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好像目前也没人提到这一块啊?
我翻了下维基百科,把人物关系梳理了下,才发现藤原紫式部的女儿:藤原贤子,最终嫁给了杀母仇人藤原道兼的儿子:藤原兼隆!
是的没错!!
紫式部本来就仇恨藤原他们一家,前两集已经提到了。
亲眼看着自己的母亲被杀,父亲不敢报仇,现在好了未来的亲家正是仇人——藤原道兼,紫式部年纪会活到自己女儿出嫁的那会儿,后会面肯定会演,但是我想不出这道坎会怎么过?!
所以这是什么狗血剧情,大石静仗着年代久远,没什么人看,未来剧情自己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佩服!
先随便写写,到时候再查证首先最明显的一定是紫式部读书的故事“舍弟式部丞孩童时习读汉籍,我在侧近旁听。
有时舍弟不能顺利背诵,有时又会忘掉一些内容,而我竟然意外地能够理解,爱好学问的父亲常常感叹:‘可惜啊!
汝生为女子,乃吾之不幸!
’”(《紫式部日记》五十一段)
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化用在剧中也无可厚非。
只是剧中场景与《日记》中的描写差距较大,研习汉文应该发生在更严肃的书斋里才是,而且剧中的弟弟明显没有到开蒙的年纪另外一个很明显的neta是真寻和小麻雀的故事,这是化用了《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初见女主角紫姬的段落“其中有一个女孩,年约十岁光景,白色衬衣上罩着一件棣棠色外衣,正向这边跑来。
这女孩的模样,和以前看到的许多孩子完全不同,非常可爱,设想将来长大起来,定是一个绝色美人。
她的扇形的头发披展在肩上,随着脚步而摆动。
由于哭泣,脸都揉红了。
她走到尼姑面前站定,尼姑抬起头来,问道:“你怎么了?
和孩子们吵架了么?
”两人的面貌略有相似之处。
源氏公子想:“莫非是这尼姑的女儿?
”但见这女孩诉说道:“犬君把小麻雀放走了,我好好地关在熏笼里的。
”说时表示很可惜的样子。
……(中略)尼姑说:“唉!
不懂事的孩子!
说这些无聊的话!
我这条性命今天不知道明天,你全不想想,只知道玩麻雀。
玩弄生物是罪过的,我不是常常对你说的么?
”(《源氏物语·若紫》)飞走的小麻雀是女主角和藤原道长相识的契机,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他们命运的隐喻。
不过化用这段也算不上什么,毕竟《若紫》卷是日本国文教科书指定课文,大概所有高中生都学过(而且深恶痛绝)。
而且原文中小麻雀并不是重点,小紫坎坷的身世才是;本剧给小鸟延伸出了自由的隐喻意,这是一种典型的现代思维方式,也比较老生常谈,我认为不算太巧妙的化用不过我倒想吐槽一下女主角的发型,她是在cos魔法少女小圆吗?
平安时代按理说是不流行双马尾的。
女童只要披散着头发就可以了,比如《源氏物语 千年之恋》中萝莉紫姬的造型
传统的《源氏物语》绘画中的女童也是这个造型,比如右下角玩雪的女童们,都是头发不长披散脑后
(土佐光信《源氏物语·朝颜》江户时代)
(土佐光起《源氏物语·朝颜》江户时代)再吐槽一下女主角口中的“史记馬鹿起源说”。
据编故事天才藤原真寻所说,“馬鹿(バカ)”出自秦二世和赵高的典故“指鹿为马”,是为了讽刺那些轻易上当的笨蛋。
当然明显平安时代是没有“バカ”这个词语的,这个词的起源肯定也不是“指鹿为马”。
我搜索了一下,据说是因为梵语中的“痴”“愚蠢”的读音为moha或者mahallaka,读着读着就变成了バカ(baka)。
但是我对词汇的演变没有研究,如果有更具体的说法,恳请大家指教。
但是为什么要把这个词语强行附会在平安时代以及汉文典故上,女主角乱说了一个段子又能展现她怎样的品质呢?
而且还会误导观众,完全意义不明。
另外就是女主角的父亲藤原为时一直在读的《蒙求》。
《蒙求》是一部专讲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成书于唐代,是现存同类蒙学书籍中最早的一部。
本书收录了唐以前六百多条名人轶事,并将其总结成押韵的四字句,以便儿童记诵(图书简介)。
比如女主给三郎写的“王戎简要”,说的就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
不过我个人觉得,其实紫式部在《源氏物语》中并没有展现出过多对后汉以及魏晋等泛《世说新语》时代的典故,也就是《蒙求》中的典故的了解与兴趣,比起历史典故,她显然更喜欢诗歌一些(这一点在与清少纳言的对比中相当明显,清少纳言是典故大王)。
像她爸爸这样的汉文学家才会在自己写的文章中引用很多王戎谢安一类的相对生僻的典故。
虽然用蒙求也无可厚非,但是这里换成白居易的诗可能更戳心一些。
(《史记》和白诗都是《源氏物语》引用很多的作品)其他暂时没发现。
另外很多历史捏他,比如藤原定子啦,花山天皇啦,我了解不多,就不班门弄斧啦。
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本剧有很多优点:演员普遍演技好、服化道很精美、剧组很好的还原了平安时代的风貌、有些镜头拍的很美、配乐还算好听……我是吉高和柄本的粉丝,很想冲着演员和尽心尽力的staff给剧打五星,但是我的良心不允许😅本剧最大的问题出在脚本大石静身上我算是看了很多部大石静了,13年玻璃家,14年监察医,16年卖房女,18年大恋爱,20年不知为妙,21年和田家,23年星降夜,24年光君因为我看剧不怎么提前看脚本避雷,所以每一次都会被莫名其妙的剧情创到,一看脚本---原来又是你疯狂老奶😅最初得知今年是平安题材+小吉高的时候我超期待的,后来看预告片发现女大河的脚本居然又是这个爱男爱到骨子里的精神老头整整一年时间追完结局,感觉就更明显了:这部女大河的主角并不是紫式部,而是藤原道长为什么这么说呢?
剧后半段大石静老奶有多次给紫式部套自己朦想的oc,扭曲紫式部的历史形象:在大石静的笔下,紫式部对待“女人只会碍手碍脚”的蔑视性发言,竟然还能热脸贴冷屁股,默不作声,继续去讨好“蔑视女性作为人的价值的”男人紫式部写作的动机完全是为了给男人当工具人,一旦不需要她当工具人了,她的著作她热爱的写作事业通通都是无意义的,まひろ亲口说“没有男人,她丧失了写作动力,写作无意义”😅大石静笔下的紫式部是个自尊感很低的人,低到什么程度呢?
道长在明知道紫式部一辈子都“渴望像男子一样考功名参政”的情况下,依旧不加掩饰的戳她心窝子,当着众人的面嫌弃她,说她不懂治国理政,不配教他孙子😅道长你不是最爱まひろ吗?
你可知道她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像男子一样施展抱负?
你可知道她想到宋国去苦学宋语对宋国抱着憧憬的原因是她以为“宋国每个人都能参加科考入朝为官”?
藤原道长就当着所有人面,不给“挚爱”任何面子,直直的鄙视她“不懂国家大事,不配教他孙子”而まひろ理所当然的接受,然后更爱这个狠狠戳她心窝子的男人🤮实际上紫式部是这样的人吗?
早在平安时代,紫式部就提出“肯定个人价值”的伟大思想,而2024年的今天,女大河的脚本还在披着紫式部的皮给她套oc,强行扭曲紫式部在作品里留下的内容关于治国理政:尽管紫式部在书中一再表白“作者女辈之流,不敢侈谈天下大事”,而实际上还是涉及了“天下大事”,只是多采用侧面描写和暗喻的手法凭什么到你大石静笔下紫式部就是这样为你宝贝藤原道长铺路的工具人?
紫式部之所以写作是因为她热爱写作,道长可以是原因之一,但不可以是最大原因任何一个读过紫式部作品的人都能感觉到她本人是很爱写作的,写作是她的生命!
并不是大石静强行让她服务的男人!!!!
你凭什么在以“紫式部”为名的大河剧里抹去她的高光?
大河剧不是完全意义是的历史剧,你脚本要写古偶要写搞笑要夹带私货没有关系实际上,大河剧一直以来都是允许魔改的,大河剧史上最常被吹还原的《葵德川三代》也充斥着许多魔改内容但人家魔改起码没像你今年一样换主角吧😅我可以理解紫式部史料少,大部分内容都只能靠大石老奶硬编,但你紫式部的人设起码得忠于《源氏物语》和《紫式部日记》吧?
你今年魔改的紫式部直接成了藤原道长的挂件!
连她人生中最重要的写作事业都得给你脚本奶奶心尖尖上的宝贝道长让位怪不得连柄本佑这样演技很好的演员都觉得难演😅还有松下演的宋人周明,我能理解大石老奶真的很爱选妃男,中期给紫式部加一堆莫名其妙的感情戏就算了,后期结局还要拉选妃男出来遛一趟……我能理解大石静看着自己编的糟糕剧情导致收视捉急没招使了想蹭吉高《最爱》热度拉拉收视的心,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只会让本就一塌糊涂的剧情更购史啊😅最可恨的是明明脚本最爱男角色(爱道长就算了,还爱虚拟oc周明🤣),却要打着紫式部女大河的旗号骗你进来,然后疯狂老奶再毫不留情的把你创飞二里地……まひろ或许会自卑的说出“我不是个清白的女人”但写出源氏物语的紫式部绝对不会!
古偶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是古偶,nc粉却要打着历史剧的旗号给伟大历史人物泼脏水套oc,甚至还鄙视起源氏物语了😅ps:我在豆瓣官方致光之君小组曾经发过帖子,吐槽有些剧情看得我生理不适底下就有大石静的文盲nc粉疯狂拉踩源氏物语,说源氏物语在日本被吹的太过了,没那么伟大,还说这是古装剧,你不能以现代思想要求紫式部😅真的让人啼笑皆非,千年前的伟大作家紫式部本人在作品里处处透露着“肯定人的价值”的思想,到你现代脚本家大石静《致光之君》这部剧,披着她皮却借着她的姓名著作来夹带私货……你既然这样鄙视源氏物语那你为什么要来看以紫式部为主角的剧?
最有意思的是,豆瓣致光之君小组的管理员七重利用管理员职权之便控ping删帖,不允许任何说大石静写的不好的帖子存在,我和组友们讨论了很久的楼就这样被删掉已退组,建议想讨论剧情的剧友避雷此组,虽为豆瓣官方创建,但管理员利用职权之便控p过于严重
豆瓣官方光君组和利用职权控p的管理员
——紫式部的真名不详,为什么取为“まひろ”呢?
没什么特殊意义。
制作团队一起想了十个左右的名字,我最中意的是“ちふる”,但与剧中角色藤原实资的女儿“千古”同音,这样不太好,于是含泪换了一个。
——您给吉高写了几部剧了,有跟她说过“希望你这么演”之类的话吗?
我不会说这种话的。
电视剧是一个团队作业,我将剧本定稿之后,剩下的事就交给演员、导演和工作人员了。
演员可以和我聊聊角色,但我不会说希望你怎么演这种话。
吉高的独特之处在于“阴”“阳”并存,我觉得和紫式部那种难对付的感觉很契合。
——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紫式部?
很难用一句话来形容。
紫式部幼小丧母,家境贫寒,女孩子自小就明白了“活着就是要被各种不合理所折磨”,但她不仅仅是想成为谁的妻子,而是思考自己的使命是什么,是个知识水平很高的女性。
所以即便很喜欢道长,道长也多次说“做我的妻子吧”,但是没有接受。
我写到她既不想在正妻和嫡妻旁边做妾,又想留在道长身边,但终归还是没有去。
她的自我意识很强,实在要用一句话形容的话可能就是个难对付的人。
———第一集中母亲去世的场面令人震惊,但那部分并不是史实,您是怎样构思的呢?
确实史料只有年幼丧母的记载。
但我觉得从小失去母亲对成长的影响是很大的,构思时就想着能不能和道长家有所关联,最终安到了粗暴的二哥道兼身上。
这样的话,心上人的哥哥是杀母仇人,有一种悲伤的宿命感。
——本剧并没有设置《源氏物语》的剧中剧。
是的,但紫式部作品中的人生哲学会体现在真寻的台词中。
我现在刚写完第29集的剧本,真寻还没有开始写《源氏物语》。
我们这次要描绘的是创作了流传千年的作品的紫式部,是在怎样的人生中生存下来的呢?
为什么会写这样一个故事呢?
写完《源氏物语》之后的紫式部何去何从,没有资料可查,无人知晓,我会充分运用想象去刻画。
——有没有熟悉《源氏物语》的人看过之后会觉得这个场景是取自《源氏物语》的地方呢?
会有很多,比如幼年的真寻和三郎第一次相遇的场景,在追逐出笼小鸟的地方相遇,会让人联想到《源氏物语》中光源氏和若紫的相遇。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请继续关注。
不过没看过《源氏物语》也没关系,一样能享受其中。
——关于吉高和柄本佑的搭档?
他们俩在「不知为妙」中合作了一次“最终没能结婚的恋人”,那是一部职场剧,但爱情戏份很让人心动,那时起就觉得他们俩作为演员很配,作为粉丝想在大河剧里继续看这对组合。
这部剧中紫式部和藤原道长从互相爱慕,志同道合,到彼此憎恨,又在斗争的过程中互相吸引,我很期待他们的演绎。
https://steranet.jp/articles/-/2641?continueFlag=cf4648c33fc062f63bd3a9d8e224fa2e
12.9.2024: 那么克制的一双人,还是被枕边人看出来,只能说真爱无论如何也藏不尽,为了她入世,为了她出世,为了她,殚精竭虑,劫后余生,再度重逢,她的眼神里的震惊,意外,他的眼神里的宽慰释然,甚至都不用一个拥抱,就足以表达彼此的深情!
伦子云淡风轻地问起,所以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呵呵,到底谁对谁错呢?
伦子何辜呢?
可是连作者也是顺着真寻的脉络才有的这个故事不是吗?
是非对错,爱恨情仇,也许在周明中箭那一刻就给出答案了吧!
如果这样说起来,伦子更像是赢家,🤔个掌控者,不知道还余几集,好想一下子翻到最后看结局,又怕错过最精彩的段落,最近看《自深深处》也有这个问题,总想翻到最后看看他到底有无顿悟,到底值不值得?!
比起平成时代的纯爱剧,这里好像更克制,也更灼心!
能遇见已经是最好的安排,无论什么结局,都不枉相爱一场!
12.3.2024:真寻好了不起,既知道自己的愿景,又知道自己的短处。
总能把眼前的落寞放下,道长放下了么,未必吧。
又及,最后的镜头有点恍惚,好多事,好多话,好多表白,一等,就没了。
这个可怜的家伙,在哪个剧里好像最后都没成。
9 界限好像在一起了是么?
11.25.2024, 就知道松下洸平会来截胡,真被我猜着了,这人设无敌了,绯红里,神探,喜欢的花,还有那个远程恋爱。
这集看下来好伤感,怎么说呢,女生越活越轻盈,学会了放下也学会了和解,道长真的把自己留在了与真寻初见的那一刻,结婚 生子, 周围的一切,无论在多高的位置,就因为无法得到,充满了落寞呀,出家,得是多么绝望才做出的决定啊, 哎,感觉后面几集会更虐吧,如果真寻死在前面,也许道长会跟着交代了吧….11.20.2024: 道长对真寻应该是有真情的吧,那种绵长的细腻的,欲说还休的情绪都凝结在那一个眼神里,借着月光,借着吟歌,才能偷看几眼。
有人说伦子才是那个胜利者,她享受了光环下的一切,谁说不是呢, 所以道长和真寻的爱情才被人记录了下来 11.4.24. 也许,真寻 就是道长心里的一束光, 真寻或许还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梦想,对未来,对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的人们,但道长就像是个骑士, 为护佑真寻的梦想而来,那种欲言又止,那种意难平,那种求而不得,那种无法言说的爱,也许才是他们此生最大的11.20.2024: 道长对真寻应该是有真情的吧,那种绵长的细腻的,欲说还休的情绪都凝结在那一个眼神里,借着月光,借着吟歌,才能偷看几眼。
有人说伦子才是那个胜利者,她享受了光环下的一切,谁说不是呢, 所以道长和真寻的爱情才被人记录了下来 11.4.24. 也许,真寻 就是道长心里的一束光, 真寻或许还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对梦想,对未来,对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的人们,但道长就像是个骑士, 为护佑真寻的梦想而来,那种欲言又止,那种意难平,那种求而不得,那种无法言说的爱,也许才是他们此生最大的羁绊所在。
我一直以为,宣孝才是真寻的救赎,soulmate和道长,太勉强了,道长哪里懂真寻啊,真寻的话道长都听不懂,哎。。。。
有时候在想,也许他们是不是就是气不过,不然那么爱,怎么都在一起了呀, 谁也没有再多问一句,谁也不肯再前进半分。
吉高由里子,《不知为妙》里和已婚生子的柄本佑不伦。
黑木华,《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
》里抓包柄本佑出轨。
泷内公美,《火口的两人》里和柄本佑演亲表兄妹,骨科大do三天三夜。
所以这部大河的画风就是,四个人披着十几层床单为自己一千年后的不伦买单。
非常担心大石静的精神状态,同时对安藤樱女士表示慰问。
对日本文化感兴趣,看日剧日漫比较多的人,或多或少会读过日本物哀美学的奠定之作《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的故事今年被改编成了NHK大河剧。
紫式部的真名不详,编剧大石静在采访中表示,给女主起名真寻“まひろ”并没有特别意图,是从十多个名字中挑的,但我觉得还挺有意思的,日本神道教中,本就有神道以诚(まこと)的说法,大河剧的女性名字偶尔来个假名也有些新意,若是全都太古典,譬如妍子、华子,似乎也没有必要。
平安时代作为日本武士阶层尚未崛起的时代,整体社会氛围和后期比可以说是非常温和。
但对于播放一年的长剧而言,温和社会下的暗流涌动宫廷环境,反倒是难发挥的。
紫式部虽然具备天才作家的观察力和遣词造句能力,后世分析其性格属于阴沉而不算讨喜的性格,若不是吉高由里子的表达,很难将这个人物塑造的细腻且有观众缘。
女性主义视角下,所谓的大女主需要以追求女性成长、呼唤女性独立意识为主。
但在古代男尊女卑等级制社会的大背景下,NHK大河剧作为正剧,不太可能像网剧一样,强行开启“强”,“爽”金手指,更不可能像偶像剧中女主的待遇一样,紫式部进入宫廷工作后在男性角色左大臣藤原道长的帮助下,获得事业爱情双丰收的美满结局。
大概和让中国编剧写李清照传类似,创作女文豪剧是高难度任务,但今年的大河剧真是出乎意料地上头!
而且高开高走,剧情细节处理都不落俗套。
在真寻入宫前,真寻的剧情基本是虚构,那么这里就需要交代真寻与道长之间的情感羁绊,他们为什么相爱又为什么没有在一起。
真寻入宫后,需要基于史料和文学,构建真寻做女官藤式部后,源氏物语作为现象级文学作品的诞生及对政局的影响。
一条帝逝世后,按照道长的话说,源氏物语不需要了,那么真寻最后又是怎样淡出历史舞台的,这些都是剧情需要巧妙处理的地方。
首先是平安时代的前朝后宫的氛围,风雅中的斗争,藤原家把持朝政,道长与侄子伊周两脉开始权力之争,双方都希望自己这一脉出下一任天皇。
一条帝第一任中宫定子死后,伊周利用《枕草子》将一条帝锁在旧时温柔梦中,对道长的女儿彰子一冷落就是十年。
在政敌的攻势下,道长请出了天才前女友,源氏物语刚开始撰写时只是让书友一条帝多到彰子的寝宫多转悠转悠。
在习惯宫斗=打胎传的中国人眼中,不得不说是又温和又风雅,简直和“文坛PK”差不多。
随着一条帝与彰子作为书友的接触变多,彰子在感情上逐渐成熟,对一条帝敞开心扉获宠,生下两个皇子,为道长一脉挽回大局。
而经历了养子敦康亲王无法继任东宫,一条帝逝世等一系列变故后,彰子在藤式部的教导下,从青涩的女学生变为了成熟的牌局玩家。
真寻家贫很早就开始琢磨怎么赚钱补贴家用,又有游历的经历,社会化程度显著高于伦子和彰子,因此她能够以巧妙的方式告诉彰子男人是什么样的,也会教她在涉及前朝斗争时“拉帮结派”的技巧,前者是伦子作为深闺贵女自己不懂的,后者是道长作为上位者不会教给儿女的。
48集中,彰子作为太皇太后,俨然成为了藤原一族的大家长,指挥着弟妹和子孙后代不断巩固家族势力,宛如几十年前家族长辈的模样,教导着弟弟:“后面的天皇一定要是我们这一脉的。
”
其次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表现,真寻、清少纳言、彰子、贤子等女性角色个体意识的表达也很到位。
真寻身上没有“爽”和“强”的元素,也没金手指, 父亲丢官了,真寻去求左大臣或源伦子,都碰一鼻子灰。
前三十集真寻有消沉也有成长,总体而言,迷茫的真寻很容易让平凡年轻人看到自己的影子。
她与道长的感情,一直以来都是她主导的,两人在一起或分手,偷情又分手,年老后随着源氏物语写作结束,需要寻找自己人生继而再度分手,道长并没有什么决定权。
源氏物语越写越悲伤,紫氏死后,全书氛围越来越虚无,真寻在书接近尾声时,自己的情绪陷入了巨大的黑洞,悲伤而虚无,一条帝死后,道长问真寻怎么还在写?
真寻于是乎决定完结作品,舍不得写下源氏的死亡场景,便以源氏出家作为结尾,写完最后一章云隐,开始自己的云游。
由此,无论是感情、作品还是自身命运,真寻都不会因为父亲或道长的要求而一味遵循。
其他的女性角色也是类似的,贤子初恋碰壁后入宫做女官,感情观世界观成长后决定要做女版光之君,就连清少纳言与卫门这样的角色,都有对自己作品强烈的创作驱动力。
最后是文化上的塑造,大河剧的预算眼见着是一年低过一年,从女主平均5年换一套衣服的数量来看,大概一辈子十多套衣服也就够了。
像中宫等重要角色,也有很多一套衣服穿好多年的情形,宫廷宴游场景的布置也很难称得上豪华。
但即使预算有限,剧中的古典美学与文学意象却处处可见,月亮寄托着男女主的互相思念,追小鸟成为了真寻追寻自我和自由的意象,更与源氏物语中的紫姬源氏的相遇相呼应,贵族生活中的宴游、读书会、和歌无不是平安时代的古典风雅。
剧中出现多次当时日本贵族对汉文化的追捧,书法,汉诗,书籍与茶。
预算不够就软文化补,服化道也不妨碍各类人物的塑造,吉高由里子作为左撇子,为了拍大河剧苦练右手写汉字,男主角柄本佑为了拍摄最后一集道长死亡的场景,一夜脱水暴瘦4kg,这种事放在内娱似乎是难以想象的。
致光之君刚开播的时候,我就被片头音乐吸引,是细腻而灵动的古典乐,画面中有书法,有田园和平安京,也有两只手相向拂过。
48集结尾处,道长死前将手伸给真寻时,才看懂,原来这就是片头画面中的两只手,两个年少时相爱相知的人,在几十年的人生中,虽然不能相守,但互相作为精神支持而存在,道长的死亡充满了凋零之美,这大概也是圆了紫式部小说中未描述的源氏之死的画面吧,算是最终回的光る君へ。
终于能表达出这部剧变扭在何处了,一个女运动员拿到了金牌,本是你人生的最高光时刻,被求婚,铺天盖地对你的评价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你作为运动员的光彩被遮盖。
一个女作家历经坎坷写出了惊动时代的作品,后人决定演绎你的故事,不曾刻画你对世情的感悟,却编造出你与权臣的爱情,你前半生的苦与悲演绎成在他羽翼下的也还行。
这本是属于紫式部的高光,我想看的是成为紫式部,结果不过是权臣光之君。
又是我喜欢的卡司大集合呀,吉高由里子,吉田羊,柄本佑也很喜欢。
不过羊姐这个年纪演年轻的大小姐入宫做妃子好像不太合适,而且戏份不多,杀青的也比较早。
另外这选角也是笑死我了,《不知也无妨》里吉高由里子和柄本佑有不伦。
《老师,您能坐在我旁边吗?
》里黑木华和柄本佑演夫妻。
《火口的两人》里泷内公美和柄本佑演亲表兄妹,连续几天疯狂做爱。
伦子、明子、真寻早就和道长有一腿啊,真是笑不活我了。
真寻说学问到底有什么意义,论语、荀子、墨子都是做人处世之道,但父亲总是反其道而行,父亲明明最博学,可见人就是有劣根性,学问高不代表品行好啊,而且学问越高的人做起坏事来破坏性越大啊。
安倍晴明一直被当作宫斗的棋子在使用啊,看过梦枕貘的阴阳师系列,这晴明给人的反差也太大了,实在转换不过来。
不过后面大旱,阴阳寮束手无策,天皇亲自求雨也没用,还是退休的晴明出手才下雨,看来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虽然古代近亲结婚也不稀奇,但基本都是同龄人啊,宣孝一把年纪了,不但有正室,还有好几个侧室,怎么有脸让真寻做他妻子的,宣孝和真寻家又是远亲,又和真寻的父亲是好友,真寻可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啊,完全接受不了。
不过后面倒发现这两人半斤八两意外的合适,真寻有了夫君也依旧和左大臣偷情还怀上孩子,宣孝即便有了真寻依旧外面拈花惹草找更年轻的女子,也不介意真寻给自己戴绿帽做便宜爹。
全剧看下来最讨厌的就是伊周了,自己一点本事都没有,也毫无胆气,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心胸还特别狭隘,只会背后诅咒道长,甚至派人暗杀,从来不反省自己,反正永远是别人的错,跟个歇斯底里的小仙女一样,最后活活被气死,真是活该啊。
反观他弟弟倒是豁达的多,自己犯的错也不在乎愿意受罚,也不恨别人,那伊周真是怎么看怎么讨厌。
还有寺庙僧人胡作非为威胁左大臣,果然宗教是仅次于政治的第二恶心事物,无怪乎三武一宗要灭佛,可惜没把佛教彻底给灭干净。
话说这道长命也真够硬的,看看其他人一病就马上不行了,道长顶着伊周的诅咒,大病两次,被晴明拿走十年寿命,还活了那么久,好像经历了五朝天皇吧,真是铁打的道长流水的天皇。
果然搞学术和搞政治一定要寿命长,把对手都熬死了就胜利了。
只可惜到最后,道长和真寻都没光明正大的在一起,好可惜啊。
这个世界上有多少幸运儿可以遇到真正的灵魂伴侣?
真寻和道长能遇到彼此,已然是超越了世间绝大多数人的幸运。
真正能触及彼此灵魂的人,其实根本就不用在意一切外在的形式。
第一集中真寻和三郎的相遇的契机是那只笼中鸟,小真寻追赶那只飞走的小鸟,结果遇到了小三郎。
三郎说鸟就应该自由自在,真寻说笼中鸟不能放飞,放飞后活不久。
这里谁是笼中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两个人都是。
三郎身份高贵,但他也困在那个高贵的鸟笼中,他说身边的男人都野心勃勃,身边的女人无不寂寞。
他那个鸟笼如此华美却也冰冷。
所以他对父兄的权力争斗毫无兴趣,总是喜欢穿着平民的衣服游走在市井小巷。
真寻家境贫寒,可她本人又聪慧无比,困住她的鸟笼是女孩的身份和阶级的藩篱。
她和同时代的女性格格不入,作为女孩也想从政,向往那个通过考试就能改变命运的宋国。
他们来自不同的阶级,却有同样向往自由的心。
相似的灵魂一眼就能认出彼此。
自此年少时短暂的相遇成了漫长的牵挂。
一个心心念念能再相遇,一个只凭脚上的伤痕就能一眼认出对方。
因为相识便已相知,所以成年后的相遇根本用不着彼此试探拉扯暧昧,即便还不知道对方真实身份,两人都迅速落入爱河。
可是阻碍也随之而来,跨越不了的阶级和血仇,让两人没有一丝相守的可能。
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两人关系中的主导权其实一直在真寻手上。
她主动挑破了两人之间的问题,当道长说要放弃一切私奔时,她冷静的拒绝,因为她早就从父母身上知道贫贱夫妻百事哀。
当道长退而求其次要求她当侧室时,她还是拒绝,因为她潜意识知道嫉妒和委屈最终会毁了彼此。
两人之间不断挽留的那个人其实是道长,而清醒的那个人是真寻。
如果现实的相守没有可能,那就用约定把两人的灵魂牢牢羁绊住。
真寻给了道长一个活在鸟笼中的理由,用他的身份和权力,去打造一个他们理想的世界。
从此道长依着这个约定走上了攀爬权力巅峰的道路。
而真寻也用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实践他们的理想。
此去经年,两人过着各自的生活,一个按步骤结婚生子顺顺利利的升迁。
一个努力维持家计生活艰辛而平淡。
但两个人的心从未远离,彼此仍然是那个最懂对方的人。
当真寻因随父上任离开京城和道长道别之际,她问起有关他的流言蜚语,道长没有辩解反而赌气的承认。
他认为谁都可以误解,唯有你应该懂我。
真寻看了一眼他的表情所有误会就全部烟消云散。
是呀,我们都不会忘记当初的约定,你和我的心意仍如磐石,不可转移。
真的懂对方,根本无需语言。
道声各自珍重,四年的时间又转瞬即逝。
四年里道长终于成为权倾朝野的左大臣,真寻也另嫁他人,两人看似已相忘于江湖。
命运又让他们在石山寺偶遇,再见对方,两人一开始还克制而矜持,直到真寻笑着说道长作为权臣现在已能轻易看透人心,道长却斩钉截铁的回应因为是你,所以我懂。
一句懂你比一百句爱你都更让人感动,彼此如此渴求对方,甚至不用死灰复燃,不过是本来就满溢的水终于破瓶而出。
道长说你愿意回我身边吗?
这次真寻的拒绝是现实的无奈和妥协。
作为妻子,作为情人都不可能。
但是一部源氏物语让他们能以伙伴的身份光明正大的站在彼此身边。
晴明临终前感叹你得到了自己的光,道长那志得意满的小表情,真的如同得到了最珍贵的宝贝。
他也调侃真寻这是你第一次答应我的请求。
可怜道长做了多年的舔狗,这次终于把女神舔到手。
道长借着源氏物语光明正大的照顾起真寻的家族,真寻也因为源氏物语开始走入内里,走入了道长的权力修罗场。
最最喜欢光之暗影那一集的结局,道长被伊周劈头盖脸扔了一堆诅咒符纸,正巧真寻从旁经过,两人对视瞬间,一个尴尬的想解释又无从解释,一个红着眼眶想安慰也无力安慰,最后只有隔着庭院,无语凝噎,执手相看泪眼。
当真寻进入了道长的世界,她更心疼他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压力。
连她自己在这样的环境中都难免产生深深的厌世感。
真寻和道长其实都属于理想主义者,都想靠自己去改变世界,但是理想最终都会幻灭,真寻体会到了人生的虚无,所以道长说源氏物语也没有用后,她感觉自己的使命结束,写下云隐一节不告而别离开内里。
而此刻的道长其实在权力的斗争中渐渐落败,天皇的打压,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官场和家族的利益纷争都让他力不从心倍感疲倦,而真寻的离开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看到真寻留下的最后一节,他旧疾复发一病不起。
道长的病其实不致命,真正致命的是他那颗生无可恋的心。
奋斗一生的理想无法达成,挚爱的人无法厮守,看似繁盛的家族不过是个利益共同体,如果利益冲突,夫妻父子都可以反目成仇。
他这一生的辛苦忍耐最终一无所得,不如早日归去。
当真寻看到这个满身疲惫失落了无生意的道长,她让他忘记曾经的约定,道长却说如果连这个都没有,他的生命就是完全的虚无。
他萌生死意,她笑着说我将相随,将殉情说的轻描淡写,道长从一开始的没当真,到知道她真有这样的决心,他怎么舍得带她走,所以真寻在这里定下了他们的第二个约定,让我们互为彼此的全部,互为彼此的依靠,互为彼此活下去的动力。
那个喜怒不形于色的道长再一次在心爱的人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有这份至死不渝的情,有这个生死相随的人,他的人生终于有了沉甸甸的价值,也才有继续走下去的意义。
繁华落尽,唯爱永恒。
48集完结篇,对我来说真的是圆满的结局。
从世俗的标准来说,一个去世,一个云游,似乎是个悲剧,但是道长和真寻之间的爱却彻底经住了时间的考验。
真寻向伦子坦白后,为了保护真寻,我想直到两人白发苍苍,道长应该都没有再见过真寻。
所以当弥留之际,真寻来到他的身边,他的第一反应是要她离开。
他已双目失明,性命垂危,然而保护她的心,爱她的心却仍然如初。
人生若只如初见,经历这么多世事无常、悲欢离合,道长和真寻却还能初心不改,这是太过理想化的爱,甚至超越了爱这个境界,成为了彼此的信仰。
哪怕只存在电视剧中,借着两位演员的演技,我也真的想相信这种爱确实存在。
当真寻说是伦子请她过来的,道长才放心的用尽力气向她伸出了手,一个好的编剧真的是细节满满,道长离世后,伦子第一个看到他的尸体。
他的手也是如此伸向床边,他死前最后一个念头仍然是想握住真寻的手。
这段剧情真的是赚了我一公升的眼泪,这只苍白僵硬的手无声的诉说了一切,只可惜真寻再也没能握住,而握住它的伦子却不会明白。
道长在爱人的怀里要她再讲个故事,也许他就不愿意离开了。
真寻讲起了三郎的故事,这个故事里三郎不是身份高贵的道长,他家境贫寒,和母亲相依为命,如果当初是这样一个身份的三郎,是不是和真寻之间就是另外一种结局,这个故事里面没有好友的去世,没有漫长的别离,他们可以相守相爱一生。
真寻在最后给道长编织了一个美丽的梦,梦里没有悲伤、遗憾和痛苦,而道长也在梦中平静的和这个世界告别。
繁华如梦,爱如幻影,但是这个爱最终在世俗层面以贤子这个血脉的形式延续下去,在精神层面以《源氏物语》这个旷世杰作的形式遗留了下来。
爱会终结但存在过的东西不会彻底消失,也许只有它才能真正对抗住人生的虚无。
道长用尽一生为大众守护住的平安时代落幕了,新的世界在一片风雨中降临。
25
不是很好看,看一半弃了
2024 紫箫吹散后,恨燕子、只空楼。念璧月长亏,玉簪中断,覆水难收。青鸾送碧云句,道霞扃雾锁不堪忧。情与文梭共织,怨随宫叶同流。 人间天上两悠悠。暗泪洒灯篝。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银屏低闻笑语,但醉时冉冉醒时愁。拟把菱花一半,试寻高价皇州。 也真是幸福的一年。
美不胜收 光之锋芒
良心制作但略感不足,个人觉得塑造最佳的人物是藤原道兼,此外清少纳言和定子的情节我很喜欢,满足了我对她们关系的幻想。
道长做到了一生一世爱着真寻,真寻也是,因为爱她,所以要努力创造出她想要的清平世界,护佑她一世安稳。因为爱他,所以要努力写出一部可以打动天皇的书,成为中宫最可以依赖的臂膀。始终爱着彼此,懂得彼此,纵然不能日日相依相伴,长相厮守,也是圆满的一生了。
怎么也飞不出大石静/小吉高/井浦新的花花世界…挺喜欢几位的 但就还行
我想象的:在政治斗争的背景下女主怎么开始学习怎么发现自己的兴趣怎么开始写文章怎么发现贵族斗争的残酷怎么写出源氏物语。实际:在政治斗争的背景下谈恋爱谈恋爱谈恋爱谈恋爱。尤其是在油管上看了后面的剧透,到18集道长都娶了两个老婆了还在不能嫁给我爱的人我爱的人我不能娶这个破事上纠结😐
仅一集的雷点就密如新年烟花。再一看编剧是大石静,果断弃剧。
一年过去了
藤原道长才是紫式部的光之君!剧情逐渐发展为古偶(看点子年轻美男也不错啦)//48集真的好长,长剧集的奥义原来就是一直在水。
大石静×小吉高×柄本佑,不知为妙cp售后🈶,EP1就看出俩人纠葛的宿命了,请你俩纠缠一整年!//EP3 俩人继续走纯爱路线,吉高柄本演纯爱实在浪费,等着看后期相爱相杀。
里面几段女性友谊的描写还是挺动人的,但总体来说叙事主体完全落在藤原道长身上😰 而且把他塑造成一个被“逼”从政、被“逼”将自己的后代作为政治牺牲品……好一个白莲花般的政治家形象……敢情什么都是身边人撺掇他的呗
之前期待好久,因为我最喜欢的日剧CP二搭了。片头很美,前面剧情也还可以,可惜中间剧情尤其上一代政治斗争部分拍得软绵绵又难看……30集左右又开始好看了,尤其是藤氏部进宫之后的戏码还挺期待的……看到最后几集不想看了,两位演技实在撑不起来,还得磨练啊!
看了前30集,没想到这么野,想吐槽好多好多。因为晴明感觉这部剧搞得好玄幻,他说啥是啥。斗气射箭那段好幼稚玩呢,观感上定子像个妖后缠着玩乐,致使某人不务朝政。总结:一群堂表亲一家人斗来斗去,既要又要。
本來可以給四星,但是配樂是怎麼回事?平安時代的背景,配西洋樂??不應該是和樂或者雅樂嗎?用毛筆寫和歌,耳邊是鋼琴曲加小提琴??太違和了吧
14集弃
大河剧一如既往的粗糙,应该是最先被AI取代的类型
男主为什么突然莫名其妙的给他爸说要入赘伦子
整体有点拖沓 并且有些剧情颠覆了历史细节 就只能当成大石静阿姨写的偶像剧来看然后一部大河剧 服装师就不能多备几套服装嘛 你看人家大奥里那些精美的服装 你们是没钱嘛。。怎么办家康终于不是最差的大河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