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主演: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剧照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3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4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5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6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7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8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19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 剧照 NO.20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长篇影评

 1 ) 让我相信

自己现在正在大四实习,实习了四个科室了。

慢慢地自己开始迷茫,面对自己人生的选择以及是否要从事这个行业的迷茫。

看完整集,很有力量。

我们的工作很神圣,也很有价值,值得自己去做好,当书本上的知识出现在病人身上时看着医生的处理,自己也开始思考,这部纪录片不仅仅是大众的,也是我们医学生应该观看的,把自己融入场景之中,思考如果是自己面对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

前面有很多人给我们立了榜样,我们也要心中有信仰,在自己选择的这条医学之路上坚定走下去。

 2 ) 与死神赛跑的人

这个纪录片很有意义,救护车包括上面的工作人员,真的是与死神赛跑的,工作人员很辛苦,医生很尽职,担架员也很负责,救护司机很沉稳,致敬这么一帮可爱的人。

同时也呼吁民众不要浪费宝贵的资源,很有可能因为你们的自私浪费资源从而让真正需要的人失去生命,成为帮凶。

也希望道路上的过往司机遇见救护车,尽量让出生命通道,因为车上很有可能是急等救命的,俗话说救人一命胜于七级浮屠。

 3 ) 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不再相信奇迹?

在某天丧到不行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东方卫视的这部纪实片,当然我知道,这并不算是一个治愈人心的片子,甚至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比过往看过的《外科风云》和《code blue》要伤感一万倍,因为它每分每秒记录的都不是故事,而是事故。

里面有很多你我都不愿意正视的东西,包括老年化、车祸、疾病、甚至是死亡。

生命的本质是苦,尽管如此,但我们不得不面对。

我们总要面对所有的折磨和恐惧,意外失事的人生,灾难一样的畸爱。

我们总能克服一切——尽管在事发现场你并不相信——在长久的逃避以后,总能有一天,我们能克服一切。

你必须接受更糟糕的事情发生。

作为交换的,你也能因此感受到某些好细小的、微弱的好事情正在降临。

这正是我喜欢《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的原因所在。

我们能看到老去后的力不从心,能看到事故的可怕,能看到亲人的离世,也能在所有事故背后,品出人间温暖,得到向上的源动力。

你也真的可以相信,在你手足无措、六神无主的时候,只要拨出那个号码,就会有这样一群人,带着爱和希望来到你的身边。

所以,即使你现在在经历很难过的事情,即使感到此时此刻就是你人生的滑铁卢,即使已经不再相信世界上还会有奇迹存在了。

但这一切,统统都不是最重要的,能够给人带来温暖和力量的东西,它就在那里,在每个容易被击败的人心里。

不管这个世界怎么糟糕,不管你看起来是否像个弱者,请再试着,相信奇迹一次,相信自己一次。

 4 ) 珍惜生命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事了,东方卫视的这档节目,太有必要了!

谁都以为自己的生命还有很长,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费,岂不知,当意外来临,一切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重要的,但最重要的还是人的生命!

俗话说,黄泉路上无老少,当不幸降临,辛苦的医护人员,焦急的家属,痛苦的病人,很多时候都是那样的的无能为力。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医疗,养老,迫在眉睫,独生子女照顾至少四个老人,两个孩子,可想而知,我们都准备好了吗?

我的答案是,没有!

 5 ) 希望国家能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待遇

120救护人员的收入偏低,很多患者甚至没把他们当医生看,质疑他们的专业性。

希望政府能至少提高这个伟大的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待遇吧,包括医生。

认识的几个原来在公立医院工作的年轻医生,都因为收入和医患关系跳槽去了私立医院。

其中的一个原来在儿科上班的医生告诉我,他去了私立医疗机构,环境好了很多有自己的办公室,待遇是原来的n倍,患者也都是有钱人所以心平气和。

如果医疗体系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的话,倒霉的只能是我们普通大众。

 6 ) 急救既是抢救生命,又是人文关怀

《紧急救护120》在我印象中是第一部关于120的片子,它基本完整地讲述了120急救的全过程,而片子的纯纪实性质不仅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国内急救水平,同时也让观众从急救医生的视角里,有了对120急救更深刻的理解,感受到一种真实有温度的人文关怀。

可能是因为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一突发性“急救工具”,也可能是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知识,在这部片子出来之前,我对120救护车对急救毫无概念,自以为就是单纯的抢时间把病人运送至医院。

可想而知,当我真正遇到需要120急救的时候,我会不会错过很多救命的良机。

我相信很多人大都是跟我一样的,对这方面常识一知半解甚至毫无概念。

而这部片子纪实重现了院前急救的过程,让很多和我一样的观众接受到了这方面的知识,单凭这一点来说,就已经成功了。

另外,除了关于120常识性知识的普及,这部纪录片中的人文关怀也相当触动观众。

急救医生是最直接面对病人的一群人,他们每天面对各种各样的意外事件、疾病,甚至要直面病人所处的环境,这里面不仅仅描绘了急救过程,更是解剖了现实状况里病人的遭遇。

这不仅需要技术需要专业,更需要医生的怜悯心和关怀。

片子里面的吴昕医生给我印象很深,乍一看的时候,我还以为是个刚毕业的小伙子,后来才知道他已经三十多岁,有着丰富的急救经验。

你能感受到他对于病人,对于年轻同事之间的关怀,很暖心。

在无数次成功及时挽救病人生命的同时,他也遇到过失败的时候。

在他之后提起时,我们能看到他通红的眼睛和浸湿的眼眶,他为此感到悲伤自责,却又不能因此影响情绪而耽误下一次急救,他告诉自己“只要按着正确的急救方式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每天直击生生死死,我们从屏幕里看到都会觉得难受,何况这些每天直接触摸生死的人?

这需要怎样的温情才能把这份工作做好。

曾经听到过很多这样的故事,家里老人突发重病着急忙慌打了120,却因为没有说清楚地址,而导致120救护车在路上耽误了时间。

家属嫌救护车来的太慢,最后怪责急救医生,要打要骂的。

也许,通过这样的一部纪实节目,大家够可以懂得更多,成长更多,收获更多。

 7 ) 就酱紫

这个月切实的生活,成绩很好的大女孩👧突发抽搐,癫痫持续状态了~双胎之一的小宝腹盆腔脏器坏了,体外膜肺了~重症肌无力的呼吸机~~StevenJohnson的气胸~~血液病小孩鬼门关路过走回来的生命~~个个都是力气活~锻炼才是王道!!

三人组三十分钟十五次胸外按压,服,敬你们是汉子!!!

实习医生格蕾也长大了

 8 ) 与死神斗争

最近在东方卫视看到了一部以紧急救护为题材的纪实真人秀节目《紧急救护120》。

初看医疗剧,大概是十年前《CODE BLUE》刚开播的时候,一晃十年,前阵子也才恶补完《CODE BLUE3》的大结局。

一样是紧急救护的题材,日剧与真人纪实的不同之处是CB靠着直升机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急救工作,而后者则是在拥堵的上海街头开着救护车穿梭在医院和急救现场之间。

虽然一个是靠着剧本而另一个是现实生活,但其实他们想表达给观众的想法是共同的。

就像CB里,蓝泽医生说:“成为急救医生后,学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急救室里没有奇迹。

突如其来的病痛,会毫不留情地袭击人类,恣意地改变人生轨迹。

光凭爱和勇气,患者是无法苏醒的。

技术,肾上腺素,才是医生的武器。

第二件事,当面对病人的时候,每个医生都期待着奇迹的发生。

”不是每一次救援都可以做到百分之百的成功,不是每一个病人都一定会被救活。

就像是医疗剧常见的基调,让人体会医学奇迹并不是总会发生的,但每个医生都是抱着把病人救回来的希望在做努力的。

《紧急救护120》第一集里就让观众直面了抢救失败的病人,家属悲恸的神情都叫人唏嘘不已。

的确在现实中也是一样,每一次的急救都不可能百分之百战胜死神。

吴昕医生说,不能为了这一个病人就一直沮丧,如果一直沮丧下去的话,会影响对下一个病人的抢救质量。

虽然他们这一行见惯了生死,但尽力抢救过后依然无力回天的病人也会在他们心里久久不能释怀。

可他们也必须迅速调整心态,进入下一段的工作状态。

这是他们的职责,也是他们的使命。

从CB这部剧让我们了解急救医疗,而《紧急救护120》更是让我们体会了人生百态和医护人员的不易。

一面是从务实、冷静的科学态度出发,不允许掺杂任何情感的医学,一面是承载着日常的、无法一概而论的、丰富鲜活的病患。

急救环境总是比医院内的治疗来得更艰难一些,谁也无法预估当下会直面的是怎样的状况,医生们所花费的精力相对也会更多。

无论是运用直升机进行急救,或是救护车,都是为了争取到更多的时间来抢救病患,同样这也少不了驾驶员对于环境路况的判断。

只有相辅相成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进行最好的治疗。

希望也能有更多的人能从这部急救医疗纪录片中体会急救员的不容易,同时也更加珍爱生命吧。

 9 ) 等世界变温柔

东方卫视上了一档反应院前急救的真人秀《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急救医生,急救员的工作是保证患者可以保持生命状态安全到达医院救治,其实也是救助人命的工作,看了几集,挺感叹他们是怎么慢慢坚强到可以面对生命的无能为力,可以接受大众的无尽的不满和指责,可以连续工作48小时仍旧保持状态,他们明明都是和你我相仿的同龄人啊。

可能他们收集了救活每一个病人时候的喜悦,记录了每一个家属的感激,用这些正能量去面对着死亡,质疑,奔溃,指责,悲愤,但我还是不得不钦佩他们的强大内心,又心疼他们的强大内心。

想了想医生这份职业在我小时候还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是救死扶伤的荣耀,可是如今由于患者和医疗的矛盾关系,让医生这个职业,似乎变得没有以前这么受尊重了。

看着片子中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医生们,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他们的要求如此的苛刻,是的,他们面对的是生命,可是他们也是生命而不是不会出错没有情绪的机器,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觉得医生是服务生,满足我们的任何要求,是的,他们必须有专业的知识,可是他们也是这些知识的最好诠释者而不是服务于你我理解之下的助理,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开始不相信医生的判断,是的,他们的失误会造成一个家庭的破碎,可是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有家庭也会被他们的家人心疼,难道我们的关系不是互相理解更好的被救助吗?

现在大部分医生甚至社会热议的幼教老师的局面是妖魔化的过分要求以及断章取义的强加指责。

想知道,这些选择了这份职业的同龄人们,你们是怎么面对自己的梦想,在大众面前一点点被击打,是怎么面对的自己的家人,劝说你们不要从事这份工作,是怎么告诉自己的孩子,以后是不是要选择和你一样的工作,我觉得你们太坚强了。

紧急救护120这类片子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医务工作者的日常工作,也让我们醒悟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平常人。

希望这些平常人,在最接近奇迹的地方,可以得到更多人的信任和理解。

 10 ) 敬直面鲜血淋漓的一线医护人员

2016年,《人间世》开创了国内高分医疗纪录片的先河。

导演周全将镜头对准医院里形形色色的人,通过纪实拍摄,呈现了“死亡”面前的人生百态。

2017年,《生门》又将目光转向妇产科,用生猛的镜头直面生命诞生的过程。

两部真实记录的作品,分别获得了豆瓣9.6和9.5的高分。

这一次,一部关注院前医疗急救这个特殊行业的医疗纪录片再次收获好评。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延续医疗纪实类节目“无剧本、无预设、全天候跟踪拍摄”的手法。

记录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的三辆120救护车、9位120一线急救人员的日常工作。

我必须承认,如果不是这部片子,我们可能不会知道120急救车的人员标配:一名院前急救医师+一名急救员+一名司机,他们被称为“院前急救金三角”。

他们每天轮值12小时,奔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

调度员一个电话,即使刚走进食堂,也得转头奔向急救车。

因为他们知道,当病痛突如其来,120急救车拉响的警笛,给患者带去的是希望和安心。

我们总说医生见多了生死,殊不知,院前急救医师总是比医生更先一步与死神交手。

患者拨打120急救热线后,急救车会以最快速度赶到,金三角装备齐全奔赴现场。

急救医师一边检查患者,一边向家属了解情况;急救员和司机则有条不紊配合医师展开初步救治。

待情况稳定后,三人才合力将患者抬上急救车送往医院。

而上了急救车,医师也丝毫不能放松,就算在看病历,余光也要一直盯紧监控仪器。

紧急情况出现,甚至要在急救车上进行先一步抢救。

往往,急救医师的院前诊治能为患者争取更多时间,避免更糟糕的结果发生。

沉稳冷静的急救医师,惊慌焦灼的家属,和痛苦挣扎的患者,构成了这一方天地里的全部景观。

而这风驰电掣的急救车,承载着病人生的希望。

凌晨1点,吴昕医师组接到心梗病人转院的任务。

这个病人在抢救中已经电击除颤过8次,而转院的过程中,随时可能再次发生室颤,危及生命。

一路上,急救医师吴昕密切关注监控仪器,成功除颤一次。

急救员张星一面关注病人情况,一面协助司机疏通路面,忙而不乱。

司机陆坚宗一路猛踩油门,5公里用时3分40秒,成功将病人送至医院。

金三角默契的配合成功挽救了危重患者,他们的开心溢于言表。

夜班结束,三人坐在深夜街头的路边摊前,以水代酒,庆祝又一次战胜了死神。

然而他们的工作中,并不只是有成就感,更多的,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

晚上7点半,吴昕医师组接总机调度,前往抢救一名重症肌无力患者。

急救车赶到时,病人已经没有了心跳呼吸,三人立刻分工明确展开抢救:急救员张星做胸外按压,司机阿宗接手呼吸道管理,医师吴昕进行静脉开通,第一时间注射肾上腺素。

要确保有效的心肺复苏,按压强度必须保持每分钟100次。

这样的强度之下,即使是身强力壮的急救员,坚持两分钟也会大汗淋漓,筋疲力尽。

三人只好轮番上阵,不间断按压。

一轮一轮的按压、用药、除颤里,所有人都在等地奇迹的出现。

然而,30分钟的抢救,10次除颤,8毫克肾上腺素,最终没能挽回病人的心跳。

急救员张星向家属宣告病人死亡时,语气里的犹豫,暴露了他心里巨大的失落。

医师吴昕坦言:最难的时候,就是跟家属宣布病人死亡的那一刻。

一面是无力回天的病人,一面是殷切期盼的家属,巨大的压力远非常人能够想象。

在犹如千钧的目光聚焦下,吴昕说自己常常会不停回想抢救过程,质问自己有没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好。

而这,是比抢救失败更大的折磨。

一面是抢救成功的成就,是病人和家属千恩万谢赋予的使命感;一面是抢救失败的失落,是败于死神的不甘和无奈。

而这群特殊的从业者夹在中间,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不放弃任何一个生的希望。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也是一部急救知识百科全书。

病人突发心梗,家属打完120架着病人来到路边等候。

匆匆赶来的急救组惊出一身冷汗,忙教育观众“疾病发作切勿挪动”;

90岁高龄老人发热,家属坚称老人脑梗,不断质疑急救医师的诊断,严重干扰救治过程;

心脏骤停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心肺复苏学一点没坏处……小到如何正确拨打120急救热线,大到心跳骤停如何快速施救,所有案例中涉及的急救知识,剧集中都有醒目标出。

在这些相关知识中,小万想聊聊关于大家关于急救资源的认知。

急救资源是稀缺资源。

即使是上海这种全国急救车配备量最高的城市之一,平均每4万人才有一辆急救车资源。

但仍然有人肆意浪费着这宝贵的救命资源。

老人只是普通发烧,家属却要送往十几公里外的三甲医院,完全无视晚高峰的严重堵车。

急救小组反复劝说,家属仍无动于衷。

19岁的小姑娘扭到脖子,也坚持要急救车送往医院,理由是看不到路。

家属称老人胃口不好不肯吃饭,急救组火速赶到,家属却说“老人没事,麻烦你们送我们去养老院”。

面对这些情况,我们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急救组人员无奈的心情。

但根据规定:如接预报电话,急救车必须出车;如病人有意愿,急救车必须送他去医院。

急救组急得快把座椅抠出洞来,还是得耐着性子一趟一趟送他们去医院。

这些把120急救车当出租车、把急救人员当免费抬抱工具的人,怕是要把下面这张健康贴士抄上百八十遍长长记性。

与所有直面生死的医疗纪实片一样,《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更是一部探索人生意义的启示录。

84岁老人得知妻子去世,悲痛过度突发脑梗,送到医院后,老人坚持“爬也要爬回家去”,只因第二天妻子大殓。

目睹一切的医师姚明,拨通了远在摩洛哥进行医疗支援的妻子的视频,叮嘱她“照顾好自己”。

92岁高龄老人昏迷不醒,送医途中一度呼吸心跳停止。

急救医师郜素艳想到自己远在家乡的父母,痛哭失声,告诫观众“以后多陪陪父母吧,不要等他们离开后才后悔。

生活给我们的警示无处不在,但我们却总是借着“太忙”的由头选择视而不见。

幸好有这些优秀的纪录片,呼唤我们停下脚步,看看周围的风景,和身边我们爱的人。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豆瓣及网络,侵权立删。

原载于“万达电影生活”公众号。

《生命时速·紧急救护120》短评

我好像每一集都在哭

6分钟前
  • 觐威
  • 力荐

生命救护的第一线

8分钟前
  • 啦啦啦啦啦啦啦
  • 推荐

我要去学cpr

13分钟前
  • 大腿
  • 力荐

看了两集 真的看不下去了 每一集最后的结尾都是广告吗? 太刻意了 假 这样的话求你别叫纪录片

15分钟前
  • 大脑袋喵
  • 很差

致敬

16分钟前
  • 123445667889
  • 推荐

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18分钟前
  • 声声的声声
  • 还行

看上去挺粗糙的,特别是文案;拍摄有些刻意,没那么自然,可能是制作周期短,磨合得不够;不过剪辑非常写实。带有科普性质,效果不错。急救工作有苦有乐,非常辛苦。片名和封面总是让我想起《code blue》。

22分钟前
  • 不喝水的鲫鱼
  • 还行

讲白衣天使,救死扶伤

27分钟前
  • Molly
  • 还行

他们,是一群与死神赛跑的人!

2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男主很帅的!

31分钟前
  • 禾页
  • 还行

真正的正能量。喜欢吴昕医生和姚明医生的气质~

35分钟前
  • 马马
  • 力荐

在急诊抢救的病人太多了,时间就是生命!在急诊能见到很多急症,增长经验,不错。比东方卫视另一个纪录片“急诊室故事”拍的节奏性和科普性差点,换了个视角,这个是讲急诊出车去病人家里,也是不错的医学科普片子,一遍过。5秒钟气管插管,然后心肺复苏抢救,牛!

36分钟前
  • Artery
  • 还行

看了第一集就觉得东方卫视的医疗纪录片可以说是很完美了。。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太能体会第一集里面那个重症肌无力的患者最后没有被抢救过来的无奈。。为急救中心的每个人点赞。希望更多的人能够理解医务工作者。

39分钟前
  • 霏霏霏霏狒狒肥
  • 力荐

第二季快来。感叹上海的人文关怀和医疗资源。

40分钟前
  • Illusion
  • 力荐

细分岗位拍的特别好,生死关头的急救干货,真切无奈的家庭社会矛盾。

41分钟前
  • 萤火
  • 力荐

拍医疗题材纪录片,上海台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43分钟前
  • 藏情兜兜
  • 力荐

三个急救团队各有魅力,吴昕医生还是单身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hhhh希望有第二季!

48分钟前
  • Fluffernutter
  • 力荐

看得我眼泪狂飙 最喜欢吴医生

49分钟前
  • Supernova™
  • 力荐

看完我上海话突飞猛进了一刚

54分钟前
  • addict_who
  • 推荐

还行,一般般

56分钟前
  • LMag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