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同学在片子里一改华英雄优柔的形象,狂彪悍了一把,看了这部之后,我想要说伊面是没有演技的演员是有点冤枉他了.彪悍到带着手铐还能打一堆人的同学目前还是很少见的.剧情太夸大催眠的效果了,徐做作的表情让我有快进的冲动.黎明也许是四大天王里最温文气质的一个人了,但神奇的是...即使黎明再温柔,也还是个攻,即使伊面再彪邯却依旧是个受,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再弱的攻也比受强,攻受之间是有不可逾越鸿沟般的质的区别的!!!
这就是我看双雄之后最大的感想.....
想比较大部分的香港的警匪片,这算是更胜一筹了。
因为它引进了许多元素于其中,诸如催眠,让人重新认识了,而且不在是单纯的打斗场面,整体的情节的安排上也是比较不错的,存在悬疑。
还是不错的。
看的时候一直跑神,吴镇宇出场我就知道那两主角完了,那样的气场、眼神、服装、发型,完全是他的巅峰状态啊!
其他人不被秒成渣才怪!
一直好奇以吴镇宇的外型演技为何得到的机会总比别人少,个人YY得出的结论是:他太霸气外露。
除了和他同一级别的几个戏精,那些跟他拍过戏的人多半心里不是滋味,眼看着被抢啊!
导演当然不反对演员表现出色,但一人独盖影片太耀眼了未必个个导演都喜欢,估计也会嘀咕:天,下次我找谁才能镇得住他。
话说看伊面的戏我就老想如果镇宇来演他会怎样?
这个念头一经出现是如此的顽固,以至我不得不承认我是偏心的。
于是想起高群书形容吴镇宇的一句话:”吴镇宇总被江湖误,狗日的势利的江湖 。
“
部戏最出彩第一吴镇宇,第二黎明。
郑伊健的角色反倒不如吴镇宇的精彩。
剧情上有不合理的地方,两次都被那么轻易的盗走钻石,看监视录影机的人难道是睡着了吗?
就这样轻易的两次毫无反抗的被拿走钻石。
吴镇宇演的太好了,完美演绎了一个心理变态的欧阳海。
欧阳海可能是爱着黎上正的吧?
羡慕他老婆,在黎假死的时候眼眶泛泪,在黎拿氧气瓶撞真空箱时的动容和不忍,虽然他还是最爱自己…原来看到最后欧阳是个深柜我真是。。
黎上正也惨,闹了个半天结果最后还是死了。
好吧就当你去陪没朋友的欧阳了。
还有这个结局太扯了,一个这么聪明厉害的反派就被几句语言攻击整破防了,那最一开始怎么不这样做?
我看都要看破防了。。
从来没这么想让反派赢过。
真心想为francis给个四分,但是这个结局真是恨的我给不下四分,最多3.5~意外惊喜的是这部戏还有kenny,虽然刚一开头就死咗。。
黄浩然演的杨警官真是贱到想打。
太喜欢吴镇宇了,穿西装型到爆。
欧阳海也真的是个非常非常有魅力的角色,人家只是想要两颗钻石,就给他呀给他呀。
嗯,当年被认为是黎明的翻身之作,将亦正亦邪、进退两难的的心理医生演绎得很到位,伊面的表现也非常不俗,黄浩然以及我最喜欢的林嘉欣(那时候还真是可爱)崭露头角,还有戏份不多但是很到位的徐静蕾。
剧情安排比较新颖,将心理犯罪搬上了银幕,可惜在颁奖的时候还是稍稍逊色。
当画面上出现黑衣人,帅气机车,轰鸣马达,都市俯视大夜景时,确实心潮澎湃了一番。
激烈枪战,追逃,黑吃黑,卧底,反转,潜伏,一系列关键词涌入脑海。
当麦克斯出现时,隐隐感觉,他太纤瘦了些,与想象中与黑帮对峙绝杀的角色差距过大,白净的脸上溢满文弱书生之气,既无正义之感,也无丝毫侧漏霸气,更无蒸腾杀气,即便是几年后舍命只身追凶,仿佛也只是为了报当初一枪之辱,而那句“我的责任是抓坏人”在片中多次变异出现,是硬套的高大上主题。
于是只能寄望于其出神入化的演技,但总体而言,詹姆斯·麦卡沃伊的演技并不足以掩盖他的文弱样貌给人带来的先入印象。
在两雄对峙过程中,他的表现像是一个不停向大人讨要玩具的不安小孩,哭闹,执拗,易怒。
而扮演“大人”的,则是双雄之中的另外一位,斯特恩伍德。
作为一名杀手,他脸上的坚毅线条,紧抿的克制的嘴唇,凛然无畏的眼神,则纯粹是按照正面人物的路数来塑造了。
他所做的一切,仿佛只是遭人利用,陷害,只是为了替儿讨回公道,与此并行的,是他不乱杀人,不嗜血如命,曾数次挽救麦克斯于水火。
两位同样往阳面塑造的人物对垒,因为缺少了正邪两方力量的平衡,出现严重的一边倒的失重感,让人焦虑。
尤其是,该片后半部分,双雄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地共同联手对抗警局中的黑暗力量,这样的桥段在很多警匪片中似曾相识,两雄都做了某个事件中的棋子,而真正的幕后黑手反而是正义之师的上司,但这样的反转过于牵强了些,所谓的深刻主题有生拉硬套之嫌。
当麦克斯问出那句,当初在隧道你为何不杀我时,相信也正是许多观众的疑虑所在,斯特恩伍德只回了一句,for what。
单纯这两个单词,不足以服众,不足以塑造这个人物的多元型格,不足以构成圆满完整的情节弧。
片尾,在天台上,两人终于将敌手打败,而此时麦克斯又回身将枪对准了斯特恩伍德,斯特恩伍德面对此景,则镇定淡然地与之对视良久,潜台词是,乖,别闹。
麦克斯的多次反复反悔,让观众感受到的并非他的内心挣扎,而是,分裂。
因为他最初心心念念的只是,自己将斯特恩伍德押解回狱,一雪前耻,个人恩怨无私地飘在了他职业道德的上空。
但情节推进中,导演或许觉察到这样的小处出发过于不上台面,而后欲时时处处将之强行拔高,剥离感,分裂感愈重,不知所云,不明所以,混乱至极。
今天再次看到<双雄>,是个惊喜.这部片子里有几个我喜欢的演员,吴镇宇,徐静蕾,黄浩然,他们在个别场景里的表演很出色,令我印象深刻.另外一个主演黎明的表现虽然不俗.但是在我喜欢的演员的列表里,他还没有被写入.当然,这只是个人的观点.不排除有成见的因素在内.而没有提到郑伊健,却不是因为否认古惑仔系列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而是一时想不起该说他点什么了.除了那在两个楼宇间,搭块木板,凌空一跃的镜头. 先说吴镇宇,也许在这个片子里他的表演可圈可点处颇多,但是,只一个眼神一个面部表情,让我感触良多.那是在影片最后,黎明抱着着氧气筒砸封闭这徐静蕾的铁柜子.吴镇宇的一个手下连续几枪击中了黎明,以阻止他这种无益的举动.而黎明明知希望渺茫,仍然牢牢的抱着那个氧气筒,一次又一次执著的砸向铁轨.所有其他的角色都挺了下来,看着他.这正是黎明的show time.而这时我发现吴镇宇的一个动作,精彩异常.他怔怔的看着那边的黎明.头斜,唇开,盯着盯着,右眼突然眨了以下.通常我们在目不转睛的看一个物体,累了的时候是需要眨一下的.通常我们看到不可理喻,不敢相信的事情的时候,也是需要眨一下的.而就是吴镇宇这时这不经意的一眨,竟让人感到了他和黎明之间的那种微妙的关系:惺惺相惜又不共戴天.这大概是正角与反角之间关系处理上屡试不爽的编剧法门吧.也许吴镇宇应该为黎明的痛苦而感到快意,也许他该反思自己是不是要停下来.也许他当时的大脑短路一片空白.所有的心理活动都用那一个动作表达的淋漓尽致.早在前面那场激烈的枪战中,黎明假装中枪倒在地上.而吴镇宇却极力想要把他救走那个桥段和这里是异曲同工的.只是这里体现的更加隐蔽而已.那时,我在想,也许吴镇宇做演员这几十年早就琢磨好了,什么时候该用什么样的面部语言和身体语言去表达.对他来说是个熟练活,他的专业素质就体现在这里.也许真的是他的感情也浸入了角色的内心挣扎,一个真性情的流露.也许两者兼而有之.脑际只有一句话挥之不去: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再看徐静蕾,印象中老徐这几年,除了折腾自己的电影外,到也经常在一些商业大片中甘当绿叶.关于这个电影要说的是,她讲自己把眼睛哭坏了那个场景.当时我觉得似乎在某个片子中见过类似的情形.虽然我认为在自己大脑记忆中查找资料是最理想的信息检索方式.但是你知道即使是最好的硬件配置和软件优化后,cpu利用率也可能达到100%,小脑袋也是会急需散热而停止运转的.这个寻找类似的情形的模糊检索过程确实痛苦得使我感觉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实在是人生的一大缺陷.而终于想到了,你猜是什么?竟然是网络中流传的关于八9年那段往事的记录片中,一个柴姓女子声泪俱下的场景.这时,我不禁为自己思维的跳跃性而感到困惑.一时无语.对黄浩然产生印象是一个叫做<黑白森林>的盗版vcd,当时我就觉得这个小子演的不错.而在<双雄>中,他显然不是主角,但表演极具张力,也当仁不让的抢去了不少风头.在带人追逐吴镇宇的那场戏中,他把角色那种歇斯底里表现到了极致.以至于你看到一张因为情绪高涨,不可控制的扭曲的通红的脸.这不是一般的虚张声势,从那个镜头你能看出他有多么卖力,多么认真的去刻画这个人物.尽管这是在汽车追逐的背景下,长镜头记录下的一个瞬间.而也正是因为是这样一个瞬间,我也看到让自己坚定喜欢这个演员的理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会成为向吴镇宇一样的杰出演员.用有限的生命去塑造异彩纷呈的人物形象,从而在繁星璀璨的演艺圈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芒.
别说我对部分亚洲警匪电影抱有偏见,但是很多导演或者编剧都有一个严重的通病。
就是为了追求大场景和戏剧性效果,肆意牺牲故事的可信度和情节的连贯性。
影片中开始还算过得去,越往后越离谱了。
据部分警察称被击毙的匪徒瞬间回到了老巢阻挠英雄救美,黎明饰演的英雄肩膀连中四枪还能举起一人多高的煤气罐子。
这让我想到了去年遭到嘲笑的《十面埋伏》里,小妹死了有半小时了又从雪地里爬起来,随手就击毙了坏人。
还有目前的热门话题,《无极》中馒头对儿童心理的摧残。
好像电影里有了惊人的画面和不可思议的特技就能作为大片了,简直是对观众智力的侮辱。
本片上映前期待值爆棚,陈木胜的时装动作片一直都是我的心头好,而林嘉欣是我高中时代最喜欢的女演员,郑伊健的巅峰期也是最中意的男演员之一。
可惜那个年代没有经济条件,莆田也没像样的电影院硬件,等了近半年才熬到影片出碟,迫不及待消化完,虽然跟预期有差距,但港片的情怀元素都在,值得回味的地方也不少。
印象中这是当时华语电影第一部以催眠为主线叙事的电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锁,就是他们的死穴,是他们最不愿回忆,最不愿想起的事情,找到这个事情,就可以控制他,就可以把他催眠…”就是人都犯错的时候,这个错误就成了心理的弱点,当然,催眠也只是噱头,一个叙事手段,好的电影都是以情动人,自我防护意识足够强大的李文健(郑伊健)能够被催眠,也是被黎尚正(黎明)找到他深藏内心关于爱情脆弱的一面,而黎尚正铤而走险也只是为了拯救家人,两个为情所困的男人最终为了爱和正义由对立面转为并肩作战,这也是港片双雄模式电影的套路之一,煽情稍显生硬,但还是打动我了,能形成感染力和代入感的电影都是好电影,最后再缅怀下陈木胜导演。
我记得好像是在我念初中的时候看的,而且看了好几遍。
因为很有看头,黎明演的心理学家是一个英俊帅气而且疼爱老婆的人,觉得他和徐静蕾演一对,很靠谱。
而郑伊健演得警官很血气方刚,正义的化身。
其实在这一片子里,没有真正的正义,只有每一个人的利益!
如果真的有这样的催眠。。。
20949
发现每年都会有这么一部宣传得天花乱坠的电影~看完会觉得不如不看~
这片名就基啊!嘛,想当年我们寝室一致同意欧阳海森森爱着黎尚正。再看还是觉得挺萌哒,尤其吴sir的那个小眼神,让人觉得其实拍戏那阵子……你就是真心爱着黎天王吧
没多大感觉的电影
黎明玩催眠的,呵呵
吴镇宇演这种神经质的角色太绝了,电影有些虎头蛇尾,双雄之中比较来看还是黎明胜过另一位
徐静蕾……浪费了
催眠啊,,这个比较厉害,,
多出的一颗星是给吴镇宇滴~
这不是一部被遗漏掉的好电影,郑伊健和黎明的合作还是蛮有化学反应的,也算是有默契,黎明其实并没有出众的外表,但是他的眼神和声音的确很有魅力,可以说是典型的东方纯爷们儿的代表,我看黎明的电影并不多,但是没一部有他的作品都有着不错的口碑,可以说是少产但是却很高质的演员。
印象中港片中的心理元素很少,所以这片子一直情有独钟
好难看的片子,开头一个个都是逼王的架势,最后只剩逼…除了吴镇宇很有信念感的当坏人,其他人在干什么呀…以及黄浩然一如既往地建雄哥被虐…
还可以,不过对黎明不是很感冒
陈木胜的电影就是这么无聊
不用再迷信香港电影了
發現好多港片都忘記詳情了, 比如這個, 模糊的故事中只記得催眠術... 印象中港片給人的通常感覺而已, 無甚特別.
最近一直在狂追吴镇宇,可惜这部实在太敷衍了,吴的演技也没有体现出来,声音也不习惯。
黎上正,催眠大师。(96年麻省理工心理学及催眠学博士 seriously?)“人嘅大脑入边有好多道门,睇起来好似好复杂,其实都有一定嘅定律。每一个人最少都有一次藏在心里边嘅创伤,可能系童年嘅回忆,或者系人生最痛嘅一次。亦就系个一道门。”说起来人都害怕被人看穿弱点,如果你最大的隐痛或秘密被看穿,意志力崩塌而被利用,当然是最可悲的事。所以催眠大师说心术要正。/这部影片有点模仿《沉默的羔羊》,但剧本故弄玄虚,既不够像悬疑片,又不能算完整的动作片,全靠黎明的演出撑场了。他的瞳孔是略淡的咖啡色,凝视的目光确实颇具神秘感。对手戏的郑伊健实在太弱了,既不够咄咄逼人,该脆弱的时候又不够伤感,导致惺惺相惜的情节很牵强。吴镇宇的反派,演得无可非议,只是本身给的人物设定就很单薄,也没有一句经典的台词,可惜了。
原版的face off我就爱不起来,别提这翻拍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