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一黑到底的电影,我得承认。
但是不得不说作为一个俗人,我不希望在最后美珍已经脱离危险的情况下再次被杀。
虐的一比。
可以说这是导演的风格,我们只能表达个人喜好,但是无法定夺对错。
总之看完不是很舒服。
但这并不是本片得到我差评的原因。
我最受不了的就是男主角的人物设定,个人感觉男主就是个神经病。
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说话和办事呢,每次男主一张口我就感觉好像他打了鸡血,而且动不动就抄家伙,我觉得即使是混黑道他也显得那么的没品,逼格low可以,很让人讨厌。
给我的感觉男主就是个傻X,那种让人看了很生气很生气的傻X。
不太明白为什么会拿奖,这个人物有什么可表现的么?
再有就是情节的极度不合理,具体体现在对政府跟警察的夸张的刻画。
我不知道这位韩国导演跟政府有什么仇什么怨,但是这么玩我感觉是有点过分的,起码给人的感觉不是很公正跟客观。
这种手法让我想起了中国的一部电影《举起手来》。
导演想表达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这一点问题没有,但是不能通过把鬼子都刻画成傻X来实现吧?
把自己的敌人刻画的什么都不是,那咱们的胜利到底该如何定位?
本片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不相信现实当中韩国的政府会这样的无能与低效。
过分的夸张让人感觉很不严肃。
同样是骂政府,韩国电影《辩护人》让人感觉相当的能接受。
这种题材想拍的经典不是太容易,但是想拍的很烂也不是很容易。
我感觉导演做到了。
最后要说的,是本片的仅有的让人看了有所触动的地方就是韩国的创作自由。
第一次评论,几年来陆陆续续看了几百部电影,第一次有了写点东西的欲望,现在凌晨快三点了,这破电影让我在工作日的凌晨硬是打开手机骂娘。。
1主角最早发现了这个手机号码的凶手不对劲,然后打电话给手下的小妹让她不要找机会逃跑而是先进贼窝然后发短信告诉他。。
2当车祸后被带到局子里以后,在确认这个就是导致他两个手下小妹先后被消失的人时,男主从来就没有一句好话试图跟警察说清楚,反而是不断骂警察和挣扎动手来激化矛盾,生怕别人搞清楚到底怎么回事3在面对一个脸上衣服上都是血,被人指控和女性失踪有关,开着来路不明车辆并且车主根本就已经失踪了,还在警局里把自己所有作案细节除了地址都说清楚以后,警察直接决定12小时内查不出来就立马放人(韩国警察破案都这么极限吗)况且杀了十多个人的变态你们也敢放?
不怕再出事?
4男主在寻找被关小妹的过程也非常迷幻,先去拜访凶手的亲戚,再去找其他几家按摩店了解情况,得出结论,这个人确实有问题。。
你两个小妹两辆车先后停在一个地方,凶手也就在这个地方和你撞车,你难道就不会觉得凶手可能就住在这个地方?
再说你叫小弟挨家挨户捅钥匙结果捅错方向(凶手在富人区小弟去了贫民区),自己去调查些有的没的,对剧情一点都没有起作用,最后还是靠着小妹自救跳窗逃出来的。。
5男主全片就在发飙追人打人骂人和狂奔上面,好像这个角色就不会说话和思考,快到最后突然智商上线指着地图说可能他住在离车5里附近的地方。。
我就???
6警察就纯粹是离谱,凶手说的全都信,自己没有一点调查,办案方向全靠想当然和狂揍,凶手不说就上山挖,说了就去工地挖,嘴上说着做伪证也要先抓了,然后转身干脆放人好像凶手上面有领导罩着一样,你这还没找到证据电视机那个嫌疑人就已经找到了?
放完人盯梢的女警还不如不安排,看着人进了商店,又过了会贼头贼脑关了门,然后等啊等,最后进去收尸还在那掩面痛哭。。
可真有你的7最后就更是莫名其妙,先不说为什么警察在车上睡觉居民报警都没能醒,小妹经历了这种事还要给自己老板留言辞职,街上总是一个人没有(明明这里住户很多,前面也有过大堵车镜头),小卖部老板娘在里面有一个明显濒死状态的姑娘时还能正常做生意,柜台里面还正好有一把凶手的趁手兵器,两个女人都没有发出尖叫。。
换一个正常人肯定得至少得多叫个救护车吧。。
或者在街上大声叫个救命都比死等警察来的靠谱。。
8主角最后到底是怎么确认凶手家的也没交代,只见他犹豫半天,捅了一下就开了,要是你前面有这直觉电影早就结束了。。
然后打了半天警察来了就更玄学了,他们又是怎么冒出来的。。
凶手又是怎么用榔头分尸,撬开铁栏杆钻那么小窗户带着人头从还是没有一个人的大街上回去的。。
小女孩到后面直接在医院躺到最后,你以为前面铺垫是伏笔,其实是巨坑。。
电影不是一定要较真,但是每个地方都用无限巧合来凑,每次一切镜头就只有果没有因,里面的角色行为和思维极其荒诞,肯定就是有问题。
当把所有巧合凑在一起然后告诉你,事情就是这么发生了,你说巧不巧?
我觉得这还挺侮辱人的。。
全片给我感觉就是又拖又烂还蠢,看了一众韩国高分片,这部是最差的,主要是巨大的逻辑硬伤太过侮辱智商。。
韩国影片《追击者》口碑不俗,于是我看了,感觉确实不是浪得虚名。
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它真实,纪录片般的镜头感,煽情不多,且都很克制,适可而止。
片中,没有好莱坞式的化险为夷,只有现实中的混乱无序;没有电影中泛滥的巧合,只有事件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英明神武的警界精英,只有无能的办案人员和颇有点儿猥琐的前警察——我们的主人公忠浩。
影片类型可以说是刑侦题材,但是没什么悬念,或者说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悬念。
事情本身很简单,于是导演干脆让罪犯池英民一开始就露了面,并且早早被抓,却又让他透露出一句:被害人美珍可能还活着,接下来的镜头显示出,她确实活着。
于是观众关心的,不再是一般悬疑片中谁是凶手的问题,而是被害人能够活下来,以及能否找到池英民就是凶手的证据。
后面的情节发展告诉我们,不能指望无能的警方了,他们并不真的关心案子本身如何,以及被害人的死活,他们只关心如何给公众一个交代,挽回自己日益差劲的形象。
警方在寻找证据方面几乎无所作为,甚至最后只能将罪犯释放。
然而美珍的自救行为似乎很有成效,并且真的逃出了魔窟,可是,她偏巧在小店里碰到了释放后回“家”的罪犯。
前面说过,片中没有巧合,导演为了让这里的巧遇变得必然,在之前设置了很多必要的伏笔,比如影片前段对小店位置的提示,以及池英民被放出后的抽烟等等。
总之,杀人恶魔遇到了自己杀之未遂的待宰羔羊,结果可想而知。
直到锤子举起的那一刻,我还在期盼着能出现奇迹,可是没有,锤子落下,血光迸溅。
由于前面的大量铺垫,锤杀美珍的那场戏应该会成为一个经典。
主人公忠浩经过不懈的努力和一点点推理,终于把池英民堵在了窝里,于是两个人殊死搏斗。
支持忠浩锲而不舍地追击杀人恶魔的动机,导演也给出了很合理的解释,那就是美珍的女儿——那个惹人怜爱的、早熟的小女孩。
最后,罪犯被绳之以法,忠浩来到安详睡着的小女孩身边,影片就此结束。
如你所见,故事很简单,细节很丰富。
所谓的细节,并不仅仅包括导演为了情节发展的合理性而所做的一些努力,还有看似与情节无关的东西。
比如,被人丢了粪的首尔市长的形象就颇耐人寻味,影片最后,他看见浑身是血的忠浩从远处走来就狼狈地溜走,这似乎说明了导演的一些想法。
还有,忠浩为什么离开警队,影片在他被前同事抓住后在车上为了逃跑的那段对话中给出了答案——身为警察,却去拉皮条。
被辞退后,他干起了职业皮条客。
而我们也看到了,他要比那些在职的警察、他的前同事们能干得多,这其实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
如果一个导演的处女作是《追击者》,我只能倒抽冷气。
这种老辣犀利的处理,根本就不依照传统犯罪刑侦剥茧的套路来,开篇就让坏蛋亮相,依然让人摒息至终。
手法利落却也不失厚淀,本就不是一个新炫的犯罪事件,但就是这么勾人魂魄。
这种“新人王”让我自卑,因为看了这些年的国产垃圾片,如同一个母亲过份宠信自家的弱智儿一般,渐渐自己变得容易惊艳。
因错失被革职的警察忠浩干起了皮条客的营生,手下一帮妓女近来频频失踪。
他疑心是有人故意捣鬼,将之拐卖。
他对手下的妓女们粗暴,逼迫美珍拖着病体丢下女儿,去应付一个挑剔的客人。
美珍一去不返,追击之路就此启航。
忠浩除却前警察生涯的背景,其余一片空白,手下也就一个马仔可供调遣,还不很机灵。
这些也正好体现了他够狠够亡命。
他抓人也就是想给那帮人一个下马威,谁也休想阻止我的捞金路。
只是事情突然就变得不像他预想的那样,他撞上了一个连环变态杀人狂。
性无能的凶手凿死了这些他永远无法真正品尝的烟花女,不能拥有就必须彻底毁灭。
工具原始,原始得让人脊背发凉。
高潮来了。
抓凶,放凶,再度行凶。
凶手交待了行凶的所有详尽过程,唯独在藏尸点躲起了猫猫。
罕见的配合与坦诚竟还让警察怀疑他精神的正常性,并推测真正的凶手尚在逍遥。
忠浩被刺激得几近疯狂,不是凶手,而是被他的前同行们。
他只能一个人徒步追击战斗。
逃脱的美珍藏进了小卖部向老板娘报警求救,冗长的黑色等待。
当凶手悠闲进店买烟时,长舌妇坏了事。
刚刚劫后余生的美珍无力的依着墙,这一幕构成了对他能力的最大嘲讽。
这一次他干得非常彻底。
当美珍美丽的头颅和秀手像艺术品沉在鱼缸里,我们已经变得不再愤怒。
当凶手在店内血腥杀戮时,店外站有一直跟踪他的警察,不远处还有巡警车。
依靠,还有安全感,被永远地迟到了。
我不得不冷血地承认,这个历来银幕上顽固不死的“危急最后一分钟”的颠覆太有力度,忠浩最后那个突围欲冲案发现场的镜头让我热泪直淌。
别再动不动拉二个帅哥,拼凑几个糙汉就编造几大影帝共飚演技的哄人掏钱把戏了,我看扔几把黑蚂蚁也绝不能指望他们能做出金允石脸上的雕刻出来的复杂微妙表情。
我又自卑了,很自卑。
小学看香港的警匪片始,就烙下如下深刻印象:警笛永远响起在烟熄火熄的血拼现场,警察永远荷枪实弹的两两相觑相望。
上不能顾,下不能抚,被泼粪的除了那个倒霉市长,也应算上他们。
本片没有设计任何英雄,恶魔却一直傍在我们身边。
这里没有人性的觉醒,只有人性的血腥阴暗,还有面对罪恶的无奈反击。
所以,从吸血者转赴追凶者的沿途不需要赞歌的相伴。
血腥犯罪的片子除开教科书般详尽的教唆性负面影响外,其积极意义在于无情扯开了人性中原始深埋的罪恶后,我们反倒能更清晰化善恶的界线,在这些大罪大恶的挑衅与逼迫下,去勇敢对视,自觉纯善如天使。
这更像是一种精神的洗礼,赐人以勇气。
如同我的标题,让它不再只是祝愿。
我特么看一半快进了,电影镜头呈现重点有点偏移了,想要表达警察蠢,没有责任心,制度的弊端,完全没问题,多少电影都是这种主题,而且拍的很好的。。
但是这电影前面各种镜头都放在似乎要与杀人犯斗智斗勇的感觉:-比如通过他人之口透露出皮条男主原来是侦探-罪犯多多少少留下的证据,都皮条侦探被发现-这么巧合当街撞车之后,皮条侦探机智的试探出这个人是导致几个应召女失踪的元凶。
-巡警细心及时发现罪犯在说谎。
-刑警收到消息,核对了过往案件多了个心眼,也是为了转移记者对市长被丢屎的关注,及时地将罪犯收押,等等。。
结果之后就开始傻逼了。。。
不说是警察了,稍微机灵点的人都知道,找个妓女准备去家里来一发,车都发现了,家还会远吗?
车附近画圆地毯式搜索啊,关键是皮条侦探钥匙都有了天啊,跟警察说一句很难吗,一方面表现得这么有爱心关心应召女的女儿,另一方面就不管应召女的死活了?
啥证据都藏着掖着。。。
(这就是前面说的罪犯留下的证据被发现的细节之一,就像契科夫说的,电影开场描绘了一把枪,后来一定要击发它。
结果整场钥匙都没派上用场,只是最后罪犯彻底暴露了之后,让皮条侦探打了一架没打死,钥匙用不用都无所谓了,罪犯都已经暴露了,而且最后警察都来了。
)就汽车周围找个房子,甚至都不用去地毯式搜,就那么点范围挨家挨户敲门,没人的用钥匙去试试,半夜应该很少会有不在家的吧。。
结果实际上的剧情,就是皮条侦探无休止的控制不住情绪,开场的牛逼呢?
警察单纯地相信着从一开始就在撒谎的罪犯,跟在后面浪费着警力,开场的仔细呢?
还有跟踪的,跟你马呢,就等在那?
不在视线范围内的还是跟踪吗?
关键罪犯都在警察局逛了一圈了,你还怕跟踪被他发现?
整个电影就是有点不一致,人物前后不一致,剧情及想表达的点,和画面细节有点剥离,所以看着有种强行煽情,强行悲剧的感觉。
这种“强行”简单地说,就是也不管剧情开场怎么走了,后面往恶心了拍就完事了。
1美珍的车在那里停着,警方去山上找死人2。
人家都承认了怎样杀人,随便就放出来了3。
拿着一堆钥匙,不就近原则去试。
4。
身上的血迹斑斑抵挡不住警察放人。
5。
最后破门而入的警察之前干嘛去了,咋这会儿又找到地方了?
6。
如果是你逃出来你会先去哪里?
去小卖部还是别人家?
7。
如果你是警察在跟踪嫌疑犯你会多久进去小卖部看情况?
8。
别人报警说有人要杀他,你接警后会不会睡觉?
9。
你打斗制服别人后是先把他绑起来还是先观赏下他的家?
10。
你从没有信号的卫生间出来后为何不发短信了?
11。
杀人犯嫌疑人可以在警局里面带个手铐随便走走?
12。
不让手下开个车过来接他,打不到车就要自己跑过去,到底是着急还是不着急?。
13。
比对口供和之前的案子信息高度一致,警察内心毫无波澜,毫无紧张感,知道是在拍电影。
14。
老板娘话真多,买盒烟么,你卖就对了,可能我没有碰到话多的老板娘。
15。
原来是耶稣在安排。
好吧,你赢了。
16。
打高分的人图了什么?
是因为没看过好电影吗?
说它差的原因不是导演拍得不好,不是演员演得不好,他们都很努力的为我们观众表演着,但是我真的很想问编剧,警察有那么差吗?
最后小店那里,那个女警察一直在外面,难道她不好奇那个男的为什么要在里面那么长时间吗?
等她发现之后居然还是没有线索去破获???
这到底是什么编剧写出来的??
导演你又怎么能这么“慧眼”的拍出来,虽然你打算模仿《沉默的羔羊》和《杀人回忆》,但是你至少要建立在高智商犯罪的情况下吧!
至少让我们有苍白的无力感吧!!
假警察最后竟然自己就进去了,好吧!
你至少进去之前打个电话什么的啊!
还有那2户人家的失踪也没有引起什么反应!
卧槽!!
真的写不下去了!
真的2!!
还8.2分!!
这样漏洞百出的悬疑剧简直就是对我们的智商侮辱!!
把编剧拉出去测测智商!
社会再烂,也不至于这种案件都破不了啊!
一部风格残忍黑暗,但远不如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残忍黑暗的影片,其社会抨击性与商业娱乐性达到完美的统一,但这并不是韩国电影的第一遭。
有别于中国和日本电影,韩国电影首先就是在数量上制胜,由量变引起质变,这跟好莱坞是一个道理,因此韩国电影的经典之作与名导大师才远远超出亚洲其他国家,而《追击者》不过是其每年例行推出的年度佳片,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影评人。
对于那些个别揪着剧情不放的影迷,如果该片能在韩国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与热情,说明该片反映的问题绝对是有其现实基础与社会意义,越是难以置信,越是显出体制下官僚主义作风的荒谬,如此简单的事情,怎么就做不到?!
是的,也许就是因为做不到,才使本片背负了一层黑色的官僚主义外皮,如此发人深省,如此振聋发聩。
我不是为什么人正名而写这些,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
虽然我的一个朋友一再坚持,世界上有绝对的坏人,也有绝对的好人,但我告诉她,没有,任何人都有善恶两面,无论你接不接受这个事实。
不用我浪费口舌,现实告诉你。
代表正义的警察、检察官总不能是坏的吧?
当12名被害人接连惨死,他们在干嘛?
一次又一次的因为证据不足,释放杀人恶魔。
他们对待生命的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有时杀了他们比杀了凶手还大快人心。
和蔼可亲的杂货店大妈总不会害人吧?
一个愚蠢至极的女人,把生命的安全教给了最不该教给的人,幼稚的相信那个拿着榔头的人能为她撑起保护伞。
这样一个被人卖了还帮着数钞票的女人,就是她,把拼尽全命逃脱魔掌的美珍,拱手交给了杀人恶魔,两个女人最终血溅四壁。
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政客,他是什么,简直就是个笑话。
一边是连环杀人案未破,一边又是政客被粪便袭击,多么可笑。
但更加可笑的是影片最后,政客恐惧皮条客甩他粪便而猖狂逃窜,那时的皮条客被政客衬托得无比光辉。
这个时候,社会的现实让你捶胸顿足的痛恨。
无奈。
皮条客,在这里是一个尊称,他叫忠浩,曾经的警察。
他为了找出真相,可以和警队争执、摩擦,甚至动手;他为了按摩院一个个失踪姑娘的生命,可以没日没夜的追寻;他为了将那个因为阳痿而残害无数少女的凶手绳之以法,可以不要命的与凶手搏斗。
这个时候,忠浩一个人的光芒试图拼尽全力照亮社会每一个角落,还有美珍留下的孩子那孤苦无助的心灵。
这一切,善与恶,竟在不言中。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句古话:“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惊悚犯罪重口片,根据轰动韩国历代最残忍的杀人魔柳永哲真实个案改编,主人公英民和为了拯救一个女人追击他的唯一一名追击者忠浩之间惊心动魄的故事。
希望比绝望更令人感到寒冷!
看完后非常令人难忘!
又一部片子讽刺警察,杀人回忆也是这么讽刺的。
之前看小姐里河正宇演公爵,这部应该是他比较早的作品了。
一部让人痛心疾首的影片,痛恨无能腐朽的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反而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
本以为美珍会得救,正所谓不怕神一样的变态杀手。
影片看到最后还是很揪心的,就差一点啊,尤其是小卖部老板娘,看着真着急。
血腥暴力场面很多,气氛渲染好。
喜欢韩国这类的电影
最后是在学《七宗罪》吗?打打杀杀拍得不错,触目惊心,但看《黄海》在前,这部就⋯⋯三星往上吧,也确实算是拍出了那种日光下的恐惧感。剧情硬伤太多,首先一个杀人犯一直用同个电话号码就不正常吧亲!更别说里面那些警察了。。。给跪。太多的巧合显得过分刻意了
这部教给我一个道理:警察永远最无能
警察都太傻逼了
非常好,警察无能到了一定程度,方圆走路5分钟的范围,很小了,怎么都查得到;既然知道放的人有问题,不能多派点人手跟着啊?何况凶手还是回家,不能蹲点啊?还有谁能告诉我小女孩碰到了什么事被打昏了?
在法制与权利面前,一切个体力量都是无功而返的,足够深刻但不如《黄海》有力量
CD1五分,CD2零分,平均两分
没黄海好看……
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一场没有终点的追逐,一种反类型、反高潮,黑色到底的film noir。
这是什么逻辑
都是众人的蠢害死那女的
紧张,恐怖
什么东西?就这么结束了?前面的铺垫到底是为了什么?
这导演太会拍了。真正的悬念不在于谁是凶手,而在于你与凶手面对面,却目睹希望一点点流失。
拍的挺震撼的,河正宇的变态演的太逼真了,小卖部老板娘蠢得令人发指。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片子有bug吧?变态怎么就连电话号码都不换呢?变态怎么就多次从同一个公司叫小姐呢?这可一点不高智商犯罪啊
这片除了拉低整个韩国人民的智商还有别的意义么?这罪犯碰到的都是纯傻逼,这得有多难得的概率?尼玛让邪恶战胜傻逼这就叫写实了?2分。
淩厲無比但卻差強人意。結尾昰最大的敗筆. 故事發展到美珍逃生 就像一顆被膨脹到承受極限的氣球 那之後就開始洩氣了. 到了最後就隻剩下一副泄完氣的無精打采模樣。故事結構上儘管黑色到底但還昰欠充實 沒有《老男孩》的那種痛快. 整部電影就看見金允石沒完沒了的跑來跑去 打來打去。
让人痛心疾首、悲伤欲绝的影片。影片让我双手紧握,心跳加速。痛恨整个司法机构和行政机关的无能与腐朽。一个被人们鄙视的“皮条客”却是一个最卖命、最有感情的人。在追击者与犯罪者之间的多次交手之间,警察一次次的误事。本来以为追击者会救了美珍,可是,迟了一步,然而这才更现实,让人更心痛。
试图做成一部形式大于内容的片子,但能力捉鸡,最后尽是展现剧本有多蠢。全都被杀光吧,看到第三幕真的烦了
好重口味。作为类型片还不错,就是没头没尾好多信息不交代(这是让观众自行脑补的意思么)。不过请专家审犯人那段着实多余啊,有必要在电影里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凿子锤子等于小鸡鸡这种事儿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