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一向都特别擅长悲情剧,让你一边流泪一边感同身受,让你一次又一次的发誓再也不为那些无关自己的人和事哭泣一边又止不住的擦眼泪。
我是那种感情很丰富的人,会因为一点小事而大哭大笑,所以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我哭了至少有一个小时。
在看电影之前我搜了剧情,我觉得其实也没什么啊,就是一个女人的死亡改变了一个家庭。
看完后我才发现,她的离去其实改变的是许多人的内心。
这些人包括剧中的人,包括看这部电影的观众,当然也包括我。
这个家庭没有什么了不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每个人都很平常。
这个女人也没什么了不起,只是很善良,很为家人着想。
所以她的离别,更让人觉得可惜,更让人难过。
印象中最深刻的场面,是她抱着她已经老年痴呆到不知她是谁的婆婆说着那些掏心窝的话,这些话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只要产生了就会一直一直存在,是永远永远都不会变的。
她想带着她的婆婆一起死去,只因为她太爱婆婆和自己的家人,爱到觉得自己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也要为他们再多做一件好事。
电影看了太久,很多画面都不是很记得,但是我还记得在结尾的时候,房间里无时无刻都是这位伟大的女人的身影,还有她那坐在树下发带着笑容看着她最爱的人们。
有句话是,世界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我想,如果人真的有来世,那么今生所有的的离别都是为了来世能与自己相爱的人更好的相遇。
一个因无能而抑郁得有些冷漠的丈夫;一个动辄打骂患有老年痴呆的婆婆;一个不学无术吃喝嫖赌的弟弟;一个跟有妇之夫纠缠不清的女儿;一个差点儿当了未成年爸爸的儿子。
这就是主妇金仁姬的全部生活,琐碎艰辛乏味平淡的生活。
--直到死亡来临-仿佛影片的前半部是一场浑浑噩噩的梦,下半部所有人都醒了过来。
丈夫为自己长久以来的忽视而悔恨,通过回忆的叙述知道了婆婆原本是面冷心热,弟弟开始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女儿尽管痛但坚决放弃了畸形的爱,儿子也成长得更有责任感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
可能以死亡的代价换来身边人对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似乎重了些,这种离别之痛也着实让我整整消耗掉了半抽纸巾,但我依然能够理解“世上最美”的说法。
佛说,这是一个娑婆世界,娑婆即缺憾。
在这苦不堪言的娑婆世界中,能于此生结束前被各种爱意环绕,绝对是“世上最美”难出其二。
P.S. 韩国一向在家庭剧上在行,当年100多集的《看了又看》、《人鱼小姐》都能吸引住那么多的收视率,可见无论是剧作家、导演还是演员在细节上的把握都是非常细腻到位。
哎呀,我去,这个离别美在哪里啊?
看的时候气得要死!!!
这个看完,完全会有不想结婚,不想生小孩,绝逼不能做全职家庭主妇的想法。。。。。
这妈活得也太憋屈了,生活得那么累,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与爱,家人对她的付出全都是一副理所应当的态度,这妈还自我感觉良好,我看得满眼凄凉,老公,儿子,女儿, 弟弟,还有个得老年痴呆症的婆婆酗酒老公的对她不闻不问,漠然儿子的嫌弃,小三女儿的无视,窝囊赌棍弟弟的无赖,还有个一言不合就开打开骂撒泼揪头发的老年痴呆的婆婆,身边一帮子亲人,集体忽视她,正常的全都自私得要死,(除了弟妹)不正常的只会找茬,即使生病后也没差多少,一直到快去世前才被人些许珍惜,开始集体表现各种伤感与不舍,混蛋们稍微一丢丢表现,观众就集体慈悲心了,NND,三观差点碎了这美,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美个屁啊!!
这种因为“死亡“来集体被迫去改变的值得去歌颂?
用自己的死换来一家人开始好好生活?
所以好欣慰?
什么鬼啊因为老婆,母亲还有姐姐的离开所以得到成长了,用这样的氛围来烘托温情与伤感还有温暖??
真的合适吗?
这也太失败了,想要告诉我们应该要珍惜?
可煽情,没找对点啊我只看到了悲剧,作为一个女人一生的悲剧!!
跟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样,价值观就是有问题的,这绝不值得赞美,更不应被歌颂与圣母化,或许我是一个自私的人吧但我宁愿自私一点!
槽点太多,已经无力吐了,拍得画面再好看有个屁用哈PS:据说原著作者写书是为了纪念母亲的,没看过书,不知道电影是不是曲解了一部分,或者是表现差池了,以上观点仅仅是针对这电影而言!
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缓了好几天才稍稍平复心情,不得不说韩国电影在对人性的处理方面确实很好,他们总是能轻易地触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地方。
影片围绕着一个母亲每天琐碎的日常而展开,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还要照顾身患老年痴呆症的婆婆,一个人挑起家中的重担,一年到头操劳不休。
而家里的其他成员,她的老公、女儿还有儿子,每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事情,自己的烦恼,没有人帮她分担,理所当然享受着来自妈妈,来自妻子的这种好。
她的丈夫是一名医生,对这些琐事毫不关心,连他出门时打的领带、穿的鞋子都必须她准备好,甚至在她提起自己身体不好想去自己老公上班的医院检查时,她的丈夫却因为薪资低没面子直接让她随便找个社区医院看看就行,她的女儿爱上了一个有夫之妇,成了插足别人家庭的第三者,她去女儿上班的地方,想约她一起吃一顿午餐,哪怕只是一碗简单的乌冬面,女儿却忙着跟情人约会借口工作忙推脱了她,儿子好不容易考上了大学,每天饮酒作乐,好不惬意。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她被查出身患膀胱癌晚期,这一刻,这个女人突然成了家庭的焦点,每个人都在自责,怨自己为什么平时不分出多一点时间来陪陪自己的妈妈,自己的老婆,可是就像女儿说的,他们也很自私,因为他们想得最多的是没有妈妈的以后,该怎么办?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是啊!
妈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可我们却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些,却没想过,妈妈她也曾向往过拥有自己的时间。
这位母亲第一次半夜吐血的片段是整部影片最催泪的地方,她痛得嚎嚎大哭,她开始惶恐,开始害怕,怕自己再也没办法好好扮演好妈妈的角色,怕自己没办法再陪陪家人,甚至差点闷死婆婆就是为了怕她一个人留在世上受苦,怕以后没有人愿意照顾她。
可是后来她愧疚时哭喊着的那一句“妈”直接让我泪奔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愧疚和不舍。
她放不下一切,可是她已经没有时间了,她担心丈夫以后生活没有人打理怎么办?
女儿连个大酱汤都煮不好以后怎么过日子?
儿子这么优秀,真想看看他以后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来不及了。
可能我一直写这位母亲会显得比较片面,毕竟还有影片其他家人的付出和情感不是吗?
我只是觉得,所有的这些,比起妈妈的爱,真的是微不足道,她平时被忽略得太多了,若是之前的关怀多一点,是不是结局就会不一样呢?
因为习惯所以忽略,似乎知道你一直都会在,于是就再也无需回头确认你的身影。
时间带来的最大好处是我知道你在那里不会离去,时间最残忍的是我知道你已离去,并永不回头。
母亲是这样存于我们身后。
不管生活松垮还是紧致,一旦定局就不易易容,而一旦投石便是层层涟漪扩散。
死亡,它神秘的气味带来肃杀威严,和时间一样不容抗拒,不可侵犯。
三十年,她将生命中大部分时光都给予了家庭,倾尽心力,而死亡如同清醒剂滴入她的生命之杯,她已饮下,且时日无多。
它逼迫她将视线缩小至身边至亲。
他人的死亡威胁同样承担着唤醒的使命,多少挖掘出我们内心的悔恨、迷惘。
自身的死亡与疼痛会令自己重新需索爱与温暖。
如同她被病痛折磨时忆起早已离逝的母亲,声声呐喊那埋藏在心底的“妈妈”。
她也是母亲的女儿,同样渴求被爱,只是已为人母而渐渐隐起了这层身份,默默忍受着生活的苦难,并成为护佑儿女的母亲。
“细看才知美丽,久品便觉可爱,你也如此。
”这是她的墓志铭。
她死去时,痴呆的婆婆闯入花房发觉她宛若待放花朵的肉身,轻轻吹拂,她亦如散飞的花瓣,幻化为每一小片,消逝尽头,香消玉殒,大抵如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心情 从开始哭到了最后因为自己不能生育对老公无条件付出的弟妹 虽然老公赌博 打她 她还是觉得很幸福 每次被老公抢了藏好的钱 只要他吻她一下 她就不生气了 老年痴呆的奶奶 虽然整天折磨着儿媳 但是儿媳不回家她就会一直等作为儿媳 知道自己快死了 首先告诉自己的儿女无条件服从奶奶 哄着奶奶 想让奶奶和自己一起死 让其他的人好好的活 她说 我先走了 我说过要照顾奶奶一辈子的 对不起我没做到作为姐姐 偷偷的给弟媳钱 不告诉自己的弟弟 忍受着自己弟弟对自己的责骂和怨言 在死后给弟弟留了一份保险 这是她只能做到的了作为丈夫 对自己的妻子疏于关心 知道妻子快死了以后 每天大醉责备自己无能 作为女儿 爱上了一个不该爱上的人 在自己最难过的时候 给他打电话求他 回应她的只有电话挂断的声音这一个家庭 有痴呆的奶奶 绝症的儿媳 无能的丈夫 听障的儿子 第三者的女儿 这样不同的人 不同的故事 就像一个个繁星 组成这无比灿烂繁华的星河一个女人 为了丈夫 婆婆 女儿 儿子 弟弟付出了一辈子 唯独没有她自己 但是她觉得值得在茫茫人海 我们能做的只是照顾好身边的人 好好对待自己爱和爱自己的人 这就足够了别担心 我会好好活着的 都会好的
看过别人的评论,才知,原来哭得那么凶的,不仅是自己。
到底是这部电影有独到的感人之处,还是“母亲”本身就是“最容易被忽略又是自己心头最愧疚悔恨”而一触即发的话题?
可能,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突出了母亲爱家人胜于关心自己的细节:丈夫出门默默注视观望;对老年痴呆的妈妈细心照料、无怨无悔;给弟弟暗中攒钱。。。
是否,当母亲们爱家人胜于爱自己的时候,我们更幸福?
王菲在《给自己的情书》说到“自己都不爱,怎么相爱,怎么可给爱人好处?
”妈妈说我总是理解不了她的那份爱,当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就懂了。
可是妈妈,小的时候,你对我的爱是对我无微不至关怀;我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需要的爱,就是你在身边,就是接受女儿的照顾,就是无助的时候想想世上还有妈妈疼而勇敢往前挺的底气!
所以,妈妈,为了,请您对自己再好一些!
剧情有些地方夸大处理产生的不真实感以及不合逻辑之处,多少会让人产生厌恶、生气或无语。
比如母亲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无任何感知;即将离去,丈夫却不告诉儿女;女儿说要结婚母亲就凑着想婚礼预算,甚至连男朋友都没正式见过。。。
另外,开篇唯美的纸花,痴母喜爱花样,末尾花园生长起来的鲜花,都很美,但似乎并没有结构整个故事,有木有小孩子写作文,开头摘抄一段漂亮但离题前言的感觉?
有本书《活在当下》写得很好,此时此刻你的感受诠释着你的将来,而生活没有爱的滋润是多么孤独而剥夺生命意义,爱在当下,相信人生即使平凡,但绝不会平庸。
她的名字叫仁姬,一个和名字一样平凡的女子;她喜欢花,喜欢把新鲜的花朵精制后描绘在茶杯上、相册里,装饰在这个家里的每处角落;她曾是如花朵般娇美的女子,几十年弹指一挥间,尽心饰演着生活赋予她的各样角色;她是妻子、母亲、儿媳、姐姐,每天忙忙碌碌,默默的照顾着身边所有的人,唯独那个属于“仁姬”的角色,戏份少得可怜。
影片从一朵花开始,萌芽、盛开,在它最娇艳的时刻被采摘,压制在容器中渐渐干瘪,还以为这就是花朵生命的终止,可它转瞬又以永恒的姿态凝固在洁白的瓷器上,暗香存留。
导演用这么一种美丽的花语,诠释了仁姬的生命轨迹,为家庭耗尽一生芳华,鲜花虽已枯萎,但那存留的馨香又深深烙印在这个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的心里。
离别带走的,是忽然察觉的不舍,可它带不走的,却是家人长久的怀念。
其实故事挺老套的,看着前面的铺垫就明白后面的结局,没有悬疑、没有逆袭,有的只是一大家子婆婆妈妈,平凡、琐碎,不乏闹心的鸡飞狗跳。
家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小烦恼,都觉得自己忙、累,充满委屈,一边逃避着、抱怨着,一边心安理得、天经地义的享受着仁姬无微不至的照顾。
时光无言,一辈子过起来这么长,感觉有大把时间挥霍不尽,很多事情,很多心愿,总想着来日方长,直到无法挽回的癌症惊醒了一切。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终有一天,我们会流着眼泪痛彻心扉的读懂这句话。
就是这样一部明知道它在刻意煽情,但眼泪就是止不住往下掉的电影,像一面清晰的镜子,照进心底的柔软,看到了不耐烦的自己,看到了如空气般的存在,无法察觉却不可或缺的爱。
同为女人,我也是妻子、女儿、母亲和儿媳,虽然我感动于影片中传达的感情,但却并不认同这样的人生,可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哀的不是她的病痛,而是无法逃避的离别;怒的不是家人的忽视,而是她爱所有人,可她并不爱自己;长的是磨难,短的是生命,就这么一辈子,哪怕短暂,但求精彩。
生离死别,哪有什么美丽,在离别之前,学会珍惜,所有的所有,趁一切都还来得及,正是这部影片,告诉我们的美丽。
细看方解美丽,久品才知可爱,她正是如此……
影片人物简单,背景单一,导演却以此为背景,为我们展示什么是单调而不乏味。
离不开爱情的亲情。
女主很美吧,喜欢花,将生活过得很精致,却又一个痴傻吵闹的婆婆,有一个做别人小三的女儿,我知道懦弱无能的丈夫,有一个不争气的弟弟,但幸运的是他们都爱她本片最残忍的是将生活和戏剧结合的天衣无缝,你会怀疑这样戏剧的人生有一天你是否也会经历会不会有一天你深爱着一个叫别人老婆的男人,回不了头;会不会有一天你嫁给一个懦弱寡言的男人,他一心待你却总免不了忽略你;会不会有一天你要独自面对家里老人的衰老,面对他们痴傻癫狂的样子束手无策;会不会有一个年少无知的儿子,不会心疼你的冷暖;会不会有一天要被生活的琐碎打磨掉生命应有的诗意,会不会有一天带着遗憾离开。
人生总少不了这样那样的遗憾,在没有遗憾时离开,在有遗憾时努力过活女主无疑是幸运的,在她生命的倒计时里,有人愿意守护她周全,婆婆清醒时会关心她会不会疼,女儿放弃了深爱的人,撤出了别人的婚姻,儿子也学着体会人情冷暖,弟弟不再颓废度日,她死在了丈夫亲手为她布置的新家里而我们总是在平淡的日子里忽视最珍贵的亲情,总是忘记我们在爱情里扮演着爱人的角色,总是忘记陪你走过风雨的朋友也需要一个拥抱。
总有一天我们会为那些粗心而付出代价,若上天垂怜,给你有限的时间与爱人温存,若上天无情,你避不过要带着悔恨过完一生,当然悔恨不会一直在,它只是会不时提醒你。
“上帝不能无所不在,所以他创造了妈妈。
”几年前自己在摘抄本写下过这句犹太谚语。
先说弟弟,开始妈妈说教我学电脑吧,他说:再说吧。
妈妈知道自己生病了快要死了又问,他说:下次再说吧。
这两句台词时我记得很清楚,下次吗,每次说下次的时候也许真的没有下次呢。
再说说姐姐,喜欢上有妇之夫,病了的妈妈看到自己女儿所谓的男友一家三口欢笑的样子该是怎样的心疼,“等他离婚吗”,看着聪明的姐姐其实还是一直幼稚着呢。
得知妈妈会死后一夜长大,打那个电话的时候,忍着泪,我也看哭啊,谁会视你若珍宝,是爸爸妈妈啊。。。。。。
写到这儿,脑子里一片混乱。
也许自己家里就是我,弟弟,爸爸妈妈的缘故,这个电影看得我哭个不停。
你在睡懒觉的时候,妈妈准备早饭,洗衣服,做好了一切该做的事。
你在看书玩游戏上网的时候,妈妈还是忙个不停。
你约着朋友一起出去疯玩的时候,在家里担心的默默等着你的是妈妈啊。
妈妈,是谁,是看着你有一点不舒服你还没哭她就哭个不停的妈妈,是晚上你出去疯玩回来后把你冰冷的脚抱在怀里的妈妈,是在你熬不下去的时候说你只要开心我就放心的妈妈。。。
婆婆也是妈妈,以前同学开玩笑说我会和我婆婆的关系很好,因为我对待人很真,不知道为什么,刚开始很讨厌这个婆婆,尤其是边脱衣服边跑叫媳妇追的那段,当时的背景音乐听得我急得哭了。
后来也就理解了,十五年,照顾老年痴呆的婆婆,不为别的,因为婆婆在自己的妈妈死后扮演了妈妈的角色。
直到后来自己用被子捂着婆婆,“我死了,谁照顾你呢,那么你和我一起死吧”。
最后说丈夫,最近自己在看《浮生六记》,看到那句,“布衣饭菜,尽可终身”,平平淡淡也许才是真的好。
为什么是最美的离别,因为最后一切回归最初,回到了原来的平平淡淡。
诗歌中呤唱的死生契阔这一刻在这些安静的对白里变得苍白无力。
演得很好,但一直等着哭却没泪点
妈妈真辛苦,泪点比较多,这么任劳任怨的妈妈真是太少了。
泪点众多
这么煽泪又俗套的剧情,让我哭足两个小时真是个体力活儿。。。真心累惨了。。。为什么总要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以及,大多数女人的一生都是杯具。
没有传闻中的好看 有点夸大了 就一般的剧情
虽力道不及《世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仍不失为一部感人的作品。妈妈是世上最爱我们的那个人!失智婆婆演的很像,很像。。。
看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赚了老子一卷手纸,摔。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每个人都身兼数职。女人稍上年纪总会担负起妻子、母亲、主妇等多重角色,原本满位的位置忽然空缺了下来,对谁都不好受。而且病重是件特别麻烦、恐怖的事,莫不如直接尊严地死掉。
儿媳跟妈的互动倒是很有趣的。
哭成鬼!
女主人的生活简直是糟糕成一团胡乱的毛线。直到离世都还为生活在世的丈夫儿女发光发亮,真是凄惨。
除了癌症肿瘤之类的难道就没有别的可以拿来当题材的么⋯⋯
老整这哭了吧唧的干啥子呢 真是的 开心鬼上身还算喜剧片呢 这片子老哭来哭去的真难受
催泪弹
深情但无趣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女同志们都加油自虐吧,家人赌博的时候不要拦着,嫖妓了也要任劳任怨哦,谁让你不会生育,子女丈夫冷漠没关系老子用圣光照耀你们,婆婆说的话就是真理我要无条件遵从,那也真是很棒棒,死了连尸体都要用来感化周围人让他们觉得“温暖”呢,做不到?那你哭个屁
哭惨了
韩国就喜欢拍这种煽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