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工歌手冈德曼
Gundermann
导演:安德里亚斯·德里森
主演:彼得·施耐德,比亚内·梅德尔,亚历山大·谢尔,米兰·佩舍尔,希尔玛·艾奇霍恩,安娜·乌特伯格,索斯藤·默滕,阿克西尔·普拉尔,克里斯蒂安·斯基宾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8
简介:该片是关于前东德歌手格哈德•冈德曼动荡生平的传记电影。冈德曼白天在露天煤矿驾驶着挖土车,但晚上却作为歌手登上舞台,以自己创作的音乐感染他人。他以生活和生死为题材,却也涉及政治和社会批判主题。凭借其颇具个人化和真实感、既忧郁又富有诗意的作品,他成为八十年代东德地区的大众偶 像,但也时常遭遇同上级的冲突。甚至在两德统..详细 >
歌很好听。挖煤机太酷了。
影片中的演唱会很有感染力,很真实的场景。主人公生活里面有矛盾痛苦,也有开心愉快的日常。整体很自然。
大场景的色调很喜欢。但剪辑真的对不了解这段历史和冈德曼的观众非常不友好。
音乐特别好听
西德的导演拍东德的题材是让人惊喜的,整体反应与中国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佩服的是导演的客观和对历史的反思。冈德曼自始至终都做的是自己。
他的歌真的很好。然而在铁幕之下,在监视和告密之中,民谣里的诗意,显得格外沉重。每个人都是特务,每个人也都是受害者。没有人是干净的,没有人是无辜的。幸好铁幕垮了。
三星到三星半之间,歌曲放送可以给到七分,冈德曼的作词太好了。比较平淡。乌特伯格太迷人。
一个闷骚男工人的艺术与人生成长史,男主角演员刻画很逼真
不好看,但台词对学德语的还行,说话没有太快
色彩明亮到像當代故事,眼鏡轉換與插敘配合,另一次承認大腦刪除得了記憶。最後悔的永遠是背叛自己。
歌好听,形象也不赖。
你怎么能确保自己永远在正确的那一方?——送给今人。
歌曲很好听,歌词和剧情融合得非常自然,最后的音乐会尤其感人;画面也很美,对时代气息的把握非常到位,特别是拍摄煤矿的广角镜头,瞬间让我明白了“工业美学”的含义;最可贵的还是对史塔西的反思。影片并没有简单地把加害者和受害者划分成泾渭分明的两个阵营,谴责前者,同情后者,要求前者向后者道歉。相反,它恰恰在质疑这种流行的二元对立思维,尽力描绘东德社会中个人与种种组织的复杂关系。东德政权倒台后,人们尽可以指责一个人与当权者合作的行为是做了帮凶;但如果你是个看不清未来的局中人,又该如何行动呢?影片的双线叙事逐渐揭开主角与史塔西的复杂关系:他既是加害者,也是受害者;既是合作者,也是反抗者。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文艺作品,也希望它们能有更多观众。
Gundermann的歌写得真是好。相比之下电影显得平淡,但个人观感好过《气球》。导演有种不愿将前东德主题电影简化为资本主义政治宣传的警惕,为展示人的复杂性作了很大努力。可惜饿得听不动映后了…
目前看的这几部德国音乐相关电影最好听的一部,虽然但是,男主的老婆是被他撬过来的,其实也是可以当歌手的,可惜了。之前的两个孩子去哪了呢?凭借男主发型判断年代切换
不大“好看”。男主颜值实在令人吃不下,但是和Gundermann本人倒是十分相似。双线叙事对于了解东德文化的德国人毫无压力但是对于外国人就有点吃力。男主的moral crisis实在是不讨喜的crisis……只能说他背叛了自己吧。
比起别的音乐传记片,这部多了一些深邃的意义。身为歌手的现在与非正式受雇于DDR安全局的过去,个人主义与当时东德大环境下的社会主义,彼此交错彼此冲突,正如最后他的坦言:他后悔的不过是对自己的背叛。P.S. 里面的音乐的确好听~超越了我对土德音乐的期待...
主人公是劳工歌手,可惜音乐风格太平庸
偏乡村/民谣风格的歌曲很好听,但似乎讲述东德主题的电影无论是艺术性还是思想深度上比本片更好的不在少数
是也乎,( ̄▽ ̄) 坚持了30分钟, 放弃...2小时....古典结构...将那时细节还原的很好, 工业化电影品质也在,但是, 真的没什么 calling for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