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片子在豆瓣上感动哭了不少人,他们当中有看过《荒岛余生》、《机器人瓦力》、《我是传奇》的,也有没看过的;有认识汤姆汉克斯的,也有不认识的。
那些没看过、不认识的人,我敢说他们当中绝大多数是新一代观众,90后、00后那种,他们没有以前的观影基础,纯粹基于这部片子本身,被感动。
所以我觉得这部片子在共情这方面做得挺好的,尤其汉克斯凭一己之力撑起了两个小时的表演,确实厉害。
说起来汉克斯疫情期间也上了两部片子,《灰猎犬号》和《芬奇》,质量和口碑都很好,推荐大家一看。
但是对于我这种已经在这个世界上活了比较长时间的观众来说,废土、末日、机器人、老船长(司机),这些东西都太老套了,于是这个片子成为我打发时间的一个工具,毫无感触和思考。
我在这里写这点文字,只是表达一下感想:年轻人被这个片子感动,跟我这样的老古董当年被《荒岛余生》等片子感动,本质是一样的。
时代过去一轮,旧瓶装旧酒,起个新名字,照样能收获一波赞美。
历史没有进步,只是在不停的重复。
听朋友推荐的时候还以为又会探讨什么定义智能之类的话题,但是看完全片发现其实重点并不在此,还是在讲人文。
机器人感觉就是个功能性的角色,最主要因为它很多重要设定都没讲,情节需要有它就有了,主角和它的互动也更多地在体现主角对往日的怀念、最后愿望的追逐、烦躁与自责等等情绪,次之才是机器人智能成长的过程(它学习开车的方式也很不机器而是像人)。
它声音从滑稽到少年音的变化也很像大力士小朋友慢慢长大哈哈哈哈哈(此处突然想起肌肉哪吒)。
全片最让我共情也是我觉得最明显的主题是珍惜当下,环境、亲情、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等等。
最后主角死在路上机器人替他达到,感觉是一种传承,我还以为会是人类的挽歌的时候又说可能还会有别的幸存者,看来导演还是想传达曙光希望哈哈哈。
感觉全片确实一贯如此,从一开始的配乐就比较欢快,中途险恶但也有机器人贡献各种奇怪的笑点,整体有一种严酷冷峻的事实下乐观积极的态度,就像Jeff最后说的,“还有没有其他人不知道,但只要去看看”(大意如此),只要立刻去行动,一切都还来得及改变~总的来说很不错,意外看哭了还糊在我的睡眠面膜上[捂脸]。
这是一部关于亲情和信任的电影。
芬奇亲手创造了杰夫,如同他的孩子。
他小时候不懂事,很顽皮还会闯祸。
你会非常生气并呵斥他,而他会很委屈。
然而你必须收起你的粗暴,非常有耐心的抚养他。
他会不断的成长,越来越能干。
在这个过程中,和你的信任也在慢慢的建立。
终于有一天你将离开这个残酷的世界,而你生前所留恋的一切(狗),将交给你的孩子。
当芬奇和杰夫拥抱在一起的时候,我的眼眶湿润了。
汉克斯是个伟大的演员,向他致敬。
以科幻外衣,暗喻社恐自闭对世界失去信心。
废土末日——内心对人际关系彻底失望。
(在工作和亲情上受到过打击)不能见光——所谓自闭的“见光死”出现的母女——错过的爱情与家庭。
尾随的车辆——影片并未明确尾随车辆是否恶意,社恐狗狗——内心向往的爱情与家庭。
金门大桥——内心向往的诗和远方机器人——重生主角借口工作、母亲、健康,而没能多出去看看世界。
被逼无奈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等到发现外边美好为时已晚。
人是矛盾的。
矛盾吗?
我认为不。
勇敢走出去,不要怕打击,相信世界的美好。
1.死亡 爱 与 离别 在看了那么多宏伟背景的科幻巨作后,遇见一部电影叫做:芬奇。
一人,一狗,一个人创造的用来照顾狗狗的机器人。
在如今纷繁嘈杂各种炫技的时代里,能好好讲个故事,已经显得格外不容易。
能有耐心看一些沉下去的电影,也一样不容易。
1999年,汤姆汉克斯在“电子情书”里,和甜心梅格瑞恩谈一场网络恋爱,新奇又美好,充满着傲慢与偏见的感觉。
而如今,六十几岁略带沧桑的他,毫无表演痕迹就演完了催人泪下的芬奇。
芬奇和他创造出的机器人杰夫,在末日里的逃亡,相处,爱,矛盾,成长,信任。
没有什么大道理,和曲折的故事,却好像道尽了人的一生,会遇到会经历的那些矛盾,迷茫,如何自洽与选择。
年轻是飞扬的快乐,而衰老真是让人伤感不能多想的事情。
人们都喜欢抱着奶香的婴儿不放手,有希望,可期待,又有几个人真正愿意去伺候老人,皱巴巴的皮肤浑身都散发出一种腐朽气味,提醒着你和周围的人,器官机能在衰老,真是绝望。
这几年去的最多的,大概就是殡仪馆和墓地。
九月送走了亲爱的外婆,她躺着,在满是白色鲜花的棺材里,妆容看起来很安详,终于不再有苦痛,而痛苦的是那些爱着她的人,比如我,多想再听她叫我一声大小姐,然而,不可能了。
面对死亡和离别,真的是不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在告别的时刻努力克制情绪,而后的很多个日子里,你会时常在某个时刻,想起这些永别,为亲人友人的离去,无法自控感到伤悲。
不断告别,学习坚强,也许是每个人的后半生,都要一直学习的课程。
前一刻他们还在为发现旧金山有生命的存在而快乐,下一秒杰夫被告知创造他的芬奇时日无多,人生真是无常又无奈。
我想起了爸爸住院的那段日子,每天天未亮去医院报道和医生护工斗智斗勇,晚上九点多在医院停车场空无一人,听着安和桥的歌词,一个人趴在方向盘上傻傻地发呆,有时候眼泪流下来也不自知,就像一场你不愿意经历的梦,残酷而可怕。
多希望你们,永远不要经历这些苦与痛。
2. 信任 纯粹 利益 人类世界,信仰的崩塌其实是很可怕的。
多数人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要做一个善良的好人,然而在成长过程里,残酷与血淋淋的社会现实,时常会把人的信仰体系摧毁到体无完肤。
就像芬奇对机器人杰夫说,在末日绝境和生存选择下,他自己都成为了自己厌恶的那种人,无法保护弱者,也不能够信任任何人。
你希望孩子有能力和足够心智对抗那些世界的黑暗,也希冀他们选择真善美,可是,真的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
人类花了那么多笔触描写爱和乌托邦,会不会只是渴望达到,却无法真正拥有。
因为人性是多面,复杂,且变化的。
身边的很多人,已经开始把谁对谁有用挂在嘴边。
你有用我们交朋友;没有,谁也不愿意浪费时间。
丛林法则,弱肉强食,资源互换,谁也不能责怪谁。
但我还是相信,唯有真心换真心,如果没有,那不如孤独着呗。
有一部电影里有这么一句话:通往成功的道路不止一条。
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路,而不必非要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
爆米花很美,真的很浪漫。
3.人生的意义 末日来到时,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会不会为还没有来得及做的那些事追悔不已,又是否会想起想见却未见的人。
如果人生要经历那么多无法预见的苦难,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影打动人的地方,就是它很简单很纯粹,在一场公路旅行里,建立了一段新的关系,也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希望。
也许人生本无意义,只是: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和你的心上人一起走在街上。
了解她,也了解太阳。
2021年12月31日看的片子,这是今年最后一部,但着实失望。
汤姆·汉克斯在大概2000年前后出演过一部《绿里奇迹》, 围绕人在临近死亡时的“精神上最后一里地”展开。
今年这部《芬奇》,讲了一个人在世界末日自救时的最后一段旅程。
两相比较相差太远。
在这个故事里,人类在自然环境中难以生存,同时人类之间的信任崩塌导致相互残杀。
男主对人类完全不信任,但靠着理工男的底子孤独自救,还收养了狗、改造了车、搞定了防护服、发明了万能百科机器人。
机器人有超强的知识背景和学习能力,学会了听指令、知道给自己找衣服穿、听他讲故事陪他聊天儿、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总之经过几次批评教育,在实践中给它重建了正确有力的三观;然后人与狗、人与机器人、狗与机器人之间产生了相互依存与信赖,男主去世后托孤成功还靠机器人给自己完成了火化立碑。
听起来是个好题材。
但是看完感觉太温情脉脉了,观点平淡而直白,空有一个科幻的外壳,内里装满了虚弱的情感表达。
孤独的末日环境没有逻辑严密或耳目一新或自成一派的科技设定,因此在逃离更加恶劣环境的这条线索上完全没有施展,观众只能看着男主一味的逃与消耗。
而情感方面,一个是人类之间基础信任崩塌,这条线在最开始给机器人的指令中就已经直给了,后面在男主的闪回记忆中又平铺直叙了一次,没有任何冲击感;另一个是男主良心救赎收养了狗,培养接班人托孤,这段儿太理想化了。
它当然是可贵的真诚的,但这么浅显的道理这么温柔的讲述,多了些一帆风顺和三厢情愿,少了些留给观众的想象与反思的空间。
至于机器人的软萌与幽默,我个人非常反感这样的处理方式,但我相信这是亮点,也是和观众沟通最成功的部分。
如果说优点,大概是汤姆汉克斯的表演和开始直至机器人出场这部分内容比较有吸引力。
故事的结尾不知道机器人和狗怎么生存下去。
没接着往下想也没法儿想,情感方面的基础信任解决了,但技术条件实在无从想象。
就当是朝着光明的未来继续愉快的生活在一起吧。
反正是个末日科幻童话,别太较真儿了。
美国的公路片真的是神作诞生源泉。
《芬奇》应该算是我今年看过最好的电影之一了,整个故事虽然情节简单,但却蕴藏了极为丰富的内核,把简单的事情做到了最好,这一点是现在很多的电影所欠缺的。
芬奇一辈子就是个宅男,一生都基本在密苏里没出去过,他不喜欢和别人交流,喜欢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
但末日不允许他保持自己的习惯,恶劣的环境让他将不久于人世,而一场离子风暴也让他不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安静离去。
他不得不踏上前往旧金山的旅程,就像我们的人生一样,事情永远不会按照你的计划发展。
而出发前,他为自己的狗狗研发的保姆机器人终于研发成功了,无数伟大发明的本意都挺离谱的,谁能想到人类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居然是发明出来投喂狗狗的。
机器人杰夫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想要尝试一切他看到的东西,但他的尝试却总是给芬奇带来麻烦:未经允许将车开走惊出芬奇一身冷汗;毫无尝试地闯入他人地盘害的机器狗杜威死亡;被他人追杀导致房车太阳能板毁坏。
让本就生命垂危的杰夫更加焦头烂额:“我知道你昨天才出生,但你也要学着长大了。
”这就跟穷人家的孩子出去创业一样,他们一腔热血地想要闯出一片天地,但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让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父母一把年纪了还要给他们到处借钱还债补漏。
芬奇几近绝望,也很愤怒,他一开始朝着杰夫大吼大叫,但后面他只是失望的无言,除了对杰夫失望,他也对自己失望,因为杰夫犯下的一切错误其实都是他的错误,因为杰夫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他授予的,他做不到的事也都只能怪芬奇自己没来得及教他。
但杰夫却并不气馁,他对芬奇说:“我觉得我们一定会到达旧金山,因为我相信你。
”随后他们继续上路,芬奇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在他快要不行的时候,奇迹出现了,在接近西海岸的路上,环境居然越来越好,飞舞的蝴蝶,金黄的小花,还有久违的可以让人享受的和煦日光。
原来这个世界并没有完全毁灭,还是有适合人居住的地方的。
芬奇享受了他最后的幸福时光,然后安然离去,死在了距旧金山18小时的路上。
要是他早点出发来旧金山,他的病会不会有所好转?
享受更多美好的时光?
我们经过了很多尝试,终于发现了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但却已不再年轻,岁月带走了我们太多的东西。
而能找到自己宿命的还只是少数,大多数人一生都没有到达一个自己满意的目的地。
所以芬奇是幸运的,至少他死在了希望的路上。
杰夫和狗狗也在芬奇生命的终点达成了信任,他们终于成为了一个团队,也可以说是一个家庭。
信任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东西,因为值得信任的人或事是需要经过时间和受伤去探索和尝试的,我们大多数人既没有这个时间,也没有那么强壮,所以珍惜你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吧。
最后杰夫和狗狗到达了金门大桥,完成了芬奇未完成的使命,短暂的停留之后,他们又继续出发,去寻找新的希望。
一段路的终点也是下一段路的起点,永远在追求美好的路上不断前进。
就算面临失望、烦躁、焦虑、恐惧,我们也要学会去享受生活中那些美好,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也许很简单,但在疫情卷土重来、生活压力巨大、工作烦闷枯燥的当下,能让人心里一亮,就冲这,再忙也值得看上一看。
末日是人类咎由自取的惩罚,荒原是生命凋零枯萎的冷床,辐射灼伤皮肤,恶意剜毁善心,灾难下人性受到考验,独处中孤独得到养料,造一个机器人守护小狗,撑一把太阳伞安度余生,未曾到达的旧金山成为最后的夙愿,风景正好的大桥上画下我们的剪影,若你问我还有什么心愿,小狗是我活着的余念。
汤姆汉克斯的演技炉火纯青,足以支撑起这部以他为绝对主角的末世逃生戏,与机器人杰夫、小狗的情谊大于人类,他对人类没有信任,于是将其转托在机器人与小狗身上。
也许他本身有复杂的故事,但一切都在末日的背景下冲淡了。
不过这一部分确实太高,人狗人机情确实感动,契合爱、死亡、机器人的主题,但烘托上比较冷静克制,非属强情感电影,看完感觉淡淡的。
芬奇 (2021)8.42021 / 美国 / 剧情 科幻 / 米格尔·萨普什尼克 / 汤姆·汉克斯 卡莱伯·兰德里·琼斯
不得不说,这么长的电影,一个演员担起了重任,(当然还有个机器人组成相声搭档),演技一直在线,一个背影,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让人立马进入到电影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情境之中。
可是呢,只要一开始思考周遭的一切,疑问就会越来越多,最后将出彩的人机组合表演给淹没。
举几个自己感觉明显的例子吧:1、主角开着车,在车里晒着太阳,说明当时的科技已经开发出了隔绝紫外线的玻璃(看玻璃上有特殊的纹路,应该有独特作用),那么说明只要造一个用特殊玻璃覆盖的建筑就可以开始基础的农业种植。
当然,为了防备飓风等恶劣天气,应该造一个可以开合的顶部,细节不赘述。
主角在如此环境下依旧可以生存这么久,环境还没恶化到人类拼命努力也还会灭亡的程度,这里却看不到任何人类的努力,感觉是将人类弱智化,换成一群大猩猩还比较可信2、像主角这样一个人,也能搞出一个这么厉害的机器人,那人类科技应该已经可以实现大规模的智能机械化,也就是说使用机器人从事各种人类在恶劣环境下无法进行的活动,而人类只需要生活在建筑物和建筑物的阴影底下,那就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不需要到影片中如此废土的地步。
时间已经过了15年(我没记错的话),城市里依旧有很多建筑物存留,自然的破坏力并没有达到能扼杀一切基础的生产,影片中所有人却被设定为苟延残喘到只能互相掠夺,有点为了末世而强行末世的感觉3、在美国中部寸草不生人食人,到了西部就忽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了,影片里没有解释,让人比较费解。
或许这就是本电影的设定。
但是那里环境这么好却还是荒芜人烟,而当地紫外线强度适宜,眼前至少应该是大片农田的农村生活场景才对(假设一切生产活动才刚刚重新建立),电影中的场景则是一个没有人烟的荒废了多年长满各种其他植物的城市,明显的不合理本片的一切都显得很美,主角每天去外面搜索资源回来养狗做机器人,但只要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主角的结局是注定落寞的,在完全不进行任何生产活动,只靠捡人类残存下来的工业品过生活,饿死病死的悲惨结局就已经注定了,不只是主角,还有主角周围环境里的人,嗯,当然,还有那条主角最爱的狗狗,这才是隐藏在美丽画面底下的残酷的现实。
一想到这些,那些美丽和温暖就如同梦和泡影一般不再那么美丽,反而像哄小孩入睡的童话,像无味的鸡汤,总是浮在空中,没有能落地的踏实的感觉,也就没法真正走进心里,产生共鸣。
剧情并不复杂在此不表;观影中的一些思考,有点扯淡:1,关于人性,末日下进入互害模式,芬奇除了狗和机器人谁都不信任,教杰夫的时候也是让他警惕人类。
孩子,这就是成熟的标志。
2,杰夫的脑袋里掉进一颗螺丝钉,有点像脑子进水了,自己拍出来清醒过来,所以要独立思考啊孩子们!
3,古德耶尔的名字很有意思,goodyear意向美好的回忆或者美好的期待吧(原来是个广告!
)4,打雷的时候杰夫说我有一些想法,可能是它知道闪电会产生臭氧5,小狗狗能有什么坏心眼呢有诗为证:一人一狗闯废土🐶职场新人小杰夫🤖️发挥主观能动性💪无证驾驶零事故🚗
我很喜歡,末日下一位孤獨的老者,一個初生懵懂的機器人,一隻溫柔忠誠的小狗,詮釋出了如此浪漫的信任。
狗好烦 一直鬼叫鬼叫,机器人也有点烦,话痨聒噪(最后的明信片上干嘛不画杜威?!虚伪的对狗的爱)
炒冷饭炒到吐 评分简直难以置信 基本就是Cast Away内核加不超过2001的科技水平加Midnight Cowboy结局 你们想象力都这么丰富能解读出来这么多内容?Really??
明明Jeff没有任何表情,但我好像能读懂他所有的情绪,这个穿着派克大衣的机器人的可爱程度堪比WALL.E,不分伯仲
他俩在阳光底下爆米花的场景,是我近年来看过最浪漫的场景之一。我快要死了,那就让我来教你如何在飞扬的尘土中演奏一场名为“live a little”的烟花。
“ 你会遇到各种事、你无法控制的事,你会有原始的情绪。在这种时候,你如何应对,采取何种行动,将定义你是谁。” 强紫外线和超高温的末日环境设定下,工程师Finch在基地被雷电摧毁前,自主研发了一台机器人Jeff。他不需要陪伴,他只希望他病逝后有人能照顾他心爱的狗,哪怕这个人是个机器人。Finch录入进机器人系统里的书籍数据里有《犬类美容大全》、Finch还专门在机器人的胸前设置了狗罐头开瓶器,一切都是为它日后照顾狗狗准备的,这两个细节真的太好哭了。一个病重的人类、一个新生的机器人、一只机灵的狗仔、一只电子狗,这样的一个奇妙组合 出发前往西部旧金山寻找适合的居住地。看电影的时候,不止一次的回想起若干年前的《荒岛余生》,机器人Jeff也自动和汤姆·汉克斯在荒岛上做的足球人偶Wilson对号入座匹配。后末世的概念重演《荒岛余生》。
看似没什么特别的,但最后还是落泪了。
世界末日,一台四驱的老车,一个将死的人,一条无主的狗,一个手工的AI,一条公路……
快进看完的,总觉得开头那部分,我哪里看过。#20220226
多元成家
我们总想着自己的Siri能再聪明一点能多理解我们一点 然而看到Jeff那么智能 懂得自作主张下车去找吃的会把头埋在Finch肩膀上撒娇 我又觉得可怕又可怜。可怕的是 太聪明的人工智能终究会有威胁人类的安全的可能 不防不行。可怜的是 那么聪明却没有自己的主动意识和感情 并且永生。Goodyear终究也是会走 那留下Jeff了怎么办 他开罐头的技能给谁用 他讲故事给谁听 他扔的球谁接 他开车去哪?不过想想 他会永远记得Finch和Goodyear 也算是给观众的一点安慰。
不是我的菜
合格类型片,只要结尾够感动,观众可以忘记前面光铺垫不点炮一笔带过不深挖的剧情。我比较纠结的点是臭氧层破了气温升高,地表还能不能维持一个大气压,有没有臭氧层的区域这么大温差会不会导致刮大风。浅归浅,还是有它诗意的部分。Jeff的口音太像波拉特了,我看老外也都这么说,我一直脑补Jeff说she is my sister。音乐居然是Gustavo Santaolalla写的,完全没有他以前让他扬名立万的拉丁探戈风格。
「FINCH WEINBERG, LOVED BY GOODYEAR AND JEFF.」生命重要的从来不是诞生与逝去,而是经过与记忆。Jeff是人是机不重要、小狗是人是狗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产生了联结,这就是生命和生命彼此的映照。
末日托孤,悲壮是要刻在受托者命脉里的。Jeff真是人与狗的综合了,糟糕透顶的人世,也还是看得到蝴蝶与金门大桥,看得到光与前景。奈何人类烂透如斯,何尝忍心看一颗赤子之心遭遇唐突与磨蚀呢?学会爱与体恤,是多么温热而残忍的大课呀。三星半。(拿到豆瓣2021年度电影纪念徽章啦)
executive producer : Robert Zemeckis
有点程式化的故事,按流程走最后总能掐到点泪点。
充其量是把台词扔在脸上的未来情景剧,人与机器的互动撑不起这么宏大的后启示广角镜头,机器与狗的互动也锁不住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玩的都是深刻的概念,过渡煽情真的大可不必。
你们想多了的同时想少了 :) 这片就是讲了一个人工智能特温暖,完成了一个孤独的人类所期望的一切的故事。没讲啥道理,就是个洗脑片,让让大众从情感上放下对AI的恐惧,甚至产生好感。完美切合了当下人类缺乏互信的孤独,和对可信懒不还嘴伴侣的需求。
杰夫第一次给狗狗扔球时,我非常担心他太大力,以至于把球扔到了狗狗都不愿意去捡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