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部看完后我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感想自己心情的电影,影片中郭小鲁前前后后经历的父母、丁教授、丁萌萌的死亡。
在死亡面前,他像是有力反驳的,因为他在研究干细胞再生技术,他梦想着,期盼着研究成功、人能够避免最终死的结束;他又是无力的,因为过了一年又一年,研究无进展无成果,丁萌萌以身犯险,用自己做实验却不幸牺牲了自己。
那个和他一起并肩做实验的,先他一步走了。
就生死这一课题来说,人类是渺小的、更是伟大的,因为我们有想法、有勇气,去努力实现永生。
小鲁与苏的爱情故事穿插于这个影片中,让人也不禁感到造化弄人。
小鲁为了苏狠心决绝地拒绝了丁萌萌的表白,而苏虽身处杂乱喧嚣的灯红酒绿中,却也心中记着小鲁的那份情。
尤其在结局,小鲁出车祸后,她不仅离婚照顾他,还为他生了孩子!
这着实很让人惊叹!
再到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弯着腰慢慢的拾起那张高粱饴的糖纸,而小鲁却依然年轻地站在那里…这是一部非常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电影手法又有著名的蒙太奇手法。
电影本身没什么可说的,但排除那些视觉gag和(认真试过后发现还是得)瞎编的部分后,把那些明显不符事实的行动看作心理交流的象征后,那个熟悉的、甚至原始的王朔仍跃然纸上,使我很想说两句。
是的,这是部来不及写完的中篇小说改编的广播剧。
王朔心中两个回不去的故乡——北京虽然在写《动物凶猛》时就已消失,但某种程度上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还魂,并可以通过叶京的电视剧(或许还有我们看不到的那部电影)重访——青岛和南京,是两个主角的老家。
从这一刻开始,我们就能发现王朔对《黑处有什么》的执着仍是那么强烈。
那篇小说彷佛困在他的创造力之源——一眼深处暗流汹涌,地表却干涸泥泞、无法再度喷发的泉水——不断生长却无法出生的鬼胎,或电影中出现的,男主和女二那永远冷冻的、承载了一切秘密和希望的受精卵。
是的,那篇《看上去很美》的传说中的续集,恐怕将永远不能面世,因为——这是我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最悲哀的发现——王朔写不出来了。
他当然“可以”写《黑处有什么》,但是显然再也无法写出他想要的那篇小说了,无论他怎样努力、怎样试图忘记,事情已然如此。
世界就是这个样子了。
于是正如女一生下的同名女儿,现实中只有名为《不老奇事》的这部王朔编剧的电影。
从这个角度看,《看上去很美》后的王朔就像是电影结尾的男主,肉体不老不死,意识穿梭在记忆宫殿的不同房间,在所有的时间和所有人最美好的时光交谈嬉戏。
但为什么还是会悲哀?
虽然我看过他充满爱意的交代,看过他恍然大悟的表白,但看本片时,每个人物仍让我感到——困在原地的无奈,和一种浓到化不开的、如影随形甚至成为本性一部分的自恨,一种本能的、驱动所有行为的、深深的、深深的、深深的、深深的、对自我的恨。
是的,正如女一说过并践行的“他好的时候不用我”,甚至王导恐惧的预言“那他不好的时候呢”、以及他之后的追求、抛弃、自我轻贱,所有的人,都是被自恨驱动,无法靠近又无法离去,无法活着也无法死去。
除了女二死前那句“我爱你”。
是的,只有临死才可以毫不羞愧地说一句爱你的女二,也是王朔。
一遍遍给爱人写信却永远得不到回音、总是在黑暗中孤独等待、害怕自己习惯黑暗的女一,也是王朔。
黑处有什么?
只有我。
不老奇事,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来之前知道是部有“不老”元素的电影,担心拍成奇幻片,所以原本期待值没有很高。
但看完整部电影之后觉得比预期好太多了,主题鲜明,推荐带着家人朋友观看!
电影节奏紧凑,由一个个小事件连贯而成,有很多短镜头。
女二丁萌萌承包了我的泪点,而且电影里真正令我惊讶的两个反转也都是在她身上,演员本人爆发力和表现力也很出色。
另外说一个关于“科研”的我个人在观影中的想法,郭小鲁的父亲、苏凌芳的父母、丁萌萌本人,都在影片里承担了为科研丧生的角色,让我在影片前半段都有一种太突然的感受,但直到后来看到郭小鲁的结局我才明白编剧这么构思的用意,算是很巧妙了。
总之电影还不错,值得一看!
不老奇事 (2021)6.2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 徐超 / 王传君 王珞丹
是的!
来了,它来了!
他带着港味十足吊人胃口的片名来了!
当你以为它是青梅竹马阴差阳错棒打鸳鸯痴男现女的爱情遗憾剧,片名告诉你格局小了!
当你以为它是影视生态文明建设之反乳倡廉的影厂现形记,片名告诉你格局小了!
当你以为它是讲述人类命运共同体之终极密码破解之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时,片头片尾告诉你格局大了,那么多的科幻元素你TM看不到!
以我熬夜爆肝状态下的智商,搜肠刮肚,不成熟地组织言语,这TM是站着地球表面疯狂输出:记忆不灭,唯爱永生!
不奇怪的老事情......
《不老奇事》是一部让我感动到哭的片子,因为这部片子直面了一个永恒的问题。
买票的时候,我看到只有一个预定的座位,我有点担心,恐怕又是一个叫好不叫作的片子。
等到我坐下来,看到一对对情侣进场我终于不再担心。
在买票的时候我猜到这是一个讲述爱情的故事,却没料到是一个关于永恒的追问-死亡的故事。
片头的长镜头已经暗示了这是一个关于时间的故事,镜头从北京二零一几年的北京穿越到一九八二年青岛大学的钟楼来到郭小鲁的童年。
那是郭小鲁第一次见到苏凌芳的那一天,那也是郭小鲁第一次面对死亡。
从死亡穿越回来的郭小鲁太小了,小到了他无法理解什么是死亡。
送苏凌芳去寻找父母的车上装满了易燃易爆炸的化学物资,却是苏凌芳和郭小鲁人生中最好的记忆,那是睡卧在死亡之上的旅途。
当成年的郭小鲁送走了母亲,他终于撕心裂肺的明白了什么叫失去至亲有多么痛。
成年人的世界向郭小鲁铺面而来。
在送酒醉的苏凌芳回去的那一夜,他也知道了自己的未来里没有苏凌芳。
这是死亡吗,是的。
这是童年的死亡,郭小鲁的童年显然结束的比苏凌芳要迟的多。
当郭小鲁摔断右手,他再也不能做手术只是一个合理的理由,让郭小鲁不去循环老师的命运。
那时候的郭小鲁只会用反抗的方式去面对他不能接受的事。
在布拉格十年的时间里,郭小鲁告别了老师,见证了一个摆渡人的死亡,是理解,是尊敬。
这十年里,是郭小鲁自我封闭的十年,是郭小鲁对抗死亡寻找永生的十年,也是萌萌陪伴郭小鲁的十年。
最终萌萌让郭小鲁明白,爱情有很多种。
和萌萌的爱让郭小鲁明白,有一种爱是当你爱上她的时候也是和她分别的时候。
此时,郭小鲁已经面临了父亲、母亲、爱情、老师、爱人的死亡,他不知道他是不是战胜了死亡,但是他绝对已经被死亡击败了。
在非洲的的八年里,当郭小鲁每天都在送走生命,面对死亡的八年里,他终于和死亡和解了,从此之后,郭小鲁再也没有反抗过死亡。
在沙漠里,郭小鲁经历了重生,他再次回到了生者的世界,接纳了一切人、一切关系和过去。
后面的故事无论是瘫痪在床的郭小鲁还是健康的郭小鲁,其实都没那么重要,因为那是爱的延续,是回忆的延续,也是生命的延续。
其实,最后郭小鲁和苏凌芳凌芳的告别不是记忆的死亡,是对过去那段感情的感谢,是来自银幕背后的某个人向某个人的告白。
片子中密密麻麻的细节在告诉观众,这是一个讲述死亡的故事。
如果你已经看完了片子,那你一定会看到一个热爱运动的丁院长,谢顶的头上有一顶假发。
王老虽然住在太平间隔壁,但是他的床上贴满了美女照片。
已经身患癌症的萌萌在生日狂欢。
一直到老都喜欢吃糖的苏凌芳。
老去的王青伟喜欢睡年轻漂亮的女演员。
他们都在用着自己的方式拒绝死亡,对抗死亡。
如果你点开豆瓣页面,拉到编剧一栏看到王朔的名字的时候,我想你也会明白为什么苏凌芳是一位女演员。
在这个童年标志逐渐离世的时代,一个我小时候看过他写过《过把瘾就死》《动物凶猛》《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人,这些名字随着他的名字汹涌浮现回来的时刻,我明白了。
二零一零年的时候,他用李香山说了死亡,二零二一年他用郭小鲁的一生在讲述死亡。
如果看到这里的你,看过《千年女优》《秒速五厘米》,那么我猜你也会喜欢这部片子。
《不老奇事》在心里一直回响……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是否知道自己要去完成什么或者我们是否找到了自己命运恰似时间的因果,无法面对,又无法自拔喜欢女二,或者说是喜欢调皮可爱又深情的性格,但她又是幸运的,至少命运给她选择的机会,女一不甘命运,牺牲了太多,没有选择,或者说这是她选择的一条道路。
只是叫人看的心酸。
命运……落叶如花,却胜花,但总会花开花谢哎,只能祝愿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平安喜乐。
“我说我想永生,其实不是我想永生,而是我想永远坐在你的旁边,看着那个穿着蓝色洋装的小女孩拉着小提琴,是我想永远躺在你的旁边,穿着白色裙子的你,和两组快要交叠的心跳声,是我想永远和你在乒乓球桌的两边,等着师娘喊我们一起吃饭,我说我想永生,其实不是我想永生,而是我希望经历的一切都不要改变,消失。
” 所以这是一个人的故事,恰好有一生的长度。
这个人看起来很木呐,很寡言,但他不是没有感情,只是有些迟钝(所谓慢速视觉,其实也只是这个特质的放大),而恰好,我跟他有有点相像,所以我更明白一个道理——对于一个迟钝的人而言,所有感情好像都显得不合时宜。
这部电影充斥着人生中那些无常的片段,儿时青梅不是在约定的医学院而是歌舞团相见,儿子功成名就那一刻母亲猝然离世,师友遭逢疾病阖然长逝......有些我已经经历过,有些还未经历,但都难以面对,迟钝的人常常依靠记忆来辨认这个世界,但往往发现世界早已面目全非。
盖因世事多变,我们却只能看见眼前,就像郭小鲁看不见苏凌芳坐在门槛上数着天亮的晚上,看不见丁萌萌丧父丧母感情无依的茫然,所以接受不了下雨天的草腥变成了酱香型的白酒,接受不了如亲如故的人像小白鼠那样死去。
越到后面越清晰这个故事里真正的角色只有他一个人,而那些人都只是他记忆里的一种投射,他让自己去完成和苏儿时的约定,让自己像老师一样去异国求学,让自己像丁萌萌一样体验作为一个小白鼠被实验的感觉,他把自己所有的经历当做人生的意义来体验,来记录,把自己变成了一张记录历史的内存卡。
整部电影用了很多的镜头,把郭小鲁放在一个场景中,慢慢拉长拉远,很荒凉,很寂寞,尤其是非洲那幕,或许在那一刻,郭小鲁已经死去了,而后的剧情都是他在自己记忆中想象演化出的场景。
所以,我说我想永生,其实并不是我想永生,而是我想永远记住你们,看见你们。
“ 当我推开那扇门,你会一直在。
”
干细胞:人体的组成: 细胞是构成人体的最小单位,在我们的身体中有200多种不同的细胞。
而干细胞就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类。
干细胞的特性: 简单说,干细胞属于原始细胞,人体的任何器官的细胞衰老、损伤了,干细胞会立刻转化成该器官的细胞进行修复、再生。
比如说你腿坏了,干细胞转变相应细胞对你受伤的腿部进行修复,比如说你内脏坏了,干细胞依然能转换成相应细胞修复。
看吧,多么强大。
干细胞的功能:能够不断的自我复制和分化,通过自我复制,来增加我们身体细胞的数量和种类,不断的修修补补,是我们人体功能强大的修复师和建设者。
你看,他还能自我复制,你说这是不是永动机。
人为什么会衰老:年轻时新增的细胞大于衰老、死亡的细胞,所以年轻人充满活力,年龄大了以后,则相反。
所以人会衰老。
那么用干细胞打入人体,细胞人为增多,人还会衰老吗?
目前的技术,干细胞却有抗衰老的能力,但还无法达到电影中不老奇事的境界,望科学发展,你我皆不老传奇。
影片色调温暖,年代感强烈,同时氛围也烘托着男主对初恋长久而深深的爱。
女主从小没了父母只能奔波于生活。
相对于感情,追求生活质量已经成了从小而形成的必选题。
而男主毕业后极具天赋,事业顺利,却沉浸于内心的孤独,追求女主也是他从小形成的灵魂选题。
但男主看到女主当演员后喝多酒在床上说出别碰我,男主跑到大雨里哭泣,因为男主意识到两人已经因追逐不同已经渐行渐远,但这不是不爱。
女主是男主的心之所向,灵魂伴侣,一生唯爱。
男主遇到女二,是责任。
男主出国说明心已半死,当责任死后,心已全死,将女主送给他的玩偶放弃在住处。
面对一直照顾自己的女二,和对自己如父亲般的女二父亲的离世,这一生所有的爱都已燃烧成灰烬。
男主陷入无比的绝望和痛苦,心已死,身体也只是躯壳,他开始疯狂研究干细胞,然干细胞是一个长久而深远的课题。
因女二离世和女二临走前的憧憬,男主陷入无比的自责,恨自己这个天才无能,注射干细胞即是对自己无能的报复也是对自己生无所恋的诀别。
因为干细胞至科学研究至今都没有达到影片中男主后期的年轻程度,所以,我认为,从男主注射干细胞产生幻觉后都是男主的梦。
王珞丹好美。
名称就有双关之意:一层指剧情的干细胞带来的维持容貌,一层指我们每个人心中的不老人、不老事。
郭:“如果有一天,我忘了他们,忘了过去的一切,那这个人还是我吗?
”这部剧是绝对的浅谈悲伤,我们一生都为了得到,可同时也在失去,我们得到了阅历,失去了童真,得到了物质,失去了时间,得到了自己,失去了爱人。
电影节奏非常快,所有悲伤都是点到为止:哀叹爱而不得、痛惜亲人离别、感慨生命短暂。
我们似乎总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或者说得到的总是妥协过后的,命运就是让我们不断低头,却又无能为力。
我把故事分为5部分第一部分:初见便是劫1968年,青岛,郭第一次见苏。
苏父母在美国做研究,1968年美国动乱,苏父母被美国人赶走,而同时期的中国在为经济发展搞建设,郭的父亲便邀请苏父母回国研究。
但是郭的母亲并不是很欢迎,嘴上也是毫不留情。
郭找父亲,与后面女儿跑出去的画面对应爆炸后,苏的父母抛弃了苏,苏住到郭家,相依为命。
苏的六姑是文盲,拿走了苏的抚养费,却没有尽到监护人的义务,苏似乎早知道她的六姑不会爱自己,便和郭逃跑去找她爸妈。
爱情里,你就是危险品
“不是每趟火车,都会带你到想去的地方,见到想见的人”
不止爱国情感,更是世代背景,1968年的中国刚刚恢复一点生机,这里有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祝愿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书信的慢生活,联系起人们的念念不忘可是苏寄来的信,都被郭母藏了起来,二人的缘分似乎总是被命运阻拦,但是母亲后来又还给他,也算续上了缘分
“没有人没有灯,也没有人跟我说话,有时候我觉得天好像再也不会亮了”苏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所以她格外珍惜每个机会。
慢速视觉给郭的生活带来的不止有坏处,还有不少的好处,人生亦是如此,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看书快、拉琴快、反应快、做手术稳等都给他的人生提供了不少好处。
我们身边总有许多王青伟,满嘴仗义,却说行不一,总是想不劳而获走捷径,没有坚定的目标,对什么都不会专一。
第二部分:触碰到、抓不住
从青岛到北京的列车,郭考上了苏想去的大学,期待大学里的邂逅可事与愿违,苏没有出现在大学里
“苦难也不是回忆,记住我的话吧,一切都不会过去”出自《无题》,暗示了郭没有开始新生活
“也许,你我终将行踪不明,但你应知,我曾为你动情”这里应该也在暗示郭和苏
王老再次把二人的缘分连接起来
郭还是没能留住苏的一颗不羁的心,谁的青春又不是这样呢?
何况是一个在黑暗中呆了那么久的人。
第三部分:长大也是失去
郭与苏的又一次见面,也是新的故事的开始
郭母去世,人长大的一瞬间,就是站在我们前面的人倒下了。
(采用暖色光,反衬出了悲伤)
“苏的味道变了,不再是下雨天的草腥,而是酱香型的白酒味儿”这一刻郭彻底认识到彼此不再是小时候那样的单纯了,我们在逐渐向这个世界妥协,任它摆布
暗示了两个人这一次见面也不会长久第四部分:人生就是在不断得到、失去,失去、得到
郭出国研究干细胞
丁萌萌对郭的日久生情,郭心中仍惦记苏
郭与苏的再一次见面,可是彼此心的隔膜也越来越厚
丁老去世 。
“传承,就是人生的意义吗?
”
康妮卡特去世
那所谓的时光,不过是一眨眼的功夫而已。
(这里烟花迎来千禧年,同时烟花也有短暂之意)
丁萌萌去世“这一生,我们哭着迎来自己,又哭着送走亲人,想要珍惜,却又在不断地逝去,生命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无助者”
苏与王青伟结婚
郭去周游世界
这里是家国情怀“人生,本就是一场冒险的旅程,不知道结局会怎么样”第五部分:
导演的自嘲
郭车祸后变成植物人,苏照顾他
郭萌
镜中的现实浪漫主义的结尾:在另一个世界,母亲与父亲还是温馨地在一起,丁老一家也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王青伟也是一个踏实的演员,而康妮卡特和中国人一起打起了麻将,最后镜中,苏与郭再见了,苏已经很老了,而郭仍然不老。
苏:“如果我会忘记你,忘记过去的一切,那那个人就不是我了。
”如果,以这样的方式记得你,也好。
和我一起看电影的是一位比我大11岁的男人,就叫他娅好了。
他有着和苏相似混迹在酒场经历的前女友,是他最难忘的一任。
在看电影之前我就已经表达了是否是想看见她的影子,他说不是的。
看苏的时候我总会莫名想到娅的前女友,苏的风情万种、苏的温柔、苏对生活的反抗,是和娅的她像呢还是不像呢,我没问我也不想知道。
苏在喝醉酒无意识说说别办我的时候,我看向了他,我本想从他脸上看出来些难过,可他很平静,平静的好像自己未曾经历过。
我转过头问他:她会喝到回家就吐么?
他说:通常我去接她的时候就不省人事了。
当萌萌开着车出现在郭小鲁的面前,他说:这劲劲的感觉和你太像了吧。
是呀不光感觉像连出场位置也像,他说我就像那个总叼着棒棒糖的萌萌一样,是彩色的,是勇敢的,甚至是偏执的。
对爱偏执、对实验偏执最终也会因为这种偏执疯狂。
在他眼里我永远是个小孩子,“他”看我从来不是爱意,我也明知道可我还是说了“我爱你”,为你也好为了试验也好,我能做的我也从来没有遗憾,可能唯一遗憾的就是没吃到那根棒棒糖,或许我也不遗憾,因为我知道我所剩下的时间吃不到那根棒棒糖,我那些美好的愿望也终会是愿望,从我开始意识到苏在你生命里的重要性。
我曾问过娅:是不是没有人能够替代她娅说:没有什么替不替代,也不会有人替代任何一个人,你还在思考谁替代谁的位置,感情不是用替代这个词衡量的。
我更愿意相信他死在了那片没有走出去的沙漠。
那天的天气很好。
他活得也很痛苦。
电影到后半段郭小鲁回国再次和苏相遇,我连忙问他:你就没有想去找她么?
明明知道她在哪里。
他说:再见面又能说什么呢?
就像苏在房间门口本想开口却没有开的口,叫住了郭小鲁又能讲什么呢?
苏和郭小鲁相守到暮年,作为常人也好作为植物人也罢,也应证了苏的那句“他好我不必在”在电影结束时聊起来他的前女友,他说他知道那是她要走的路,他无法决定她要走什么样的路,也做好了陪伴她走这条路所要面临的事情,这些你不懂。
就像有些事情你明明有选择权却又没有选择的余地。
娅希望郭小鲁没有死去是真实体验了那些痛苦和幸福,而我却觉得他甚至就死在了注射干细胞实验的过程中之后的事情都是幻想。
我知道娅终会去找她,当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的时候。
娅的柜子里还是她的东西,还留着她的衣服、她的袜子、她读过的书,他还没来得及写的小卡片。
即使他身边现在坐着的是我。
我也愿意看见他俩相遇,我只是他生活里突然蹦出来萌萌,只因为朝夕相处才得以拥有短暂的娅,我不觉得自己出场顺序是错误的,甚至觉得是对的,我是他旅途中的短暂奇遇,同样他也是。
郭小鲁切实地拥有过苏么?
在再次相遇的舞台上;在停尸房旁的宿舍里;在苏自己买的房子,看起来像是两个人家的地方;在后来的病床上。
如果陪伴胜过身份,那是情感还是责任?
他们两个都不是对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各自身边都有陪伴的人。
是毫不联系的旧友,是小时候的萌芽,是单恋。
苏也从一开始还想保留自己作为那个拉琴少女的苏的一部分,到被戳破时破口而出:“谁跟你说我会喝酒了”再到“他们只会以为我换了新口味”的转变。
一切都发生着变化,能做的也只有接受变化或者离开。
未曾老去只因为你只停留在了那个时候停留在所有遗憾都是遗憾的时候没有拨通的电话、没有回复的信件、没有成功的实验、没有再见的再见是故事的开始也是结束无法忘记的是遗憾无法解脱的是遗憾在时间的标尺上只有那颗高粱饴证明你存在过
电影散场后的路上,我主动提出娅给我拍张照吧。
唉,人生太难~
挺浪漫
2.5。片名叫不老奇事,但围绕在主线人物脑中挥之不去的记忆却都与死亡有关,要想努力淡化这个悲伤的既定结果,似乎就必须要对“衰老”这一人生必经之路拒斥到底,就像男主人公一样,用干细胞技术维持现时外貌不变以试图确证某些永逝的过往带来的感伤情绪有多真切。这个故事中人物错过的几段感情说不上有多令人惋惜,但不断论证他们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衰老与死亡的伴生关系真是有够残酷的直白表达。
京味儿太浓了,时间跨度很大,王传君撑起了这个角色,痴情又闷骚。没想到我能看进去,而且是很享受的一次观影体验。笑点不少,泪点氛围烘托也是到位,喜欢这部文艺调调十足的电影
感觉算是国产片中不错的了,台词有内容,剧情也不拖沓。整体脉络和精神气像少年时候读的七堇年的蓝颜。
这啥呀这是?啊?有人吗?有人吗?两星给王珞丹,一星给没表达出来的立意。还我血汗钱68块,吃一顿串串不香吗?
救了个大命,这前后风格像是两个导演两个故事
7.5人类的命运就是幸福和悲惨的纠缠体。
有點東西
别看会变得不幸
这么好看的电影分为什么这么低呢
以为是爱情电影,结果是一部关于老去和死亡的哲理片或者说伪文艺片。最大的卡司是王珞丹,但实际上王珞丹反而只是一根牵扯的线,而李婷婷反而才是女主。因为刚经历了爷爷的过世,所以在丁教授死亡前的那场交谈里,很触动我,人生不就是一辆等待下车的公交巴士,死亡不就是最后的终点站么?
割裂严重
喜欢电影的节奏,喜欢演员的表达,喜欢孤独的旁白,喜欢王朔的语言。
创意与主题还是可以的,有想法,不过导演的执行能力太差,也可以看出王朔的编剧也不行了。大量的旁白式叙述让人觉得很烦,本身电影也就那样,如当中所说,抱歉讲了这么一段很长的故事,剪辑的很差。王珞丹还是美的,王传君全程就是面瘫式的表演,完全不用力。一生追求永生不老的方法,到头来其实都是梦一场,一切的记忆都会消失,只不过是换个思考方式角度去活在另一个世界而已,俗称痴人说梦
王朔滤镜让我多打了一星
说实话我没太看懂。这个结局是说植物人的郭小鲁是幻想出的吗?所以幻想出他们有了孩子,也叫郭萌?。。干细胞让人不老之前还是很好看的,一直吸引着看下去。只是把男主设定成一个禁欲的人有点可怜。
感觉导演的叙事结构完全被剧本带着走了,镜头也是看得很难受。但是王朔的感觉还是在,片子拍得,哎。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然后发现了山师本部的景,哦原来去年来采景是这部
一個有意思的故事,取了一個不貼合的片名,到了沒能拍成一部好電影。前兩幕尚且算在及格之上,讓人開始期待的時候,第三幕便開始崩壞,而且越崩越壞,尤其是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跨度,時間在其中的至關重要,偏偏角色年齡感的塑造卻是錯位的,有演員狀態的問題,也是妝髮粗糙的問題,更是導演對故事理解和把控的問題。
看前半段以为是部纯爱片丁萌萌死之后突然超现实了起来。就还是什么都想说,什么都说了一点,又好像两小时也没说明白什么,这里面最王朔的大概就是隔壁老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