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在细节上也做足悬念,每一个谜团都环环相扣,故事讲得不拖沓且非常有效率。
同时,电影也成功让观众代入角色,观众们不自觉地让自己成为尼森大叔,试图从机上乘客的一言一行,甚至一个表情去找出蛛丝马迹。
尼森大叔依然宝刀未老,动作风格让人看完热血沸腾。
节奏感和剧情张力超强,密室悬疑+少量推理,90分钟紧张的令人窒息,娱乐效果十足。
剧本相对严谨,谜底揭晓后回眸会发现几个“电冰箱问题”,但总体而言相当精彩,连恩尼森熟悉的一脸深仇大恨、熟悉的锁喉功。
Bill Marks(利亚姆·尼森 Liam Neeson 饰)是一名空警,奉命在一架飞往伦敦的飞机上执行安保任务。
在飞行途中,他收到一个未知号码发来的短信,发短信的人对他的一切举动了如指掌,并且要求他向一个秘密账户转账1.5亿美元,否则就会每隔20分钟杀死一名航班上的乘客。
Bill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在空姐Nancy(米歇尔·道克瑞 Michelle Dockery 饰)、乘客Jen(朱丽安·摩尔 Julianne Moore 饰)的协助下,试图找出这个发短信的人。
但是事情的进展却远远超出了他的意料,本来想拯救众人的Bill,却意外导致了几个人的死亡,他也被其他乘客当作一个劫机犯。
Bill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即拯救机上的乘客,又洗脱自己身上的罪名?
影片的前期有片段较为明显表现了“南希”的手在哆嗦,就片中她自己解释为“依靠果汁节食”的副作用,但短期病理性的手抖原因主要是体内缺乏矿物质镁和钙,貌似果汁对于相关人体所需的营养有足够的补充,这种解释有点说不通通常来说,手哆嗦还有一种解释,就是情绪所致,紧张亦或是害怕此片劫机者计谋策划之精细,节奏安排之紧密,介入控制之恰到好处,完全是神级的计划与执行,以至于我干脆怀疑是男主的那个逗逼上级在幕后安排,不然情节不能贯通啊。
最后跳出来的居然是两个神经病,叫人情何以堪啊。
不论是剧情还是人物,《空中营救》空难片的套路诚然并没有太大的新意,结局更是稍逊风骚,但高潮迭起,悬疑众生的剧情赋予了电影以灵态,连姆·尼森出色的演技则实为画龙点睛之笔,看那叱咤高空的孤胆雄鹰,倒也是品出了些许经典的韵味。
(严重剧透,慎入!!!!
)好久没有写影评了。
今晚去电影院看了这部悬疑动作片《空中营救》。
先简单评价一下,这部电影结构简单明了,节奏紧凑,剪辑也干净明了,自《谍影重重》之后,动作电影开始走向了这种风格,不再是无脑的打打杀杀,情节也越来越丰富。
观影之后,看了豆瓣影评,大部分人都只是叙述了一下情节线。
其实我想说的是,真正的boss根本没有死好么,一直笑到了最后(还真是笑到了最后,最后一个镜头就是她的微笑)。
她,就是自始至终一直在乘警旁边的老美女。
原因有以下几条:1、上飞机以后,极其做作的将座位换到了乘警旁边,上来就煽情,跟乘警套近乎,博取乘警的信任;电影中多处给了这个老美女多乘警行动的关注,乘警在飞机商务舱走过去走过来时,她一直关注着她的行动;2、乘警让她监视全体机组成员的时候,她两次提醒乘警他的警察同伴有问题,直接引起了乘警的关注并在关键的时间导致了第一个20分钟有人死掉;同时也是她帮助乘警修理好了同伴手机,让计划朝着她预设的方向前进;3、第二个20分钟死掉的机长最后发现被杀的原因是在临近驾驶舱的洗手间的机关处吹了毒针(合理推论),电影唯一给了镜头就是她使用了洗手间;同时她第一时间确定了机长的死亡。
4、推动情节发展,并且直接将乘警注意力导向劫匪手机的人就是这个老美女,是她假装与黑人劫匪搭讪并远程破解了手机,将静音调成了震动;如果她只是是个普通人或者缺少这个环节,怎么能保证乘警在准确的20分钟时候找到劫匪的手机;于此同时,也是她第一时间确认了破产律师真正的死掉了;5、最关键也最让人引起怀疑的是因为盲目输入密码导致最后炸弹启动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个老美女。
如果乘警不去尝试输入手机密码,整个环节最重要的一步即炸掉飞机是不可能实现的,而黑白两个男性劫匪是不可能这么接近主角乘警的,也无法有把握乘警会不会启动炸弹;6、黑人劫匪为什么能够拿到弹夹?
要知道这时候前面的商务舱只有女人和小孩才能进去,黑人劫匪是不能进去的,更不可能在老美女的注视下搜索乘警的行李箱(如果老美女真是站在乘警一边的话);6、下飞机以后,接近生活破产的主角有私吞财产的可能性。
至少在这个时候,他的账号里面是有1.5亿刀的。
老美女下飞机以后第一件事不是跟家人报平安,她在干嘛?
找这个乘警。
乘警问她接下来去哪儿?
她怎么回答的:“It depends.”意思就是要跟着乘警走了,乘警只要死了,这个1.5亿就能消失,所以接下来要做的只要杀掉乘警就行。
所以,真正的劫匪不是三个,而是四个。
电影刚开始不久,虚焦的画外音就是这个老美女极其愤怒的跟前台接待成员质问怎么把座位弄错了,要知道座位是后续劫机环节最关键的一步。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不能有幸接近乘警,有必要上飞机就嘘寒问暖么?
乘警同伴只不过是搬运工和旗子,黑白两劫匪是劫机的实施者,只有老美女才是让事件按照计划方向发展的关键,没有她整个计划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也根本不可能贯彻到底。
連恩大叔粉算是很幸福的,這幾年他愈老愈剛,拍片頻繁,而且都會挑替他這種文武兼具的演員量身打造的一人獨戲。
《空中救援》就是今年的連恩空中秀場啦。
《空中救援》劇情挺工整。
挾持飛機,無疑是最精典型最不可破的「密室」情節,主人翁在飛機上面對時間壓力與處處兇手,只憑自己的本領破案,找出真兇。
在九一一事件後,我深刻相信本片不敢演出飛機真得落下的劇情,所以懸念已經少了大半,就看故事前中段怎麼在明知結局的前提下弄出點詭局氣氛。
《空中救援》也就是這麼回事的電影,但動作片大多都是這樣的不是嗎?
演員找對,巨星色彩出來,劇情不要脫軌,就仍能沒甚麼預期得觀眾很滿意的看完飆風般的兩小時體驗。
巨星味很重要,本片即連恩尼遜(Liam Neeson)的個人秀。
越老越硬的他,搭配上他個人的內斂臉孔,演出這種本來像是布魯斯威利或哈里遜福特會扮演的警政英雄,也還是能演出一絲絲的文藝氣質。
本片文武戲份約八比二,沒有動手的談判過程亦很刺激,真不是連恩尼遜來演,是演不出來這種亦文亦武的戲路了。
本來沒有很愛連恩大叔這幾年的改變,但每年能看一次中年硬漢滄桑拯救世界,也挺棒的。
總不能永遠都是年輕小伙子拿CG盾牌打漫畫壞蛋吧?
p.s.還以為這部片會因為馬航事件的「即時」發生造成話題性呢。
結果沒有,是否是因為馬航事件本身,就比電影內容還戲劇性呢?
看了好多评论都在吐槽劫机动机,炸弹如何上机等问题,但如果大家有认真看电影的话,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很显而易见.首先劫机者显然做足了功课,把特工们的背景都调查了个遍,然后精心策划了这场劫机事件.劫机者利用正常特工一般不用仔细安检的特权,以运毒为幌子把炸弹运上飞机.特工自知运毒是知法犯法自然会利用自身有利条件想办法逃过安检,从而达到自己的,也是劫机者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正好呼应了劫机者后来那段自白中吐槽国家的安保问题,讽刺安保系统存在的漏洞.白粉加炸弹轻而易举地就运上了飞机,那还让人如何相信国家能保证自己的自身安全?正因为这种漏洞的存在,便给了劫机者策划这场自杀行动的动机.从劫机者自白中我们大概能了解到,他父亲曾因某种安全漏洞而遇难,而造成这种不幸的正是这可笑的安保系统.可见因为失去至亲,他对国家感到失望,而且转化成仇恨,所以他要炸掉飞机,并让150名乘客陪葬,把事件影响力扩大,让世人知道不能信任这国家能保护大家.而然他为了报复,所以选择了空警marks(从对话中猜测,marks可能也参与了劫机者父亲遇难事故的营救行动并失败了).在这要提到电影开头的那些片段,看似很沉闷的开头,其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点多余的镜头都没有,包括临登机前他在车里喝酒,在候机室四处张望,仔细观察每个人的行为,满脸忧伤眉头紧皱,一副快要奔溃的样子,和后来鼓励第一次独自乘机的小女孩等这些镜头都在告诉观众他的故事:因痛失爱女变得自闭,多疑,并酗酒但仍然谨守职责,可见是一个善良空警而如何因为marks的果断和英勇最后化解了这场危机我就不剧透了只是不能不提最后危机关头救下小女孩那一幕真的很感人,为电影设置了一个泪点.当飞机惊险降落大家都平安无事后,终于松了一口气.除开对劫机者如何行凶交代得比较模糊,大表姐和marks之间的存在什么过去也没说明(猜测也和劫机者父亲遇难事故有关)和marks别扭的笑容等这些小瑕疵之外,这还算是一部蛮不错的悬疑动作片
端午天气闷热,外出行走无能,于是和舍友一起看non stop,发现此片情节跌宕起伏,惊险悱恻,实在回味无穷,忍不住借着这股兴奋劲儿写篇观后感,聊表感想。
关于non stop 这个名字的译法很多:急速天劫、永不停歇、直航杀机等等,但是个人人为英文原名是无可替代的,non-stop flight本意是直航,本片情节正是在飞往伦敦的国际航班上展开的,而non stop 又是不停歇的意思,观众的心情正是随着永不停歇的每20分钟杀死一人的致命威胁持续紧张着。
本人不擅长技术分析,在伏笔啦,场景啦,心机啦这些大神笼罩的方面只有普通观众的粗浅见识,所以我只想站在一个喜欢惊悚、悬疑、心理片的,看电影图个乐的朴素观众的角度谈谈感想。
由于是舍友推荐的片子,之前对non stop的认知度为零,加上影片前7分钟频繁的场景切换、枯燥的人物对话,说实话,给我一种《蓝色茉莉》的即视感,内心暗骂导演你在搞些什么... 直到注意到特写镜头里反复出现的《纸牌屋》里唯一好人彼得•罗素的饰演者寇瑞•斯托尔时,才幡然醒悟,故事大概要在这架飞机上展开了╮(╯▽╰)╭。
(原谅我奇怪的点…但是真的很喜欢彼得•罗素阿啦啦)随着进度条的持续挪动,勒索短信粗线,特工、机长、破产律师接连挂掉,我发出了种种奇特的猜想,心里出现了犯罪嫌疑人的候选名单:1.空姐Nancy2.警察3.穆斯林医生。
4.副驾驶5.主人公Bill6.红发女人7.眼镜男没错啊,我就是把每个人都怀疑了一下下… 在观影期间,我脑子里分别出现了以下想法:1.质疑导演的种族歧视倾向。
个人认为穆斯林医生的人物设定绝非偶然。
众所周知,911事件之后,整个世界都埋下了恐怖主义的阴影,而中东地区、穆斯林、伊斯兰信徒这些词汇,约莫集中了人们对于恐怖主义、地区冲突、自杀式袭击的大部分认知。
对于头戴包巾、面留络腮胡的穆斯林男人,近50%的美国人都不抱有好感。
那么,导演在这样的劫机事件中安排这样一个角色,是否是在借用普遍意义上的偏见来误导人们呢?
对900部出现阿拉伯人角色的电影进行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电影都对阿拉伯人进行了彻地的种族主义的丑化。
另一方面,穆斯林社会最主要的抱怨是西方诽谤伊斯兰教和穆斯林,将伊斯兰教等同于恐怖主义。
政治的冲突,政策的自私和偏见,使西方社会对待穆斯林的态度充满了不公、专制、自私和误解。
高高在上的美国人什么时候能对穆斯林投去真诚理解善意的目光呢?
拭目以待吧。
2.主人公Bill的性格缺陷是犯罪者的助推器。
影片中新闻报导告诉我们,Bill是一个集脾气暴躁,长期酗酒,性格孤僻内向,不善交际,8岁的女儿死去,离异,解雇和离职于一身的人。
通过分析Bill的大五人格因素,我们可以看到他神经质(尽管空中刑警是他的职业,Bill仍然有着在飞机起飞时手指缠绕丝带的习惯,过程中表情痛苦,起飞对于他来讲是煎熬的开始。
此外他还熟练地用胶带隔离报警器,在飞机上吸烟缓解焦虑。
可见他并不喜欢自己的职业,自我满意程度低,容易烦恼。
)、内向、求新(行事自主不服从惯例,藐视上级指示)、不随和(对乘客充满怀疑,在每件事情发生之后并不会寻求合作,看起来有些独断专权)、有责任心(他强调会保护机上所有乘客,男子汉啊)。
由此可见,Bill即使身为空警,但仍具有很大的犯罪潜能。
而罪犯正是看中了他因为这样的经历和性格,在前期玩弄他于鼓掌之中,借用他的手杀死了特工、律师(表面上看是这样)。
这让我想到了《电锯惊魂》,牛逼老头就是逻辑严密牢牢把握住人性心理,神一般地举办不定期杀人游戏呐 同时,也正是他的这些特质,引起了乘客们的广泛愤怒和不服从。
由此,Bill何尝不是一个恐怖行为的助推器呢?
3.影片不归于俗套却又不可避免地落入俗套。
话说在我看的过程中,一度怀疑所有勒索短信都是Bill幻想出来的,整个危机都是Bill的本我冲破自我和超我(心理学上将人格划分为本我、自我和吵我。
本我是自私的、充满个人欲望的;自我遵循现实原则,以考虑情景现实性的方式满足本我冲动;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
)大爆发想钱想疯了意淫出来的,呃,也就是说Bill是个精神病患者… 类似神奇的解释请参见《禁闭岛》《致命ID》…但是这个丧尸的想法很快就被舍友鄙视了,舍友义正言辞地说如果Bill真是精神病那就太俗了。
我想想也对啊,那样就变成了导演解释无能于是只好归类为“对不起我有病你们都是我yy出来的”系列了。
但是!
结局的国家安全都是bull shit这个梗为何感觉也俗俗的啊,这是归入了“对不起我厌世当局害死了我爸爸我要报复社会反人类”系列的节奏啊!
还有,最后那个犯罪分子千算万算漏了一算的点略bug啊,机智如罪犯,居然没想到灰机会有因为威胁地面安全而被当局击落的危险,难道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
眼镜男也就算了,反正本就视死如归舍生取义不是敌死就是我亡,小黑真是被坑惨了啊总而言之,non stop还是我近期看到最好看的惊悚电影了,推理过程很有趣 最后宣传的思想也很阳光积极乐观向上:信任才是真爱的月老呐
空中营救 (2014)7.62014 / 英国 法国 美国 / 动作 悬疑 惊悚 灾难 / 佐米·希尔拉 / 连姆·尼森 朱丽安·摩尔你别说他这部电影好看之处不仅仅在于这部空难之片的精彩程度,他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了极致,你要是不认真看,根本看不出来,或许这部电影它的魅力之处在于它的细节太过于细节了,而且这部电影大牌也不少,所以说他的票房也不会差,相对来说我觉得他这种题材在将来也是会很火的。
而且这部电影还有我们的唐顿大小姐。
这是唯一一个看之前没上豆瓣看评论的。
我看有人说情节抓人,前半段我是没感觉到,可能是柯南什么的看多了,主角还很暴躁,第三个死者吐白沫之前我已经感觉到无趣了,还想半路走来着。
正当我在座位上嗜睡的时候,一个钢瓶朝主角抡过来,顿时我就清醒了,后边不错了,够紧凑够刺激,那显得怯懦的戴眼镜的我倒是猜到了,虽然在那之前我怀疑过副机长,但是没想到还有个同伙,这样倒是使得剧情走向更有说服力,实施难度不大,不存在上帝视角的问题。
这两人的作案动机有些让人无语。
最后的飞机俯冲迫降够给力,就是停的太突兀,而且发动机上还没有火。
迫降之前也没给乘客指示,也许他们以前都经历过这种迫降。
想看空难,建议看看国家地理的空中浩劫,好几季,各种原因都有,那个也很抓人的。
1、2号空警只是被要挟,但并不是劫机同伙,为什么白粉里有炸弹,难道空警就真的这么白痴分不清炸弹与白粉么,这么贵的东西难道就不验货么。
2、把炸弹的压力感应吹得那么神,难道飞机极速下降时机内的压力变化不会提前引爆?
难道机上就到不到一个不太大的硬质箱包等类似容器把炸弹放进去再缠死胶带一脚踢出现飞机去。
3、中间有一次机门被打开,有一个镜头是一只手举起来按了某个键,这个梗居然没有下文了,莫名其妙的变成了机长倒在控制台上,机门到底怎么开的也没有个合理解释。
4、机长怎么中的毒还是没交待清楚,到底谁到卫生间去吹的毒箭,好像只有2号空警有机会,又回到第一个问题,2号到底是被要挟还是干脆是同谋。
5、上级和男主角的沟通太逗逼了,根本不是什么不与恐怖分子谈判,要知道警方在面对劫机时第一要务是保持沟通,不进行无原则的妥协而不是不谈判,而片中的逗逼上级干脆是要把主角逼上绝路,如果是真的恐怖分子只怕马上就要杀人立威了。
我看片的第一感觉就是该上级是个官僚分子,不过面对一百多条人命官僚到底的神经该有多么粗大啊。
6、在已经通报机上有炸弹的情况下,机长要求空管安排一条不威胁地面的8000英尺民用航线就那么难么,冰岛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有多少楼能给飞机撞啊,这些空管和男主的逗逼上级一样是猪生的么。
7、那个医生说是什么分子什么医生反正很高端,但在机上唯一的作用就是不断的宣布死亡,哦还给某二逼警察正了一下鼻梁骨,哪呢?
正骨?
你确信这不是一根银针走天下啥都会治的老中医!
8、老话说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
这片里的某不知名毒素更厉害,在注入人体后不会引起其他不便,而是在精确到秒的一段时间后马上发作,立刻死亡,太神奇了啊,果然是杀人放火必备良药啊,请问哪里有售啊?
9、眼镜男在故意吸引男主抓住自己的时候还要进行栽赃和杀人,果然是玩心跳的高手啊,只是这样的情节安排有意思么,有道理么10、此片劫机者计谋策划之精细,节奏安排之紧密,介入控制之恰到好处,完全是神级的计划与执行,以至于我干脆怀疑是男主的那个逗逼上级在幕后安排,不然情节不能贯通啊。
最后跳出来的居然是两个神经病,叫人情何以堪啊
由于没查清楚场次,所以晚到了20分钟,感谢贴心的广告们,使我不至于错过更多情节。
尝试性剧透:一进场故事就已经发展到开始登机了。
整个电影估计就是按一趟飞机旅程来进展的,所以前面应该就是安检之类的环节了。
通过后面的情节发展,猜到大概在登机之前主角大叔和那个黑人程序员有点摩擦。
于是怎么看都很可疑的女一号朱丽安摩尔阿姨没事找事的提出换座位时他很识相的同意了,因为离尼森大叔越远越好。
前两天才下飞机的我,对于起飞这段特别感同身受。
导演晃动的镜头让人身临其境,我都隐隐觉得头晕了。
男女主角开始闲聊,大叔提到自己有个女儿,今年十七岁了。
但后面主角被扒身世时,观众们会知道其实主角的女儿早就不在人世了。
接下来主角掏出手机准备自拍一下发个微博,炫耀一下自己的商务舱(其实不是的),突然发现只有自己这样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才能在机上使用的网络居然被破解了,有人给他发短信并跟他愉快的攀谈起来了。
对方要求一亿五美金打到指定账户,不然就每20分钟杀一个人。
于是主角开始紧张的观察机上乘客,希望尽快找出潜在的恐怖分子。
在邻座的女一号和空姐女二号的帮助下,几个嫌疑人被锁定了。
首先是一个穆斯林大叔。
当时基友跟我说这个肯定是凶手,我说此言差矣。
类似于前一阵的《金蝉脱壳》,如果好莱坞电影里出现了穆斯林形象,那肯定不能是坏人,不然就政治不正确了。
然后是一个打扮的花里胡哨的黑人屌丝男青年,我跟基友一致认为他的嫌疑也不大,理由同上。
当然,黑人现在不像穆斯林那么敏感了,所以还是经常担当反派的。
但是一个电影里如果有一个黑人反派,那就至少得有两个以上黑人是好人。
接着是主角的同事,另一个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一个其貌不扬的商务人士,职业是破产律师;以及一个看上去很普通我没听清他什么职业的眼镜男。
最后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存在,那颗闪烁的光头实在太夺目了。
大叔走近他时,我脑补的情景是这样的:大叔:职业?
光头:I'm a congressman.大叔:糊你熊脸!
虽然我和基友在看的时候一直还是称这光头为Peter Russo,不过这次他的身份是NYPD了。
主角最先怀疑的是自己那个同事,去找他求证时对方拒不合作,显得愈发可疑,于是主角迫不得已杀死了他。
此人的死亡时间正是前面恐怖分子与主角约定的20分钟后。
主角发现自己竟沦为了对方的杀人工具。
经过调查,他才知道死的那个同事并不是幕后黑手,他之所以鬼鬼祟祟是因为利用职务之便偷运毒品的事被恐怖分子发现了并以此要挟。
主角不敢告诉机组的人自己杀了人,于是机长以为所谓恐吓短信只是恶作剧而已,在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之后,建议主角暂时放下空警的身份,交出佩枪,回座位上去放松一下。
但主角岂能如此善罢甘休,他继续着自己的搜查,并盯上了上面提到的眼镜男。
眼镜男的身份背景并无可疑之处,所以主角也没继续跟他纠缠。
这里我没有完全看懂,可能上机之前他跟主角之间也发生了点什么。
总之因为如此,主角还不能对他完全放心,所以把眼镜男的手绑了起来,押到一边的角落里,眼镜男中途还不忘了猥亵一下那个破产律师。
这时第二个二十分钟又到了,这次死的是机长。
那个穆斯林大叔是医生,但等主角找他来看机长时,已经回天乏术了。
机长中毒身亡,于是飞机只好由副机长掌握了。
机长和副机长的登场还是比较早的,说实话,除了朱丽安摩尔之外,一开始我第二怀疑的就是副机长了。
我一看到他带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样子,就觉得十分可疑。
于是我一边扶了扶眼镜,一边跟基友说,这货是幕后黑手的可能性很大,这个形象就很符合。
基友也扶了扶眼镜,回答道,说的没错,美国电影里带眼镜的人最可疑,通常都是变态杀手什么的。
嗯。
主角之前在机舱内的一番搜寻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Congressman Russo,那个破产律师,以及屌丝青年三个人扮演起了微博大V的角色,他们一对主角的身份产生疑义,转发量迅速就上去了,其他乘客也开始对主角保持警惕了。
这时主角在黑人程序员的帮助之下,锁定了幕后黑手的手机,居然是在那个看上去一点气场都没有的破产律师身上。
主角在拷问此人时,他却忽然毒发身亡了,死状和机长相同。
本已陷入绝境的主角无意间在厕所里发现凶手杀死机长的办法。
原来厕所里有个通气孔通向驾驶室,凶手是在这里吹毒针杀死了机长。
然后主角发现在那个时间段去上厕所的人居然是女一号,于是把怀疑的眼光投向了她。
我和基友都不禁感慨,你怎么才怀疑她啊,她明明是最可疑的啊。
然后女一号说了些煽情的话,大意是自己以前得过重病,心脏动过手术(胸口的疤痕清晰可见),现在身体也不是很好,随时都有死亡的危险,所以乘飞机总喜欢坐靠窗的位置欣赏美景。
然后主角居然就信了,就没再管她。
我当时跟基友说,我要是她我就提前在网上选好靠窗的座。
上了飞机突然要换座位,怎么看怎么可疑。
由于主角不遵守上级指示擅自行动,已经被当成劫机犯来怀疑了。
主角通过破产律师身上那只可疑的手机,得知了飞机上有炸弹。
就在他想找出炸弹时,外面的人们已经看到了关于自己所乘的这架飞机的新闻报道,新闻中提到主角有酗酒的毛病,女儿多年前因白血病去世,心理状况不稳定。
于是一众自以为明白了真相的群众,在剩下两位大V的带领下,制服了主角这个喜欢暴力执法的公务员。
这时令主角意想不到的是,被他绑住手的那个眼镜男选择了相信他,帮他解了围。
脱困了的主角向大家表明心迹,保证一定会捍卫大家的安全。
众人被他的诚意打动,于是几位大V也与他化敌为友,同心协力拯救这架飞机。
炸弹被藏在主角死掉的同事那一大包可卡因里。
我猜Congressman Russo要是知道有这么多可卡因被白白冲到了厕所里,一定会觉得心疼吧。
主角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将炸弹放置在机尾,并在上面堆上行李箱以减弱冲击力。
两架英国军用飞机跟上了主角们所在的客机。
主角已经被当成劫机犯了,原因是某个熊孩子把主角暴力执法的视频上传到了youtube上。
主角抢过了熊孩子的手机,在看那段视频时,发现了疑点。
原来那个眼镜男在被主角押着的过程中,趁机猥亵那个破产律师的动作,并不是无心之举。
这时眼镜男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原来他老爸多年前在飞机上出了事(似乎是因为主角的失职,又似乎与911有关,这段没听清楚),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
他这么多年处心积虑就是要证明像主角这样的公务员都是尸位素餐不干正事的,飞机的安全保卫工作就是一坨屎。
另一边,已经跟主角统一战线的Peter Russo也遭到了黑人程序员的偷袭,原来反派还有同党。
Peter Russo干净利落的中枪倒地。
我惊呼,我去,他又便当了?!
基友问道,你为什么要加个“又”字,难道……卧槽我刚还没看到那集,一不小心被你剧透了!
主角在两名反派的夹击之下落入下风。
这时副机长为了迫降开始急速下降,巨大的波动把飞机上没系好安全带的人都震的飞了起来。
主角趁机用原力把枪捡了回来,干净利落的击毙了毫无存在感的大反派眼镜男(这个就是预告片里那个非常酷炫的镜头了)。
之后反派二号黑人程序员也被炸弹爆炸的冲击波给轰至渣了。
飞机的尾部被炸了一个大窟窿,氧气面罩弹出。
这时候朱丽安摩尔阿姨却似乎没有按照安全规范操作,居然自己还没带好就去帮身旁的小萝莉带了。
迫降的一段比较惊险刺激,多亏了副机长精湛的驾驶技术,总算化险为夷。
一趟充满压迫感的旅程总算有惊无险的画上了句号。
对了,顺便提一句,Peter Russo这次没有便当,是肩部中弹的,又可以回去与各种妓女和瘾君子一起愉快的玩耍了。
--看完出来,基友表示比较失望,我倒觉得还可以。
看预告片时,就有点担心,反派短信发的这么装逼,最后会不会玩脱了。
结果果然如此,反派的动机有点像《守法公民》,比较不接地气,再加上也没有《守》中主角的范,于是就难免泄掉前面导演苦心营造起来的紧张气氛了。
本片导演的旧作《孤儿》悬念玩的非常漂亮,于是观众对于本片的悬疑戏份难免会抱有很高的期待值。
但是我以前也常说,这种猜凶手的悬疑片无论怎么拍,对于看惯了各种反转的观众们来说,也是很难产生惊喜的。
当然就我个人而言,主角看到熊孩子偷拍的视频然后恍然大悟的那一瞬间,确实击中我了。
好的商业片就是要有这样的节奏,导演比观众快,但不能快太多,就一步之遥就可以了。
当主角看到关键性证据的一瞬间,观众也恍然大悟了,就在同一瞬间,不能早也不能晚,这样反转的乐趣就出来了。
本片整体的节奏非常规整,就是标准的动作大片需要有的节奏,一扫我心中之前看《飓风营救2》的阴影。
片中也融合了不少元素,悬疑推理、搏斗、灾难场景等,一切都为叙事服务,物尽其用。
影片的几段近距离打斗都很好看,厕所那里非常有那种千钧一发的压迫感。
同样是以“锁”为主的动作场面,我总觉得去年备受追捧的《激战》拍的一点紧张感都没有。
而本片中的那场戏真是观众看了都觉得疼。
我在上文中不厌其烦的提到寇瑞·斯托尔以前的角色Peter Russo,这也反映了本片的另一观影乐趣,找熟脸。
除了现在快成逗比悲催专业户、专职卖萌的议员先生之外,两位空姐也都值得一提。
首先是存在感其实不算很强的黑人空姐,扮演者是刚刚拿了奥斯卡最佳女配的露皮塔·尼永奥。
虽然在本片里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不过新晋奥斯卡获奖者这个噱头应该也能为本片赚得一些人气。
然后是女二号Lady Mary,唐顿庄园大小姐的扮演者米歇尔·道克瑞。
刚进影院就是她跟大叔的对手戏,我当时还问基友,难道这次她演男主角的女儿吗?
她一会儿是不是好被抓去当人质了?
好在剧情没有往俗套,至少是没往我这么俗套,的方向发展。
大小姐近来在大银幕上越来越活跃了,而且角色重要性也逐步提升,从原来的酱油已经发展到如今的女二号了。
这样下去我就有点担心会不会很快乔治小少爷要父母双亡了……(第四季我也只看了一集而已,不知道后面具体什么情况)我很喜欢片中的一句话,是主角跟上司打电话时,关于反派的赎金要求,上司的回应,“绝不与恐怖分子谈判!
”我赞同这句话不是认为可以不顾机上乘客的性命,而是因为,就像片中的眼镜男一样,恐怖分子基本都是他妈的神经病。
跟这些货根本没法沟通,就应该多一些像片中连姆尼森大叔一样的人,精准无误的把每一发子弹送入这些神经病的早就已经烂的无可救药的脑子里。
但愿以后再没有人因为这些神经病而痛苦。
(打广告:《亲爱的》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10949/,贴广告贴到这种完全八竿子打不着的影评下面,大家应该能看出来我也是蛮拼的)(一不做二不休,再贴一个广告:《心花路放》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13087/)(《银河护卫队》丧心病狂带剧透影评: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116717/)
尼森大叔又一部烂结局电影
好片儿,惊险刺激,猜不到结尾。
非常类似当年朱迪福斯特的空中危机,只是恐怖主义的因素更多,节奏也更快。看了这片,就又想长途飞行了~ 空中吃吃喝喝看电影还是挺有趣的。:)
剧情紧凑流畅,悬疑片拍到这个份上挺不错的;不知道是剪辑的原因还是什么,看到倒数第二个镜头居然越轴了,真是要被导演逼死.............
成功入围我所看过最扯蛋的电影前十名
虎头蛇尾,但是好看!
飞行密室搞得我快疯了快疯了快疯了快疯了快疯了... 连姆大叔好有说服力啊,最后那个狗血有点傻~
有Bug,但总体来说很顺畅。悬疑和紧张的节奏很到位,就是结局揭露真凶有点泄了气……
估计这些演员在飞机上拍得都快幽闭恐惧症了吧?以后坐飞机简直不敢直视
竟然意外地很好看,虽然剧情有硬伤,但是反正我是娱乐到了。目测此片会有续集。
前期的悬疑制造的真心不错,但是后来有点儿虎头蛇尾了……最后的射击简直就是游戏么……使命召唤……
太尼玛扯了……去tmd美国式英雄……
还蛮好看的。可以一遍看完的那种。虽然女神在里面的戏份不重要,整部戏都在讲男主跑来跑去发神经~~
逻辑上有bug,没有想象中的紧凑,建议去看菲利普船长。 但愿马航上的所有人能够平安!
【C+】又一部“伪高智商电影”,男主角被剧情衬托的极为愚蠢,看似很厉害其实根本不能细想,凶手如何预料男主一定会杀死同伴?机长究竟如何被下的毒?这种以逻辑取胜的故事当被太多巧合和糊弄充斥,就失败了。只能拿来解闷的片子。
天了噜!英国的航班如果都是lady mary作空姐那是挤破头也要移民去英国了啊!以及纸牌屋里的罗素又粗线了!但我一开始一直以为他是坏人也没曾料到原来是警察!知人知面不知心也真的是!
实在一般
大叔又发威了,还真是不老战士啊!说说本片,本片剧情设计的不错,给人一种侦探片的赶脚,而节奏上也掌握的不错,总的来说你边看边猜,猜着猜着!哇靠不猜了,继续看!
好无聊
其实前半部分悬念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