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电影院看的,看到美院里那么多人我就觉得好笑,太假了吧,哪有人没事抱画板在草坪画画啊,平时都见不到半个人···整部戏前半部分还好啦,后面就太戏剧化了,弟弟怎么就被砸死了呢·这个剧情太牵强了。
看这部戏是个偶然,电影院那天要看的片下档了,这部时间刚好不用等很久就看了··说起来我竟然去电影院看这部电影··oh no还我钱算了,虽然我不喜欢矫情,都是年轻人弄的,支持下吧··
一部纯情电影天长地久是一部纯情电影,俊男美女、杭州西湖外景、画面感强,难怪电影在受东京观众欢迎。
电影里的男孩都很帅,电影里的女孩都很可爱。
黄明的角色因为家庭因素,显得心思很重,但始终有着一颗单纯善良的心;刘冬的角色,有点桀骜不驯,但坚守一份真爱。
其实,喜欢刘冬的另一个男孩,完全可以再顽皮搞笑点,比如喜欢黄明那个女同学,角色就更鲜明,痴情得让人感动,最后的改变,其实她没有错,更符合现实人的选择,但更衬托出刘冬角色的出世。
电影是一条纯情的主线,但前尘往事和故事发展电影却是有着一种别样的悬疑味道,那么漂亮的人给人一种破碎感印象,所以电影有一个文艺的核,确实商业片的肉。
有幸在杭州看完这部于杭州拍毕的电影。
电影据说是要阐述包括我这一代人的情怀,观看时我诚惶诚恐——一代人也,瞧人家名字取得就大气!
横跨10来年,有史诗气魄,不像一些电影取的名字,什么《高考1977》啥的,就1年你也好意思拿出来拍?
还有什么《生日快乐》啊,就你这二打六角色出生的一天也好意思拍个电影纪念?
看毕电影,心潮澎湃,史诗呀!
归纳以下几点本戏的亮点,各位在看时可以细细品味一下:1。
这部电影很有社会意义,电影中挨家挨户都是破碎家庭,没有最惨只有更惨。
充分让我认识到了杭州地区非常不稳定的社会问题,破碎家庭在杭州乃是个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了。
因为家庭问题,由此波及到无数的单亲孩童的成长问题,也应该引起大家的关注。
电影中揭示了单亲家庭的孩子长大后多数都要坐牢,希望杭州政府有关官员看看这部电影,好好反思一下,想想该如何治理好杭州;2。
虽然揭示了一系列杭州的社会问题,但这部电影将杭州拍得相当美好。
故事发展的过程中经常插进一些杭州的美景,和叙事无关但却相当吸引眼球。
我非常佩服导演的勇气,在叙事中突然加入这些类似城市宣传片的镜头,说明导演是非常热爱杭州的,将宣传杭州看成是自己的义务,这点也值得杭州有关部门好好学习一下,人家一个外人,把宣传杭州看成是自己的事,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再看看你们!
3。
导演不但记录了杭州的美景,还记录了将近20年间中国的大事小事,虽然这些事与故事也基本没什么关系,但一个导演,在叙事中突然加入这些纪实镜头,这是什么精神?!
说明导演很有记录时代的精神和责任感。
什么叫做史诗?
你不拍这些事怎么能算是史诗?
李芳芳通过本片告诉你真正的青春史诗是这样炼成的。
4。
能否关注新兴事物是衡量一位导演敏锐度的标准之一。
电影中出现了一位织毛衣的毛衣哥,演绎状态完全诠释了”傻*”二字,很明显导演关注了最近网上“傻*织毛衣”的热潮,马上引入电影之中,这种敏锐度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实在太了不起了。
有朋友说了,这片子拍的时候那网络段子还没出来呢!
那就更加不可思议了,一个导演竟然能够无意间引领了潮流和时尚的走向,具备未卜先知的本事,还让不让人活了?
太佩服了!!!!
5。
电影叙事相当伤感,几位主角经常表情深沉,传达了人生的某种悲观主义。
我想导演应该是一位相当伤感的人,经常会仰望天空,只有这样的导演才会拍出这样美好忧伤的电影,那种抽搐的小清新简直美绝了!
6。
这部戏商业元素太齐全了!
走私犯,枪支,伤人,拿着水果刀在游戏厅中穿梭,导演对商业元素掌握得相当到位。
虽然号称是纪实电影,但从主角们穿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部商业片!
关键是这部商业片相当好看,从表演到那些商业元素,都与那些纪实戏造成了强烈的反差,让这部戏充满了戏剧性和变化特质,非常让人着迷!
7。
最后说说这部戏中关于杭州的饮食。
妈妈带儿子吃饭,让儿子吃点好的,上的菜都是”西湖醋鱼“”东坡肉“”龙井虾仁“,多亲切啊,导演宣传杭帮菜完全发自真心,赞一个!
还有杭州的农夫山泉,主角渴了必须要喝一口,又让主角解了渴,又宣传了本土产业,真是一举两得也!
还有那句很火的广告。
"你为什么要考北京的大学?
”“TOT苏打红茶。
”看我那表情,你就知道我爱这电影爱得都喜极而泣了。
今晚,学校的大讲堂放送《80后》,作为80后的一员,感觉这是一个非常有内容的题材,加上小的时候对《十七岁不哭》还是有着不错的印象,相信这位导演可能会比较擅长拍这种青春校园风格的片子。
本来是怀着很期待的心情去看的,甚至做好了心理准备在电影中间掉几滴眼泪,但是结果却是,大失所望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失望了完全毁了这么好的题材整个片子,就一个词,莫名其妙。
80后,可以讲述他们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过程;80后,可以讲述他们所经历和见证的中国社会快速发展;80后,可以讲述现在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惑压力与迷茫……他们是如此不同又是如此普通的一代人,我想,作为观众,要的就是这种普通,因为最普通往往才是最真实。
偏偏,这部电影,除了一些雷人的情节中加入了“非典”“申奥”等一些发生在80后所生活的时代的特征元素,其它貌似和80后没有半毛钱关系。。。
电影中的男女主角,似乎将所有可能与不可能的奇奇怪怪乱七八糟的事情集于一身,这就是80后的代表?
编剧导演你们有好好了解过80后吗?
如果说女主角老爸出车祸死了的故事还算是正常,那男主角爸妈怎么还和走私扯上关系了?
老爸在狱中自杀?
老妈没啥反应?
儿子还等到毕业典礼的当天和老妈翻脸?
还一直私藏枪支在书包里,你不怕走火吗?
如果说男女主角的爱情是本片的重点,那为什么感情的积累期高中却被轻飘飘地一带而过?
看完这部片子都没觉得这俩人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哪表现出来了?
暗恋男主角的那女的,怎么能自己搞到一套隔离服偷溜去医院呢?
太假了吧?
主办方口口声声说的高投资是不是都投在医疗设备上了?
非典当时的确挺厉害的,俩人都得了最后又都没事也挺厉害的男主角,你要是不喜欢女2,为啥要约人家出来?
约了以后跟人家说不喜欢她为啥在看到自己女朋友后又搂着人家走了?
为什么啊为什么?
男主角一直闷闷的,不知道到底在想什么。
最后把枪丢在井里是最雷人的部分,还正好是仇人家门口的井,这不就是摆明让人发现吗?你丢进黄浦江肯定没人找的到女主角居然能干到把男主角随便帮她设计的一个房子变成真的了?
那模型还找得到啊?
她甚至当时都没认真听他说话女主角的弟弟,剪刀能随便剪断手筋?
你当是手纸吧?
居然还因为这个蹲大狱了,最后竟然为了救男主角莫名其妙被压死送小命了,这情节实在是,太狗血了至于那个司机,我就从始至终不明白这个角色是干什么用的, 还有那个后妈,这个角色的意义又在哪里?
对90后的折磨?
还有,整部电影好几次故意吊人胃口,先演结果后演原因,但是你得恰到好处啊?
一多了就恶心了,另外,能不能来点呼应和铺垫?
否则只会觉得做作做作做作太多太多让我很无语的情节了,假到让我几度崩溃,此处不再列举。
貌似这帮人自己应该知道自己水平不咋地。
电影演完了,导演演员赞助商一大堆人都上台了,一个个怯生生的,连点底气都没有,李芳芳还说自己是处女A,完美主义,怎么就完美成这样?
最让我无语的是,导演自己承认80后这个名字是后按上去的,所以影片文不对题。
但是绝大多数观众都是冲着80后这三个字去看的,你这不是噱头是什么?
这对观众根本就是不负责任嘛。
找了一堆托儿在下面提问题,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ps:陈楚生啊,你就自甘堕落吧唉,说的太狠了,可能是自己对这片子期待太高了吧。
毕竟是导演的处女作,演员又都是新人,没理由要求能拍出多高的水准。
我也不是什么专业影评人员,对拍摄技术方面一窍不通,我就是个普通学生,普通80后,仅仅在这里表达我的心声而已。
始终相信,最好的电影是能带给人感动的,若想让人共鸣,真实最重要。
这种假惺惺的莫名其妙的却又被冠以80后这种噱头名字从而带给观众无限遐想空间和期待但结果却没有半点来自于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和感悟的电影,以后还是少点吧。
冲着片名看的电影,的确全片的场景、时间都是儿时的记忆。
可这部片非但没有带来有共鸣的回忆,反而对男女主角的“缘分”充满了好奇。
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换得今世擦肩而过。
这部片子,男女主角的缘分,让我们算算,前世他们回眸了多少次吧巧合1:儿童时代:女主妈妈跟人私奔,父亲追出去的时候出了车祸,女主成了孤儿,男主同一时间,父亲坐牢被抓,母亲改嫁,父亲自杀。
巧合2:中考的暑假:女主的表弟被王胖子踢伤,女主去找王胖子的时候,是男主挺身而出帮助复仇,长大后的她们并不相识哦巧合3:他们进了同一所高中、同一个班。
女主靠的是成绩,男主靠的是钱。
巧合4:男主被女二采取行动的时候,女主就站在身后巧合5:男女主发生误会,男主想解释的时候,男主妈妈打电话来,女主的表弟伤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弟弟巧合6:男主因私藏枪支坐牢之后,和女主的表弟关在了同一座监狱巧合7:女二成了女主上司的老婆巧合8:女主的表弟为了救男主,死了除此之外的巧合就是:撞死女主父亲的那个司机,经过人生一番坎坷曲折,又重新做司机,巧合中拉了女主,守了她一夜。
男主扔枪,还被王胖子遇上了,然后抓去坐牢。
这部电影,就是那么多个巧合凑成了一个:青梅竹马历经坎坷,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故事。
前世,这2人大概就只干了一件事情:回眸。
试着数一数上一次进影院为爱情而感动是什么时候,似乎已经过去太久了。
2010贺岁档,阿凡达领着无数大片席卷票房,有科幻,有战争,有动作,有喜剧,唯独缺少可歌可泣的爱情大片。
到了情人节档,独步影坛的《全城热恋》似乎更多的是网络各路明星来走马观花的诉说几个故事……能够坐在幽静的空间里欣赏别人的爱情,欣赏这种人与人之间简单的无以复加的关系,才是我辈情之所钟吧。
时光的咏叹调 《天长地久》的男女主角算得上是青梅竹马的组合,儿时先后经历家庭的变故而彼此分开,两人后来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相遇,带着内心的伤痛互相温暖而走到了一起,一起渡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
生活总是有一些问题不断的追问着我们,两人因为升学的因素而开始了分隔两地的异地恋,异地恋几乎是每一个大学生都会碰到的问题,理性的分离与感性的思恋第一次在人生之中教会彼此选择与放弃。
《天长地久》中女主角的形象便是如此建立起来的。
自小寄人篱下的女一号沈星辰一直追求着最好的东西来保护自己,她的人生是伴随着各种一等奖而成长,顺理成章的,她去到了最好的大学,而男主角明远因为各种原因留在了电影发生地——杭州。
这个时候沈星辰还是不懂爱的,她只明白自己生命中的缺失,她一直在坚持,没有放弃自己儿时被抛弃的生命。
当她在面对明远直白的爱情席卷而来时,她仍旧当作一切自然而然。
“我绝望的渴望被爱,却不懂得如何去爱人”是片中沈星辰的自我剖白,在她经历的成长的伤痛之后终于明白儿时母亲带给她的领悟。
沈星辰的顿悟是每一个努力学习去爱人的女孩都需要的一课。
沈星辰与明远之间的爱情几经坎坷,年少的轻盈,成长的蜕变,沉重的负担和彼此之间一直的追寻,为当下这个时代的爱情微缩了一程多姿多彩的生命。
这部影片将献给每一个没有爱过,学习爱和深深爱过的女孩,在他们的故事里共鸣自己的情愫。
等待的独奏曲 每一对爱情修成正果的情侣身边都会有一些其他的人伴随,这样的人默默的守护在男女主角的身边,你哭时他们安慰你,你笑时他们更开心,他们身上的能量因为一个人而守恒,是爱情里最不变的元素。
闻嘉的出场在《天长地久》里是伴随着明远对父辈的寄念而出现的,其后一直默默守候在明远的身边。
升学时,沈星辰因为理想去往外地,而闻嘉的选择就是明远的选择。
闻嘉几乎伴随着明远经历过了大学时期该经历的喜怒哀乐,她同样亦明白,在明远的眼里,只有他从小就认识的沈星辰。
同样,闻嘉的结局展示了一个不同于沈星辰的生命历程,她“羡慕那些时光流逝而没能改变她们的人”,她在她原地等待明远的时光中最后还是选择了放弃。
但她依然是爱情成立的结果中的许多种,没有人会去怀疑闻嘉她真心所付出的爱情。
这是导演的用心之处,没有一个人物会沦为推动情节发展的人肉道具,他们有情有理,她们让观众看完了想拥抱爱情。
伤痕的共鸣乐 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那对于《天长地久》的导演李芳芳来说,必然会遮挡住她一些成熟的技巧。
导演在故事个内容之外,展开外延,通过聪明的技巧,角色的设置一层一层丰满了整个故事。
《天长地久》的故事是一个宿命的故事,由父辈的悲剧展开,多线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陌生而又温暖的关系。
父辈带给了影片中的主角们难以磨灭的伤疤,他们必须学习去弥补,学习去不让那条疤疼痛,最后学习让自己也能成为一个给人温暖的人。
导演熟练的掌握了这之间的节奏,每一个人的成长,每一个人的悲伤,每一个人的收获都深深烙印在了观众的脑海里。
导演还原了80后的童年,虽然在剧中设置了戏剧化的冲突,但剖开表面,无不覆盖了每个人同样的童年。
沈星辰与弟弟的成长是放养式的,父母管教很少,自个儿玩到大。
妹妹的童年是家教式的,谁都有小时候为了学习钢琴或者书法等某一样才艺而放弃了太多玩乐的时间。
有了这一层,导演将其解读为父辈为我们带来了第一道伤痕。
观看这部电影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抚慰内心伤痕的过程。
病,只有知其理,才医得真切。
了解这部电影,也是一个了解自己的过程。
虽则有伤,但未尝不是一个温暖共鸣的过程。
许多看完这部电影的观众,都会为爱情感动,为生命感怀。
100分钟的时间让他们直击内心的深处,这是许多寻常大片中找不到的温暖。
当习惯了电影院里的视效,绝佳的音响后,是否还应该为真诚的心灵也买下一份温暖的晚餐。
看完后,像其他观众一样,要么拥抱爱情,要么拥抱导演吧。
想在表达八零后经历过的所有典型事件,都点到了,但戏剧性太强又让人有些接受不了,等电影过半后适应了这个调子,砸吧砸吧回味时又太平淡。
表演都带着痕迹,摄影也有明显的匠气,好像剧组都是些死读书的书呆子。
中学时代漂白得太唯美,我知道上海可能有这样的中学,校服,以及舞蹈。
但大部分八零后都穿着菜青虫运动服,做广播体操,做眼保健操来开始青春期的。
瑕疵巨多,但我仍在该煽情的地方把自己煽情了。
“爱情就像见鬼一样,听说的多,见到的少”以及我们经历的过去成为变不了的历史这两者的魅力是永恒的。
八零后吃力的承载着爱情和历史,所以很动人。
我们被《八零后》给代表了,它不能代表我们。
昨日豆友相约,去千金观影《80’后》。
好多年没关注电影的我,听这片名,还以为是讲我们80后的故事,结果完全又是一部挂羊头卖狗肉的恶心爱情片。
开头的开头,女猪妈和野男人跑到万恶的资本主义国家去了,爸爸追妈妈时被车撞死了。
如此彪悍的开头,让我瞬间脑补出几个小剧场:1:女猪因为娘跑爹死,缺乏管教受尽欺负,导致心理偏激成为一小太妹,整天偷鸡摸狗杀人放火报复社会,从而体现了破碎家庭和冷漠社会对小盆友的深刻影响。
强烈控诉80后不是天生的垮掉一代。
2:女猪虽然娘跑爹死,但在和谐社会的万丈光芒下,家散志坚,努力学习,奋勇拼搏。
一路从幼儿园保送到博士后。
修炼出杜拉拉生殖器般的大杀器威力,从而一路凯歌。
不仅收获了高昂的薪水,连老板都收入囊中。
以此告诉大家80后是拼搏的一代是奋勇的一代,无愧于祖国新世纪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3:女猪虽然娘跑爹死,但她秉性善良。
虽然饱尝人生冷暖,但她秉持着妈妈告诉她的存好心、办好事、做好人的高尚格调。
终成一代圣母,受到社会和国家的一致称赞。
于是在某一场圣母光辉事迹报告会的现场,和她的妈妈相遇了。
而她妈妈深情的告诉了她各种真相。
比如说资本主义的爸爸才是她的亲爸爸,撞死的爸爸是邪恶势力,曾经迫害妈妈,幸亏在资本主义爸爸的帮助下逃出生天,在遥远的大洋彼岸重新创造美好生活。
于是一家三口抱头痛哭,美满的生活在了一起。
借此说明我们80后是温暖的一代,狠狠地扇了某些媒体“80后是冷漠一代”一记大耳刮。
呸呸呸,你看我这个人一下子不知道脑补到哪里去了,典型的神经病人症状,还是回归正题吧。
话说女猪娘跑爹死后,男猪闪亮登场了。
只见他深沉的坐在了女猪边上,安抚性的握住了女猪的手。
(请注意:男猪和女猪现在还是6、7岁的小屁孩,你装个屁深沉啊。
而且那时候的小屁孩就敢介么赤裸裸的玩暧昧了吗?
还有奥特曼什么的玩。
原谅俺是个小乡村长大的孩子,没见过世面。
)在男猪深情的抚慰了女猪以后,我以为这会是个青梅竹马相互扶持的和谐故事。
木想到,男猪的妈妈突然掏出把枪带着男猪跑路了。
于是,女猪只能孤苦伶仃的一个人在舅舅家默默长大。
期间经历了舅舅和舅妈离婚,并瞬间娶了一年轻小美女;小美女又火速生了个小妹妹,而且每天威逼小妹妹练钢琴等狗血事。
在这一些破烂事当中,女猪茁壮的长到了高中,还获得了各种奖项。
突然,镜头一转,女猪的弟弟(舅舅的大儿子)被人踢破了肠子,于是彪悍的女猪跑到了各大游戏厅寻找肇事小混混出气。
在受到各路小混混的鄙视后,一帅哥从天而降带她到了王胖子(肇事小混混)家,帮她狠狠出了一口气。
这期间,女猪扛着一把大砍刀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来回奔走,我就奇了怪了,杭州没有JC叔叔咩?
(PS.剧中的肇事小混混王胖子出场时,正哼着小曲儿织毛衣。
莫非导演你是《你给SB织毛衣》的NC粉?
)而在第二天,女猪发现该见义勇为的帅哥不仅是同班同学,而且还是当年的男猪。
于是干柴烈火一发不可收。
当我看到女猪穿着日本AV校服和男猪翩翩起舞,班主任还发出了会心的微笑时。
我默了,这是中国的高中咩?
还是我穿越了?
总之,导演为了她不为人知的目的,拼命往这锅已经变了味的汤里下料。
男猪的爸妈玩走私被发现(这是当年男猪要跑路的原因),男猪爸顶了罪,男猪妈改了嫁。
从而导致男猪爸在狱中自杀,造成了男猪心目中不可磨灭的阴影。
终于在高中毕业那一天的毕业典礼上和自己老妈决裂,带着那把枪跑了(我本来以为男猪要报复世界去了,结果男猪跑到风景优美的国美读书去鸟,最让人想不通的是,都这么多年,这枪随便往西湖哪个角落里一扔不就好了,怎么还藏在家里啊!!!
)。
于是,女猪也跑去北大读书去鸟。
从此两人开始了苦逼的异地恋。
期间男猪不幸得了SARS,苦恋男猪的炮灰女同桌翻越千山万水潜入疫区陪伴男猪(导演,原来你演的是潜伏!
子啊,带我走吧。
)。
深受感动的男猪决定抛弃女猪和炮灰女同桌在一起。
就在这时,男猪的妈妈找男猪摊牌说自己要去自首,而女猪的弟弟为了给自己亲妈弄医药费(炮灰舅妈得了乳腺癌),不慎将小妹妹的手剪破了。
于是,男猪跟男猪妈和解了,为了不让妈自首,大白天的跑去扔枪,而且选在了王胖子家门口!
于是男猪光荣的因为私藏枪支而去坐牢了。
而女猪的弟弟因为剪破小妹妹两根手筋也坐牢去了。
两人相逢在了美丽的监狱。
(PS.多年以后的王胖子不仅没有舍弃织毛衣这一光辉爱好,而且向着更好更美更繁复的毛衣织法的康庄大道上奔去。
)话说狗血撒到这,也该收场了吧。
可惜导演不满足,于是她使出了必杀技:在监狱里,小舅子为了拯救姐夫,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当真是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为男猪与女猪的天长地久创造了最后一个伟大条件!
来来来,大家鼓掌。
呜呜呜,为了这么一部狗血淋头四不像的烂片浪费我几十真是想哭。
而且多年没看过电视的我,最后才发现男猪和女猪就是TOT苏打红茶的主角,oh my lady gaga,杯具哇!
这个标题不完全准确,因为我不是80后,勉强算是90后。
但从“被意淫”这个角度来说,个人以为没什么区别。
以80、90年代来划分人群,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是改革开放,又是独生子女的第一代开始,赶上了大学扩招、毕业分配取消和商品房的出现,所以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教育背景都影响了心理状态。
但是因为这个就把种种形容词强加在一大群人身上,完全是一种应试作文逻辑。
一夜暴富和出国热带来的离异或者分居的确不少,但是这导演绝对厌恶女性加恋父情结。
私奔的、丢下丈夫的、抛弃儿子的,还有一个皮笑肉不笑的女文青。
当爹的都深情得不是车祸就是自杀。
而就我身边的人而言,离婚后基本都是妈妈带着孩子,不分男女。
那个出国的母亲,带着女儿走有什么问题么?
还美其名曰“爱情”。
那个走私的父亲,他老婆改嫁之前难道不要先离婚吗?
离婚的时候不就该做好心理准备了么……真是莫名奇妙。
那个男主角也很奇怪。
首先问他女朋友为什么选择考北大。
无论国内的大学多水,选择上什么学校、在哪儿上学校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难道要人家一辈子都围着你转吗?
况且,北京有央美啊,虽然不那么专长于白墙黛瓦的房子,一样都是学造型艺术么。
然后就是分手后的那个短信。
异地恋、劈腿,本来都情理之中了,非要装作受伤的小兽在角落里默默舔舐伤口,莫非男主角是郭教主的信徒?
说实话,电影放到一半的时候,觉得还挺有创意的。
人家白血病什么都得遍了,我们得了个非典,完完全全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而且投资方很精明,下次拍续集《90‘后》,还能让妹妹的男朋友得禽流感。
女主角感觉就是个活的扫帚星,她妈跑了,爸爸死了,舅舅离了,表妹残了(我怎么觉得被剪到的是左手?!
),心上人和弟弟争着玩一个叫做“是男人就坐一次牢”的游戏,后来发现这个游戏是联机的,弟弟被男朋友PK掉了,真可惜。
这小演员演技虽烂,角色还是比较可爱的。
李芳芳少年成名,这是一个很典型的《萌芽》作品,次一点就《最小说》《花溪》《新蕾》。
但是,你为什么要叫《80'后》呢?
搞得每个中国青年都像被日式虐恋小文艺洗过脑一样。
从来没觉得一部影片可以拍的如此的差,我就纳闷了,这样的片子也允许上映,对观众也太不负责了!!!!!
影片名是80后,以为可以跟着剧情再回忆回忆学校生活,再重温下青春岁月!
可惜,整个片子看下来都不知道主题是什么?
学校生活也就是两三个镜头,毕业后找工作,创业等等一个镜头也没有,这是什么跟什么啊,到底编者要告诉我们什么???
一场电影看下来,我都不知道讲的什么?
问朋友,她也不知道,唉呀,悲哀!
太戏剧化
看最晚场的电影《80后》,电影院里只有很少的人,还是被这部讲述80后一代的电影打动了。看到里面那些青春记忆中的场景,大学、恋爱、执着、失望、心痛以及百转千回后的明了与懂得,甚至是在成长后学会的放弃。推荐所有80后们都去看看,忍不住滴了几滴眼泪。那些逝去的青春时光啊,永远是最美好的。
那是个无法复制的年代~~
一星减编剧,一星减演技,一星减音乐,一星减主题,一星加画面
编剧傻× 各种漏洞
尼玛这和80后有毛关系啊 这明明就叫孽缘!!
初中时候喜欢过一个叫李芳芳的编剧,因为《17岁不哭》。现在她做导演了,导演了这个故事,与想象里的80后不太相关,但又是谁规定的一定要相关?一星给李芳芳,一星给里面出现张国荣的画面和杭州的美景,一星给那些时光流逝却未能被改变的自己 。一星给台词。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那又怎样。
年轻导演值得鼓励的处女作
不食人间烟火的故事,美倒是很美,就是太虚了,为赋新词强说愁!★★★
作为一个八零后我觉得吧,不知道怎么说呀
狗血
其实你不该叫80后,其中生拉硬拽把那个年代的歌曲、场景、玩物、非典放进来,好牵强,别以为你拿哥哥说事儿你就是80后,我只能说导演没吃透这群人。其实,这片名如果换成《父母对儿女的若干影响》,反而有点意思。
这片子怎么就能这么不要脸地把自己命名为“80后”呢?
第三颗星是冲着拍摄地在杭州给的。
只是套用了个80后的帽子 但是有点小细节还是蛮感人的 学会去爱不再分开。。。
滚蛋
周末我跟Suki姐姐去朝阳门博纳悠唐影城看了电影《80'后》,影片青涩中透露着真实的情感,这些真实的情感打动着我……
为神马要牵强附会那么多不幸累积到男女主角身上?百炼成钢?那最后又干嘛安排一个温情的解决?最正常的男女配角,反而就是龙套了。啊!!!我二话不说就从了女配角啊。
带着伤疤的青春,张开双手,欢迎自己,我们是80后
这导演折腾青春疼痛,虽然不着调的戏码也多,起码比瞎解清华校史强。不过没想到高中就那么几分钟,而且镜头一转就都进名牌大学了,还是TOT苏打红茶那个衍生广告深入人心啊。说起来当年最让人出戏的一幕就是,一部09年的电影,居然把近在两年前(07年)制定推广的校园集体舞,堂而皇之地放在97年背景的情节里,忒不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