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故事非常簡單,敘述一個黑幫老大因為他與地方以及政府關係良好,於是於雅加達佔據一棟大樓作為犯罪中心。
而一群特警收到任務參與了這場大樓攻堅任務,原本以為順利的行動,卻因形跡敗露,讓整組人馬陷入大樓中無處可逃。
原本以為只是單純的攻堅行動,卻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祕密,在這龍蛇雜處的大樓中,主角與他的夥伴們唯有殺出一條血路,才能得以倖免,於是警匪雙方交搏,編織出一場令人血脈噴張的生死大戰。
記得04年的《拳霸》令人驚艷,這對以往被喻為功夫王國的功夫片孕育長大的我,見識到另外格鬥的另外一種風貌。
於是泰拳與功夫掀起了一場風暴,還有因此出現泰拳拳王挑戰中國功夫的比賽,藉此鑑定世界最強的武術國家到底是誰。
《拳霸》儼然為武打動作片的潮流,讓泰國除了鬼片外另一個讓國際關注的新風格。
隨著這類電影推陳出新,但是不論是劇情或是質感都沒有辦法突破的情況下,泰式武打電影也隨之慢慢沈寂。
而這部由英國導演蓋瑞斯艾文斯執導這是他與印尼武打明星伊科烏艾斯繼《街頭拳霸》再度合作,《街》片我自己沒看過,感覺是承襲《拳霸》路線,同上述在這類電影逐漸式微的情況下,09年推出的《街》片並沒有在市場上受到太多的注意,可是好影片是不會被埋沒的,在看完《全面突襲》後,雖然不一定真的如同許多網站介紹「10年內最強的動作爽片」,但是絕對是十年來經典動作片之一。
乾淨俐落的武打場面動作場面絕對是這部片最精彩的部份,電影這次使用CQC(Close Quarters Combat)近身格鬥術,乾淨俐落的拳腳功夫,直教我看得一楞一楞。
而配樂部份找來電來聯合公園(Linkin Park )的信田麥可以及喬瑟夫特拉本內斯為這部電影量身打造,緊湊的節奏搭配著電子音樂,讓電影不只是視覺上,連聽覺上都充滿張力。
雖然影片大量鋪陳動作場面,在畫面上鏡頭碎剪,乾淨俐落讓節奏充滿速度感;而有些一鏡到底的鏡頭,更讓人有種拳拳到肉充滿力量與暴力的刺激感。
速度與力量兼具,讓人看了不禁倒抽一口氣。
用文字也許沒辦法詳盡那種感覺,出品此片的Pt. Merantau Films也在網路上釋出部份動作喬段,我也附上影片連結,有興趣的人可以感受看看。
http://vimeo.com/36589056http://vimeo.com/36590219http://vimeo.com/36590647不要以為這就是全部了,如果你覺得這樣就很爽快了,整片看下來絕對讓你大呼過癮。
過分經營動作場面以至於故事面薄弱如果硬要說出一些缺點,那就是這部電影其實在劇情面非常薄弱,雖然不至於毫無劇情,可是大量動作場佔去這部電影大部份的時間,所以其實很多事情並沒有詳細交代,而該有劇情鋪陳的地方,還是有所敘述。
這類電影看的是氣氛、場面以及武打動作,劇情反而在片中不是那麼的必要了。
所以如果是喜愛劇情片電影的觀眾,這部片也許會不合你口味,但是動作片愛好者,千萬不要錯過這部精彩爽片。
这部影片真的是武打电影里的精品,这系列还有突袭2,没有吊亚威,没有摆拍,没有半透明粉色饮料(血浆),非常接地气写实的打斗,没有拖拉的剧情,作为一个低成本的电影已经可以封神了。
本片里所有角色用的都是班卡西拉(音译过来的,叫法不同),是印度尼西亚(不是印度!
)传统武术,特点是以快速击打对方身体结构上弱点以及快速擒拿为主体风格的格斗术。
不是泰拳,不是空手道,也不是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武术。
班卡西拉与咏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快速击打弱点为主,配上匕首短刀更能提现班卡西拉的精髓。
关于匕首:特战匕首都有血槽,拔出来并不是很费劲的关于电影里警用配置的问题,看到很多弹幕都再问为什么不丢手雷不放火不带夜视仪。
电影里的那种楼在全世界都很常见,地形复杂,由非法势力控制,潜藏着各种罪犯,普通居民的数量级也非常大,作为警察按照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是不允许有平民误伤或死亡的,所以行动以逮捕优先。
并且武警携带爆破手雷全世界范围非常少,顶天带个瓦斯或闪光,爆破手雷特种反恐都带的不多,放火就更不可能了。
夜视仪你上网多查一下价格,美军每年几千亿的军用投资夜视仪数量连特种部队人数1/3都不到,你想让印尼这样的国家给武警配备怕是八辈子做梦都等不到。
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国情不同,你还真别说,毛子,美国和我国大部分都是这样,你让一个生活在强国的想象弱国的情况也很难啊。
关于防弹玻璃防弹衣(影片中特警队的运输车,还有防弹衣很轻松的就被打穿),一般武警所配发的防弹衣防弹效果有限,而且不能消去子弹冲击作用,骨折内脏破裂是家常便饭,防弹玻璃只能挡一两颗子弹,口径大点的都挡不住,除非你的防弹玻璃有两板砖那么厚。
关于踢裆掏裆这事,这种招式也就是平常学生们玩闹才会出现的,正常打架都不适合。
首先是攻击范围的问题,裆部占人体面积(正面)5%都不到,踢裆一般都是从两腿之间踢,这么小的攻击面积对面随便就可以躲开,然后你就要面临出脚后重心不稳基本没有防御的窘境,不如低横扫踢或者正踹。
关于葫芦娃救爷爷,群殴只适合非常开阔的场地,并且手里不能有刀具,人堆在一块很容易误伤。
狭窄地段是群殴不了的,除非你想把对面挤死。
真的希望大家能多自己了解一下现实世界再发言,不要看电影里是啥就是啥,游戏里说啥就是啥,不是所有部队都像电影里装备精良身手敏捷一秒一个准剧情方面这部电影有个基本设定是警匪一家,警队上司想灭口才派这队警察去攻击dufan窝点。
了解这个设定就能解释为什么不派大部队,不派军队,不用大杀伤性武器,这是警队内部某人的私活而已。
这个设定是在行动开始前和最后白头副队长的话里交代清楚了的。
不要自己不看剧情就喷剧情不合理。
第一次观看印尼电影,而且还是功夫类动作片,没想到却意外地酷烈暴爽。
个人觉得加雷斯·埃文斯是个很有想法和魄力的导演,虽然在此之前名不见经传。
在这部《突袭》中,他将动作场面做到了极致,也将别的部分包括剧情、人物等等简化到了极致:一幢大楼、正邪两立、正派里有个勾结坏人的长官、反派里有个临阵反水的兄弟,值得说的也就这么多。
当然,若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看的话百分百是要骂娘的,可如果抛开一切只求原汁原味的动作元素,那么一定会收获到极其满足的观影体验。
总体来讲,导演营造出的是一种融真实性和密集型为一体的暴力美学。
前者指的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动作风格,通过精良的设计和剪辑来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而后者则是指打斗场面所占得比重之多,无论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抑或拳脚,一波接着一波纷至沓来,让观众应接不暇。
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强迫营销」的集中爆发式效应,给予了观众最大程度的视听感受。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近身搏击术CQC,同时主角扮演者伊科·乌艾斯还是一位自幼修习班卡西拉(一种源于印尼马来等地的武术,亦称印尼拳或马来拳)的武术高手。
个人以为,东南亚人受限于身高体重,十分适合走这种轻盈狠辣、讲究一招制敌的路子,譬如名气更大的泰拳也同样如此,兼具速度感和杀伤力。
虽与传统的中国武术大相径庭,但同样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另外插个题外话,说句不中听的,在目前中国武术日渐衰微、特别是竞技格斗技巧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实战上如果遇到同等级的泰拳好手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全球每年问世的电影浩如烟海,然而能同时征服行家和普通观众的并不多。
早几年的《无耻混蛋》、《大地惊雷》、《告白》等,都是能在类型片中推陈出新的精品,赢得雅俗共赏。
然而,要从东亚一些国家找出一部雅俗共赏的影片,非《突袭》莫属了。
《突袭》的看点,主要是密集的动作对抗,即使是从小被大剂量功夫片喂出了抗药性的中国影迷,也会被片中接二连三的动作奇观激发出久违的观影高潮。
在这部《突袭》中,导演将动作场面做到了极致,也将部分剧情、人物等简化到了极致:一幢大楼、正邪两立、正派里有个勾结坏人的长官、反派里有个临阵反水的兄弟,值得说的也就这么多。
当然,若是冲着故事情节去看的话百分百是要骂娘的,可如果抛开一切只求原汁原味的动作元素,那么一定会收获到极其满足的观影体验。
总体来讲,导演营造出的是一种融真实性和密集型为一体的暴力美学。
前者指的是真刀真枪、实打实的动作风格,通过精良的设计和剪辑来达到令人眼花缭乱的效果;而后者则是指打斗场面所占得比重之多,无论是热兵器,还是冷兵器,抑或拳脚,一波接着一波纷至沓来,让观众应接不暇。
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类似"强迫营销"的集中爆发式效应,给予了观众最大程度的视听感受。
影片中使用了大量的近身搏击术CQC,同时主角扮演者伊科还是一位自幼修习武术的高手。
个人以为,东南亚人受限于身高体重,十分适合走这种轻盈狠辣、讲究一招制敌的路子,譬如名气更大的泰拳也同样如此,兼具速度感和杀伤力。
虽与传统的中国武术大相径庭,但同样具有极高的观赏性。
另外插个题外话,说句不中听的,在目前中国武术日渐衰微、特别是竞技格斗技巧大量流失的情况下,实战上如果遇到同等级的泰拳好手多半会以失败告终。
对于这部电影,我真心无力吐槽。
稍微看了楼上众人的评价,我只想说你们真的不是印尼请来的托,这傻逼电影,警察一点都不专业好吗,出门做任务连联络工具都没有,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就这电影还说是十年最好的动作电影??
别的不说,就说说他们的招式,打半天打不死人,看看中国或者美国的电影吧,特警乃至一系列的专业人员所学的都是一招制敌甚至是一招毙敌的手段,没有所谓的花拳绣腿(对于那些说中国功夫花拳绣腿的朋友们我只想说:“你们看过杀破狼吗?
看过咏春吗?
看过中国电影吗?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动作武指绝对是个渣。
)试问哪个国家的警务人员在面对敌方人数是自身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时候还不紧不慢,花费在每个人身上的时间是两三分钟,不往要害里打?
(还有人评价说华语电影不如印尼<图片2>,你是不知道怎么死吗?
刺激紧张?
sorry,我没感觉。
哥们你是没看过电影吧?
或者说你没见过大场面??
@西老米)再说说电影另一吐槽点:枪战。
一开始主角跟着部队,一车人都是美制枪支,虽然不是配备最新的武器,但无论如何也比影片中的反派好上太多了,君不见那些拿着20世纪的步枪瘾君子是何等的风骚,四五个人拿着枪扫射,十几个正规士兵竟干不掉他们......如果是MBI或者国际刑警或者中国警察或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呢?
<图片5><图片3><图片4>到了本片35钟后,大家被一场大爆炸的冲击波震晕,醒来各走个的,连枪都忘了捡起来,呵呵,知道正规军人怎么做的吗?
丢弃枪就等于丢弃你的生命,拖出去枪毙得了有脑子的人难道不知道这大楼里这么多的亡命之徒,没枪你还能活多久?
再说说这些不怕死的瘾君子和毒贩,一开始发现cop进入大楼,毒贩头子坐怀不乱,稳如泰山,命令在隔壁大楼的两个狙击手干掉了不少人,大楼的反击力量启动,一瞬间打的cop不要不要的,后来剩余不到十人反抗,却奈何不得<图片6>,不就炸了一个监视器吗,竟然就慌了!
哎呦,我勒个去,至于吗?
然后又叫了几个人过去帮忙,你之前的威风呢?
就这几点已经足以让我觉得不想再看下去了。
心好累,就这么一部小成本小世界观的电影怎么上的了大荧屏?
怎么满足的了生活条件普遍比印尼人好,智商比印尼人高,见识比印尼人远的中国人的饕餮五官。
这电影没有更多丰富的内涵在里面,比如周星驰的《功夫》,虽然讲的是黑帮与心怀正义的平民小卒之间的故事,但有着胸怀天下,仁者无敌的中国哲学蕴含其中,这些都是能通过观看感受出来的,哪怕粗通中文的老外也会有点感觉,可《突袭》没有,至少了我看了1个多小时都没有,说这部电影好的人绝对脑子没坑,里面是圆的。
一:情节逻辑什么的就不说了,警察一上来就直接杀人,勒死门口看更的,这尼玛是人民内部矛盾吗?
不把法院检查院放眼里是吧,太不利于和谐了。
进去之后倒是没有像观众猜的那样进行种族大屠杀,只是见人就捆。
二:前半段枪,后半段冷兵器加拳脚,匪个个像中了生化丧尸病毒一样,拿着砍刀就向全副武装的警队冲,就因为物业老大一句“打死警察免房租”,这坑爹的房价啊,让劳苦大众苦大仇深从人变鬼啊。
三: 物业老大的御林军装备居然是清一色的砍刀,而前面一波的房客全是轻重自动冲锋枪,这房租是怎么收上来的?
物业外围明明有精良武器大小狙不用,结果物业老大让人爆头四:结局怎么看怎么像两兄弟里应外合联手做掉物业老大,让哥哥上位,当然弟弟也抓出队伍内部蛀虫救出同僚击毙物业老大升官是肯定的,这两兄弟一脸正气。
实际上腹黑着呢。
实际上最后扫一个镜头交代一下下,两兄弟会心一笑剧情就高了很多,导演可以按照我的想法拍个结局,分数最少能少8.5。
咳咳。
基本无情节 无内涵的片子 当然这都不是主要看点 动作戏码确实足 暴力血腥也够 但说要媲美和超过香港动作片实在言过其实 动作设计和美感差了一大截。。。。。
这部电影有个基本设定是警匪一家,警队上司想灭口才派这队警察去攻击dufan窝点。
了解这个设定就能解释为什么不派大部队,不派军队,不用大杀伤性武器,这是警队内部某人的私活而已。
这个设定是在行动开始前和最后白头副队长的话里交代清楚了的。
不要自己不看剧情就说剧情不合理。
本片里所有角色用的都是班卡西拉(音译过来的,叫法不同),是印度尼西亚(不是印度!
)传统武术,特点是以快速击打对方身体结构上弱点以及快速擒拿为主体风格的格斗术。
不是泰拳,不是空手道,也不是什么其他乱七八糟的武术。
印尼传统武术,班卡西拉,不是泰拳,b站有关于班卡西拉纪录片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传统武术,菲律宾有棍术,缅甸有缅甸拳,印度有 卡拉里帕亚特,巴西有卡波耶拉。
一对一地面技没问题,一对多地面技太危险了,当你刚要完成腕缄,敌人的同伴会踢爆你的脑袋。
还有一点这是电影不是教学片,电影逻辑确实有点问题比如:明明可以用踩的,非要把对方拉起来打(也可以用怕被抱腿打关节)。
班卡西拉与咏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以快速击打弱点为主,配上匕首短刀更能提现班卡西拉的精髓。
(特战匕首都有血槽,拔出来并不是很费劲的)关于出阴招这事,这种招式也就是平常学生们玩闹才会出现的,正常打架都不适合。
首先是攻击范围的问题,那里占人体面积(正面)5%都不到,踢那里一般都是从两腿之间踢,这么小的攻击面积对面随便就可以躲开,然后你就要面临出脚后重心不稳基本没有防御的窘境,不如低横扫踢或者正踹。
关于葫芦娃救爷爷,群殴只适合非常开阔的场地,并且手里不能有刀具,人堆在一块很容易误伤。
狭窄地段是群殴不了的,除非你想把对面挤死。
关于防弹玻璃防弹衣(影片中特警小队的运输车和防弹衣很轻松的被打穿),一般武警所配发的防弹衣防弹效果有限,而且不能消去子弹冲击作用,骨折内脏破裂是家常便饭,防弹玻璃只能挡一两颗子弹,口径大点的都挡不住,除非你的防弹玻璃有两板砖那么厚。
关于电影里警用配置的问题,看到很多弹幕都再问为什么不丢手雷不放火不带夜视仪。
电影里的那种楼在全世界都很常见,地形复杂,由非法势力控制,潜藏着各种罪犯,普通居民的数量级也非常大,作为警察按照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是不允许有平民误伤或死亡的,所以行动以逮捕优先。
并且武警携带爆破手雷全世界范围非常少,顶天带个瓦斯或闪光,爆破手雷特种反恐都带的不多,放火就更不可能了。
夜视仪你上网多查一下价格,美军每年几千亿的军用投资夜视仪数量连特种部队人数1/3都不到。
其实也没什么,无非就是国情不同,你还真别说,毛子,美国和我国大部分都是这样,你让一个生活在强国的想象弱国的情况也很难啊。
像什么弹幕里的警察攻楼必须人手一把突击步枪和手枪 防弹衣 防弹头盔 武器 夜视仪必须配件齐全 见到可疑人员就杀 还必须有手电筒 战术握把 防弹盾 破门器 奥 忘了还需要带手雷 攻不下来 军队就过来把这栋楼给炸了 。
你想让印尼这样的国家给武警配备怕是八辈子做梦都等不到。
从香港动作片、功夫片、武侠片到美式动作片,再到泰国的以泰拳为主的动作片。
我们也经历了几代动作片巨星的更迭。
看到今天似乎没有再看到一部动作片能让我们为之兴奋,感觉动作片已经到了瓶颈。
直到《突袭》出来,再次刷新动作片的新定义,原来还可以这么玩。
将动作、暴力、血腥推到极致,彻底唤醒这一颗沉睡的心。
以前我们都没有关注过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的电影,因为根本不知道他有电影,说的夸张一点,甚至很少提及这个国家,无论是经济与文化的影响力都比较的薄弱,所以《突袭》的问世,将印尼这个国家又重新拉回到人们的视线。
放眼现在的动作片世界格局,无论是那一个国家的动作明星,老的老、退的退、伤的伤,整个动作片领域早就呈现出了青黄不接的局面,老牌的动作明星还在苦苦撑着,留给观众的也只是无尽的唏嘘,老了,真的是老了,打不动了。
第一集团军:成龙61岁,李连杰52岁,史泰龙69岁,斯瓦辛格68岁,布鲁斯威利斯60岁,洪金宝66岁等;第二集团军:杰森斯坦森48岁,甄子丹52岁,托尼贾39岁,吴京41岁等;第三集团军:释小龙27岁,吴越39岁,赵文卓43岁等。
你会发现第一批老了打不动了,第二批正在老,明显感觉不如以前,只有吴京还正值壮年,第三批是没有代表作,无动作风格,不能自成一派,还不能扛起大旗。
那么问题就来了,20岁到40岁阶段就是可怕的真空期,成为最明显断代。
所以第二集团军被过度消费,产量最高,可是作品参差不齐,其中还有不少烂片,过度消费动作明星,是对他们的自身品牌的损害。
最后要说,伊科乌艾斯32岁,《突袭》之后,一夜爆红,而这个年纪刚刚好,但是能不能成为动作巨星还不可知。
《突袭1》节奏感这个东西,在这里面用起来确实可怕,毫无废话,分分钟叫你入戏,代入感极强,当然我们还是照旧,习惯性的忽略故事本身。
刚开始的动作元素较少,多是枪战与暗杀,这时的血腥程度一般,只是血浆飞溅。
到了2/5的时候,动作戏就开始满出来了,一场接一场的群战,个人战,还是比较暴力,完全属于R级(禁止18岁以下观看)。
什么掰弯个胳膊,抹脖什么的都是家常便饭。
观看者大多都会血脉喷张,肾上腺素激增。
最后的BOSS战,也是近年来水准最高的。
打得过瘾,时间又长,拳拳到肉,让人大呼过瘾。
当然,这一切都是建立在更血腥、更暴力的基础之上。
当年的《拳霸》《冬阴功》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为什么能火,为什么能耳目一新,完全不一样的动作风格、更快、更强、更狠,更贴近于实战。
泰式动作片就是暴力,你会感觉到疼痛感,同样是暴力美学,这里没有谁更漂亮这么一说,只有谁动作设计新颖,更暴力、血腥,更能抓住观众和动作片迷。
泰拳的代表人物是托尼贾,混合格斗(MMA)当然是甄子丹,《杀破狼》《导火线》可以说是这个类型的代表作,没有之一。
尤其是《导火线》把MMA玩到了极致,专业人士看了,都认为是本教科书。
当泰拳、柔术、擒拿、MMA等玩到观众没有新鲜感了,《突袭》将我们带向另一个领域,近身格斗(CQC),这是军方,部队上常用的格斗术,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粗暴,最短的时间解决敌人。
和泰拳类似,都是打关节部位。
这样的简单粗暴,正符合现在观众的审美,感官上的刺激,总能使人兴奋。
出色的动作设计弥补了故事上得薄弱,CQC也是印尼军方正在使用的搏击术,还有许多国家都在使用。
伊科乌艾斯本是武术运动员出身,身手的敏捷与武行的精准配合,使得这部电影的质量提升不少。
到了《突袭2:暴徒》里面动作的设计难度,与几场比较经典的动作场面非常值得一说,还有再放眼整个动作片格局上得变化,与新尝试、新突破。
20名新兵小队在领导的带领下突袭一座满是犯罪分子的15层大厦——犯罪分子武装到了牙齿,在6/7层发生枪战,警察死伤大半——队长从领导口中得知此次突袭师出无名,是领导私自带队,死了白死——主角无意中被六年不见的亲哥所救,原来他哥在这里当老大的左右手——队长被老大右手疯狗杀了——左手亲哥被老大发现帮助主角,被疯狗拷打——主角解救亲哥,二打一打死疯狗——领导找到老大,绑其为人质,人质告诉领导这次突袭是警局高层设套让领导自寻死路的,领导杀老大,自杀时枪没子弹了——亲哥帮主角押解领导逃出大厦,自己留下当新老大——完。
这么密集的动作场面和设计简直都够拍10部动作电影了,偏偏一股脑儿全用在了这么一部0剧情的片子,可惜
两星给牛逼的体术。
整班精英部队在枪战中快死完了。然后留下个可以空手打十个的开始肉搏战。枪战中直挺挺跑去窗口挨子弹这种傻逼行为导演你确定这是精英部队吗!!!!!!!!!
被这电影的语言给坑了!
这一刻,李小龙灵魂附体!印尼人民也成开挂阿三了,亲
主角光环笼罩的RAMA,打RPG般从一楼杀到顶层。特警队长就是个渣。BOSS的金牌打手开挂了吧,那么能打,不是遇到主角,怎么会死!泰拳关节技的近身格斗很帅,特别是RAMA一个人打一二十的那一段,非常屌!剧情一般。
精彩!拿刀动枪的比赤手肉搏神马的就好多了,警棍百人斩那段尤为好看
真人版的暴力游戏,反恐特警突袭黑帮攻占大楼,无需对白,无需情节,无需角色,无需人性,只有逼真残酷无休止的暴力,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会是一次饕餮的暴力盛宴,无需脑子,只需眼睛。有时候“简单粗暴”是个贬义词,但当这种游戏兼MV式的拍法成了一种贯彻始终的风格和特色,那就叫它CULT神作吧。★★★
。再看一遍的时候觉得很带感啊哈哈。。因为适合!。
纯打啊 剧情一般般
故事薄弱的程度可謂難得一見,格局跟隨荷里活式動作片,剪接以至情節推進全靠動作主導。早陣子看過拍攝花絮,滿是土炮的拍攝技術和粗糙的演繹技巧,最後成片則儘量以激烈的打鬥掩飾庸俗的電影質素。整體而言,本片只有動作和槍戰著稱,可能是很愛打電動的影迷的至愛。
看了二十分钟,坚持不住了。不明白这样的电影怎么还能有7.5分,照理说不应该有枪手。或者说大家都是为了暴力感受畅快么?
场面很劲爆,但剧情实在是太弱太弱了
打的不错 带感
其实一般啊……有点儿失望啊,纯foley,但是最重要的问题是声儿不对啊,有种各种拼接的感觉
据说挺有名的,但真的名不副实。主角光环太严重,为打而打,最后特种部队连只枪都没有,只能肉搏了,然后中间省略100分钟,直接抓到了boss, 叛兵也没了,打了几十个人,每个都很费力,最后还不脱力,哥哥被吊打了很久,居然也能把反派ko。
打戏全五星!!!泰国拳霸之后,印尼拳皇崛起!!这才叫真正的拳拳到肉刀刀见血!血液喷张荷尔蒙肾上腺素爆裂!!!相比之下邵氏胡金铨徐克李连杰成龙洪金宝吴京甄子丹简直都弱爆了,李小龙也该敬佩三分~~~导演年轻有为啊·~~期待新作!!!
动作片叙事也不能弱成这样吧!
剧情太不行。打斗套招的感觉很重
抛开剧情,光说打戏,最后一场兄弟联手对疯狗的戏还算做的比较足。其他的在剪辑切换和时间插叙上错误太多,这样的快节奏给人一种不利索的感觉,给不了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