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愛是近年少數打正旗號的華語歌舞片,陳可辛的嘗試值得鼓勵,縱使我不認為這是一齣真正的歌舞片。
或者下一次,有人會夠勇敢拍一齣真正的歌舞片?
對戲中的歌曲感受不算大,當然金培達作的曲是絕對不錯的了,然而詞的部分卻不算十分出色,可能這此始終是華語歌舞片的最大制肘。
歌舞部分遠遠及不上對白多,可能是陳可辛害怕歌舞太多觀眾會沉悶,也可能是因為電影中歌詞交待劇情的能力先天不足所致,究竟是什麼原因,觀眾大概無從稽考。
電影一開始已經十分「熟悉」,池珍熙街上一段歌舞讓人想起萬花嬉春(Singing in the Rain);接著馬戲團一段的用色、場景,看來更像師承情陷紅磨坊(Moulin Rouge!),戲中戲的的表現方法跟紅磨坊也頗相近。
相比之下,紅磨坊的歌曲編排下過很大功夫,效果讓人激賞;然而論劇情的豐富程度,如果‧愛的表現又要比較好很多人質疑池珍熙的角色可有可無,甚至不知道他在戲中真正的身分是什麼。
我回想當年看貝隆夫人(Evita)時,對Antonio Banderas的角色也有同樣感覺。
當年我還未知道,Banderas的角色在希臘古代戲劇中有個專有名詞叫做"Chorus",有時扮演戲中某角,有時只負責講述(唱出)劇情,並不參與戲中人物互動,簡單來說就是百搭「二打六」。
池珍熙在如果‧愛中的角色,大概也是一個chorus吧。
據說原本說書人的戲份是比較多的,只是因選角問題(聽說原本的安排是由張學友演說書人),最後變成這樣子,恐怕是大家始料不及的事,畢竟要一個韓國人背重戲用普通話說話唱歌,還是有點強人所難吧。
我覺得不論戲份多少,池珍熙算是稱職了。
只是比起金城武的冷酷表情和會演戲的肢體動作,張學友的懾人歌聲,還有周迅會說話般的動人眼睛,無論如何是被比下去了。
男主角們幾乎沒有什麼跳舞場面,金城武靠的是大特寫表情(害我每次看見他出場都只顧看他的臉,幾乎沒看到他演得怎麼樣──金城武的「美貌」,難道也是妨礙觀眾留意他演技的魔障?
)還有肢體動作,都很能表現他角色的憤怒和無助,因此我尤其欣賞他在戲中前半部分的表現,那時的他幾乎可以用「上身」來形容。
張學友演聶文的沉鬱壓抑也十分不錯,當然他一開腔唱歌,就更加感到他的迫力了。
他的歌,連音響部分也特別強勁!
周迅是我比較不熟悉的演員,但她夾在金城武和張學友中間,表現可說是毫不遜色。
我很喜歡她年輕時的造型和小女兒嬌態,實在可愛得不得了。
她在戲中不算十分美麗,但卻獨有一份魅力。
她躺在床上聽錄音帶那一幕,睜著圓圓的眼,像是要看透一切似地,那種眼神實在很難讓人忘記。
她在巷子中那場歌舞,我更認為是片中少數歌舞場面中最出色的。
加上剪接的功勞,使這段歌舞和劇情少有地配合得天衣無縫。
如果讓我重看,我會選看這一段!
電影的美指也是少有的出色,整套片子看來就是很美很美。
有小心留意的話會發現,孫納穿紅的時候,她是天真的無邪的,總是正要或已然愛上張見東,我挺愛這個小小的、不怎麼顯眼的象徵。
劇情的部分不多說了,反正就是很簡單的愛情故事,可能你和我每天也會遇見的那種,離別的原因各有不同,終歸也是離別,面對愛情的傷口,我們每天都要選擇,如果忘記,不要忘記......
这世界上有一种遗憾,可以让一代乐坛宗师李宗盛在昏暗的灯光下遍地寻找蓝色的小药丸,这种遗憾叫ED。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对于ED,或者说勃起功能障碍的定义是:持续不能达到和维持进行满意性交的勃起。
勃起象征着一种力量,所以关于ED的这个定义如果上升到具有普遍意义的高度,那就是说:软弱无力是不能成事的。
由性这个人类根本出发,我们会碰到女性主义、权力,甚至革命,国家命运等等含义深奥的词汇,但是,天经地义,与“性”这个字关系最为亲近的可能还是“爱”,弗洛伊德就觉得,所谓爱情就是性本能的表现,说得好听一点是性本能的升华。
按照ED给人的启示,如果软弱无力,还会存在爱吗?
伟大的导师马克思教导我们:“如果你在恋爱,但没有引起对方的反应,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如果你作为恋爱者通过你的生命表现没有使你成为被爱的人,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就是不幸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卷,第155页。
)如此看来,陈可辛导演最新力作《如果·爱》中的聂文和林见东实在要算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曾经或者正在觉得自己与孙纳恋爱,却不曾被孙纳所爱。
他们给予孙纳的绝不止精液的一点热量,但是唤起的却只是孙纳在自己人生道路上又进一步的由衷喜悦。
Erich Fromm《爱的艺术》一书1956年在美国出版,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以为不过又是一本“鸡汤读物”。
其实,这是一部相当严肃心理学著作。
在Fromm看来,爱与软弱无力无缘,应该被看做是一种力量,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
爱应该是奉献和给予,在给予和奉献的过程中让你所爱的人获得新生,而爱人的新生将给自己带来新的希望。
聂文和林见东的不幸在于,他们给予和奉献了,也使得孙纳新生了,但是孙纳回赠给他们的却是背叛和羞辱。
孙纳值得同情,从她偷吃林见东吃剩的面条开始,毕竟,“什么爱情故事,可以填饱肚子?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万恶的资本主义在政治上鼓吹自由原则,在经济上鼓吹市场原则,老孙是受了他们的毒害了。
在她看来,与填饱肚子相比,爱情居于次要地位,老孙如同齐天大圣大闹天宫一般挣扎于人世,她信奉得是等价交换,互利互惠。
所以,她对美国人说“OK”,希望林见东有一天做导演能捧红她,抛弃林见东奔向林的副导演同学的怀抱,最后遇到聂文。
爱的定义被每个人的生活经历做出不同的书写,是迈向名利的台阶呢,还是相互索取太多的占有呢?
或者,是一个十年的心结?
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不再有当年张学友自信满满高唱的“如果这都不算爱,我有什么好悲哀”,他如今婉转低回得是:“也许,你是爱我的。
”或许,并不是真的不知道什么是爱,只不过当时我们太匆匆,所以只有在回忆里面,才会想起青海的草原和自己最想演出的那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伴着泪滴说一句“我走了。
”这回忆的短暂瞬间让人变得清醒,这短暂的瞬间可以让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白瑞德,自信“Tomorrow is another day。
”但是,在接下来的时间内,面对命运和生活的冷硬,即使有了辉瑞公司的帮忙,我们真的就能坚挺火热了么?
很多时候,我们笑着说:“以前真傻”,事后,我们却并没有变得聪明。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出去会变得可爱-如果·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我离开永远都不再回来这是周迅在如果爱里面的歌,我非常喜欢,听她在里面一直淡淡的吟唱。
那个单身小女子老孙(孙纳),过着窘迫的生活,却倔强而乐观,为了梦想她不惜一切,其实是有些佩服她的,有勇气去做很多事,有勇气去放弃很多事,住在简陋的半地下室里,不害怕,还可以和林见东那么快乐的吃火锅,任窗外漂漂洒洒的飞雪,地下室那种暖融融的景象很有感染力;为了达成她做演员的梦想,要跟那个老外,之前却把纯纯的她献给那个她喜欢的穷学生,被老外骗了之后在雪地里躺着的那个弱小身影,半夜紧张地磨牙,拖起皮箱决然而去的背影,不许林见东在地下室的窗子目送她远去,而会在外面用雪块砸玻璃的那个狠角色,若干年后终于蜕变为她梦想中那个成功优雅的女人,她爱过吗?
她忘记了吗?
我想她爱过,毫不考虑将来就全心付出的爱,但她的个性却又让她决然离爱而去,在若干年后,幸好她遇到的是聂文,俩人在多年的合作中滋生了那种感情,还是彼此依恋的。
反而,金城武演的那个林见东,一开始是不太具备吸引力的,一个落魄的导演系学生,不知未来该往哪里,又能带给孙纳什么呢?
很多男生在一开始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吧,一个我在这个世界上闯荡,你除了给女友年轻的热情和爱恋,还能给她什么呢。
但那份感情确是那么深那么重,当那个男孩终于成为一个男人的时候,难忘十年,难忘每年回到那个小屋时的录音,那个充满一年的期待的声音或是假装忘记假装快乐或是哭泣爆发的声音,那半夜无法入睡时渺渺的香烟,那在半夜奔入游泳池后的幻觉和一滴泪,在戏里戏外对孙纳的真情和关切,不过,那只是曾经的爱让人难以忘怀罢了,已无法再续写,也不能再用孩子气的报复来伤害,只是十年后才终于放下心情,可以平静的接受分手的现实。
电影中的不少场景令人难忘,也很喜欢金城武在剧中剧的扮相,很有西方舞台剧的味道,他是个有魅力的演员,周迅也是,因此,除去唱歌的功力,我喜欢金、周两人在电影中的表现,从表演到歌唱,都是用心而为。
只是,过去的只能过去,放弃的只能放弃,事情永远要往前继续走,如果爱过,那就是精彩!
这是唯一一部,我看了上十遍的电影。
三年前在上海,七遍。
三年后在海外,三遍以上。
第一次是在上海学校附近的小电影院,和室友,我们都数着日子盼这部电影上映,等到了就结伴去看。
片头的雪花,我已经悄悄安静下来。
我知道我会爱这部电影。
不不,我看的不是这戏里的爱情观价值观,也不是谁谁的演技如火纯青,我是感情动物,任何事凭感觉做判断。
很鲁莽是不是,就是这份鲁莽令我在五年间,对这部电影,渐渐有了不同的感受。
我看到的不是如果爱,而是爱。
为什么不是爱呢。
十年前十年后,一定是爱。
只是命运太强势了,没有人能同它抗争。
于是人人都更期盼简单的爱,没有生之不易没有死之壮大,只是简单的平和的,小小的从容的,却只是一刻。
五年前电影院里的第一遍,我在林见东怯怯地又温柔地说“我们真结婚吧”流了好多眼泪。
这一句话在五年后的今天,依然能让我泪盈于睫。
“我们什么地方都不去了,你不去美国,我也不回香港。
我们,真结婚吧。
”我默默地一遍一遍重复这句话,有个人在屏幕那一头说了一个好字。
我看见了,却装傻。
因为有些未来,彼此都知道给不起。
后来的六遍在上海的大学,在孤单的寝室,在无数的黄昏黎明,我看得懒散又落寞。
心里装了好多好多沉重的石头,它们压得我喘不过气。
没有爱情,没有如果爱。
那是一段苍白的荒芜的,被放弃的时光。
我只是试图在一个故事里掉眼泪,想象一个人来带我走到温暖,同我说,我们结婚吧。
之后远渡重洋的两年多,我好像谈了一场莫名其妙的恋爱。
山高水长的世界,我与一个人有两年朝夕相对的陪伴,他曾在异国的星空下突然抱起我在空地上打转,在众人面前轻抚我抽筋的脚踝,在夜晚无人的幼稚园的滑板上唱歌给我听,可是那依然是一段莫名其妙的感情。
两年半后,他回国,找了借口再也不回来,面对一屋的杂物和周遭未处理的琐事,人却突然清醒过来。
爱原来不是假设,不是自己为自己设定一个如果,然后要去与这个如果里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火热的爱情只出于暂时,爱情坚持下去,难免渐露疲态,再不愿包容,了解和体谅,双方开始咄咄逼人互不相让。
原来我们都累了,找了理由分开。
事后他有后悔求原谅,我却已经清醒,来到这个国家一直到要离开,这几年好像一场朦胧的梦,梦里为自己假设了一个可以开花结果的爱情,梦醒了,仍旧孑然一身。
不是不惘然的。
爱,永远不会是如果。
有了如果,都是迁就。
而迁就,不会带来天荒地老啊。
我越来越喜欢开头不久的那场歌舞。
他曾经有一个爱情故事,少年时情浓时。
少年,这一个词就够了。
这一个词,就能将我的思绪带得老远。
我心里住着一个少年,他穿白衣,他在球场上大汗淋漓,他好像不太爱笑,可是他也温柔地去拍另一个小姑娘的额头。
那是我永远不能得到的少年,我宁愿我是丢失记忆的小雨。
为什么不呢,记不记得也是福气。
我像林见东一样,他十年来耿耿于怀,提得起放不下,他不敢入睡,害怕在梦里见到过去与老孙相拥的画面,他苦心经营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就是为了带她回去证明爱,伤害爱,无奈的爱。
我的七年呢,我也耿耿于怀,我怀念年少勇敢又懦弱的自己,勇敢是为这一去无回的青春和爱恋,以及再也不能完整的心和感情,懦弱是我始终没有在他面前踏出一步,拥一拥他单薄的背脊,同他说一声珍重。
我也好害怕在梦里见到少年,却又期待,因为唯有在梦里我才敢朝他无畏地笑,同他拥抱,可是每一次醒来都要失去一次,那依然是永远不得的爱人。
我曾经为自己设想过无数无数相遇的相爱的情节,有一天他终于看到我的好,终于接受我的痴,终于摆脱心里的刺,走到我身边对我敞开怀抱,我一定依旧是那个愿意溺死在他温柔如水的眼神里的女人,我一定想要将自己交付给他,只是天亮以后呢,我也一定会默默地走掉,你叫我痛苦了七年,你以为我将你视作天视为地,你什么时候变得那么天真?
我也要叫你尝一尝什么叫不得和虚无。
可是今时,我再一次静静地重看这部电影,看到林见东残酷地放弃了用去十年等待的一刻,看到他在机场忽然醒悟心痛的眼神,我才发现自己心纠扯地在痛,泪湿了衣衫。
不,一定不要伤害爱。
无论这么多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期待失望怨恨怀疑绝望无奈什么都好,不要否认爱,不要伤害,因为等你回过神,你用十年苦求而来的那个人,不一定躲在你找得到的地方伤心哭泣。
你叫他(她)难过愤恨,等于轻贱了自己多年的真心。
而失去的,再回肠荡气,都是苦痛。
就算最后戏演完了,还是要分开,但是至少没有伤害,十年踪迹十年心。
一个真正好的故事,从来都是因为它能让每个看到它的人,想到自己的故事。
一句台词,一个眼神,都叫来回不过神地沉溺,因为曾几何时,我啊也这样。
能叫人在故事里流自己的眼泪,有直击人心的震动,才是成功的故事。
我始终觉得这是在讲孙纳的爱情故事。
她代表了多少想要去外面的世界得到一席之地的姑娘呢,追逐繁华爱慕虚荣,当然不是错,因此是沉默敦厚的少年,还是利益相扶的男人?
怎么可能没有挣扎没有不舍,那个在黑夜里流着泪默默地说你永远不要记得不要记得的姑娘,心一定痛得滴血。
可是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曾经吃的苦不是白费了吗?
孙纳只能往前走,马不停蹄地往前走了十年,以为练就金刚不坏身,可是那个好像藏着一头豹子的悲痛的眼神让她恼了瓦解了,她不愿意承认过去,“你已经在往前走了,为什么要把我拖回去?
”因为回不去了啊,过去有多爱现在说了又怎么样呢,还是放弃了爱,选择了野心和自己。
到头来,每个人最爱的都是自己。
我不是不明白的,后悔无用,于是干脆忘记。
和聂文没有爱吗?
我不知道,我想也是有的,可是这份爱里肯定有很多很多杂质了,因为这样的相互依存让彼此走得越来越高,既然得到自己想要的,就不要追究爱不爱了,人都不可以太贪心。
聂文不是班主,他没有编织记忆,他只是无辜地做了一个承接和陪伴,渐渐地习惯和相信这许多年的关系,像一部好像拍不完的戏,说服自己设定自己如果爱。
戏中还有戏,他用一巴掌和纵身飞跃成全了自己,不要如果爱,既然不是爱,不够爱,就让我成为回忆吧,也能叫你终生不忘吧。
戏最终要完结,那一刻我开始相信聂文是有爱的,所以他残酷而决绝。
呵,不被成全的爱人,都是残酷的。
孙纳最终也算曾经沧海了吧,过尽千帆皆不是。
她还是放开了聂文,也不会留住林见东。
她的爱情故事,在遗忘和记得里崩塌,她带着微笑翻看曾经的自己,坐看天光浮云聚散,眉目清瘦却凛冽,她最爱的自己同她一起静静地,面对这悲欢离合。
她再也不忘记了。
然而,镜头从高拉近,人生若戏,那可不可以复还到最单纯的状态,不要有生之苦难,不要有生活的磨损,晴朗的夏天,静静的湖和草原,就这样好不好。
没有假设,就是坚定的永不消散的爱。
我也知道不可能。
他们的戏演完了,曲终人散,我也不能固执地坐在这里,为自己编造一个如果的爱。
都说人世有情,但情为何物,我也不知,只是如果觉得爱了,就应当爱,不停息的爱。
随着心走,才不至于老来检点生平,原来寡淡无味,枉来这一趟红尘。
看完这部片子,没有感动,也没哭,似乎早有准备地接受了一个现实。
我是为了弄清楚“如果.爱”这个片名的涵义而看完本片的,最后我的理解为:“如果这就是爱”或者说“如果有爱,(那爱是什么?
)” 故事很简单,没什么特别的,讲的就是一个女人十年前和十年后对男人的选择,以及这两个男人在这十年中对这段情感的态度。
就是在这个相信许多人都会遇到的简单故事背后,导演在说明什么呢?
每个人的人生都象是一部戏,上映在一个舞台上。
每个人都只顾专注地扮演着各自角色,只关心自已怎样把这个角色演到最好。
那么其他人只是你的配角,或者说是配合。
角色的轻、重都是相对于别人而言的。
对你或对他(她)来说的轰轰烈烈,对于局外人来说也只是个片断,可以随意抹去;或许也只是擦肩而过时无意的一回头。
如果有爱,爱的只是自已。
这个道理已被无数个上演在舞台上的戏验证了,验证着。
所以人和人之间,“角色”和“角色”之间存在的是不断的相互需要。
十年前的“周迅”需要一个洗热水澡,有一碗方便面吃的小窝,“金城武”需要一个栖身之所,于是两人走到一起,也许是同命相怜,产生了一种感情。
当时过境迁,每个人为了“角色”需要对任何事物的理解、判断、选择也是大不相同(除了极个别的情况)。
用“张学友”的话说就是“当时,你需要一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
所以两个人因各自的需求走到了一起。
以至于发展成了后来三个人的情感纠葛。
这种感情是什么?
如果这就是爱。
如果有爱,那爱是什么?
相互需要--如果这就是爱。
『每个人的一生就好象一部电影,而他们就是那部电影里的主角。
有时候他们会以为他们也是别人电影里的主角。
但可能他们只是一个配角,只有一个镜头。
更说不定他们的片段早被人剪掉了,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悲欢离合戏一场 短,不过一瞬 长,不过永远 现在有多近,回忆有多远 回忆有多重,现在有多倦 现在没有爱,回忆往哪里伸延 开头是难忘 结局是忘记 失去的,多回肠荡气 记不记得也是福气 男的拥有美丽回忆 那女的幸福在不懂叹息 他曾经有一个伤感故事 得不到大团圆,才死心塌地 火热的爱情只出于暂时 又何必固执于偶然的事 忘了吧忘了吧爱情故事 不如醉生梦死一无所知 再提起再提起无补于事 知道了又怎样重新开始 屏幕上近乎疯狂的敲打,爱恨不过一念之间。
这样的爱情故事,不是在讲述,而更像是在催毁,实在不是个应该冬天来看的故事。
华丽,歌舞,以及片中学友在高处向下的镜头,看到的时候想起三部片子:《雨中曲》、《红磨坊》、《柏林的苍穹下》。
而时钟,旧电车想起了《阿飞正传》、《罗拉快跑》、《半生缘》。
带了太多的联系,多少对看片有些影响。
可最难忍受的,是易趣的广告。
实在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仿佛将正泡在热水中半睡半醒,放着音乐享受的人突然拉到室外的冷空气里,突兀而又难受。
“最浪漫的月份陪女孩看最好的电影。
”看到中凯的封皮上这句话,忍不住怀疑,为何看不出一点浪漫和温馨。
开场是超越真实世界的歌舞,华美炫目,渲染的浓彩重墨,更像是被生活压抑后的逃离。
之后漫天漫地的大雪,湮没青春,单纯,爱恋,拥抱以及守候。
也许他们从不曾爱过。
他与她,或者,她与他。
学友的那句话,直接刺穿了一切:你需要一个导演,而我需要一个人陪。
到后来没有分开,想想,不过是还有继续互相利用的价值,而且是日久共存的熟悉感。
无关于爱。
而金城武的角色同那个曾经鬼灵精怪,为美好生活不惜一切的女孩子也是从互相利用开始。
他为她提供一碗面。
她为他提供一张床。
无关于爱。
大段水下的画面有点触动。
这是向往的,是属于梦的,是远离周围生存条件的,是心底纯美的。
画面很静,气泡缓慢的升腾,又像是许多希望,不断升空,接近梦想,再破碎。
他吻她,粗糙而生硬,是索取。
她拒绝他,挣扎而又被心底勾起一丝温暖的旧回忆,是偿还。
澄碧清透的蓝,折射出明净的白光,打在他们的脸上,是所有从单纯到繁复的岁月。
他的梭角分明,是不可靠近的绝色。
她的粉底明了,是多年为生活奔劳的辛酸。
她与他,只是旧时不可磨灭,无法舍弃的回忆。
后来的后来。
他对她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他对她说:我走了,不要忘记北京。
她松手了。
她说不会。
一个人要走,没理由让另一个人留下。
戏散了,无论戏里还是戏外。
他们都是青春岁月里挣扎与拼打的缩影,是生活中无声游动的鱼,随波而逐。
这样的片子,实在无关爱情,也不温暖。
——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
音乐声起。
所有的过往高高坠下,重重落在雪地上,无声无息的流出血,在白雪上氲染往事的痛与迷茫。
两年前我刚毕业,第一份工作的时候碰到个成熟男人,他喜欢我,并很直截了当的劝我离开当时身边贫贱夫妻百事哀的小男友。
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他,他并不气恼,只是意重深长的对我说了一段话,他说你这个年纪最容易的犯得错误之一就是喜欢苦难,喜欢那些自己预想以为会感动天感动地的苦难。
那个时候我不相信他,我对自己的奋不顾身非常满意,那种盲目的直觉,就好像火柴,点亮了我以为的未来的样子。
后来我的小男友很快的离开了上海,他以一种异常坚定的眼神转述给我关于这个巨大城市的迷茫,他说,我觉得呆在这里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我甚至来不及说出“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熬不过去”这个拗口的句子,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我生命中消失了痕迹。
我辞了工作穿着夹角拖鞋每天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四处游荡,直到有一天买了一个葱油大饼坐在街边泪流满面,在接老妈电话的时候我不动声色的说,妈妈,我饿了。
随即我迅速的退了房子,搬家,换工作,我像一个男人一样英勇的把原以为熬不过去的时光熬过去,然后欢欢喜喜的,把一个人的日子过的风生水起。
2006年我在模拟法庭看了最后一场电影,周迅在里面画着重重的眼妆,眼神五味俱杂,她唱,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她穿着红色的衣服一次又一次把金城武抛弃,姿势决绝,并且重来一次还是不可更改。
我着迷于她厚着脸皮吃金城武剩下的半碗面的样子,表面上没心没肺大大咧咧,实际上脆弱而敏感。
这个细微的掩饰在夜晚的小床上暴露出来,那种独自磨牙不在乎旁人的疏离,触目刺耳。
我知道金城武是个温暖的人,但他的温暖渺小的不足以抵挡这个小镇姑娘对生活无能为力的厚着脸皮。
所以当我看着周迅欢天喜地的奔着那个外国导演却只看见他离开的背影时那一瞬间的失落、犹疑还有悲戚,我忽然想起一个女孩曾经对我说的话,她说,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不要脸的自己。
或许,每一个厚脸皮女孩都有那么一时三刻,在那个误以为可以靠近的世界里,涌起一个关于繁华浮世的梦想。
这梦想并没有那么让人鄙弃,她的每一步隐忍艰辛都值得我们站好立定。
其实我一直都觉得金城武并不是真的爱周迅,他只是爱着那个在爱里面全心全意到作茧自缚的自己。
所以他花十年反反复复的做一个复习,通过恨的咬牙切齿来证明自己爱的痕迹。
他一次又一次回到那个老房子里,他只是想知道,周迅有没有爱过自己。
他热爱这困难,于是通过折磨自己来释放爱。
他爱得真剧烈,也爱的真虚伪。
他不明白一个女人在以对自己残忍的态度之前彪悍的献出了自己,那其实就代表着一种姿态,尽管我无能为力,但是我爱你。
所以,我更加喜欢张学友扮演的导演。
他真实,市侩,有正常的嫉妒,还有对于付出精明的索取。
他与周迅在不断的相互索取和收获中获得同等的利益,他们在假设存在的爱的天平上地位平等。
我炽烈的热爱着他表面上装腔作势的凶狠,在剧本里狠狠的删了周迅一个耳光之后,他决心放手。
他谅解这苦难,于是通过放弃爱来释放自己。
当金城武对自己也对别人残忍时,张学友对决意对别人宽容也对自己慈悲。
一个是一碗热汤的关怀不可能随身携带,一个是一转身就能投靠的怀抱。
你承认了前者,但永远也不能否认后者。
所以,在坐着奥迪A6第一次看到那个金碧辉煌的五星酒店的那一刻,如果你问我,我会告诉你,其实我也有一点真心。
如果爱,我们选择贫贱而卑微的开始,还是富贵而无奈的结束?
周末的电影院里,空空落落的几个人,两对恋人和我。
灯徐徐暗下去的时候,前面的男生不约而同的神情拥吻身旁的女生。
直到跌入了长久的黑暗,我没看见他们分开。
每一个来到电影院的恋人,大概都是为了这空旷、自由、黑暗而暧昧的空间吧,电影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爱情,在他们看来。
只是我想,电影终场的时候,他们还会拥吻吗?
这样一部最不要爱情的爱情片。
陈可辛煞费苦心,为了这一场只是如果的爱情。
他不惜血本地用世界上最奢华最浪漫而又最混乱的歌舞剧形式轰轰烈烈的导演了三个人之间最没有浪漫最苍白无力的情感纠葛。
细腻而精致的镜头语言,高超到不落痕迹的剪辑技巧,光影变幻色彩纷呈的拍摄效果,讲述的却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故事。
寒冬的一碗剩面让一心在北京闯出事业的孙纳(周迅)在最贫苦的时候结识了导演系在读的落魄学生林见东(金城武),异乡的严寒让他们自然相爱。
但在现实面前,相爱的脚步并不能阻止孙纳追逐成功摆脱贫穷的脚步。
利用林见东的资源,孙纳得到了一个电影的角色,走上了明星之路。
十年之后,她终于成了大明星,并和捧红她的名导演聂文有了相对固定的关系。
一部由香港投资的爱情电影将这三个人联系到了一起,在导演的阐释下,这部爱情电影竟然与他们当下的处境惊人的相似。
戏里戏外,哪儿是戏,哪是真的人生,有时候竟是难解难分。
戏中的孙纳有意遗忘了一切,而在她的戏中她扮演的小雨却是被动的失忆。
不管具体细节的差异如何,结果却都是一样。
戏中,班主死了,留下小雨怅然不觉伤悲。
戏外,饰演班主的导演在血泊在中站起来,意味着电影拍摄的结束,孙林因电影相互也因电影结束而无奈各奔东西。
个中痴情怨恨种种,在聂文导演的戏里明明白白戏外之人也看得清清楚楚。
作为导演与演员,一部电影完了,意味着另一部电影的筹划,而其中的亦真亦戏的感情,就让他放在胶片中,或者剪掉,或者留下,仿佛已经不是自己的事情了,也没有人在意的,至少是看起来不在意。
影院里,灯亮了,幕布上是列出长长的工作人员的名单,宣告着着戏中戏,梦中梦的结束。
缠绵者从馨梦中惊醒,拥吻者不舍于彼此的短暂的沉醉,散场,离开。
或许我们每一对恋人的结局都是离开,无论经历是爱还是可能爱还是不爱。
当一切安排好,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选择顺从和遗忘。
电影的英文片名是《Perhaps Love》,是的,在这样日薄西山的年代里,爱不再是绝对。
如果要相信,也不过是“可能”,是Perhaps。
张学友扮演的导演聂文对孙纳说的很明白;“当时,你需要一个导演,我需要一个伴。
我以为戏一拍完我们就会分开,没有想到我们会在一起这么久,戏一部接一部的拍。
”他们在一起这么久,拍了那么多的戏,却不能实现一个最简单的梦想——拍一部最简单的爱情故事:一对年轻恋人,在一个晴朗的午后,蓝天白云下,相互依偎坐在一片绿色的草地上。
他们为什么不能拍,不去拍?
因为孙纳和聂文都知道,看似这是一部最简单的戏,却是一个最难以实现的爱情理想。
这个时代的荒芜再也不需要有人记得这样简单的爱情,就算是聂文,即使记得故事,也会遗忘故事发生的地点。
孙纳说,尘往事唯一的价值就是让我们不要回忆过去。
就像吴君如客串的经纪人计较的一样,我们不要过去式,而是现在时。
爱,只是一种可能性。
回首当看旧时月色,十年以前,陈可辛的《甜蜜蜜》让我们至今为一段爱情的逝去黯然伤神,那份异乡遭遇的爱情使一切的酸涩酿成甜蜜。
十年以后,这部《如果爱》中,爱与不爱已经不再是揪人心碎的一念之间的取舍,现实让人明白,最爱自己的人是自己,为此,在生活面前,断然放弃爱好像成了题中之意理所当然。
陈可辛用是怀旧的,他没有遗忘故去,他用原班人马拍摄一个基本上相似的故主题,都是异乡漂泊,都是相互慰藉,都是分手告终。
任何导演都会知道,如果一切都是旧的,即使你是最好的导演,也不会有观众买你的帐。
那么,这其中之味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就是着十年的光阴。
十年,可以说,十年的时间,电影里孙纳变化有多大,那么相比《甜蜜蜜》,《如果爱》的变化就有多大,陈可辛的变化就有多大。
《甜蜜蜜》中,李黎两个人绕了几年的圈子,当终于可以在城市立足时,才发现其实最想要的只是想和爱人守在一起,只是一切都不可以回到从前。
而《如果爱》中,从一开始,爱情就不过是没有饭吃没有住所之后的衍生物,松松散散,随时都可以没有。
到最后两人再次重逢,一夜真情,让他们了结多年的心事,如果有爱,如果有恨,都一笔勾销,戏一结束,梦就结束,两人无奈也只是再次说再见。
没有了爱情,生活中还剩下什么?
爱情片里还有什么?
陈可辛安排池珍熙说话,隐晦的给了一个意义不太明朗的答案。
或许,根本没有什么是必须的。
生活就是上帝拉开的一场大幕,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扮演主角。
在别人的故事里,我们永远当不了主角。
爱情可能就是这场戏中偶尔的一个片断,它可能不过是一个镜头,甚至会被剪掉。
没有了爱情,于是就有了爱情片。
生活还在继续,爱情还承载着祖辈以来人们偶尔的幻想、寄托和软弱。
于是,没有了爱情的内容,没有了真正的投入,就需要越来越复杂的剧情,越来越理不清的纠葛,越来越豪华的样式。
爱情成了电影中一个空洞的符号,一个与意义擦肩而过的能指和所指。
戏,无所不在,他人的生活即使自己的戏。
所以,这部戏在戏中设戏,戏中之戏还是戏。
说来说去,人生不过是戏,只是这戏,繁花似锦,盛况空前,却掩不住强颜欢笑,掩不住那发自心底的落寞之意来。
这部电影,对于浪漫主义者来说,是“如果爱”,因为这之后可以加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两个人相爱,那么……”这样的句式,可以演绎成千上万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
而对于更多的现实主义者来说,则是“可能爱”,是可能爱,也可能从来就没有爱,这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一声长长的叹息,一种却是一片心死的沉寂。
遗忘了过去,抱不住将来,有的是现在,即使再没有爱,也要把戏演的荡气回肠,歌舞升平,这是爱的代价,也是生活最后的价值。
阿修罗,天龙八部之一,男丑女美,易怒,不修善行。
——题记事实上,若一个女子手头有青春有姿色,并最要紧是有野心,则她便是阿修罗。
遇到她的男子,非死即伤。
譬如林健东,譬如聂文。
十年前,跑场歌女孙纳曾与穷学生林健东在荒寒北京,困坐愁城。
天空中有一场降雪。
暮色随雪花片片飞落,密密布。
隐匿一切来路,及去路。
她离开他一次,铩羽而归。
不久,又一次离开。
她总是穿着红色衣服跑出他的世界。
姿势决绝。
为什么她跟他不可以牵着手在灰天空下散步,并肩走过草深及膝的原野。
但分明她背上有蝴蝶骨凛冽,似翅膀会得随时扑飞,一去不回。
呵,她不是不爱他,她只是不能够爱任何人。
若一个人困顿,不幸她又不满足于这种困顿,那么,怎么可以爱呢?
根本她爱不起,因她输不起。
最爱你的人永远是你自己。
要学会不为任何人醒来。
你是你清晨醒来唯一的原因。
但林健东那么痴情,并,凑巧又那么英俊。
使得他的纠缠好歹显得不那么难看。
而我则可以打起精神把电影继续看下去。
十九,大概我这段日子只看恐怖与暴力,我的心已经不习惯那些柔软的情肠牵动的故事了。
电影进行到一小时处有一场妖孽歌舞。
我很喜欢。
故事是从这里才开始变得有趣。
林健东带孙纳故地重游。
老面摊仍在,隔住沉暗玻璃窗,孙纳似见着十年前那个自己,狼吞虎咽地吃林健东剩下的热汤面,眼神如小兽般慌张。
这是她和他仓皇的初见。
旧日地下车库,他共她鸳梦重温。
只是次日清晨,听到她磨牙声音,他不再趋前安抚。
他离开她。
或者不如说,他以为自己可以离开她。
呵,以为。
一九九七年,他以为自己好了,忘记她了。
一九九八年,他却又来说恨。
良久,听到他的啜泣声。
二零零五年,他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再像从前那样说话。
毕竟,最爱她的时间已经过去了。
而且,在那段时间里,她没有爱他。
但最后时刻,林健东仍回了头。
还是要找到她,领回她,不管对她的爱情是多么得不到回应的一件事。
他永远做不到她那么决绝。
呵,其实没有什么想不通的。
他只是遇到他命定的阿修罗,一生不能逃脱。
聂文则有另一种方式向孙纳告别。
他令自己在戏中身亡。
爱情是灰色城池上空一个危险的游戏。
若不幸情逢对手是阿修罗,不身亡,亦只好逃亡。
爱是假如,不是幸福。
应作如是观。
2005-12-29
看完电影,我在评语里写下的是,这是一部可以让人大哭的电影,很现实。
最近看的电影颇多,不乏一些非常好的电影,比如《香水》。
当看到一些人居然评价是3星以下时,我又一次把我的坏脾气暴露了。
我非常愤怒的说,打4星以下的人都是智商不高的人。
而这部电影,我却没有这么苛刻。
因为这部电影跟智商没有关系,只跟经历和岁月有关。
这也是我没有力荐的原因之一。
有多少女人都跟“老孙”一样啊,在现实和理想、爱情和事业里挣扎选择。
也许很多幸运的女人并没有遇到这样两难的选择,但确实也有一部分不太幸运的女人真的遇到了这个难题。
是留下来跟身边这个温暖的男人过平凡的日子,还是抛弃已经拥有的去拥抱外面的未知?
请那少部分的女人告诉我,是不是每当这个时候,几乎所有身边的人都会让你选择前者?
其实,我就是其中一个那么不太幸运的女人,而身边大多数人,包括圈子里的同行都对我说,一个女人哪里那么多的想法,趁现在早点结婚,早点生孩子,随便找个稳定的工作,赚点零花钱,有时间去考考公务员,这才是女人该过的日子。
说实话,这番话是在吃饭的时候一个同事说的,我只是抬头看了他一眼,然后继续吃饭。
因为这样的争论实在是太多了,因为我既无法认同他,又无法驳倒他。
我沉默,是因为我也不知道哪条路才是对的,我应该遵从一个女人的选择还是拿现在当赌注,去满足心中那点不安分?
而老孙却是如此的决绝,一次次的投入洋制片、副导演、导演的怀里,最终成功上位。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当她不是老孙而是孙娜时,她终于活过来了。
她对过去的老孙是那么的决绝,既然选择离开,那么她就选择了彻彻底底的遗忘,没有回忆便不会让回忆折磨自己。
这样的老孙,一点也不会让人觉得她下贱。
在见东眼里,过去那个扎着两个辫子,穿着红色呢大衣,追赶公车的那个老孙才是可爱的,可是在我眼里,多年后,那个短发红大衣的孙娜也是可爱且可敬的。
没错,留下来的老孙也许可以和彭浩翔片子里的大头阿慧一样,多年后,一双儿女绕膝,而当初那个温暖且平凡的小男孩,也成了颇有事业成就的男人。
大头阿慧是幸福的,孙娜难道就不幸福吗?
只是大多数的人都认为女人应该有大头阿慧那样幸福,那才是真正女人上的幸福。
而其实,女人还有另外一种幸福,那就是跟男人一样,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并且获得认同。
女人的社会价值真的不只是生儿育女,做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
我如果离开,也许会无法将现在这段将近4年的感情维持下去,也许会失去这辈子最爱我的一个男人,可是我跟老孙一样,无法忍受平庸的日子爬满还算年轻的脸颊,等待一个男孩蜕变成男人。
用老孙的解释就是,最爱自己的人永远都是自己。
龙应台说20岁之前不相信“性格决定命运”,现在却信了。
之所以我们成了这小部分不太幸运的女人,也许是这样的性格早就注定了的。
我一直在反复听周迅唱《外面》,在电影中听的时候就流泪了,这歌词写得真好啊,也只有林夕才能有这样细腻的功力,加上周迅那听似轻描淡写,实则无奈的声线,唱出了心底的自己。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不会失败 外面的世界特别慷慨 闯出去我就可以活过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 留在这里我看不到现在 我要出去寻找我的未来 下定了决心改变日子真难捱 吹熄了蜡烛愿望就是离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出去会变得可爱 外面的机会来得很快 我一定找到自己的存在 一离开头也不转不回来我离开永远都不再而这部电影之所以没有流于俗套,就是因为它的题目是“Perhaps Love”。
见东当然是爱老孙的,以前的老孙。
如果不爱,他又怎会在老孙被骗后,给她个依然温暖的怀抱,并且给她一个男人绝不会轻易给女人的承诺——结婚。
但是,后来的建东,对孙娜是爱还是习惯,还是执着,还是不甘,还是想揭开老孙离开他时的迷,到底爱不爱?
或者有没有爱过?
这样的纠结很多人都会有过吧。
所以,建东是个悲剧的角色。
而老孙呢,也许最说不清的就是老孙的感情,也许爱吧,最爱的也许永远都是自己。
别人说,有些女人天生就是这么自私,我已经写得不想写了,这真是部让人难过的电影。
希望“老孙”们都可以活过来。
歌曲5星
旋律影展 值得鼓励!但是可以做得更好。尤其是男女主的动机和心路历程可以再好好打磨下。目的性这么强的女主到了最后竟然既抛弃了过去,也抛弃了现在,并且没有看到未来在哪里。这真的不合理。
真的真的不能再相信豆瓣小清新们的打分了
★★★★
青岛还是青海?决定好了就去做吧。
7/10。送还片段的人下公交车来到寂静的片场是冷开场,接着马戏班热舞和尾部伞舞采用热开场的快速队形调整,歌舞区分下时空结构富有抒情性;过去时空多用出租屋的外景作为转场镜头,阴郁的雪景和自然光,孙纳跃进泳池后转场至北京地下室,泳池是联接回忆的重要空间,宾馆的老上海建筑风格和人工光象征华丽多变的现实时空,在孙纳不安的手和林见东眼神之间跳切的发布会,戏里张扬追问小雨身份那组跳轴,小鱼从秋千坠入保护网犹如记忆苏醒,大量跳跃的剪接省略叙事渲染人物对身份的困惑:林见东两次在电脑屏重复打字,释放对孙纳不辞而别的报复,他躺在冰面上,承受孙纳跑进放映室(回到聂文身边)对他们爱人身份的二度否定,另一个讽刺意味的设计是聂文拉上电梯门,电梯上行下俯拍的监制表现资金压力对导演身份的质疑;歌舞段落的分镜一般,中景对话居多。
陈可辛挺有想法的也有那个做好的能力,哪怕到现在2018年,国内也没有比较好的音乐电影,剧情和配乐都兼顾的,更多的是加长式mv和bgm电影。
玩儿什么内涵
陈可辛拍片进步了。配乐很不错。
只为看阿武
想拍歌舞片却找两个唱不好的演员
恶心死我了
陈可辛的歌舞片实验
其实我挺佩服陈可辛的,在我们这个大部分人连音乐剧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国家做一部音乐电影,居然还做得不错。
超级傻的
年少不懂事的人会觉得林见东是痴情的男人,但等你多年后再看这个故事才明白他像大多数男人那样自私,耿耿于怀自己曾经的付出,陷入偏执不能自拔并为此感动了自己还不够非要对方跟自己一起欣赏这出戏,时刻提醒别人不能忘记曾经自己付出了多少感情。感情方面这个社会对女人远比对男人苛刻
老大一直很喜欢<外面的世界>,所以他一直在外面。小叶嫂还在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唱<如果爱>,这两首歌基本应和了本片的主题。美丽的片子,却是不太美丽的爱。经过了这么多年,其实,我们也都不确定,那到底是不是爱?
歌舞搭台,痴恋唱戏。
爱恨交织
在超大银幕上看金城武的脸 literally真·天神下凡 毫无瑕疵!于是这么一个dramatic且令人狂翻白眼的角色也变得能承受(并乐在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