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迷上了去影院看电影,首都时代影城,感觉还不错,不是那种傻大傻大的,设计非常人性化。
《达芬奇密码》在那里看的,今天《海神号》首映,没想到,一部二流的灾难片却比明星云集的《达》更抓人心,很简单——效果。
在这种影院看片千万别选什么超级艺术的闷片,简直是对影院配置的藐视。
回头说影片本身,《海》比我想象的好一些。
同样是海上的大难,《海》比《泰坦尼克》节奏更加快捷,一个半小时完成任务。
在布景上没有把钱扔在一个配角的拽地长裙上,而是着重描述了灾年降临时人体的那种无助和残酷。
肉体被无情摧残,很爽,我能听到身边男生不断倒吸凉气的声音。
唯一想不过来的是,灾难刚开始的时候,那个小厨师,一个帅气可爱又热心的小伙子,在第一关的时候把生存的机会首先让给了别人,却被他让出的人狠狠地踹了下去。
是的,理智的想一想这是唯一的办法,但还是让人难过,难道说在最关键的时候自私就是唯一的选择吗?
编剧不好,你到底是想揭露人性的自私还是给大家一个理性的指向?
这段安排多了惊险刺激,也多了唏嘘感叹,但就是看着别扭!
影院真是个好东西,一个人坐在那里听着搞不懂的英文原音,跟着片中的角色一起担惊受怕开心难过。
在某些弱智的处理上跳出来在心里骂导演一句sb,接着又被紧紧地牵进情节里像sb一样的被动。
字幕出现许久都没有缓过神来,上去一看,外面的天空居然还明亮着。
如果你曾经被《泰坦尼克号》所打动,那么你不要期待再一次被《海神号》所打动,尽管两部影片有着极为相似的题材“海难”,但实际上在完美特效包裹下的内核却是全然不同。
这也就是詹姆斯卡麦隆与沃尔夫冈彼得森这两位导演之间的差距,如果说卡麦隆是个驾驭大片的一流天才,那么彼得森这位德国人只能算是匠气颇重的二流导演,卡麦隆懂得如何在一个灾难特效中讲一个完美故事,而彼得森却只会不断重复特效与大场面,他的故事则显得千疮百孔。
在大片《特洛伊》上的受挫,倒并没有完全葬送掉彼得森的好莱坞事业,他再一次被选中操刀海难大片。
影片《海神号》选择彼得森来执导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他曾经成功奉献了诸如《从海底出击》和《完美风暴》这类海洋题材的作品,有理由相信他在此类影片上驾轻就熟的能力。
从他昔日作品来看,彼得森似乎更善长和热衷于宏大场面的视觉冲击,而不精于人物的刻画与剧情的编排,他多少是个略显粗犷缺乏细腻的导演。
《泰坦尼克号》曾经以一段建立在空前海难上的凄美爱情打动观众的心,导演卡麦隆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来讲述这样一个动人故事,然后才开始用海难将故事推向高潮,可谓紧紧牵住观众的心。
实际上卡麦隆将主次分得极为清楚,海难的特效是为杰克与罗丝的爱情服务的,如果没有动人爱情海难也就没有如此地动人心魄了。
而《海神号》的故事从一开始切入便没有任何铺垫,草草介绍完几位主要人物,没有让观众了解详尽的背景便开始让大海发难,一个巨浪将豪华游轮打翻。
随后的故事发展却是呆板而陈旧的套路,毫无新意可言。
观众随着故事的开始便可猜到结尾,即便和片中主人公们共同经历了艰难的历险过程,其间也不曾投入过一丝情感,哪怕最终看到他们逃出生天,也断然无法与片中获救人物之间产生互动的喜悦。
除了在几个声效合一的特效桥段中略感紧张外,一走出影院只怕早已忘了一干二净,彼得森无力带观众进入这样一个电影故事。
影片中人物的空洞表面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不明白乔什卢卡斯饰演的这位领头大哥是如何对轮船的构造如此清楚,影片仅仅只用了一句话交代他曾加入过海军,其他观众根本一无所知。
而对那个偷渡女孩与厨师之间的关系更是不曾交代,事实上那位建筑设计师曾因自救将厨师踢下电梯间,因此两人之间本有很多微妙的故事可以发生,最终却什么都没有。
寇特罗素饰演的父亲与女儿及她男友之间的故事实在也很老套,同《世界末日》中的情节一模一样,父亲最终为女儿的幸福自我牺牲。
影片所有的这些人物都是苍白的,所有应该产生的情感也都被弱化,乃至无疾而终,角色存在的必要有时都令人值得怀疑。
一部投资了上亿美元的大制作,为什么在演员的选择上和情节的投计上不多投入一些,难道钱全都砸在特效上了不成。
并非说现在的演员阵容不足以担当起表演任务,而是以寇特罗素这样早已过气的二线明星和乔什么卢卡斯这类不恤不火的演员实在不可能为影片起到多少票房号召力,加之影片本身就象打闯关游戏一样的情节发展,除了在过关时遇险营造出紧张气氛外,缺少必要的起伏和高潮,无法调动观众的情绪。
影片事实上在表达主题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厨师舍己为人让其他人先逃离,可一遇险便被建筑设计师一脚登下。
虽说这样的牺牲处理也是危难时的迫不得已,然而影片在表达众人暂时脱险后的情绪却又是如此轻描淡写,这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在发生这种情况以后人性应当是相当挣扎的,影片的处理不仅让人物毫无血肉之感,而且也直接让影片产生了道德空白。
况且影片中大部分人都死得极其窝囊,大家都听从黑人船长的命令待在大厅中等待救援,最终船舱进水一命呜呼,死得连个响动都没有。
真不知道影片倒底是想告诉观众,当遇险应该服从船长指挥呢?
还是应当努力自救呢?
同时作为影片另一主角的海神号的戏份也不及泰坦尼克号,说实话海神号这种沉没方式远没有泰坦尼克号来得惨烈,除了在影片伊始对海神号进行了一次鸟瞰式旋转三百六十度运镜外,海神号从内到外都没有特别精彩的展示,船内的场景多集中在大厅,没有给观众一个纵深详尽的直接感受。
虽然在船倾覆后,逃难小分队的路线对船的结构略有提到,但在破败的船体内根本无法展现出海神号的宏伟,而海神号倾覆的沉没方式也没法达到泰坦尼克号沉没的视觉效果,因为海神号是一下子让人全死个干干净净,连个挣扎的机会都没给,而泰坦尼克号则是让人们不停地挣扎苟延残喘,极度刺激观众的情绪。
虽然说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方式未免残酷,不过悲情方能打动人,而海神号却没法子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而人们在垂死挣扎的过程中往往会暴露出各种本性,这往往也是最容易出戏的,而《海神号》却让所有的面孔毫无色彩。
彼得森的失败是多方面的,失败泛味的故事,没有号召力的演员阵容,主题表达的模糊,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彼得森同志没有能够与时俱进,把握住当下观众的口味,仍旧重复着以往的老套手法,不知道在电影科技突飞猛进,被特效狂轰烂炸后的市场已经对大制作大场面产生了一定的免疫力。
如果仍旧因循旧路,必然会重蹈覆辙。
文:眉间尺
很早就想看了,今天总算看了^^感觉真的有点短,一个半小时就这么快过去了,但也由此可见它的情节紧张让人忘记了时间。
男主角如果最后没有去救那个小男孩的话,我想去关制动器死的人应该是他了吧。
救人一命,同时也拯救了自己。
女主角很漂亮嘿嘿!
冲着沃夫冈皮特森去看的,整体上尚可。
不过,大部分在摄影棚内拍摄,场面并不十分惊心动魄。
虽然是灾难片,但整体表现一般。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正好是我被抑郁症折磨的那段日子,老爸特地到长沙陪我,某个下午去和他一起看的。
那是第二次在王府井那里看电影,老爸选这部片子的理由是:灾难片会让人觉得生命的可贵和生活的美好。
但是看完了我们都觉得……呃……花几十块钱看这么个不是很值……我最投入地看的地方是父亲为了救女儿牺牲掉自己那里,一向对父女感情描写没有任何抵抗力的我,狂感动了一会儿。
然后点点点,点点点。
看完了我们走出电影院。
一直无语。
直到过了很久老爸才说:呃,所以说,看到他们,我们应该很知足了。
你还抑郁什么……我说:呃……我觉得用看电影的钱吃顿饭会更好……
天呐,全都是水尽管此前,来自美国的评论,铺天盖地都对它嗤之以鼻而其北美票房,也的确堪称惨败但带着对沃尔夫冈·彼得森莫名其妙的一贯敬意我还是充满信心地在第一时间走进了空荡荡的电影院(80分钟后……)不到最后一刻,你决不会那么失望透顶是的,失望透顶我万万没想到——它居然那么短!
所以,仓促是在所难免的因为短,节奏就要加快办法就是砍戏这一来把塑造人物的空间也砍掉了把两线并行的丰富结构也砍掉了把惊险片必须的张弛有度也砍掉了甚至把最后的高潮,也砍成一堆碎片——最后的几个CG镜头,小里小气、慌里慌张的,看着那么寒碜真是不爽
为什么要重拍这部经典灾难片?
情况我没太搞清楚。
之前金哈克曼那部我也看过,印象还不错。
基本上还是在传达典型的美国文化:什么人都靠不住,你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这个道理有时候是对的,让我想起一件事情:几年前在九寨沟,有一中巴行至浅河床处,趴窝了,众游客等了一会儿,有几个性急的不知怎么就闹腾起来,硬要自己趟水到对岸去,导游劝了劝没劝住,他们就下车脱鞋走过去了。
那几天大雨,山上忽然下来山洪,河水陡然暴涨,这些性急的人还没等走远,就眼看着山洪把河中央的中巴瞬间就冲走了,据说,车上的人一个也没活下来。
跟《海神号》很象吧?
你要是听了船长的,就虾米了~~沃尔夫冈大概是中了特效的毒,觉得有必要把那部72年的老片拿出来翻炒一下。
这是多么遗憾的决定啊~~新版《海神号》,烂到了无法相信的程度。
我最不能忍受的是那些有病的对白,科特罗素扮演的父亲在危机万分的情况下还在和自己24岁的女儿说着肉麻的台词,什么“宝贝儿,今天想不想玩骑马打仗啊?
”,吐啊我就~~哪象父女对话?
简直就是亡命徒的调情。
但比起全片的角色塑造单薄的致命伤来,这也就是个小意思。
国内一堆影迷也一拥而上,骂声不绝,可是其中好多人我怎么看着那么不顺眼啊?
有人说:“ 如果你曾经被《泰坦尼克号》所打动,那么你不要期待再一次被《海神号》所打动,尽管两部影片有着极为相似的题材“海难",但实际上在完美特效包裹下的内核却是全然不同。
这也就是詹姆斯卡麦隆与沃尔夫冈彼得森这两位导演之间的差距,如果说卡麦隆是个驾驭大片的一流天才,那么彼得森这位德国人只能算是匠气颇重的二流导演,卡麦隆懂得如何在一个灾难特效中讲一个完美故事,而彼得森却只会不断重复特效与大场面,他的故事则显得千疮百孔。
”????
我cao这都是哪儿跑出来的垃圾影迷,世界上还有比《泰坦尼克》更烂的电影吗?
只有一个可能,《无极》!
呵呵,詹姆斯卡麦隆是不错,不过那是因为《终结者1,2》和《异形2》,至于《泰坦尼克》之烂,过去那么多年了,我都懒得骂了。
另外关于沃尔夫冈是“二流”导演的言论,只能暴露出这位叫眉间尺的仁兄是个彻头彻尾无知的伪影迷,詹姆斯卡麦隆一辈子都别想拍出象Boot, Das《潜艇/从海底出击》这么杰出的电影来!
我曾经无比尊重的沃尔夫冈,只不过是又一个被好莱坞葬送的欧洲天才而已(另一个马上能想起来的是吕克贝松)。
我们来看看他被好莱坞招安之后的电影历程吧(这一环我是跟超女的导演学的):Outbreak《蔓延/恐怖地带》,Air Force One《空军一号》,The Perfect Storm 《完美风暴》,Troy 《特洛伊》。
基本上,是一部不如一部吧?
德国那么好,你说你非跑美国去干嘛?
你又不是越南人……
我居然没有看过《泰坦尼克号》,所以大家的对比我无法体会。
而且也没有兴趣去对比。
公司请客,今天在电影院看了《海神号》,感觉有点苍白。
导演似乎喜欢故弄玄虚,从一开始Dylan跑步起,就喜欢用大量的旋转镜头,让大家头晕目眩。
实际上作用是什么呢?
整个故事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不过是大船遇上海啸,翻船,死的死,逃生的活剩几个。
甚至到最后还没有让人完全记清谁是谁。
几个转折都颇为生硬——似乎要让人觉得那里面有些什么联系。
啊?
我说的是什么情节?
我也记不清了,我不知道是我记性问题还是影片问题。
但看完确实感觉不到有什么沉淀的东西。
最后Dylan几人脱险的时候,我并没有办法像Dylan他们那样兴奋。
我甚至没有松一口气的感觉——因为结果都在意料之中。
他们还居然没有拿出什么花样让我惊喜一下。
然而因为其貌似恢弘的其实,因为电影城那不错的音效,更因为影片中主角等人不间歇地为了求生而挣扎,让我也一度不自觉也跟角色一起呼吸了。
似乎很着力刻画人性。
可是刻画得太苍白了,不深刻。
这方面鲜有亮点。
稍好的是市长的父爱,刚强,坚韧,被电死也要想办法拯救女儿,男人的光辉形象。
可是,有着太多苍白之处的《海神号》,正如我这篇苍白的评论,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我不知道。
只能说一般。
刚从电影院回来,我只能说,在电影院里看的效果真的很不一样。
海水冲破舷窗涌进大厅的呼啸声,巨轮翻转的嘎嘎声,尖叫声,玻璃破碎电器起火的爆炸声,一切一切让人觉得仿佛置身海神号之中,随着众人一起恐惧嚎叫。
我看了不少灾难片,这是一部最紧凑和最让人没有感动的电影,因为你确实看不到太多危难间的舍身成仁。
可是你问我,如果被抱住脚吊在门外的人是我,我会不会踹那个让我先过的人下去,我的答案是会,因为两个只能活一个,那么没必要两个一起死;如果我是那个寻找弟弟的女孩,会不会大喊大叫不肯钻进狭窄的通道,答案是我会,因为我精疲力尽,我害怕这一次真的到了死路,而我不想死;如果我是那个父亲,会不会牺牲自己弄停发动机轮成就女儿和她的男朋友,我想我也会,因为我爱我的女儿,既然我已老去,那么让可以陪伴她一生的人替我陪伴她吧。。。。。。
所以,这部电影本来就不是来感动人的,它只是展现给你最真实的人性,碰到危机时或恐惧、或绝望、或积极、或听天由命的人性。
他们的一切行为都是遵循着本能,我们看到光辉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也不是上升到什么层次的伟大或者龌鹾,那不过是你我共有的自私和爱,交织冲击矛盾但并存的性格,不是什么,只是真相而已。
我坐在电影院里等到灯亮,听到直升飞机的声音隐没而优美的女声响起,我知道遇难者得救了。
偌大的海神号只逃生了6个人,多么讽刺,但是,又多么的真实。
有一个情节印象深刻。
一个WAITER,充英雄,愿意当断后的,去替代一个本来应该断后的知识分子老头,在一座深渊上的孤桥末端当人肉梯子,把老头给顶上去。
结果在危急时刻,孤桥断了,WAITER和老头悬在半空中,而头顶上的一个电梯马上就要砸下来。
这一群人的带头大哥正在悬崖边拉着老头,WAITER抱着老头的脚,为了挽救大家,大哥让老头把WAITER踹下去。
WAITER喊着NONO,救救我。
老头最后权衡了一下,照着做了。
我不知道WAITER在坠落过程中是否在后悔,不该去学英雄替换老头。
曹操的名言永垂不朽,只有把自己搞好了,才有能力去救别人。
印象中第一次看到想退场的电影
前半段交代戏看起来很没意思,海啸一来一切都精彩了,都快赶得上《泰坦尼克》号了。好莱坞的美工怎么这样了得?那艘船是真船还是道具?太彪悍了···还有那恐怖的海啸,看起来还真是吓得死人···
IMAX的屏幕看得,喜欢Josh的关系,中规中矩的灾难片,该有的都有,就那回事吧~看过不觉得浪费,不看也不会可惜
电影放了10分钟就翻了。显然比泰坦尼克号衰
一艘被海啸打翻的豪华游轮,一伙人拼命逃离异常凶且猛紧追不舍共的海水。几处险境的处理都不出彩,节奏倒是很快,没想到海报上这一幕出现得那么早。
更爱日漫版《魍魉的摇篮曲》
制作满分没毛病,不过剧本就太简单了点。以大气磅礴的硬核军事电影闻名的沃尔夫冈彼得森,来到细腻的人性探讨层面就有点捉襟见肘了。相比泰坦尼克,本片直切主题,开篇10分钟灾难就来临了。简单粗暴不纠结不拧巴,但是人物背景的铺垫就不太够用了,以至于后面建立在这之上的逃难情节没能带来太多的人性触碰。
怎么感觉是titanic的失败版本。
糟糕的群戏教材
这个是惨淡版。差点憋死TT
看过泰坦尼克此片可以54~~
很棒的场面电影。。
我没有看过原版的海神号,所以不很确定这一点:作为一部讲述沉船的灾难片,船只的状况竟然几乎没有任何描述,我也不知道那铺天而至的巨浪来自何方,导演很急促的只用了十五分钟就完成了前期铺垫,直接让海神号沉入了大洋,剩下的就是一部水下沉船历险记,要知道连片尾字幕都占去了九分钟之多。
感觉挺扯的,狭小的空间让看的很不舒服。
当时上映的时候去影院看的。效果很棒。
一部惊悚大片,忘了什么剧情了!!在95--2005这十年我个人认为是好莱坞的黄金时期,好片佳片不断!都是不错的片子!很好很中肯!好像就是在努力做着电影中有一件事情。努力了,没拍好,观众可以原谅你!那些大片基本是那个时代开始早就的!我就是在那个时代被影响的!
爆米花版泰坦尼克,省掉那些卿卿我我的浪漫,上来15分钟就沉船。虽然知道最终结果,但是看着还是会心跳加速闷声气短,挺好的灾难片。PS:上午才看过那枚黑蜀黍当战略核潜艇的艇长,晚上就看见他开游艇死球了。
又是电影院
突然想起来初二的时候还看过这部,那时候居然会觉得这片子拍得比TITANIC好,因为它从头沉到尾,现在再看只能说这是一部很具有视觉效果的没啥新意的灾难片。
72年看的话就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