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旺大饭店
Hotel Salvation,Mukti Bhawan
导演:舒巴希·巴蒂尼
主演:阿迪勒·侯赛因,拉利特·贝尔,格塔姜利·库尔卡尼,帕洛米·戈肖,纳瓦宁德·贝尔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6
简介:巴哈旺大饭店(Mukti Bhawan)位于印度圣城瓦拉纳西,为一些临终之人提供住宿,很多人不远万里而来,他们相信死后尸体在恒河边火化,随恒河而去,使他们更容易得到灵魂的解脱。mukti在印地语里有解脱救赎的意思。 这部电影是一部关于一个儿子的喜剧,他被迫将自己的工作放在一边,来陪伴他年迈的父亲去圣城瓦拉纳西。详细 >
这片到不了八分,但是也不至于上不了七分,平衡一下
我羨慕一切有機會say goodbye的人
辛苦繁忙的生活,寻求宗教救赎的灵魂,三代人间的情谊,全部轻描淡写,一个旧时代印记浓厚的印度。生活从来不容易,尽量跟着心走。
非宝莱坞商业电影,带有印度原始和底层气息,感受印度宗教和民俗民风,感受普通信徒面对死亡的心情,同时还看到父子两代人矛盾的逐渐化解,父女之间的隐形矛盾却浮出水面,但是电影中抛出大量的矛盾,但是却不再提及,导致结尾虽然是意料之中,但却无力。ps:巴哈旺大饭店其实就是自助型的养老院,所以拿着手机工作的儿子才会那么格格不入。(2.5/5)
缓解下思印度之情 到底啥时候放开签证啊😢
印度教迷信,在圣城瓦拉纳西寿终,能获莫大福报。至今仍有许多病重老人千里迢迢去等死,并有专门的招待所。
1-风格日常恬静,场景设计用心,夫妻二人对话时分隔在明暗两处、空白与牢笼之间。2-暖色调,造成一种氛围,是导演对家庭、文化、死亡种种美好而虚假的预设。3-等待死亡以探寻生的意义;4-对集体性的渴求:现代化将个人从集体中剥离从原则化个人;救赎即是浪花意识都自己是海洋;与宇宙、更高存在的联系
灵魂认为他是一朵浪花,突然之间,他得到解脱,并意识到“我不是浪花,我是海洋”,这就是救赎
烧尸的木头,夜祭的游船,吹风的台阶,还有手打的奶昔。历历在目的瓦拉纳希,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有日愿我也能被拍掌送别。
最不像印度电影的片子,不歌舞不煽情,淡淡地讨论有关死亡、和解、信仰,影像风格偏伪纪录片,网上几乎找不到演职员信息,值得一看,但追求剧情紧凑的请忽略。
弃。
印度的“死亡文化”想到楢山节考,不过从表现形式和影片内涵上明显不能比。
瓦拉纳西就像国内的西藏深处 老人在临终之际走像圣城迎接自己的死亡 牦牛也是如此 这是大自然的规律 平淡的音乐配上简单的叙事镜头反应出人对于生死的看法
去过瓦纳拉西,那种神秘的生命轮回还是不是做为游客可以悟道的!
节奏慢以至于都淡忘故事情节
因为去过瓦拉纳希 所以明白 因为真的也生活在等待和琐碎之中 了解 只希望大家都能平和安详
年轻导演。生与死之恒河,BGM吉他很清新。
印度宗教视点下对生死的感悟。我是带着点通过电影言语深度了解印度文化的机会,毕竟勘破生死这样的主题很少。实际发现它完全没有get到,最后沦为了一部家庭情感的泛泛制作。
很不错
信仰 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