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我自私吧,我不喜欢朔和女二和小孩在一起,我不喜欢小孩强行认爸爸。
前面几集真的是让我代入感很强,我喜欢亚纪,我遇到这样得女生我会爱一辈子,用一辈子怀念。
还好中年的朔不是熊猫演,不然我真的要被他气死了。
你用17年怀念亚纪,剩下的那辈子让我来怀念吧。
我可以更好。
后面其实有点看不下去了,不喜欢懦弱的男主,不喜欢逞强的女主。
我放不下,我就是放不下。
片尾曲很好听。
我希望,这辈子遇到那个人。
“我想说说我喜欢的东西:第五名是在章鱼烧小店前偷偷摸摸写明信片的松本朔太郎,第四名是被口香糖机关整到的烂好人松本朔太郎,第三名是总弄掉钥匙坐立不安的松本朔太郎,第二名是让我别演朱丽叶的松本朔太郎,第一名是那一天为我撑伞的松本朔太郎。
” 因为想表现出最好的一面而勉强自己很正常,可无论如何,还是更希望有朝一日可以遇到一个能告诉我“你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的人。
ep2 绣球花那一段真的太美了。
ep3 父母并肩坐在海边抽烟,侧影融入夕阳中,这种无需多言 能相互支持的感觉真好。
ep3 从突然变轻的自行车脚踏板想起初学会骑车那天和爷爷的约定,“失去一个人原来是这种感觉啊”,喜欢这样的镜头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
“所谓的世界,就是愿意拥抱你的人。
在那个人的怀抱里,好温暖。
”那一天,我在你的怀抱里,感受到了整个世界。
ep4 “我本想一个人过完这一生,只要每天过得很忙碌,人生就会很快过去…当我发觉时 已经过了17年。
” “已经可以忘记了吗?
” “还是没办法。
” 在死之前,还有几个17年?
我还必须呼唤几次你的姓名呢?
我还要迎接几万次流泪醒来的早晨呢?
我已经 快要撑不下去了…一切都没有变,只有她缺席的世界,一片冰冷。
“我会记得你们两人的事,你就安心地忘了她吧,再载着某个人,往前走吧。
” ep7 失去的同时也代表着另一种获得。
ep8 “我讨厌的只有以上这些,剩下的都是我喜欢的,全部都喜欢。
” ep9 “人生本来就是由每一天堆积出来的,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尽情做现在能做的事。
” ep9 两位父亲的对话: “我的女儿…或许已经来日不多了,如果我是朔太郎的父母,一定会说不要拍这种照片,因为我觉得这对留下来的人来说会比较痛苦。
” “不是这样的。
我想…留下来的人一定希望能拥有此刻的幸福吧。
” ep11 不知道为啥,当看到和尚面对亚纪的遗体,哭着说出那句“我喜欢你”的时候,才终于落泪。
(真觉得柄本佑演得很好!
“一想到这就是亚纪,我还是放不了手。
我想一直带着它。
” “因为你不想忘记你与她的一切吗?
” “不,是为了让我不要忘记,亚纪已经死了。
” “我已经无法追上飞奔而去的亚纪,只要我还活着,你我的距离就会不断拉远吧,但是,我不会停止奔跑,因为我不断奔跑的脚印,就是你曾经活在世上的证明。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应该可以笑着见到你吧。
” 一部不仅有青涩爱情,还有亲情友情师生情的剧,对各种情感抽丝剥茧,以最适合共情的方式表达出来,感人至深。
永远也忘不了21岁熊猫的侧脸。
纯粹是喜欢这个故事,就这样一集一集的看了下来。
看剧的初衷是为了山田孝之绫濑遥,太爱这对组合,于是在某个回顾完白夜行结局后的一天晚上打开了它。
剧情其实放在今天来讲略俗套,略煽情,看了简介就知道开头结尾的那种,但就是有一种魔力渐渐的吸引着我。
绝症题材在泡菜剧里真的已经看烂了,起先几部看着觉得是好剧,凄美,看多了就成了狗血做作。
这部剧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所诉说的一切是以爱情为主题,但是剧里并不是大肆渲染,更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许多种情感,家人无微不至的照顾,朋友心心念念的互帮互助,恋人之间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
人在世上的最后时间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早知要粉身碎骨,何不放纵了却心愿。
你还记得年少时你爱过的那个她/他吗?
开篇阴雨连绵,男主角颓废的倒在了马路上,大雨不停地下,男主的心理独白:亚纪,你已经离开我17年了。
不知为何,当我听到17年时心里颇有些震动,人生能有多少个17年,当一个人要把另一个人放在心里17年,那要多深的刻骨铭心。
我知道电视剧肯定不现实,只是惊叹于这份爱的美好。
谁让自己原本生活平静的像一潭死水,剧里男女主经历的一切我不可能感受的到,也不可能去选择这样的人生,戏剧毕竟是戏剧。
很喜欢剧的双线模式,一面是男主成年时,一面是少年时。
一面是自己现在的颓废状态,另一面是年少时意气风发的自己。
每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后必定掩埋着深不可测的苦楚。
我慢慢看着他们从欢笑变成悲伤,从喜悦变成哀悼,看到最后发现自己也被感伤的一塌糊涂。
一盒盒磁带,一张张照片,记录的是一个女孩简单的心事,一份爱情的纯粹美好。
可能它们会被遗忘在房间的某个角落,但当你有一天无意中发现,回忆会像潮水袭来压的你喘不过气。
一个人死了就是死了,只会化成一把灰,什么也带不走,但那些留下来的磁带,照片,便是你曾经活在这世上最好的印记。
就如男主一直小心翼翼保留的骨灰瓶,在为了拯救险些被车撞的小孩,在地上摔的粉碎,其实瓶子碎了,就表明,男主终于从被束缚的人生中解放出来了,他开始放下过去,走向新的自己。
一直很喜欢剧的怀旧风,Ed里的夕阳,电线杆,楼房,花海,映衬男主女主,这一点上跟白夜行上尤其相像,大概是一个制作班底吧。
最巧合的是结尾用的都是柴姐的歌,真是好听爆了。
剧里的感情刻画的很细腻,男女主之间的感情线循序渐进,恋人间最初的约会,当女主得病后男主与她隔帘相望接吻,两人间无望而又想相守的婚礼,带恋人去完成最后的心愿,在世界的中心抛洒掉恋人的骨灰。
一件一件,显得简单明了,丝毫不拖泥带水,电影版明显因为时间关系,男女主之间的感情基础刻画的太薄弱,(还有森山未来长相太硬伤),完全没有电视剧来的精彩。
电视剧在刻画内心戏和感情线实在太赞。
对于演员绫濑遥,她是第一个由作品吸引我而让我产生好感的女优,仁医,干物女,白夜行,再加上这一部,足够让我觉得她是个不错的演员,倒不是演技有多强,重在很有诚意,作品质量高。
山田孝之只叹可惜,他最好的黄金年代永远的留在了那几年,演员的人生际遇谁又预测的到,只是苦笑罢了。
不过这俩合作的两部剧,足够在我心里留下好印象了。
这部剧推荐给任何一位喜好爱情剧或感情线的人观看,04年的片子能够拍摄如此细腻,让人动容实乃精品。
谁还记得少年时。
假如我快离开这个世界,在我停留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秒,我一定会记得,那天阴雨连绵,我在雨中诵读稿件,那个为我撑伞的少年。
看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在一个深夜,万籁俱寂的时刻很容易滋生出脆弱和敏感。
长大成人的朔太郎与亚纪衰老的父亲相遇,十七年后的朔太郎在面对昔日恋人父亲的时候不改当年的慌乱,依然像个在女友父亲面前不知所措的少年。
两人的对话与场景重现,但是间隔了十七年绵长的光阴。
不知为何,突然我的心弦就被打动,眼泪和鼻涕开始肆意滂沱,这部剧之前的生离死别因为过于理想化而显得刻意,相反,这样平淡的日常对白却因一种氤氲着感伤的气氛而更容易触动人的心弦,那是一种在多年后对逝者哀而不伤的怀念。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的主演绫濑遥和山田孝之是我非常喜欢的日本演员,之前在《白夜行》中已被两人的精湛演技所折服,但没料到在《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又被深深虐了一次。
两者是完全不同风格的电视剧,《白夜行》展现了两人行走在黑夜中无法摆脱的绝望人生,而《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回顾了一段隐藏在白日里不可言说的疼痛青春。
《白夜行》的故事开始于一次谋杀,男孩亮司目睹了父亲对女孩雪穗的兽行而失手弑父,雪穗又为了保护亮司免于牢狱而杀死母亲,两个十余岁的孩子从此便在谎言和背叛中携手同行,并在之后因为嫉妒和欲望的唆使而一步步滑向深渊,在两人所犯重罪即将暴露之际,亮司选择用自杀的方式去保护雪穗和他们共有的黑色秘密,雪穗也将在没有亮司的白夜中继续她已然无望的人生。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缘起于一个雨天,男孩朔太郎出于见义勇为的初衷去为雨中诵读悼词的女孩亚纪撑伞,从而开启了一段懵懂而青涩的纯爱,就在两人准备正式交往之时亚纪却不幸罹患白血病并逝世,深陷于这段无果却刻骨爱情的朔太郎始终难以忘却早逝的女孩,在经过十七年的内心折磨后朔太郎终于选择回到家乡去以追本溯源的方式解开心结,以理性而柔软的方式与记忆中的亚纪告别。
然而贯穿这两部剧情迥异的电视剧的核心都是“爱”,只不过一种是蓬勃向上的纯真爱情,宛如樱花般绚烂而短暂,而另一种则是根植于罪恶泥沼的恶之花,相依为命的畸形爱恋。
在同时观看这两部剧的时候,不仅容易产生精神分裂的错觉,更是处处都能感受到鲜明的对比,就像白天和黑夜般昭然,但在结构方面又是如此相似,甚至有一种浑然天成的衔接之妙,如一对男女的前世今生般令人唏嘘喟叹。
在细细回想这两部剧的时候会发现很玄妙也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的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人物设置;未来和现在;信物和经典台词。
先说第一点。
首先我关注的是这两部剧的男女主人公的名字,不知道是不是我脑补过度,总觉得他们的名字暗藏玄机,是命运的哑谜。
《在世界中心呼唤爱》中朔太郎的名字在剧中被揭示说是其祖父根据日本文学史上的文学大家而起的,我搜了一下,私以为应该就是日本的早期象征主义诗人荻原朔太郎,于是我忍不住臆断朔太郎对早逝的亚纪近乎痴迷的守望和十余年的怀念如同诗歌般美妙而迷幻,这也算是一种解读吧。
而亚纪的名字更令人回味,亚纪在剧中透露说自己的名字就是“白垩纪”的意思,是父母希望她像小恐龙般健壮的美好祝愿,所以也不难解释为何亚纪在剧中是一名短跑健将,在未发病前身体素质很好,但是我不禁又想到恐龙那种地球的霸主最后也消亡了啊,所以亚纪的病逝也是冥冥之中的劫数吗?
这两部剧分别都有一个留下来的人,《白夜行》里是绫濑遥扮演的雪穗,《在世界中心呼唤爱》则是山田孝之扮演的朔太郎。
但不同的是,他们一个心系未来,渴望用金钱去构建她所匮乏的安全感;一个沉湎过去,通过回忆早夭的恋人来填补内心的空虚。
这两部剧也分别都有一个离开的人,《白夜行》里是山田孝之扮演的亮司,《在世界中心呼唤爱》是绫濑遥扮演的亚纪。
亮司为了替父亲赎罪,也为了守护雪穗的幸福而以死亡作为对她最后的疼爱,亚纪则是被上天薄待的可怜少女,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饮恨而亡。
这种人物的设置非常有意思,我们会看到这对男女天真纯洁的初恋,也会看到被黑暗腐蚀的邪恶。
朔太郎和亚纪若是不谙世事的天使,他们是在太阳的庇护下自由玩耍的孩子,那么亮司和雪穗就是满手血腥的恶鬼,将彼此作为太阳般信赖却不得不永世在黑夜中沉沦。
无论是亮司的自刎还是亚纪的病逝,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都是苦难的结束:亮司不再为了满足雪穗的私欲而做违法乱纪的勾当,饱受良心的谴责和灵魂的拷问;亚纪也不用一直接受痛到彻骨的白血病治疗,羸弱得像一片风中的枯叶,在随时被死神带走的惴惴不安中虚度时光。
但是对于留下来的人,痛苦才刚刚开始,雪穗虽然不用再担心自己的罪行曝光,但她失去了唯一依靠的人,注定今生今世都要在噩梦中辗转反侧;朔太郎失去亚纪仅是悲惨的序曲,之后的十七年中他无法融入一切情爱之中,用漠然的面孔懒散的脚步踟躇于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街头。
(未完待续)
完全是冲着山田孝之和绫濑遥看的,感觉他们两个人实在是太般配了。
两个人的演技也超赞,尤其喜欢绫濑遥的笑和山田孝之瞪大眼睛傻乎乎的样子。
《白夜行》里看得不过瘾,这里完全是两人的感情对手戏。
就像看《白夜行》的柔情版。
故事本身很感动,也只有初恋才能如此疯狂和刻骨铭心。
回忆里的爱情总是充满了色彩,蓝色的天空,粉色的八仙花,红色的土地……其实不太喜欢朔的个性,太懦弱,经过如此惊心动魄的爱,就算孤独地活了17年,又怎样呢?
如果他真的去了海中,就能永远和亚纪在一起了,真的很讨厌亚纪的骨灰撒在路边,还要去向亚纪的父亲再要,何必呢。
为什么要开始新的生活呢?
不过站在中年的朔的角度,也能体谅他的孤独和无助,这就是现实,没办法去死,自私地还想活在这个没有亚纪的世界,那就敞开胸怀地渐渐忘却吧,过去的爱情自有别人为她们记得。
只是我却永远无法把年少的朔和中年的朔看成一个人,这个故事,其实根本与中年的朔和那女人无关,“当你刻骨铭心去思念一个人时,会不知不觉活在世界的中心,虽然坚信彼此所有的幸福会生生世世绵延,但却无力阻挡深爱的人一秒一秒的逝去,而这是可能发生在你我之间的青春纯爱物语。
”就让那个懦弱、孤独的中年朔过着他的生活吧,带着青涩、纯真、期待和希望的少年朔,才是永远属于这个故事,属于亚纪的。
“当我跑完我的人生旅程时 大概就可以笑着见到你吧”不知多少次反复地问自己:16岁就背负失去恋人的痛苦,在17年后还是无法将她忘怀,这不会太残酷了么?
直到朔手捧亚纪的骨灰奔跑时,看到他微微扬起的脸,那些迷惘都不复存在了。
他不过是不想亚纪被遗忘,想要记忆有关她的一切,否则那些曾经存在的都失仿佛去了意义。
这是一种自说自话的坚持。
也是一种刺骨凛冽的温柔。
对于遗忘一个往生者来说,17年真的太过长了。
长到即使听上去都觉得漫长难熬。
17年里,从梦中苏醒,都是一种煎熬。
从梦境到现实,从她真实的笑容,熟悉的温度到冰冷的灰烬,都是刺痛,俱是伤。
为了跨越这些,只能用无声的泪水释放。
那一刻,现实残酷的切割皮肤,时间毫不犹豫的的跨过那些它所不屑的悲伤。
只是,朔已经不再是那个风华正茂的少年了,那年他33岁。
而在记忆中,亚纪依旧活在17岁,依旧鲜活的存在于87年的那个炎热夏天。
那年山坡上的的粉色的紫阳花,连同亚纪有温度的笑颜一同消失了,就像从来都没有存在过。
漫山遍野的蓝色花朵,依旧灿烂绽放,在血色夕阳的晕染下,没心没肺,如火如荼,不损冷艳。
景,也已经叛离;朔,你又何苦一直痴痴的驻足停留呢?
曾经困惑,爱到癫疯痴狂,还不能被周遭谅解的,那真的就是爱么?那是真正的为对方好么?
想要被需要,被重视,那算是自私任性么?
连回忆都变成一种痛,那样的回忆又有什么意义呢?
想要真正的放下,忘却一个人,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沉重了?
可是,人却不是开关,想要打开就打开,想要关掉就能轻易的的关掉了。
世界中心也好,天堂也罢,不都是你温存的肩膀,坚定的双臂么?
即使被宣判了死期,也不想就此忘记你。
即使是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想放开手,离你而去。
“有时候,失去,也代表某种意义的获得。
”到那时,便可以笑着流泪了。
我是昨天看完这部电视剧的,昨天就想写点什么,但我没有,我怕自己会陷得太深。
这么多年,我看了那么多关于爱情的影视作品。
我一直试图寻找一个爱能长久的样本,可是我失败了。
在看《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中途,我一直问自己,一份爱能有多久?在剧集的最后,我明白谁都不能让爱长久。
作品的确很煽情,可我的心却是麻木的。
也许是这类电影看得太多了。
在最后一集,我流泪了,但是很安静,我甚至不愿让人看到我的眼泪,哪怕只是一滴,一滴。
我不想说那是那一幕,若你也像我一样,我相信你会懂的。
还记得那句话吗?只要我们还活着,我和你会离得越来越远,越来越远,,,,
第一次刚看这部剧的时候觉得还挺好的,也是第一次接触日剧,都不知道还有电影版的存在。
但是自从看完了电影版的就觉得TV版的有点太磨叽了,这种感情其实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效果会更好,短暂不拖沓而且给人的印象更深刻。
其二就是男主女主长得都太丑了,并且山田前些年还拍了几部大尺度电影,真的辣眼睛,总之是真的没有电影版的耐看。
对,这又是个绝症纯爱故事,我知道你们看的多了,比如《一公升的眼泪》又比如《太阳之歌》。
这个也是经典了,还有长泽雅美主演的电影版。
但是日式纯爱还是不一样的,不同于韩剧的那种不一样。
已近中年的男主回忆起了自己苦涩又甜蜜的初恋,男女主相遇在开学典礼,突然天降大雨,男主勇敢的去为演讲中的女主撑起了伞。
之后就是纯爱的戏份,然后女主就病了,为了男主努力奋斗,纠结,却敌不过病魔。
可是就是这样的剧情依然让人感动,日剧女主总是不同于韩剧的那种积极向上,男主并不是精英,可是就是这样互相鼓励成长着。
最后男主的生活move on了,女主也停留在了世界的中心。
也算是最好的结局了。
一年十二个月,三月看起来是普通的。
虽然已经进入春天,但是北方的天气丝毫没有暖和的意思,偶尔看见路边发了嫩芽的灌木,才能提醒着你“哦!
原来春天已经来了。
”三月的第二个周末,翻了一遍《白夜行》,又找了相关的日剧看,看了之后感觉有些压抑,不经意间发现我遥和熊猫主演的另一部剧《在世界中心呼喊爱》。
按照平时的观影习惯一般不太涉猎这类言情剧,因之前对《白夜行》里雪穂和亮司的结局唏嘘不已,想弥补下遗憾,索性看了这部《在世界中心呼喊爱》。
这部剧是2004年播出的,那年的绫濑遥19岁,山田孝之21岁,正当青春年少的好时光。
故事背景发生在1987年的夏天,俩人在剧中配合默契,看完后立即取代了《500 Days ofSummer》里的囧瑟夫和佐伊,成为我心目中当之无愧的银幕情侣NO.1。
当年主流言情剧的中的必备元素——少年与少女、校园、初恋、两小无猜、白血病、生离死别,这些现在看来略微狗血的剧情,并不影响这部剧的质量。
严谨的叙事逻辑结构,漂亮的分镜头,闪闪发光的台词脚本以及人物心理细节和故事节奏上的良好把控,让这部节奏略慢的剧看起来非常的舒服。
片中饰演亚纪父亲的是著名演员三浦友和,当年一部《血疑》不仅让他红遍中国的大江南北,更是成为妈妈那辈人心中的“男神”。
这剧也是开当年言情剧套路的先河,不知道三浦大大在看后辈们演绎旧瓶装新酒的故事是什么样的感受?
会不会回想起自己和山口百惠当年的青春故事呢?
总之,歆羡于男女主之间的情比金坚,现实生活中恐怕很少见这样的感情和关系,尤其是现在快速的工作生活节奏,很难让人静下来专心一件事或一个人。
突然就想起木心在《从前慢》中的诗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人家就懂了。
”这诗里面的心境,大概也随着那个年代的言情电视剧一去不复返。
每次都在第一集前20分钟点了红叉叉
我在看这部片子的时候,真的每一集都在哭!但我都是感到幸福而流着泪!这也是我喜欢日剧很重要的原因啦!这部片子还有电影版。可我本人还是比较喜欢TV版的!因为这么赞的脚本怎么能就拍成短短的一个多小时呢?!当然要拍成电视剧才能满足观众嘛!^_^
我不是很清楚电影讲着的是什么?
真的也就还行吧。诚然演员们都不错,但是,这种演员哭得淅沥哗啦,观众也被带得哭的淅沥哗啦的模式我真的早就免疫了。电视剧里加了不少其他的感情元素我也觉得不错,但是,也就这样吧,没什么太多特内涵的东西。当然,电视剧嘛,我不指望多么深刻,拍成这样的确可以了,虽然我实在没法感到太多的震撼。
没有你的世界,一片冰凉
一个身患绝症的巨蟹女与回忆了她17年的天蝎男的生死绝恋,天蝎男最终拥抱新生活的故事。纯爱剧啊,有感动,但不是我的菜
绝症神马的虐剧啊!节奏有点慢,但还是很汤不牢眼泪啊
好慢的故事。。。
我睡着了...=.=
NO.1085 节奏略慢了些,不过加入了许多感动的点是电影中没有的
泪点极低的我哭的稀里哗啦的,以后可能也不敢看了
好看,一部温情的电视剧,剧情普通但很感人。
日本的电影很擅长的温情脉脉,纯爱,青春,怎么狗血怎么来
人爱人的电视剧真好看 一点都不滥情
残痛青春实在是太洗眼太洗污,飙泪好多次,看得人感觉自己这个暑假猎奇过的所有辣眼辣鸡都能被清光。1987的夏天、白衣、录音带、绣球花、骨灰瓶。叫人摆正恋爱观的清秽之作,那无处安放,熊熊燃烧的纯爱魂...好多经典桥段啊,熊猫:“能把你的女儿嫁给我吗?”岳父:“快去上学!”。
窒息
第一部打动我的日剧。
超級經典的.......
很纯很狗血
没有想象的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