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匪我思存的小说粉丝,个人认为《寂寞空庭春欲晚》是匪的代表作,在晋江文学网站很多情节浮夸的网络小说里,《寂寞空庭春欲晚》的表述方式和精致用笔,都是很古典雅致的。
甚至一开篇,就隐约有一点点红楼梦的味道:第一章 天为谁春己未年的正月十六,天色晦暗,铅云低垂。
到了未正时分,终于下起了雪珠子,打在琉璃瓦上沙沙轻响。
那雪下得又密又急,不一会儿工夫,只见远处屋宇已经覆上薄薄一层轻白。
近处院子里青砖地上,露出花白的青色,像是泼了面粉口袋,撒得满地不均。
风刮着那雪霰子起来,打在脸上生疼生疼。
玉箸连忙转身放下帘子,屋子中央一盆炭火哔剥有声,她走过去拿火钳拨火,不想火钳碰到炭灰堆里,却是沉沉的触不动,不由笑着说:“这必又是谁打下的埋伏,成日只知道嘴馋。
”话犹未落,却听门外有人问:“玉姑姑这又是在骂谁呢?
”跟着帘子一挑,进来个人,穿一身青袍子,进了屋子先摘了帽子,一面掸着缨子上的雪珠,一面笑着说:“大正月里,您老人家就甭教训她们了。
”玉箸见是四执库的小太监冯渭,便问:“小猴儿崽子,这时辰你怎么有闲逛到我们这里来?
”冯渭一转脸看到火盆里埋着的芋头,拿火钳挟起来,笑嘻嘻地问:“这是哪位姐姐焐的好东西,我可先偏了啊。
”说着便伸手去剥皮,炕上坐着拾掇袍服的画珠回头见了,恨声道:“只有你们眼尖嘴馋,埋在炭灰里的也逃不过。
”那芋头刚从炭火里夹出来,烫得冯渭直甩手叫哎哟。
画珠不禁哧地一笑,说:“活该!
”我先贴个开头吧,反正看过原著的人一定懂得,没看过的,推荐去看看。
在原著小说的古典雅致的语言中,场景与人物活灵活现。
后文中,女主人公捧着衣服包袱,前往皇帝御用的四执库送衣服。
设想一下,红墙碧瓦的偌大禁宫中,一个女子在漫天飞雪中独自前行。
这个画面,要多美有多美吧。
这就是小说的开头,用几个配角点出主角,主角的形象在看似灰白色的背景中,慢慢亮了起来。
原著小说有着匪大最擅长的含蓄之美,宫斗和爱情,都在主人公的看似平常的一言一行中。
作者会暗示你人物的意图、故事的走向,但是不会像很多宫廷剧那样在你耳边喋喋不休。
爱情,不正是这样吗,爱到深处,欲语还休。
我认为,凡是看过原著的,喜欢原著的,都无法接受这部电视剧。
电视剧哪里是在改编,完全是另起炉灶,主要人物的性情大变,还穿插进一些不相干的败笔人物。
本来不想再吐槽国产剧了,但是作为原著的粉丝,这些话不吐不快,真的想对编剧说:您高抬贵手,放过原著小说,换个电视剧名字,比如康熙情史之类的题目,自己放开手编排吧!
如果大家真的想看国产的古典言情剧,我推荐《女医明妃传》。
《女医》虽然细节还是粗糙,比如太医给太妃诊完脉,掀开被子一角把太妃的手放进去。
你摸手就算了,你还掀被子,别说太妃了,就是普通人家,也早把这医生给打死了。
但是《女医》的主旨很鲜明很有时代感——做一个人格独立有追求有梦想的女子。
看女医来励志自强,总好过看这部一个傻白皇帝、傻白甜丫头、傻白诗人的三角恋,这种无脑的恋爱,脱不出把美女总能折腾成怨妇的路数。
要是豆瓣有负分,我都想给这部电视剧打负的十颗星。
最开始看到海报的时候,感觉就是惊艳,但是我一直都觉得刘叔叔的所有角色都被他演成了霸道总裁,所以就没看,后来老妈想看就陪着母上大人一起看了,最后我跟我妈现在在看康熙王朝😒首先,那些个假道具神马的分分钟让人觉得这不是皇宫,这就是个淘宝展览馆吧?!
接着,饱和度极高的色调让我觉得这是在看于妈剧,孝庄太后的衣服和头饰更是让我和我妈集体吐槽了好久。
然后,看剧的同时我能说后面剧情我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吗???!!!
剧情居然能狗血到基本都是小说常见梗啊!!!
还有,那些个各种慢镜头都是什么鬼,导演到底为了凸显神马啊!!!
对了,还有那些个梨花,就为了这首诗下一句是梨花满地不开门,从王府到木兰围场再到皇宫,哪儿哪儿都是满树的梨花,花瓣儿还都那么大!
场景怪剧组,拍摄怪导演,剧情怪编剧,演技嘞也不说不好,问题是真的也没多好好吗?
康熙千古一帝就这样成了霸道总裁,康熙王朝里面陈道明演的青壮年时期也风流多情咋没这么总裁嘞???!!!
郑爽演技只能说戏路有突破,但是演技还是一般,有进步要夸奖,但是也没好到需要粉丝们天天叫着我们小爽演技惊人之类的吧?
纳兰我已经不想说什么了,我心中的纳兰只有小哇一人!
最后说下看了好多评论的感慨。
首先,小说电视剧跟历史肯定都是有差距的,没必要非揪着历史史实不放,但是细节决定成败,琅琊榜甄嬛传虽然都是架空的小说,电视剧跟历史也不符合,但是其中的礼仪服饰还有那些角色演的让你觉得就是那个时代的。
还有那些说别人有本事你去演什么的,谁要有本事去演戏当明星谁还在这里写评论啊?!
再说了,明星排出来了作品不就是供大家观赏评价的吗?
大家如果都不关注这个明星的作品,这个明星还怎么发展?
再说了,大家为什么批评为什么骂剧?
怎么没那么多人骂西游记还珠格格甄嬛传琅琊榜,为什么就这个剧这么多人骂?
自己也不想想。
粉丝们可以维护自家明星,但也不要太过分了,我看了的电视剧我都必须得夸?
我没演过戏我就没资格评剧了?
哪儿来的道理!
郑爽本来一个单纯可爱天真清澈的女孩子,为什么要整容弄到四不像?
良儿的性格被她的脸弱化的一丢丢都不剩了。
她的动作,她的表情想表达什么?
低着头的谦卑,莫名其妙的忧郁,似爱不爱的心动。
而她的脸被整容修饰的简直就是一个平面,一张大饼!
减肥成功,身体瘦成一道闪电,脸却毫无立体感,怎么办到的?
她努力,她尽力,所以是僵尸脸,瞪大眼,从开始到结束?
无法忍受!
读原著的时候我还是情窦初开的文艺少女,半夜打着手电筒在躲被窝里哭得直吹鼻涕泡,哭湿了枕头就挪挪脑袋,最后只好翻过另一面来枕,只怕爸妈发现不敢出声,直憋得脑子疼。
那时候读读言情,发发花痴,因为爱着原著里隽永的故事,时而翻阅翻阅饮水词,时而研究研究清史稿,感叹着诗经里“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的盟誓真是历久弥坚可歌可泣。
《春晚》是劳资埋在深处的少女心啊,等了十年,你TM就给我看这个?
原著作为匪我思存巅峰时期的作品,本来有机会被供上神坛问鼎经典,最不济也算得上是独具一格的口碑之作,可惜被低劣商业化的团队头也不回地拖入烂俗队伍。
是,匪我思存的小说情感丰沛情节不足,拍电视剧必须要加辅线加剧情,可是基本的人设和灵魂总不能被浓郁的于正风全部抹杀。
灭门,偶遇,失忆,赴约,复仇,好吧为了丰富剧情我可以忍,但是皇帝每天不上朝就跟着琳琅屁股后面转你还是康熙吗,卫琳琅你一个宫女你今天救这个明天救那个你到底几个脑袋啊,纳兰大人您是外臣您每天在后宫里这么晃来晃去您觉得自己做得对嘛。。。
原著整个故事的美,在于言浅情深,在于平静外表下的暗流涌动,在于不能说破、不能触碰的压抑感。
一个是皇上,一个是奴婢,一个是君一个是臣,如果人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想说就说,想问就问,想爱就爱,哪里会有“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的寂寥和悲伤。
那些遗憾、误会和错过都是多么的叫人扼腕,那些短暂的甜蜜又是多么的叫人贪恋。
她背负着古代社会对女子束缚,他承受着着家国天下圣贤明君的制约,想爱却不能,想爱又不敢,真心尽付却被宫墙永隔,各人守着各人带着伤痕的碎裂的心,聊度余生,咫尺天涯。
除了沿用了小说里面的人物名字,我根本不愿意承认这就是在我青春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的那个《春晚》。
小说里那些细微的,婉约的,柔美的感觉尽数消失,主角间小心翼翼,步步心惊,欲说还休的情愫分毫不留。
全剧竟然一无是处,直把人雷得外焦里嫩。
刘恺威全剧智商离线,每集都要把以各种理由晕倒的郑爽公主抱回床上的桥段真是够了,我也是真的想问,“你没事儿吧?
”郑爽妹子无论整过几次容都还是楚雨寻的演技,看着她梗着脖子瞪着大眼刷着三厘米睫毛,说出“我是不会走的”“你杀了我全家我恨你”“要杀你就杀了我吧”的台词,我内心的os只剩下:卧槽?!
那个身残志坚一直在害人的长庆,七拼八凑努力了这么多集,看见他只想快进。
那个话太多的孝庄,整容失败的“会飞娘娘”,走错了剧组的单春秋……真是又轻浮又油腻,病入膏肓还放弃治疗,生拉硬凑侮辱观众智商。
那个谋生谋爱步步谨慎的琳琅;那个睿智内敛见微知著的皇帝,那个深情不悔风月翩翩的容若……他们全部都死在诸位刽子手编剧的手中。
负分滚粗。
大哭。
<图片17>这样的狗血剧居然妄图走口碑路线我也是挺无语的,发了好几张海报图片,就宣称“尊重历史”,“制备精良”的好剧,并且频繁挺提起甄嬛传与琅琊榜,譬如“终于找到了当时看琅琊榜的感觉”啦。
单看海报画风真的不错,工笔画清新淡雅,很有古典气质,在这里为宣传海报制作组人员点赞!
谁能想到这是一部狗血大片呢?
咱这种没看过原著也不了解情况的孩子轻易便上了当,,,果然看事不能只看表面啊。
刚开始被海报与不实宣传骗了还找了视频看了下,那时我的内心是崩溃的,我为自己的愚蠢汗颜,怎么就手贱点开了这东西!
若这还算国产剧中的良心作品,中国的电视剧已经没救了。。
在我准备去找微博上那个胡吹乱扯的粉丝理论时,我看见了这醉人的古筝弹法:<图片8>相信接触过古筝的同学都看出问题了,(ಡωಡ)hiahiahia 让我大笑三声,古筝弹的时候坐中间?
女主简直长臂猿啊!
还有就是古筝的摆向啊亲!
你踏马的弹古筝转音的部位不会感到声音奇怪吗!
果然制作组真的诚意满满:女主用她绚烂夺目的光环与卡祖笛一样美妙的琴声(不知道卡祖笛的请自行百度)迷倒了一代帝王并一位才子,从此她的人生都将变得不同——什么鬼!
场景布置也是蠢得要死,也许是为了照应剧名,营造出凄美的感觉,制作组硬是把皇宫前后都种上了有花无叶,花开不败的梨树,关键还很假,整个一假花展览馆的派头。
不过说不败那还是有点不正确,毕竟它一年四季都在飘啊飘的,一会儿飘到女主手里,一会儿又飞到皇帝的书桌上,什么时候去茅房的时候也飘几朵进来,都不用带纸了,多方便。
<图片20>剧组为了纳兰的那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几乎每一个场景都给洒满了假花,真是好一青楼楚馆的派头,皇宫的威严神圣什么的让它们喂狗去吧!
有了假梨花还关牡丹,芍药,兰芷什么事,都不能飘还想进来蹭镜头!
松柏竹什么的也滚好吗,都不如咱这种崎形怪状的假树有个性,一点都不符合本剧的基调(>皿<)<图片19>再看配色,海报上的淡雅工笔画风格实在给了人很大的误导,打开剧集后你会发现这只是面子工程。
本剧配色走大红大紫的于妈风,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发饰也给人一种廉价的感觉,还不如不要。
<图片3><图片16><图片14><图片21>至于演技,演员演技都只能算是勉强过关。
刘恺威演技还是有的,但没有突破,同别人说的一样,他诠释的康熙基本和他以前的年代戏男主没什么差别;纳兰是一个清高的文人,可是剧中他的傲气、儒雅与才气我是没看到,就是一个一夜暴富的乡村暴发户;女主简直无语了,与铺天盖地的宣传不同,还是动不动就鼓腮嘟嘴,矫揉造作,一颦一笑间均可看出多年前某剧的影子;不过当她变得温柔婉约时,脸色僵硬,生无可恋,好像受了多大委屈的被家暴的中年妇女。
嗯,从这一点来说我好像低估了女主演技。
<图片11><图片12><图片13><图片22><图片2><图片15>至于剧情,完全没有体现尊重历史的宣传不说,还发展得一踏狗血。
改编历史也不是不可以接受,毕竟要完全还原历史绝对不可能,但历史的改编必须有限度,有底线。
清皇帝真是一个轻松的职业,都不用批奏折的,天天去辛者库泡妞,还有时间撕花瓣伤情,隔壁现代的霸道总裁都没这么闲,与明朝某皇帝对比,兢兢业业就只有斗蛐蛐这个爱好,还被臣子骂不务正业,真是同人不同命啊;清朝真是一个开放平等的年代,作为臣子对着帝王都不用遵守基本的礼数,我是才子我牛逼嘛,但言语如上文所说充满暴发户的气质,这样的人都能被称为才子,可见清朝文化界是个什么风气;一个辛者库地位最为卑微的婢女,见到陌生男子(被误认为太监?
)时不仅没有小心避开,还大呼小叫撅嘴撒娇,娇滴滴的比那些真正的贵人还要横,让人怀疑女主怀着与之对食的目的。
我还阴暗了一把。
什么?
宫里的教养嬷嬷?
早死绝了!
妨碍女主活泼开朗以塑造与众不同的性格用来吸引男人的人都不能存活于世上!
咱这种表现是对统治阶级的蔑视,对封建主义的无情鞭笞!
不得不说还是得感谢导演及各个主创给了我们这么多笑料,以及为烂片界做出的杰出贡献:一部制作粗糙,场景俗气超于妈,演员演技烂大街,剧情恶俗赛狗血的开年第一烂片
本身清朝的故事,尤其是往康熙身上杜撰故事就是最差的创意,原著我多年前看过,文笔是匪我思存自己的风格,情节是写的都很差,我其实买过匪我思存的另个几本书,看后还特意捐到图书馆去了。
但我真不是原著党,我原以为书上情节差,拍的电视剧情节再差也不会比书差了,春节没剧看,所以就在网上看了此剧,真的不好看,果断看了十八集弃剧了,不坚持了。
匪我思存的小说我虽然没看全,但也认真看过几部。
像现代的《佳期如梦》、《千山暮雪》,民国的《来不及说我爱你》、《迷雾围城》,古代的《冷月如霜》、《东宫》,当然还有这部《寂寞空庭春欲晚》。
匪我思存的文笔自然是极好的,大到描写情感,渲染气氛和意境,小到写景、道具布景,等等,都有一种“词藻警人、余香满口”的感觉。
但是在我看来,她的小说总是逃不脱以下三个缺陷:1.男女主角的相爱缺乏理由。
往往是男女主角还没怎么着,就莫名其妙地相爱了。
这一点在《佳期如梦》里尤为凸显,佳期不管是和前男友孟和平还是和阮正东,都还未经历过什么感情变化,就莫名其妙地相爱了,而且还是爱得要死要活。
2.剧情难以完整,有虎头蛇尾之感。
比如在《来不及说我爱你》中,前面铺开写了那么多,然后尹静琬就跟程信之出国了,我以为后面还有什么发展,却是完结了。
后来,看到番外篇,却是几年后尹静琬和程信之结婚回国了,然后慕容沣就把程信之和尹静琬的孩子撞死了。
电视剧虽然后半部分加入抗日,有点主旋律,但毕竟给了观众一个完整的故事。
3.格局稍嫌太小,除了男女之间的小情小感、爱恨情仇,好像就没有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些都不能掩盖其优点,匪我思存的小说还是挺不错的(当然是前期),比如这部《寂寞空庭春欲晚》。
当时我虽然不喜欢纳兰和康熙喜欢同一个女人、搞三角恋的设置,不喜欢卫琳琅这种在对纳兰藕断丝连的同时,又和康熙搞暧昧的模棱两可,但因有超强的文笔支撑,我还是很“贱”地一口气看完了。
但是这部电视剧的确不怎么好。
至于怎么个不好法,该说的大家都说了,我就不说了。
不过,我还是要吐槽一下。
先是演员,对郑爽这个演员一直没什么感觉,所以除了演技不好外,好像也找不出其他吐槽点了。
而刘恺威,似乎演了《千山暮雪》之后,就彻底走上“霸道总裁”之路不回头了,而且不管是演总裁,还是演皇帝,都是一个路数,比如和袁姗姗演的《美人无泪》中的皇太极,就是这个样子。
现在,“祸害”完了爷爷,又“祸害”孙子。
其实,像皇太极、康熙这些人物,身上或许有霸道总裁的特点,但他们并不只是“霸道总裁”。
最后,我要说到重点了,那个演员是怎么回事,把纳兰都给毁了。
不,应该说是整部剧都在毁纳兰。
纳兰容若可是我心中的男神啊!
最后,再说一遍,我实在受不了纳兰跟康熙搞三角恋的剧情。
难道纳兰就那么缺女人爱,非要跟康熙去抢女人!
真是够了!
听说这是容若和小表妹的故事还期待了许久,上映之后我只想说骗骗主妇还行,既然套入了历史对我这种纳兰迷根本就不能接受。
纳兰公子,满洲正黄旗,被誉为清初第一词人文武双全,历史上的性格是如此鲜明。
再说说表妹好歹也在明珠府待了三四年,闺阁小姐中也是排得上好的好嘛,难道说安排她失忆为的就是这傻白甜的设定??
如此看来到不如学红楼,无一说却又处处言明,能够完美演义纳兰的人看来只有梦回大清咯。
本来我还是有那么一点点期许的,抱歉看完前两集后,就可以say goodbye了。
槽点1、为了凑集数硬加上子役戏码,可是这些小孩子演的感情戏,那叫一个尴尬,人家日剧那么多青梅竹马的情节,里面的子役演的多自然,这里的呢,就跟我们小时候玩过家家一样,怎么尴尬怎么来。
不要跟我说这个为了后面杀父仇人情节做铺垫,我靠,这个情节更扯……槽点2、开头还想搞个回忆录形式的,整得高大上一点,可是刘恺威老年的妆扮能用心点吗?
简直不停的在告诉观众,这是化妆效果,这是化妆效果槽点3、卫琳琅的人设改的是什么鬼,原著中她是作了点,可是她的生存之道就是活着而已,不争不抢,淡然处世,所有情感几乎都是不外露的,即使内心波涛汹涌也是毫不显露。
可是电视剧里,她又是变成了傻白甜!!!
怎么回事,凡是偶像剧女主角都得是傻白甜嘛!!!
不要侮辱了偶像剧好嘛!!!!
女主一副“我最天真,我最可爱,我最善良”的模样真的是看得我手痒!!!
槽点4、康熙在原著中虽然也专情的不像话,可是电视剧里一副花痴样是怎么回事,人家好歹是康熙啊!!!
槽点5、演纳兰那个演员太丑,都不想评价……手动再见,接下去可以不用看了,不要告诉我后面情节多么曲折,多么虐心啦,剧情都可以猜得到好嘛!
我是匪大粉丝,从高二在学校运动会时看了佳期如梦开始,就掉进了匪大一个又一个深坑里。
近几年,匪大作品难见新意,春晚这部她的早期作品,一直是我的心头好。
早期纸书非常漂亮,书名的字体设计也被电视剧借用。
那本书我前后看了不下五次,爱惜之至,仍像新书一样。
我想,琳琅与小玄子的故事应该是许多读者心中的朱砂痣吧,小说篇幅不长,对感情的描写更是不多,但文笔清雅悠然,寥寥数语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琳琅的聪慧,康熙的深情,容若的隐忍,都让人印象深刻。
在知道春晚要改成剧时,我是有些开心的,毕竟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这个优秀的故事。
但是考虑到本身单薄的情节,也许改编成电影更加适合。
甚至于前几天看到片花时,我还在想,虽然画面散发着浓浓的于妈风,但郑爽的某些表现,还是符合我对琳琅的想象。
考虑到内地剧质量上升,原著的气质,应该多少会保留一些吧。
然而,正剧出来后,想象全部破碎。
其实我一向不反对戏说历史,故事嘛,精彩就好,有人愿意改编历史,不过是为了加强代入感。
但是,所有的改编,不应该建立在原书的基础上吗?
编剧你告诉我,康熙琳琅小时候居然认识是什么鬼?
两人居然还有血海深仇是什么鬼?
琳琅还失忆了是什么鬼?
两人的欢喜冤家设定是什么鬼?
琳琅冒出来个弟弟要复仇是什么鬼?
而且,当时圣旨也没要杀全家啊,只是说关起来,是琳琅大哥冒出来反抗,搞得大家都over了,复仇逻辑在哪儿?
算了,和编剧讨论逻辑估计没有意义,这些三流小言情节的堆砌,导致这部剧完全丧失了原著的气质,那种淡淡的哀伤的气质,只剩一堆浮夸油腻腻。
这件事实在怨不得演员,是编剧和整个制作方的问题,观众会用脚投票,如果后边剧情还不能走上正轨,就且看结果吧。
其他我不感兴趣,作为小爽脑残粉,她怎样都好╮(╯▽╰)╭
因为对刘恺威的印象对这部剧打折扣,郑爽演技还是没有突破,张杉杉这个新生代还不错哦
太烂了……
导演于妈附体了吗
🔙
剧情还可以,还想继续追
小说的古典与清愁已淡然无存,唯有满屏假花和过于靓丽的色彩,还不如太子妃升职记呢 打着年度情感唯美大剧的名头,却散发浓浓的义乌市场味
剧情有点狗血 一开始是冲着郑爽去的,感觉刘恺威这个年纪演的不太好😂
😱
古装美女!谁与争锋!唯我小爽!
那谁能不能演点合适的电影
本来最多不超过三星,但是也不至于那么多打一星的,五星平衡一下。
没有那么差,我看的还好,就是后面弃了,因为可以猜中结局没意思,
演员丑,看了几眼赶紧换台
2星,加1星,给曾经恋恋不忘的小说
电视上正在演,看了一集半集的…天哪…好尴尬的剧情…皇帝骑马出去掉下来就正好和琳琅滚在了一起,还亲上了,堂堂康熙大帝没事就拎只兔子去找宫女谈情…总之剧情俗套乏味的掉牙…偶尔看郑爽的脸显老还僵硬
僵尸脸之恋
改编
没看过原著,觉得还挺好看的呀,言情剧嘛
依旧是玛丽苏的剧情,看了几集实在看不下去了,爽妹子的演技还需要提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