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听说过这部电影。
现在才看,有点后悔。
这绝对是部好电影啊,制作精良,剪辑完美,十分细腻。
改编自韩国第二届文学赏获奖作品(好想看原著!!
)。
该片当年,口碑极好而且上映后都是大获好评的。
孙艺珍也因此获当年的青龙奖影后。
啊,对于,孙艺珍,我以前从来没看过她的作品,而在该片中, 她的确让我惊艳啊,虽然她的所做所为让德勋(金柱赫)爱之深痛之切,但是谁看了她笑的样子楚楚可怜的样子,敢不爱她?
我都爱!
又美丽,又可爱,又性感,还会做家务做饭。
谁说美女都是花瓶不会演戏,孙艺珍人美演技也超棒的!
怪不得是百想+青龙+亚太的三料影后啊。
看不来啊,高丽棒子还是有一批实力派+偶像派演员的。
(我孤陋寡闻了。
)只是,我不知道为何豆瓣评分那么低·····看来,这种女权主义以及涉及颠覆社会伦理道德观念的电影,仍然不是主流吧······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电影的评分会绝对会越来越高的。
人性和纯爱才是永恒的话题。
呃,至于形式方面,还是乖乖的听党的话吧·····(我是阳光积极上进好青年)这部片子最让我惊艳的地方在于,每次情节转折的时候,眼看着情节无处延伸也猜不到的时候,导演的处理都让我觉得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一点也不突兀和空洞。
(更想看原著了,我要去百度发帖求原著!!
)很多人评论说,受不了仁雅(孙艺珍)的这个角色,受不了里面两个男人对待仁雅的方式。
其实,答案,就在影片中德勋(金柱赫)和在京(朱相昱)的对话中:德勋:你为什么要和她结婚?
在京:那你为什么不和她离婚?
德勋恍然大悟如释重负的脸。
(好爱金柱赫!
)······· 是的,我们都是在带着枷锁在前行,我们也都会在走投无路时痛苦,然而,越是痛苦的无尽头,可能也是豁然开朗的开始。
这就是爱,爱情里面没有对错,两个男人都极其爱仁雅,那么爱她就爱她的一切啊,在如今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妻子爱上别人的确就是出轨是不道德要遭到谴责,甚至还嫁给了别人,德勋也极其痛苦过,但是这样的痛苦,也比不过失去爱人的痛苦,试过就知道,妻子不是不爱德勋了,而是又爱上一个人,“爱怎么能够分一半?
不,爱不是变少了,而且加倍了。
”看这样的纯爱电影,就不要被世俗的条条框框所束缚,退一万步说,这只是一种艺术方式,是在探寻爱情的意义。
至少,它给予了我们追求爱的力量。
ANYWAY,孙艺珍和金柱赫的那段床戏的确很赞耶不止要看一遍哈哈,你们怎么不在一起
很好的电影,评分有点低了。
这部电影确实是三观尽碎、女主很渣,但是完整看下来确实有不一样的感受。
创作者没有强行灌输给人电影想表达的观点,而是娓娓道来,就像和观众以及这个社会来讨论这种想法的可能性一样,或者说讨论一种小众的现状。
从前面的铺垫到后面的高潮,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顺其自然的,这种现象是可能存在的。
加上孙艺珍的演技,也会让人觉得很真实,可能这也是评这部电影拿了青龙和百想双料影后的原因。
想象一下,要是某国内小花来演,只会冲你瞪眼,那这个电影还是好好讨论的态度么?
可以不接受电影所表达的观点,但是从电影本身来说,用心地去讨论这个问题,并且漂亮地表达了出来,就是一部好电影。
就像是不赞同一篇论文的观点,但是完整的实验、详实的数据、工整的书写,真的就是一篇好论文呀。
不过话说回来,现实当中,如果真的面临电影的状况,不论男女,出路在哪儿呢。
男主感情的一步步的转变,真的让人觉得心疼,但是又有点释然。
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NMB看完跟吃了只活苍蝇似的,恶心得睡不着,我TM真是欠,早看影评再看电影啊看完这SB片,感觉我的智商一下回到南田人时代。。。
看来我还得折腾会
确实全程都非常震惊 但也佩服于孙艺珍女士能在25/6的年纪,敢于挑战这样的题材和剧本。
纵观整个片子,确实有很多争议与思考。
有的人说三观尽毁,有的人说女主确实坦诚相待活得非常享受人生。
三观是什么,道德是什么,道德其实是意识形态,不是物质,虚无缥缈的,统治者用来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相信这套道德就会被它束缚着制约着。
现代社会的男女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也越来越多人突破传统道德的界限。
如果说这个故事换成一个男的两个女的,大家可能就不会三观尽毁,反而觉得皆大欢喜。
这个片子也给了我关于爱情观的思考,更觉得女性不必是男性的依附品,独立坚强自主的也ok。
孙艺珍在那个年纪可以把角色驾驭的很棒,不愧凭借这个拿那么多奖的!
再一个,与之前那些纯情少女的角色相比,确实是极大的突破了。
看完孙姐姐《我的妻子结婚了》,这部08年横空出世的挑战世俗意义上的牢不可破的婚姻制度的影片,看似荒诞大胆,但又何尝不真实呢?
仁雅是那种活的肆意妄为的女人,她无时无刻都在追寻自由就像永远被她抛弃的胸罩,每天毫无顾忌的在男人逡巡的目光中穿行。
她傲娇,自由,热烈,俏皮,离经叛道,有一颗游荡的心,不困于世俗,只是顺从自己的心意,至于别人的目光从不在她考量的范围内。
德勋是活在世俗并且严格遵从人类约定俗成的道德感的人,他像大多数人一样将自己装裱在已经制定好的框架里,上进,忠厚踏实,善良,拥有人类一切喜欢并赞扬的闪光点。
可是偏偏这样的他忍不住被仁雅迷人又危险的女生吸引,她俏皮的话语随着一张一合的小嘴深深的刻进了德勋的生命里,他不管不顾的飞蛾扑火般的奔向这场盛大又热烈的爱情里。
像所有受到爱的感召的年轻人一样,满心欢心的许下一辈子的承诺和期许。
可是仁雅从来是不安于安稳,她跳跃的灵魂绝对不会因为任何人而停留,她对认真陷入爱情的德勋说,我爱你,但是从来不属于你,我只能保证短时间内爱你,可是未来不一定哦。
面对爱人突如其来的冷水,德勋沮丧又不安,仁雅仍然我行我素的和男男女女夜夜笙歌,天亮时回家,带着不同男人的气息和激情过后的痕迹,不管不顾的快乐着。
她爱德勋,可是更爱自己。
挣扎过后的德勋企图用婚姻束缚住仁雅不安的灵魂,用男人对付女人最常见的招数—婚姻和孩子企图把这个女人拉回所谓的正道。
在经历过无数失败的求婚后,在某一次盛大的足球比赛上,因为一场足球获胜兴高采烈的仁雅迎着阳光答应了爱人的求婚。
婚姻生活很好,也颠覆了仁雅之前的想法,因为德勋她感觉到婚姻好幸福,甚至幸福的想要多一个丈夫。
当她用认真又略带苦恼的声音抱怨道,只是多一个丈夫而已又不是摘星星,德勋所有的自尊和愤怒像开闸了的洪水一泻千里,他觉得眼前他爱着的女人好可怕,可怕到滑稽,一时之间他不知道如何表达这复杂的情绪,大吵大闹都不足以宣泄他心里的不解、愤怒、不甘和悲痛。
但是爱一个人爱到极致,宁愿牺牲自己的道德感也要去成全对方的这份宽容,因为仁雅的出现他违背了自己几十年来一直遵守并且习以为常的底线,他悲痛的接受了妻子爱上另外一个男人的结果,并且悲壮的与另外一个男人共享爱人。
这两个男人仁雅都爱,与德勋是世俗上的婚姻,就同这世界上所有相爱的男女一样,与在京则是精神上的交织,她爱上这个和自己灵魂相似的男人,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于是她心安理得的在爱人的痛苦之上又建立了一座爱的城堡,每天她欢快的穿梭在两个爱人之间,她分不清自己爱哪个多一点,反正爱他们只是爱自己的手段而已。
对于女儿智媛的血缘,德勋像所有普通男人一样,固执的一定要追查出一个水落石出的结果,对仁雅而言是谁的孩子根本不重要,比起结果她更享受过程。
就像她迄今为止的人生,过程的享受永远大于机械的结果。
德勋的固执逼走了仁雅,于是留下两个寂寞的男人互相抚慰伤口,爱上仁雅是他们最大的幸运也是最大的悲哀,他们根本控制不了自己不去爱仁雅,谁会拒绝这样迷人的女人呢?
于是最后他们不约而同德,心照不宣的接受了三人行的结局。
爱是什么呢?
最高等级的爱是克服了占有欲之后的最大的自由与放纵,爱她所爱,尊重她的一切,哪怕荒诞离奇,爱不是束缚,是彼此自由的做自己,永远用旁观者的心态欣赏爱人,陪她看一路的风景,看她沉溺于快乐!
这么毁三观的影片我竟然觉得合情合理,也许婚姻本来就是压抑了人性与爱的存在,而真正的爱必然是自由绽放,热烈生长的。
我们也许真的会同时爱上两个人,一生坚定不移的用责任捆绑的爱在我看来也许失去了本真,只留下了世人称颂的道德。
至于道德是什么呢,你不必跟着世人走。
没想到这是个讨论开放式婚姻的电影,在韩国男权比较强势的地方从男方角度讲述一女侍两夫的故事估计会被绝大多数人劈头盖脸唾弃,看评价在天朝人眼里也同样是在胡说八道,可惜了,其实细品电影是很认真的讨论两性关系的。
爱是不是一定要占有,婚姻对于爱情来说到底是什么意义,家庭应该如何定义。
电影从一个原来循规蹈矩的男性角度出发,他迷恋一个所谓渣女,似乎是在一段不平等的爱情关系里,不停得妥协于女方各种在婚姻爱情关系里离经叛道的观点,事实上每次被迫妥协后,这个男人在痛苦后往往会从习惯变成默默接受,某一刻还会小小确幸,我不是说这样的方式一定是可行的,而是有时候超过我们认知的离经叛道也许有其存在的可能和意义,也许外人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没有想到的可取之处,比如女方所谓渣的行为中流露出对感情的真诚,即使她的感情是*n的,还有她对生活的热情,对自己身体和情感最真实的体会而不是逃避。
可惜这样一个很不错的话题被拍的有点啰嗦了,情节的发展和“受害人”单向视角也很容易让人反感, 孙艺珍演技感人,和白夜行完全相反的渣女形象,配金柱赫的确高配,能营造出“受害人”感。
最后一八,当中穿插的韩日世界杯也多少引起别国某些人心里的阴影,起码我翻个白眼,嘿嘿。
前几天无聊,在网上乱转,就看了这部片子。
之所以决定看这部电影完全是因为这个名字《妻子结婚了》,原本以为是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角痛苦分开后女主角结婚了,男主角伤心欲绝,或者含泪祝福。
可是没想到却是现代生活中一个一女侍二夫的故事。。。
难道一个人真的可以同时爱两个人?
难道一个人真的可以同时和两个人结婚、生活在一起?
这简直让我难以相信。
这不单纯的是小三的问题,关键是这三个人心里都知道,两个丈夫居然都可以如此的宽容,是不是这种宽容造成了对那老婆的纵容呢?
怎么可以如此呢?
所谓的忠贞和忠诚又在哪里?
那两个丈夫到底有多爱那个女人,才可以包容此事,且好好的戴着那顶“绿帽子”???!!!!
这个故事真的让我难以置信,或许生活中真有这样的故事上演着。
因为生活本来就是荒诞的,太多的荒谬和无耻充斥着当今这个社会。
就如现在如果说哪个女人是处女,都会遭来旁人怪异的眼光,就如看稀有动物一般,真的不明白,究竟是这个社会进步了?
还是人心 人的素质退步了?
为何过去正常的事情,在现在看来都是非正常的行为,都会成为大环境中的异类???
我想,这个社会是疯了!
人们也随之疯了!!
正所谓改变不了环境就去适应环境嘛 ! 但是,我始终认为人的道德底限是不能轻易发生变化的,否则就失去了自我存在的意义!!
现代生活中,一女还可以侍二夫??
答案或许是: 可以OK,这样或许也没有问题俗言道 人各有志!!!
但是,在道德的天平上或许是无法平衡的!
很多观众不能容忍片中的价值观爱情观,这恰恰是他的目的。
影片就是要传达这种扭曲的理念,让观众自己去批判,而不是通过电影的批判。
他不同于以往的电影,而是选择了相反逆行的手法展现了一个似乎很完美的图景,然而沉寂下来去思考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这有多么的荒诞,影片通过让我们“恶心”,来深深地把这样一种理念印在我们心里:既然一女两男让人难以接受,那么现实中那么多的一男两女同样恶心。
作为一个男人,我也曾天真的梦想过有两个女的陪我并且她们和睦相处,在倡导男女平等的社会里,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男人的心是有多么的自私、无赖 (2011-02-05)
无论男权还是女权,对于这种多方关系者,主动地位的人心中第一位的是自己,被动的人第一位是对方。
男人和多个女人保持关系,因为他想要更多,却不考虑伤害的更多。
女人,比如此片,同样的,她也是想要得到的更多,而不考虑伤害的更多。
爱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
但我想,至少不是损人(在乎的人)利己。
如果是像此片中的女人或者相同思想的男人,都是在打着爱情的旗子满足自己伤害别人而已…… 记得在《开往春天的地下铁》中那个咖啡吧的小胖子追男主的老婆时,说:“我做人有一条,就是对自己的情感诚实……” 诚实!?
多么光明正大的理由啊!
因为诚实,所以有些人可以见一个,爱一个,不是吗?
诚实啊,对自己内心感情的诚实啊……真是奇怪了,怎么不说是移情别恋,怎么不说想脚踏……唉,中国的语言玩起文字游戏来真是厉害啊,黑的可以变白,白的也可以变黑,总之,最终解释权归某些人,而最终相信这种思想的人也大有人在,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出轨后说是为了爱情呢?
那爱情是什么呢?
也许爱情对于某些人来说,意味着得到享受,而不是付出…… 片中的女主不也一样吗?
对自己“诚实”。
只是最后,她是离去,是为什么呢?
不会是她感觉受到伤害了吧?!
唉……也许有人会说,人性真是很复杂。
不过我想,如果这就是一个人做错事的理由或者借口,那么世界上真的,真的没有任何事是不能用人性来解释的……
也许爱到极处,是可以没有独占欲的,世界是可以大同的,反过来如果还是想着独占,那就是爱得不够?
可是那种绝望而又倔强的爱,该是不能复制的吧。
每个人的爱都不一样,如果不能给与正面,虔诚的回应。
也只好不与之计较,不过言笑而去。
至于之后是一个人放浪形骸还是心如柴桑,那是宿醉之后的事。
我相信确实有不可忘却之殇,以及曾经遍历情缠的苦难。
但是你会改变,会成长,会有能力站在下一个高点去对今天的任性与单纯做出评价。
这与那个时候,是不是还对这个人心存依恋无关。
这也同样意味着继续的可能,毕竟,不是每段故事都需要用悲剧来做打动人心的结尾。
这更意味着一味的妥协和压抑自己,只能让自己永远以悲剧的主角登场。
德勋觉得自己是一直都“拥有的”,他不知道他所做的其实是“占有”。
他不知道,他会变,她,也会。
人的本性一部分是自私,我们的骨子里那些向上的,阳光的,积极的东西都需要反应时间和教化过程才能体现出来,这个观点并非暗示铁达尼号快沉了的时候,拼命想挤上救生艇就是可耻的,这只是生物求生本能的体现。
如果这艘船沉得越慢,就越有更大的机会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妇女老人和孩子。
人们同样不了解自己的表现,是不清楚对一个人的依恋有很多种。
从好感到喜欢再到爱乃至恨,以及爱的背面,冷漠。
不管是德勋的百转千回,还是在京剧末不痛不痒的平衡了德勋的“合法丈夫”心理,都只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圆满。
绿叶终于有了做绿叶的觉悟,鲜花依然绚丽绽放着只有自己才能欣赏的美。
这绿叶和鲜花,二者的关系便更多了,单纯基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吸引,朋友,恋人,知己,乃至于超越了所有已知关系的关系,无法定义。
但凡正常人会下意识的针对不同的关系采取不同的相处方式,这些远近错落的关系才是让我们有安全感的东西,是我们正常的社会交往的基础。
而仁雅,在她的字典里,只有喜欢,与不喜欢。
可是我们为什么总是需要一个幌子,来为自己与特定对象的关系做一个社会化的公开声明呢?
像,你是我的玩伴,你是我的利益关系者,你是我的朋友,你是我的好朋友,你是我的兄弟,你是我的知己,你是我可与之授命的应许之人,林林总总。
这是为了求得内心的安定吗,还是你已经习惯了给自己的生活贴上熟悉的标签,好让那些未知以及不确定有一种你能觉得安全的颜色?
从你所生活的群落里得到一种来自你理解范围内的社会关系认同?
好似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生活着的,这也确实没什么不好,不管怎样,重新架构一个社会认同是一件很耗费成本和精力的事,但是这样的过程对仁雅来说从来就不存在,因为她根本就不曾有过所谓的认同,吉卜赛的梦想,单纯的追逐自己的内心感受,区别开所谓丈夫与“双胞胎(知己)”的区别,她不需要认同,她只论磁场的吸引与排斥。
很多人可以理解并接受无爱的婚姻,可以与一个不甚喜欢当然也不讨厌的人结婚,这样的婚姻与爱情无关,这只是一个延续生命的社会契约关系。
在这个过程里,德勋找不到自己,他只是光芒万丈的吉卜赛梦想的一个影子,一个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
我能说这样的德勋是不适合仁雅的吗?
我总觉得,并非毫无原则的,不间断的依附才是表达爱的唯一方式,也不是不断的妥协或是压抑自己,才能表明是在乎的。
好的爱情会让人心生喜乐,有如初莲盛放,那是一种厚重的归属感与安宁。
只有珍惜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爱的德勋,才能给予仁雅正面的回应,而如果仁雅不能明白,也没什么可遗憾的Ps.除去男人在婚姻关系里的四个物质基础,外交,繁殖,家事,与夜生活,如果德勋能把在京上层建筑的作用一并包办了,大家伙儿就不用憋屈了,所以啊,我很好奇那些看得窝火的人,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让德勋好好料理自己,好替代在京这挨千刀的家伙
给9分,一部好电影,评分有些低!以打破婚姻的传统概念的新鲜前卫题材。影片没有牵扯进伦理道德的纠葛,不轻易给任何人任何事打上标签,也无意去讨论三人家庭模式的可行性,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环境、人物和故事本身。 很久很久以前看过 看了没半小时就弃了, 现在重新拾起来看,感受真是大不一样,当然跟年龄以及成熟阅历也有挺大的关系。 电影果然是打破了我的三观,一妻两夫,彼此不隐瞒,不过还是好看 ,重要的是还都互相深爱着彼此 。 古代一夫多妻制,现在还有国家一夫多妻制,电影题材一妻两夫。 现在男人出轨可原谅,女人出轨就不可以原谅的社会, 电影题材是很前卫 新颖,打破了那种自私占有欲 不轻易给任何人任何事打上标签 其深意也令人反思 。 一部特别值得多回顾几遍的电影
还有点意思,一妻多夫并没什么不可接受的,只是为何用婚姻的外套?韩国没有重婚罪?
1孙艺珍演技真的好 2三人行可以是爱情 3导演是巴萨的球迷 深夜看球是好习惯 4看名字我以为是纯喜剧片 结果只是轻喜剧
迷之节奏 我看到一半还不知道讲得什么。孙仙本仙
三观不正的棒子啊。。。多纠结啊这是。。。看电影不如看影评。。。
不想简单的将它归于韩国普通的轻喜剧搞笑爱情片....很喜欢...当时冲着孙美女去的...看完后居然有点想哭..
真的,就是太爱了,才可以这样无止境地妥协。
不喜欢那种感觉 不现实 但是演的很好
孙艺珍可真美,但是很讨厌女主这个角色。
给了5星,是因为这绝对是彻彻底底的纯爱啊啊啊!!!!!!太TM给力了!!!
扯。。。
三观不正!
我咋挺认可呢。偶的娘
就很伍迪艾伦。中产阶级有了钱,就搞弯弯绕绕。观影时,男友与我产生巨大分歧。他想打孙艺珍,也怒丈夫之不争。而我觉得,孙艺珍太美了,一个男人确实不够配她。
十几年前 能拍出这个题材就很了不起 当然了 艺珍怎么看都美
说实话很震惊,孙仙会在25、26岁的年纪出演这样一部情节画面都如此大胆的片子,而且把个“渣女”演得这么理所当然~只能说脑子和颜值、演技一样都是顶配了!
韩国人被日本人殖民的很彻底,才能拍出如此BT的电影。
浪费我时间......
孙艺珍就是小骚货
搞不懂韩国人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