变?
要用网络、要有律师、还要想“江湖”的英文表达。
然而不管外在怎么变,黑帮还是要有黑帮的规矩。
就像片头两帮人马谈判。
年轻人大言不惭说新黑帮要搞网络创业,最后还不是被老前辈砸玻璃樽。
那段红衣独舞,是在是妙。
一举手一投足都在表达:混江湖混黑帮,就要有黑帮范儿,那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
这电影本来是想当喜剧看的,最后的那首歌太好听了,搜也搜不到,只是觉得很多镜头很莫名其妙,看完影评才知道这是很优秀的一部电影,无论是eason还是梁家辉吴君如,还是张耀扬,黄秋生,每个人都能反应一些东西 。
很典型的“江湖”式开头,不过为什么要说白羊座?
人生得一知己很不容易,何况不止一个。
久嫂对久哥的理解和迁就,阿愉的倾慕,阿卓的忠义。
关公的出场是个开关,但其实换个情节也可以让剧情流畅饱满。
阿虎帅比一只,陈奕迅从头至尾一副损色。
最让我难以接受的是,心目中古惑仔里魄力仅次于浩南哥的耀扬哥。
任因久绝对是有超凡的个人魅力的,以至于女人爱她,男人也爱他,兄弟对他忠心耿耿,老婆对他宽容大度,连神仙也要下凡来帮助他。
开篇,任因久就说,对方欠的钱他并没有催着要还,连饭钱他垫付了也没多说,足见他在金钱上大方。
对方的小弟崇拜他想跟他,他没肯,理由是忠义二字,但看到对方拮据,立刻出手相助,最后也感动于他和他女友的感情,对他的仇杀不予追究,可见大度。
和陆老四谈判,好像是想致对方于死地,但对方真的倒下了,他比谁都紧张,赶紧想各种办法救他,并接受他“临终”嘱托,实则是个可信任之人。
另一位老大去世后,遗孀自己也说,后事他办的尽心尽力,虽然当事人认为他有吞并之心,但我觉得他应该是真心实意的。
关公的现身并非是随机的,必然是认为他是忠义之人,当然最后似乎寒心而去,我觉得任当时的一番话也并非是本意,一方面是冲动,一方面也是短暂的迷失,他最后其实做的依然是忠义之举,对兄弟,对对手。
探监的那段,很感人,特别是那短暂的握手,我能体会到,任是个很心善的人,只是人往往会被现实繁杂的事务推着往前忽视了某些人,但他内心里并没有忘了这个兄弟,这个兄弟对他的忠心也并非没有道理。
另一个被他弄弯的更是说,一开始并不喜欢男人,是因为崇拜他,欣赏他,然后完全被他折服,爱上了他,我觉得其实还是一种兄弟的感情,并不是爱情,只是这个兄弟情爱的太深,胜过自己。
意象很多,老大的无奈、死撑,黑帮的死撑、面子,帮派的吞并,扯皮呵呵,看着有意思,似乎在解构或者致礼香港80、90年代以来的黑帮电影万花筒一般,看着妙趣横生,笑料会心整蛊kuso到红脸的黄秋生以关公的经典扮相出现,咬文嚼字要和平有意思的影片,梁式喜剧的代表作品明显的寓言性质,把黑帮桌面上摆,指出没那么黑和乱,老大部分也是不得已的尴尬角色,撑撑门面经典场景:奸杀令再现江湖,谈判中对方心脏病发作,吴君如扮大嫂的出彩,关公泳池旁边舞大刀(还是大佬的尴尬和死撑),张耀扬演的贴身保镖一旦开口,恩,还有结尾漫画式的黑帮诙谐片,元素缤纷,有黑帮野史意味--如果说无间2是正史的话
先说明一下,我不懂电影,没看过多少片也没读过什么书。
这篇胡诌的文章是我突发奇想写成的,所有的观点都只是我一厢情愿的理解。
全文三千字左右,其中有两千字废话。
写出来只是为了满足我的表达欲,随意看看就好了。
❗剧透警告❗ 前几天突然认真思考了一下我喜欢《江湖告急》这部电影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结局的最后一个镜头。
反反复复看了四五次,始终觉得那个镜头是神来之笔。
在任因久和苏花畅想未来时,瞄准镜对准任因久的后脑勺,这是一种逃脱不出宿命的象征,前面大篇幅的戏谑和无厘头直到此刻突然升华为一种命运的悲凉。
虽然之前的情节时刻都在铺垫,但镜头切换的这一下还是会狠狠敲打观众,让他们震悚、让他们明白任因久想退隐江湖绝非易事。
狙击手最后一刻闭上的眼睛、戛然而止没有道破的结局,再加上这部电影特殊的叙事方式、似幻似真的故事情节,都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带来多种不同的解读。
这篇文章的标题——“荒谬、戏谑与悲凉”,也是由此而来。
如果单纯把《江湖告急》看成是一部喜剧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密集的笑点和荒诞的情节不过是为了包裹内里蕴含的讽刺与悲凉。
它是对传统江湖道义的反叛,推翻了黑帮电影一贯的套路,进而衍生出对“忠义”二字的反思。
在《古惑仔之人在江湖》中,靓坤有一句很著名的台词:“‘忠’就是一把剑插入心中,‘义’(義)就是我是羔羊”。
往常的黑帮电影里,正派人物总是讲求忠心和道义的,为了社团的稳定和领导人的安危他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靓坤这句台词很明显也是对忠义的怀疑与否定,所以他理所应当地成为了《古惑仔》里的反派角色。
《江湖告急》不同的是,作为主角的任因久完成了一次从抛弃忠义到重拾忠义的过渡,这种复杂的行为让他很难被明确地界定为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
这也是一种很成功的刻画,他不是平面化的死守忠义的话事人,也不是背信弃义的奸邪之人,而应该立体地看待这个角色。
在我有限的阅片量里所能联想到的类似这样立体化的角色就只有《无间道2》里的倪永孝、《黑社会》里的阿乐和《旺角揸fit人》里的叻君。
不过相比起这三个角色,任因久显得更加温和一些。
很多人对这部电影的讨论点集中在于片里的关公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
有的人说关公的出现象征着任因久已经死亡,电影的后半段就是对任因久这个人物的完善或者说是他死前的幻想。
可我个人更倾向于关公是真实存在的,他是任因久心中忠义的外化。
在关公显灵救了自己后,一开始的奉若上宾说明他心中还是残存着些许忠义的,但后来因为执意要找出凶手而打算内部斗争,与关公意见相左,讥讽关公让他离开,从这一刻起,他便真正地抛却心中的忠义了。
直到任因久经历了后来阿瑜帮他挡子弹、去监狱探视阿卓、和苏花在饭桌上的谈话等等这些事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失去了最原始的道义,并想极力挽回。
关公的出现是一条分隔线,把这部电影或者说把任因久的心路历程分成两个部分。
正因为有了这段情节,任因久的前后转变才显得顺理成章。
看到有个弹幕说这部电影是“意识流的黑色喜剧”,很难不同意这个定义。
电影的主线是任因久得知有人在24小时内要加害他,召开名为“江湖告急”的会议希望找出幕后真凶。
但这条明线背后潜藏着各种人物关系的纠缠,让这部电影看起来有些毫无章法,不过其实每段看似不相干的情节它们共同的发散点都是任因久这个角色,在这些情节中,这个角色慢慢被塑造、形象也逐渐丰满。
讲几个我印象比较深的点: 1、任因久和他身边人的关系电影里任因久的个人旁白对他身边比较亲近的人的介绍,和后面所展现出来的这些人的真正意图其实截然相反。
他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周围的人,而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对他们做出判断。
他没有看到阿瑜是出于同性恋的爱慕对他舍生相救;没有看到自己认为的一心想当古惑仔的师爷阿伟,其实只是为了赚钱逢场作戏;没有看到苏花一直都很介意他把不能生育当作是一个笑柄;没有看到自己的情妇Jojo失去亲生弟弟之后需要的不是PRADA而是安慰……所有的这些不能一概而论说他识人不清,但某种程度也反映了他的自以为是和主观臆断。
这是一个很致命的弱点。
2、任因久和阿虎这段关系贯穿全片始终,很值得展开来详细讲讲。
根据电影里所提供的信息,阿虎原先是大口连的手下。
在电影一开头任因久和大口连的对峙中,任因久凭借其狠戾的手段成功还击了大口连的挑衅,这给阿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后来他找到任因久说希望为任因久做事。
任因久对此的反应也很有意思,他先是在脑海里飞快搜寻了当天在场所有人的面孔并与阿虎的脸对应。
在这个情节之前,Jojo曾经拜托任因久照顾好自己在他手下做事的弟弟,他回到车上就忘记了她弟弟的名字以致后来间接促成了她弟弟的死。
但这里却展现了惊人的记忆力,很难不让人感到或许他只是把Jojo当作是生活的调味剂,而没有投入真正的情感在里面。
回想起当天的情形之后,任因久直截了当地拒绝了阿虎的请求,理由是阿虎这样做是对他大哥不忠。
这里我的理解是,任因久意识到把阿虎这种可以随时倒戈的人留在身边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不知道哪天对方就叛变为自己制造麻烦。
然而讽刺的是,他给出的理由是不忠义,但任因久在后来又背弃自己心中的忠义,这种表里不一却依旧能冠冕堂皇地指责其他人,也是一种对所谓江湖上忠肝义胆的否定。
后来阿虎受到基嫂的挑唆,带着女朋友单枪匹马就冲去与任因久决斗。
凭借自己没有什么策略的勇猛,最终搞得四人两败俱伤。
刚好这件事发生在任因久有退隐之意后,阿虎和女朋友的冲劲或许也让任因久和苏花想到了当时年轻的自己,摆摆手说“放了他们”颇为云淡风轻。
这段贯穿始终的关系在轰轰烈烈的激战中缓缓落下帷幕,如果没有两人的互动,这部影片将会失色不少。
3、关于“江湖告急”和结局兜兜转转又说到结局了。
电影的最后留了一个很大的悬念,就是任因久究竟会不会死。
狙击手在最后一刻闭上了眼睛,任因久和苏花会不会趁机走到别的地方去,这个问题只能留给观众去想象。
这部电影的特点就是它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可供解读的空间很大,结局无疑就是一个最大的谜团,包括任因久一直在追查的杀手,最终的身份也没有暴露。
不过就像电影里讲到的,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应该预料到这个结果,是谁动了杀机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江湖本来就不是一个风平浪静的安乐窝,古往今来只要有江湖的地方必然会掀起腥风血雨。
电影也是对传统江湖的解构:你所以为的忠肝义胆的兄弟其实各自心怀鬼胎,你所以为的弱者其实在幕后操纵全局,你以为自己恪守忠义其实早已背弃信义……“江湖告急”这个名字真正象征的不是一次突发的事件,而是长久以来潜藏在江湖内部的危机。
“出来混迟早要还”,坐享名利的同时也要付出相应的代价,道上险恶,江湖路远。
还有很多想法没说出来,比如和《无间道2》的一些对比、上面没提到的其他角色对任因久这个人物的塑造……很多很多。
我实在是太喜欢这部电影了。
直到今天一共完整地看了四次,每次都常看常新。
记得高三住宿的时候趴在床上补影评,写道“非传统类型的江湖片,融黑色喜剧、爱情、文艺、玄幻于一体的电影。
是一部看了简介就很感兴趣地点开,看完全片后喜欢到无法自拔的电影”。
现在也是这样啊,这次看还发现了几段致敬《枪火》《半斤八两》和其他电影的桥段,就当作是四刷过后的小彩蛋吧!
除了以上这些,精湛的演技和出色的配乐同样是让我很喜欢的因素。
韦启良的配乐太优秀了,之前看《爆裂刑警》的时候让我念念不忘的配乐也是他创作的。
每次配乐响起就会击中我心。
演技更不用说,每个人都贡献了极其完美的演技!
看完这部片之后我立刻爱上了梁家辉。
最为人称道的是电影里他和曾志伟的长镜头,职业水准体现得淋漓尽致,即使只看手部动作都能参透角色的内心活动,更别说加上台词和侧面的神态了。
这些细节单独拿出来写也可以写很多,改天再写吧!
【义什么义?
难怪你整辈子都做人家的老二!
我知道你衰在哪里了,你衰在笨实!
做大的不是这样想东西的,关老二!
我以事论事而已的嘛,他是没做过大呀】[当年千里送嫂,你可知我为何要月下看春秋?
我也是一个男子]——————————————————————————————[我弟弟帮你们做事死了啊!
你不是说过要好好的照顾他的吗?
]【人都死了还哭个什么呢?
等会我们去买个prada啊。
】[我要的不是prada啊!
]【这个世界哪有女人不爱prada的呢?
我买多两个给你】[这件事是很介意但不是最介意的...我最介意的是你当着这么多人的年说我没仔生......我真介意得不得了,真么多年来我真的很想给你生个仔啊,但是没得生不是我一个人的责任,难道以后叫你不要做这么多缺德的事啊...我梦见我生了个bb,没有屁眼的啊!
让人惊得不得了,那个bb是没屁眼的啊!
你想都想不到这么恶心啊?]【那这么久你不同我说?
】[有用吗啊?
你还不是那一句,“我们出来混,预着了啦”]【我们回英国吧,我们回一次英国吧】[你下一次找女人,不要让我知道]【我就是喜欢这个花皮箱,不喜欢就不要跟我回香港!
】
不知道有没有人跟我一样觉得这其实是一部政治隐喻很浓的影片。
时间上的设定,任因久得知有人要杀他的时间是97年6月29日,他将会被杀的时间是接下来的24小时内,这24小时,恰恰就是HK回归前的最后24小时。
开篇的这个时间设定,就已经很点睛地提示了。
任因久,其实就是代表着HK人,而他身边的各种势力,各色人等,也很可以对号入座的看成是影响HK的各种势力。
任因久的迷惑,其实就是HK人的迷惑,对前途的迷惑。
有不知何许人要取任因久性命,因此任因久很迷惑,也想方设法想要找出对自己未来会造成重大影响的势力;而回归后HK何去何从,未来会是怎样,HK人也很迷惑,回归前各种势力包括英中两政府,HK内部的各左派右派政党(在影片中可以代入为其他黑势力,师爷,苏花等人),纷纷施展解数,明争暗斗其实很厉害,因此也让HK人不由得对前途问题产生些许担忧,在看不清前方道路的情况下,甚至如任因久般期望于神灵庇护的消极(影片反映出来就是关公的突然降临),因此,正如影片最后也没有交代是谁的策划,HK人也无法清楚谁能带领HK继续前进,就算是逃离HK(任因久携苏花回到英国,可以对应回归前的移民潮)也不能消除(任因久在英国仍然会有一支枪对着他的头)。
本片拍摄于2000年,此时回归已经3年,已经有足够的时间让HK人可以回顾回归前的那段迷茫时光。
香港电影里,无论是黑道白道,都拜关二哥,原因无他,唯“忠义”二字。
但正如吴君如所说,拜是一回事,信是另外一回事。
人人都想关二哥保佑,希望别人讲义气,但自己又背信弃义,黑色幽默。
打打杀杀就是黑社会的主题,所谓“江湖”,不过是一种美化。
上一秒还说自己不怕死,下一秒就横尸街头,替老大坐牢的人是“憨居”罢了。
退出江湖也是办不到的,就算是金盘洗手,还是会有一把枪对着你。
看了40分钟,很散,没看出哪里好
还没看懂这种幽默,低于期望值,小失望。
江湖,就是一个会将你摧残到不至最后一刻你都不知道自己心中还记不记得愛的地方;路是你拣的,你就预左会点。大愛梁家辉讲姣箧,张耀扬面瘫搞笑表白,秋生叔扮关二哥耍刀太盏鬼。
千禧年附近,香港诞生过一系列类似超时空要爱这样文艺无厘头的类型片,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久哥。。其实 我一直 一直 都。。好爱你~~
还是挺搞笑的
林超贤竟这么自由奔放过,关公的段落真是灵光闪现,突然却不突兀雷人,黄秋生的表演与角色的离场处理起了很大的助益。林超贤的黑帮/警匪片中的「血色浪漫」比起杜琪峰还是有距离,但梁吴的一些段落还是很动人,让人联想到柔道龙虎榜,尤其那一双跑掉的鞋和那只行李箱。
基佬张耀扬,关老二黄秋生,以及很瘦很年轻的傻强。
当年我千里送嫂,为何月下看春秋——“因为我也是个男子”,黄秋生一本正经滴说
不伦不类。
总感觉剪辑有些混乱 导致许多情节衔接上有些问题 让人摸不着头脑 然后这些笑料 说实话很不喜欢。。。黄秋生的关公还是很惊艳的呢~
7.0/10 分。黑色幽默,有点恶搞。感觉前后风格有点不一致。。。
林超贤毕生最佳作品,香港黑帮电影扛鼎之作……等等。
前面很精彩 后半段就阳痿了
林超贤反类型片最好的一部,各种荒诞喜剧,实则向看者传达了相当多的黑帮江湖道理。吴君如和梁家辉两人的表演相当好,大笑菇演黑帮大姐太适合了 !(配乐屌爆了! 大赞!)
这种(《黑金》)表演方式在《江湖告急》中得以延续,成就了“任因久”这个经典另类的老大,令其感叹:“有了这部戏,总算对得起子孙后代了。”(魏君子《香港电影史记》)《江湖告急》一方面尽量去除了黑帮片传统中的浪漫化倾向,同时又把“满纸荒唐言”式的游戏化处理纳回常轨,来逼人予以正视。(汤祯兆《香港电影血与骨》)
“其实,我一直,一直,都爱你。” “当年千里送嫂,你猜我为何要月下看春秋?”
原以为是有一个预设的人物要暗杀任的 搞半天原来有N多拨还有很多没出镜的 搞得线有点乱啊 我就是一定要有因有果的看 这么看的话这部真的有点乱/烂 很多镜头很刻意 考虑到是00年的 个么我就忽略一下 ps 青涩的eason温油的酱油
有神话,自然就有反神话。前半部上佳,开场就笑不能停,梁生以叙述者身份自说自话讲述身世一度让我有香港黑帮老大版woody allen感。不过既然要解构英雄和道义,结尾又试图在日常生活中召唤出某种英雄气质,意图上的精分导致了整体风格的不协。
有点稀里糊涂,不知道为什么她会推荐这部电影,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