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到一些关于我们“死”在年纪轻轻之时的言论,我想笔者大多过了那个年纪才会有此感触吧。
或许因为年轻时那些偶尔如诗的情绪太受记忆偏爱,冷落了持续今日的一日三餐,如同许安桦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里那般平常的大多时间。
又或许觉得,年岁强取豪夺了年轻的心,对此积怨以久,不肯承认是自己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跳出俗世随性生活的大有人在,对世界自怨自艾顶多也就欺骗了自己。
其实环境真没能耐改变什么,顶多也就遮住你的眼睛。
而且我并不觉得死在年纪轻轻之时这种说法适合大多数人,我们还会思考这件事情,就是最好的证明。
大多数人只是更加麻木了而已,这不是什么坏事,毕竟不开心大多源自敏感,所以我们还能努力热爱生活。
我们本身就是世俗的一部分又怎能说被世俗逼死在花样年华里?
对妥协麻木之人,将一直与世俗共存,信仰光,早上醒来见到太阳就充满希望,这就是大多数人的活法。
真正能被杀死的只有鲜活的灵魂,那些身体和灵魂都尽性的活到最后一刻的人。
只有极其偏执的人才能活到那个点上,这样的人不多,约翰·威尔默特·罗切斯特伯爵绝对榜上有名。
同样不羁的约翰尼·德普在《浪荡子》里还原了这个角色,就像两个恰好重合的灵魂,在不同的时代里跳同一只舞。
约翰·威尔默特一角除了德普外再无第二人能去插足。
从英国出资为反应本国历史却选择德普这个美国演员就能看出这并非一个人的考究。
没有德普这部电影根本不能想象,这两个人骨子里有股劲很像,所谓同是人间浪荡子。
约翰·威尔默特俊邪不恭,桀骜放荡,天赋异禀,但淫耻无度,风流成性,言谈狂妄,举止倒算文雅。
每日以酒眠、为色醒,以喝遍天下美酒、阅尽天下美色为傲,还患有幻想症,而立不久梅毒缠身便香消玉殒。
生前以放荡闻名,死后以才华流世。
他一生有过无数女人,但我依然相信他的爱无比真诚,因为他虚假不来,他不会隐藏人性里不得体的顽劣,绝对是这世间顶坦诚之人。
见到对他褒贬不一的评论,就浮现他开篇时的笑,而这笑也应该有我的份。
大部分人习惯性把才者的愤怒归结于时代的错误,其实不管把他们丢在哪个都一样,每个时代都延续着那些深入骨髓的堕性和陈芝麻烂谷子的陋习。
而且必须承认,我们就是看不惯傲者的真才,不相信浪子的虔诚。
错时代这般老套的说词根本套不进他短暂的生命,换几个时代都没用。
他或许只是上帝的一个疏忽,不然怎么会草草了结他的生命,还说是上帝绝望了?
真正高贵之人绝不会被高贵本身的光环所蒙蔽。
身为贵族和宠臣已经够他喝遍天下美酒、尝遍天下美色。
何况他还有一身倾世才华与美貌,若仅仅是放荡他大可不必活得那么“可怜”。
可惜他选择遵从自我或者说遵从灵魂,当权贵与“体面”不及酒精、女人有趣时,他选择有过趣的生活。
荡在酒池肉林间,一醉好多年。
在同样的环境里,所有人眼前的景象是一样,能看见的却不一样。
那些存在而看不见的东西大多因为习以为常,把常态里的东西拿到人们关注的事情上来,才会有人思考。
他言谈戏剧里那些荒诞无稽、淫荡无度的说台词和行为,坦诚展现他所处的环境及自己的状态。
体面的贵族们痛恨他这种坦诚,衣冠禽兽从来不会把里子里的事拿到面子上来说。
浪荡够资本、发泄够才华、病陨依然还有女人和身家,虽然起起落落但还是由着性子活了一世,上帝对他也算仁至义尽了,死虽可惜,却也是个适合他的死法,按理说他是幸运的,不幸的是他真的发生了。
电影一直让他高高在上,就像开篇他说话的口吻一样,和所有人隔着一团漆黑,只剩中央一束光,这很应他孤独的一生。
他在戏剧和幻想里一直处于微醺状态,站在你触不到的地方自演自说,不需要你有代入感,不需要你理解他、不需要你喜欢他、甚至不需要你知道他在干什么,他只是用自己的方式让灵魂和身体都活到最后一刻。
但你会思考,在吃饭、睡觉、甚至做爱的时候。
不过你大可不必为对错费心,这是人生又不是数学题。
他说:我要饮尽天下的美酒对于耶稣我是不敬的我漫无目的地在这尘世走着抬头看看天有好多天使在舞蹈那么你现在喜欢我吗...生者如此诳语大多会被人唾骂,死后若是幸运流传于世倒比较能被客观看待。
道理就像我们会对同事加薪而产生情绪,却对福布斯榜上那些数字熟视无睹一样。
我们见不得处在相同环境的人对同一处境有过于古怪的解读,圈外对古怪思想推崇的倒大有人在。
这种情绪大多来源于嫉妒和讨厌,嫉妒我们很少意识到和承认,讨厌却很直接坦荡,讨厌大多会因为坚持和了解而缓解,但嫉妒永远不会。
好在现世因为网络,思想圈子变得很大这种情况有所缓解。
思想圈子越大包容度也就越大,这和见识越多的人就越宽容是一个道理。
不过古怪之人在身边时,很多人又不见得能有在网络上的理智,因为这时候不仅需要见识还需要品行。
这很正常,需要反思。
约翰·威尔默特在争议里遵从自己的一生让人又爱又恨,爱他的才华和俊容,恨他的放荡和无耻。
一个风流成性率真坦诚的浪子在黑暗里带着自身的那束光走向了生命的尽头,故事讲完了,那么你现在喜欢他么?
雾霭下高耸的古堡、雍容华贵的贵族礼服、蓬松的长卷发、优雅绅士的手杖、镶满宝石的金色酒杯和身材丰腴的女人。
17世纪的英国复辟王朝时期极尽奢靡的生活,在昏暗泛黄,甚至有些闪烁的电影画面中,显得如此凄美,令人唏嘘不已。
“我叫约翰·威尔默特,罗切斯特伯爵二世,我不希望你爱上我。
”他有绝美的容貌,显赫的家世,傲人的才华,却以纵欲的浪荡子形象声名远播。
“我是黄金时代的厌世者,这号称由我们伟大的查理国王,和主带来的太平盛世,让我觉得恶心。
” 肆意挥霍自己的才华和生命,是因为他看清了英国王室挥金如土下的粉饰太平。
正如他要求那位妓女的那样,瑟瑟发抖的、迷失的、绝望的、柔软的、冷漠的,在这个虚弱又渴望的躯体里。
这又何尝不是英国王室与当时孱弱的社会的真实写照?
时代不如是,他寻求的精神便是真实,极致的真实和毫不掩饰欲望。
他的母亲看见他醉倒在炉火旁,说:“我们贵族应该有超凡的自制力,去抵御邪恶。
”他摇摇晃晃地走到母亲面前,眼神明亮,笑容不羁,轻声说:“那如果我们本就邪恶呢,母亲?
”当然,伯爵的悲剧不该归咎于那个时代,因为从来没有完美的时代。
他是那样的聪明,看得清社会的黑暗;他是那样的感性,面对羸弱的社会表现出撕心裂肺的痛苦和挣扎;他又是那样的至情至性,毫不掩饰地展露欲望,露骨地表达想法。
这些极端的性格集于一身,注定了他短暂的命途,浪漫得惊心动魄,凄美得荡气回肠。
约翰的扮演者约翰尼·德普在这部电影中与角色完全合体。
与其说德普在塑造角色,不如说德普在自我表达。
我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同样的自我意识与真实,和同样高贵又古怪的气质,清醒而孤独的灵魂,让人迷恋又畏惧。
德普的角色很少有激烈的感情戏,一切迷茫、恐惧、悲伤、骄傲还有孤独,都融化在他的眼睛里,在他看向镜头的那一刻,你的灵魂都将沉溺于那双深深的黑色眼睛里,无以言喻。
“我漫无目的地在这尘世里走着,抬头看着天,有好多天使在舞蹈。
”影片的最后,一束昏黄的光打在他身上,周围是一片漆黑,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男声响起,凄凉哀婉。
最初,他用傲慢的眼神,轻蔑地说:“现在,你喜欢我吗?
”不断地重复这句话,神情渐渐变得孤独与害怕,最后声音也变得怀疑且停顿。
镜头逐渐拉远,他慢慢仰头喝尽金色酒杯里的酒,消失在一片漆黑中… “现在,你喜欢我吗?
”
伯爵同学唯一真正有激情的,是爱上女演员和奉旨排戏的那段时间,此前和此后,或万人敬仰或众人唾弃,根子上却没什么区别:无时不刻不在自我毁灭。
任何经历都是要付出代价的,这道理他老人家自己明白的紧,只是做起来太难,被女演员背叛被国王通缉以后,自毁起来更加肆无忌惮,梅毒加身,离死不远。
聪明反被聪明误,再怎么洞悉人性也来不及反省,或者爱上一个人之前就该先做好被放弃的准备,这是爱的代价。
又想,真爱女演员么?
只怕他自己都知道是个幻影,爱的大概只是瞬间绚丽,但这又有什么关系,重要的是爱了。
说起来,这狷狂家伙骨子里却天真无比,爱上女演员又不给她什么经济援助,听任她辗转风尘,国王正要命的当口他又来上一出闹剧,最后,又不计前嫌帮国王的忙,眼巴巴跑到女演员面前说要跟她生孩子,真正不通世故。
片子中间,就是跟老婆照相那段,自我辩解说,不过是想说出真相。
说真相也要看看场合不是,脑子进水了么?
可他又有什么错,爱是有错的不成?
天真果真有罪不成?
不合潮流就活该落得自取灭亡不成?
求生一定比寻死好不成?
渴望被人明白就是傻X不成?
单纯脆弱的东西最是美好,最是伤人,最是不堪荒诞现实随手一击。
如果真有时空机器,把全部世代天真者爱美者狂放者理想者放荡者汇聚一堂该有多好,从此空前绝后,世上再无传奇,全人类平平安安千秋万代下去。
但这样真的好吗,又忍不住怀疑。
罢了,不去想她。
这篇也是老东西了,曾经那么喜欢deep,几乎把他所有的电影都看了个遍,爱德华,巧克力工厂,疯帽子,杰克船长,还有断头谷,秘窗,理发师,邦尼和琼,还有很多奇奇怪怪的电影。
当我某天突然看到巧克力工厂之后终于搞清楚原来纯纯的爱德华是他,痞痞的杰克船长也是他时,难以言喻的震惊。
不仅妆容像另一个人,他的表演也是那么的神。
这次,他是libertine,一个永远也没办法让人读懂的浪荡子。
有些東西,始終們在胸口,令我感到呼吸沉重。
這次,沒有對任何人講。
也許是很多淩亂的想法在腦中一閃而過卻抓不住,更沒法對人講。
又或是我深信能完整看完一遍的,都是資深粉。
若非對其深深的信任,我想我不會看的。
但看完一遍,竟然哽咽了。
不知是片尾音樂的情緒渲染過於強烈,還是他的那句“You love me now?”,儘管影片結束了,我卻好像始終無法放下。
要段考了,緊接著是期考複習。
而臥卻在這時,懷著一份無法言說的心情再一次點開了它。
這次,是下到手機,一個人,蜷在被窩,就著小小的屏幕看的。
即使是已經對大體劇情有所了解,看完後卻依舊說不出什麽來。
但我已經知道,我會看第三次,第四次……而這份心情,我知道我會藏著,不會跟舍友說起,連閨蜜也不。
因為她們不會懂,不會了解,也不會在意。
就像那片子里,人人耽于自己營造的盛景中,沒人會去質疑這個世界為何光怪陸離。
除了他。
既然憑藉自己的力量無法撼動這個腐朽的王國,那就死心做最壞的那一個吧。
懷抱著這樣的想法,與這靡靡塵世說再見吧。
那些所謂的朋友,一同縱慾的情人,一轉嘴臉,卻是自詡清高,可笑!
這樣的時代,比誰更清高?
回看那片首的自白,不懂的人,會說“下流”吧。
他只不過恨透了自矜自持的貴族罷了。
他會蔑視自己的母親,會救下偷了主人錢的僕人,會諷刺自己的妻子為“關在美麗籠子里的母猴子”,皆因與此吧。
他順應自己的思想而存在著,卻也傷透了身邊的人和他自己。
寫著寫著,思緒再次凌亂了。
也許有一些,我至今還未看懂吧。
當舍友們都睡了,我腦中卻開始畫面回放。
那些荒唐可笑的情節,那些發人深省的對白。
他令我沒有花癡的餘地,甚至不忍直視,因為看著看著,會痛。
也許對於我們,那是個太遙遠的年代。
那樣的荒淫無度無法想象。
當他走進公園,那濃霧繚繞的林蔭之下,是如此骯髒與污穢。
這就是那位國王統治下的真實例證。
可惜,這位“偉大的國王”竟見不得這些。
當有人將一切擺在他面前時,他被震撼了,又憤怒無比。
所謂的王權是不能經受任何威脅的,何況是在需要用心收買的外國使臣面前?
荒唐的鬧劇往往有著更荒唐的收場。
在開場之前,他就已經準備好要逃了。
臨走前,他看了巴里一眼,意味深長的。
我想,她是否真的出賣過他已經不重要了。
這女孩從一開始就未曾打算把心交予任何人。
平心而論,她是劇中最清醒的人。
哪怕換個場景,我都會為她鼓掌了。
這樣的時代,生為女子,如此抱負,無愧於世。
她自私,有野心,從不隱瞞。
因為一開始她就對他說過:“你買得了我一夜春宵,卻無法令我屈從。
”她太真實,真實到令他動心。
而他要的就是她的真實,哪怕僅僅只在舞台上。
但在此時此刻,她真實得令人討厭了。
她曾經那樣卑微地高貴著。
是他教會了她如何生存,如今她卻為了生存低下了自己高貴的頭顱。
她最終變得跟那些自私市儈的人沒什麼兩樣。
但他未曾怨過她,因為那些東西都是他教的。
她依舊對他的偉大天賦深信不疑,她是那麼了解他。
區別只是,她不再表現得卑微——她已經獲得了生存的資本。
唯一洩露情感的,不過是默默生下的孩子罷了。
或許,他最令她著迷的,恰恰是那不可一世的神情,壓制住她所有的野心和高傲。
而那份卑微,早已隨著他一次次不可抑制的表白消失了。
即便如此,我還是相信,他是愛伊麗莎白的。
那位始終追隨著他的妓女說過,男人一生會跌倒三次,一次是初戀,一次是髮妻,一次是陪伴他終老的人。
而她至少佔了兩個。
他時常會要她描述他搶走她時的感受,哪怕是到了彌留之際。
你可以說那是他在向人昭示他強大的魅力。
但我想,那也許只是為了證實妻子對他的愛吧。
當她攔下他的酒瓶,不顧一切地抱住他時,我深深地感動了。
這世間最愛他的,不是他母親,而是她。
當她像每一個安分守己的妻子一樣抱怨丈夫的放縱生活時,你不會看到她有多美。
她看著他跌倒,淚不住地往下掉。
看到他想盡辦法只為了奪回酒瓶時,她竟拋下了往昔淑女的架子,灌了一大口酒,只為逼他認清事實。
抱著他的頭,她說了一句話,人們都說你身邊跟著惡魔,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
她也許不懂他的天賦,甚至無聊刻板得和其他貴族婦人無異。
但到頭來,沒有人願意為他收拾殘局時,她依然守在身旁。
情婦,他可以有很多個,但妻子,只有,也只能是她。
最後,她拭乾淚水,輕輕為他闔上雙眼,對應著舞台上巴里相同的動作。
終究,留在他身邊的,不是他最青睞的女演員,是妻子。
寫到這裡,該說的依舊未完。
有些什麼,我隱隱約約懂了,又好像不是很懂。
黃金時代的嫉世者,抱著他的輝煌壯烈犧牲。
或許酒不離手,不過是因為太清醒。
而他那看透一切真相的雙眼也許從未被酒精所模糊過吧。
人生中任何嘗試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所以,他從未後悔,毫不猶豫地選擇了代價最大的一種。
罗切斯特一生的浪荡是否是为了看到世界是正义的?
妓女为理想的坚持是值得的,一个拥有一切好资源的人也有权选择沉迷狗血。
将不会被人的先天出场设置所左右。
终极的自由意志,一切就应由自己而定。
还记得他将死前那句“带走我的躯体吧,让我去做我想做的事吧”我所想出的就这些,希望和大家一起逃论。
这该死的豆瓣非要我加这么多字吗?
无论你的编剧和导演,题材和场景,道具和服装多么完美,但是演员不完美,不能说是一部成功的电影或者只能说是圈完观者的钱后被诟病的庸片。
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摄影模特可以大于你的器材和摄影师本身水平的限制你有一个充满灵气和激情的模特你甚至用手机都可以去完成拍摄而手机的低像素甚至说不定可以拍出胶片的质感一个拙劣艳俗的模特用哈苏H3D50也许都还是毫无质感差强人意 当然这是我的片面之词不排除另论。
这并不是depp最好的电影,也不是我最喜欢他的一部电影我只能说这部电影差强人意的还行因为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好看但其中的一些场景和台词确实让我印象深刻我本打算让《处女自杀》成为我豆瓣的第一篇影评因为我实在是太喜欢那部电影里的音乐了可是浪子让我更印象深刻这部电影有一个好题材,略逊一筹的编和导再逊一点的场景、道具和服装开头和结尾的自述是整片的萌点,其他几乎跟所有复述传记的人生一样,娓娓道来并无多大无新意但是有一个合适完美发光的主角足以支撑让我沉闷的看完整部电影。
也许我夸张了depp的魅力但几乎所有人都会赞同我。
我不用纳闷为什么所有浪子都会被外貌平凡但又个性十足的女人吸引妻子是“一只华而不实的母猴子,为笼子的华丽而沾沾自喜”而对他将要发展的情人说“不喜欢你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愚蠢,一种是嫉妒,5年之后,愚蠢的人会喜欢你,嫉妒的人永远不会."他和妻子是袭击者和被袭击者的关系妻子也热切的喜欢这样的感觉他总是需要她一遍又一遍的复述" 跟我说说被夺走的感觉。
”“我那时18岁,一年收入两千五百磅。
你突然袭击我,把我从我的马车里拖走,然后就驾着马车跑了,为此国王还把你关进牢房,但自此我就没碰过别的男人,我只爱我的袭击者......"这样的对白出现在开头和结尾,最后出现在浪子将死之时浪子总是在浪费挥霍自己的人生而且从不珍惜爱自己的人但是如果全世界都在爱他国王、冷落的妻子、朋友、他嫖的妓女们甚至鄙视唾弃他同时艳羡他的百姓们如果有一个并不打算臣服他的女人出现那绝对是满足他征服欲望的猎物“你可以花1英磅买我的春宵,但你不会,你想征服我……”所以, “当男人不再注意女人的外表,而转向心灵时,那男人便完了。
”但我不完全打算强调他只是因为征服欲而爱上她这仅仅只是一部分我想更多地是她身上的特质一种她想要被剧院观者认同的渴望而他也何尝不是想要让世人认同钦佩他的天赋和才华“你告诉我怎样去生存,而我告诉你什么是生活,我们扯平了,我们不应该再见了... ...”情人的抛弃不仅仅因为他患上梅毒面容千疮百孔面容可怖因为 " 我不想用荣耀交换你不可依靠的爱”。
还因为她不想获得任何人的爱和承诺她只需要人们对她的仰慕尊重和认可我觉得这是多么奇怪的但是同时表示理解一个没有安全感不被人认同的女人爱情只是暂时的调剂品地位和财富才是实际的最后陪伴将死之人的人还是他忠实的被袭击者。
我最喜欢那段他自编自导自演的荒诞不堪并且色情的舞台剧还有他放荡不羁、惊世骇俗的演说depp将它融进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里还是他惯用的嘲讽以及愤世嫉俗并且以这不寻常的剖白作为我评论的结尾,"在我欲望的顶峰,我生存就是为了做爱,做爱完了继续生存。
让其他的王室都成为我们的奴隶,只有我们的国家才是自由的,让我们成为世界之王。
我的法律就是享乐,我用我的生殖器统治这大地。
国王率领着所有的恶棍们,我们选择也接受鸡奸男人的屁股,也成为精子的接收者!
"
我漫无目地的在尘世行走抬头看看天上,有天使有跳舞……伊丽莎白说:“那些真的爱你的,会停止吗?
会停止吗!
”………………………………………………………………生于此等聪慧、智慧,却过早燃烧以至于不能相信甜蜜仿佛不经过痛苦、折磨、背叛、得不到之类种种不幸拥有的一切,即便真实地在身边、在眼前也会华而不实地不可依赖。
过于骄傲、过于聪明,才会对自己力不企及的伟大和永恒心怀恐惧他说:“我的经验告诉我,人们不喜欢你,要么是愚蠢要么是嫉妒。
那些愚蠢的人在三年后一定会喜欢你,而嫉妒的人则永远不会。
”不信主的人是愚蠢的,或嫉妒的。
愚蠢是因为不自信因为不能相信直到腐烂形容与声貌俱已朽然才能相信被接纳是真实的,永不会被放弃的。
………………………………其实我想说,台词真好,丽兹真好,伊丽莎白真好。
真正爱的人,是不会停止的。
不论信上帝还是信爱人,要能信,也要学会爱。
Johnny Depp, John Malkovich 主演的电影The Libertine讲的是约翰 韦尔蒙特 英王查尔斯二世的罗切斯特第二伯爵。
英语里至少有两个词和他密切相关,甚至于特指他或他这一类人。
这两个词一个是Libertine,以他为首的十七世纪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组织。
还有一个是rake,败家子。
值得注意的是英文败家子一词由他而起,可以说他是欧洲败家子的始作俑者。
当然还有一个词Cad可以用来形容他,意思是把姑娘肚子搞大的骗子。
由这两个词你也可以大概猜到他老人家是什么样一个风格作派。
举个例子,他因为大不敬被皇上流放到乡下后,给自己起了个假名叫班多大夫,专职妇女不孕症。
而且据说“不是不成功的”,算是给cad这个词作了最好的注脚。
罗切斯特伯爵有大才;聪明,脑子快,说话一针见血,恶毒无比。
和所有聪明人一样,谁也不服,见一个灭一个。
不管世俗道德,宗教信仰,随时能给皇上下不来台,整天酒不离手,嫖妓无数,男女通吃,热爱艺术,戏剧,整日写充满想象力的下流文字。
老婆是用暴力抢来的贵妇人。
他不但找了当时最著名的女演员当情妇,而且还是她的表演教师。
这样一个人,真是男人都想作他,女人都想被他做。
所有人都对他抱有巨大期望。
老婆爱他,皇上把他当作政治上的左膀右臂,情妇的艺术生命归他所有,连他嫖的妓女都控制不住的爱上他。
他干了什么呢?
什么也没有。
他老人家有如此大才,也没写一部和莎士比亚比肩的像样的剧本。
除了一些下流诗以外没对文学做什么贡献。
政治上他除了胡闹和跟皇上捣乱被到处流放以外没什么影响。
家庭生活无非是整天把自己老婆气的半死。
最后得了梅毒大疮,三期入脑,瞎了眼,烂掉了鼻子,死于33岁。
完了。
完了。
这就是自由者这部电影讲的故事。
一个有金钱地位的犬儒主义者,愤世嫉俗,能一眼看穿所有的把戏,为了活得真实,做个性情中人,把自己的一切才能资源统统浪费。
浪费的惊心动魄,浪费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对于观众来说又是惋惜又是过瘾,此中滋味复杂。
因为主题人物的类似,我不能不比较一下讲萨德侯爵的电影“鹅毛笔 The Quill”。
萨德也以编造下流小说为乐,比起他来,流传下来的作品多出不少。
但是在电影最后,俨然成了言论自由的捍卫者。
作为电影来说主题更强,似乎有了升华,但是以刻画下流胚子王八蛋没头没脑反对一切的自由者角色而论,似乎又不够真实了。
33年 的人生可以比某些百年人生更精彩。。。
人生一辈子只在于每个人追求的是什么。。
没有真正好与坏。。。
再没有人有这样的风范了。
回忆一个可乐夏夜,玻璃桌子和睡衣上的汗。
就在屏幕上看到了陛下,再简单不过。
那是你正站在无限风光的最高点。
回忆一个寒冷的夜晚,黑色盒子和手边的蜜饯。
我的等待跨了年。
你带上了假鼻子,你是拄着拐杖的万人迷,你的同性恋情人和出卖你的情人,你的血混着酒精留在脸颊上,那些让我想去舔食的一切肮脏,埋在伦敦的大雾里。
那时你仍站在风口浪尖。
或许陛下的特质包括顶级的魅惑力,要么就是棕色卷发煮沸了荷尔蒙。
我想我是那个十八岁就被你抢走的姑娘,在这种诱惑带来的极度恐慌中扭曲了自己。
那是最难忘的开始,拥有一个最悲伤的结局,好像被诱惑是一种使命,你有如一首鼓点渐强的氛围歌金,轻易就能点燃我的血。
陛下有自己最独特的血,混合了印第安风味,我不知道,我追逐陛下,是因为我渴望品尝一次这种特殊的标注了约翰尼德普的血液。
或许有一天我不再为你鸡冻,如果我的架子上有一小瓶红色,标签是[J.D] 你给出了一个很有噱头的开场白,但事实上我并不像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结婚或离婚,孩子和情人。
它们只会伤我的心。
如果你的眼镜一直明亮,我不想知道你是不是有了两个孩子;如果你的嗓音依然引人入胜,我压根不关心你的片酬有多高;如果你的血永远散发这种有人的气味,我毫不在乎你的情人有多骚性。
陛下只是陛下愿意呈现给我的样子,能吐出“Do you like me?
”,牛逼与浪漫,英俊与无所不能。
在世界太空虚时,它伤了Ville Valo的心,当世界太真实,它伤了我和Jonne Aaron的心。
听说你的新片进程,听说你谈到大牙缝,听说你离开公主,听说你有多爱我讨厌的孩子。
陛下不会理解我的火气,它进场会燃烧掉我自己。
不过当我在你面前变成一堆灰烬时,我想你会明白。
我想总会有那么一天。
没德普就没看头
看完这片子,我就想起两句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话剧改成的电影,太像话剧了...Depp同时在拍海盗,没丛Sparrow的角色里出来。
罗切斯特伯爵,召回又放逐的宠臣?愤世嫉俗的色情狂?一生放纵不羁爱自由,作天作地作到死。喜欢谈不上,但必须承认他是特别的存在。像兰波。
简直太...太....太.....
不了解拍这样一个一事无成的狂妄之徒有什么意义,
彻底的被折服了。。。
刚开始的prolog就抓人...然后发现还有Jeff跟Steve...
故事不好看,导的味如嚼腊,除了Depp没啥看头
也许是剧本不怎么好,我没看出来他除了找麻烦之外还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为了强尼戴普,3星。
很好看的。。。这个人物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好表现。。。
有滥制的嫌疑。
考试期间真没生活质量可言,好不容易考完了开看电影就碰上片那么糟糕的,哎。喜欢的还是海盗Johnny。。。
Depp 是个疯子
我的男神。
他人笑你太疯癫,搞不好是你自己也看不穿。。。
结尾真棒
剧情还是很俗
造型太难看了
想看梅毒怎么演。。。——有什么级别是无比喜欢但是决不推荐的?我讨厌把这两个搞混。ANYWAY,喜欢的不是电影,电影是假的。真的,是我。喜欢的无非是看它的时候那个我。真的我。这是一部好电影,除了真的以外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