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滴血4

Rambo,第四滴血,兰博4,RAMBO 热血回归,Rambo IV,John Rambo,Rambo The Fight Continues

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朱莉·本茨,马修·马斯登,Graham McTavish,Reynaldo Gallego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德国语言:英语,缅甸语,泰语年份:2008

《第一滴血4》剧照

第一滴血4 剧照 NO.1第一滴血4 剧照 NO.2第一滴血4 剧照 NO.3第一滴血4 剧照 NO.4第一滴血4 剧照 NO.5第一滴血4 剧照 NO.6第一滴血4 剧照 NO.13第一滴血4 剧照 NO.14第一滴血4 剧照 NO.15第一滴血4 剧照 NO.16第一滴血4 剧照 NO.17第一滴血4 剧照 NO.18第一滴血4 剧照 NO.19第一滴血4 剧照 NO.20

《第一滴血4》剧情介绍

第一滴血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军政府统治下的缅甸,其西部由于蕴含丰富资源而被军队觊觎多年,那里的儿童经常被军队强征入伍,针对平民的屠杀已经成了部分军人的娱乐……一支教会义工小队为了进入该地区向难民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在泰国找到了隐居的兰博(西尔维斯特•史泰龙 Sylvester Stallone 饰),希望熟悉河道的后者提供帮助。兰博认为时局没有改变的可能,拒绝带路,但终被义工莎拉(Julie Benz 饰)的诚意打动,将他们送达。 岂料这支义工小队在村庄中遭到军队的袭击,生还者全部被掳走。教会获悉义工们身陷险境,组织雇佣兵营救,并再次委托兰博带路,这一次,兰博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率领雇佣兵们潜入缅甸军营,又一次化身热血战士。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疯狂整蛊城幻梦墓园伦敦生活第二季山歌小心侦探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合约男女换脸·幻梦成真兴安岭上钱形警部我的特工爷爷古畑任三郎凶手是大使阁下摇曳百合3向着幸福前进河对岸是山北国边缘人刺杀吉川我没有失踪翼·年代记金枝玉叶美国恐怖故事第八季驱魔父母爱情魔术士欧菲流浪之旅第一季服装设计师舞出我人生3雷和莉兹鬼猫天师钟馗百合花开

《第一滴血4》长篇影评

 1 ) 《第一滴血4》:约翰兰博的老有所依

让人难过的是,兰博先生在影片终了竟然回归了祖国,这多少有些尴尬。

当年,以反战号称的《第一滴血》颇见深度,一个越战老兵在体制前面临生存危机,进而反抗和摧毁从下至上的种种桎梏,这是深度。

当然,在好莱坞娱乐中,表象是一个无所不能令人望而生畏的特种军人,尤其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兰博几乎是史泰龙个人的代名词。

兰博纵身悬崖,穿越莽林,自缝伤口的震撼(以当时水准来说)镜头组合,生生淡化了反思越战的美国个体情绪。

随即,这个高度娱乐化的真人版超人,在80年代后期延伸了大美国主义的种种繁荣。

二、三集中,史泰龙俨然已经成神,号领了英雄电影的世界性泛滥。

这是好莱坞的成功商业法宝,由续集片模式和火爆战争以及个体神话纠集。

可怜的是,粗壮的兰博随后就消失在众多更有特色的英雄堆儿里,更甚的是,911之后,美国人自己也不愿意在搞超级肌肉男的完美英雄了。

《第一滴血》系列最红火的时候,兰博在越南和阿富汗的战争经历对男性观众来说,俨然是常规战争、兵器知识、特种作战、冷战军备的优秀科普教育片,这也是史泰龙独特魅力所在。

转瞬30年,新时代的来临也代表史泰龙先生的老迈。

这是时间的造化,可以制造一切也可以忘却一切。

电影的文化导向和商业氛围使兰博从反政府的暴力英雄转变为无奈的政府拥趸,从第一部到二三部的跨度显然如此。

兰博能回到哪里呢?

作为时代的产物,年过花甲的史泰龙必然要寻求一种平衡。

就如兰博的少言寡语一般,沉默中的《第一滴血4》在娱乐风格和人文内涵上更接近兰博这个经典人物的本意。

本集中,六十二岁的史泰龙明确认可并执行了沉默是金的处世原则,面对激进的人文主义者和极端的野蛮军人,通常沉默不语,这种无语甚至比前作更有味道有棱角。

而且,最终救助的缘由是为了一个柔弱却善良的知识女性。

这个由头很讨巧,为时过境迁的兰博注入了一种合理性,使道德观伟大起来。

与之相反的是,这位女性的激进男友却在直面血腥暴力而濒临崩溃。

《第一滴血4》展示兰博英雄气概的空间很狭小,却更精细,完全可以让过去的动作英雄和过气的类型电影得以完满并按照时代趣味发展。

实质上,这应归功于老史泰龙的经验和阅历。

在好莱坞娱乐圈沉浮到被遗忘的他肯定为怀旧和那该死的商业因素重拾这个明显年轻人该干的累活儿。

第四滴血的品质品相都不错,影片内涵显然是可以被接受,是成功的。

兰博本来就是无敌战神,在小艇上瞬间毙敌无数可以当作特种兵的技能,在林间运筹帷幄声东击西战术提升了孔武有力的兰博品质,而最终独守空、地两用12.7mm机枪的大开大合实际上是一种暴力情绪的宣泄。

这些智商和情商混杂的味道强烈掩盖了史泰龙的岁月痕迹,消减了动作英雄老迈的事实。

这些桥段之所以接近合理,则归功于影片强烈的暴力指数和战争写实。

既然娱乐,而且是孤胆英雄兰博的业绩重现,高龄史泰龙难免让人有所担心。

可还是老姜辣,史泰龙聪明回避了残酷现实,并且让人感到复古和新刺激。

重要的是,史泰龙为影片的暴力指数直接烙印了B级电影的定位,大量的血肉横飞特写在写实风格中份外刺激眼球。

某种程度上看来,影片暴力场面放弃了写意手法更接近于重塑现实。

这种因地制宜的改变很是与时俱进。

所有的动作镜头几乎都是基于现实情况的实况还原。

战争格局、空间、重量级虽然极小,但短兵相接遭遇战中的一切都很真实残酷。

兰博使用的老式经典大口径机枪近距离内的杀伤力的确如此,每分钟暴雨般的送弹量覆盖一个山坡紧密如雨点落下,撕裂身体如同儿戏,不用惊叹于四分五裂的夸张戏剧性,实战效果就是如此,应该惊叹于兰博独力掌控超级沉重笨拙的武器的能量和避免后坐力的臂力。

史泰龙对重火器的依恋在于为影片显示独到的战争场面,以表现尚能饭否的肯定回答。

但部分细节有待商榷:狙击兵使用的巴雷特反器材特种步枪是对付重装甲的,可以击穿坦克的复合装甲,威力奇大。

但这家伙在丛林中没有丝毫使用价值,影片中作为突出的爆头利器的确富于刺激,但失实得要命,哪个进入丛林作战的小分队成员会不切实际选择不实用的大家伙,射击前都要找受力物体才能放得稳。

《第一滴血4》的最大价值在于极度写实暴力的战争场面,尽管有些浮云潦草的快切和快转,但依然受用。

这种久违的战争动作片没有炫技老迈史泰龙的身手,聪明的让招牌经典符合了时代特征并加深了原汁原味的人物内涵,只是夸张的让兰博回到美国家乡却有些冒失。

但换个角度想想,叶落归根在反恐战争的前提下也无可厚非了,终归是美国公民。

但就这么妥协了,也许只能说为继续的续集着想。

或者说,大众真有可能再也不会见到兰博了。

如果是这样,我选择后者,起码史泰龙这个无奈的暴力英雄终于找到了归宿,也为影响一代人的经典电影作了时代的了断。

 2 ) 我眼中的兰博

完整的看了第一滴血1234,也看了评论区的各种评论,有看完整部1234骂的,也有无脑喷的,刚开始看这部电影时我还小,只喜欢兰博的无敌,爷们儿的战斗!

当过去很多年的今天,我又重温经典,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兰博,他不光是一个战士,这部剧除了老美一贯的个人英雄主义,也反映了美国人民,美国的基层士兵对于战争的心理,其实这个世界上,对于我们每个平常人来说,战争是无情的!

残酷的!

包括兰博,即使他那么的英勇无敌。

他依然会被战争的噩梦惊醒!

战争带给这个世界,带给这个世界的人们的,只有无尽的悲痛,而这部剧我觉得精彩的部分,除了对战争细致,尽量真实的展现之外。

更在深层次的揭露了战争到底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什么。

在我的眼里,我觉得兰博并不是一个热爱战争的战士,他同样爱好和平!

 3 )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John Rambo

上映了几个月,今天才有机会一见。

就以视觉而言的确很有冲击力,中间屠村那段看得令人发指...。

居然连狗都不放过 还有就是逼迫村名走地雷那段。

转眼间26年,史泰龙老了。

动作戏份感觉很少,最后那段也只是劫了挺重机枪扫了10分钟收工。

整个流程还是太短了一点,75分钟。

穿插其中的暴力比比皆是,重狙爆头、砍手断脚、子弹穿透身体碗口大的洞。

情节的话比较一般,个人感觉是以自己的有限恶,对身边抗无限恶,在语言,道德,法律都约束不了的时代(环境),且以暴制暴,所谓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当电影中放到兰博很即时很暴力地制裁那些人时,心里那真一个爽啊。

其实电影挺适合下午看的,晚上看完回味太多,可能会失眠-__-还有这部应该是完结篇了吧,最后的一段也是编剧给了观众们一个也算完美的结局了吧。

毕竟史泰龙62了。

接下来期待州长的终结者4,恩PS: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We live for nothing ,but die for something”有感而发,随便写写

 4 ) 《第一滴血4》:战神归位,血肉祭典

转时光一高人(红袖添饭)评论以表达我对豆瓣诸多yy小资的愤慨——仅限于本片评论。

史泰龙是俺唯一的偶像。

  说这话,俺一点也不脸红。

做人要厚道,俺不能骗别人,更不能骗自己。

一  前天和楼上一哥们聊天时,说起当年贴在床头的人物画,他说记忆中主要就两张:一张是施瓦辛格,《独闯龙潭》(Commando)中的造型:黑色油彩+嘟嘟啷啷一堆手雷,肱二头肌鼓着;另一张就是史泰龙,《第一滴血3》(Rambo 3)中的造型,就是光着膀子、右手端着带榴弹发射器的AK-47、双腿微屈那张……  真是知音遇知音,两眼看不清啊俺当年床头贴的,也是一模一样的组合。

当然,也有稍许不同:在两位猛男中间,俺 还贴了一个不知名的波霸美女,“前卫”的衣裳要多节省有多节省……用句现在非常时髦的话儿来形容俺当年的品味,那就是:very yellow, very violent.  不过,俺如今要挂贴画的话,只会挂史大爷的,而不会挂施州长的。

因为在感情上,俺更倾向于史大爷一些。

虽然他们二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好莱坞动作影坛的地位基本相当,施州长后来的转型与票房甚至更为成功,但俺始终觉得,史大爷更像是位“演员”,而施州长更多意义上是个“明星”——演戏和从政都是如此。

二  这话听起来有些别扭。

因为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史大爷是被”金酸莓奖”定性为“二十年好莱坞演技最差”了的,很难翻身,怎么可能更像“演员”呢?

俺觉得这主要是种偏见和思维定势。

所谓偏见,是“动作片就是没脑的,尤其是肌肉派动作片”。

很不幸的,史大爷当年是肌肉派的代表人物,而且人家脸部肌肉又麻痹了半边,更增添了人的口实:就一副表情,你怎么表演啊?

  这种论调其实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现实:史大爷不是吉姆凯瑞(Jim Carrey),他的角色根本不需要“橡皮人”的千变万化的表情,他只需要表现出适合角色状态的心理就行了。

个人觉得,史大爷在这一点上,是非常称职的,比其他几个家伙(施州长、尚格云顿、史蒂芬辛格)都要称职得多。

另外,以肌肉论肌肉,史大爷当年的肌肉也和施州长不一样,后者看起来很完美,但这种完美感觉很不生活;而史大爷的肌肉线条远不是那么规则,以“健美”的标准来看很可能不及格,但看起来更像正常的人,每一个隆起都饱含着汗水与坚韧不拔的意志。

  以“蓝博”(Rambo)这个角色而论,表面上看起来他是个没有追求的杀人机器,但他其实是个悲剧人物。

他的一生,可谓都在和“战争机器”这种命运在抗争。

敌人、祖国、家乡、亲人,甚至朋友,很少有把他当“人”看的,只会在需要他的杀人技巧时才来找他;而其他时刻,他都被视为“不安定”因素而不能存在于一个“和谐社会”里,只能远遁隐匿在异国他乡。

  史泰龙将人物这种深层的悲伤气氛演绎得很完美。

提到“蓝博”,俺最先想起的,总是他的眼睛,那里面都是挥之不去的悲伤与无奈,当然,也有孤独、倔强和永不服输的意味。

很难想象其他几位猛男能演出这种气质。

相对于史大爷的“蓝博”与“洛基”,其他几位肉人的角色都比较卡通化。

三  俺看《第一滴血》系列的顺序有些奇怪:第一次接触,其实是从第三集开始的。

那时候国内小区闭路电视刚刚兴起,母亲所在单位也开通了,每天放几盘流行的录像带什么的。

碰巧俺第一个看到的,就是《第一滴血3》(Rambo III)。

八十年代末俺的眼界还和闭路电视一样闭塞,因此一下子就被蓝博兄弟威猛无敌的风采给征服了。

恰好当时社会上讨论“什么才是真正的男人”,俺虽然似懂非懂,但绝对对高仓健先生有些不以为然,就小日本那挫劲,比起蓝博来差得太远了(当然,女士们肯定不这么看^_^)!

接下来看的是第一集,那时已经上大学了,是在学校电影院和很多同学一起看的;最后到网络下载的时代,俺才看到当年被小学哥们吹捧得神乎其神的第二集,感觉已经没那么强烈了。

  三集中让人最有感觉的,的确是第一集。

相对于后两集来说,这一集的动作一点都不火爆,但却将“蓝博”这个人物的“边缘”与“坚忍”的一面表现得非常充分。

战场上最优秀的军人,回到国内不仅找不到工作,还被人嘲笑;对于越战老兵来说,这种迥异于二战老兵的待遇,是蛮令人深思的。

先且别说战争本身的正义问题,单就士兵而言,个体也不应该背负集体决策失误的过错。

《第一滴血》这种对于越战老兵问题的关注,和当时流行的“反战思维”很不合拍,但如果抛开时代的主题,从个体遭遇中能提升的对社会不公、乃至政府“过河拆桥”的控诉,一点也不会比其他反战影片弱;虽然影片带着同情的心理描绘越战杀人机器蓝博,但这种点出“战争工具也有人性”的手法,个人觉得比那些强调“战争扭曲人性”的只强不弱。

从这个意义上说,《第一滴血》应当和《野战排》《现代启示录》《生逢七月四日》等并列成为反战经典,它的地位,相对而言被大大低估了。

  据说当年有影评人认为应该让蓝博在第一集中死去,那样似乎控诉的意味更浓。

俺认为这是典型的文人思维,是那种特别容易头脑发热的思维:啥事不搞则已,一搞则搞到底(听起来有点A呀^_^)。

问题是非得为了造成对政府的强烈控诉而让蓝博死去么?

牛人们都说过,死是件很容易的事,活着,却很难。

蓝博虽然内心很痛苦,但他强大坚忍的性格,注定他要继续边缘化地活下去。

这样,才是真的蓝博,而不是一个为了鸟电影艺术而牺牲的蓝博。

四  是的,两部续集都将重心放在了动作场面上,对蓝博心态的刻画少得可怜。

可这对蓝博个人形象的丰满,丝毫没有影评人所说的那种消极作用。

单纯从故事来看,可怜的蓝博在第二集里又被美国政府利用了一把。

影评人众口一词都说影片神话了个人英雄,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在第一集中已经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蓝博,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和对战友的情谊,宁肯再次相信政府而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这在性质上就不是个“逞英雄“的问题了。

实际上,第二集对蓝博作为“战争工具”的悲哀,比第一集是有所深入的。

从此,蓝博对所谓“国家大事这种小事”完全失去了兴趣,影片结尾他那孤独远去的背影,代表的是一种决绝的姿态:“老子再也不想被人当工具使了!

”  按理说,到这个份上,蓝博系列也没啥可写的了。

但对于蓝博个人来说,还有个别东西是值得珍惜的,比如友谊。

所以,《第一滴血3》完全是场蓝博私人的战争,其实和当时阿富汗的形势无关。

这次的行动,已经不再是美国政府利用他,而是他自己的主动选择了。

蓝博在片中成为阿富汗游击队员们的英雄,虽然客观意义上还是烙上了“冷战”这样的大背景,但是如果说蓝博帮阿富汗人就是充当“冷战工具”的话,未免有些牵强。

因为事实摆在那里:一,他的战友是落在苏联军队手里,不是在阿富汗游击队手中;二,苏联的确是入侵的一方,而且在阿富汗没少干坏事。

因此,外冷心热的蓝博同情阿富汗是自然而然的事,根本用不着政治头脑来思考。

  可是,即使做了英雄的蓝博,还是有心理障碍,无法正常回归到那个生养他的社会中去。

这么多年了,他不仅失去了对自己国家政府的信任,也在感情上拉开了和大洋彼岸的距离。

这就像很多被放逐的游侠或者浪人一样,故土的信息包含太多无法面对的痛苦,不是不想回去,而是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动机回去。

所谓近乡情怯,其实,思乡也情怯。

  所以,《第一滴血4》(Rambo)必须给蓝博一个回家的理由。

五  在听说史大爷要拍《第一滴血4》的时候,俺就开始担心:大爷,这个世道您还能玩得动么?

如今是精英特工们的天下呢,瞧人家杰森波恩(Jason Bourne)眨眼间玩转列国,那才叫威风啦;即使像约翰马克兰(John Mclane)那样的纽约痞子,也得借高科技来自我升级一把,老胳膊老腿的越战遗老,如何登上21世纪动作片的新客船呢?

  答案是:cult。

  俺觉得这一招非常聪明,特别是考虑到纯粹动作片在影坛地位的变化。

不知到大家是否有同感,反正俺是觉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对于动作品啊来说,是个很纯真的年代,纯真到拳头派动作片是主流的年代,纯真到片酬最高的演员是“肌肉派动作人”的年代。

到如今,这一切都恍若隔世、难以想象了。

  就在这当口,俺忍不住又要引用锋哥的名言“当你不能再拥有时……”,但终于忍住了。

因为俺觉得,把“王墨镜”和史大爷放在一起,是对史大爷的侮辱。

墨镜迷们不用发飙,你们那小资的身板也发不出啥真正的飙来,所以还不如趁早歇息算了。

俺的意思其实很简单:蓝博的铮铮铁骨,与小资式的唧唧歪歪,是两个世界的东西。

因此,也没必要在《第一滴血》系列中过多地挖掘现在已经是滥俗的主题呀意义呀什么的了。

  在《谍影重重》系列已经极大地提高了动作片迷的欣赏口味的时候,蓝博能拿什么来对抗呢?

潮流这种东西,其实是风水轮流转的。

今天的流行,未必就表示是最优秀的了,关键是看能不能做到极致。

任何风格,只要做到极致,绝对会脱颖而出。

史大爷要做的,就是要选一个与波恩小辈完全不同的风格,然后把它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六  与“精致紧凑”相对应的是什么?

是“粗野狂放”——这就是《第一滴血4》的风格。

确切的说,《第一滴血4》将蓝博变成了彻头彻尾的B级片英雄。

  乍看起来,“蓝博”由上世纪80年代的头号动作偶像,到如今成了B类英雄,似乎有点“沦落”的意思。

实际上,这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聪明之举。

一则,时代变了,欣赏口味也变了,上个世纪的英雄表现,如今看起来都有些“坎普”的味道;如果照搬以前的模式,绝对会是个大笑话。

特别是如果蓝博兄弟还在银幕上痛苦流涕、或者咆哮什么“丫的欺骗了我”,银幕下面的观众绝对会笑得满地打滚——您不用感到辛酸,现实就是这么残酷D;二则,如何让一个坎普的传奇变得实在起来呢?

莫过于将他变成一个迟暮的英雄。

所谓“宝刀未老”,其前提是“大家都认为其实已经老了”,于是乎,“悲凉”的气氛就有了,容易博得人的同情;而人一旦有了同情心,心理防线就会减弱,接受新东西也快。

在一片整体“悲凉”的气氛中,“宝刀”那“未老”的一面所代表的自尊、自傲、自信、自强就会变得越发凌厉起来,很有可能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第一滴血4》中的蓝博,的确是非常炫目的。

史大爷清楚地知道年轻的观众没有耐心回顾历史,更没有耐心体会他那历史上的创痛,所以他聪明地选择了把自己变成纯粹的偶像,越简单越好。

七  前面已经说过了,蓝博的一生,注定都在和“战争机器”的命运抗争,可《第一滴血4》改变了这种抗争,个人觉得,这个改变实在太牛A了。

因为它揭示了蓝博这个同志的本质,同时又指出了唯一可行的出路。

这条道路说出来其实很简单:不管自己本质如何,正视它,而不是回避它。

既然命运让自己成为了“战争机器”,何必要努力摆脱呢,正视这种宿命,并找到机会利用这种宿命;那个时候,就会发现,原来“战争机器”这种东西,本来就无所谓好坏;正视自己的工具性以及作为工具培养的巨大潜能,以正确的目的来引导它,不就不受工具性的约束了么?

  怎么样?

是不是觉着有些“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味道了?

蓝博同学对“心学四句教”终于领会,王阳明同志地下有知,当为这个和自己一样生猛的洋学生而感到骄傲呀,呵呵。

^_^  不管史大爷是不是真的知道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反正蓝博在《第一滴血4》中的重新发飙,有种宗教仪式般的令人热血沸腾的感觉,那一刻,史大爷也非常识时务地用很风格化的镜头语言来表现这个内心独白的场景,让俺激动得当场泪花儿四溅…..B级片的风格之所以富有煽动性,就在于它把一切都变得很简单,剔除了不必要的罗嗦,从而显得更加纯粹而有力。

  《第一滴血4》从头到尾都把握了这种风格尺度。

和蓝博的性格一样,电影也是本着“专心做事,少说废话”的原则。

做的是什么事呢?

杀人。

八  《第一滴血》系列的暴力向来为影评人诟病,后来查理辛的《反斗神鹰2》(Hot Shots: Part Duex)还特意狠狠地恶搞一下《第一滴血3》,讽刺其中的射击场景看起来像电子游戏。

《第一滴血4》看来没有丝毫“悔改”的意思,反而变本加厉了。

  片中蓝博兄弟没有那么爱脱衣服了,但是杀气却似乎历老弥笃、更见凌厉了。

影片中暴力场景之血腥,几乎达到了R级标签的底线。

想必不少影迷已经从预告片中,见识到了蓝博用重型机关炮近距离将敌人轰成肉酱的镜头,这样的场景几乎充斥影片中所有的战斗场景。

所有的子弹,几乎都是穿胸而过,带出一大片血花;又或者是一枪爆头,不留下一两片耳朵。

不要怪人家故意夸张,这和片中选用的武器有关。

其中最没威力的AK-47变种系列,比起美制M-16来,爆头系数也要高得多,其他更不用提迫击炮、地雷、高爆炸弹、重机枪的威力了。

甚至连本来该是“羞答答的死神静悄悄地来”般效果的狙击枪,也用上了反器材用的.50口径M82A1,人家薄一点的坦克都能打穿,用来射人还不是分分钟把人打得穿个大洞还连带着在惯性作用下飞出老远?

即使是最老土的徒手格斗,生猛的蓝博还硬生生地撕下敌人一片肉来……至于是哪片肉,俺不会说的,反正不是男人“最要紧”的那块肉,嘿嘿  过了!

过了!!!

俺仿佛听见闷骚文静的影评人在气急败坏地嚷嚷。

真的过了么?

对他们而言,也许是;对俺这样嗜血的狂人而言,本片看得那叫个舒坦、那叫个酣畅淋漓啊,一切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长期以来的积郁都洗掉了……九  俺如此“渴望”真实的暴力,不是因为俺是变态(也许有点^_^),更不是因为俺是刘慧芳,而是如今在好莱坞银幕上,要看到过瘾的暴力场景,实在是太难得了。

PG-13级的都不用说了,即使是R级的货色,也都遮遮掩掩的,像《电锯惊魂》那样的,都要顺带玩个阴暗的灯光效果,不爽利。

至于像临阵逃脱的《终极警探4》,为了个破PG-13就背弃广大R迷,实在是“诚彼娘之非悦”了。

  逼真、集中的暴力场景,不光有突出真实性的作用,对于影片风格而言,更有种“图腾”般的烘托效应。

蓝博兄何许人也?

那是old school的、战神级别的“杀人机器”啊,他的爱与恨都非常直接而强烈。

影片在前三分之一,一直着力渲染缅甸政府军的残暴,不要说蓝博,就连观众都积累了一肚子“义愤”,就等着蓝博兄代我们“填膺”一下了,又怎能不搞得欲仙欲死才行呢?

何况,对于蓝博自己的转变而言,为了突出他“知行合一”的觉醒效果,B级片的手法最直接而有效,那就是搞得像一场仪式。

对于蓝博而言,结尾的杀戮,就是他个人的血色祭典,他要借敌人的血肉,来发出自己最强的宣言:老子正是那“以恶制恶”的战争机器,从今以后不再犹豫,遇邪杀邪,遇魔灭魔!

  正是在这样的祭典中,一直被“战争工具”之名压抑的蓝博,终于获得了解脱。

过去的历史不再是负担,能够正视自己的他,也就能为自己心中在乎的对象而开始新生活……影片也在这样看似粗犷硬朗的转折中,完成了对于“真实性”与“风格化”的揉合。

其实,蓝博本就是个粗犷硬朗的人,他最适合这种粗犷硬朗的风格,你给他玩深沉婉转,那反倒是自讨没趣了。

尾  对于俺个人来讲,《第一滴血4》是部比《终极警探4》完美得多的电影。

史大爷在此片中,完成了拍摄手法上的风格转变,并且将这个变化后的体系经营得如同蓝博的肌肉一样硬朗刚健,没有一丝多余。

面对这样的史大爷,俺不禁有些突发奇想:在不久之后的某一天,史大爷会不会变得像伊斯特伍德那么牛啊?

^_^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依然对蓝博抱有抗拒心理的同志,俺只有一句话对之:生猛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只需要表现,耶!

 5 ) 爷们,你终于回家了

兰博1到4,兰博从哥们折腾成为了爷们。

兰博系列从第一集到第四集,走了一段大弯路,第一集挺凝重,挺沧桑的一个片子,其续集居然沦为美国人民YY在南亚中亚大打出手的动作电影。

好在好莱坞除了善于炒冷饭之外,还不忘在冷饭里加点鸡蛋。

这次的兰博4,冷饭加鸡蛋,算是功德圆满了。

兰博回家不成,于是去调戏州警,手重了点,弄死了几个。

又去越南和苏修做斗争,到了最后信仰幻灭。

再后来帮助塔利班继续打击苏修,仍然留在了泰国。

这次总算是能回家了。

老美做了几十年的国际刑警,最近终于要歇菜了。

于是全世界人民又一次生活在没有民主自由的水深火热之中。

而兰博这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前特种兵,也没了战斗的方向,苏修不在了,中国大量持有美国国债了,连越南都改革开放了。

这次只好找个小国一试身手,之后,兰博大爷终于功成名就,不必恋恋不舍地呆在南亚等待下一个为国效命,同时也是被国玩弄的机会了。

当老美开始衰落的时候,也是兰博再也不能光着膀子满世界乱跑的时候。

老美的衰败相刚好与沦为船夫和捕蛇者的兰博相映成趣。

他/它嚣张过,他/它战斗过,他/它曾经认为自己就是神,可以拯救那些深陷重围的子民,可是他/它最后还是得承认,岁月不饶人,当激情耗尽,剩下的只能是混吃等死的无奈与麻木。

尽管这次兰博再也扑腾不动了,但是车载机枪还是被他玩的激情四射,或许这种车载的重武器,更适合已经扛不起兰博枪的兰博了吧。

我不得不承认,相比较兰博2和3,我更喜欢这个沧桑的兰博,他更接近一个真实的人,而不是杀人机器,因为他杀戮的时候一脸严肃,因为他杀戮的时候不再炫技,不再带有任何情绪。

他杀戮不代表义愤或者厌恶,他要救人,你挡路了,带着枪,不听劝,只好一刀捅过去,简单有效,立竿见影。

无论杀戮出于什么目的,都不会给人带来欢乐。

很多时候,杀戮会给人带来快感,但这种快感决不能等同于欢乐。

无论是杀陌生人还是敌人或是杀亲朋好友,都是一件关乎生杀予夺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

所以,我很讨厌那种一开枪就倒下一片的不负责任,更讨厌那些杀了人还能面带微笑继续泡妞的浪荡公子。

兰博4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靠了史大爷那张麻痹了差不多的老脸。

幸亏这张脸,兰博才没成为某个下三滥的动作电影中的天生杀人狂。

当这爷们像第一集开头那样一身草绿,背着大背囊回家的时候,我感到一丝轻松和感动,他终于可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了,再加上那首苍凉的it's a long road,气氛到位,可以画上完美的句号了。

我想说,无论你怎么牛B,怎么折腾,最后还得回家。

那个写着R·Rambo的小盒,才是你永久的家。

 6 ) 又一个英雄形象的归来

兰博同志还是与时俱进的很.当年我还年少,同龄的朋友们卧室里还不兴贴周慧敏,小虎队以及张曼玉,孟庭苇啥的,是爷们的就两个人物,一史泰龙的兰博,二史瓦辛格的曼垂克斯上校.周围再来几个兵器集锦啥的就全了. 那会儿也还没有古惑仔,新白娘子传奇也还没来,上海滩的热潮我这波基本上没太赶上. 所以,史家兄弟是我们第一波的偶像. 没事的时候也经常光着膀子比一比胸肌,肱二头肌什么的.虽然那会儿大家瘦的都跟豆芽菜似的,不过胸肌使劲挤一挤还是有的. 当时有个同学在区体校练蛙泳,由于是半专业运动员,所以胸肌很有形状了.当年是很羡慕的,不过此人后来上了职高还不是中专,以后再见过他的人形容,说是现在已经象妇女同志看齐啦.别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就不阐述了,还是老观点,战争就是战争.

 7 ) 什么是写实的战争场景

看完这部片,我就迫不及待的上豆瓣来和各位豆友交流。

不过,已经感觉到这部片应该是评价比较极端,喜欢的人很喜欢,讨厌的人很讨厌。

比较里面的极其写实的战争场景不是人人都受得了的,当然,我是属于看完之后觉得暴爽的人(看来血液里面的暴力因子还是很大的,哈哈)。

再上imdb看看,有7.5分,属于比较不错的片子了,看来还是鬼佬的口味重点,呵呵。

个人觉得本片的看点就是血腥暴力的场景:1、裂喉、破肚、砍头。

2、种族屠杀的场面。

3、反器材枪械以及重型机枪的表演。

当然,里面还是有些温馨的画面,像他们的船停靠的地方,那个场景拍得很是唯美啊,看得心中一片宁静祥和。

不过,电影里的血的颜色看上去很是鲜艳啊,不知道是不是做过了后期处理。

 8 ) 盘点本片血腥剧照,胆小慎入

20年后,史泰龙自导自演第四部,结束了第一滴血系列。

我想说的也是,最最血腥,没有之一。

如同恐怖片一样的战争片。

但又非常的真实。

我来盘点一下本片特别血腥的部分。

高能预警三连~

1.开头平民被地雷炸成血雾

2.海盗被爆头3.摄影师被迫击炮炸成大块骨肉、肠子被炸出

4.某平民被炸断一条腿

5.传教士炸掉双腿

6.平民被砍手砍脚

7.平民被重机枪打掉一条腿

8.夜晚兰博掐死一人,某兵被巴雷特爆头

9.雇佣军光头被炸烂腿

10.机枪手被兰博砍头

11.司机被重机枪爆头血肉横飞

12.机枪挡板

13.士兵被机枪爆头、打成两截

14.机枪爆头,肉块飞舞

15.士兵被打中身体,手臂被打掉

16.打断腿

17.一名士兵被反抗军迫击炮炸成血肉块

18.士兵尸体被手榴弹炸成肉块

19.两名士兵被迫击炮炸成碎肉

20.另一士兵被迫击炮炸成块状

21.几名士兵被炸成碎肉

21.一名士兵右臂被机枪打掉,露出肋骨

22.一卡车人被爆头被机枪扫射

23.小艇领航员被机枪扫射,机枪手被巴雷特爆头

24.政府军BOSS被划出肠子。。。

最后兰博回到老家,一切都结束了。

另附:

 9 ) Heroes never die.... They just reload.-- "RAMBO"

和老爸去看了藍波,簡短緊湊的,不錯,是我們認識的藍波大叔,也有被感動到。

Rambo這個角色是超越電影的,這樣英雄式的存在。

他孤獨,帶著一種因為經歷過太多才擁有的冷漠;他是一個戰士,揹負著無法擺脫的傷痛的過去,一個無情戰爭下的悲劇產物(請參照First Blood, 1982)。

他也不求被了解,從他的眼神中你會仿彿認為這個人心已經死了,但你會發現這個人深處是正直、單純的。

而且,他很強。

沒錯,Everyone needs a hero, Rambo就是這樣的一個強者。

電影前半段把Burma軍閥殘忍、泯滅人性對待當地村民的手段寫實的,應該說血腥的呈現,是為了讓後半段觀眾在看到藍波大開殺戒時拍手叫好;讓早已咬牙切齒的的怒火得到發泄。

而其實除了暴力、流暢的動作場面,藍波的內心才是這部電影的重點。

一開始,交錯的新聞片段交代當地的背景和當地居民的恐懼與慘痛,隨即響起大氣、滄桑的Rambo theme. 看到我們的史特龍大叔 (或者該叫史爺爺了) 依舊健壯,只是"有點" out of shape(汗),在江上以弓箭捕魚,在溪間捉蛇拿去賣,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士生活,直到一群來自故鄉美國的人權份子的出現,正確來說是直到女主角 Sarah 的出現。

他們要求史爺爺開船載他們去Burma戰區去救助傷患,因為沒有人比他更了解這條河。

在這裡這些人權份子代表著一種理想,太理想化的理想,在Rambo的眼裡看來是幼稚的。

其中Sarah的立場和Rambo的顯出明顯對比。

Rambo認為他們這樣做是沒意義的;那些殺戮、暴行,沒有什麼會因此改變。

Sarah卻說在我們史爺的心中一定還有某種信念存在,在這世上一定還有他在乎的事情 "Maybe we can't change what is. But trying to save a life isn't wasting your life, is it." 史爺叫他們回家,Sarah則說,或許你也應該回家看看。

也許是被Sarah的執著打動又或許她的話喚回了什麼,史爺最後決定載他們一程。

幾天後,一個牧師來找史爺,說Sarah一行人之後音訊全無。

他並僱用了一群傭兵要去搜索救這批人權份子,並再請Rambo帶路。

於是我們的英雄也踏上救人的行列。

在這裡,這群mercenaries又扮演另外一個觀點,為了錢而救人的,廣義來講,有點像被外力強迫來救人的;還有Sarah這群教士為了理想來救人的;以及我們史爺夾在中間,他太老練去相信Sarah的童夢,又不至於傭兵的墮落,我想可能連Rambo本身都很困惑吧! 他並不知道是發自他骨裡的善良牽動著他。

跟滔滔不絕講著自己、發著牢騷的佣兵相比,史爺面無表情的開著船,沒發表過一個看法,這是屬於強者的內斂。

Rambo的人生經歷到此,早已過了和人爭辯,或企圖說服別人的階段。

他在更高的境界,一種智者的漠視。

The loudest one in the room is the weakest one, 真正的高手是坐在角落那個不出聲的。

於是軍閥為Sarah上了一堂血淋淋的的震撼教育,史爺也用行動證明以暴制暴才是正義,有些人純粹惡魔,死有餘辜。

結尾的時候,史爺站在山坡上看著戰場後的遍地殘骸以及善後的人群。

那是一種十分哀傷的眼神,Rambo一貫的眼神,然而停留在和僥倖殘存的教士夥伴擁抱的Sarah身上,不一會,Sarah也看到Rambo了,並流下淚水。

那一段沒有任何對白只有音樂,持續了好久。

那一刻,Rambo的神情有很深、很多涵義。

他憐憫戰火下人類的脆弱,又仿彿進一步的感受到無論是戰後的悲痛還是劫後余生和同伴的喜極而泣都和自己無關;都改變不了他的孤獨與痛苦,始終都是。

我們的英雄終於疲憊了... 該回家了...Arizona的州際公路上,一個穿著墨綠夾克的旅人背著行囊走著。

他在一個郵筒前停下腳步,上面印著 R. Rambo。

旅人看了看前方,眼神中不再有悲傷,朝著遠方的牧場走去。

我們的英雄回家了。

2008 2 9John J. Rambo: Live for nothing... Or die for something... Your call.

 10 ) 不黄很暴力

再看一遍,还是为那些非常真实的血腥镜头赶到震撼。

史泰龙已经老了,除了经典的片名和血腥的镜头,还能有什么新的东西?

正因为此,才是对当前动作电影的讽刺!

我很喜欢那些比较真实的枪击镜头,虽然几乎是我看过的电影里最血腥的,但是也是最接近真实的。

尤其是狙击一枪爆头的镜头,几乎是CS中的经典再现——这也是CS中我最喜欢的武器和场景。

《第一滴血4》短评

曾哥!我挺你!我不对,泰龙哥....

4分钟前
  • 赵麻花
  • 力荐

肌肉仍在,勇不复,因为多了视野和智慧。

6分钟前
  • 多多
  • 推荐

用血与肉战斗

8分钟前
  • 合疾||白痴
  • 较差

作为一部动作片实在有点血腥了~总共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看了一个多小时的“残肢与血肉横飞”,只有最后的15分钟才是ranbo,可ranbo居然用了10分钟一直在扫射……多加一颗星一方面是理解,龙哥这把年纪,确实不适合再上蹿下跳的卖命了;另一方面ranbo终于回到故乡,也算是给这个系列画个圆满句号吧。

11分钟前
  • stella
  • 还行

各种大杀器,怪不得叫狮门来……

14分钟前
  • Merov Mugatu!
  • 较差

开始使用 高等武器了,不错哟。

17分钟前
  • 想我说yes
  • 还行

看过这一部之后,几年前看的那三部都可以忽略了,这位越战老兵总算是停息了下来,纪念一下洪特助,我都忘记他全名了……

18分钟前
  • 毛毛
  • 推荐

这片基本没有剧情.......超级血腥,就是来看看场面吧。。

22分钟前
  • SweetRiver
  • 还行

不得不说第一滴血看起来就是过瘾,这血肉横飞的,一切都突突突吧。

23分钟前
  • Singin'in rain
  • 还行

史泰龙老了,不甩胸大肌,不玩儿刀了……

27分钟前
  • CC619
  • 还行

兰博老矣。只能站机枪后面扫射了。第四颗星献给前三部。

30分钟前
  • 天圣怒火
  • 推荐

不知道为啥想起了魂斗罗。

35分钟前
  • 猫猫eko
  • 还行

史大哥好臃肿。枪战简直cs真人版,血腥啊。

40分钟前
  • 王小北
  • 较差

史泰龙还是那么帅那么猛!!!!!非常好看!!!!

42分钟前
  • 裴彬尼
  • 力荐

地雷炸出了原子弹的效果……

45分钟前
  • 天使之翼
  • 较差

第一滴血就是从五星拍到烂片的典型,第一堪称经典,第二也不错,从第三开始就是烂片的节奏了……

48分钟前
  • 清颍桥
  • 较差

脑残的剧情,狗尾续貂的故事。不过终于兰博回家了,这次不再有陷害不再有国家的出卖,虽然他依旧是那个老愤青,却也是一个成熟稳重的愤青了。杀人放火不在国内了,关于缅甸军政府和少数民族的故事讲起来就长了,谁对谁错恩怨纠缠难以言表。总之,兰博再次杀人如麻砍瓜切菜般的救出了美女和各类龙套。

49分钟前
  • 笑我痴
  • 推荐

一个六十来岁的老人,能做到这个程度已经让我无限欣喜了。

53分钟前
  • 塞上耳朵
  • 推荐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IMDB有一帮FAN大卫林奇的人了,我就是爱看史泰龙的直白

55分钟前
  • F大班
  • 推荐

史泰龙大爷与时俱进,进阶限制级放弃一部分受众却获得了更好的效果;这种电影与这种主演会让你暂时忘掉逻辑的存在,全身心享受一场血肉模糊肢体横飞的盛宴。

58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