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过小雀斑的霍金后再看这版本尼的霍金还真是互补,卷福这版聚焦在霍金人生的重要时刻。
黄金时间刚刚开始就得知身患绝症,人生的意义突然变得如此急迫又现实,霍金对时间和宇宙起源的“神来之笔”和他当时的身体状况有没有一些微妙的关系呢······ 这应该是本尼出名前的表演,他那张大长脸上裂开的傻笑还真的蛮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虽然没有小雀斑那版的长跨度,但也很不错了。
补BC的片子来看的。
BC总是谦虚得让人不知所措。
对于这部的表演真的没话可说。
BC的表演和霍金的成就相似之处太多。
Don't anyone fucking dare to ever talk about this man not deserving all the love he now gets. 他和霍金一样是那么的执着,执着得让人心碎。
每一次抽搐每一次艰难的迈步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总是要揪心他就那么一下子垮下来再也无力爬起,而冥冥之中却一直也坚信他不会跌倒。
跑个题,BBC的处理太完美,我们太轻易将霍金这样的人看做弱者, 若让他倒下无疑就会将人们的注意力转移从而削弱片子的感染力。
我觉得这就是看此片之前对霍金的奋斗史了解甚少如我之所以看过此片会如此感动的原因。
同情这种字眼在霍金身上显得太过渺小了。
他的勇气足以藐视一切。
其次是对于真理和完美的执着实在太让人唏嘘。
虽然是个文科物理小白,但初中时候也曾试图拜读过霍金的时间简史,自然是看得一知半解但却忍不住把一本书都翻完,在夜晚时候仰望星空努力地去感受自己的渺小。
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恒而无界的。
虽然无法读懂具体的内容,或者对于伟大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够说出具体的好在哪里。
但真理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总能给人以强大的震撼,让人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以及能够在追求真理道路上不断探索是多么的不可方物对知识的渴求,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人类苦难痛彻心扉的怜悯。
罗素的这句话在这种时候总是会给人莫大的勇气(强迫症发作觉得改一个字都不能够)。
在这么浮躁的社会,对于这些倾尽一生去追寻真理的人,在灯红酒绿中仍然坚持仰望星空的人,永远崇敬。
我知道你前行的路上多出个障碍的滋味我知道被告知不能做什么的滋味 所以我当了老师我永远不会阻止我的学生在学术上的追求就因为我不同意他得观点永不我知道你能做的远不止批判什么东西大胆去做吧 就你自己做独一无二的
《Hawking(2004)》:一部需要非常静下心来观看的电影,影片前半部分缓慢的铺垫一直在不断蓄势铺陈。
直到影片的后半部分,前面所蓄的势仍然是缓慢但踏实地流出来,带给人的不是瞬间的快感而是深入内心的长久的震撼和感动。
就像巴赫未完成的乐章,去世的霍金所留下来的理论仍然无法完全揭露宇宙的秘密,影片中谈到大爆炸之前的存在,霍金也只好默许女友将之归于上帝的领域。
我们存在在地球上,为什么呢?
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只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这又是个多么苍白的理由呢?!
《霍金传》给予了我们极为有力的回答:以渺小之身躯,游宇宙之无穷,探索宇宙的一切奥义。
管什么"与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信什么"以有涯求无涯殆哉矣"。
或许我们个体的力量有限,但"人生代代无穷已",我们留下来的未完成的乐章,会有后人前仆后继地完成、补全。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上帝"赐给了人类大脑吧!
如果只用大脑思考自己的那一点儿事,或者只拿大脑思考怎么生存,恐怕真是浪费了"上帝"带来的礼物。
用它去探索未知吧,去加深对世界的认识吧!
当世界像一本打开的书一样摆放在人类和宇宙面前,我想那才是我们人类完成了使命的时刻——我们帮助宇宙,也就是帮助我们自己,认识了宇宙,终于认识了我们自己。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可是,我们在思考,我们在完成未完成的乐章,我们在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认识"上帝"、存在、宇宙、自己。
你能听到了吗?
那曲未完成的乐章,正谱写在我们每个人的脑海里。
P.s.看完电影发现比起霍金人生中所遇上的那些横亘在路上的障碍来说,我们每个人的那点儿事儿都不算什么。
既然我们已经如此幸运,那么我们为何不" make the best use of our brain/ life"并与其因为一些小事胡思乱想而不去让自己的大脑干一些更加有用的事情呢?
P.p.s:整部电影没有一句废话的台词,不得不感叹BBC的功力。
P.p.p.s.不得不感叹BC的演技实在太好了,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当时霍金身体的无力感……总之观影体验非常好P.p.p.p.s.看完这个感觉神夏就像是个偶像剧[捂脸]P.p.p.p. p.s.艺术的"美"和科学的"美"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对立统一。
那就是在艺术的圆融和科学的" make sense"之时,皆是在和谐和统一和圆融之时。
P.p.p.p. p.p.s. 看完电影知道自己荣幸地和怎么样的一个人生活在同一时代了P.p.p.p. p.p.p.s. 也许如果霍金是一个健全的高智商物理学家,人们对他的敬仰和熟悉并不如现在吧。
正是因为他的疾病和意志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可模仿的榜样,而不只是一位令人高山仰止的宇宙学家。
以一段因发现宇宙微波背景而获诺奖的彭齐亚斯和威尔逊的采访,开启了霍金读博经历与其发现“宇宙的开端处必有奇点,也就是相对论失效的地方”的故事。
以采访贯穿整个电影,从“这是你所听到最深刻的东西”到“这是时间起源的声音”,逐渐清晰了霍金“宇宙有起源”的提出到证实,这比直接在电影结束后文字提示来的更加深刻。
霍金有种能力让你知道,在这广袤的宇宙中,即使你如此渺小,你仍能去探索更加广阔的天地,思索着辽阔的宇宙。
也会因为他的话而感觉到宇宙美妙,如果你以极快的速度向东方前进,对于原地的我来说,你会越来越慢。
因为时间是动态的,是活跃的,是美妙的,而不是绝对的。
如果宇宙的边界不断坍缩至零,它就会变成奇点。
如果奇点逆向坍缩,就是爆炸,就是宇宙的开端。
这真的是回味无穷,妙啊!
你会感觉到一些伟大事情的发现是如此的美妙,为什么霍金会和彭罗斯相遇,而发现宇宙有起源;为什么在英国提出该发现的霍金但因缺少大爆炸的证明而被质疑时,同年远在美国彭,威就测到大爆炸残留的辐射, 而他们和霍金素不相识,仿佛一切都是约定好的一样。
卷福真是饰演天才的专业户,从福尔摩斯到霍金,演的都是如此生动。
太美妙了!
超五星的片子!
传记就该这样拍!
不是一个人的,也不是几个人或某个领域的传记。
这是一部关于真理和梦想的传记。
是用了一主(Howing's theory)两副(Howing's romance & rebellion's fossil)线条穿插构架起的伟大的传记。
影片中三次出现的潜水屏气,独具匠心地诠释了TIME的迟缓、停滞、压缩和反向。
这又何尝不是人在追逐梦想过程中的写照?
再来说说Benedict完美的演技。
自然兼超自然的驾驭,INPLOSION!
所以说,何必去充卷福哄少男少女呢?
单凭这部戏足已!
足已将各大影帝一网打尽。
真正的无冕之王!
尤其那盏近乎白痴又无比烂漫的笑容。。。
你懂的。
相信任何正执着走在寻梦道路上的人都懂!
是收起一切泪水、彷徨与落寞,乐观直面人生的笑容。
是的。
我爱这样的人。
希望自己也是。
When I was young and free and my imagination had no limits,I dreamed of changing theworld. As I grew older and wiser, I discovered the world would not change, so I shortened my sights somewhat and decided to change only my country. But it, too, seemed immovable. As I grewinto my twilight years, in one last desperate attempt, I settled for changing only my family, those closest to me, but alas, they would have none of it.And now, as Ilie on my death bed, I suddenly realize:If I had only changed myself first, then by example I would have changed my family.From their in spiration and encouragement, I would then have been able to better my country,and who knows, I may have even changed the world.
没想到最后竟然会看到泪目。
一直以来,觉得霍金的病是上天对他的嫉妒,是他的不幸。
幸运的是,他有一直支持他的父母,爱他的妻子,尊重他的朋友,欣赏他的老师,甚至有一个强劲的对手。
他面对疾病时的坚强,让他的才华没有被湮没。
剧末,当我意识到那个噪音是宇宙大爆炸的余热,整个人都沸腾了。
原谅我的无知,原来,宇宙大爆炸已经被证实了。
“I believe, small though we are, insignificant though we may be, we can reach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很奇妙地跟着BC,从Sherlock,到To the Ends of the Earth,到Hawking。
追探案剧是娱乐,遍寻海洋三部曲是为了完成当时阅读原著时的想象。
那么Hawking对于我是什么呢?
Hawking首先是关于爱情的思考——简对霍金的爱情。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影片开头就告诉我们:霍金,21岁,已经开始在剑桥做PHD,而简则被牛津剑桥拒之门外。
霍金热爱瓦格纳(Jane:I think he is pompous, ridiculous),简喜欢的是拉赫玛尼诺夫,勃拉姆斯,披头士(Hawking:Who?
)。
霍金是Cosmologist,而简相信上帝。
霍金对于简意味着什么呢?
我想,当这个男孩在星空下告诉你,银河系正在以2亿英里的速度远离你,所以如果你想要握住星星,就要赶紧,当他告诉你,是的,星空浩瀚,人那么渺小,而上帝也许让你觉得自己不那么渺小,当他告诉你如果你向着遥远的东方行进,非常非常快速地行进,那么你的时间会变慢,时间不是我们测量一切的背景,时间——Time——is dynamic, active, wonderful! 那么我想,对任何一个女孩来说,这个男孩的魅力难以抵挡,因为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他为你打开的,是整片星空,宇宙,时间,永恒。
或者这么说,当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候,你获得的是一种奇妙的存在感。
在时间和寰宇之中,人是渺小的存在,但是有趣的是,当你意识到这些,你就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自身的存在。
如果医生告诉你,你的人生只剩两年时间,渐渐地,你的神经不再向你的肌肉传达指令,渐渐地,肌肉因为不再运动而萎缩失去力量,你甚至会失去呼吸的能力,那么你同样会获得一种存在感,你必须飞快地行进,非常非常的快速,那样才能让你的时间变慢,让你的生命延长。
我想,霍金对简来说,固然是天才,但更重要的是那种存在感。
正是这种存在感,让人超越生,超越死。
人生会有多少这样的时刻?
对霍金来说,是经过一夜的运算看到的第一缕晨曦,是在博士论文的扉页签下自己的名字:This dissertation is my original work—S.W. Hawking,是在火车上的那个瞬间。
呵,那段太美了,不是吗?
用一支粉笔,在街边的青砖上,在来来往往的行人中,绘出时间的起源。
一切都褪去了……只有狂喜,狂喜!
对我来说,是似乎没有尽头的思考,然后在一个奇妙的瞬间找到了点与点之间的联系,是终于建立起富于美感的结构。
是的,Hawking让我又回想起那似乎已经忘却的喜悦,思考、工作、学术带给我的喜悦。
虽然我的喜悦是那么渺小和微不足道,但是对我来说,那不也是生命的奖赏——我的存在感么?
在这种存在感中,人进入一种纯真的状态。
霍金是纯真的。
他对宇宙和时间的好奇,他对物理的热情,使绝症这难以想象的沉重和悲苦,变轻了。
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即便你对着出租车司机说不清你的目的地,即便你躺在地上无法起来,即便用刀叉、关水龙头、写字、走路,都需要更多的力气。
如果信仰上帝能让你变得不那么渺小,那么作为信仰的学术,同样能让你变得不那么渺小。
这是美丽的,不是吗?
用影片结尾的对话做结语,同时希望这是一个开始:Hawking:We are very very small, but we are profoundly capable of very very big things… Where are you going?Jane: Things to do, things to do....Hawking: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Can you hear me?
在没看这部片子之前,看过霍金年轻时的照片,我毫不怀疑他曾经是个性感的男人:一身简洁的西装,浅色打着半温莎结的细领带,规矩白色的口袋帕,以及满脑子的宇宙。
而找bc这样的演员来演,竟然也丝毫没有显得多么戏剧化的美化他的帅气,只是身高的差异一时让人不太习惯而已。
我十分惊异我竟然是哭着看完的。
毫无疑问,我崇拜科学家们,这是我小时候的第一个职业梦想,当然随着发现成为天文学家必须要数学好在小学3年级左右就放弃了。
但我依然知道在我们头上那片天空有着我们不能了解的东西,仿佛一个巨大的阴谋,而歌舞升平的地球只是这个阴谋冰山一角的假象。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那套十万个为什么的天文那本书曾经被我翻阅到掉页,虽然最后的结果只是我能毫不费劲告诉小朋友们土星到底有几个光环,木星又有几个卫星,可笑的是当时的“科研”竟然没有出太阳系。
很快我就开始寻找作为一个门外汉的别的切合点,比如说,毫无悬念的我成为了一个科幻迷——通过故事和情节理解物理概念总比通过演算和公式容易吧?
更何况我是一个至今十以内的四则运算都经常出错的数字盲。
这个版本的霍金几乎毫无疑问的坚定了我的信念,他曾是个性感的男人(literally)。
在中学的时候头回看他的时间简史的时候我就知道了,即使到现在我都不知道我能懂多少,这书又对我有过什么影响。
而当影片进行了20分钟以后我已然完全忘记了那个把福尔摩斯当基佬片看的bc脑残粉,回到过去那个藉由我不懂的理论来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冥想和满脑子时时充满抽象又瑰丽的画面的年少时间段。
而看这部影片的时候更让我好奇的是,到底他们会怎么把物理这样一个艰深而美丽的词儿包装成一种俗世坚信存在的坚定信念最后把电影卖给观众,就像把无聊的数字变成图像这种可视化数据,把实际上百无聊赖的绕圈最终毫无悬念演算的推论变成充满激情和惊喜的科学发现。
我也好奇那些物理专业的学生,物理学家们,到底怎么看这样的影片。
诚实的说,我认为bbc做得已经够好了,他们在科学的艰深和艺术的张力这样水火不容的两种概念中取了中间点,当然,面对普罗大众,这样的中间点绝对不是最公平的平分,更像是拉格朗日点(其实就是看这样主题的电影无法自制的想象力产物),当然拉格朗日点可以有好几个,只是毫无疑问bbc选择的点是亲近艺术来照顾大众的理解能力。
最可爱的是,我曾听有人说过,有了物理,要艺术干嘛?
这样的话。
而在这种科学主题下的电影中,艺术竟然可以作为推销物理的媒介存在。
只是让物理学家们心碎的是,他们推销的并不是真正的物理,正如这不是一部科教纪录片,他们推销的只是物理这个概念,包括:公式,演算,聪明灵光的大脑,天才科学家,等等。
这样的在科学家传记电影常用的手段也是我一贯对科学和艺术的理解,科学是美的,这种美是只有通过多年的学习基础知识以后才能真正看到的。
正如对我来说——一个高考结束以后恨不得欢呼着迎接没有数学的新世界的人,即使我能意识到,很多数学和物理的理论有着难以想象的混乱与和谐之美,很多假设都可以是漂亮又无懈可击的诡辩,但是不能深入论证,公式,演算使我无法真正领略,而艺术就是这样的补充的存在,在我看来,哲学,宗教,甚至很多领域,都只是因为旁人无法理解物理之美而创造的解释途径。
有了艺术,一个方程可以变成一张图,一部动画,甚至一个故事,因为艺术家不需要知道这个方程是如何产生的,只需知道作为一个方程它可代入变量。
而相似的巧妙之处在于一个至少不能完全理解霍金那颗天才的头脑里头到底在想什么的演员——一个演什么像什么的演员,竟然能够演的足够逼真以唬弄普罗大众。
表演的艺术有时候只能说是演员天生的天才,跟霍金能坐在轮椅上光靠脑袋就能想出一整个宇宙一样,bc的角色总是具有强烈的带入感,看久了总觉得他不是哪个演员bc而真是那个聪明绝顶的天才,他脸上每一块肌肉都在告诉你“我懂,我真的懂”,这个宇宙还未表达的一切,这个宇宙已经存在的一切,都在我脑中,只要电影未结束。
而我甚至不是观察所得,整个宇宙在我脑海中逐渐被运算出来了,甚至在宇宙大爆炸以前,甚至可以没有原因在结果之前发生,甚至可能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存在,什么也没有,只有一颗蕴含一切在世间毫无容身之处的奇点,甚至可能这颗奇点是由另一个世界坍缩而成的,谁知道呢?
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演员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世,而电影还未结束!
因为对演员无感,看到后来实在无趣,如果确如片头所说取自事实,回想几个让我惊喜的镜头,对霍金的敬佩油然而生
每一个研究物理的人其实都在等待一刻的真理之光,有些人等到了,有些人没有
和《万物理论》水准保持差不多,稍微弱。表演细节这部弱化太多,马脸表演方式太一致了,很难有突破和变化。
BC好演技好励志的片子,当初高考要是看这个的话说不定就....咳咳!!缺把霍金演绎得非常传神,学生装学生发型和小眼镜共同打造的天才范儿简直要了亲命了.同系列千万要看看樊高,如果说霍金是缺爷用粉笔打动了观众的话,那樊高就是缺爷拿画笔打动了观众!
字幕组同学太煽情了 感谢The Big Bang 感谢宇宙 感谢伟大的霍金 和 感谢BBC 感谢欧洲三美Benedict Cumberbatch童鞋 你还能让各路天才们再萌再美好一点么!!
另一个名字《霍金的故事》比较恰当。主要讲了霍金去剑桥读博士的经历,有爱情,但学业才是重点。
虽然不甚喜欢BC,而且他的形象和霍金本人并不十分接近(这一点不如雀斑),但必须承认他演绎天才人物非常合适(因此他出演奇异博士让人信服)。拍这部电影时他还没有因为卷福名声大噪,但演技已经相当了得,微表情、神态、动作都很到位。相比万物理论,这部只展现了霍金成名前的一小段经历(所以翻译成霍金传可能有点大了),也不像万物理论那么多戏剧冲突和狗血剧情,但依然能看出霍金对于宇宙、对于科学的激情和热爱。
越来越讨厌本尼了 啧
也是冲着BC看的。但是不得不承认英国佬拍这种传记类的电影很有一手。缺爷演技无可挑剔,不愧是演舞台剧的~~
物理学和古典乐的结合非常精妙,撩妹的套路也非常受用,但依然挽救不了温吞的节奏和薄弱的剧本。88分钟的最长的电影。
我还真是挺喜欢霍金,BC和瓦格纳的,但真心不喜欢这个有点平庸的传记片
We are very very small, but we are profoundly capable of very very big things.
看完万物理论再看这接受不能。
It's a little bit hard to enjoy this kinda movie concerning this much scientific terms without lyrics though..I'm bound to watch it again. Brilliant Stephen Hawking. Brilliant Benedict Cumberbatch!!!
夏福版的霍金长得真萌··
这比万物理论差老了吧
第一次知道原来Hawking还可以这么萌=-=当然了,我绝对承认我就是为了看BC才滚去看这部完全不是我的智商可以handle的传记片。。。
补充了一些干货 插入了一些文学和音乐的典故作为点缀 一切都充满希望 不足是双线结构相关性不是很大。。
就是卷福的卖萌片~ 五星全是给卷福的演技
如果不去想生活大爆炸里霍金亲自去客串时缩在轮椅里的模样,不去想后来她和他离婚时那些不堪提及的细节,那么这一切都无比美好。Time的魔力,就在Benedict孩童般的笑容里,在他无法控制的肢体和口齿不清的话语里。「年轻十岁带着粗框眼镜的Benne看着真像Nick Hou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