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震撼的一部灾难片,尽管影片的叙事节奏略显拖沓,但影片濒临毁灭的末世感渲染的很到位。
漫天的火山灰,百米高的海啸,只剩下断壁残垣的城市和古迹,所有的平民都在为生存而挣扎着,但死伤者上千万记,万人空巷...对于我来说,挺让我感动的是,在仿佛一切都失去意义,时间临近停止的绝望背景下,男女主这对纯朴而又简单的爱,带给了这个苦难的故事一点小小的暖意。
这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吧,久保田利伸/孙敏的keep holding U在他们死别的那个片刻,催人落泪。
================就个人而言,日本沉没2006中,玲子和小野的这段简简单单的爱,却是最刻骨铭心的。
在营地的那个夜晚,小野和玲子互相倾诉。
尽管二人确认了心意,但两者之间的爱又是那么的唯美。
两人偎依在一起,仿佛是在寂静寒冷的夜中彼此保护着对方。
小野喜欢玲子身上的那股阳光和韧性,他爱的是她的心灵,而不是肉体。
在她的鼓舞下,小野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陪伴玲子舒适的睡一晚对于他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了,而他也将学习玲子的那份热情,接手田所老师和结成的任务舍身救人...或许很多人会说,日剧跑的桥段太老了。
但是,当玲子满身泥泞的找到了小野,两人在生离死别的最后一次相拥时,keep holding u奏起。
二人什么话都没说,但歌词却巨巨反映着二人的心意和爱意。
我不知道怎么形容这种落泪的感觉,但每每这种虐恋,这种淳朴、真挚、傻的有点可爱,又带点悲凉的情绪,总会让我动容。
全片136分钟的克制,就是为了这个瞬间的升华。
这个煽情,是有效,而又美丽的。
故事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和手法去表达,但人物刻画、氛围铺垫、节奏递进立住了,剧本再老套,它依旧是一个好故事。
日本沉没的音乐真的是编排的很好,久保田利伸和孙敏的这首keep holding u,让我不禁联想起了绚香的 今夜も星に抱かれて ,也联想到了《空中杀手》的某种意境...
5天前發生了一場裡氏9級的淺源地震,靠近宮城縣,一如這部5年前拍攝的《日本沉沒》。
我不想說任何預言,但是確實從未有過如此真切的再現。
我想當年看這部戲的朋友現在再回頭來看,應該有種前所未有的恐慌。
拋開電影,大難來臨之前,你會像玲子那樣遵守和美咲的約定么?
你會像小野寺和紺城那樣去犧牲自己來換取他人的平安么?
還是你、我都只可能淪為那些鐵絲網之後無助的人們……這裡的首相說了這麼一句話:有些事,比生命還重要。
對,有些人,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
有些情感,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要用命去守護的。
不想像早就淪為不會思考的工具的媒體那般,這樣傳那樣傳,也不想看網絡瘋傳的現實版恐怖的日本民眾依然井然有序,也許2012真的快來了,那一刻,我希望,和比生命還重要的家人在一起,這是可以用命去守護的。
最近1年很喜歡看日劇日影日本人所表現的很多精神真的值得學習我最厭惡的是憤青盲目一天一天的反日而不知道從自身開始去成熟去強大這部片子倒是真正看到了日本的危機意識所以我希望真正的中國人能真正去看這部片子對於我們四川地震過來的人應該更能體會
知道这部片子,是因为我喜欢的Shin Hyesung和Good Entertainment旗下的另外一个女歌手Sun Min合唱了电影的韩版主题曲《Keep Hoilding U》,然后Sun Min又和一个日本人合唱了日版的主题曲。
当时就在想,这么自我的日本人怎么会拍一部让自己国家沉没的电影,简直是自毁地位,果然马上就出来一部《日本以外全部沉没》这算是灾难片吧,包括《龙卷风》和《海神号》在内的好莱坞大片在内,我就没看过几部灾难片。
而且在我心里,日本和韩国就只有文艺片,他们的文艺片相当出色,所以前段时间很火爆的韩国的《怪物》我也没看,压根儿就觉得日本韩国不该有大片。
这片子我拖拖沓沓看了将近四个小时,中途还跑去面朝枕头睡了一回觉,因为看得直打瞌睡,醒来后泡杯咖啡,继续看。
而且最还是看哭了,我以为草剪刚不会死。
第一次看到草剪刚,是很早的杂志,介绍韩流日流的明星,确实是很早的报道了,不少于8年前,我当时一看到草剪刚的照片,简直惊奇为什么日本人会喜欢这种不男不女长相的人,而且他还这么火,我以为日本帅哥都是柏原崇和木村拓栽这种长相的,不帅也酷啊。
但这里面,我才发现草剪刚无与伦比的有男人味,特别是最后,明知是送死,还是义无反顾的沉入海底。
柴崎幸,是觉得很面熟,这人的名字更熟——比起韩国明星,日本的我就只认识那么几位,这位的名字算是熟悉的其中一个。
昨天查资料才发现去年看的《在世界的中心呼唤爱》里面也是柴崎幸的女主角,只是当时我不认识她。
她不漂亮,真的不算,但让她演勇敢的角色无疑是很合适的。
也不知道她是否知道爱人会去送死,最后那一面,很撕心裂肺吧。
12年前的丰川悦司在《情书》里,演了算是男配的角色,可惜我三年前才看这部电影,今天再一看到他,居然觉得没什么变化,他把博士演得很到位,两位好友在他面前死去,这心里可要有些承受力才行。
电影过程中的灾难发生实在太频繁,让人觉得灾难简直就是个巨大无比的怪物,人类太渺小,根本没有还击的能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看着这么多人的生命被剥夺。
最后说点题外话,我看这部电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发现主演的名字我全都认识,所以决定看了。
看新版《日本沉没》超出了我的预期,片中并没有对于日本民族的着力强调,而仅仅是当作一条船,船要沉了,船上的人如何逃生如何自救。
这个主题与民族以及历史都没有关系。
说真的,一直很不喜欢这部片子,日本人自己拍的灾难片,让人感受到的是他们的焦虑和忧患,而且是莫名其妙的焦虑,无法理解。
但是,这几天的事情,让我不得不把这部片子重新找出来看了一遍。
如此相似的镜头,让人不寒而栗。
地球物理学家发现了海底的问题,经过精密的计算后,推算出还有300多天日本就要沉没,唯一的办法就是把日本人全部送到国外去。
但是他国接收的难民有限,而海啸、地震、火山爆发渐渐吞噬着这个岛国。
千叶、岩手、福岛、静冈。。。
这些名字变得那么熟悉。
首相遇难,国参去求教博士,博士想出的办法是把地幔炸开一组洞,把日本从沉没的边缘停止。
需要有人去引爆炸弹。
两个年轻人以牺牲自己生命的方式,去挽救了只剩下群岛的日本。
故事很简单,拍的很拖沓,典型的日本电影风格。
但是,我却为这片子的台词而感动不已:摘录一段电影中日本首相的话: “我从方方面面的权威者那里听取了关于人本人未来的想法。
前提是,如果以美国为首的各国抛弃失去经济价值的日本人,我们应当怎么办。
这些意见当中有一种令我惊讶,是一种极端的意见,至少按常规说是一种特殊的意见,很多完全不同领域的人都持此意见。
他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做,同所爱,同国家,生死与共。
能有这种见识,大概就是日本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关键所在吧,我也认为,这种方式最适合日本。
但我知道,这是不被允许的。
我的孙女丽良,在她成为日本人之前,也是作为人类出生的,所有的日本人,生来也都是人,所以大家都有生存的权利,都有希望的权利。
”当那个年轻的海洋爱好者抱着必死的心去潜艇准备点燃爆炸物的时候,他说,我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我知道该怎么做。
人生下来首先是生物人,其次才是社会人,我们是以“人类”这样一个标签生活在地球上的。
每个人都有生的权利,都有希望的权利,我们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无力和渺小,我们要善待我们的地球,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更要做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关爱,相互关心,相互扶持,要努力,不放弃,坚持生存的勇气。
从来没有一次,人们这么共同关注自然,反省自己的高科技是发展还是制造灾难。
为什么只有在灾难面前,我们才会如此,而灾难过去的时候,滩涂上留下的只有自私自利、利欲熏心?
感动不能代表一切,冲动的理想也只能瞬间即逝,平淡与真实才可能波澜不惊地直到永远。
不希望有惊涛骇浪的激情,让生活平静如水吧。
先声明我爱死了80年代以前的日片,所以但凡看到这种翻拍都会找来看完后骂娘。
(所以评价极不客观)11区这些年是怎么了?
彻底娘化了么?
拍什么东西都是暧昧不明的暖色光、柔弱清新的男女主,加上感伤和励志。
我看完都没记清楚柴姐演的角色叫啥名字,要不是原版小野寺给人印象过于深刻,我也不会记得这个娘炮兮兮的男主(不同意我这个说法的把73版的找来自己对比)叫啥的。
明明是灾难片,却没有灾难进行发展的清晰时间轴,光看见纠结恋爱中的男女们到处在灾难现场观光旅游顺便演一把英雄。
而且这进展缓慢得让人吃惊,每当看到令人无法不出戏的男女主互诉衷肠深情对视时,我就捏着一把汗生怕背景突然又变成暗黄色,小清新的插曲走起...(你们这几年拍电影是去印度取过经了是吧?
),还好没有...耐着性子看到最后,原来这个版本无耻篡改了原著结局,日本根本就没!
有!
沉!
没!
我买了个大金表啊!
虽然孤胆英雄拯救世界这种好莱坞桥段是很符合暑期档观众口味可是这是名著且有73版珠玉在前的啊,你们也能做这么惨无人道的篡改!
我算是理解了TBS翻拍的那一堆70年代社会剧那种奇怪的清新励志氛围是从哪里来的了。。。
倒不是对日本列岛消失有什么某国人常见的阴暗快感(其实我看小说结尾的时候想的是:从此以后海啸台风什么的足够把赤那国折腾个够呛了),纯粹是11区近年来的退化已经到了这等程度实在出乎我意料。
小说和原版的主题是“灾难不可抗拒但斗争才可求存”,从男主身上洋溢着的蓬勃生气(73版男主跟女友激情澎湃地敦伦了一把,这版里腻了半天裤子都没脱也能)到小说里那段极其煽情的东京素描,都是经济成长高峰期才有的。
那时候的观众,可以走进电影院看一场虚构的”灭顶之灾,全体人民当难民“。
现在的观众是有多怕坏事成真?
非得看到几个不怕死的或者超级英雄把这灾难给化于无形了然后大家继续醉生梦死是么?
霓虹人民精神状况堪忧啊,大概这样下去很快就会把尖阁列岛送给某国了吧?
就像剧中牺牲了两个人大家悼念一番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是吧?
文/Jeff典型的日本电影,灾难片都能做到如此温情。
老美的《后天》中的情感描写和人性挖掘就显得相形见绌。
《情书》般唯美的爱情感故事融合《后天》般震撼的灾害描写,不需要如《后天》般装模作样地追究全人类的环保责任,却也凸显出一个民族自救情节下的人性悲怆。
如果你还痛恨日本这个民族的种种劣迹嘛,或许你还在鄙视日本这个民族种种猥琐和极端的性格,那么在这部电影当中你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这个独自拥有全球20%大地震的国家血液当中充溢的危机意识。
如果说《后天》不过是美国人借环境破坏这茬来大秀自己特效水平的高度的话,《日本沉没》则绝对是集中反映日本民族有史以来所拥有的民族和国家危机感的出口,从这个角度来讲,《日本沉没》在反思人类面对灭绝性灾害时所应有的态度方面显得更有诚意,也更能引起人的共鸣。
起码作为日本邻国的中国人的我,在以后对待日本人、日本民族的时候会多一个角度去体察。
这部《后天》版《情书》,或者《情书》版《后天》让我从另一个角度更深地理解了日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
这是2006年日本人翻拍1973年版本的《日本沉没》、电影。
今年9月,我阅读了原作者小松左京的小说版《日本沉没》,相当震撼。
不过,小说里的日本是确确实实地沉没掉了,而电影里却凭借偶像演员的魄力和假想的科技实力,挽狂澜于既倒,将正在沉没的日本救活。
这是电影导演的美好愿望,但我却觉得如此的设定实在是有违原作者的初衷。
不过电影院线与严肃小说不同,所谓娱乐至死的大众文化,本来就是最低限度地满足所有人共通的欣赏乐趣。
我记得我国中央电视台的CCTV-6电影频道都曾经播放过1973年版的《日本沉没》,但这部2006年的新作明显在CG动画和视觉特效等方面有了天翻地覆的进步,不少灾难爆发的场面之效果直逼好莱坞大片。
20亿日元投资支撑下的新版《日本沉没》,虽然还赶不上《后天》,但已经完全超过《天地大冲撞》。
最近正值日本首相访华,还去北京大学做了演讲。
虽然政治、外交并无绝对的敌友,但相信未来的几年会是一个中日关系回暖的新阶段。
希望国人能够在牢记历史、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能通过《日本沉没》这样的内容借鉴、学习一下日本民族特有的危机意识,以助我大国崛起、全面复兴。
这部是属于久仰大名的片子。
早先科幻世界宣传过原著,不过书没看过,只是知道此书写的不错。
总体来说,这电影拍的还是相当大气的。
日本人的CG技术与好莱坞大片相比毫不逊色,20亿没白扔。
最大败笔在于男女主角重逢那段,拖拖拉拉的没搞干净,最后送死的男主绝对是个超级大BUG。
不过片中的配乐极佳,我被感动到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配乐而非台词。
前半部电影中很多场景配乐起的都很恰到好处,使人不禁为日本民族的悲凉命运所伤感。
最后片尾曲 keep holding U,配合着逐渐拉远的镜头听起来实在是感人非常。
倒是后面男女主在机场诀别那段的配乐就用的有点烂了。
根本不该起音乐的地方起了,结果酝酿的感情全给弄丢了。
导演显然不会拍感情剧。
男主kiss女主那段居然用了一个长达10多秒的长镜头,搞的让人觉得就是缺了点什么憋着口气。
还有一个就是好像原著里讲日本是确实沉掉了的,结果电影里还是救回来了。
恩?
沉下去的还能再浮上来啊?
搞错了吧。。。
那个小小细细的U2炸弹有那么狠啊?
我看是要远超核弹了。
不过对于一直期待看到日本人移民后怎么办的我来说,这结局实在是有点失望。
毕竟,日本人也要考虑到国民的感受吧。
打四星,因为起码那首keep holding U感动到我了。
——————————————————————————————另外,最后的演员表里面我好像看到庵野秀明了。。。
这厮混里面去干吗??
什么?
客串?!
我靠。。
我真是服了他了。。。
但願如此
2008/12/13深夜CCTV-6。如果写成日本真的沉没以及相应的救灾,那倒也新颖,可惜依旧没有逃出“个人英雄+爱情插曲”的好莱坞窠臼。只能给3星。
要是现在碰到,看封面和名字还真的不会去看。
我完全忘记内容了.....
可惜还是没沉没
日本人在是日本人之前首先是人,也有为人的权利与希望。但为何到了中国人身上的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标准了呢?
灾难片还搞这么文艺 糊弄鬼呢
好沉长
看的时候老感觉是真的。。。。
有点感动
无法坚持看完,真是很无聊
額……這想象力
老婆,上学那会看的说,呼呼,还可以吧,印象不是很深了,不过最后的那首曲子倒是印象挺深的,挺好听的说,呼呼,嗯……
场面没有好莱坞2012那样宏大,不过现在看来这是现实,不是科幻
基本在全睡眠狀態下看完.除了因爲看的是配音版以外,其實我當時真的很困.
音乐很赞。
很壮烈的样子,不过剧情就狗血了。
commercial crap
要是真沉没了,还能多给一颗星
汗………………偶像剧么。。。我也觉得柴姐一笑起来就裂了。。。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