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我直言,光是电视台放着,陪我妈看了一段,我都觉得恶心。
我本身是个写网络小说的,但这么三观不正,极其恶心的剧本被拍成电视,导演和编剧是干什么的?
就为了恶心人?
对张嘉译的印象也直线下降。
接戏不看剧本的吗?
一个作恶多端,杀人抢劫强j的人,最后是抗日英雄?
我的三观崩塌了。
最后什么结局没看,因为我实在看不下去,恶心的差点吐了。
我去杀人放火,强j让别人给我生孩子,然后地上一跪,就可以被原谅???
我满脑子黑人问号脸,敢情这种恶行都是被编剧提倡的了?
我真的不想这么激动,可这电视剧真不是给人看的。
世上烂片本寥寥,怎奈改名成风尚。
其实因为肺炎的原因无新剧上映可以理解,为了让观众觉得老剧有点新鲜感改个名字也不是不行。
但请把山影最后的一点颜面留一点好不好?这部剧恐怕是有张嘉译这些好演员才不至于跌破5分,问一句,编剧走夜路吗?
这剧三观不正成这样广电是收黑钱了吗?
让人看后只有莫名其妙的生气,对观众起不到一丁点的好作用。
愚以为好电视剧应该是对大部分的观众有良好的价值观导向作用,而不是通过剧中人物的sb矛盾来激起人生气。
男猪脚不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人,同样也不应该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坏人,他应该有缺点有优点。
而不是像男猪脚那样谁都不得罪的烂好人。
注:陪我妈看的,嗯,我妈很好看,此剧巨难看。
他们大概想塑造一个忠厚老实的古典好男人形象,然鹅最后搞成了莽夫+伪君子?
第一次觉得不对是主角沿街大喊媳妇我错了。。。
这要搁现代背景那还行,可那是民国呀!
这么搞合适吗?
而且显得主角很大胆很有心机,不和人设劈了吗?
然后就是行商的时候,因为一时兴起就脱离商队到废城里睡觉去了,虽然领队后来干的事也不地道,但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一点也不稳重啊。
还有三只羊换一个砂锅那段,主角做成了生意,赚了钱,然而作为观众我一点也没觉得高兴觉得爽。。。
只觉得主角离忠厚老实越来越远了,一边因为老实惹了好多麻烦,另一边面对见识少的牧民又突然抖起来了?
还有凤,一会叫婶子,一会叫嫂子,一会叫姐,编剧你晕了没?
反正我是晕了
为啥改名字不知道!
看了十二集了,也不知道和丝路有啥关系?
很多老作品都曾描述,旧社会的老百姓大多都很单纯,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想法!
可是这部电视剧里,主演从家里到街上,把各种流氓败类的人和事都遇上了,而且遇事明明有更好的处理方法,编剧却给角色选了最愚蠢的一种,明显一味追求剧情发展,硬伤啊,全靠我嘉译哥演技硬撑。
为什么现在好的作品少了?
只知道写写写,忽略人物性格塑造和心理建设!
急于拍成电视剧,满屏的变态情节!
(图示,这帽子真搞笑,从服装到导演竟然看不出来!
)
电视剧《大境门》2009年就上映了,编剧叫周力军。
《大商道》编剧也叫周力军,而且两部电视的剧情一模一样。
非要找点不一样的地方,一是演员不同:一个非著名演员但演技很不错,评分7.9分,一个是著名演员阵容,评分3.9分。
真不知道一个编剧卖两次剧本,真是穷疯了!
大商道我没看,但看到大家的评论,和大境门是一模一样的!
这种剧怎么能让播出,嫂子勾引妹夫,姑父娶了侄女,侄女管姑父叫叔,姑姑劝侄女嫁给丈夫,师兄强奸师妹,师妹瞒着丈夫生了别人的孩子,养父让儿子认强奸犯为亲爹,花巧云任丈夫胡作非为,任由丈夫欺负女儿,开窑子的女人最后反而成了大义凛然的义士,花巧云的丈夫骂自己的养女是骚货,还对自己的养女图谋不轨。
整个剧情,没有逻辑,人物关系不符伦理,不讲道德,这种电视剧讲的是什么主题?
我中华名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就被这么毁吗?
看完了剧,被突兀的结尾弄得难受,想找来看下是否有未删减版或是续作,才发现原来是2011年的剧了,这倒是为剧中一应演员比现在看起来年轻找到了缘由。
从单纯观剧的角度来说,我觉得这剧拍得不错。
各个人物形象塑造得很饱满,服化道剧很有细节,风土人情也体现得恰到好处。
比如何天宝,开始时粗布衣裳,后来发迹后穿起了夹袄,再后来富甲一方,绫罗绸缎上身;花巧云戏子出身,去参加喜宴时一袭盛装,配色是艳丽的桃红色,回家后日常生活也是精心打扮,却换成了实用的暗色短袄,后来开了洋派窑(🐶)子,也换做了旗袍。
剧中有个唱山西梆子的街头艺人,唱词充当了串场的旁白,细细品来还挺有意思。
不知是原本还是再播的锅,有些地方被剪得莫名其妙,情节都不连贯了。
此外还有些许常识错误,瑕不掩瑜。
这是一部准商战的大男主成长史,塑造的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形象,就此而言我觉得水准是不错的。
不想看脸谱化的人物,又要求主角时时处处伟光正;不想看千篇一律的歌功颂德,又用所谓“三观”封死所有的可能。
有的墙能翻过去,可有的墙却是“自高一丈”,难以逾越。
何天宝智商约等于零。
能发际全靠三招,各种莫名其妙的女人倒贴和贵人相助。
主角光环在每次临死前都有人救。
可以瞬间移动定点传送无处不在救场的白井黑子……划掉,巴特尔。
说巴特尔到巴特尔就到已然取代了曹操的历史地位。
和白大少各种没理由的斗看得我肝都疼,双方几乎连商业竞争都谈不上。
就是互相看不爽这点破事。
一个(白少)大把大把的花银票,一个(何傻)一次又一次的拿鸡蛋撞石头。
更好笑的是,白少回来后,何天宝乐比乐比回家和媳妇说我又和姓白的斗上了。
我就要和他干到底。
摆脱您要点脸吧。
什么时候被单方面吊打都可以被称为五五开了?
每次都是白少主动虐您?
您哪次讨到了半点好处?
不管明的暗的阴谋还是硬肛,哪次你不是被白少弄得和你养的那条小金子一样?
哪来的脸说和人家斗上了。
蚂蚁伸腿绊大象吗?
而且你这个所谓的和白少斗,不就是每次都莽到人家家里或者人家店里面,被一群家丁围着打然后赔钱吗?
这叫斗吗?
这叫低智商中年求殴打求虐待好吧。
还有哪个郭玉财,这种极端恶心人的角色换在别的剧里面做一次大妖就该下线或者倒霉了。
结果人家光明正大的来第二次第三次……还被女主带回家,女主还一本正经圣母的要给他谋出路。
不说了看得肝疼。
刚看完郭玉财秀下限,镜头一转,又放到白少下血本干何天宝。
想想两人最初的矛盾也不为个屁事,就是互相绊个嘴丢个面子。
白少就为这破事斗来斗去,堪称全勤反派。
实在看吐了,弃掉了。
另外伍彪以及整个镖局的角色在剧中也都很睿智。
伍为了师傅以死谢罪都愿意,那你当初还勾结外人劫自己家的镖车给师傅脸上抹黑?
气死师傅后,大师兄表示一定要KILL伍给师傅报仇,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一直到发现女主被伍强X后才提着刀去报仇。
果然是师傅如别人的手足,妹子如过冬的衣服?
女主也是神,各种证据间接直接显示伍是反骨仔,她竟然坚定不移的相信伍是被陷害的。
摆脱证据都砸脸上了你还装失明。
更好笑的是为了伍彪的事情多次说谎,还教伍彪怎么说谎怎么窜供。
后来竟然还堂而皇之的说:“我玉X,自打娘胎下来就没学会说谎话。
”拜托,您那脸皮是防弹背心吗?
还是编剧编到后面自己都忘了前面的事了?
槽点实在太多了。
还有好多一时也想不起来了,就先这样吧。
就这编剧水平。
给我五块钱我都能干了。
什么玩意。
这部片充分体现了商人以利为重的价值观。
商人为了生意,为了挣钱,可以罔顾家庭,可以牺牲亲人的幸福。
何天宝去皮坊当学徒,一去三年,连妻子生孩子坐月子都不在身边。
在外经商,对家里不管不顾,走库伦一去就一年,也不想想玉娴一个人在家里怎么过。
大儿子是大师兄帮着带大的,平时也是大师兄接济着娘俩,何天宝这样的人也配当父亲,也配当丈夫?
这样的人也能称“义”?
当初口口声声说会对玉娴好,不会让她受委屈,可做到了吗?
常年不在家,没有保护好玉娴,才让玉娴被人欺负。
后来还娶了侄女凤儿,一个从小看着长大的丫头,这简直是禽兽。
当初玉娴对他忠贞不渝,他就这样对待人家?
在这方面,何天宝还不如伍彪。
伍彪为玉娴付出了那么多,而且始终只爱她一人。
大师兄日夜相伴,默默地守护着她。
何天宝配吗?
何天宝做了什么了?
“商人重利轻别离”嫁了商人,只得“梦啼妆泪红阑干”。
看到他和凤儿的戏就感到不适,这也太恶心了。
虽然说这部片反映的是民国的社会生活,但现在是2020年了,大清早就亡了。
这里面腐朽的封建礼教令人作呕。
对历史,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商的经商之道值得弘扬,但腐朽陈旧的东西就应该被批判,就应该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
更不能像这部片那样,粉饰太平。
无论怎么掩饰,其本质还是腐朽落后的。
再怎么设计,都不能掩饰何天宝对玉娴的背叛。
这是不道德的行为,这样的价值观必须被批判。
因为张嘉译是主角才看了这部大商道,看完几天了里面的一些可爱的人物还在我心中回荡,最让我怜惜的是凤儿,从小没人疼爱,还被迫到街上卖唱,真的想把她棒到手心,好好温暖一下她,最后虽然嫁给了心爱的人,但是走得太早了……,凤儿她妈花巧云,这样一个女人最后竟然出家了,是我觉得全剧最成功的一个人,在我看来入佛门就是踏进了回家的路,
最开始,父亲开车,女儿在后座吃泡泡糖,莫名有种《洛丽塔》的感觉hhhh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叙事一般,但画面质感很喜欢。
不是我的菜,太闷了……中间忍不住合上了眼醒过来还是风景定格orz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BJIFF 荒芜贫瘠的土地上依然跳动的心脏和暗流涌动的情绪 阳光雨雪 绿林海洋 只要活着就会感受就会爱恨 //很喜欢镜头语言 很美很梦核感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出町座。荒凉的土地,荒凉的内心。
#北影节 每个人都像蓄势待发的火山,又像露出水面百分之一的冰山,冷峻的侧颜配上隽永的留白,打开车门的时候都会北边的寒冷。配乐也很喜欢,加上风景真的会打动我。可以理解所有人,理解一些细微的情感变化,但没有带入和共情,所以扣一星。其他感受1.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适合大屏幕,这种艺术品2.我真的晕由远推进的镜头,摇晃、追随、固定机位都没问题,一看推进镜头就头晕……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无依之地,寻笼之鸟……演员很美、惊悚配乐、摄影很塔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BJIFF 240425 党史馆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BJIFF 2024#❌就算让我边看边睡我都不愿意……
余味很足的慢电影。调度稍许机械和刻板,一些灵光闪现的瞬间还是证明了作者的潜力。母题像苏联刚刚解体之后的,模仿痕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