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来说《家有喜事2009》好像有点晚,但这部片子实在让我看的有点恶心。
曾经的家有喜事系列,是香港电影贺岁的重头戏。
大腕云集,笑料百出,着实热闹不已。
毛毛和哥哥,周星星和兔牙玉,还有那些经典的小桥段,可谓经典的商业片,收了票房,又对得起贺岁二字与众乐之心。
物是人非,香港电影确实没落了。
自从开了合拍片先例,连“商业片”这个名号,也从电影艺术的一个门类,直接进入了深夜档赤果果的电视导购广告行列。
而好好的演员,扮演的广告叫卖人角色,在哪部电影里都脱不了跳梁小丑的外衣。
无怪演员,只怪制片出品人,在夜店请多了客,剽窃妈妈桑的手腕玩的比她们都转。
总是要脱了卖的商品,包装都嫌多费钱。
当然,对外的身价还是要吊起来卖的。
大卡司,大投资,那是妆点天上人间无可比的大门。
请君入瓮后,吐不吐是您的事。
对冯导的评价,某部电影像超长广告片。
贬义吗?
不,是褒义。
更多的电影,连广告片的水准都没达到。
无怪乎,广告导演都想去拍电影。
眼瞅着,这些钱能拍几条跻身克里奥的广告;心想着,电影导演都来抢饭碗,还不赶快谋出路。
而观众呢?
观众看电视广告,是不花钱的!
而电影,是花了几十块钱,外带某些期望而去的。
花钱去看一部所谓广告间歇看剧情(或者根本没剧情)的电影,在暗黑的幕布后会隐隐透出一副狞笑的嘴脸。
敢问出品这些电影的人,有在尊重观众的智商吗?
他们在嘲笑了银幕下的观众后,更滥情的呼吁抵制盗版。
可但凡有点常识的人,多半会认为,花6块钱买张D5,都很没性价比。
其实,《家有喜事2009》并不是最差的商业电影。
与之比肩,好些电影,更像是恒源祥的12生肖广告。
而《家有喜事2009》怎么都能算是脑白金送不完的礼。
只是,当片尾不变的结婚场面,众人“齐欢唱,家有喜事”响起,看着古仔、郑中基他们应酬又尽本分的表演着,又怎会不想起,无敌配的毛毛和哥哥,笑得灿烂又搞怪的周星和曼玉,还有那时长得没那么奸商的黄百鸣。
不免小心酸啊。
2009年家有喜事,我是托单位发的票的福,在大屏幕上看的。
些许欢笑,些许无聊。
看到最后,我热泪盈眶。
同样的情节,同样的歌曲,同样的镜头,只是不是同样的人。
物是人非了吧,黄百鸣老了,吴君如也已经嫁为人妇了,周星星也已经是满头白发了,古天乐的皮肤是纯正的古铜色了,哥哥走了。
一样的导演兼监制,一样的女主角,一样的喜剧电影,只是缺少了观众肆无忌惮的开怀大笑,只是缺少了笑过之后的回味。
这次的家有喜事,真的是笑过之后只剩下无聊了。
有时候我就想,可能这就是人生的规律吧,可能哥哥走的也是正确的,一代新人换旧人。
可惜的是,怀旧的人还是比较多的,因为新不代表就是好的。
我的心中宁愿还是保留着哥哥的那个家明。
与上个世纪的两部相比,这部“家有喜事”没有什么“家”的感觉,走的完全是如今国内流行的相亲式喜剧路线,基本上可以算是砸了“家有喜事”的金字招牌。
作为“家有喜事”的关键人物,排在领衔主演第一号的“千年大哥”黄百鸣出场太晚,电影都演了一大半了才腆着一张老脸冒出来。
而且演得依旧锉得惊人,不过其他演员也一样锉,所以也能得过且过;不像当年,在荣少和星爷的反衬之下,黄百鸣锉得硬是让电影跌下来两个档次。
自始至终,我都不觉得这部电影有什么特别的笑点,除了一个段子。
黄百鸣拿着酒,说:“喝金六福酒,大家天长地久。
来,我们干一杯。
”我当场惊呼,我靠,太强悍了,这绝对是年度最强悍最赤裸的植入广告。
喜剧片是香港电影的擎天柱之一,香港的喜剧电影世界历来是许氏兄弟和周星驰统治的,如今许氏兄弟都已是垂垂之年,星爷也不再屈尊搞笑,喜剧界真是一片惨淡。
这部“家有喜事”有大量周家班的成员点缀其中,像田启文、林子聪、陈国坤、冯勉恒以及龅牙珍,而导演本身就是星爷的副手“唐牛”谷德昭。
众星闪烁,但是缺少一个如星爷或荣少般真正光芒四射的灵魂人物,这些星星点点始终是一盘散沙。
港片市道日益低迷,每个人都知道,北上拍合拍片才是王道,结果香港本土化的喜剧风格消失殆尽。
杂种电影大行其道,终于使纯种港片一去不归。
真令人叹息。
史料记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是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九十年代中叶,也就是香港回归的前夜,香港电影开始滑坡。
从1996年开始,香港电影的票房一年不如一年。
显然,香港电影的衰败与回归有一定关系。
设想一下,如果香港不回归,如今的香港电影会是一番什么景象?
多的一颗星是给古天乐滴。。
本以为他年迈了,结果身材还那么fit阿。。
阿。。
阿。。
... 扮小敏的mm,蛮漂亮,但没什么特别味道。。
从头到尾都在对着镜头拼命卖笑,但又没阿sa笑得好看。。。
有次出场还用黄色格子围巾搭彩条tee,更是失败。。。
吴君如的皮肤好好,作风依然。。
我其实希望她最后搭了古天乐滴,小敏mm太2奶样鸟,那么辛苦锻炼出来的古仔,不如杀熟。。
姚晨。。
很可爱。。
也很牺牲扮丑样。。。
最后变回美貌也是必然滴。。
郑中基。。
喂喂,是不是因为你阿sa才来客串滴阿?
演得好鬼死委琐,赞。。
千岛湖。。
同样是电影软宣,怎么我就没看出你有哪点好玩值得去滴阿。。
比西溪失败100倍。。
总之。。
贺岁片,有帅哥美女,有曲折但流畅又易猜易懂滴情节,看得人哈哈大笑就够啦。。。
09年初的贺岁剧,却拖拉到今天才开始看。
时间真的是个谜。
本剧我给了3星,1颗是给吴君如,以其今天在粤语片的地位而言,还可以如此放下身架扮丑搞怪,确实敬业。
第二颗给郑中基,算是港片笑星的中流了吧。
第三是古天乐,尤其是在40分的时候,即千岛湖酒店中和郑中基对话的桥段,算是一段独创的搞笑。
仅此而已。。。。。。
不知道怎么回事 兴致勃勃的去看 可是看过之后 一点意思都没有 从演员角度老来说 黄百鸣 没有以前演的电影喜剧感强 吴君如和郑风格和以前差不多 还不错 可能也是现在物质文明 提高了 观众的娱乐多元化造成的 O(∩_∩)O
那家叫做“解放”的电影院是这座城市里已经上了年龄的电影院,它还叫做电影院而不是影城,它已经显现出衰老的迹象,没有新生态影城的人潮涌动,设备先进环境现代化,但是我知道它是我爸妈恋爱时喜欢去的电影院,而且在我刚刚记事而完全不懂电影为何物的幼儿时代,多少次妈妈抱着我坐在爸爸的自行车后座,爸爸和妈妈认真地看电影,我沉沉的睡去,那个时候没有看电影吃爆米花喝可乐的习惯,而现在到了09年,坐在我后排的女人为了配合台词的速度,不时加快或者放慢自己嗑瓜子的速度。
进场稍晚了几分钟,是个简陋的小小的放映厅,像九十年代的录像厅,我更加感觉到这家电影院的衰落。
每年春假回家,总会和一帮同学集体去看场电影,并且每次都会保留着票根,去年看的是七仔。
今年买票前,在《疯狂的赛车》它之间徘徊,最后还是决定选它。
其实还是因为太喜欢92版。
虽然我也知道它是个没有周星星的新生命。
但我决定为了某种叫做情结的东西去看它。
而且,我也不喜欢只用“好看”和“不好看”来评价电影,我更加相信原音的效果比普通话配音要好。
如果它不叫家喜09,而是叫别的什么,比如《我叫余珠》,比如《一个爱情专家如何坠入情网》,比如《丑女大翻身》,随便你,只要不叫家有喜事。
家喜09会给你这样一种感觉:你看着吴君如黄百鸣,你觉得它和家喜有关;但你看着剧情,你觉得它和家喜没关系;你看着生理期反应和先生你是不是姓陈,你又觉得它和家喜有关系;你再看着那么突兀的金X福和XXonline,你又觉得它大概是个广告片而不是家喜。
总之它是个可以将你带入又带出的神奇的片子。
对谷德昭的印象一直停留在躺在华府喷血的对穿肠,还有某部鬼片里不相信鬼却得到报应被鬼害死的胖子。
他是个很棒的演员,也是个不错的编剧,一直都喜欢这个才华横溢的胖子。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怕看到古天乐的电影,所以有一年我在电影院外徘徊到底看《生日快乐》还是《心中有鬼》。
两部电影都有刘若英,但是《心中有鬼》有黎明,而《生日快乐》有古天乐,所以我就选择去看《心中有鬼》。
可后来我在网上看了《生日快乐》才发现那天选错了片子。
古天乐还是适合沉稳一点的角色,那种表情丰富又唱又跳的青春片太不适合他,比如家喜09里这个战无不胜后来又陷入爱情的神经质男人。
很喜欢吴君如,年前在家扫尘,电视里播着《爱君如梦》,一边擦柜子,一边看着,很喜欢阿金的表情,神态,爱慕老师,寄托在舞蹈和一切可以离老师近一点的事情上,像个小女孩,但是一点都不扭捏做作。
刚开始看家喜09,我总觉想着她是程大嫂,而不是余珠,虽然她也坐在出租车里说“先生你贵姓,是不是姓陈啊?
十多年没见了啊!
”她的演技还是没话说的,我觉得她在电影里除了刻意丑化,其实还是挺美的,发型清爽,也不是黄脸婆,衣服很好看,颜色搭配的都很清爽,只是“雨中曲”那段并没有爱君如梦里那么棒……看着余珠,我觉得更像是吴君如本人而不是电影里的角色。
郑中基和姚晨这一对,其实都是我挺喜欢的人,以前喜欢郑中基唱歌,后来他开始搞笑,小眼睛没个正经可正经起来也令人倾倒,姚晨我暂时还是不能把她看做小郭之外的人。
那段雨中见面,相爱不能在一起,姚晨转身离开,郑中基表情开始扭曲,似哭死笑,电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夸张小声,但我心里竟有点酸酸的。
又好像又有点想笑的感觉,但还是悲伤的感觉大于想笑的感觉。
这是郑中基的表情产生的神奇力量。
最后的结尾,完全是家喜。
但完全没感觉。
如果它不这样结束,可能还会好一点。
走出电影院,被人斥责为啥不选《疯狂的赛车》。
虽然我不喜欢,但我不后悔。
因为我期待的是完成一个心愿而不是电影本身,而且能拍出来,剪出来最后成型的电影,已经不容易。
一周内第二次进电影院看戏,站在售票台前,在《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家有喜事2009》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三个。
是不是广东人都对粤语喜剧情有独钟?
至少我是压根没有考虑《赛车》,尽管电影杂志把它捧得天上有地上无,尽管众影评人说宁浩的时代是真的来了,尽管黄渤九孔长得就是一副喜剧脸。
可是呢,我真的是毫不犹豫选择了《家有喜事》。
如果你问我,什么电影我看来看去都不会厌倦。
那绝对不是奥斯卡戛纳,不是陈果两生花。
答案是,周星驰在《少林足球》之前所有喜剧以及以前香港的赌博系列电影。
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电影我起码看了十多年,可是现在我还愿意继续看,一直看下去。
周围随便找一个人都说自己喜欢星爷,《大话西游》的台词没人背不出来,可是,很抱歉地语言歧视一下,不会粤语的弟兄们是真的能理解到粤语喜剧的精髓吗?
人口一个“你条粉肠”,“你个茂梨”,“你件蛋散”,是真的可以在听到的第一时间内反应过来不需要百度一下吗?
有幸成为豆瓣上看过这部电影的第27人。
我给了4星,其时豆瓣上评分基本没有差别,我几个友邻不约而同地给了个1星,原因可归类为恶趣味,冷笑话,恶搞……是是是。
我真的很赞同。
里面的笑点没多少creative的,没多少inspiring的,剧情很老套,形式很守旧,连我观看时笑得最欢的那段(六人吃饭时说话要给五百块的情景)我都早就看过了,开头没新意,结局没异议,过程也是毫无悬念的。
可是呢,这是我08年至今看过笑得最开怀的一部电影了。
对于里面的那些幽默,确实,是无厘头的。
但是从90年代开始以周星星为代表的香港喜剧难道不是一直走的无厘头路线?
如果有人要说这些笑料太低俗,抱歉,我没看到屎尿屁,没看到胸臀sex issues,如果说古天乐脱掉外套那一段还蛮香艳的话,对不起,我那时顾着感叹他真的很黑去了。
《家有喜事》从92年第一部,到97年第二部,到09年第三部。
起初我会小不屑一下,冷饭都摊了十多年了才来炒,早就发霉了。
但是今天我看完电影,却意外地发现,这隔了10多年的冷饭别有一番滋味。
没错,桥段是很老,GAG是很烂,但是当发现每位观众都一边看这部2009一边从里面的情景找回当初十多年前的画面时,你除了想笑,还很感动。
就像今天我在看的时候,看见陈淑兰大唱“金丝雀”,看到吴君如黄脸婆经典造型再现,看见二老打斗地主新手弄倒老师傅……难道不会一边笑一边动容?
之前我看日本喜剧《魔幻时刻》时,兴致勃勃地以找到隐藏在角落的明星为乐,今天我看这部电影,看见一个又一个只是打过场的客串明星,除了觉得亲切开心,还有感叹,嗯,老了啊,老了。
虽然《家有喜事2009》再没有周星驰,夏春秋顶替了关海山,黄百鸣脸皮都起皱了,但是So what?
桥段很老,GAG很烂,又So what?
我依然很buy啊。
说这部电影不好的人,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我希望你是看过粤语版,知道里面的白话是什么意思再来狠狠地批判。
因为作为一个广东人,虽然我绝对不可以代表大部分,但是,我是真的喜欢这部电影。
当周星驰要靠科幻亲情大胸妹来作卖点,当王晶拍的喜剧越来越摆不上台面,当近几年来最好的粤语喜剧可能只能是詹瑞文的《戏王之王》……这部电影,虽然谈不上很好,但至今让我觉得依然有希望。
桥唔怕旧,至紧要受。
呢种粤语喜剧,我永远会BUY。
GAG唔怕烂,至紧要盏。
我相信,世界需要烂GAG。
ps.不明白什么是烂GAG的,欢迎百度。
君如阿姨都那么犧牲色相了,君如阿姨都那么神癲搞笑了,那個叫小敏的,怎么還是只懂做作,只懂娃娃音,只懂裝可愛?
好吧,如果是角色需要,那請找林志玲來,起碼人家天生如此,不需要裝。
雖然出現了很多跟以前家有喜事一模一樣的對白,還有劇情,看了挺厭煩的,但是,最有喜感的還是二位老人家。
所以觉得这部片子还蛮好笑的。
至少还能笑,不是牵强那种……这样的要求,对于此片,足够了吧。
不过,电影里面的植入式营销还真是碍眼……千岛湖、白酒、开心online……以后这样发展下去,是不是电影都可以由广告串起来啦?!
2011.Jan8上海九亭 电影频道
看的很开心啊回忆回忆家有喜事奥
烂gag。
推荐!!!!!
喜欢吴君如演的电影。。。
某些片段还算搞笑,但是大部分都觉得只是不断的无厘头。比起同系列的其它几部,真是没啥看头。另外,跟古仔搭戏的女子真是够丑!!!
广告做的也太露骨了,鄙视
纯贺岁主题劣质搞笑片
合拍片的问题就是语言的问题,语言的问题就是细节的问题,细节的问题就是导演的问题,导演的问题就是电影的问题。
一般般,古天乐那身材还是可以的,无测那,竟然有沈丽君,卧草
愈发衬托出家有喜事1992的经典。。。郑中基怎么丑成了那副德行,古天乐我也很不喜欢
全宿舍一起看的,天旋地转那段特别经典~~
现在已经完全不记得任何情节了
support it always!!!I like comedy!!!
09年 我最期待的贺岁电影 真情大哥 糊涂咪咪 风中散发
2009.8.4
有些人不敢爱是因为不会爱。
太撤了!古帅哥一脸欠抽的样子,姚晨也是傻的不行,不过喜剧嘛,笑笑就好,只是有些太牵强了
小时候不懂什么叫好电影,妈妈就给我从dy131下这些喜剧片给我看,用一个U盘插在电视机上,给我放着这些在dy131首页的封面奇异的电影,算是对电影的初入门吧
面对这么个比下有余比上不足的电影为什么没有两星半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