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梦与现实的故事我也梦见过一个漂亮女孩儿我们一起玩啊说啊快乐啊她问我:我能嫁给你么?
我就抱住她真好她绝不会不辞而别也不会对我变冷漠,不理我也不会在火车上彻夜畅谈之后,离开我会等我,在那儿等我你说我再见你娶你的时刻我却高兴的得意忘了形没好好听你的话最后,她亲了我一下梦醒了梦醒后,眼睛湿了心也湿了原来我还有梦里的那个你之后就是怅惘我真想就活在有你的梦里,再也不醒来可是啊,我拼命的像做梦,做有你的梦再也没有过。。。
幸好这个电影告诉我们 她进入了你的梦 其实你也进入她的梦只恨当初没听你的话想再见时,已千难万难了--希望梦里有你梦到你后,就想再多睡一会希望时间能快点啊,想见到你没有你,我一个人很单。。
刷牙的时候在想,你在干嘛饭桌对面没有你我只能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直想给你打电话发短信门打开时希望见到你面对世界还要假装坚强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498190735/
我真的不好意思打1星,更不好意思说这是一部大烂片,毕竟免费看的特映,还近距离见到了活的吴彦祖(还是帅得一塌糊涂啊),主持人太有喜感了,居然说大家都很感动,彦祖gg也无比单纯的问大家有没有哭,拜托,当吴大帅哥带着忧郁无辜的眼神深情地说:“我妈死了,我的猫也死了”的时候,我跟旁边的豆友已经笑场n+1次了。。
关于电影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我也不知道导演到底要说什么,就见袁泉和吴彦祖两个人在用演话剧情景剧音乐剧还有舞台剧的夸张表情和肢体疯疯癫癫哭哭闹闹,大部分时间无场景无配乐无情节,剩下的就是帅哥面部大特写,超长时间定格,还有唯美飘逸的MV。
一开始我以为袁泉是一只鬼,半个小时以后我以为吴彦祖精神分裂,一个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人格分裂,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以为袁泉还要等夏雨,一小时四十五分钟之后我想,这烂片子怎么还没完啊?
加一颗星给片名,起得很贴切,果然如噩梦一般。。
好吧好吧,我不评论电影,我就是去看帅哥的。。
我们都会被失去的,带走我们生命的一部分。
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在寻找这失去了的生命。
——题记《如梦》这部由罗卓瑶执导的影片,自从在第46届金马奖入围名单中荣获最佳剧情等九项大奖以来,自己就对它充满了期盼,自己一向特别偏爱片名比较有深意的电影,如《岁月神偷》、如《好雨时节》、如《月满轩尼斯》、如《廊桥遗梦》,尽管并未观看影片本身,这样富有意境的片名对我已经具有致命的诱惑力,无疑《如梦》也是如此。
宣传海报上打着“宅男春梦,玉女迷情”这样的噱头,窃以为实在是为了现今的眼球经济下所采取的无奈之举,就影片本身,干净而纯粹,唯美而凄楚,悬疑而浪漫,是梦?
非梦?
纠织在真实与梦境中,理想与现实中,生与死中,那样的细腻而绝美,令人动容。
凡看过此片的人一般有两种极端的观点,一种认为此片无聊甚而浪费胶卷,另一种则认为此片堪称文艺片中之经典。
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却是可以理解的,文艺片一向被定义为模糊难懂、意境抽象甚而晦涩艰深,才会造成曲高和寡的局面,去除了所有的商业气息,保留最纯粹、最真挚的故事,娓娓道来,诚如需要我们去静静体会,用心品茗,才会在感动的同时收获一份属于自己内心的悸动。
记得张小娴曾说过: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在茫茫人海中找寻生命中早已注定的他或(她)。
如此宿命的一句话,于我,却是深信不已。
影片中的美籍华人迈克一直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小就亲眼目睹母亲被枪杀的血腥场面,于他,与母亲的唯一联系就是她所留下的一只猫的后裔,那是他感情唯一的寄托,唯独现实生活连这一点念想都要夺走,当自己一直疼爱呵护的猫也永久的离开的时候,他的世界不再有阳光,于他,只想逃避,逃避这个冷酷甚而与他几乎没有半点感情牵连的世界。
艾玲,一个留着整齐刘海、垂顺直发、总着一身洁白连衣裙的女孩,弱弱的声音、温柔的举止,优雅的身姿,却因为自小被父母遗弃以及成人后被男友遗弃而彻底对这个世界绝望,于她,这个世界在她心中日渐腐烂,患有先天性脑癌的她躺在病床上几乎没有任何生存的欲望,于她,离开或许是最好的解脱。
这样的两个人,两个拥有绝世而独立孤独感的两个陌路男女,在一场场的梦里,他们彼此从相识到相知,从相知到相爱,再从相爱到离别。
在梦里,他模拟她和她前男友最后一次见面的场景,并以此来开解她,鼓励她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与信心;在梦里,他全然不似现实中的木讷与封闭,在梦里他可以操一口流利的中文甚而有着独特的幽默感;在梦里,他陪着她忧,陪着她痛;在梦里,他向她承诺永远不会离开她,和她约定在一个有雨的夜晚与她共谱一曲雨中之舞,实现她多年的夙愿;在梦里,他们彼此情愫暗生,倾心相许。
就像《牡丹亭》里的杜丽娘与柳梦梅在梦中相会一样,迈克始终相信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个真实的艾玲存在,那是情侣之间特有的心电感应与心心相通,于是他开始在现实中找寻,一次次的碰壁,一次次的迷惘,难道真的只是梦一场?
但为何梦境又是那样的真切?
现实中,他邂逅了另外一个女孩,一个和梦中的爱人有着一模一样容颜的女孩,只是性格却迥然不同,梦里的那个她娴淑而温婉、高雅而忧郁、孱弱而苍白,而现实中这个叫依依的女孩却是一个不修边幅、咋咋呼呼甚而身上带有些许乡土气息的女子,惊人相似的躯壳下却是两个完全独立、全不相干的灵魂。
带着对迈克如此执着追寻真爱的感动,依依和他一起开始了艰辛的找寻之旅,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相处,依依早已芳心暗许迈克,甚而在她的心里有了一个些许自私的想法,希望现实中没有那个她的存在,甚而依依愿意扮演、愿意假装那个她,愿意掩饰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去模仿他梦中的那个她,甚而愿意为了得到他的爱去竭力的改变自己,提升自己的品味与举止,为的只是与他心中的那个她更加接近,原以为,只要努力就会得到他的爱,却终究是一场空,他心里最记挂、最思念的仍旧是梦中的那个她,原来爱情里,早来一步,往往就决定了心的归属。
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而是成全。
这是《塞外奇侠》里纳兰明慧的一句话,自己印象尤其深刻,也许真的是这样,爱情里纵使得不到,只要在没有我相伴的日子里,你能比我过得幸福就是一种最好的祝福与爱意表达。
最爱的人最先放手,依依做到了,尽管有那么多的不舍甚而些许的不甘,有过内心难以摆脱的纠结,最终她还是选择了放手,选择告诉他事情的真相,原来她早已先他一步找到了那个梦中的她,原来那个他梦中的她竟和她有着不可割断的血缘关系,原来他那个梦中的爱人竟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同胞姐妹。
于迈克,当他真正在现实里看到那个在梦中、在生活中日思夜想的女孩时,看到她因为先天性脑癌而昏迷不醒甚而意识全无的时候,他有的只是尽自己的力量用爱来唤醒她。
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梦里,他与她再次相遇,梦中的她下决心要离开这个感觉自己被遗弃的真实世界,去追寻永远的解脱,于他,有千般不舍万般心痛,“你醒来吧,相信我,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这是梦中他对她的承诺,更是深深眷爱的流露,最后一次在梦里,难得的雨天,在高楼林立、空无一人、静谧恬静的广场上,他牵着她的手,一次次把她抛起、旋转、摆手、再抛起、再旋转、再摆手,在细细的雨中,那样的缠绵与深情,令人惊艳,终究,他还是实现了与她雨中共舞的承诺,完成了她人生最后的夙愿。
自此,完完全全失去她的日子,他回归到大自然,看山、看水,明白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真谛,终究他还是从梦境中得到救赎,从而重新得以回归这个最真实的世界,曾经自己那样的孤单与迷失,那样的游走于梦境与现实之间,那样的惘然与纠结,也那样执着的去追寻过和自己同样有着深入骨髓孤单感的那个梦中女孩,那样无所顾忌的爱过,拥有过,足够了。
影片的最后,依依俏皮的一句“干吗又跑到我的梦里来,不可能是我跑到你的梦里去了吧”,仅此一句预示着结局的完满,于他,得不到梦中的那个她,所幸还有现实中的另一个她与自己相守到白头。
记得《前赤壁赋》里的一句话“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真实与梦境,理想与现实,都是人生中矛盾着的艰深命题,是梦非梦,如虚如幻,尽管梦往往并不能照进现实,但正是因为有梦,生活中的我们内心才得以保有一份最朴素的幸福感,拥有了做梦的权利,我们对生活才更加充满信心与憧憬。
就演员来看,吴彦祖与袁泉这对俊男靓女的组合确实十分养眼,拥着着“半世纪来最有气质华人女明星”称号的袁泉,这个有着如雕塑般精致五官、羞涩安静、干净清爽的女演员,自《蓝色爱情》、《上海记事》、《美丽的大脚》以来就一直被公认为拥有实力派演技的她,在《如梦》里的一人诠释两角,精湛的演技可圈可点;吴彦祖,这个帅得不同寻常的男明星,一路以来,一直努力的扩宽自己的演艺面,在《如梦》中不惜牺牲自己一向俊朗的扮相而尝试演绎一个有些许邋遢自闭的宅男,无疑是他演艺路上的又一次大胆尝试与突破。
《如梦》,梦境与真实、咫尺与天涯的凄美爱情故事,于自己,在触动中收获了一份独有的感动,一种浮生若梦,人生几何的生活感悟。
最近在研究人的前世今生之间有何渊源,所以前晚特意听了一段催眠录音,模模糊糊地被引导着进入的前世。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片高耸入云的森林,出现的人物有些混乱,大概是残留意识作祟的缘故,不过还好,我的前世也是个男人,一个白胡子老头儿。
录音结束的那一刹那,我彻底醒了过来,由于灯光的原因变得非常暴躁,双臂无力。
我不敢再去试,因为担心被困在自己的前世,无法解脱。
有位网友连续催眠了自己许多次,看到的都是同一个景象,这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
有人回帖,“前世记忆里一些画面和人物可能是几世累加的,比如把不在同一世的人物放在一个情节里。
虽然细节可能是假的,但那个主题一定是真的,那些是我们累劫以来潜意识里深深的记忆。
”我相信梦不仅仅是梦,它是超脱现实的产物,无论是前世的记忆还是未来的预演,梦与奇迹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今晚参加了《如梦》的试映会,吴彦祖来了,袁泉没来。
许多小女生都发了狂,可惜只有三个幸运儿得到了他的拥抱。
《如梦》讲述了一个关于梦的离奇故事,它就像一个诡异的爱情童话,有种阴森的浪漫。
男主角像爱丽丝一样,无数次在梦里进行着同一个剧情,和女主角由相识到相知,由相知到相爱,最后,女主角……结尾安排得有点儿意思,逻辑上也说得过去。
只是看完电影之后,有种没“饱”的感觉,估计这就是看文艺片的后遗症吧,思路没法清晰。
这部电影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在于两个场景的快速切换,在影片开始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我根本无法分辨梦境与现实的分界线,简直比男主角还要苦恼了。
不过,最苦恼的地方还是两个主角的角色扮演游戏,他扮演她的前男友,她却扮演她。
我自认为是个缺乏耐性的人,所以在看这段情节时感到非常憋闷,我讨厌被安排成别人想要的样子,因此这也注定了我在梦里都泡不到袁泉这么盘靓条顺的妞儿。
她就像个木偶,在片尾的优雅舞蹈中任人摆布,扶起来,摆直,撒手,歪倒,旋转,抱住,再扶起来,再摆正,再撒手,再歪倒,再旋转……带着话剧演员的独特气质,演的有点儿夸张。
有一处细节让人不解,她为什么老念叨着“我一直在等夏雨”呢?
又不是高圆圆。
等她湿了之后才发现,啊,原来是等下雨啊。
礼貌性的在豆瓣打了三颗星,因为我实在不够文艺,对这部电影爱不起来。
题外话:小时候好像看过这对夫妇拍的另一部电影,主角是王祖贤,也是讲前世今生的,叫《潘金莲之前世今生》。
那是我在青春期看过的第一部有异性裸体出现的电影,所以至今都觉得很劲爆。
虽然只有短短一瞬,却让我刻骨铭心。
——谢谢罗导演,真心的。
==========================================欢迎关注哟:@天亮天黑
假设最后梦中的女子没有死,她在吴彦祖的呼唤中苏醒过来了,那么电影的结局又是怎样呢?
假设一:吴彦祖回美国,女1留在上海,他们写信联系。
可是吴彦祖突然发现他越来越多的在梦中梦见另一个女2,梦见她流着泪在卫生间对着P3说你哪怕梦见我一次也好。
他突然发现他已经深深的爱上了她。
而对于女1,也许只是对梦境的一种追逐,就像看一个魔术想要知道谜底一样。
假设二:吴彦祖留在了上海,他和女1一起吃饭、约会、散步。
陪伴她,照顾她。
女1还是经常和他提到她的男朋友,似乎这是他们之间唯一的话题。
他开始觉得落寞。
似乎能够理解他老是在女2面前提女1时女2是怎样的心情了,他突然想要见到她。
他开始找她。
假设三。。。
假设四。。。
每一种假设好像最后吴彦祖都该跟女2在一起。
不管他跟女1在梦境中是怎样的合拍,现实里,他只是在病房里见过她一次而已。
而女2,陪伴他一起寻找女1,他们拥抱过,亲吻过,她的音容笑貌是真真实实留给他记忆的。
那是可以触摸的到的温暖。
女1曾经在梦境中说,我怕我一醒来,就抱不到你。
她一醒来,也许就真的失去了。
梦境多美都不及温暖的一个拥抱。
我想所有人,都会选择屈从于现实的温暖。
有些东西明明那么狗血,几乎是每部高收视率的烂电视剧必备桥段,比如绝症、比如双胞胎、比如梦中情人、比如欢喜冤家……但罗卓瑶聪明的请来了正想转型的大帅哥吴彦祖和气质美女袁泉,用梦幻的色彩和镜头调度为这出狗血剧披上了一层文艺的外衣。
不,我绝不是想说《如梦》是部烂片,恰恰相反,流畅的镜头切换和场面调度、冷色调的气氛和色彩、各种明示暗示、服装道具,这些电影语言被罗卓瑶运用的十分到位,剪辑也丝毫没有突兀之感,梦与现实的切换,配上哀伤的音乐和阴郁的色彩……加上袁泉和吴彦祖的表演,说实话我真想不出除了袁泉谁还能把这么丰富的内心戏演的淋漓尽致——能把这么狗血的剧情拍摄得如此梦幻,罗卓瑶的功力是够的,吴彦祖和袁泉的演技是够的,如果这故事换了人选真不知道会拍摄成什么样子,恐怕还得叫《如梦》,“噩梦”的“梦”。
可能是罗卓瑶之前的《诱僧》和《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的故事太过于流畅了,难免对《如梦》的故事诟病起来。
前半段的故事很好看,难得文艺片有恰好的喜感、笑点,也有着恰好的悬念,让整个电影院的观众都全神贯注起来。
但,当迈克再次找到了依依时,影片的气氛就变得微妙起来。
在影片中迈克已经流露出对依依的无限好感情况下,并且两人也已经相遇,突然出来一个桥段让迈克不用两难的选择——而他的镜头语言却分明已经表现出自己的选择——之后是一段有些拖沓的戏,让我一下由四分降到了三分。
私以为影片中大忌就是在一个可以结束的点没有结束,尤其是《如梦》后半段更是有数个点让观众产生错觉,这样反而让观众对影片不耐烦起来,明明是悲情场面,但电影院里笑声不断,足以让幕后一旁观影的罗导演和方编剧费解,结尾处半中半西的点题,更是有些画蛇添足。
《如梦》是一部好片,通俗的说是电影美学的飨宴,更有吴彦祖大帅哥和美女袁泉足够一饱眼福,但是它的故事还可以更好,结尾也还可以更好。
我在看到一半的时候,以为自己猜中了结局,我以为迈克难以控制的爱上了依依,回头去找她,在上海同她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我以为迈克对依依就像艾玲男朋友对艾玲那样,还养了一只猫,我以为迈克偶然间又再次梦见艾玲,然后陷入痛苦纠结无法自拔,我以为猫又死了而迈克会在与依依最后一次约会中,做了所有艾玲男朋友最后跟艾玲做的事情,我以为迈克最后会跳楼自杀,然后依依像艾玲一样飘忽着到处找他,最后依依对一个人说,你在跟着我么?
——镜头转到那个人脸上,他,还是吴彦祖。
PS:1 吴彦祖演的迈克很自然,袁泉十分有张力,画面及其养眼。
2 音乐和色调配合的天衣无缝,但不建议有矛盾的情侣一起观赏此片。
3 见到吴彦祖本人的时候,觉得简直是欧莱雅的真人广告。
4 吴彦祖新婚、袁泉当妈,祝这两人都能幸福。
白色,画面大量的运用曝光过度。
从小到大,我的睡眠质量都很差,失眠多梦,直接导致神经衰弱。
虽然它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损害,可我却宁愿饱受身体和精神上的摧残,也不愿意失去--梦。
梦是一个载体。
我需要它的存在,因为现实让人失望,让人不满,因为梦的存在,使活着似乎变得有意义。
当我们在梦里的时候会比现实中更直接,更随性的去表达,那时候我们的内心也是很柔软的。
所以,男友刚死的艾玲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去接受另外一个男人,因为她需要,而这种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容易被很多东西禁锢,人容易去自我克制。
曾经的很多年里,我会反复的梦见一个人,是当初失去了的第一个男朋友。
梦里跟他在一起,无论内容是好的还是坏的,在那里,畅通无阻的表达,纯粹的感情,没有现实的琐碎,繁杂,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一旦从梦中醒来,强大的落差,强烈的失落感,接踵而至。
而我只能期待着夜间的睡眠,然后继续梦中的第二重生活。
这部电影一见如故,因为产生了共鸣,往往就是这样,我看的是我的生活,看的是自己,然后深深的走进这镜子里,为自己而忧伤。
男友跳楼的片段,几年前出现在我的幻觉里,他死了啊,我记录下来;“我们是两个小孩子,遗失了家园,在寻找回家的路时,我们遇上了。
你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
”这样的话,曾几何时,我们也说过,说的时候很认真,两个似乎被遗弃的人互相抚慰伤口,抚慰对方就是抚慰自己般的顾影自怜。
max的猫死了,是他妈妈留下的猫,他妈妈死了,这些年来,这只猫几乎是他全部的情感寄托,他的猫死了,他的寄托突然没了。
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时候,那个女孩出现在了他的梦境,梦是他的衣橱,真正的他其实躲在里面。
他的猫死了,那个女孩的出现,代替了那只猫,成为了他的情感寄托,所以他错觉“你是不是猫啊?
” max,他是注定被现实世界抛弃的。
一亿,他不是真的想要一亿,他只是无力的借助一个几乎不可能的高价“可不可以像以前一样”,他原本的工作状态,是相对封闭自我的,不需要过多的与别人接触,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不曾进入人们所谓的正常的生活状态。
“去寻找其它的可能性”,这话说得漫不经心,但它却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这句话真的很幽默,他是想过去寻找其它可能性的。
艾玲,生下来就被抛弃,在她生命的最初,只有无尽的寒冷,水,如水的凉夜。
这是她的生命带给她的阴影,终身的。
她极度的敏感,缺乏安全感,哪怕就是一次,他的大意,都会令她伤心,抓狂。
这样的女人是让人心疼的,但久而久之,会让人难以忍受,甚至将对方逼至疯狂。
她的男朋友为什么会跳楼?
影片中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但我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与她有关。
也许他是爱她的,但他不敢想象他们的未来,不敢去想象他们以怎样的形式分开,他宁愿选择在这个时候死去,这样一切也就永恒了,那时候他们还在一起。
艾玲的妹妹,她是现实的化身。
有鲜活的个性,正常的生活,现实的爱情。
max的天枰开始晃动,就像我曾问自己:到底是做梦的情妇还是做现实的新娘。
这个结局很好,艾玲在跳完她的完美雨中双人舞后死去,max会有些失望吧。
如果他明白,这是最好的结局。
他们在梦的庇护下,完整的爱过,现实中不顾一切的去寻找过,没有真实的争吵,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为琐碎的小事而烦恼,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厌倦,去等他变成个二百多公斤的色情狂。
当艾玲的妹妹终于进入他的梦境,现实生活,正向他走来。
是的,人间如梦,浮生如梦。
梦是另一个真实,另一个特殊时空之中,我在,我们都在。
有人纳罕,罗卓瑶和方令正何以继《遇上1967的女神》后,十年了,才推出一部《如梦》,有人期望甚殷,对《如梦》不甚满意,有的以为此作是艺术片,难免曲高和寡。
《如梦》贯注罗卓瑶的流动和寻索命题,半唐番特色和作者手迹清晰易见,101大楼、华山创意文化园区、信义威秀一带在镜头下成功转变成不真实的城市空间,而更重要的是,时间沉淀了细密的思考,对人生的深刻领会,东方人的精神反省,这些一一诗意地反映在《如梦》之中。
《如梦》跟去年韦家辉的《再生号》一样,关注人的存在与流逝的时光,堪为近年香港电影中饶富哲理性的两部佳构。
《如梦》的基本二元结构十分清楚——生与死、梦与真、理想与现实、人脑与计算机、男与女、东方与西方、活力与忧伤、自我与他我等等。
而爱情作为主线贯穿整部电影的千头万绪,又具体化地呈现在同一面孔的两个女孩身上。
身在纽约的男主角Max(吴彦祖饰)在梦中遇上伤心人艾玲(袁泉饰),找到了理想的女神,就令他神不守舍。
Max到了上海公干,遇上跟艾玲相貌一样,性格迥然回异的乡村女子依依(袁泉分饰),Max似乎只能够在茫茫人世找出现实的对象或是理想的倒影。
理想属于一边,现实属于一边,从男人角度出发去看爱情,这是挺真确的反映吧(遇上100%的女孩几乎不可能)。
《如梦》中的依依后来奋发淬砺,投入上海的城市生活,更在现实里找到Max的梦中人艾玲,表明女人也会为个人理想而奋斗,当中可能是为了成全男人,但也可以是个人生命的实现,到底跟男人无关,是为了自主的生活而努力。
爱情以外,还有存在。
Max和艾玲一样,都在童年时,遭到遗弃,遗世独立的孤绝感,无法适意自若的生存遗憾,令Max自小就想躲回衣柜,好像要爬回漆黑幽深的母体,断绝人世,尚未诞生,永远在被保护的安全状态之中(Max埋首于计算机世界和从事网络保安工作多么顺理成章呢)。
而艾玲面对孤儿的身世和男友的自杀,直到跟Max失之交臂,早令她感到人世腐烂,存在没意思。
面对于这个不确定的、神秘的世界,Max只能够寻找。
寻梦?
寻生?
寻求?
《如梦》的外在情节及人物设置上可能令人联想到《两生花》、《情书》、金基德的《悲梦》等电影,。
然而,《如梦》到底是跟汤显祖的《牡丹亭》眉来眼去的,压根儿跟传统东方情怀遥遥契合的。
汤显祖尝言:「因情成梦,因梦成戏。
」信哉此言。
《如梦》借取或改编了《牡丹亭》梦中相会、忧思成疾、形象写真几个重要情节,但罗卓瑶和方令正并不亦步亦趋,他们没有提供起死回生和缔结婚盟等光明尾巴,而是来一个现代的转化,剎那的光辉和开悟就够了,编导借最后的梦中,世界倾坍,二人在舞蹈中迸发出一股单纯的生命力,将生死情爱赋予一种艺术美,情与梦,梦与戏,结合起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这是苏东坡在《水调歌头》经营的放任自适境界。
艾玲的死别,令Max回到自然,看山看水,这是失意现代人的一种精神出路,复返自然,Max吟哦孔子川上的名句:「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时间的流逝,生离死别教人唏嘘,而我却想起苏东坡的《前赤壁赋》也说逝者如斯,他却从变中看见不变,物我无尽,天地万物是造物者之无尽藏等领悟。
对于Max,他又从山水中看到多少?
我们从《如梦》中看到,罗卓瑶和方令正的表达主线效法汤显祖,精神核心依傍苏东坡,这是一种属于道家的美学人生情怀。
而片题《如梦》,想必是来自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的结句:「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信报》2010.5.26]
一开始的镜头就是一只死去的僵硬的猫。
他不知道拿这只猫怎么办,到网上去问,很多种答案,他把猫带到海边埋葬。
说家里还有两百多罐猫粮,怎么办。
怎么办。
我不能接受一只新猫。
看到这里感觉是非常好的。
接下来他开始梦见她,有点诡异,又温暖。
下面的内容便开始让我感到失去耐性。
导演一直在吊着我的好奇心,让我在困倦的深夜,仍坚持看完它。
后面他提到自己的家庭,瞬间我嗅到了庸俗的气息,也许是由于自己的专业,接触心理案例太多,对于这部电影把三个主人公归结到成长背景上还是很难接受的。
看到最后已然觉得这是一部演绎一个男人与一对双胞胎的爱情故事的烂俗影片。
好吧,如果要总结的话,这部片子比烂俗片文艺,比文艺片烂俗。
如果不是这个片名,如果不是有吴彦祖,还有对袁泉的那么点小兴趣,我不知道会不会去看这部电影。
看完之后,先说演员。
吴彦祖很好的又挑战了自己,扩宽了自己能够承担的角色。
然而,女主角,算是一个败笔。
不说说袁泉不好没有气质,而是她的气质就是那样安静,有些文静内敛的。
她的气质没有办法改变,这太根深蒂固的气质反而导致她在表现country girl的时候是如此的做作,那些特意显现出来的没有素质的动作,大笑都夸张的那么假。
电影就变的不像电影,像是在演 戏。
在故作天真上,袁泉远远还是不及另外一个精灵女演员,周迅。
在天真与沉静上,袁泉只能胜任后者,两者都能胜任的,周迅应该可以。
难不成是考虑到周迅和吴彦祖身高差距太大了么。
再说说这部片子。
罗卓瑶算是一朵奇葩。
之前看过城画上有关她的一片报道,这个被认为是情毒的导演确实让人捉摸不透,让人震惊,让人唏嘘感慨。
如梦是一部诡异的片子,然而她的情节又是完整的。
只是艺术的画面不能完全遮掩最后有些狗血的剧情。
抛开那些文艺的幕布,情节其实非常的单纯又狗血。
概括起来人物关系也不过几句话。
所谓的两个人相遇在回家的路途中在我看来,似乎多了一丝恋母的成分。
不过让我喜欢的,是猫的意象,这部片子,至始至终都是由一只猫引起的。
猫的还魂,让这些诡异的梦变的有迹可循。
记得那片罗卓瑶的报道,特意提到袁泉带领吴彦祖去看他爸爸遗体的那一幕。
小小的脑袋,装满了人生。
这是再高级的电脑也无法媲美的记忆。
每个人的脑袋,从一开始就开始记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纠结,要悲伤,要面对。
从这个角度来看,还是如梦的,至少我们都知道,人生如梦。
到最后,那些记忆都成为了梦。
如果她不叫如梦,这部片子还是这部片子,上海纽约特质也都不够明显,还是部裹着文艺外壳来展示人生复杂与宿命的片。
只是因为文艺的一层渲染,这部片子变的有了倔强的气质。
所以说,这部片的文艺衣服确实穿的挺有档次的。
PS: IT男的不修边幅在片子还真实淋漓尽致的体现啊= =
当每天的梦境有了延续,是否还能分清现实世界的真与假?即使每日面对着如此相同的一张面孔,可仍在苦苦追寻着梦中那个清冷身影。决心寻找梦中人时,孤单是相同的,梦境已胜过了现实中的所有。“逝者如斯,不分昼夜”。一段梦境跨越到现实中的异国情缘,两个曾经被遗弃的有缘人,结局虽喜但悲
的确文艺的抽筋。我选择相信他最后选择和妹妹在一起。
非文艺片爱好者就不要尝试了
小吴帅哥和袁泉都是我喜欢的演员。就是这片太长,我有点没耐心了
能不拍的那么像恐怖片嘛~另外,情节中这种极端的爱,我喜欢!
勉强看了9分钟 请别把电影拍成话剧好吗
“哦,他不是这样的……”
难忘入骨髓。恰似一梦浮生。
两个神经病的爱情,我就这样觉得。吴彦祖的声音真好听,英文中文都喜欢。
太文艺的电影!袁泉真的很棒!
虽然片子有些让我纠结,到是让我亲眼看见了吴彦祖,人超级帅说话也超nice,我鸡冻啊!
吴彦祖参与制作的一部文艺片。剧情的延展性比较差。为了文艺的效果,忘记了剧情的丰富。值得称赞的时充分利用了吴彦祖的文艺气质和袁泉略带飘忽的眼神。还有剧情中巧妙地安排了一些东方的玄幻因素。使得整个电影散发出一股迷人的味道。
剧本导演调度都不错,虽然两生花的故事有点重复,但角度还算新意,惟不太喜欢两位主角的演出,尤其是袁泉,太过用力了。
冲着袁泉和吴彦祖的名号来的。
其实觉得台词不是很好的
现实与梦境交织,袁泉与吴彦祖搭配,喜欢的一塌糊涂。假如真的在现实中遇到了梦中人,结局也未必让人心生喜悦。纯白的色调,却是一个忧郁的故事,希望有情人能再度重逢。
装文艺没成功的典范。。
源泉的角色像个疯子
我恨你。。 你为什么要那么好。。 让我想起了一个人。。为什么要去看你。。依依=曼
我决定再次封杀罗卓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