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打算看这部电影之前,一直以为这是一部退役的军人回家后开始不适应普通人的生活,而对现代战争反思的一部电影,结果看完却让我傻了眼其他先不说,最让我感到恶心的还是美帝用这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拍摄手法把一场在美国民众眼里并非都是正义的伊拉克战争活生生的排出了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片!
这就是好莱坞版的手撕鬼子吧?
这种强行洗地的嘴脸看得我真是恶心。
另外,拖沓冗长的剧情,只是为了描写一个杀人杀的超神,被美帝洗脑洗得怀着一种抛弃家人也要干掉别人得逗比牛仔人生。
真的,这个主角除了是一个听命令的战争机器,他还是什么?
是,军人本身就是无条件服从命令,但是美帝可以把一场在我看起来类似于侵略的命令拍成这么伟大的纪传体电影,还被炒的这么高,我真的是理解不能!
电影中多次有美军强行进入民宅的镜头,进去直接枪指着人把你按在地上,这跟当年日本人侵略中国有多大的区别?
哦,对了,小日本是见人就杀,美帝至少还留你个活口。
但是设身处地想象一下,不是每个人都愿意都在战地,不是每个人说撤离就能完完好好的全身而退!
当一个外国侵略者打进你的国家,你是否会拿起枪反抗?
所以片中一个小男孩吃力的想拿起一个火箭筒的镜头,真的让我感触很深!
战争的残酷和对人性的反思,就这一点,这部电影做到了,但是让我得到的反思却不是一个外来入侵者对于自己入侵的反思而是战争对于入侵者战后,一个个战争机器无法好好生活的反思,这真是让我哭笑不得,人家中东地区的命就不是命,你美帝就是优越是吗?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我每次一个人去KTV唱这歌都会哭得像个傻逼!
战争或许对他们来讲没有错与对,只有胜与败;但在我看来,战争没有胜与败,只有错与对!
另外,非引战,只是看完后觉得不舒服,想说点话而已。
给五星不是因为它所宣传的美国思想,而是因为它形象的刻画了了美国佬的自以为是、狂妄自大!
满布剧都口口声声说保护美国,言之凿凿的说为了保护战友,更加荒诞的是冠以文明的名义去教育所谓的不文明世界,真是让人羞愧难当,真是为他们感到shame!
看到里边的美军翻译就自然而然的想起了鬼子的翻译官,一个拿着狙击枪在别人的国土打死100多当地人的刽子手给别人起外号叫“屠夫”真是以一百步笑五十步,让人忍俊不禁,一帮文明人从北美不远万里飞到西亚随意的踹开居民的大门,将一家老小按到在地上,强搜家里的设施,在别人的屋里随意大喊打闹,想睡就睡,真是恬不知耻!
就是这样一个流氓、一个屠夫,还被美国所歌颂,是因为他保卫了美国?
还是他给美国抢来了石油!?
对于这些缺胳膊断腿的美国屠夫,我只想告诉你们:活该、自作自受,在家好好带孩子谁也打不断你的腿!
对于侵略者我们就应该像那个努力提起火箭筒的孩子一样血债血还!
关于这类题材的电影并不在少数,但是这部电影还是拍摄的很棒。
慢慢的讲述,不必刻意渲染战争的惨烈,只是近距离跟随士兵的日常生活。
---以下观点不涉及任何政治立场来评述士兵和战争-他们的日常不是安安稳稳的居家过日子,像我们一样坐在家里看大片,而是每天面对杀戮和伤残死亡,丝毫不能放松警惕,因为在你聊天的瞬间、在你开车的瞬间、在你都没有意识到的瞬间就可能被爆头。
回家的日子里他们也无法摆脱危机意识和恐惧感,任何一种异样的响动都会即刻触及到他们敏感脆弱的神经。
对于老兵来说,和家乡安稳如梦的日子相比异乡命悬一线的生活才更真实;和偶尔才能见到的妻儿相比朝夕相处的战友更加亲如手足。
未上过战场的人远不能理解士兵的荣耀感,即使是军葬上的鸣枪两者听来的涵义都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听来是惊吓、恐惧、后者听来是尊严和致敬。
最后一场战斗中在弥漫的硝烟和滚滚沙尘中几乎已完全不可视物,震震枪声和闪动的火花、影影绰绰晃动的人影让我感觉真实而震撼。
导演将这种模糊画面持续了三分钟,真是大胆而有创新,让观众用双眼用身心感受战斗。
峥嵘岁月远去、那满满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也随之消失殆尽。
归家的老兵无所适从,可耳边依然喧嚣着刺耳的枪炮声和孩子女人叫喊的声音。
克里斯没有死在奋斗的战场上,却死在曾经并肩战斗的战友的枪下,英雄的悲哀莫过于此。
也只能让庄严肃穆的军葬向他的传奇人生致敬、给他的荣耀军旅生涯画上最后的句点。
PS:库珀演的很好,帅帅哒。
看到结尾张张照片甚是感动,特别是真人克里斯好帅好帅啊,再次感叹英雄的陨逝。
---今年奥斯卡提名的最佳影片及导演等奖项中包括万物理论、模拟游戏、狐狸捕手,美国狙击手已经是我看过的第四部传记了。
万物理论和美国狙击手都很棒,狐狸捕手其次,模拟游戏相形见拙。
本来比较无感,想打完三星就闪人,看到几个非常激进的差评都拿这片子的主旋律说事儿,句句攻击导演的逼格,就忍不住要叨叨两句。
想来这篇影评也是会排在很后面不起眼的角落,所以不怕有人来攻击,就当路见不平,唱唱反调。
近些年,诸多精彩的战争片都走反战或者是冷静中立叙事中对战争提出疑问的路线,就算是前些年有些英雄主义倾向的拆弹部队也有大量场景直直揭露战争的反人类(注意不是反人性,楼主相信战争恰恰反映了人性)。
在刚刚过去的一战纪念100年的2014年,英国出品的大片小片基本都是反战的调调。
战争是丑恶的,毋庸置疑,反战主题的电影有利于提高逼格,毋庸置疑。
问题是,在评价这部电影的时候,我们要想到的是,这部电影的立意根本是什么?
片子是改编自号称美军第一狙击手的克里斯凯尔的自传。
作为一个在伊拉克几进几出的美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凯尔对这场战争的记述有着他自己特色。
守护战友就像守护兄弟,向恐怖主义复仇就是保护祖国,如果对方是恐怖分子就算是妇女儿童也一样毫不犹豫的干掉……对于在主旋律战争片中长大的中国人,这种论调有些不新鲜,甚至有些虚假。
问题是,这片子展现的这种有些一根筋似的英雄主义情怀不应该成为我们批判它的理由。
有人说这个片子是个美国版的主旋律影片,但是克里斯凯尔本来讲述的就是一个主旋律的故事呀,我想导演也从来没想过隐藏这个事实,看看电影海报上狙击手背后飘扬的国旗,还需要更明确的提示么?
要想拍一部深刻的探讨人性、战争、和平的纠结的电影,完全可以选用另外一个故事,如果为了提高逼格而改变了克里斯凯尔的故事,我到认为是对这位英雄最大的侮辱。
看到有人提议可以从克里斯凯尔回国后的故事开拍,拍他的PTSD的恢复过程,到最后被战后的老兵杀死的悲剧,诚然这样可能能拍出一部更纠结更有深度更适合拿奖的影片。
但是如果是要拍克里斯凯尔这个人,我还是认同导演的选择。
我想,克里斯凯尔从来都没有放下过那片战场,如果他能选择自己死亡的地点,他宁可死在那里,在战斗中,死在战友的身边。
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
至少美国狙击手展现了对这样一个豪气干云的英雄起码的敬意。
——————————————————————————————————又及,如同众多豆友所说,这片子的预告片确实是极好的。
一个月前去看五军之战的时候就被预告片弥漫出的紧张气氛迷住了,不管正片怎么样,让人看了预告片后心心念念的忘不了,这才是个预告片该有的样子啊。
如同众多豆友所说,这片子的正片是个平均水平。
并不是说壮成了牛的库珀叔演技下降或是故事情节生硬,只是,这个片子看完之后确实没有那种我靠,好牛啊或者是我去,竟然是这样的感觉。
所以还是打个三星吧,不排除二刷后改成四星的可能,但又觉得好像没有二刷的必要。
大约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看到了一条新闻“美国最致命的狙击手被谋杀”。
一瞬间我以为恐怖分子又打进美国本土了。
后来才知道,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
一年后,纪传电影拍了出来,布拉德利库珀有点太帅了,克林伊斯伍德的镜头依然这么苍凉。
但是,那些敬礼肃立的美国大兵,为Chris Kyle最后的送行。
竟然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
艺术可以地修饰使之真实,而真实的片段也更加感人。
英雄主义不死。
Chris最后都是死在了帮助袍泽的道路上。
另一方面,死在枪下的神枪手,除了让人感到无奈的命中注定,也算是另一种最好的归宿吧。
这种戛然而止的结局,才属于真正的传奇。
字幕太差,cooper一口德州音我听不太懂,战场上的对话我也听不懂,但是从可以听懂的部分来说,字幕基本在胡扯,所以我不知道我对这电影的理解到底有多少是真实的,还是被字幕给毁了。
请网络上某些人不要再毁电影了,翻不来听不懂就收手,简直就是造孽。
所以以下评论我觉得我就是半猜的,不对了请包涵。
一个充满大男人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美军海军陆战队狙击手,从小被家里的父权教育要当一个合格的牧羊人,保护家里的牛羊,这里的牛羊就是指女人小孩等等,我不批判这个大男人主义的劣根性,仅当人家出发点还是好的,另外帅哥犯傻我不太忍心骂人。
这样一个“美国好男人”为了报效祖国,为了保护家里的“牛羊”要去海外战场杀敌,他其实从一开始就被战争伤掉了,他的爱国主义情怀是给自己的安慰剂,自己到底意识到多少大概知道他自己知道。
我觉得伊斯特伍德还是反战的吧,这满满的爱国主义,大美国辞藻多少有点反讽的意思,只是这种表达方式略娘,就是一样反战,还得把美军,把荣耀啊,传奇啊,战友情啊,为国捐躯什么的给美一下,战争不好,但是军队棒棒哒。
文/ 五乔电影《美国狙击手》一开场就抛出了一个道德难题:怎样让一个双手沾满鲜血的杀人者,看起来像个英雄?
在个人层面,这个难题是美国狙击手Chris Kyle能否被称作“英雄”的关键;在国家层面,它也是美国的国家行为可否称作“正义”的根本。
其实影片通篇都只是在解决这个难题而已。
紧接着,导演便迫不及待地给出了一个简单粗暴的答案,借着Chris老爹的口舌说了出来:世上有三种人,绵羊,恶狼和牧羊犬,我们家既不允许出绵羊,也不能出恶狼,但是当你的家人受到欺负时,你就应该还击——保护家人,做一只牧羊犬。
这位符合美国老牌硬汉形象的父亲所说的,其实无非就是一句“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影片通过有关Chris童年生活的寥寥数笔,试图将他后来的价值取向归结于童年时代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教育。
接着又通过两起恐怖袭击事件——其一当然就是911事件——试图为Chris后来的人生走向作出解释:Chris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国,才不得已走上战场,并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杀人最多的狙击手的。
其实此时电影已经偷梁换柱,将Chris老爸的信条从个人层面扩展到国家层面了。
Chris受恐怖事件刺激而入伍,打的却是伊拉克战争,这样的电影逻辑使得伊拉克战争似乎成了美国为维护国家利益不得已进行的反恐战争。
语焉不详之中,影片把伊拉克战争顺便洗白了,Chris的牧羊犬准则反倒成了美国精神的化身。
后来影片还进行了其他尝试,比如在Chris不得不杀掉一个儿童时,展示他徘徊于使命感和罪恶感之间的挣扎,然而这只能证明他是一个有良知的人,却无法证明他是一名英雄。
事实上,Chris所有的行为,都没有越出他自己的牧羊犬准则半步。
但是这毕竟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和历史改编的故事,且不论美国打伊拉克战争的目的是否真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所说那样——"很大程度上为了石油",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饱受诟病的战争无论如何也无法称作是“正义”的。
我想导演伊斯特伍德正是意识到这个难题,所以他才没敢在影片中公然挑起“反恐战争”的大旗。
取而代之,采用个人故事试图对国家行为做出解释。
然而这样的辩护其实和小布什红口白牙指控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样,并没有多大说服力。
我忍不住将影片导演Clint Eastwood和Chris Kyle拿来做一番比较,影片表现出来的深度思考的缺失,以及那种自我陶醉式的正义感,和影片中Chris表现出的外表强悍、二元对立的价值观、固执热血的形象非常相似。
这其实不过是好莱坞不厌其烦复制黏贴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又一个典型而已。
相比于英国“民族”英雄《福尔摩斯》之流的“智将”,似乎只有美国仍然对这种黑白分明、四肢发达的“男子汉形象”执迷不悔。
影片中倒是出现过一个稍微复杂的人物,这位Chris的战友战死沙场前两周,在给家里写去的信中表达了对战争的怀疑和反思,怀疑这些被盛赞为英雄的人们,在爱国主义的光环退去后,能否承受得起历史的判罚。
Chris简单地将这种反思视为软弱,认为正是这种怀疑夺取了他的斗志,送掉了他的性命。
影片就这样一刀将这朵思想萌芽砍掉了。
影片中后段,情节随着时间发展,在战场-家庭中交替,Chris的人物变化更多地表现在家里,战场上的声响跟随他回到了家里,使他无法完全回到现实。
然而逐渐我才发现,导演的意图不在于展现战争对人心理上的摧残,最终竟然将Chris的心理问题解释为由于无法拯救更多战友而来的愧疚感。
影片通篇也没有离开对Chris这个英雄的歌功颂德。
由于历史无法被恣意篡改,影片无法给Chris配上一个类似本拉登那样重量级的大反派——毕竟本拉登之死跟Chris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只好拉来另一位传说中的神枪手来和Chris一绝高低,影片一开头就从对话中提到了这位反派的枪法,也不过是为了影片后段成就Chris的传奇而已。
在观看此片之前,我对Chris Kyle的生平事迹一无所知,我并不怀疑他对美国的一片赤子忠心,然而影片结尾处Chris的葬礼场景并无法让我动一丝情感。
作为一部电影,《美国狙击手》并没有关于"爱国情怀"一词超过字面意义之上的思考。
而Chris的个人故事,也没能跳出个人英雄主义的窠臼。
最糟糕的是,我认为此片做了电影最不应该做的事:沦为国家宣传的工具。
《美国狙击手》是一部典型的美国电影;Chris Kyle,也终归只能是美国人的英雄而已。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号:five5qiao
预告片很棒,看完以为电影会讲个深刻且纠结的战争故事,十分期待。
昨天跑到电影院,发现火的不得了,两场都卖完了,无奈看了个Big Eyes,失望而归。
今天提前订了票,早早到场挑了个好坐,结果。。。
电影无论摄影、剪辑、配乐都标准的要命,完全流水线出品,不提也罢。
叙事方面,导演像着了迷一样,硬生生地按时间顺序讲完了故事,并无亮点。
男主克里斯凯尔是美军历史上最成功的狙击手,服役期间毙了160多人,剧本就改编自他的自传。
可想而知,一个从小打枪骑牛的德州爷们写书能是什么水平?
于是受其影响,电影充斥着廉价的爱国主义和男人至上的野蛮情怀。
枪、圣经、牛仔、德州、烈酒、大兵、娇妻、国旗,这片子从头到尾就是一部保守派的意识形态指南,幼稚程度令人咋舌。
爷爷带着爸爸打猎,爸爸带着儿子打猎;家里说句话都是长官下命令的口吻;老婆怀了孩子,男人张口闭口就是咱儿子咱儿子,看得我一阵反胃。
男主说“我要保护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的时候,我身边美国老大妈都笑了。
为了中和爆棚的雄性荷尔蒙,影片中穿插了不少蹩脚的感情戏。
不是没头就是没尾,基本是男主回了家一副死相,女主哭一场,就又打仗去了,当然,作为一个和五个女人生了七个孩子的老家伙,伊斯特伍德显然也没有资格和能力讲感情戏。
既然感情花了,你以为他讲道德讲战争了?
也没有。
预告片中的情节一带而过,电影多次暗示男主患了PTSD,但是聊了次天就痊愈了,马上又成模范老爹了,莫名其妙。
表演值得一提,增了肥的库珀操着德州口音,给平庸的剧本增色不少。
西耶娜米勒刚出场时是个还算独立有个性的角色,嫁人之后就沦陷了,除了哭、给老公艹、给老公生孩子、说“老公我需要你没你我们可怎么活啊”之外基本没什么其他作用,可惜了她的表演。
不得不说,克利斯凯尔是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他的故事也还算好看,但结结实实地被伊斯特伍德毁了。
如果迈克尔贝把电影拍成这样,我要给他起立鼓掌,但作为一个严肃的电影人,拍出这样被价值观主导的平庸之作,令人失望至极。
同样84岁,戈达尔不断地在电影中探索人类思想和存在的本质,伊斯特伍德却还在不遗余力地和意识形态较劲,图啥啊您。
American Sniper为什么好看?
我走回来的路上在一路反思自己,是不是太容易跟着电影的节奏走了。
看了一个半多小时到了tour four被身边同伴小声问,啊难道这才是高潮,我说这是build up啊,默想好喜欢这种节奏。
最后看完又被小伙伴吐槽原来以为是一部有哲学思辨的反战片,没想到是一部爱国主义崇尚战争的教育片,我强烈地反对,没有啊,明明很反战有很多反思啊,爱国主义没办法啊,这是主角的信念啊。
如果说每一次的tour都是在堆砌pro war的英雄主义形象,每一次的回家的间隙就是在堆砌anti war的困难和挣扎。
虽然导演通过最后盛大的葬礼塑造了枪法精湛以人头论功绩的战争英雄主题,但也通过对战争中由于Chris自己人头的悬赏导致队友被围剿死死伤伤,对以人头论功绩(成为legend)进行了嘲讽。
杀死对方由此带来了更多的杀戮。
你的孩子在这边出生,那边sniper的孩子也在老婆的怀抱里。
你杀了人,Bible掉在了沙尘中,最后也无法逃过被杀的结局。
两次对伊拉克当地人的描写也恰到好处。
第一次他们不负责为当地提供情报的伊拉克人提供安全保护,让AQI杀掉大人小孩,是对美军情报策略的反思。
第二次他们利用平民作饵,哪怕这个平民也不是什么好货,在当地伊拉克人看来就是美军屠杀无辜,由此还上街反抗(也是醉了..),体现了美军在当地战争的不易。
导演在镜头对战争场面的描写从主观来说是我喜欢的样子。
战争嘛,别用特效别抖镜头别放背景音乐谢谢。
应该什么样就什么样,该血腥的要有,不要太多。
该骂人的地方也要有,不要太多。
就是比较真实精炼简单,每场都爽爽的。
唯一不满的是导演对退役后Chris人物转变的处理。
一个如此严重PTSD的人怎么就因为一次VA的参观改变了呢,心理医生看了嘛,症状如何淡化的,周边是怎么给支持的?
铺成太少,好像其他那些无法从战争中走出来的都变成了个例。
最后的家庭美好直接连着葬礼,把之前好好的节奏拉快,瞬间进入了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歌功颂德,真是烂尾啊。
最后再用纽约客简评的开头回应一下标题的疑问:“Clint Eastwood’s new film is a devastating pro-war movie and a devastating antiwar movie, a sombre celebration of a warrior’s happiness and a sorrowful lament over a warrior’s alienation and misery。
”
由于一直对战争片情有独钟,所以我给这部片子的评分至少有1分是给这部片子的类型的。
近年来,战争题材的大制作越来越少了,内容也从一战二战转为了更为接近现代的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
然后我们在看片时,关注的点就从战争转移到了战争的正义性啊,政治立场啊等等,分散了不少注意力。
就像这部《美国狙击手》,浓浓的美式主旋律味道,让很多人都呛了一个跟头,在还没看电影之前就站在了一个审慎怀疑甚至对立的立场上,于是我们在窥探人性的小窗口上,又蒙上了一层毛玻璃。
当然,我不是说这美式主旋律画的大饼多好吃,我只是希望更多人透过层层薄雾,依然能看清战争的本质,它从未改变。
男主是个天生的“牧羊犬”属性,与“狼”战斗,保护“羊群”,在地狱般的海豹突击队训练营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位置,继而,在911目睹了同胞们的悲剧之后,新婚燕尔仅3天,就远赴中东,开启了他的传奇之旅……他的初衷很简单,保护家人,保护家园,既然他的能力能保护更多人,何乐而不为?
战场上的他算是找到了人生最佳的位置,一个接一个的任务,一段接一段的战斗。
陷入巷战的美军和当地武装相比也没什么优势,再高科技的武器,最终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角力,当男主把瞄准镜对准妇女和儿童时,他表现出的冷静和果断让人生畏,战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是终极的对错之选,以命相搏。
当之后,他们开始追捕定向目标时,男主更加游刃有余,审问,作战,部署,都是在朝最终的目标前进。
而这前进的道路都是血与泪铺就的,近在眼前战友的死亡,远在祖国妻子的焦虑,环绕周围同袍的质疑,伤残老兵的致敬,而这些不是促使他更加坚定地踏上寻找敌人的路就是被他轻描淡写地扫清障碍,唯一让他无法忽视的或许就是妻子的声泪俱下,无奈,远在天边,鞭长莫及,卫星电话最终掉落在混乱的行动现场……当最终,他们深入敌军腹地,男主几乎是任性地干掉了千米之外的对手,直接导致整个小组行动暴露……我不太清楚实战中是怎么回事,但这一举动几乎葬送了全员的性命,无论如何不能算是英雄的行为,或者我理解错了?
而之于男主,的确是最大的一个relief,从此金盆洗手,退隐江湖……退伍后的男主有短暂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但很快,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纾解方式,去打猎,并且开办了相关的培训公司,并且与老兵们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提供有益的帮助。
虽然直至生命终点,他是被同为PTSD的老兵射杀的,听上去颇为讽刺,而另一方面说,这或许也算是死得其所。
影片其实拍得有点糙,更多拍摄了行动和表现,心理层面的细节描写并不突显,当然,我对战争片里过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其实挺反感的,因为其实当你真正处于那样一种紧张的状态时,很少有精力去思考形而上的东西,什么战争的正义性,政治正确,都是bullshit,命悬一线的时候,想这些除了找死真没别的用。
所以我对那些远离战场养尊处优的人的提问和指责很不感冒。
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反思战争,不需要在电影中突显细节,比如《西线无战事》中那只飞舞的蝴蝶,至今印刻在记忆深处。
是的,我们始终不能忘记美好的事物,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要更努力地避免不伤害他们,反战并不单纯是形式上口号上说说而已,我们真正要做的是保护生命中那些美好,尽量不使用暴力,但并不代表我们不需要拥有反抗的能力。
这也是该片初始提到的牧羊犬属性,而非羊或狼的属性。
而本片的缺憾可能就在于,它缺少了一些留给人反思的小尾巴。
我很喜欢男主的人设,他是那种在最残酷的生存环境中依然能保持坚强的类型,他当然不是少根筋什么的,他只是那种保护他人的愿望和勇气能战胜脆弱与恐惧的人,这使得他不仅在战场上成为传奇,在战场外经过恰当的调试,依然能让生活重回正轨,他的经历比很多普通人更多舛,但依然能克服重重困难,坚强乐观的生活,这种能力,是相当值得珍视的。
犹记得《太平洋战争》中的巴斯隆,也是真实的战斗英雄,也是那种在战争中游刃有余的类型,他们的坚强并不是神经大条那种简单的原因,而是出于他们的信念,对国家对同胞对战友的责任与爱。
写到这里,想想有些后怕,如果某天战争真的降临,我们的部队中还有多少这样能称之为战士的人?
好吧,我们还是祈祷,战争永远别来吧。
另外祝福那些从战争中活下来的人,能重拾平静的生活。
东木老爷子喜欢墨迹,但这次墨迹的有点过了,感觉起码30分钟的戏份都是无关痛痒的铺垫,最后男主的人物性格也没建立起来,倒是这个故事还是很传奇的
几年前看过,忘了打标。
百分百的偉光正的主旋律,看的我倒胃口。一直看完是因為想後面會不會出彩?結果……從沒有喜歡過克林特,但是庫伯覺得可惜了,栽在這個導演手裡,
整部电影可以用“平铺直叙”来形容,甚至除了令人叹息的结尾(还只是出了个字幕而已),都没有什么令人惊心动魄的情节(可能真的没办法大改编吧)。但东木的确手法老道纯熟,战争场景都节奏特别好,很大程度弥补了情节的不足;库珀真是壮得跟座山似的,他和锡耶纳米勒都不错!
淡化讽刺淡化冲突,不痛不痒的环境影响,你很难从这片中得到什么......东木头的趁兴投机之作!
There're 3 types of guys for Eastwood, the old cowboys, young ones, and those dead.
这一次东木大爷其实并未过分煽情,剪辑也不乏俐落,但影片情怀实在太过主旋律。若抛开情怀不谈,影片对主人公的塑造其实相当客观,干净老练。对整体节奏的驾驭也很精彩。3.5星。
即使是主旋律电影也不差啊
如果国产片的剪辑能够有这部影片的功力,那应该也不至于太差,太神了;配乐也不错;论父亲对儿子影响的深刻性。
一部迎合主流、高唱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颂歌,把伊拉克人贬的一文不值。开头讲“牧羊犬”不单是克里斯·凯尔,更是美帝本身。对凯尔(美国)歌功颂德,阴暗面全都归结于战争(伊拉克人)。故事不停在找坏蛋与回家之间切换,单调之余,家人也成为陪衬…连那个婴儿(凯尔的儿子)明显都是个假的…
叙事真的是一段一段推进啊,就差没加小标题了。写实性不如“猎杀本拉登”,可能因为中途加入了“兵临城下”的对决?Cooper硬是挤掉了Jake的提名(没错我就是不服~)
有一种电影叫别人家的爱国片,看看国内的,汗颜......
【2019年8月25日-中国电影资料馆-「不老传奇 再创经典: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经典作品主题周末专题放映」】比《成事在人》强太多,完成度、导演思维、剧作逻辑都更胜一筹。但在传记片类型中算中等水平…沙尘暴枪战调度挺好。
what for???
真的很难看…………美国五个一工程奖
导演,您怎么了?!(不得不说全片唯一的亮点就是海报啊。)
非常东木头 老派、冷峻、牛仔 故事太直接 思想太《拆弹》
战争的荣誉感与复仇的愤怒异化了普通又极具代表性的美国大兵。
cooper的演技并没有他自己以为的那么好......
就同意一句短評:"这片要是贵国的电影,分分钟分数下4分你信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