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我不谈论他们的演技,也不谈论所谓老套的剧情。
我看到的,是爱情,执着勇敢的爱情。
所以,我只想,以情论情。
王碧云,她是那样的小鸟依人,却有着那样的执着和勇气。
当她满身泥土,站在陈秋水家的桥头,傻傻地看着他笑;她穿着那样的红嫁衣,坐在月光下,幸福地亲吻他。
她是陈秋水心头的一滴泪,却不能是陪伴陈秋水的一杯水。
王金娣,她爽朗,直率,勇敢,执着。
她是一个女人,那样的鲜活,可爱的一个小女人。
我喜欢她。
我疼惜王碧云,但我喜欢金娣。
王碧云是等了陈秋水一辈子,陈秋水也是和王金娣结了婚。
可是我没有感到任何的一丝不公平,我也并不想责备王金娣。
在新婚的那晚,她说的那几句话,没有丝毫的造作,我只看到了一个同样深爱他的女子,而不是一个所谓胜利者的姿态。
我也不想责备陈秋水,怪就怪他们有缘无分吧,有缘相识,无缘相守。
可是,我也有怪!
为什么,为什么,执着的,勇敢的,都是女人?
跑到乡下满身泥土的是王碧云,跋山涉水缺氧晕倒的是王金娣。
为爱奋不顾身,为爱苦等一生,为爱随军援藏,为爱……我们,可不可以,不勇敢?
君在云之上,妾在水中央,望穿秋水望不尽,何日是归期~
前天在男朋友家看的,他吐血推荐推荐再推荐,在陪我看的过程中还潸然泪下两次。。。
可是我看完后连装模作样的哭几下的欲望都没有。。
在我看来。。。
内李冰冰演的王金娣就是个小三,而且还是个坚韧不拔的小三,愣是把陈坤给死拽活扯的娶过来了!
你说内陈坤也是个没立场的,我知道您在大陆受累了,在西藏孤独了,可是。。。
可是您也不能逮着个叫王碧云的就要吧?!那赶明儿我也改名叫张柏芝,叫刘嘉玲。。。
说不定就感动了我偶像了呢!
切。。。
然后,王金娣这个小三就凭借着改名字这一狗血事件成功转正,摇身一变成正室了。
成亲的当晚,陈坤这小子还泪眼婆娑的举着酒杯说:妈妈,您总算有儿媳妇了!
这话说的。。
正牌的王碧云这几年算是白伺候他妈了,闹了半天人家压根没把她当自己人!
看的我那个一肚子火,可是转头一看我男朋友。。。
嗬,好家伙,人家这头眼眶都湿润上了。。。
所以我说,这男人和女人对小三这码子事是永远不能达成共识的。。。
我说你哭什么呀?
至于的么你?
这小三儿转正了你跟着瞎起劲什么呀?
他给我来了句:你丫的能不能宽容点?
这是时代所逼,你哪能理解这种感情啊?
得,还是我太冷血了!
最后看到陈坤和李冰冰遇到雪崩了,我偷偷的在心里说了一句:看,最终这对狗男女也没得善终吧?
哼!
文_谢长留是年少气盛,还是天生宿命,这些年来,还时不时得意忘形!
李冰冰扮演的王招娣,太容易讨好观众了。
这角色起伏波动较大,人物性格饱满,何况向来在银幕上扮丑的女星都会赢得更多的好评,所以她凭这部戏获奖,也无惊异。
但主要是王招娣的最终胜利还是不禁要引人深思的。
有人说这部电影,活生生把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拍砸了,感觉有些伪文艺。
其实我没想那么多,文艺不文艺这东西本来也没有什么具体答案和限制,都是因人而异的。
我只想知道,到底在爱情这个节骨眼上,是应该选择坚守,还是选择追随?
徐若瑄的角色本来就不出彩,加上她的演技实在有些矫揉造作,似乎更为她的悲情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就好像,如果最后她和陈秋水破镜重圆了,还真让观众从心往外不待见。
不过她又着实演了一个为爱情,甘心放弃大好青春,执着等候的角色。
这个角色本应该让观众为之感动,心之所向,最起码是让人觉得可惜而又慨而叹之的,可最后风头全被活泼直爽的王招娣夺去,不光是演技上的锋芒,甚至连观众的心也一并被夺去。
观众看到最后,甚至不会去抱怨陈秋水出尔反尔、没能像王碧云一样坚守阵地,大家一致认为他和王招娣的结合才是民意所向,因为王招娣的破釜沉舟和愿意跟随陈秋水浪迹天涯的决心。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相爱的人要远走他乡,或留学,或工作,或回故乡,每当这时另一人就要做出对当时的她来讲天大的抉择——分手还是随他而去!
大部分人衡量再三之后,最终选择放弃,因为眼下的这块地界,有她的亲人、有她的事业、有她的朋友还有她的未来,与彼人的分手不见得就是世界末日,一切可以重头再来。
于是,每当遇上诸如此类的问题,她便如此这般解决,到头来,她也结婚了,也生儿育女了,也老死在这一片不败的温床上。
但她却一生都没能为仅此一次下不为例的青春冲动过。
王招娣的家在上海,她固执又冲动,认定的人和道理,就一如既往的跟定了走下去,她不管那么多约定俗成,也不问未来,她只知道那一刻,如果她不跟着陈秋水奔赴西藏,她一生都会后悔。
最终打败陈秋水的当然不是日积月累的孤独,更不是杳无音信的望眼欲穿,是王招娣铁打的决心和执着的眼神。
女人,是应该像个贞洁烈妇般痴心守空闺,坐等那个永远不会回来的人;还是应该舍得一身剐,跟着他四海为家!
电影的结局告诉我们,坚守的固然伟大,却只能萧瑟收场;追随的虽然鲁莽,却即便在雪崩当头之时,仍能有被对方紧握住手同生共死的力量。
如果爱,就请勇敢去爱。
不管是金戈铁马还是荒漠草原,不管是远走他乡还是驻守一隅,这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和相爱的人在一起天长地久更安心。
是的,看完这部影片,第一的念头,就想到了这部韩国电影,又名〈爱有天意〉。
很少看韩国影片,也许是对这个国家的偏见,但不得不承认,〈爱有天意〉确实属于精品,画面的美感,音乐的美感,故事的美感...〈云水谣〉确实也从中学到了不少。
‘水’奋勇参战,‘云’只能隔岸相望。
尤其在影片结尾部分,画面从西藏天边一缕白云开始,逐步推进,一直到蔚蓝海面,这整个过程,或许,也是很准确的解释了影片的题目,云水之遥,想跨越的难度就如同飞鸟与鱼,或者天使与海豚...庆幸的是,被分开的两人,都各自拥有一个死心塌地心甘情愿几乎不求回报的另外两个人陪伴着,这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两个人的有缘无份,何不成全两对人的海阔天空?
一个生在破落户的飘零子弟 一个叛逆者一个勇敢的斗士他是陈秋水 他的顽强像我看情感大片《云水窑》的那两个小时 我哭得头痛其实并没有很斐然壮烈的故事 只是预见了我的命运说起来可笑 你不要笑我的想法莫名其妙我自是王碧云 那个画画的王碧云真的 我能预见得到不信 我们可以一赌命运《云》很好 演的好 摄像尤其好我记得那几个仰角的切换 恰如其分 每看完剧 我都会满世界寻找答案我现在不想说话我还没有调整过来我只感动这一幕——如果你要走 请留下一颗金扣子 我会用银链子串起来 挂在胸前PS 因为《云》 喜欢上徐若萱美得像画一样。。。
首先要肯定的是,云水谣的拍摄。
画面相当地唯美,尤其是片头和片尾两个非常长的长镜头,一看就是电脑制作的结果,却有时那么地不突兀,导演的用心和功力都已经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平。
再谈谈情节。
这种相爱、等待、错过的爱情,不晓得是《云水谣》太过落入俗套,还是后来庸俗的电影太滥用了这种情节,总之,是实在缺乏情节性可言。
看到开头就想到结尾的片子。
最后谈谈它的煽情。
虽然情节太老套了,但是导演的煽情还是很不错的,至少那种执着地等待,还是令人非常的感动的。
当我看到徐若宣穿着学生水手服与陈坤擦肩而过的时候。
我以为,宣传把他们的意思弄错了。
这不过又只是一出旖旎的偶像爱情剧。
舞台摆在了旧时的台北而已。
只是,当我看到陈坤不顾一切的逃亡。
而两个人在最后一别时。
我却突然知道。
之前看的那一些影片介绍。
应该,都是真的。
王碧云除了回忆里那落满花瓣的小路。
那有着欢快歌声的阳台。
夜色朦胧的楼梯,相依时炽热的眼光。
还有最后离别时抓下来的那一个纽扣。
她没有。
没有他的消息。
不知他是死,或是活。
就连最后终于得到消息,却是看到寄来的剪报。
他在西藏遇到了雪崩。
她说等他。
于是,就这样等了一辈子。
因为之前看过影评。
知道陈秋水会和另一个女子结婚。
也就是李冰冰饰演的女二号王金娣。
于是总在他和王碧云在爱得死去活来的时候。
深深地叹息加一丝不屑。
这样浓烈的爱抵不过时间和离别。
虽说这是现实。
但男人始终不及女人长情。
王碧云身边那个小香港亦算是痴心。
但王却孤老一生。
为何你陈秋水却可以负了王碧云。
只是越看下去。
却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爱。
对于他们二人而言。
不是对抗不了时间。
而是对抗不了那个时代。
在大时代的爱情。
总是这样的颠沛流离。
身不由已。
于是在陈秋水还没有吻上王金娣之前。
我就原谅了他。
原谅了这个男人。
我知道即使他结婚了。
他有孩子了。
他身处遥远的地方。
他的心中永远深爱着那个身穿白色洋装的富家少女。
那个第一次出远门就为了去看看他而让自己腿受伤的少女。
那个穿上他妈妈的红色嫁衣在灯光下一脸娇羞的少女。
王金娣是勇敢的。
虽然在看影片简介时,并且在她刚出现时。
她是不讨我喜欢的。
先入为主地觉得她是第三者。
事实上她最后确实果断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碧云。
可是。
她没有错。
她爱着化名为徐秋云的陈秋水。
她对他说,你可以等。
我也可以等。
她跟着他到处跑。
最后跟着来到了西藏。
并且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了王碧云。
如果你爱她。
那你就爱我吧。
她直接这样对他说。
最后,她终于得到了他。
得到了爱她的名字胜于爱她的人的他。
但是。
两个人相互扶持。
并生下一子。
这样幸福快乐的生活就算没有爱情。
却仍是值得钦许的。
是的。
不是谁的错。
所以才难过。
客观来说,云水谣不是烂片,至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满满的电影院里鸦雀无声,偶尔可以听到低声的抽泣。
唯美的画面和不时出现的动人细节让人由衷的钦佩导演的匠心。
但我只能说这部片子给我留下的仅仅是片刻的感动,隔着那些绚丽的镜头,我感触不到影片背后表面主题之后更深刻的东西。
伟大的爱情,复杂的时代,两代人的追忆。
同样的故事在《霸王别姬》里我看到的是大时代下人性的解剖与恢弘,在《玻璃之城》里看到的是对时光流逝,缘分无常的精确把握。
然而在《云水谣》里看到的却仅仅是三个人而已。
尽管导演将这三人放置在一个特殊的年代,但除去大量带有浓郁时代感的物件细节外,在人物身上并没有感到太多时代的烙印。
他们只是在老老实实的上演了一场循规蹈矩而令人惋惜的爱情,时代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最表层的矛盾推动和巧笑嫣然你侬我侬的的舞台。
看电影时,我忍不住会想,那个台湾来的男孩子是如何平衡他的爱情与理想的呢?
在台湾精雕细琢的他和大陆部队的火热可有着观念的碰撞与摩擦?
从影片上看,陈坤扮演的陈秋水身上并没有那种矛盾与挣扎,信念在爱情消失时没有丝毫的动摇,更为可悲的是他甚至对命运,周围哪怕自己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埋怨。
我看到的只是一个虔诚而带着追忆色彩的共产主义战士。
不知是出于某种原因或无意识,导演将大陆部分的叙述主段落放在了朝鲜战场和西藏,而那里,看不出中国5,60年代的任何风貌。
于是整个电影变成了一部在浓郁的异域美好风光下上演的打着时代背景却其实可以安插在任何时代的干净的爱情戏。
可是即使是爱情戏,陈坤扮演的陈秋水和徐若萱扮演的王碧云也太神化了。
这种标准的完美下,甚至找不到那种用来体现人性的小小的缺陷。
倒是李冰冰塑造的王金娣,是一个活生生的、会发脾气会哭会闹的人,那种小性子背后的执著和善良让人感到由衷的亲切。
并没有批判这片子的意思,精美的摄影,独特的运动镜头和调度中时时出现的画片让观影的过程不断出现视觉和细节上的惊喜。
譬如最初那组描述台湾风俗的长镜头,朝鲜战场上小战士们一边听表演一边传着一根烟抽的惬意,行驶在西藏山路上的车经过的那群玩羊骨头的小孩的风趣,还有一直追求女主角的痴情邻居鼻血流在信纸上印出的凄美。
而王金娣改名为王碧云最终和陈秋水新婚之夜的那场表白更是整个影片最感人的瞬间。
这些都是影片的亮点,让人忍不住喜爱。
然而,无论如何,比起《玻璃之城》《霸王别姬》这些同样发生在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感情故事,《云水谣》太单纯,太浅白,可能过分的唯美反而遏制了影片里人物深层的表达。
因此,在那些流光溢彩,玲珑剔透的影像里,我看到的只是一张精美的贺卡,一切内容仅用几句祝福写在封面,而没有太多让人读解的余地。
起先,宣传片说,这是一个感动海峡两岸的爱情故事,生死不移、浓烈悲怆,撼天动地,几近完美。
镜头里最不缺的就是爱情,梁祝、铁达尼、痞子蔡汗轻舞飞扬,都有童叟无欺的真挚感情,但能不能感动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我看的第一部爱情小说,是琼瑶的《月满西楼》,男女主角的缠绵别离,在我眼前起码晃了半年,才终于看到最后一页“多累啊,死的死,不想活的不想活。
”而至今,唯一能记起的,也就是书里出现的一曲童谣“三轮车跑得快,后面跟个老太太,要五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 而陈秋水与王碧云一起唱的童谣,就先进多了,起码是外文,我残留的英语语感仅能分辩出是这么样的“one”(呼唤高手能告知)。
他们俩的爱情很校园,相见彼此有好感,浓情蜜情,无忧无虑。
但作为社会贫富差距的支持者,王碧云的母亲拆散了这对璧人的眉来眼去,然而她万没料到,女大不中留的事,终于发生在他们家。
王碧云下乡,与陈秋水你浓我浓,好不容易捱到谈婚论嫁,陈秋水竟然要走。
走就走罢,还留下一堆承诺,让这个本来就有点胜利意味的爱情,显得支离破碎。
徐若萱、陈坤,都是我喜欢的角儿,在里面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贫穷贵公子,怎么看怎么像是要私奔的一对才子佳人。
却出忽我所料!
-_-。
陈秋水要离开的那天夜里,王碧云的爸爸冒死载着她去见陈秋水,我以为,这下该奔了吧,没有。。。
这场戏也拍得好,扮演王爸爸的秦汉,连哄带赖的骗过把关大兵,那种镇定啊,无畏啊,像是一种伟人的视角。
同情的劝说女儿,静谧的助一臂之力,不由分说的甩手就走。
我看得几乎要掉下泪来,他一定是担心女儿不听话会私奔,他那样乖乖巧巧的女儿如果离开他身边,肯定过不好。
其实女儿不仅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更是爸爸贴身的剃须刀。
可王碧云没走,相反打扮得漂漂亮亮,与陈秋水演了一场生离死别的哭戏,末了隔着汽车玻璃大喊“秋水秋水”,秋水就随了古今中外的大流,在车外跟着跑。
我实在不敏感的心,也因此失去兴趣--我记得在车外跟着跑,始终是一个忠诚的动物,而不是,至死不渝的爱人。
故事接着讲。
秋水到了祖国,开始过上平凡而不平凡的一生,参加抗美援朝,援藏,与一个上海姑娘邂逅,而后死去。
但令人无法释怀的是,他对王碧云的思念,仅停留在看看她给他的画册,去学校翻翻有没有她的学籍登记,他始终没想过要写信给王碧云,或者,回去见她。
而那时的王碧云,正在履行着他们分别时的诺言,照顾他的母亲,养老送终,并且,并且,她仍单身等着他回到身边。
有时候,有时候我想说,爱情是不是廉价的,廉价到任何一个小东西都足以抹杀。
陈秋水在吃王金娣的白米饭时,不会想到与王碧云的爱情。
在意无返顾的奔往西藏时,没有想到王碧云的爱情,哦,想到了,他把王金娣那张脸当成了王碧云。
但王金娣是王金娣,王碧云是王碧云。
他的感情始终默默保留,过着与历史符合的生活,娶了改名叫王碧云的王金娣,而且,还有很力量的死在的雪山脚下。
你会感动么?
至少我没有!
真正的王碧云在台湾,从一个青葱美少女变成了老葱女妇人,她不断拒绝深爱着她的薛子路,并始终未与母亲和解,她坚定的,勇敢的等着生要见人,死要见尸的陈秋水。
这种骨了里的刚烈,有几个人会有?
世事纷乱,都与她都无关,她更像一个旁观者,只有爱情能够令她刻骨铭心。
爱情在她的心底有生命,画在纸上,念在口中,不由任何人打扰,很酷的姿态吧。
仔细想想,女性的韧性犹如冬眠的动物,等不到春天,我就关门沉睡,心中所待的花开灿烂时,便怒放。
当然,电影里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在传达---两岸的关系。
两岸关系的政治因素,影响了一份真挚的情感。
这所谓的复杂因素,在昨天看了龙应台先生的“请用文明说服我”,更使得我由明白至糊涂,好一个扑朔迷离啊。
但确定的是,美好的事物,要有统一的思想,至于手法与策略,则是要技巧的。
陈秋水与王碧云的感情在一个时代里无法彻底理清,那么延续到再一个时代,陈秋水的儿子,王碧云的侄女。
而结局,已寒凉,我根本去意去看完,毕竟,王碧云依赖的那点感情,在另一个女人身上化成现实。
就像七色彩虹美得让人想爬,走过去,却只是太阳反射的一排水珠而已。
这该死的爱,如果不是他们有问题,就是我有问题!!
早就听说了这部电影原本以为会是一部老套的大陆爱情故事套上港台爱情电影的模式电影带着种种的猜疑我还是看完了这部电影一口气看完的 一直守在电脑边上一部不错的电影 虽然是主旋律的爱情 但是仍然可以让人感动一个让人扼腕的故事一段让人伤心的回忆一句让人动容的誓言情节似乎有点老套 但并不媚俗可能是我们看的爱情片太多我们对于这样的唯美的爱情不愿意去相信也不愿意去赞美但是《云水谣》却不同于一般的爱情电影没有那些拙劣的爱情场景 只是单纯的爱 秋水和碧云只是开始的时候在一起。
然而片子的大部分他们并不在一起。
只是两条平行的线,叙述着故事这是不同于一般的爱情故事 :没有过多的缠绵,没有过多的激情。
只是单纯的爱,在一起也只是伴以优雅的歌声 , 美丽的画。
这就是脱俗的爱情,我们稀缺的爱情,也是为什么能打动我们的爱情。
没有那些复杂的爱情故事 只是简单的爱秋水和碧云的相遇、相知、相爱似乎很简单。
简单的到似乎有点单薄。
开始觉得这可能是影片的一个败笔,慢慢的发现原来故事都是那么的简单。
单薄不再是单薄,而是一种简约——简单的爱。
没有那些复杂的爱情故事。
没有那些琐碎的争吵和那些恼人的三角恋情。
有的只是简单的爱,实爱很简单。
只是下楼时那相遇的一刹那,只是在那眼神的短暂交流。
而当代的我们,更多的是复杂的爱,给爱附加上很多东西,让其不再是爱。
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手段、一种方法。
简单的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简单的爱让我们为之恻隐,简单的爱让我们为之深思,的确简单的爱是影片的成功的一个亮点。
没有那些虚幻的爱情假想 只是真实的爱秋水和碧云的爱情被有些人评论为虚幻的爱情,认为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爱情假想。
我却不以为然:一个人对一个人的爱能穿越时空的距离吗?
一个人对一个人的爱能跨越空间的距离吗?
有的人不相信,有的人不相信。
我想借用一个哲人的话:“ 没有经历过生活就不要去谈生活 ” 相同 “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爱情就不要去谈爱情”曾经有个很奇怪的想法:让老人们去评论这部电影中的爱情,他们会怎么去看,我不知道 ?
或许经历了才知道吧!
但是电影中的情节却也击破了所谓的不切实际的爱情假想。
秋水和碧云没有再相会,永远没有再相会 为什么呢?
我想这就是现实!
没有完满的爱情终结。
只是现实 ,六八年的台海不能相见。
但是爱情的亮点,两条不能相交的交点在于金娣的改名。
这个改名让秋水和碧云再次相聚 尽管不是真实的相聚,甚至根本不能用相聚这个词。
但是我想改名是这部片子另人回味的部分。
或许是面对同样深切的爱情的时候 ,我们更应该选择那份容易得到的;或许是当爱情以成无法挽回的回忆时,学会一种妥协、一种放弃;或许是对爱情的依依不舍,依然记得全是斯人斯事,非要兑现自己的爱情 ,只是换一种方式 ;或许也可能是对金娣的一种褒扬。
应该都有可能吧, 应该都有理由吧 , 但是所有的猜想都以这样的结尾击破了所谓不切实际的猜想 说完片子的主要部分 ,我觉得有必要说说片子的画面,片子开头那个长镜头确实很到位。
以及对陈坤的几个特写,不同时期的同一个人,一张不一样的脸。
还有那迷人的台湾风景,着实与这段爱情故事相得益彰。
同样的简单,同样的美丽,同样的另人向往。
只是觉得不足的是结尾的那只雄鹰电脑制作显得很拙劣,给人一种画蛇添足的感觉.
不知道为什么,从头到尾都不希望陈秋水和王碧云在一起
没有描绘出大时代背景下的爱情故事,最后的海峡两岸政治意味是不是太浓了点...?
这是一部关于等待的电影~
节奏很好,爱情很凄美,画面也不错
镜头不错
......
soso
标题党
喜欢陈坤
the 150th in CDUT, 16th December 2006, @club
什么,我听不见。一个特写全景。画面变成雪花点。李冰冰得了影后,归亚蕾更是个好演员。
演员太做作,表演过于用力。但是有几个小细节还是很细腻的。
两个名字,三个人的感情,细腻生动,感情真挚
不如宣传的好
剧情很恶心了,最大的收获是发现李冰冰没了大浓妆如此村如此土
好看,就是有点冗杂···
偶不喜欢这样
不知道是不是我看的剪切版剪得太多,故事情节也太尼玛跳跃了!
好看
被全片一个又一个的短镜头折磨得很烦,镜头太短以至于让我感觉,演员不能将人物情绪的演绎能饱满而充沛的释放出来。全片最喜欢的演员是归亚蕾,看到这个人物设置很容易的让我想到了《自梳》里的她,沉郁,老练,充满沧桑沉淀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