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完《暗杀风暴》,只能说故弄玄虚,满脸问号?
整部电影除了粤语骂人对白能给广东地区的观众带来些许“口舌之快”外。
其余一切都是糟糕的,简直浪费了清一色的港圈熟面孔,再一次论证港片已死。
首先用四个字概括:故弄玄虚。
这里的“故弄玄虚”指导演编剧想要诠释某些看似高深的东西(比如对善恶和人性的思考,或者是一场精彩的阴谋布局),然后用了一大段剧情来铺垫,但到了最后却发现所谓内涵和布局通通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只是为了高深而高深而已。
比如大反派darker,在最开始的时候会让人以为电影要塑造一个类似日漫《sw笔记》中的男主,即有自己对正义的理解,也喜欢用私刑来实行正义,以及喜欢挑衅警察,每一次行动前都会发纸条来预告。
如果darker是真有意重塑正义的话,那他对警察的挑衅是可以被接受的,因为这样才能引起足够大的轰动和震慑,赢得最大多数人的支持。
但后面又会发现不是这样的,这个杀手对很多鸡毛蒜皮,甚至说不上恶的事情都会干涉,如对付男主的无辜女友、村里的维权斗士等等,而手段通通是将目标杀死。
这种设定是没问题的,有另外的目的是能起到悬疑效果的。
但问题是,当男主在剧末揭开杀手动机之后(杀手极有可能不是为了大义,而只是为了某家房地产公司的利益),之前的一系列行为都会变得故比故弄玄虚。
既然不是为了大义,不是为了重构世界的正义,那为啥还要通知警察?
私自行动不好吗?
还有你挑衅警察就算了,连带将警察韩SIR的某段误杀队友的黑历史都挖出来?
这个杀手究竟是想警察一同参与?
还是要威胁警察停止行动?
当然,在看到剧末的时候我们知道了黑历史挖掘的真正目的:让让这位在前面90%的剧情中都光明磊落和正义凛然的角色成为另一个杀人工具。
这场戏的目的也是为电影注入内涵,让观众感受一下所谓的人性黑暗和自私但过于敷衍和不合理。
人物设计很突兀,刚刚因为前同事之死引出10年前案子中的死者薛大林、袁志邦,紧接着却是女友闺蜜之死、环保人士韩少虹被杀、多年前绑架杀警案的犯罪分子彭广福被虐…由于他们之间并不存在内在联系,所以让人一头雾水, 包括10年前篡改男主手机时间以及更换充电器的安排也是奇葩至极。
我就不说为啥换时间一整天都没发现,以及当晚为啥没充电了,我就问这套操作对行动有什么意义?
什么“时间证人”根本就是故弄玄虚,根本就是没事找事,只是强行留线索给男主而已。
反正计划就是炸两次啊,第一次炸手机的时候已经让男主知道自己躺地上和牺牲了啊,然后再炸一次就完事啊,改啥时间呢?
是的,这个改时间的操作确实能在看片过程中多加一点悬疑的,让观众觉得这背后一定另有隐情。
但你最后接不住,只能用一个多余,乃至愚蠢的解释来敷衍承托。
还有杀人通告的设计和男主在警校里的设计是一样的,10年前说出来的话不就可以锁定警校内部的人员了吗?
包括电影里最大的反转(即反派杀手居然就是流浪汉,是他在十年前假冒了流浪汉的身份和容貌一直隐藏到现在的),这个重磅反转也是丝毫经不起推敲的。
为啥在十年前被烧伤后会被认定为流浪汉?
犯罪现场唯一的幸存者,居然没有一名医生去查查dna就敢一根筋认定吗?
还有一些无法理解的情节,比如韩少虹参加论坛活动,明明是自己一意孤行,警方也在全力保护,不明白为什么最后她被杀了,还要赖在警方身上?
还有大富豪邓骅,怎么在人命关天的时刻连个私人飞机都没有,还要和很多老百姓一起到机场大厅候机,等着别人来杀他?
还有太多不可理解的地方,比如刀疤七的作用是什么?
增加悬疑?
甘愿为了袁志邦做出这么大牺牲,那十年前叫他去炸就可以了,还有最后的反转警队电脑小天才也是darker?
死了一个darker,还有千千万万个darker?
到底袁志邦是不是darker,这样的反转一点也经不起推敲。
又是一部是故弄玄虚的披着悬疑却满是逻辑漏洞的割韭菜之作。
不过冲着这么多港圈熟面孔勉强打个3星,毕竟看一部少一部,也只剩情怀了。
很多说烂片,风格雷同,邱礼涛快餐拍摄的原形毕露等等,也有看过原著的说拍不出原著的内涵,但我看完全片后,感受到的却不是这些。
我没看过原著,名字是不是这个我也懒得追究,只是在看电影前,觉得应该是某些大人物被一个个神秘杀死,然后和警方周旋,最后发现一个组织通过卧底在警局的警官,串联起了这连环暗杀案,而这起案件,是因为背后的一个惊天大阴谋………当看到豆瓣评分不合格时,我就觉得不妙,完成度邱礼涛是没问题的,他也不喜欢光是平铺直叙,警匪片对于他来说,反转再反转是拿手戏,这回是没新鲜感了?
结果看完后,我才发现幕后黑手竟然还没抓到,这种快餐电影如果结局是延续性的,那铺垫是需要各种细节来烘托和交错的。
但看了一个小时,这个局既没有暗杀,也没有大反派。
因为Dakker是一个有点绿林好汉风格的高智商罪犯,他成功地利用被害者某些被社会嫌弃的弱点,制造了这场风暴。
好吧,这就是个复仇电影,用极端的杀人手法来惩罚这些犯过错的人……但是,人家根本没这意思,表面的复仇,只是一个被网文喷到停职的警察,如何通过杀人泄愤。
男主罗飞的老婆,保护村落不被收地重建污染的环保人士,甚至离职后转投地产界的警察,都是无辜人士,如果片子说复仇,这显然不是一回事;结局罗飞又猜想袁志邦其实是帮一个地产商铲除对手。
但他是怎么把一个警方通缉多年的罪犯抓住的?
原著是不是写背后还有一个更庞大的跨国犯罪组织协助袁志邦?
他又怎么肯定吴镇宇一定会私下将通缉犯处死?
这通缉犯当时在逃命搏斗,都没来得及看一下同伴生死就跳海逃走了,吴镇宇怕他干嘛?
还怕他详细的描述那天发生的事?
袁志邦弄这么多幺蛾子,花了十年时间忍辱负重,最后究竟是想用极致手段做法官,还是丧失底线帮财团做黑手,我估计没什么观众能看出来,因为电影拍的是每样都沾边,但又没一样能完全套入剧情。
原著肯定应该是有结局的,结局是什么已经不重要,因为电影应该没结局了,把一个有延伸性的故事拍得四不像,是快餐电影的特点。
邱礼涛是有实力,但如果追求效率,质量是绝对无法保证的,聪明的王晶就是如此,他的快餐电影注重的都是些屎尿屁和烂俗的笑话,虽然没啥内涵,但就是看完哈哈一笑就过去了。
如果题材是沉重又有原著背景的故事,交给邱礼涛来处理是不明智的,香港不少导演都比他胜任,因为他没时间去把控细节,而偏偏《暗杀风暴》这类故事又需要沉淀,既要表现民众对私刑法官的内心支持,又要唤醒凶手随意杀人是违法行为。
最后提一下,有不少人说因为古天乐演乞丐,所以这个反转已经早料到了。
我估计主创团队当然会想到这点,更说明了古天乐演的换脸袁志邦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因为他们不怕这个演员暴露身份被大家猜到,可惜的是,电影结局的反派,应该也只能是古天乐一个人了。
从 《死亡通知单》改成《暗杀风暴》,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认为片名带“风暴”两字,看起来会觉得特别厉害。
19年就拿到的龙标,直到今年才上映,除了一些档期问题,我总在想是不是在内容上也做了一些修改。
三四年前的作品,放到现在上映,也会让观众对影片打上折扣。
另外不知道是不是观影影城设备问题,画面总感觉有噪点,且有拖影,上次在另一家看《扫毒3》也有同样的情况,让我有种呼吁出修复版的想法。
众所周知在港产片彻底失去市场竞争力的年月里曾经的港片中流砥柱们一直在坚持不懈地拍烂片演烂片,无数粗糙敷衍到匪夷所思的作品让人频频生出是否洗钱的疑虑。
但是随着假拍片真诈骗的港片制作风潮不断被巩固的,还有打造这些电影圈“理财产品”的明星们稳定的口碑。
大陆非流量明星类别的影视从业者在观众层面的信誉度和口碑往往都撑不过三部烂片的考验,但是我们敬爱的老港人们每年最少三部,以邱礼涛的速度直至息影可能还预备有三百部的烂片产量,却不曾折损他们不断圈钱上映的节奏。
邱导影片的节奏可能把握不住,但是烂片诈骗的节奏永远井然有序。
如果不是今年接连的几部港产诈骗大戏票房几乎也分文未取,我真的以为港片剧组是当下大学生的就业蓝海了。
(但是毕竟相对而言今年全球范围内电影票房都在缩水,眼前三四部赔钱货应该不足以让他们收手)《暗杀风暴》显然是一个不能称作电影的长视频,而且还是被投放在长视频网站的标题党式的竖屏视频。
首先这片名曰“暗杀风暴”,但请问除了第一幕的老领导以外谁是被暗杀的,全是在反派无比高调的发了半天预告函,有的开着视频直播,有的在光天化日下的人流密集区杀的;这片子各种海报上显示古天乐是男主角,但请问正片中他露脸时长超过二十分钟吗?
最无耻的当然要数,在今年看了无数部“上篇”院线片后这部电影居然也是一个隐藏腰斩片,整部电影发展到第二幕结束时戛然而止,虽然彩蛋中显示了反派进一步的计划,但是以目前此片的成色也可以预想必然是不可能拍摄续集了,那么观众花了一部电影的票钱却只能享受残缺的观影体验,这又何尝不是一种电诈呢!
看完电影第一时间想暗杀导演,下一秒反应过来这电影存在的意义就是刺杀观众,至此已成艺术。
反诈宣传电影在诈骗观众,反恐电影在恐袭观众,反pua的女性主义电影在消费女性过往伤疤,今年国内创作者在大规模学习打破第四面墙啊!
影片的内容在我看来完全都不值得评价。
胡杏儿被绑票不找警局拆弹专家打给废柴老公;男主发现同事要遇险不给人家打电话也不喊两嗓子及时止损,直接默认人家凉了;反派被炸毁容成了当年案件的唯一证人,结果真实身份其实就是当时警队的警察这件事居然没人发现;古天乐最终揭秘真相说自己不是幕后大boss,但是已经产生的所有死者都和他有着直接利益关系,合着所谓的darker也是你马仔呗。
邱粉经典话术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已经很不错了”,“虽然很烂但是我看出了他的私货”,“真要放开手脚拍就看不着啦”,估计也是邱导的虐杀类B级片看多了自己得上斯德哥尔摩了,把拍电影玩成了做诈骗,把电影质感做的连短视频都不如,自己在片场待过几分钟都未知的项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在市场上,还要替他找补,62岁的老登了还吧他当宝宝护呢。
当然港产区现在还能继续蹦跶的也差不多就那几个老家伙了,华仔古仔100岁了还得演绎警队兄弟情,搞得简中人以为香港延迟退休比大陆还厉害;邱礼涛估计也会为短视频行业鞠躬尽瘁,他现在就像高考落榜复读多年仍然不举,索性“重返校园”替应届生当枪手的该溜子。
此情可谓是“如此诈骗三十年,直到大厦崩塌”。
有朋友说罗飞应该是亦正亦邪,精神分裂的角色其实他偏正气其实没有问题,毕竟darker是地狱判官的定位,如果罗飞也带邪气,这部电影人物就失衡了但是感觉每个角色都太功能化了,100分钟塞了5个案件。。。
每一个都有完整的起承转合,导致没有时间塑造人物,工具人属性特别强,该破案就会有法医出现,该结局了韩sir排着队黑化如果舍掉一个案件,花时间塑造一下人物就好了,现在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我根据TVB警匪片脑补的,不咋看TVB的人可能无所适从忍不住想,这要是一部剧该多好啊,罗飞,孟芸,袁志邦,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家庭和故事线,下了班整班人一起去酒吧happy hour,然后一场巨变,罗飞目睹好友一个个离去,终于振奋起来开始追凶梦里的TVB辉煌,哎
我本人因为死亡通知单电影版在香港开拍,所以买了一本原著小说看了。
电影开头就是爆炸仓库一段故事开始的,和小说写的很贴切,一开始就有代入了(这点代入观感和看拆弹专家2一样)电影悬疑风格很重,要一丝不留神盯着电影一时一刻。
darker反派压迫感真的很强,又是IT高手又是有钱人收买别人给一万港币。
古天乐和吕良伟表现很有幽默感又出色。
特别是古天乐最辛苦了,要饰演一人四个角色,拍戏前还要化几个小时的烂脸妆容,演乞讨者演的特别像这点给古天乐点赞👍🏻张智霖和吴镇宇饰演的也有小说人物贴切感。
值得一看,看一遍是不够的,要看两三遍。
其实看到2022-2023那一长串的邱礼涛作品清单,我就知道这位大哥又要开始放飞自我上班打卡式执导了。
但难免还是会对他的作品有不该有的期望,毕竟也是从伊波拉病毒,人肉叉烧包,阴阳路开始跟了30年的B级片大玩家。
而且老早就据说本片还有个名声在外的小说原著(虽然我没听说过)。
结果,我都不知道该把锅推到莫名其妙跳来跳去的剪辑身上?
还是好端端把人家据说悬念十足情节曲折的原著改编到面目全非的编剧身上?
又或是图有名声但本片并没有交足功课的主演群身上?
真的我觉得还是怪自己,就不该对一旦高产的邱礼涛有任何的期望(祥林嫂上身)。
当然,本片的剪辑确实很莫名其妙,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又要赖上了神秘的剪刀手总局,部分转场交代得模糊不清,一会儿觉得观众是低能的需要不停用角色旁白音交代剧情,一会儿觉得观众是上帝视角,啥都不用说你们就该全知全能。
然后说好的情节曲折反转不断呢?
基本上所有要转的点都早早暴露得一清二楚,镇宇哥从中段开始,导演就忍不住用各种镜头角度,和对白情节,骚扰观众,快看快看,这个人马上就要反转变成坏人了,而且是个被抓痛脚的坏人。
还有古仔,你说宣传C位有你,接着看到你在里面演个粗口讲到laklak声的流浪汉,再接着年轻版的陈国坤配上了你的声音(此处我不太确定是否真的用了古仔配音,但陈国坤一出场,我立马就听出来这是个古天乐声音的李小龙了,就完完全全是古天乐说话的那个调调),所以啊都不用猜,就知道大哥你没被炸死啊,而且炸一炸从李小龙变成了杨过,那么,悬念在哪里?
接着要说到演员们,万年一哥阿sir华哥啊,胡杏儿阿佘黄德斌吴毅将等等一大班TVB朋友们不用说,把布景板的工作干得挺好的;周秀娜的酱油也不多说,可惜没有机会露下腿露下身材;蔡瀚亿没什么发挥,黑仔也是出场就领便当;最后说到三位主演,镇宇哥延续这十来年的状态,招牌式上班打卡演出,不知道是导演限制还是剧本角色限制,这种“一次意外足以致命,被要挟犯罪”的桥段实在太老套,他都不知道该咋发挥,而且还在和吴毅将的打斗场面中,暴露了自己搞不定动作戏啦,武打替身的背影在每一个难度动作都暴露无遗。。。
张智霖是最失败的,Cool魔本身是真的帅,万年帅,但演技真的被高估了,角色极其局限。
按我看到的介绍原著小说的文章,罗飞是个颇有层次,受过创伤,有过去的男人,但仍对灭罪破案有偏执,死牛一边颈,然后张智霖除了“木”,基本上没看到太多分层的演技。
最后是古天乐,不得不说,古仔黑完,僵完之后,其实真的很适合演疯癫狂躁的反派,甚至完觉得从十年前毒战的蔡添明开始,他就应该多演反派。
而且爆粗爆得还蛮顺耳的,让人怀疑他日常生活是不是也那么爱AB你个CD,香蕉你个箩柚。
当然,他用力过度的老毛病在本片也未能幸免。
咋一看本片好像被我说的一无是处,但想想我为啥要看,为啥要写,其实还不是对邱礼涛仍有期待,对港片仍有爱。
你说涛哥你,如果尝试大的转型然后拍砸了的话,我也就认了;结果你中规中矩地拍,居然拍成这样?
白瞎了这阵容,这原著啊,你哪怕就按着TVB的套路,多分点镜头给阿佘黄德斌他们,钱该烧的烧,故事不要乱来笔直往下拍,也能出个6-7分的爆米花大片呀。
结果现在,我不得不愤慨地打个5分。
顺带又不死心地继续期待你的下一部。。。。。。
前面废话太多浪费胶片,后面反转又太过密集喘不上气,这片子故事挺好的,就是节奏的安排太不合理,好像玩游戏一样,你上来没有新手教程直接就突突boss?
这对没有看过原著的观众并不友好,不是说非得用渐入佳境的感觉去拍,而是要用有限的时间去展现更多的悬疑推理故事。
请了这么多明星阵容各种客串,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讲非常不好,原本观众是会被故事带着走,结果你一会儿冒出一个明星,一会儿跳出一个熟脸,你这直接把观众赶出戏了。
悬疑推理类型的片子大致就有两条路,要么节奏很慢留给观众时间去琢磨怎么回事,要么快节奏但需要关键问题逻辑严谨流畅,在观众以为完美的逻辑链条中悄悄替换其中一个,从而最终达成反转。
结果这片子两条路都想占,一边走一半,这能好的了?
吐槽点:《神探》分裂模仿秀,雨天特效,忽略DNA,弹道测试,换枪……好多问题,有些是故弄玄虚,为了悬疑而悬疑,折腾这么多年模仿一个残疾人便于作案?
反派在其他人眼中都已经死了,你需要多此一举吗?
有些根本就等同于胡来,比如反派整容,这不明摆着耍赖胡来吗?
你要这么拍就等于是作弊了,这还推理个什么劲儿?
随便换一个陌生脸谁能认得出来?
那换枪什么玩意?
直接就说是几个人乱斗中匪徒抢到警枪杀的就行了,如果心够黑的话,还可以说是自己干掉了其中杀警的劫匪,不光可以洗脱罪名还能升职拿奖章,你跟那换什么劲儿?
又掉《神探》里出不来了?
吴镇宇,前面演技不温不火,直到最后机场发现被反派误导那一幕才爆发了一小下,之前全是划水……古天乐,没话说……唉!
张智霖,镜头感不错,出现分裂幻像与现实衔接很巧妙,从旁观者视角是应该看不出来的,这一点相比《神探》里的刘青云更为细腻,但是!
你太细腻了就不像偏执狂了,没有爆发出来的人物张力,全程照本宣科。
那个被误杀的警察的弟弟,蛋疼!
这个人物设定也有问题,你作为一个警察要知道什么事儿该做什么事儿不能做,直接想弄死凶手为兄报仇?
你是警察啊!
当着俩同事的面要弄死凶手?
这人物能这样蠢的吗?
吴镇宇还得拿枪指着他才放手?
这是警察能做的?
港片特有的一个特点,关键时刻某人必定降智,总得有报仇心切,不管不顾,毫无逻辑,这么拍说白了就是导演或者编剧的功力不够了,当剧情起伏不够曲折,甚至处于同一个水平面之时,就只好拉低某人智商与逻辑去反衬主角的相对的高明,这就像水桶效应,拆了下面的一块木板,看似体现出上面的水平面高了,其实整个水桶的水都会付诸东流,最终是拉低了整体水平,得不偿失!
还是说那个弟弟,你当警察应该是为了抓住凶手然后把他送进牢房,而不是兢兢业业追查到最后选择直接毙了他!
否则你还当什么警察?
你直接去当杀手得了,无拘无束快意恩仇!
从艺术上说,这个人物逻辑不对,从价值观导向上说,这个人物形象传播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警察啊!
知法犯法后居然没事儿人一样?
《怒火重案》也有同样的问题,甚至价值观更可怕!
更离谱!
如果我是导演会这么拍:在下水道自己强忍泪水放下枪,当最终得知是哥哥是被自己视为兄长的吴镇宇杀的那一刻,先是一脸茫然,再到不解,再到悔恨,最后不知所措的走掉……他无法平衡仇与义,所以选择辞职,当个普通人是光明磊落的汉子,当一名警察也一直恪守职业操守,不仅这人物形象对了,连带着将警察这个职业也树立的高大起来。
根本不用担心,这样演会抢主角的戏,超英类型片里英雄形象一大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也没见谁说喧宾夺主了,这么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他可以在续集里再出现,而且,你既然已经请了这么多咖来串戏了,就不能把这个角色也利用起来么?
找一个二线的熟脸来演都可以啊!
这么一来整部电影就有了无限延伸的可能,就算留给观众一个脑补遐想的空间不好吗?
无人机把警察引到下水道那一幕,完全可以用其他更简单的方式,一张字条,一个图片,一个短信都可以,没必要用无人机嘚瑟这么久。
就是为了显得炫酷罢了。
总觉得这片子有点《电锯惊魂》的影子在里面,都是锁在一起的俩人,其中一个是反派假死,都是易容躲入幕后,都是金属机关残害受刑者,都是通过一系列古惑洗脑,产生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直到最后有了新的门徒,继承了遗志……现在的港片几乎全是拼接而成的,东边抄一段,西边再抄一段,抄来抄去把自己的魂魄抄没了,原来的港片有足够多的想象力,有原创精神,甚至碾压日韩电影,现在倒好,人家棒子片越来越强,越来越有自己的主心骨,港片不进反退,除了本身创作力枯竭以外,某电最少也得担个次责!
还行,故事挺有悬念的。
最大的BUG就是古天乐饰演的拾荒人,这么大牌的演员怎么可能演一个无名角色呢,所以观众很容易猜出答案,悬念大大削弱。
如果找一个不知名的演员演这个角色就好了。
女主好丑啊,一笑起来脸上都是褶子,好恐怖!!
。。。。。。。。。。。。。。。。。。。。。。。。。。。。。。
古天乐的动机实际上经不起推敲,他这一系列动作究竟目的为何。
身为希望之星,警界翘楚,虽然被革职下放,但毕竟是生活作风问题,而并非违法犯罪行为。
只要忍辱负重几年,并非没有起伏的机会,毕竟身负天才之名。
但他不但杀了上司,还用自己的身份和揭穿他的孟芸同归于尽。
要知道这一炸,你的身份可就没了,你又不是A级通缉犯,让自己成为黑户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一个没有姓名的乞丐会比一个被革职的公务人员活得更好的么。
要知道无间道里刘德华费尽心机为的可就是一个好的身份啊。
而被炸后全身70%烧伤,就更让人难以置信了。
你看看他后面和张智霖的追逐戏吧,没练过几年跑酷都没戏,他这身手你说他受过这么重的伤,这康复能力还真是平平无奇呢。
而张智霖一直没从女友被炸死的阴影里走出来,时不时的会看到已经死去的女友,精神恍惚而被调去做文职。
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有些神经质的落魄警察。
可实际上除非你一直在脑海中提示自己这点,否则观影过程中基本上不会意识到这个设定,对比神探大战里的刘青云,张智霖演的太正常了,简直就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大好青年。
显然本片是想要排成系列剧的,Darker是另有其人还是就是古天乐,结尾并未说明。
而他究竟是就是为了当个审判者还是真的是某个地产集团的雇佣也未置可否。
因此反派一直动机不明,正派在结尾突然头脑风暴看穿一切,都让本片看上去并没有阵容展现的那么出色。
像玩了一次剧本杀,推理过程很过瘾,但是拍摄明显是成本受限,手法比较像邱礼涛早期的B级,虽然阵容没有什么天王组合,但都是港片老熟脸。最后我终于知道为啥这片再三不过审了,因为结尾居然坏人依然逍遥法外,这种片能在大陆上简直是奇迹啊。
简直被它的经典魅力震撼到了!情节的起伏跌宕、角色的深入刻画,都充满了当年香港电影的风采,仿佛我又回到了那个青葱年代。
2019年就拿到了龙标,拖了N年才上映,感觉上就过时了,剧情一片混乱。我是发现了,邱礼涛就《拆弹专家》还有一个翻拍的《谈判专家》还行以外,其他片子都不咋滴
全是老面孔,赶了场粤语,这片子要是早几年上,还算有点儿意思,压到现在就是纯纯的旧活儿硬整。与灵魂对话协助办案,把雨衣换成冲锋衣,疯癫不如《神探大战》,张智霖也演不出刘青云。对剧情反转和身份互换的解释合理性尚可,叙事上用观众与角色之间的信息差来设置悬疑性。较短篇幅里塞这样的故事长度有利于把控节奏,可深度却本末倒置,最后陷害警察,挑战香港司法的Darker真正目的居然是为了金主的房地产项目?匪夷所思…
电影主线很明确,明线是寻找背后的Darker,暗线是每个人物在极端情况下的抉择,即“电车难题”,也就是反派想要人在一瞬间飞升天堂或堕入地狱。部分画面看得人心惊肉跳,剧情虽然算不上很烧脑,但是反转的铺垫与设计真的很巧妙。
没看过原著感觉信息量有点大。邱礼涛一贯简单粗暴加后面反转的观感还算可以。当然很大程度依赖加分的剧本,也就显得除了阵容之外的港片警匪的基本配置还挺普通的。节奏可以说是相当紧凑,以至于对感情的描写几乎可以省略不计。总体来说是一部观感酣畅淋漓且言之有物的港片。
看過《掃毒3》之後再看本片竟然覺得還蠻好看的?(納尼?腦殘粉就是信不過)每場戲都有幾個港星出場跑龍套,充分浪費但港片粉很愉悅;雖然感覺在拍分場沒有細節,但「行私刑」主題其實很適合邱導演,古天樂臉上紋身夢回《夜叉》
13/8/2023 @ Festival Grand。難得睇返(5年前)拍中型製作既herman,劇本比起掃毒3正常得多 // chilam演技依然萬年如一日,明明咁大個神探角色比佢做都係好唔突出,鎮宇都係一如預期既見票即收式演技,古生本色演出既冷面笑匠式狂爆粗真係忍唔住笑,然後一大堆星真係純粹過黎客串一兩場完全唔重要既過場戲 // 胡囧既幻像到底有咩用處?
太难看了,片里是找darker,片外的我像joker,真当观众是傻子呢?就这水平拍出一个悬疑侦探双扑街的片,先不说让古天乐一个c位宣传的演员演“平平无奇”目击者有多搞笑,里面的中二程度,设定的过时程度都是十几年前的水准,结果一看19年拿到的标。诡异的色调,让人怀疑是不是我色盲了,简直太难看了,还有对老港片乱七八糟的“致敬”,真的别嚯嚯港片了,集结这么多明星拍出一个浪费时间的烂片,真的看无语了。
剧作本土化轻车熟路,港片气质十足。剧情没有bug,但换脸梗显然减分,古仔演得没必要啊。张智霖有点接班人的气象,可惜这片拍摄到上映又已过去五年,系列片估计难成行了。老吴不打酱油,奉上全片最深沉幽怨的眼神和内心戏。国配制作很潦草,也是近来很多港片的共同问题了。
主题是黑暗与谋杀,以对受害者“七宗罪”的惩罚方式展开,讨论了结果正义与程序正义的意义。层层递进,情节紧凑、反转多端,充满了推理的元素,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猜测和思考。
【6】也就仅仅比《扫毒3》好吧,跟《神探大战》有一定差距,古天乐选角是失败的,如此酱油的角色找大牌演员来演就相当于把“剧透”二字怼到观众脸上
刚看完这片让我觉得香港电影还没没落,这种高智商犯罪还是港片拍的够味,全程高能,稍微走神就会错过细节,喜欢张智霖的表演,他是现在最贴合我心中的罗飞。
原著党基本满意,节奏很快,细节上有改动也不影响主线推进,前因后果交待的很直白没有藏着掖着吊胃口这一点很好,张智霖是最帅一版罗飞我很喜欢。
23.08.26和越月影院🛋️观影,回去了两个人还搁那理(¯―¯٥)。。其实感觉拍得不咋滴
前半部分还挺好的,开场“每当有罪恶,暗黑中总有人在凝视“的标语出来之后,紧接着的就是两个疑似监控器视角的镜头,拍摄张智霖接到胡杏儿电话的戏码。用停机再拍来展现推理的全过程,在天台跑酷的时候又出现了主观镜头,像在玩第一人称大型网游,再加上不断出现的死亡通知单,剪蓝线还是剪红线,三个隧道同时按按钮这种偏向于玩弄式的设定,更增添了种影游融合的色彩。提到了私自执法者、地产开发影响原住民这种现实向的议题,在后半段又完全崩盘。不断地在利用时间线的倒置来形成反转,到后面还做到了每分钟转一次,完全跟不上逻辑,这里一出那里一出,我是没想到看到最后,都不知道真正的darker是哪位……替身、面具这类寄生于他人身份而活,失去自我意识的情节,似乎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
没读过原著 但非常精彩,这部邱礼涛拍的确实可以 最后也是环环相扣,但是最后明显还有幕后黑手 有点烂尾了
一部电影看下来都不知道真正的darker是谁……无语了
这些人来来回回,就像是一帮专门拍港式警匪片的公务员,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龙标是19年的,也是过于遥远了……误入了一个国语配音的场,太尬了,像是在看什么港产网大。但哪怕除掉这点场外因素,整个片子也没太大意思。主要吧,就感觉邱礼涛这种程度的“发疯”已经吸引不到我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是早几年看到我高低也得感叹一句:哇居然敢把警察拍成反派诶,好敢拍!但是现在的话,你就觉得这个鬼日子逼得所有人都在发疯,不发疯根本看不到头,再看到类似的剧情我真的只想说一句:就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