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八岁的时候真的去了一个热带岛国的五星度假村,跟着家人一起去的。
和剧里一开始一样,一群工作人员在门口欢迎你,给你递上热毛巾(热毛巾上还有薄荷香),还会给你一小块冰块和柠檬水。
所有工作人员你都记不住脸或名字,统一的笑容,统一轻飘飘的话语,只觉得感受很好,享受了服务,但没有说“谢谢”,只觉得一切理所当然,他们就是工具人。
然后进屋开始一番拍照打卡,结果经理走来,告诉我们房间给错了(对,就是那么drama)。
我当时脑子就直接烧了,行李直接扔地上,让服务员拿,给服务员摆臭脸。
其实回想一下,这真的不像我,你想想人家就像剧里的员工,压力也很大,也尽力维持笑容,但我就像一个mean girl一样不懂得体贴。
你以为人家绕着你转,实际上这儿有几十户客人【我住的那间标榜住客永远低于两百人,为了保持服务效率】。
我爸也是各种埋怨,都快骂人了。
到最后换了一个海景房,消气了,开开心心去吃饭。
吃饭的时候经理会贴心来问你住的怎样,饭好吃不,然后我妈就拉着人家开始唠叨这边酱料不够啊,中餐选择不够多啊,看得出人家应该挺想走的,但那时候就觉得,我是顾客我是上帝,我花了钱,人家得听我抱怨。
接下来就是各种待在房间,看电视,泡大浴缸,发现浴缸不会开按摩功能,打给柜台,一定要工作人员上来教。
之后在泳池旁边看书,晒晒太阳。
唯一和剧里不太一样的是父母和我,姐妹各住一间房,把房间分散开来,也少了争吵。
然后几天过去,准备回去的时候还觉得飘飘然,之后细想不对劲啊!
你想想看,读书在哪儿不能读,浴缸在哪儿不能泡【虽然肯定没度假村的浴缸大,但人泡那么大的浴缸干嘛】,说是放松,但真的没特别放松到。
每天都在对服务人员的抱怨中度过【跟其他住客开口第一句就是抱怨服务员太慢,餐点选择少】,但却也很虚伪地享受人家的服务。
还要跟父母吵架,因为父母就看不惯你一直看手机,叫你享受大自然,结果下午我妈也开始拿起电话各种打给客户。
比起自由行,还是住民宿,度假村就单纯是个坑,要把你埋进去,你还心甘情愿地往里头跳。
自那次之后,小女子发誓以后旅行方式绝不选度假村,去外面看看世界,走走路,逛博物馆,吃街头小吃不好吗?
总而言之,度假村就是一个巨神奇的发明,让你来到一个异域小岛,把你困在跟城市一模一样,只是装修特别点的豪华公寓,让你跟各位工作人员互相折磨。
本剧的导演忠实地呈现了顾客和工作人员的视角,估计颇有经验,同时坚定了我再也不去度假屋的决心。
那地方会让人魔怔。
在英语语境里,白莲花应该没有圣母的意思,仅仅是佛教的一个符号。
创作者本身也提到了他的佛教内涵:人面对欲望的取舍,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对比与角力。
在这浅薄的时代,算是比较丰富的一部剧了。
《白莲花度假村》是非常不错的隐喻故事,剧中每个人都觉得或者都希望自己高大全,但其实本质上大家都是“白莲花”。
白人家庭的问题在于只敢在家人之间诚实,Nicole说的,虽然我非常赞同多元化,diversity,但这世界对你弟弟(Quinn)这样的白人男孩儿太苛刻了。
Mark说的,我承认白人占了印第安人的美国,但事实已经发生了,我们还能怎么样呢。
这些话显然只敢对着家人说说,即便如此,他们的女儿Olivia还要在饭桌上和父母划清界限。
Olivia的同学加好友宝拉的故事,特别意味深长,她让我想起那些捐钱给乌克兰买炮弹的人们。
当她对Kai说我会帮你时,我以为她会自己偷出来珠宝给她的露水情人Kai去销赃,卖了和白人打官司夺回自己的土地所有权。
但她没有,她既没有留下来用爱发电--因为她就是约炮不是爱,虽然Kai真诚的约她留下并说我养你,她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因为她真正热爱的是大城市的现代生活,因此即便她满脑子对殖民主义的批判对白人的鄙视,但还是非常愿意白嫖朋友的夏威夷家庭旅行的,她对夏威夷土著的爱仅仅存在于姿态里,书本上,道德高地上,其实这也不坏,但当她开始践行这种“大爱”时,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她没有带Kai走,也没帮他偷珠宝而是给他指了一条自以为是的“明路”,说服他去偷珠宝,把一个正义善良单纯的人送进了监狱,事败之后她甚至连Kai送他的项链都不敢保留(怕被当作串谋的证据)而是扔进大海。
完全可以合理推测,如果男孩说密码是她给的她可以矢口否认。
之后她仍然觉得自己没错,错的是白人和这个操蛋的资本主义世界--一个她内心非常渴望的世界。
正义没有错,甚至假装正义都没有错。
但好心把人送上绝路的事发生的太多了。
这些问题非常值得讨论,值得思考。
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对比也很不错。
在酒店工作人员和酒店住客之间,在一对“门不当户不对”的夫妇之间,但无一例外,所有人都有烦恼,虽然普通人的烦恼更多一些,但有钱人的烦恼却更难解决。
六亿富婆的一句话,让贝琳达做起了老板的美梦,认真的写了商业计划书,但最后得到的只是几万块的小费,谭雅打消她资助贝琳达开店的念头时,用的是真实的,高尚的理由:我不想再回到我过去的人格,用钱来操控人。
但在贝琳达看来,自己只不过是被有钱人消遣了,她们都是对的。
也只会这么想。
对Quin的故事,我不想做过多的引申,非常简单:放下手机,你会发现一个新的人生,比你粘在手机上的人生更精彩。
人生的意义还是要构建在真实的生活中而不是虚拟世界里,这个道理只有你的iPad手机都进水不能用后才能明白。
很可惜。
一个假期过去,所有主要角色的性格都升华了一点点,她们生活中的烦恼暂时被掩盖被转移了,但我们每个看客都知道,接下来会有新的烦恼和冲突出现,因为这就是每个人真实的人生。
PS:这部戏最大的漏洞在于收尾,世界上是没有任何一家公司会提前打电话告诉员工我要炒了你,明天接替你的人会去和你交接。
炒人都是立刻生效的,否则就不要通知。
这是HR的常识,也是普通人的常识。
但为了安排情节,过于生硬了。
豆瓣网友的评价十分正确,这部的确是非常文学性的叙事,因此挺合我胃口。
最终各种关系都得到了修复或涉过浅滩步入新的境地,是不同于日式温馨的另一种治愈。
人生总会有这样的时刻吧,觉得自己被困住了,被束缚在一段关系中、厌烦周围的一切、向往理想国中遥远虚幻的平等正义、质疑自己所处的经济基础和自身的价值。
剧中的所有人都处在这样的困境中,有些已经称不上是烦恼,而是实实在在的人生痛苦。
剧中探讨了一些时下美国人感到困惑的价值冲突,殖民者如何面对殖民地文化、资产阶级财富的原罪、阶级固化、政治正确女权主义在男权社会中尴尬的处境,以及令我印象深刻的针对青年白人男性的性羞辱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等等,每一集都会有价值碰撞的那种暗流涌动和微妙尴尬,喜欢这种实验性的探索。
在人们越来越难共情的当下,这部剧就像是一个试验场,个中荒诞皆是合理的。
剧情也给上述种种矛盾一个暂时的答案,宏达命题的斗争革命可能在别处进行,但若想改变自己的话最终还是要回到生活本身。
俗话说鞋子哪里硌脚只有自己才知道,不管世界的观念变化的多快,我们的生活终究是跟身边人产生关联的生活,以诚实、尊重的态度面对他人也面对自己,诉说和倾听、谈判和妥协、保持联结或保持孤独,才是正解。
——药物滥用、酗酒成瘾几乎已经成了美剧中的cliché,用来铺垫人物动机恰如毒品和酒精一样,见效快、后劲大,但难免给人这群人没救了的感觉,甚至对他们后续的所作所为有点失了兴趣。
——白人确实要学习一下谦逊和尊重,在我看来,资产阶级老钱们如果说有什么原罪的话,最大的当属傲慢。
可能每个人看完《白莲花度假村》之后都有不一样的感悟。
这个片子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新婚夫妇富家男Shane和理想女Rachel,看了好几篇影评,都没有写出我的触动,因此我自己尝试性的表述一下。
这个富家男让我一再回忆起前男友,和他相处有诸多不舒服的地方,当时年纪小,无法准确的形容出来。
首先是不尊重。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两人在相处的过程中,很多情况下都是女孩在自说自话,说自己对未来的想法,说自己的感受,然而富家男并没有认真听,他甚至可以在女孩说自己未来计划的时候,突然找经过的大堂经理聊房间问题,完全不把女孩放在眼里。
其次是过分以自我为中心。
一切事情都以他的想法为准,完全不顾及他人感受,刚入住酒店时,女孩都已经沉醉在前戏中时,他可以突然停下,然后打电话给酒店前台说这不是自己定的房子;在女孩跟他吵架时,他说的是:“这么美好的一切,你为什么要毁了它”,完全不考虑女孩为什么会产生这样想法。
然后是不尊重女性的情绪。
其实女孩的情绪从最开始热烈的爱到后面想要结束这段关系,是有很明显的过程的。
然而富家男一次都没有重视,一次次以“我要去游泳了”或者其他话题岔开,所以女孩最后会说“跟你在一起,我觉得很孤独”。
她完全没有机会去表述自己的感受,最后一次喊着眼泪的表述完了,富家男还是一副非常不理解的样子。
她的感受真的太冲击我了,非常有共鸣,情绪价值非常重要,一个不尊重你情绪的男性,不配成为一个合格的伴侣。
再次是幼稚至极。
富家男被母亲宠爱惯了,一切都想要最好的,上十遍的对女孩说“你是我老婆,我想要给你最好的“,乍一听十分感动,然而毫无用处,比如他想要调换房间这件事,并不是女孩想要的,却陶醉于自我付出中。
对我来说,如果亲身体验这样的事情,我会觉得非常令人反胃。
最后是自我人设。
女孩早上聊天时无意中说了几句话,他就觉得女孩认为自己”作为丈夫“不够浪漫,于是开始想办法做些浪漫的事情,找了一艘船准备了烛光晚餐。
当然乍看之下没有问题,但细思之下,其实富家男对自己作为”完美丈夫“这个角色,是有自我人设的,他干这些事情,全部是为了满足自己对自己心中人设的设定。
跟大家说,真诚与不真诚与否,体验感是天壤之别,如果真心为你付出,是希望你快乐;如果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人设,他就只在意事情做的到不到位,别人怎么看自己。
就像是有人送礼,有人送了你包装简陋,但是是自己亲手精心制作的小物件,有人是送你一个非常华贵的礼盒,但里面一团空气。
而很多时候,你在现实生活里遇到这样的人,你还没办法跟别人说,因为他们面上做的很到位。
关于这个富家男,还有非常多的槽点,不想一一说出了,欢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人物。
最烦的角色。
不明白她在深沉什么,镜头给她就烦,还搞的那么慢那么深沉。
她有事吗。
端着碗骂娘。
不知道感恩,跟着朋友蹭这蹭那,结果内心觉得自己无限委屈,觉得自己无限正义。
把人家一个好小孩给害了。
给自己好朋友家招贼。
真要命,双标叫她玩明白了,好个正义感白眼狼。
btw Olivia是不是lesbian,是不是爱她,她俩啥关系。
今天看到个笑话:男人一直在犯错,但他们总有安全出口。
《白莲花度假村》说的是:富人一直在犯错,最后总是没后果,穷人只要一犯错,他的人生就完蛋了。
这部剧写了几对富人和穷人间产生矛盾的故事,但最后总是由穷人承担了成本,对富人来说这些问题最后可以是一句玩笑,一段插曲,是人生的调剂,甚至给生活带来好处,而对穷人来说则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失望,可能会失去工作,是身陷囹圄甚至丢掉性命的代价。
剧中没有什么好人坏人,富人穷人都不过依普通人的本心行事,人都是差不多的人,但却有着天壤之别的结局,富人在矛盾中有更多的手段去应对,因为他们有更多的资源(人脉和金钱),但是穷人不一样,剧中的穷人要么选择了搁置矛盾或让步,才能避免损失,一旦想要对抗,就必须铤而走险,成为道德或法律上的那个坏人,而且即使做出这样的牺牲也难以撼动富人分毫。
这部剧把故事设定在度假村,这是难得两个阶层有交集的地方,可以让人直观的看到两者个体间的冲突。
事实上现在不同阶级的人正生活在折叠世界,个体与个体间已经极少有交集,不同阶层的矛盾以更隐蔽和复杂的方式进行,而穷人的代价也因此隐形了,不公平被掩盖在各种道德、法律、理论下,这让矛盾得以解决的机会变得更加渺茫。
1一家人中人物形象:女儿:满口民主/主义/女性地位/平等,却实际上没有一句践行的,对身边的人和服务人员都是没礼貌的total bitch,对她朋友我觉得倒是很珍惜,在人人看弹幕都说是嫉妒,但我觉得不是,她是占有欲,不满朋友有了比她更重要的人罢了,最后甚至原谅了偷东西的朋友还没有告密。
儿子:片子里唯一真正好好享受假期的人。
从最初的离不开电子设备的宅男到在沙滩入睡醒来被自然治愈,和当地人一起划独木舟,关心家人。
也在片尾选择留在夏威夷。
妈妈:说实话在我看来她是无可挑剔的好家长和好员工,尊重子女还对事业负责,一家人生活水平和稳定大部分都是她在维持结果还不被理解。
老爹:疯癫中年男人。
说实话给他个机会随时会出轨,但对家人特别是儿子是很不错的父亲。
2情侣妻子(哈士奇:自己对自己没有清楚定位,说实话不太同情她。
正常人都明白对方娶你就是要你当trophy wife,难道爱上你美丽的灵魂?
想要事业就不要与这个男的结婚,结婚了就别软饭硬吃。
暴躁男:妈宝,暴躁,头脑简单。
3苏菲(忘了剧里叫啥了其实很讽刺,她抱怨自己母亲用金钱操纵别人,其实她也是一模一样,对待那个spa工作人员就是,用无意识画饼拴住对方,虽然她大概没恶意只是这就是她的价值观她从小接受的熏陶和为人处事,也确实用金钱补偿了对方的情感支持。
最后倒和绝症男子互相治愈,有点感人。
任何一段情感划出的都是高开低走的线路,只是高开以及低走的形态各异,虽然不少人以“我的视线一刻也无法离开你”起头,以“眼皮懒得再抬半秒钟”收场。
HBO正在播出的6集系列剧《白莲花度假村》(The White Lotus)比较有创造性。
男主角之一马克初遇妻子的时候,爱之深情之切甚至引发疑似priapism的症状。
我的文字一直以青少年能读为准则,所以此处不宜展开解释这个医学术语的意思。
到了中年,孩子长到十几岁的时候,马克的看法出现断崖式下滑,面对成为高科技企业领军人物的妻子,亲近的念头让他感觉如同“生吃活虫”。
这部社会讽刺剧安排在一处专为高收入者服务的夏威夷豪华度假酒店。
美国社会最安全的调侃对象除了每个人自己,接下来就是权贵,而这部剧对成功人士的挤兑实现了以庖丁解牛为基础、随即投放灵巧炸弹般的稳准狠。
在一个幸福感似乎无法抑制地自然流淌的场所,其实没人幸福。
一个姑娘或许符合美国社会最广为接受的“漂亮”标准,但她的创造性没法超出平均水平太多,而且蜜月启动的头几个小时就开始怀疑人生。
有钱男性编织的“钱多钱少没关系,真爱高于一切,永续不断”的美好谎言,一句不经意的“你妈可能买不起机票吧”就尽毁长城。
他最不缺、或者说唯一不缺的就是钱,但锱铢必较,一步升入迫害狂的境界。
我偶尔会注意在公共场合捧着本书的人读的是啥,比如飞机火车上的邻座、公园长凳上的陌生人之类,因为我相信以书取人其实远比以貌取人牢靠。
这部剧让我改变了看法。
在白莲花度假村,有钱人和有钱人家的孩子躺在沙滩椅上读什么书其实都经过了形象设计师,天气好读尼采以显示深刻,阴云密布则读弗洛伊德以显示心之官则思、天气无法减少内心世界的丰富。
对他们来说,书的封面远比书的内容重要。
【初印象】HBO的剧很少让我失望,因为其大胆。
这个有线电视台的节目一直敢挑战各类的底线,道德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宗教的。
HBO向来敢拍普通电视台不敢碰触的领域。
而且HBO的剧善于制作平和优美的表层之下那些激烈、敏感的尖锐。
起初看完此剧的3集,我并没有思考很多。
后来我意识到原来在片末有编剧和演员的采访 Inside the White Lotus。
在听了演员对各自角色的简短刨析之后,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编剧在创作一部剧的时候TA原本想要赋予的深意,也许未必能很好地传递给观众,因为很多时候取决于观众本身所处的阶级、能否和角色产生共鸣、演技的表演和设计的细节是否能被观众捕捉理解,等等。
这部剧给我的初感就是角色树立得形象。
而在第四集中一系列隐藏的矛盾被推向了又一个高潮,各种矛盾逐一浮出平静的海面,种族之间的、性别之间的、不同经济阶层之间的、同性之间的、原住民和游客的、亲人之间的、母亲和女儿、父亲和儿子、服务的和被服务的,等等。
这部剧值得二刷。
第一遍的时候我觉得是黑色幽默娱乐剧,如果你再回头看的话,你会发现每个演员在塑造自己的角色上都花了心力去理解编剧的意图,并最大限度地通过各种小动作和小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与肢体语言,比如,Rachel在和Nicole第一次面对面对话的时候,Rachel的双手一直攥紧小拳头,十分不安局促地做着一些小动作而不自知,面对Nicole的时候眼神时而不定,在被问到是否签署了婚前协议的时候,眼神不自觉地向下低垂,嘴角有点为难地上翘,相比Nicole双手安放且十分稳妥的坐姿,一个自信有财力且有一定品味的事业女强人 vs. 一个不自信的事业还未有所成的美丽窈窕女子就直接树立了起来。
还有Shane和Armond之间的互动,每一次都十分有暗流涌动的紧张感,你可以感受到两人在面下的那种内心小心思。
前三集娱乐,第四集尖锐的话题开始依次出现,第五集矛盾升级,第六集拨云见日。
是迷你剧,却一点不觉得在刻意拖延时长或过分浓缩细节。
时间掌控、人物塑造、情节构造,一环接一环,可以感受得出创作团队和演员们都有用心,却又不过分用力,火候掌握得恰好,低开高走。
【拍摄地点】这部剧的拍摄地点是在Maui的Four Seasons Resort, 这家酒店平均的房间价格从USD $1,300 $2,500 per night 不等,绝对是属于高奢阶层才能享受得起的。
而剧中的三对主要家庭,皆是非常富有、且有相当经济实力的 white privileged class。
【White Lotus】White Lotus,一般主要象征 "beauty, grace, purity of mind, wealth, knowledge, fertility, and faith", 甚至被称为 "Womb of the World",因为 "it is believed to denote purity of the mind, serenity of human nature and spiritual perfection". White Lotus也意味着重生(rebirth)和灵魂启明(spiritual enlightenment)。
图下是片头曲的截图,那朵圣洁的白莲花,是否像在子宫里沉睡的每个来到这个世上最初模样的我们呢?
最终出宫入尘的我们,都无法避嫌地泼染上了不同的色泽。
【片头】这部剧的开头曲是由一系列墙纸和绘图所组成的。
其中有夏威夷特色的动物、植物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唯一代表人类的画面是毛利人,是这篇土地原始却失去了主动权的居民。
猴子,代表的是人类内心那个兽性和野性的自己。
Nicole的丈夫Mark在和儿子Quinn描述自己出轨时就把那一刻的自己形容成猴子,尽管事后会后悔,但是在性冲动的时候就是会无法抑制。
Yellow-bellied Sea Snakes 黄腹海蛇,是除在大西洋以外的热带海域中都会存在的一种毒蛇。
这类海蛇一般不在陆地生存,只能在温暖的海域里释放神经毒素猎捕海鱼为生。
一般在大西洋不会存在海蛇,因为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Panama有大陆桥,阻断了海蛇跨洋的渠道。
另外南美和非洲底部的海洋温度较低,海蛇不会通过那里进入大西洋。
所以一般海蛇只会在亚洲、澳洲、北美等温暖的太平洋海域生存。
(待补充)【编剧 Writer - Mike White】我很欣赏相当一部分欧美剧影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TA们的才气和努力,并且TA们不会把自己局限在自己擅长或特定的那一块领域。
TA们往往身兼数职,并且会多种音乐、体育、语言、唱跳、文学等各种技能。
TA们会与时俱进,努力吸收新鲜事物,精进自己的实力。
对比内娱中过去数十年来各种捞快钱、买热搜、冲流量的“人傻、钱多、速来”的局面,内娱真的需要好好地精进和反省这样的价值与文化毒蚀,不应该再纵容和默许了,民众更应该去支持那些没有资本傍身、但人品和才气兼具的有良心但默无闻的艺术敬业者。
Mike White在show business不算有名,但是却身兼编剧、演员、制片人等数个职位。
现年51岁的他是双性恋,他的父亲在他24时承认自己是gay,所以和剧中Mark的经历有点相似。
这部剧是6集的迷你剧(miniseries),但是在各大影视评论中的反响普遍正面,这还是相当不容易的。
《The Guardian》直接写了一片文 title为 "The White Lotus is the best satire of wealth privilege on TV right now". 《VanityFair》也十分大方地写了文 titled "It's Gonna be a Hot Mike White Summer, Thanks to the White Lotus"。
Tanya的扮演者 Jennifer Coolidge 直接说 "Mike White is a genius"。
【Anxiety / We are not HEARing each other】四季如夏的夏威夷毛利岛,应该是休闲和放松的高奢净土,但是此剧中的每一个角色都一直弥漫着一种焦虑。
每个角色就像是在释放荷尔蒙一般地输出着焦虑,即便是那些不愁金钱的权贵阶层。
而剧中的人物,无论是单身、新婚、家庭,应该是最亲近的家人,却始终可以感受到TA们各自的孤独。
不被倾听、不被理解、不被在乎、自我的残缺、自身的背负、自己的不快,也许就是焦虑的根源。
每个人都在自顾自地抒发着自己的郁闷、沮丧、痛苦、失落,每个人也都认为自己有理,却无人认同和理解。
【海面镜头】我不知道你们在观看的时候,是否注意到了剧中经常会出现一个从海底跃上海面的画面。
海底惊涛骇浪,海面静好和安,就如同片头里的这些镜头。
海底时刻都在弱肉强食、你死我活。
海面上的人类却在维系安平康乐的祥和美好,但纷争和矛盾却永远一触即发。
【Connie Britton — 饰演 Nichole】54岁的Search Engine firm的CFO,被誉为Tech World 十名杰出女性高管之一。
她认为自己的成就是因为自己的打拼和努力,不是依靠裙带关系、不是因为自己的性别肤色、也不是因为占着平权和女权的Me Too运动的光。
她有极强的控制欲和行动力,这点从她在第三集中自己一个人反复调整搬动庞大的家具,就为了在Zoom meeting中能够完美出境可见一斑。
她是一个非常自爱和懂得自己要什么的女性,丈夫费了3年的时间才把她追求到手,她不想要欢爱的时候就直接拒绝、无视丈夫的自尊、因为丈夫曾经多次的出轨而彻底看清男人和感情。
她提醒Rachel是否有签婚前协议,是否有确保自己仍然有谋生的渠道,可见她对婚姻和爱情并无奢望,她看重更务实和牢靠的保障,即自己可以亲手创造的保障。
此外,她知道她的价值,她是这个家庭的 breadwinner, 丈夫的功用说得残酷点,可能就是生孩子的sperm provider,和同房有一个陪伴的室友。
我想就算丈夫真的得了前列腺癌,她也不会伤心太久,会更现实地打理自己和孩子今后的生活。
冷情、决断、自律。
唯一能让她焦虑的,我想只有工作上的成败,所以即使休假在外她也十分积极地检查工作邮件,关注公司内的情形变化,同时也不忘和客户视频联络感情,并努力不让客户察觉她在休假而懈怠了业务。
【Alexandra Daddario — 饰演 Rachel】 Rachel从一开始就充斥着一种拘束和紧绷的不安全感。
她明明那么漂亮、年轻、好身材,但是却显得那么胆怯和乖顺。
我从此剧的一开始就在思考她不自信的自卑氛围,从她拘束的走姿、有点佝偻的背影、过于谨慎的启口。
答案很自然地被Olivia在闲聊的时候直接扒了下来。
她太过单纯了,在比她小很多的人精面前,她完全没有胜算,她不懂得巧妙地应对她不想回答的话题,无法拒绝显得不礼貌、却又在无形之中透露了自己的小虚荣。
她完全是被剧中所有人可以轻易碾压的小白兔类型。
这点Alexandra的演技还是非常不错的(不知道有没有专人指导),无论是她走向Nicole时那种谨慎胆怯的姿态,或是她面对所有服务她的人都有着的讨好式的感谢方式,还是在面对纠纷的处理上总是希望Shane能够不再多生枝节的息事宁人,她都逐一体现了这个人物的特色。
她真的是一个单纯到无法想象她是如何存活的小白兔,她在和Nicole说话的时候就把自己家里的窘境一股脑地都说了出来,给了许多别人根本不在乎、她也没有必要刻意曝露的弱点和窘迫。
无论是出于面对偶像的紧张、还是她天性的傻白,她都很好地展现了人物的特色,且氛围把握得不错,Nicole微弱的尴尬也捕捉得很好。
她想保留自己的工作,她想保留自己人生的自尊、独立和自由,想要创造一些属于她自身价值的成就,却又每次被 Shane 和 Molly 说得不知该如何反驳。
TA们不可一世地说着她自己的工作是多么一文不值的一件事,她竟然无言以对TA的不屑一顾,因为她自己也认为自身能力不足、也承认业界竞争颇大。
她不想失去自己仅有的所属和自尊,但是又没有能力去坚定或圆滑地捍卫。
她一方面觉得自己嫁入豪门,似乎可以稍微宽慰一点。
但是另一方面又默默地害怕自己终有被厌倦和替代的一天,因为她签署了prenup,虽然是慷慨的条件,但是一旦离婚她的经济折损绝对更大,所以她想为自己多开辟一条牢靠的后路。
在被Nicole母女前后几个追问后,她还是对自己的婚姻呈现了不安全感。
在感受到Shane比一般男人更强的性欲,和他可以当着她的面去和陌生的年轻女生搭讪时,她更是对丈夫钟情于自己的原因介怀,对这段婚姻本身和自己的决定有了忧虑和质疑。
她介意Shane是因为sex和她的外相才和她在一起的,她害怕除了容易衰老和走样的外表之外,她再也没有留住自己丈夫的资本。
这一对感情从一开始就是不对等,但是她还是天真地以为也许自己的爱情和婚姻会有所不同。
她的婆婆Kitty从一开始就剥夺了她举办自己婚礼的自主和自由,全程都是符合她们家规格的高档婚礼,但是婆婆却从来没有亲力亲为,以至于婚礼那天到底举行了什么完全没有印象。
Shane随口说出的 "(your parents) can't even afford the plane tickets" 就彻底地透露出他骨子里对她家庭弱势经济地位的鄙夷和看低。
他对她,没有基本的尊重和关切,照他如此固执的个性,和她终将爆发的一刻,这是这两人新婚必定无法长久和稳固的原因之一。
第六集,Rachel在进行了反复的思考,向Shane坦白了自己做了一个错误婚姻决定的原因,但是最终还是在片末理智地从感性的假期回归到了理性的现实。
度假中,她其实非常清醒地意识到了这段婚姻的问题关键在她自己;次要的也在他;归根也在,她和他之间因为阶层差距所导致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态度的截然不同。
她意识到了自己不快乐的根源在于自己本身,因为她理想中想要成为的模样离开现实中惨烈的自己太过遥远。
她总是想积极地达到某个目标,却又在时时处处地否定自己。
这样的矛盾在她和Nicole,Shane,以及Kitty的对话中都可以感受到她的思想与自卑。
她是有理想和目标的,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未来,但是她又对自己极度地缺乏自信,所以最后她还是选择安稳地呆在了这个婚姻里,因为保险、安全,因为不愁吃穿、生活华贵。
自己不愿作为 trophy wife, an appendage to Mr. XXX,自己这些无形的自尊、清高、和理想,与实质的现实生活与利益(以及离婚的折损)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
所以,她也许永远都会在理想与现实中痛苦而漫长地辗转,那时而蹿升出来、想要斩断一切从头开始的勇气,总是会被Shane的责难与自带的自卑而击退。
是啊 ,现实困难重重,自己也许真的没有才华(与Nicole的对话算是对她的第一大直接打击,然后是Shane和Kitty的),干嘛折腾这些虚无缥缈的,不如还是安稳地呆在一个帅气多金又宠爱自己的丈夫怀里吧。
毕竟,不是所有女人都能做到对自己彻底狠绝又决不妥协的。
毕竟,那样的人生需要付出的太多了。
【Jake Lacy — 饰演 Shane】 【Molly Shannon — 饰演 Kitty】 Shane的母亲,Rachel的婆婆,虽然出场镜头不多,但是人物形象却极其鲜明特色。
那个让人不得不怀疑做过nose job的鼻子,【Natasha Rothwell — 饰演 Belinda】 【Jennifer Coolidge — 饰演 Tanya】【Steve Zahn — 饰演 Mark】 【Murray Bartlett — 饰演 Armond】【Fred Hechinger — 饰演 Quinn】 【Sydney Sweeney — 饰演 Olivia】 【Brittany O'Grady — 饰演 Paula】 (其他角色,待补充)
“Let us alone. Time driveth onward fast, And in a little while our lips are dumb. Let us alone. What is it that will last? All things are taken from us, and become Portions and parcels of the dreadful past. Let us alone. What pleasure can we have To war with evil? Is there any peace In ever climbing up the climbing wave? All things have rest, and ripen toward the grave In silence—ripen, fall, and cease: Give us long rest or death, dark death, or dreamful ease. (lines 88–98)
不是,那个上班时间生娃的trainee就出来了一下子就没了??整体一般吧。
也就这样吧,都是已经被讽刺了800遍的玩意儿,只不过这次针对了“上下、中上”这两个层级。。。
虽然有死人,但整部剧其实都没有太激烈的冲突,全程是一种模棱两可的态度,讽刺阶级、种族、性向、原著民与入侵者,都能知道要说啥,但并没感觉有多么新颖或者深刻。btw这个导演兼编剧居然是参加过《幸存者》!那一季我还看了!wow,没想到!
强行把怪诞的,抢人眼的元素揉在一起,以为想讲深奥的东西,但只表述出浅显的内容。看完觉得WTF
弟弟是唯一塑造的不错的角色。
一座夏威夷海岛上的度假酒店,浓缩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焦虑,婚姻中的亲密关系,职场上的剥削压迫,人际关系的尊重理解,种族间的身份认同,实现理想的价值观念,一切都用荒谬夸张的形式呈现出来,幽默又讽刺。
剧本写得不错,但拍得不好,节奏拖沓,缺少能量。种族、阶层和性别三座大山的讨论都比较克制优雅,每个人物背后的隐喻以及编剧提供的拯救都很有意思,但后期人物的行为给我一种机械化的感觉。这是一个明显导演能力没有编剧强的剧吧,文学性强,但视听语言不够好。但我这里就是还不如直接看小说。
等于说是等了六集最后给我拉了个大的
感觉不错,十分看好。要是这个看完也想给超五分的话今天夏天就给HBO奖励鸡腿!!【看完评】不至于说神剧,但是的确五星实至名归。解谜类型的故事可以学习这种写法,直到最后一刻才把谜底揭晓。个别配角动机称不上太强,但是大多数人物还算复杂,不错。看完全片下来觉得最正常的就是Shane. 他选角太成功了,一看就是资产阶级富二代白男,俺见得太多了🤷🏻♀️
有点太琐碎,太白左,太矫情。为了一些自己都没想明白的观点,硬去坳剧情设置,结果就是各种不合常理和不伦不类。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人给5颗星。
dear white people, they come in your life as they please, sweep you off your feet, and then just take the fuck off.
白莲花这名字在中文语境也能无缝理解,看得心凉。Everything is so lush (dead) and real (fake) and undeveloped (over-developed). Quinn is blessed because he wants to live, not necessarily face down the monkey like his father. What about girls? 阅读品味书里的苦难和解放,怎么来的怎么回去,hmmm…
虚浮,肯定比killing women好但是也没好太多。男子气概的恢复让整个家庭更加团结,Oh,American family!小弟勉强走出,竟然跑去划龙舟(请来中国。
高阶编剧教学
「尴尬」是这部剧的灵魂和精髓!然后是Olivia又自私又bitchy又装腔作势,但是当她穿上天蓝色连衣裙绑上蓝色发带一身明显与她追求不符的淑女打扮时,她又还是那个父母或者说是从那个家庭走出来的女孩子。不管她如何在精神表达上标新立异,她仍旧是一个没有自我主见的青春期少女,但她会为好友的背离而妥协和忍让,尽管也说不清楚她忍让的出发点是卖弄自己对友情深度的理解还是友谊绑带的联结。最后是Olivia弟弟Quinn,成就了这部讽刺喜剧里的唯一诗意,从一个只玩游戏的孤僻少年到在黎明前夕看到了鲸鱼飞跃的灵光顿悟,再到身体力行加入了当地的划船队再到执意留下,飞扬的一笔命运觉醒。而且我觉得编剧并没有要嘲讽他执意留下可能是一时的心血来潮,编剧对这个角色始终充满善意。
很少有这么多角色都讨人厌的剧。
富人的烦恼只不过是住错了房间、视频会议的背景不精致和没人在乎我,好像也挺没意思的,好在有达达里奥和悉尼妹妹两大女神的泳装秀可看,也该知足了。
拍成电影比做成episode会好很多,不停地故弄玄虚紧张的微妙关系一口气看完真费劲儿。
雞零狗碎的相當無聊啊🥱
每个人带着不同目的来到这里度假,假期结束后,有人被治愈,有人发现自我,有人重新找回失去的东西,有人认清了真面目,也有人还在原点,脸上写满了不甘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