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冗长
琐细平实 某种意义上的他人即地狱 不可解的庸碌自执 拼接而成就是千疮百孔的现实世界 布加勒斯特夜里漫长了无希望的奔走 一种关注
不太好。1. 看完之后的直观感受和接受到的信息量都不如我看同样时间长度的东方卫视的电视纪录片《急诊室故事》。2. 其实关键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医院的医生太坏。但这个事情在我看来是荒谬到不太真实。虽说罗马尼亚整个都和我朝的气质很像,但我不认为现在还会有这种草菅人命的坏医生。3. 片子本身有点不太节制,但又不够极致。基本就是长镜头跟拍,调度也没啥亮点,全靠表演。表演是挺好的,但无关主题表达的内容又太多了,起码50%,最后是一盘散沙的状态,都只是皮毛。时间长度也不是豆瓣有人说的完全实时,还是剪了很多东西。所以最后还不如真的纪录片好看和有价值。
非常纪实化的表达,必须说的是男主的表演也绝对给力,他把老头一点一点逐渐衰落的状态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所展现得当然一方面有医疗资源的短缺,也有几方互相地推诿已经对政策的死板执行,从出发到最后进手术室花了五个半小时,可能更多,可以想象的是除了车上的画面,导演几乎把这整夜的景象都展现给了观众。救护车的护士心态也由一开始的耐心转变为焦急,医生忙了一整晚的火也展现了出来,但是同时也是说做超出自己专业范畴的事情是不对的,护士一开始的误判给这个老人也确实是耽搁了时间,在这个案例中人人有罪,所以叫无医可靠,无论是他自己,隔壁邻居,护士还是医生,共同为这么长的转运做出了贡献。 2022-6-4看
7.5
Le film, parti pour un solipsisme morbide, devient alors très précis dans sa description du travail hospitalier.
9.0/10。①酗酒的无后独居老人一天内病情越来越严重并最终死去的过程。②新现实主义式纪实,渲染技法有:粗糙影像;实景拍摄+自然光;手持拍摄(个人认为手不手持对新现实主义式纪实无所谓。更多是烘托故事的动荡感吧);一场一镜的长镜头;环境音(包括杂音);基本全是中近景;除了救护车行驶外与故事时间速率一致的电影时间;等。③太注重杂音,一些人物运动的自然音有点弱,降低了真实感;救护车行驶的电影时间也应该和故事时间保持一致速率。
残酷,写实,我们老了可能会这个鸟样子。
6/10。老先生察觉不适尝试各种措施未果向邻居求助,被搀扶出的走廊灯光时灭时暗象征病情一秒秒恶化的征兆,呕吐和无法站立的老先生被画面边缘化,无论救护车上接受护士询问还是忍受医生经验主义的冷漠说教和推卸责任,景框中他身体始终没有展露全貌,影片充满了无效的细节包括结尾一系列手术清理过程。 @2017-06-25 03:43:44
喝酒、无后、衰老都是原罪。没有炮火式的抨击,而是与时间同步的损耗,损耗后的无奈,无奈中的绝望。在一次次不露痕迹的转场中,强化着对这个社会最冷酷的观察。
东欧国家转变制度,成为北约国家后,国民并没有富裕起来。相反,失业率升高,国民福利缩减,大量无业人口吸毒/酗酒。 医疗体系,也是倍受冲击,疲于奔命。对于见惯了的酗酒,吸毒者,医院的态度也是极差。民众则负担不起高昂的医疗费用,对医疗系统缺乏信任。
人间真实
若长度能减少半小时更好
男主非常像老年伯格曼,可惜这不是罗马尼亚的《野草莓》,新浪潮这个各层面无节制的开端已经铺垫了整个运动会被电影史记忆的有限功绩,另外确实很好奇,贵国是如何写出这么准确对接天朝悲惨现实的故事的。
锡兰
8分,独居老人生死攸关的漫长煎熬,很催眠但很好,运镜和调度非常精妙,情节十分荒诞,却也十分现实
3.4
罗马尼亚新浪潮的起点之作,好吧,其实就这个名头唬人而已,无论技术上还是题材上05年以前早就不新鲜了,历史地位远大于真实观赏度。权责分离,讽刺制度,人无错,制度其实也没有错,因为世间是不可能没有矛盾的。可以属于道德困境的一类片子
医疗资源紧缺
看到一位医生如此对待一名病人 我感到很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