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故事中故事》,很多人表示云里雾里。
因为这不是一个完整流畅的故事,而是用三个故事混剪了一个主题:人性的荒谬与夸张。
这部电影取材自古代欧洲的方言童话集《五日谈》,讲了三个邻国里各自发生的故事。
三个故事遵循了欧美童话的一贯套路,皇宫、城堡、王子、公主、野人、巫师、仙女等等元素俱在。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6819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这部电影或许只有一个主题,但却有三条主线,不分主次,并列前行。
故事情节的不断穿插交错,根本想象不出剧情会如何发展,甚至在电影结束后,还处于懵逼状态,不知道自己看了什么。
只有在经过两天反刍后,才品出一点味道来。
这也是这部电影的魅力所在。
最显而易见地,这个电影讲的是一种欲望与代价之间的平衡关系。
但是在欲望失衡的背后,却是关于爱的悲剧。
魔幻、变态、暴力、现实,是这部电影的四个关键词。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6bf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1第一个故事,是王后与王子的故事。
一个美丽高贵的王后,独占国王一人的宠爱尚不满足,她还想要一个孩子。
然后国王就为了实现她的愿望,去冒险杀死海怪,结果不幸丧生。
王后连眼泪都没掉,拿到海怪的心脏就转身离开。
爱情在她眼中的分量,还不如她自己的一个愿望。
想来的确悲凉。
她得到了一个儿子,然后给了他全部的爱。
她对儿子要求的回报就是,无条件的顺从。
她不准他跑到宫外,不准他与平民小伙伴一起玩耍。
随着儿子一次次的叛逆和离开,她的控制欲达到了极点。
她让巫师把自己变成怪物,跑到森林里去杀王子的小伙伴,结果被赶来的王子一剑刺死。
死亡前,它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这是母子之爱的悲剧。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930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2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好色的国王与一个爱慕虚荣的老妇人,老妇人姐妹的故事。
国王被老妇人的歌声吸引住,以为是一个年少美貌的女子,于是上门求爱。
老妇人趁夜色上了国王的床,国王醒来后发现被骗,一怒之下将她扔出窗外悬崖。
老妇人大难不死,还被仙女变成一个年轻美女。
国王打猎时发现了她,又把她带回王宫封后。
电影的结尾,王后的容颜迅速衰老,他看见了也无动于衷。
因为在那一刹那,他的爱情就结束了。
原来,国王的爱情是建立在美色之上的。
也正为此,他才吃了老妇人的亏。
他的宫殿中有一排排女人的画像,却未获得过真正的爱情。
即使万花丛中过,也依然填补不了他内心的空虚。
这是国王爱情的悲剧。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9301-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第二个故事里,还包含着一对姐妹故事。
老妇人姐妹俩本来是相依为命,姐妹情深的。
国王派人送了一条项链,姐姐立马戴在自己脖子上,给妹妹比量了一下立马就收了起来。
她根本没想过要分享,只是想独占。
老妇人变成美貌少女被带进皇宫后,给妹妹送了一件华服让她去参加婚礼。
她并非想与妹妹共享富贵,炫耀的成分其实更大一些,因为没有什么比让曾经一起贫贱的姐妹看到她富贵加身更能满足她的虚荣心了。
怕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婚礼后姐姐马上就让妹妹离开。
而什么也没得到的妹妹想要留下,最终被无情的赶了出来。
妹妹追问如何变年轻美貌,姐姐没告诉她自己遇到仙女,只说自己剥了自己的一层皮。
妹妹信以为真,就让人给自己剥了皮。
人性中的虚荣、嫉妒与贪婪在故事里展露无疑。
血浓于水的姐妹情,在虚荣心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ba1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3第三个故事,国王与跳蚤,公主与野人的故事。
看似尊贵实则昏庸的国王养了一只跳蚤做宠物。
他刺破手指用自己的血养大跳蚤,陪它玩耍,将精力都放它身上,把一只跳蚤养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后来,这只跳蚤死了,他难过的要死要活。
但是对自己的女儿他却一再敷衍,甚至亲手粉碎了女儿的爱情幻想。
公主对他说过择偶的条件,勇敢、强壮,最关键的是要英俊。
他满口应承,转头就儿戏地用这张跳蚤皮来选驸马。
然后,逼着女儿嫁给了一个奇丑的野人。
公主指责父亲,你连野兽都不如,至少野兽都知道护崽。
他没有表现出一点伤心和愧疚,反而因为被指责而暴跳如雷。
为了自己的面子,他简直冷酷到极点。
他没有给女儿任何嫁妆,就把女儿赶出了城堡,任野人带走女儿。
对女儿还不如一只跳蚤,哪里还有什么父女之情。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ba11-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这段婚姻在所有人看来都不般配,实际上却合理合法的。
因为这是野人靠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光明正大地赢来的,而不是抢来的。
然而,公主也是无辜的,她不过是父亲玩的一场自负游戏的牺牲品。
她从内心不认可这样的婚姻。
公主被野人困在悬崖绝壁上,茹毛饮血。
在公主乞求下,悬崖对面的艺人一家人对公主伸出了援手。
逃跑的路上,这一家人却被野人残忍杀害。
公主一人逃跑,设计杀死了野人。
悲剧的是那个看起来又蠢又笨的野人,只是想夺回自己的妻子,然而却没人同情他。
他只是丑,却不是恶人,甚至对公主还挺温柔。
坏就坏在他的外表。
公主为了重获自由,却只能以牺牲他为代价。
但不般配的婚姻,终成悲剧。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ba12-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4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因为欲望而失衡的关系,是爱的悲剧。
在电影里充满了各种隐喻,比如怪兽、跳蚤、野人都是极端私欲的象征。
它们以极夸张的形式出现,荒谬、突兀,却加深了电影的戏剧性的效果。
而它们的最终死亡,也让这一悲剧更加深刻。
只要人类还有欲望,这种悲剧就不会停止。
故事的结尾,公主浴血归来,加冕成了女王。
有人说,这是女权主义象征。
在我看来,公主的上位,的确是对命运的把控,却也暗示了另一种欲望的诞生。
新的轮回要开始了。
所以,片尾才出现了高空走钢丝的情景。
这是一个隐喻,既与开头的巫师所言的平衡呼应,也暗示了新一轮的平衡游戏的开始。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e120-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05电影的戏剧性,除了故事情节的不可思议之外,更用诸多的细节埋下伏笔。
首先是对比。
第一个故事里,王后没有儿子时看表演时愁眉不展,跟儿子一起看表演却笑容满面。
第二个故事里,国王对老妇人的前后态度,一个鄙弃一个爱慕。
第三个故事里,国王对跳蚤有爱,对女儿无情。
这些对比,比直接讽刺更有戏剧化力量。
其次,是本身自带戏剧效果的事物。
电影一开始出现的街头艺人,以及在每个故事中都出现过的艺人表演,安排救公主的艺人一家子,最后走钢丝的人。
再比如,王后变成的怪兽、跳蚤和野人。
越是回味,越觉得导演的功力如武林高手一样深不可测。
当然比起这些,更富戏剧性的却是他们的欲望和人生。
最后,再推荐一下这部电影。
构图、布景、色彩与摄影实在是高明,可见导演的功力。
随便截图几张,供大家参赏。
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e121-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http://resource.jingkan.net/imgs/8bd7e122-bde9-11e7-9ed1-7d83446e4e17.jpg
看完真的挺心累的片子本身很长很长,用缓慢的节奏,诡异的背景音乐将三个黑童话缓缓道来。
片子有三处让我震撼,一处是皇后面不改色地吃着血淋淋的心脏时,一处是返老还童的多拉睡在红色毯子上时,一处就是上图,我最喜欢的图.。
皇后非常非常想要孩子,想要到极其宠爱她的国王为之付出了生命也无动于衷。
其实我不是很能理解这种非常想要孩子的狂热情绪。
如果你连你的丈夫都不爱,那么为什么会想要一个孩子?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人跟很多不同的男人上床,生了一个又一个孩子,每当有男人想跟她结婚时她都会把他赶走,然后致力于生出下一个孩子。
男人对她的作用不过是一颗精子。
她生养了十几个孩子,并且活得生气勃勃。
有一天,她最大的女儿告诉她,她怀孕了,她呆滞住了,然后,失声痛哭。
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母子之间的舍断离,即使是十几二十岁了,也希望孩子如同巨婴一样待在自己的怀中,病态的母子联系而已。
第二个故事是姐妹之间的舍断离。
有野心的追求财富地位的姐姐和痴傻的只知道依附于姐姐的妹妹。
当姐姐变年轻了,成为王后时,妹妹想到的还是时时刻刻跟随着姐姐。
单纯,令人怜惜,但是也无法同情。
姐姐也并不算一个无情无义的人,只是妹妹无法理解成人的游戏,于是她剥了自己的皮。
第三个故事是我最喜欢的故事。
纯真的爱幻想的公主被昏庸的父亲当做一样物品输给了原始的巨人。
公主本想自杀但还是没有勇气。
她被带到山洞中,吃生肉,睡在肮脏的地上,忍受巨人粗鲁的爱抚。
她遇到了一个马戏团,走钢丝的帅气小哥成功把她救了出来,她以为她脱离了苦难,可是巨人追了上来,扼断了所有人的头颅。
公主躲在角落瑟瑟发抖。
巨人愤怒地看着她,却不忍心动她一下。
她走上前,靠着巨人,头深深埋在巨人的怀里。
巨人蹲下,让她爬上他的肩。
她顺从地爬上去,然后一刀割断了巨人的喉咙。
这就是你为我选的丈夫。
我本就是有点女权主义的人,看见这一幕,我心里的确是暗爽的。
我承认这样对其实并没有想伤害公主的巨人不公平。
但是巨人爱她的方式是把她囚禁在山洞,喝雨水吃生肉,他想给她最好的,但他又能给什么?就像很多山中的闭塞原始的村落,他们没有媳妇,他们买媳妇,他们爱媳妇的方式是囚禁她吗?
只要我把我认为好的东西给你,我就可以对你为所欲为了吗?
他们觉得女性生来是为男性存在的,他们觉得女性的作用是生孩子,他们觉得强奸就像路边的公狗遇到了一只美丽的母狗,骑上去不是很正常吗?
这是他们的教育环境决定的,我们的确不能一味怪他们。
但是当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对女性时,难道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地收下,然后安心为他们在闭塞的小村庄里以生孩子为己任吗?
显然不是所以对于评论中心疼巨人,骂公主,希望公主和巨人在一起的人,我只能说,不敢苟同。
有一个女人被拐卖到了深山里,丈夫死守着她,直到她生下来一男一女才稍稍放松看守。
男人出山去卖药材,女人想乘机逃走,她五岁的孩子哭着死死抱着她的腿不让她走。
于是她打断了孩子的小腿骨。
我同情那个孩子,但是我觉得女人没有做错。
这不是什么爱情的结晶,而是耻辱的产物。
我们要做的是避免无辜的女性被拐卖到大山里,而不是指责逃走的女人,并且用一切为了孩子的理由劝女人留下来,忍受这种生活。
对于这部电影,我只想谈谈它对童话改编的处理。
因为,可能存在的对这部电影“解读”的困难也说明了大众对童话的置若罔闻了。
童话的个体回顾一下我们看的童话,在情节中的重要时刻,每个个体都是自己解决问题的,不管是王子、皇后还是农民、铁匠。
关键时候,他们不会派出任何人代替自己执行,或者为自己代言。
王子必须自己在森林里面斩杀巨龙,才能赢取自己的公主;皇后必须自己去给公主带去致死的毒苹果;公主必须以自己的灵魂接受魔法仪式的牺牲。
在这里,我们可以说“童话的个体”就是带有欲望,并付与实践的勇敢的主体。
童话里的个体和一个理性的人不一样,他相信命运。
因此他也不会去考虑别人的境况,他只需要在肩膀上担负上自己的命运就可以了。
(正像巴赞说过的:神话可以自给自足,它自身的逻辑就足以令人信服。
)电影在剧本改编中精准地保留了这一特质。
因此,国王要自己下河去刺杀河怪,老妇人拉平身上的皱纹亲自登上国王的床第(原著里面没有拉平身上皱纹这一做法),这无疑是一种形式化,而非一种现实。
那么影像的方式在童话的意义上有什么重要性呢?
我们可以说影像视觉的繁复正好对应着童话情节的“简略”。
在童话故事中,即使是最惊心动魄的情节也只是寥寥几笔,“她的心头‘腾’地窜出一股火苗,烤炙得她坐立不安,特别想听人讲故事,这欲望时如此强烈,把她折磨得死去活来。
”(《五日谈》引子的一段)童话缺乏个性化的心理描绘(童话中多只用一些类似于“害怕”、“羞愧”、“被迷住了”、“不幸”...这种刻板印象的词汇,在童话中重要的是事件),可能是为了一种更好的口述传播,还有就是想造成一个与听众的“隔离”,而达到故事的教益性。
因此在这个片子中,导演既要想办法抵抗形式化带来的象征(为了解读的“便利”,可能不得不又留一些),同时也要追求一种“阅读隔离”的效果。
比如说在电影中的表演就带上一定的心理的描绘。
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国王在准备下河刺杀河怪之前的担忧,这是现实性的一面;与此同时,其中的布景道具却是简陋的(也是有特色的),这是不现实的一面。
<图片1><图片2>(约翰.C.赖利所饰演的国王在准备下河刺杀河怪之前的不安叹息和舞台布景般的石头与怪物)也就是说,不真实的道具说明了导演在尝试舞台化相应的在童话故事中的情节。
这确实是一种隔离的方式(除此之外,另外一个杀手锏就是分段叙述)。
这好像与另外一位意大利导演帕索里尼在改编神话《伊底帕斯王》的时候的做法相反。
帕索里尼尝试保障着神话故事的完全“现实性”。
他在改编的时候可能只是这样“简单地”想着:哦,这是一个弑父娶母的故事。
而他所拍摄的神秘就像是正好对应了:在不同的现实里,有些人把匪夷所思的传统和习惯当成一种神圣的信仰去追随。
而这些人就是神话故事或者童话故事里面的人物。
也就文明时代的神秘的现实性。
<图片3>(《马太福音》中缺乏意味的脸,对帕索里尼来说,一个业余演员——或者一种“业余”的表演是必须的)<图片4>(萨尔玛.哈耶克的脸 。
明星的脸是不可能完全放弃“表演”的力度,不论是从职业病,还是从做为符号上来说)关于帕索里尼的改编也是很有趣的一个方面,以后有机会再探讨一下。
另外,这部电影在整体上有一种莫名其妙悬疑感的塑造,众多跟在角色背后,或者在角色前面的跟随镜头,在一种动荡不定的氛围之下,每个人都认为事情似乎要再往黑暗进一步发展的时候。
这是一种镜头带来的惯性。
包括在音乐的使用,也在促进这点。
在双胞胎的故事里,很多次我都以为为了与其朋友在一起,Elias要将其母亲杀死,这当然由于这对双胞胎的怪异给人带来的不安——包括他们长相上的怪异,也因为片子中大量表示不确定的斯坦尼康运动镜头的使用还有对演员姿态的调度。
<图片5>但是,最后这对双胞胎却表现出一种真正兄弟的情谊,而将这个怪异自然化了,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方面。
虽然我不怀疑它表现出来的克制——对奇观的克制,乃是建立在寓言的洞察力和结构的把握之上,但悬疑气氛的塑造难道只是一种媚俗?
面着这样一部众星汇集,跨国制片的电影,可供导演选择的可能并非无限的手法的情况下,我们暂且将其视为一种反讽吧。
这部电影改编自17世纪吉姆巴蒂斯达•巴西耳创作的那不勒斯语童话故事集《五日谈》。
该书用那不勒斯语写成,也是欧洲第一部由童话构成的文学集。
影片讲述了住在三个相邻王国的皇室成员的故事,他们分别是一个恋子情结的王后,一个沉迷于女色生性放荡的国王,一个为一只奇异跳蚤所痴迷的君王。
多那加塔城堡
第一个故事是一个女王一心求子,让自己的丈夫去和海兽搏斗,吃了海兽的心脏,产下了孩子。
然而帮她烹饪心脏的女佣也产下了和她的孩子长得一模一样的孩子。
女王的故事中让人有着非常心跳的在迷宫中捉迷藏的一幕就是在多那加塔城堡(Donnafugata Castle)。
精致的迷宫刚刚高过人的视线,让人分不清方向,置身其中有着莫名的不安,同时还有刺激。
多那加塔城堡坐落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地区,距离Ragusa大概15公里。
这座城堡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纪,然而我们今日可见的形象大部分来自与19世纪,它有着融合性的建筑风格,是新古典主义和新哥特式建筑融合的杰作。
除了影片中我们所见的迷宫外,它的内部构造也非常宏伟和美观。
进入这座建筑,你就会了解那个时代西西里贵族对细节的苛求,这里的壁纸全部是由手绘的,精致且美观。
对应不同的房间有着不同的绘画花样,非常精细。
阿尔坎特拉河
杀死海兽的取景地是在南意大利的西西里的阿尔坎特拉河(Alcantara),这里的河水清澈碧绿,岸上的石墙呈灰色,有着一道又一道被雕刻过一般的痕迹。
它的水源头在海平面以上1250米,奔流不息50公里,峡谷把Etna分为Nebrodi和Peloritani山区。
河流侵蚀形成了独特的地理形状,沿着这神奇的河流徒步,你能看到完全震撼你的景观。
蒙特堡
第二个故事是一个国王,非常宠爱一只跳蚤。
把它当做宠物,把这只跳蚤养得跟一只猪一样大。
跳蚤死了之后,它把跳蚤的皮扒下来,说,谁是能猜出这是什么东西的皮,就把女儿嫁给他。
结果把女儿嫁给了唯一一个知道这是跳蚤皮的野人。
国王的城堡是在蒙特堡(Castel del Monte),坐落在普利亚-鲁沃镇附近。
这座城堡建于13世纪,被认为是中世纪构造最复杂的建筑之一。
蒙特堡素有“意大利最美的城堡”之称,它建在一座530米高的山丘上,经历了10年的建筑时间。
它的八个侧面的长为16.5米,有8个角,角上有8座八边形的高25米的塔。
城堡从外面看起来非常封闭而牢固。
城堡内部有一座八边形的庭院。
在这广阔的平原上,一眼望过去一马平川,只有这一座白色的城堡伫立在这儿,好像来自外太空。
罗卡斯卡雷尼亚城堡
第三个故事是一位国王爱上了一个唱歌的姑娘,其实这个姑娘是一个丑老太婆。
被国王发现是丑老太婆后被国王直接从宫殿房间里顺着悬崖扔进了树林了,一个女巫经过救了她,她醒来后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少女。
她成为王后后她又老又丑的姊妹来宫殿找她,又发生了更离奇的故事。
国王居住的城堡在阿布鲁佐大区的罗卡斯卡雷尼亚城堡,这座神奇的中世纪城堡建造在一座断崖山上,看上去还以为有另一半城堡随着山塌了一样。
城堡的下面就是悬崖,上面是天空,好似占据着世界尽头的一个角落,与其余的世界完全割裂开。
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如此的割裂,但又和现实的自然融为一体。
一,你妈是个偏激的控制狂,不准许你交朋友,偷窥你的私人空间,以爱的名义剥夺你的自我。
最终,你逃了,你以为你为了朋友两肋插刀,其实你不知道,你“杀死”的是自己的母亲。
这是成长的代价,也是成为独立人格的宿命。
二,你有个强势的姐姐,比你美,比你聪明,比你得宠,比你运气好,比你野心大,比你口才佳,比你会演戏……即使你有天籁的歌声又能怎样,你还是活在她的阴影里。
终于有一天,贫穷不再,富贵袭来,她给了你一身华装让你来看她盛大的婚礼,愿意和你分享财富和幸福,只是有个小条件,要你对外保密关于她的黑历史。
嫉妒占领你本就愚蠢、轻信、盲从的脑袋,你彻底毁灭自己。
可惜的是,你没来的及看到你姐的下场。
多少人的目光从来都盯着别人,而从不审视自己?
三,你爸有钱有权,还有特殊的癖好。
你明知道在他眼里你还不如一只跳蚤,可是你对于父亲的无条件的爱还是让你选择了顺从他的包办的畸形婚姻。
你嫁给残废变态,洞居蛮荒,茹毛饮血,无人交流,没日没夜忍受苦役和蹂躏,“丈夫”甚至会杀害帮助你的好人以绝你想逃跑的念头。
你才明白父亲为了所谓的诺言实为自私的脸面逼你走上绝路,于是你找机会杀掉“怪物”,重拾自我,重获新生。
警惕那些怪物男人,哪怕是自己的亲身父亲,都不要留情。
女人一旦脱胎换肤,将强大无敌。
其实按照巨人的世界观来说他也没做错什么,错误的只是他不是人类,造成这个悲剧的还是公主他爹 。
特别现实,举个例子:你给的再好的东西,可是别人不一定喜欢,或者你对别人再好,人家也不一定会对你好。
看得出来巨人其实还是很喜欢公举的啊,但是强扭的瓜不甜。
唉。
另外再多说一句:美丽与恶心同时存在,善良和恶毒也可以在同一个人身上!
童话,大家想到了什么呢?
王子?公主?还是女巫?
魔法?
是爱情?
亲情?
还是勇敢?
坚强?
当然,如果你想到的血浆 异兽 情色 。
那么,欢迎来到黑暗童话的世界。
其实,这世界本来没有什么童话,给儿童看得多了,就成了童话。
古老的“灰姑娘”,现今已知的最古老童话,这个故事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埃及,讲述了斯特拉博的女人罗德庇斯的故事。
可以说是神话故事。
而“小红帽”的演变则更加戏剧化,有个美国人写了《百变小红帽》一书,里面详细记叙了小红帽故事的衍化。
小红帽的故事最初是为了告诫少女们小心色狼,保护贞操。
对,那只大灰狼就是代表色狼。
童话一词和现在我们使用的很多词汇一样,来源于日本,新文化运动后传入中国。
中国人自古就没有童话这个概念。
而童心一词,更是贬义词。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里记载“于是昭公十九年矣,犹有童心,君子是以知其不能终也。
”,这里的童心指的是无成人之智。
古今中外小孩子从小就要学习能力变成大人。
从原始人类开始,部落的小孩成长速度关乎部落的生死存亡。
男孩子要赶快拿起长矛,女孩要赶快繁衍后代。
所以,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在古代,小孩并没有特殊的待遇,传统社会中,儿童是被漠视的,甚至成年人认为,有童心的小孩是没出息的。
在这样的环境里,所谓了“保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几乎是扯淡。
没有人会在意说某些事不能让儿童看到或者知道。
在这样的社会中,不可能出现一种专门给儿童阅读的文学作品。
安徒生以前的欧洲童话,大部分根本不能称其为童话。
安徒生,童话大王。
他为何获此地位,因为他开创了童话写作这种形式。
他整理了欧洲的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或改编,或以此为依据进行原创。
让童话这个文学形式为全世界人们所接受。
可以说,欧洲直到19世纪才开始真正发展出了儿童文学(注意本片的童话故事集原著形成时间为17世纪)。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19世纪以前的所谓童话们,都是些什么东西呢??
是民间故事,那么,民间故事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
它们出没于酒馆之中。
大醉伶仃的水手们说起了某个远海的王子发现了一只传说中的美人鱼的故事。
(海的女儿)它门出没于妓院之中。
嫖客们兴致勃勃的讲述了某个公国国王乱伦自己的亲生女儿导致王后嫉妒报复的荤段子。
(白雪公主)它门出没于营房之中。
骑士们一边擦洗盔甲,一边说起了国王的那个男扮女装的女儿被仆从强暴了以后昏迷不醒的笑话。
(睡美人)可以看到,这些故事完全是成年人的世界,为什么童话故事多事王子公主的男女题材?
小孩子真的喜欢听这些?
并不是。
原因就是这些故事本来是成年人之间闲谈的,成年人嘛,当然喜欢谈男女之事,特别是八卦贵族的私人生活,更是乐趣无穷。
我们熟悉的《格林童话》,前后一共七次修订,就是为了不断删除原来来故事里的那些成年人津津乐道的男欢女爱,暴力血腥的内容。
说道这里,我们应该已经发现了,所谓的黑童话根本是一个伪命题。
与其说原版故事是黑暗的童话,不如说后来的童话是美白的故事。
这些故事本来就不是写给儿童看的,也没有任何一点的什么教育意义。
世界随着不断发展,思想不断的进步,人们意识到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应该保护他们。
他们需要了解世界,但是不能粗暴的直接把他们扔进这个残酷的世界里。
于是,人们通过一些刻意改编的故事。
告诉孩子们一些道理,给孩子们灌输一些美好的事情。
这都是基于孩子的保护,希望他们更加快乐的度过童年。
小时候,幼儿园老师总是会说:小朋友们,通过丑小鸭的故事,我们学到了什么呀!
对,就是要相信自己。
但是,人总是会长大的,当我们告别了童话,告别了童年。
我们变成了大人。
于是我们哭着发现,童话里都是骗人的。
真诚待人却总是吃亏,努力奋斗却总是碰壁。
我爱的那个他或她,并没有和我从此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
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切和小时候看的故事完全不一样呢?
我们渴望知道答案,于是,自然而然的。
我们顺藤摸瓜地找到了那些童话故事本来的面目。
如同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
原来如此!
原来是这样!
原来故事是这样的!
这些原来就属于成年人的故事终于呈现在了已经变成成年人的我们手里。
非常的合口味。
我们看到了我们生活着的真实的世界,看到了我们熟悉的真正的人性。
黑暗的不是黑童话,而是这残酷的真实的世界。
深夜写于成都
俗话说,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
这部电影讲的是两位老巫婆想要变成王后,坐拥金银珠宝的故事。
一天,国王听见了无比美妙的歌声,便着人去寻找,送了很多金银珠宝给她们,却不知道这歌声是由两位老巫婆发出的,老巫婆知道了之后就想要凭此当王后,可又担心国王发现自己的面容,于是回应国王说可以给他看一个手指,两个老巫婆都想得到国王的喜爱,想方设法地让自己的手指变得细皮嫩肉,最后有一个终于成功了,国王看到后,越发地想要她们,后来她们就提了个要求,要见可以,但是不许有灯,国王答应了,可第二天发现自己身边的是一个满身皱纹的老太婆,气愤下就命人将之丢下了城堡,后来那位老巫婆遇到了一个人,无意中自己就变得年轻貌美,她很高兴,在这时国王也发现了她,并将她带回去,准备封为王后,结果在举办婚礼的那天她又变回了曾经的模样,被国王丢弃。
所以说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本文由佳人拾翠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2015年的新片,推荐。
严重剧透,未观影者慎入。
这是一部关于女人的电影,是对女人的警示。
什么是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母题以及她所会犯下的错误,那就是婚姻、子女、虚荣(对青春、美貌、服饰)的追求。
导演用那不勒斯的三个各自独立的童话,所表达的是正是这样一个核心的主题:如何为女人。
而不是其他读者解读出来的各自为政的松散的主题,或奇异、血腥的故事。
三个故事交叠出现,为了方便叙述,我这里写做:第一,第二,第三。
第一个故事:表达女人与儿子(子女)的关系。
没有生育能力的女王,通过巫师的帮助,吃了海怪的心,生下了一个漂亮的男孩。
但是她也因此付出了代价:失去了她的丈夫。
但她却没有因此而悲痛,当她走过失去丈夫的身边时了,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而是直接亲手捧走了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
要知道这个痴心的丈夫可是孤身一人去刺杀海怪的。
当她吃血淋淋的海怪的心脏时,是那么的心情舒畅。
她如愿以偿的获得了儿子的同时,帮她烹饪的女子也因为闻了的煮心脏时候的气味,而在同一时间诞下一个相同容貌的男孩。
在成长的过程中,王子与地位悬殊的另一个“胞弟”形影不离,但他的母亲却以地位相差悬殊为由,禁止他与朋友的见面,甚至还谋杀他的朋友。
朋友离去后有一天遇难,王子从泉水的干涸和血水涌出,知道了他的情况,就去寻找朋友。
但女王却以为儿子的离家出走。
故事的耐人寻味,就在最后一个情节。
在儿子找到朋友之际,也是一个飞怪出现之际,飞怪要咬住他的朋友。
在最后时刻,王子把自己的身体挡在朋友的前面,飞怪停止了攻击,用清澈的眼神凝视着王子。
王子于是拔出宝剑刺中它,飞怪倒地而死,最后化为女王。
这一刻真是耐人寻味,原来女王为了让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是使自己变为飞怪去咬死朋友。
这是什么意思?
结合巫师的话,才能解读。
这部电影中男巫的话极具哲理,“他们是无法分开的。
”“每一个渴求,每一个行动都对应着另一个,你的强烈的渴求只有相应的猛烈才能满足。
“一个生命的开始必然有另一个生命的结束,世界是平衡的。
”在这个女王身上,明显儿子比丈夫更有意义。
她付出了丈夫换来了儿子。
第一,警示我们夫妻关系远远重要与女人与儿子的关系。
“再贞懿贤淑的女人的一生中有三段移情别恋。
……第三段,就是成熟女性对子女特别是儿子的爱。
”当她把儿子看做她生命的全部,愿意付出一切代价时,她的人生意义已经发生了偏差。
这时她对儿子的爱,已经变成了伤害,因为最好的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
母亲不要以爱的名义,去抓取一段关系。
因为儿子的朋友约瑟在这里象征的儿子的自我。
所以他和他是无法分离的。
不是基友。
一个孩子的成长就是他寻找自我的过程。
如果你捆绑他不让他寻找自我,你最终会失去他。
所以,对儿子的爱一定要完成分离,否则就演变为恋子情结。
第二个故事,表达女人对年轻美貌的执相。
这个国王是一个好色之徒,有一次发现城堡下有一个“少女“的歌声美妙,就送给她首饰,并想去约会她。
但那女子其实是一个老太婆,她还有一个妹妹也是同样是被囚禁的染坊女工。
这个姐姐为了虚荣和情色,竟然把自己的褶皱的皮肉用胶水粘起来,让国王不点蜡烛,从而与他同床。
天亮后国王发现了真相把她扔下了城堡。
她却幸运的没死,遇到一个女巫,用乳汁喂养她,让她变成了皮肤靓丽的天仙美女,在当她在湖边沐浴时,被国王发现,迎娶为皇后。
故事的意味同样在后半部分,皇后的婚礼邀请自己的原来的妹妹,并且告诉了她自己的真实身份。
妹妹产生了羡慕嫉妒,不愿离开城堡,甚至观看他们同房的时刻。
她一直痴痴的说“我要很你在一起。
”是因为她姐妹情深吗?
不是。
因为要变成和姐姐一样年轻。
姐姐只好欺骗她说,自己是剥了皮才成为现在这样的。
于是她信以为真,真的让人剥了自己的皮。
这对姐妹的荒唐行径,其实并不可笑。
生活中女人为了年轻、为了美貌、为了获得荣华的生活而目盲,愚蠢得就像村妇的事情没有吗?
女人的事业就是她的容貌,如果你这样想,你就把自己看做的男权社会中的工具了。
虚荣和对美貌的无止境的狂热追求,这就是女人的一大心魔。
而人与人之间最可怕的就是比较。
妹妹原本生活在平静中,与原本狂热的想抓住机会的姐姐不同,她还是理智一些的。
但是当她看到了姐姐现在的生活后,她就产生了强烈的痴想。
最后,姐姐的容貌也在女王加冕仪式上失效了,她羞耻的跑了出去。
即使是女巫的魔法也是有有效期的,这告诉我们容貌是有期限的,希望它永恒,这就是一种执念。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婚姻。
迷恋上养虱的国王,有一个长大的公主。
公主春心萌动,想要嫁人。
但是国王并没有想把女儿嫁出去。
有一天,他的巨大的虱子死了,国王才突然想出一个选拔女婿的办法,让人们猜这是什么动物的皮。
但是就是这个害惨了自己的女儿。
因为竟然是一个巨大野人依靠鼻子嗅了出来。
为什么?
因为他茹毛饮血,嗅觉异常灵敏。
国王为何要这样来选拔女婿?
一种可能,国王并不想把女儿嫁出去,因为他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有人能答出来的,所以就可以把女儿再次留在身边。
同时他认为,女人的婚姻是靠天意的。
这个问题既然是如此奇特,那么能答出来的人一定是天意。
其实,女儿也有错。
因为她所理解的婚姻,是她找一个理想的丈夫,他勇敢、强壮、英俊。
但是这其实未必是对的。
她确实嫁了一个异常勇敢的野人,而且野人也是至少是喜欢她的吧。
但是这仍然是一桩完全失败的婚姻。
因为,一,符合你内心理想条件的人,也许仍然是极不合适的。
他符合的这些条件并不是理想配偶的本质。
二、只有你自己成为了勇敢的人,你才能真的“找到”这样的理想的人。
因为你的特质已经“吸引”这样的人“汇聚”到你的身边。
这也许也是吸引力法则。
所以当公主经历了如此的痛苦,手刃野人,成长为勇敢的人,让全国人都知道公主的“英勇事迹”时,她的加冕典礼上,才有勇敢而帅气的人来主动献艺,以期博取她的注意。
所以,“小公主”就是这样“炼成”的。
女人,你的名字不是软弱。
婚姻也不是你的事业,只有你自己才是你的最大的事业。
对于婚姻,女人要谨记这一点。
正像权力、金钱和性是男人三大人生主题一样。
这三个故事是女人的三个人生主题,也是女人的三个心魔,处理好这三段关系,就是一段成功的人生。
另见空间(含图片):http://user.qzone.qq.com/28837363/2
这个电影探讨的主题是欲望,通篇采用超现实手法,放大了很多血腥、黑暗的一面,不太能接受这种风格。
王后对儿子的渴求、偏执和掌控是第一种欲望,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并且能付出同等代价,这欲望一开始吞噬的是她丈夫,最后是她自己。
第二个故事里老妇绞尽脑汁也要跟国王春风一度,明知道对方爱的只是一个不存在的假象,她也要飞蛾扑火般去放纵和燃烧自己,这是对青春、皮囊和性的欲望。
突如其来的魔法让她重返年轻,短暂的满足了欲望,然后最终落幕的只是一片虚无,假的永远不可能成真。
最后的公主,像所有的女生一样,幻想着白马王子的高大、英俊、勇敢,然而真实是一个丑陋、茹毛饮血的巨人。
她最终历尽万难,终于杀死了巨人,掌控了自己的人生。
她好像是唯一结局圆满的人,然而真的如此吗?
哪怕她登基为皇,只要她心中还有对白马王子的渴求,命运之轮绝不停息。
欲望和执着,让我们面目全非。
当我们想要什么、拥有什么的时候,不要忘了,我们总会失去它。
在追逐欲望的路上,我们也许会像王后一样付出沉重的代价,也许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惊吓,又或者被昙花一现的虚假所蒙骗。
所以啊,不要拿起,也不用放下,生命的本质是轮回,万事万物的本质是虚无。
好美的电影,这才是最本真的童话:整体简约细节繁复的宫殿,辽阔深远又生机勃勃的自然,一国之主遵守诺言的嫁女,海妖那长得一模一样的子嗣,女巫为了赴约割开自己的皮肉换来片刻的青春……还有叮叮当当的各种风琴的音乐,太美了。其实整个故事就是1+1=2,收获需要等价的付出,道理很简单也总是这样,可现在很多人都忘了。
太暗黑了,看完有些后怕。
并不感冒所谓哥特式的成人童话,所以起评两星。因为跳蚤故事里公主最终杀死了巨人算是真正的得到自由,而回去让父王退位完成精神弑父才算加分。各种荒诞和隐喻,血腥和暴力,拍得超出我的审美。即便场景不错。还是想,ewwww…
三个故事貌似无关,但最后关联在一起之后可以容易发现,每个故事,每个人都是欲望的奴隶。贪恋美貌,不惜代价求子,荒谬养怪物虱子的国王把宝贝公主许配给相貌丑陋的怪人。故事书里讲述的美好是经过反复美化的结果,而流传于贩夫走卒民间的传说其实就是丑陋和残酷的集合体。
This looks really really creepy.
#Cannes2015#加洛尼的转型之作不能说太成功,之前积累起的现实主义个人风格印记在这里消失殆尽,在魔幻类型片的道路上也没有迈出什么惊为天人的一步。童话故事的简单性先按下不表,故事层面之上本该吃重的电影语言也无所作为,甚至跟流水线上的好莱坞制作没什么两样。瑰丽的场景特效在意料之中。
这么奇幻和不讲道理的开篇设定,就这么草草地结束了?我还以为只演到一半……后半截太疲软了。好可惜,像救公主的马戏团好人一家子那样可惜。那个酒池肉林可以的。
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有的画面只能转头。林中少女身材太棒!结尾公主杀了半兽人我终于放心了毕竟剪刀大特写怎么可以没用呢?
平衡
改编自欧洲第一部童话故事集《五日谈》,具体内容简单说就是一群人在五天内讲了五十个故事,彼此之间互有关联,而本片节选改编了三个:皇后,两个老妇人,跳蚤。母子,姐妹,父女,三种不同的亲密关系,却拥有不约而同的主题:女人一生都在为他人而活。《皇后》一篇中,母亲的控制欲犹如迷宫,又如驯兽,是化身恶龙天涯海角如影相随的诅咒,伤害了孩子也毁灭了自己。《两个老妇人》更加直白,软弱无能的妹妹依附于野心勃勃的姐姐,可是姐姐上位以后便急不可耐的甩脱妹妹,以至于妹妹扒皮抽筋也要平起平坐,衰老与丑陋不是原罪,贪慕虚荣的心才是。《跳蚤》的穿透力最强,直指在家从父婚后从夫的乖乖女,从小听着童话故事长大的她们,总有一天会发觉童话里都是骗人的。新生意味死亡,依赖代表捆绑,年轻终会衰老,故事里的事,是也不是,不是也是。
吓死人了,
公主殿下您太帅了
17.26.63.102艹文森卡索又睡美女
从小童话故事就已经告诉我们,丑和老是一件罪不可恕令人厌恶的事情
颇为重口
太 cult 了,看完想吐
非常惊悚,也非常耐人寻味!!!拍得很唯美!
海怪和马戏团一家子真是太倒霉了。。
奇幻
之前因为这名字让我想起fund of funds就一直没去电影院看,其实是很好玩的黑暗童话啊!在南意和西西里拍的吧,风景美死。三个小故事都很带感,如果用意大利语拍就好了。不过一边看一边吃饭还是被恶心到了几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