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考试了,我也很少玩电脑了,知道挂科很麻烦,但我还是慕名下了这部电影,看后久久不能使我内心平静.说实在的,我对印度影片不怎么感冒,虽然早知道印度是世界电影大国.但看了《阿育王》彻底改变了俺对印度影片的陈旧看法。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痴情的王子,一个威武的勇士,一个残暴的君王(别误会,是一个人),和一个美丽的公主,一段生死缠绵的爱情,同时给我们描绘了一幅荡气回肠的历史爱情画卷。
我个人觉得比同样表现的史诗风貌的《勇敢的心>更加好看.影片《阿育王》里面有《勇敢的心>不能拥有的,比如:动听的歌曲,迷人的印度舞蹈,震撼人心的爱情......阿育王,是一个集智慧、勇敢、痴情、冷酷于一身,游走于善良与嗜血之间。
而造成这一切的是两个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
至爱的离去,也带走了他的灵魂,直到战场上两个爱到心碎的人的重逢,才结束了恶梦一般的罪孽,反醒杀戮荡涤灵魂。
但这部电影不仅只有惨烈的一面,也有美的一面,里面的印度舞场景和歌曲都让人震撼。
生死缠绵的爱情美,就更别说了.我特佩服的是电影情节构思巧妙,将一段有缘无分的爱情悲剧通过残酷的战争这一与爱情极端对立的方式来加以最后的渲染,大大增强了艺术效果,给我带来了峰回路转的感觉.同时,我完全从中领略印度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神奇的历史遗产.但中国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中国导演挖掘不出这种题材.已经多年没有拍出这么令人震撼,意义深刻的电影来呢!最后的感慨还是我相册上传的电影海报简介上说的,好的电影是我最美的精神享受,是给我灵魂的洗礼.将激励我为自己的理想拼搏.呵呵!但是最近的理想就是菩萨保佑!我这么多科考试别挂科就阿弥陀佛,善哉!善哉了(2006-12-05 14:12:16))
阿育王的爱与和平之旅,也不会亏待了公主吧,他们永远都是彼此最深爱的人,公主也不会爱一个自私的人吧,她也希望阿育王能赎清自己的罪孽。
爱,甚至不必要两情相守,小时候以为的悲剧结尾,也许是个好结局每个人生命都有主题吧,电影里的阿育王,杨过的主题都是爱情,以爱情为主题的生命必定刻骨铭心,至死靡他,我们凡人 看看就好。
阿育王那么爱阿亚,怎么会跟卡列加王国开战?
而且既然阿亚没死,阿育王应该想到卡瓦基公主也没死。
真不明白。
当年早有耳闻此部大片,但是一直对印度电影提不起兴趣,觉得无非是印度舞蹈拼凑而来的片子,但是近几年印度电影的发展让我重拾了对这部影片的兴趣。
毕竟是十年前的片子,现在看来,服装,场景等的安排都显得有些粗糙,最令人搞笑的是其中的打斗场面,相比之前,不得不说中国功夫确实更精致一些。
至于剧情,权势争夺、爱情、误解,惯常的套路,没有太多的亮点。
可能是韩剧看太多的原因,在本片的很多情节处理上,都似乎觉得不太流畅,比如女主角与戴维之间的关系,戴维最后何去何从等等,虽然主要剧情都已经落幕,可是心里还会有些斤斤计较。
什么是文明?
——观阿育王有感引言——观兴亡成败,学四圣谛,必看阿育王。
我没想到我能够在周末收获这么好的一部片子,豆瓣上的评论都让我不甚满意。
所以我决定自己写。
作为一部讲述英雄传奇的史诗般的大片,这部片子非常例外,把重心花在了写情上。
影片让我看到了阿育王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
故事的重心也花在了阿育王和两个女主角的情感纠葛和他对母亲的感情上来。
其中的那个小王子确实是神来之笔。
看似无关紧要,其实是后来非常重要的伏笔。
这让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生活着的人,而不是一个英雄。
他也有喜怒哀乐。
他不过是比兄长们更有才能而已。
为何有才能就要经历这些波折?
他不晓得。
连他的父亲也不过是利用他去四方平定叛乱而已。
生在这个家中,他只能选择顺服。
母亲的宽容忍让时时温暖着他的心。
然而他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那种霸气,时不时的就会外露出来。
于是,他开始了他的旅行,那是一个怎样的旅行呢!
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从此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是一个追寻爱的人。
要知道这段时间才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看完这段我都想去学武术和舞蹈了。
可以那么美,可以保护心爱的人。
这是一段可以忘怀所以的时光,让人甚至忘了这是史诗片。
但正因为在历史的背景下,才更让人充满憧憬。
看到中段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他们知道他就是阿育王子,会是如何?
在我还在期待一个浪漫温馨的结局的时候,一个变故发生了。
我晓得这背后必然有伏笔,却没有想到会是如此的悲。
和许多爱情故事一样,导演成功调动了观众的胃口,想见而不能见,明明近在咫尺,却又悄然错过,这是多么令人心碎啊!
最后由此酿成阿育王一生的最大悲剧。
他一步步走向残忍、独裁。
看到这里仍然不佩服导演。
怀孕是个小插曲。
其中那个和尚的形象,非常深刻,尽管他说的话不多,但是从中似乎看到了心灵皈依的希望。
是的,阿育变了,他变成了阿育王。
那些可以彪炳史册的功绩,但是有谁知其然呢?
成吉思汗曾经说过,他最大的快乐是看着别人被他打败,然后掳掠别人的财物,占有别人的妻儿。
但是,这恰恰说明了他很孤独,孤独得只能用这种野蛮的方式为乐。
还有拿破仑,他曾经威名赫赫,却对自己心爱的人说:我这一辈子从来没有一天真正快乐过。
同样,战无不胜的阿育王并不快乐,他已经死了,是一个行尸走肉,支撑他活下去的,恐怕只有仇恨。
我想,阿育王吸引我的到底是什么?
论战争场面,亚历山大大帝更胜一筹。
但是,印度特色的音乐和舞蹈吸引了我。
甚至在阿育王与追杀小王子的刺客对战的时候,还有这种音乐。
音乐和电影很好的融为一体。
两个女主角又貌若天仙,男子又有侠客一般的武艺,这种故事情节,肯定很多人爱看。
不过本篇的好处,更在于历史与情感的交融。
如果仅是儿女私情,有可能变成还珠格格那种模式,美好但是肥皂。
但是影片通过一次次的情节错过,最后类似蝴蝶效应一样,堆叠成了一场不可收拾的杀戮,而且还是两个男女主角各在一方,这明显增强了影片的张力。
最后又在小王子的死去中戛然而止,并未讲王子和公主未来是否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则影片不仅仅是在写某个人的儿女私情,哪怕他是阿育王,而是上升到了对历史的反思,对人生的感悟的高度。
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
这是我看完这部片子之后最大的思考。
所谓文明,应该是让人更加和谐幸福的生活的方式。
野蛮,则是让人生不如死的生存状态。
这是我的定义。
春秋无义战。
是的,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兄弟诸侯国之间互相残杀。
但是,那个时候打仗还是很讲礼节的,打倒主帅的车就可以了,鸣金也不可追击。
不像后代,为了打胜仗,可以无所不用其极。
于是,我们称春秋的打法比较“文明”。
这样,什么是文明,什么是野蛮,不是很显然吗?
文明建立在秩序的基础上,而秩序体现了人类的自制。
不是不能为,而是不忍为之。
故而自己约束自己,创立秩序。
这才是真正的文明者。
可惜后来人轻信了一句“成王败寇”,文明遂走入误区。
因此,我不认为文明是一直向前的,我相信那些心灵平静的人那里,他们那里,有真正的平安,也就是真正的文明。
阿育王最后回来了。
可惜他不能推己及人。
如果不是他心爱的卡瓦公主触动了他的心弦,他是否会成为像成吉思汗那样的独夫?
不可否认,那些会打仗的人都很有才能,可以说雄才大略。
但是和一个文明人的素质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阿育王,最大的不足就是不能联想到,他杀死的人当中,有多少人有着心中深深爱着的卡瓦?
他杀了别人的伴侣,杀死了别人心爱的人,难道命运还要再垂青于他吗?
一个人的不幸,只因为他是领袖,而放大到了上万人之上。
类似二战中的希特勒,据说学画画的时候被一个犹太人羞辱,因此后来一定要杀死犹太人。
这一杀,就是上百万的人。
难道人类不能想到更文明的解决办法?
阿育王这部片子里,战争场面一直没有特意渲染。
只有最后一战有史诗大片的感觉。
但正是在后来阿育王在战后的战场上寻找他的爱人的时候,我们才触到了佛教的要义。
我一直在想,佛教到底是诞生在什么样的时代里?
它要解决人生的哪些问题?
在这样生生死死中,到底人生有什么意义?
佛教徒在当时还是可以结婚的,比我们后来传入中国后要合理很多。
中国也主要是因为梁武帝,才改变了佛教的很多传统。
其实佛教最初宣扬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那种厌倦了杀戮,主张众生平等,顺其自然而生活,去爱身边的人的一种哲学。
这种哲学包含了深刻的自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戒律。
佛法为何讲因果?
世人多杀生,遂有刀兵劫。
通过因果劝人止戈为武。
伟大的乔达摩.悉达多啊!
他也曾经是个王子,他一定亲眼目睹那个年代无数的战争,无休止的杀戮,寡妇的眼泪,孤儿的哭声,人生的短暂,种姓制度的残酷,因此决心创立佛教,度化众生。
所以,当我看到阿育王在一群尸体中努力寻找他的爱人的时候,我不禁为之动容。
本来都是一样可怜的人类,何必自相残杀?
他要给一个人一碗水喝,那个人知道他是阿育王,恨他,宁可死去。
这时,他们相见了。
终于相见了,却是这个结局……而今天的我们,又活着怎样的世界呢?
虽没有杀戮,却充满争竞。
如同阿育王和他的兄弟争夺王位一样。
每当想到那个可爱的小王子,就会明白这些争夺是毫无意义的。
小王子说:阿育王夺走了他的土地,说这话的时候,他还是称呼阿育王为他敬爱的帕瓦,他不知道帕瓦就是阿育王。
是啊,不知道多好啊!
或者知道了,能够放得下这些利益?
那么普天之下,莫非兄弟了。
影片其实很深刻,要深深的融入才能体会。
舞蹈和歌曲都很棒。
有人以为拖沓,但是构成了特别的文化风景线,充满了异域的风情,只要耐心,是可以看得懂那些歌舞的象征意义的。
基本就是追寻,然后失落。
最后领悟四大皆空。
因此我觉得看来这部影片,我更了解佛教了。
也更了解了兴亡成败背后一点意义都没有。
如果让阿育王去选择,他是否宁愿还是那个云游四海,找到真爱的浪人?
我想我会选择是的。
总的来说是一部很印度的影片,情节如史诗般,时长好长,是歌舞有点多,总体还不错,有印度电影的浮夸风,每次看印度片都感叹他们的歌舞基因和等级差别。
如果想了解印度的电影,这部可以,特色鲜明,但是歌舞太多容易出戏。
主角们都又帅又美无奈看过很多印度戏都脸盲…,场景壮阔,演技很好,故事叙述啰嗦…
“如果你不和我说话的话,地狱之门将要被摧毁,我将要毁掉一切”这是阿育在母亲被杀害的时候一句独白。
片子里看他一生只爱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初恋——他的母亲。
另外一个就是他在游历的时候遇到的勇士——卡瓦。
对功名利禄不追求的阿育,或者我更愿意叫他帕王。
在自己两条防线都崩溃的时候,大概真的没有了生存的欲望,恶魔由然而生,杀兄称王。
称霸战争杀缪使他变得“麻木不仁”,不分是非。
不由得想起了秦始王。
大概在那个时代他也生不由己,连母亲这唯一的依靠都没有了,觉得生死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吧。
一旦一个人到达了奔溃绝望的边缘,愤怒会使人毁掉一切。
片子中的帕王是由于意外发现卡瓦未死的真相从而去寻找卡瓦过程中看到自己造成的生灵涂炭,从而再见卡瓦才彻底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由于自己知识不足,特意又搜索了一下关于现实历史故事的阿育王。
历史故事记述是啊育终于看到自己最终赢得的“只有寡妇的眼泪,孤儿的哭声以及无数的尸体”,与佛教大家长谈多次终于归于佛门,从此将佛教宣扬海内外,宗教影响也是颇为巨大的。
喜欢男主角,大气豪放,于生俱来的高贵和自信,欣赏也许与伟大的功绩,于拂教都无关仅仅是感动,牵挂和渴望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心境在杂合中,在自然中,我享受着,因为平凡,我选择平凡,我理解平凡,我拥有平凡!
他对她说:你走时,连看都不看一眼,语气里,有一丝责怪,有一丝难过。
她再次离开时,他依旧盯着她离开的方向,目光冰冷,犀利,他等待着她回头,不舍得眨眼。
果然,这一次的她,离了那么远,隔着艳丽的孔雀羽毛,回首,深深凝望,然后离去。
远处的他望着她,看到她回首,然后,眼中的寒冰就化了。
他们的婚礼仪式上,他在她的眉心点上一颗吉祥痣,那样艳丽的红,衬出她绝美的容颜,在他们的目光中,我看到:幸福蔓延……依旧是婚礼仪式上,就在新人双手合十祈愿时,面前的烛火突然就灭了。
这,是不祥的预兆吧,就连神灵都不愿祝福他们的结合。
他看到这一切,却不动声色,悄悄地将烛台点亮,把这不祥的预示偷偷隐瞒,给她一个可能美好的未来。
他收到母亲病重的消息,必须回去。
她对他说:“告诉王子快点返回,公主会等的。
”回到王宫的他,心中满溢着爱意和幸福,他拥抱他的兄弟们,那些曾和他争夺王位的人,曾多次暗杀他的人。
而这一切的改变,仅仅因为她,因为他爱她,所以世间一切的名利都在他眼中失色,包括王位。
他被父亲派去平息叛乱,甚至没有反抗的余地。
她还在他们相遇的地方,在他们结婚的地方,守着他两天就会返回的承诺。
她站在山顶上,看着他离去的方向,一声声呼喊着他的名字。
他曾说“想我的时候就呼喊我的名字,我就会出现。
”他回来了,回来找她,虽然可能没有守着归期,但至少,他回来了。
然后,她却不见了。
他再次见到的,是他最初捡到的她的脚链,银色的,缀着几个小铃铛的她的脚链。
那个他们结婚的村庄已是一片废墟,废墟上她的侍从把这个信物交给他。
不远处,有焚烧过的躯体,像是她和她的弟弟他看到,他的新婚妻子,他曾想要带着很多人,很多马和大象来接回自己王宫的新婚妻子,他想给予最多鲜花与荣光的新婚妻子,而今就躺在他面前,静静的躺在他面前。
躺在他面前的,是一片人形的灰烬。
漫山遍野的碧绿中,他站在那个山顶上,她等他归来时站过的山顶。
展开双臂,下一个瞬间,便会飞翔。
飞去找她。
是他命不该绝吧,又或许是为了他们多年后的重逢。
有人来寻仇。
一个接一个的拳头打在他脸上,每一个恍惚的瞬间,他都看到她在冲着他笑。
密林深处长发如瀑的她,坐在马上婀娜妩媚的她,倚着树干痴望着他的她,生动的笑容分明就在不远处。
可是他却再也触碰不到……“我要死亡而非胜利”夜晚明亮的篝火前,他对他的侍从面无表情的说道。
只是,他不知道,彼时的她,并不是那片让他一心求死的灰烬。
她和弟弟被侍从困在山洞,心急如焚的想要去见他,却无计可施。
于是他们,就这样错过,就这样被生生的分离。
她偷跑出来,为了找他。
用他胡乱编造的假名字,假身份。
瓢泼大雨中,她的目光里,满满的焦急与期待。
远方的他,毫不惜命,一直战斗,战斗……直至遭重创,解脱般的倒下。
被侍从救走,昏迷的他口中唤着的,一直是她的名字。
另一个女子在自己新婚之日为救他失手杀了人,好像这是大大的忌讳,为此,这个女子可能再也没人愿娶了吧。
出于感激,他娶了这个名叫德维的女子。
又一场婚礼,隆重而华丽,他在另一个女子的眉心点上另一颗吉祥痣,脑中闪现的却是她的面容。
他的新妻子善解人意,知道自己无法取代那个她,并不怨恨。
他对德维说抱歉,她给他最多的宽容和理解。
他活在深深地自责中。
他无法原谅自己在她最需要的时候却不在她身边。
德 维:你这么爱她吗?
我知道只有一个人活在你心中,我取代不了她。
阿育王:原谅我,德维。
德 维:为什么?
你心中没这么多爱,可能是我的命……阿育王:不,不是爱只有痛。
爱的伤口让你不生不死。
若我还能看她一眼…德 维:考瓦基就在这,在你心中。
阿育王:她需要我时,我在哪呢?
我向她保证过…如果那时我去,她就不会有事的。
我去哪了?
她临死时我在哪?
在她呼吸时叫着帕王的名字时我在哪?
而此时, 她一刻不停的寻他。
她混杂在一群流民中吃着王妃德维施舍的食物,她远远地望着美丽善良的王妃笑,只是她不知道那个女子是他的妻子,亦不知此刻自己其实离他那么近。
他带着胜利,带着妻子回国,无比荣耀。
她等在他必经的路旁,奢望在阿育王的军队里找到他,找到她的帕王。
她的家臣却在这刻寻来,为着她和弟弟的安危,强行带走了年幼的王子。
她拒绝离开,直至找到他为止。
但是看着弟弟哭喊着不愿离开她的时候,终是舍不下弟弟,转身去追。
只是,只一个转身,便又是一次错过。
真的只是一瞬间,就在她转身的下一个瞬间,她的他,她的帕王,她的阿育王骑着马从她身后经过。
他挥着手向民众示意,目光扫过她刚刚倚过的石柱。
她的背影一点点变小,他们任由宿命的捉弄,向着相反的方向各自离去。
王位争夺的阴谋中,他的母亲被害,悲痛中,他下定决心:摧毁一切。
母亲的去世,让他愤怒,也让他更无所顾忌。
杀光了所有的兄弟,他如愿的登上了王位。
之后的之后,是无休止的杀戮,无休止的兼并战争。
人们叫他:邪恶的阿育王。
时空转换,他是孔雀王朝的王,而她也并未死去,却是他将要攻打的一个小部落的公主。
同样的时刻,他们俩在不同的地点进行相同的仪式,他们亲吻手中的宝剑,在战斗前祈祷着胜利。
他在舞剑,一心只想征服那个部落。
她也在舞剑,用他曾经手把手教给她的剑术,为了保护自己的子民,为了捍卫祖先留下的土地。
只是她不知道,她将要对抗的,竟是他。
是她守候等待了那么久那么久的他,是曾为她在眉心点过一颗朱砂痣誓要和她白头偕老的他。
他们的战争开始了。
战场上的厮杀的她终于回首,却有一个晴天霹雳重重袭来。
她看到同在马上厮杀的他,她的帕王,正奋力的不顾一切的屠戮着她的族人。
她呼喊着他的名字,奔向他。
他们两人曾经那样相爱过。
他们一同唱过歌,跳过舞,戏过水。
他们曾苦苦的寻找过彼此。
他曾差点为她殉情。
他为她笑过,为她哭过;她为他等过,为他盼过……他们本该像童话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永远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可残酷的现实却让他们在战场上兵戎相见。
两个相爱的人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地点,以这样的方式重逢,还有什么会比这更悲凉吗?
最后的最后,小王子问他曾讲过的王子和公主的故事的结局。
他抱着她将要死去的弟弟,告诉他,王子回来了,并且带着很多马和大象,他接走了公主,他们过得很幸福,很幸福。
寻找她的过程中,他第一次看到了战争过后的场面:血流成河,尸横遍野。
他赢了,赢了寡妇的眼泪,孤儿的啼哭,躯体的灰烬。
他知道自己赢了一切,也毁了一切。
他最终放弃了王位,去做一个旅行者。
了断爱,了断暴力的旅行者。
之后,邪恶的阿育王变成了笃信佛教的阿育王,佛教的火焰通过他的孩子从斯里兰卡到达埃及,到达马其顿。
并且,在他死后,他的精神延续了数千载。
我只是遗憾,王子和公主,终究还是各自生活了……
我常常在想,印度的电影院是怎么样的,是不是常常有人跑来跑去的上厕所。。。
一部大片基本上都接近三个小时,太长了!
而这也是我爱印度电影的原因,因为时间充足,故事情节流畅,不像国内某些电影,你不先看个剧情介绍简直不知道里面在说什么!
最近经常看阿鲁克罕的电影,我自己也爱上了他,今天早晨出门的时候脸上都忍不住笑意,这大概就是爱的力量!
阿育王子在遇到爱人后,变的温柔很多,整个人都是热情洋溢,仿佛体重都轻了不少,得知爱人死后就完全变成了两个人,什么都无所谓了,母亲死后则更加残暴!
爱真的很重要,他会引导你的人生!
若没有爱。。。
战争就出现了。。
最后和情人在战场上碰面,心痛可见一斑。
印度片另外一个吸引我的地方是音乐和舞蹈,阿育王里面也不例外,从每个眼神,动作体现出来的欢喜比语言要丰富的多,一个能歌善舞的名族应该是快乐的!
成王者注定孤家寡人
一种感觉。
只记得一帮小阿三在跳舞了话说印度女人真是风情万种,是我喜欢
俊男美女,印度片好养眼啊! 沙魯克·罕很帅哦,演得很好,喜欢他的剧!!!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Oops,原来这男猪脚居然演过My Name Is Khan……我看成是Aamir Khan了。。。
印度电影给我的印象就是充满了歌舞 2个半小时里最少有1个小时是在唱唱跳跳 阿育王里虽然也不能免俗地有许多这样的桥段 但丰满的剧情能让不喜欢这些歌舞的人也耐下性子来一一看完 最后的结局充满了命运捉弄的悲哀 是让我爱上沙鲁克汗的一部好片子
小时候特喜欢,印度式史诗,连带还有那么帅气的沙鲁克汗……
印度电影永远都是不着调的歌舞,故事情节薄弱
印度刀很牛逼
这简直是方便面电影啊。。。镜头切换能不能别那么快。。。你确定这是在拍电影嘛。。。
cctv放过 断断续续的看过歌舞还算少
没有想象中的气氛 女主也不喜欢……
勉强及格。少见的印度电影风格,摄影配乐表演都算得上好,艺术指导和摄影的配合造出了一种故弄玄虚的神秘主义香港电影风格,几个逆光镜头像日本片子,一些场景有帕索里尼或安哲的魂儿。但故事主线啰嗦,王子陷入继承权争夺,出走遇真爱,误认爱人死亡启动杀伐终醒悟,如此耗费三小时还不值穿插的歌舞
听到熟悉的罐头BGM时瞬间觉得印度好亲切哈哈哈
小胡子你虚伪。我觉得它不好看,很多人都觉得它不好看!但是,它作为非喜剧类的“喜剧片”存在,确实娱乐了我们。
是太古早的原因吗 没请武指吗 打戏整的像跳舞杂耍 太假了吧
上学时看的,只记得女主角很美...披着史诗外衣的言情片----引用!
。。。如何从情种变为战神,应该叫做上部曲才对,女主无好感,女配惊为天人。。。2013.10.17
很强大的历史言情片。
对于他们一悲痛就会流鼻血这点,我感到无比地囧.....王很帅,里面的女人我更喜欢德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