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个弱小的人,完完全全的认输了啊,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就没有什么自己能做的事了吗?从今往后该怎么办才好呢?但是已经都结束了,对此耿耿于怀的话,就真的结束了.再重新来过吧!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耳朵去倾听,相信的事情就去做.这个叫凤凰,就算用火烧死,也必定能浴火重生的鸟.影片其实对每个人都有教育意义,让人从中受益.好的电影都有自己独特性,不盲从,不美化,不丑化,让电影到升华.我们国家现在战争片非常非常多,但绝大多数都是美化自己,丑化敌人,都是盲从跟风,甚至忽视真相歪曲历史而且还有很多荒唐之处,手撕鬼子,裤裆藏雷,变成了一本本弱智电影.本片不美化战争,不丑化敌人,从小人物少年H一家着手,反映战争给民众带来的巨大影响.少年H的父亲是个裁缝,衣冠楚楚,对战争有清醒的认识,少年H的母亲是个的宽厚人而少年H是个倔强思想独立的孩子,不盲从,不象很多人一样做裙带草,随波逐流,摇摆不定.战前不盲目参战,战后不盲目背叛.因为信基督教和为外国人做衣服,少年H一家被大家歧视,被迫害,在战争中,家庭被毁,但战后一家人重新振作起来,象凤凰一样,浴火重生.我希望我们国家也多一些有独立意识的人,大家不要做裙带草,不要摇摆不定,随波逐流,只有保持独立性,我们国家才会有真正的希望.
矮小却坚韧的父亲、温柔又善良的母亲、真诚而勇敢的H、乖巧且心善的妹妹,要被三观超正的一家人暖哭了。
正是这样的家庭背景、父亲的教诲和母亲的温柔,赋予了少年H这样不惧强权、敢说敢做、真诚果敢的品格吧。
在三观被歪曲的战争年代,不是你我的错,是时代的错,能做的唯有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善良。
主动发起战争的日本,平民百姓却遭受着和被侵略国家一样的担惊受怕和骨肉分离。
被迫离开家人参军的年轻人,哭着被送到安全地带的孩子,学校被涂成迷彩色,连铜像都送去打造子弹。
所有民众都要团结起来,在夜夜空袭中牢记大和魂人人皆兵。
主角H,是个一张嘴就能给他遭祸的家伙。
他问:什么是共产主义者,为什么他们要被抓?
爸爸说,只是和政府想法不一样的人。
他问,为什么人们的想法不能不一样呢?
他问,美国是有摩天大楼的国家,有比日本多很多的飞机,为什么要和这样的先进国家打仗?
他问,这场战争,做了什么好事啊?
居然能活到最后,绝对也是主角光环了。
他们家本来就是众矢之的了。
爸爸是西装裁缝而被严刑拷打,H把美国亲人的明信片给好友看而被排挤,妈妈是基督教而被当做间谍。
爸爸成为消防员,H加入儿童团,妈妈成为居委组长,每个人都很辛苦才能活下去。
他的爸爸,是个很有智慧的人。
在这样艰难的环境里,他依然教育儿子成为一个男子汉:好好保护妈妈。
不要成为卑鄙的人。
为了心中的信仰,怎么样都要忍耐。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去听,去发现。
内心相信的事情,就去做,去实现。
她的妈妈,有着坚定的信仰,既能干又善良。
在燃烧一切的大火中,他和妈妈拼尽全力,依然只能眼睁睁看着缝纫机烧成灰烬,洋服店烧成灰烬,整个村子都烧成了灰烬。
他们只能住在难民营里,连大米都吃不上,但妈妈依然很开心说:这可是抽签才住上的呢!
他不理解,为什么妈妈要无穷无尽地把自己的粮食分给其他更饿的人,根本帮不了,也帮不完。
妈妈只是含着眼泪说:给予比接受更能让人获得幸福。
即使把这个故事放到中国,也毫不违和。
无论哪个国家,总有这样的人民,拥有这样的光芒。
只要这光不灭,就总会生生不息。
永恒的反战题材电影,对亲历事件仅存的记忆。
战争从来不仅是硝烟和赴死,更多的是毁灭前后的恐慌和迷茫。
影片记述的是上世纪1937年至1947年太平洋战争的十年,从孩子的视角所看到的世界的荒谬。
影片时间线分成两个五年。
神户还一片祥和的时候有关战争的苗头还停留在日军占领南京和“男人姐姐”的犒军的新闻里,此时的社会思潮已经开始出现单一化和排他化趋势,从小在熏陶在爱与奉献中H君感觉到了,但父亲说要将信仰放在心底不要轻易动怒。
灾难是温水煮青蛙,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就失去了控制,1941年和英美开战,战争扩大,全民皆兵,家人分离,十几岁的男孩必须进行军事训练,H君看到一向担当的父亲在被调查审讯后内心变得犹疑不定,自己坚持信念却频频遭遇殴打的境遇下,逐渐对上帝构建的现实产生怀疑;此时全民弥漫着军国主义但仍有人尚保留理性,给了H君最后的一点坚定;停战后全家团聚,面对城市废墟和全民物资短缺,他久久无法走出阴郁,成年人玩的这场游戏到底有什么意义?
影片里父亲是个光辉的形象,无论遭遇什么样的境遇,都展现了一个男性担当,既是家庭的灵魂支柱也是行动方向的掌舵人;母亲仁慈勇敢,一边投身战事服务,一边呵护两个孩子周全,食物短缺的时候依旧施爱于人。
正是这样一个有信仰的家庭让H君完成成长,当父亲再次踩起缝纫机,15岁的H君走进社会,再次拿起画笔。
幸好有妹尾河童这样的人真诚的分享战争经历,使得后人能够回看历史铭记教训。
战争从来没有对错,却总有谎言和欺骗去美化执念。
有个常用词叫里通外国。
收到一张美国明信片就涉嫌间谍,如此荒唐的剧情在异国他乡真实上演。
战时,很多人变得面目狰狞,同时还披着爱国者的面纱。
战争,可能连一台缝纫机都不给你留下,很多人成了炮灰而不是吊死。
战争是少数人强加给大多数民众的,很多人不得不穿上军服。
国家机器一旦进入战争轨道就会碾碎一切善良的真相。
把战争真实地展现出来就是最好的反省。
战争的真相就是少数人的癫狂。
反战,应该成为全民共识。
这确实是现代日本社会对那场战阵的普遍认识,虽说不想带着政治立场看这部电影,但我们站在被侵略国的立场,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避重就轻。
不过说实话,中日两国之间对那场战争的认识有如此大的差距,绝不仅仅一个简单的答案就能解释的了得,能像德国那样如此敢于直面自己黑历史的国家毕竟还是极少数的。
虽然中日两国人民的有很多不同,但这种身在历史长河中不由得随波逐流的无奈,回过头来看,想必无论是谁都会发出同样的感慨吧。
本是以为是一部治愈系的电影,像《海街日记》那种呢!
没想到完全脱离那种小清新,在我看来讲了好多东西,从一个普通日本小孩去看待二战对当时造成的影响。
刚开始做为一个小地方的人民,战争只不过是报纸上的消息,是好是坏大概只是口头上的谈资而已。
猪脚的爸爸是做西服的,所以经常和很多外国人打交道,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也和普通人不大一样。
而且这位父亲还真是一位温柔的人,他一直在教育孩子为了一些正确的东西,有时候必须忍耐。
后来局势开始紧张,抓了很多“赤色份子”,那段白色恐怖的岁月,好像各个国家都有过。
那段看得我特别揪心,这种年代是道德沦丧的年代,要坚持心中的纯净的东西真的很难。
猪脚上初中后,国家开始了帝国主义的洗脑,大部分学生都恨不得自己能为国家牺牲以报效祖国。
这在后面成为了相当有利的讽刺。
与美国宣战,被空袭,然后大家一起听广播听到日本投降时的气氛,甚至有人说即使这样等到美国兵登陆的时候也要杀两个敌人以示“玉碎”。
神奇的事这样的话不到一个月,当初被洗脑最严重的反而开始和美国士兵做起了小生意。
当时爸爸说了一句话:你还想让他们怎么样呢?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吗?
大概是这个意思吧!
爸爸当时的状态就好像当时的日本吧~影片的最后H画了一只凤凰,寓意着浴火重生,即是他们一家,也是他们这个国家吧。
这里一看好像这也是一部有点“政治正确”的电影。
不过这还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在H信仰崩塌想要去自杀的时候,在很多时候都说一些不合时宜的明显就是讨揍的时候,在父亲都变得沉默不语自己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在说出自己要离开这里自己去寻找生活方向的时候~~这种时候,还是有些东西触动了我。
如果你有幸看到,就去看吧。
这部电影,群体的躁动,愚昧,易变,残忍与疯狂,通过战争初期与战后的对比,表现得淋漓尽致。
疯狂的军国主义战败后,对美国大兵的谄媚及对H带着小商户特有笑容的钟表匠,战时是教导初中学生殉国的严酷军官。
民众,前一秒钟,都在呼喊天皇万岁,前一秒,都在嘲笑英文字母H,现在以跟美国大兵说hello为荣。
少年H一家,信奉基督教,上帝与天皇的冲突予以体现。
母亲,对基督教信仰坚决,是教义驱使还是善良本性使然,自己挨饿也要救助奄奄一息的路人。
父亲,手艺精湛的洋服裁缝,以此肩负一家生计,因其与西方人士的往来而受迫害,教导H以东方文化的忍对抗疯狂的军国主义。
战后,家徒四壁,迷惘后,又能全力振作满怀希望地踩着缝纫机,让一切重新来过。
电影以凤凰图,结束。
凤凰,神户能火中重生,但那个以美为生的男人姐姐,那个同学的舅舅大姨,却只能在战壕与神户的火中长眠。
被军国主义疯狂包裹的个体,在肆无忌惮地残忍,杀戮后,又怎能可以继续面朝朝阳地幸福生活?
那逝去的人,就只能一抔黃土吗?
今天到姑姑家拜访,因为她家的电视只有芒果TV,选来选去,只好选了这一部有两个小时的日本电影。
感觉这一部电影就是《萤火虫之墓》的背景知识补充,当年看那部动画的时候,对于发生的空袭觉得有些莫名,不能理解。
加上《美国往事》这部老电影,算是对于日本和美国的历史关系的一个解释。
我也有点像H一样在片尾时对于日本的态度是不解的,战争时是那么多厌恶美国,禁止一切关于西方的事物,例如西服和基督教。
而战后,立马像随波逐流的裙带菜一般来说亲美。
也时常听军事节目说起日美的关系,我想变化的不是他们的关系,而是他们共同的利益所决定他们的立场之所在。
看到H和母亲遭遇空袭,努力的按照排练时有步骤的提水灭火时,我不合时宜的感动了,但是这是不可抑制的人类最纯粹的一种情感表达。
每个国家都遭遇过自己的苦难,我们以前被日本侵略,日本也被美国侵略,美国以前被英国侵略,英国后来还不是被美国侵略,大家都一样,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纯洁和大好人。
毕竟中国现在的地理版图也是通过侵略别国而得到的。
所以现在中国的仇日分子也是如同不知内情的裙带菜一般跟风去仇恨他人。
H的母亲就一直很棒,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却还是不顾困扰中的H的反抗,毅然决然的去给饭团,救济他人。
以前在豆瓣上就看到过对于这部电影的推荐,但是看到是二战题材的,我也就跳过了,关于这种类型的电影我已经看了好多了。
但是看完之后觉得还是挺新鲜的。
对于日本经历着对于美国的感情复杂变化有着印象深刻的体验。
原来日本人也有着像中国文革时期一般的不分青红皂白的进行大规模的禁止活动。
从初中开始就行彻头彻尾的军事化管理,这点挺让我瞠目结舌的。
里面H的反抗和疑问也正是观众所不明白的,而H的父亲和H的教官说的话着实让人觉得意味深刻。
只有接触世界的思想,人的思想才不会变得狭隘而困扰。
其实剧情也不复杂,就是主人公“少年H”一家比较崇洋而被当成异类,父亲更被抓去拷问。
其实表面就是说,其实日本老百姓在当年也是战争的受害者,其实更明了的意思,就是当时美军攻打日本给日本的百姓带来沉重的代价!
我们都知道,无论哪国哪段时期发生的战争,受害者中肯定少不了无辜的老百姓,而日本在二战中犯下的错误,我也不在这里解释,美国当时出兵也是日本自己挑的头。
其实电影最后那里,画凤凰的那一幕也是令我有点反感,神马叫“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这句字幕真得挺耐人寻味的是表面上说,战争中的人民能重建家园呢?
还是日本不反省当年的错误想重生呢?
真的是一部挺让人深思的电影。
强大的政治力量可以鼓吹人民的思想,纵观历史,任何一种主义高涨的同时都会引发灾难。所以这部电影表达的不仅仅是对战争的反思,更重要的是要每一位看过的人不再做那根随波逐流的裙带,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为了自己也为了国家。
看过~
浴火重生。
每个国家的战争时期都是那么的残酷和无情
(9/10)我觉得真正的反战片就像本片这样,写实地反映着二战时日本的状况,但镜头必须冷酷得不会让观众受到感染(从这点来说《大和号》等片子挺绿茶的)。主角之所以痛苦,正因为他小小年纪就看透了太多问题。
明!辨!是!非!
在战争中挣扎与忍耐,绝不认输放弃希望,像凤凰般浴火重生~
摄影很美,有些剧情煽情过头。
不管怎么样 一切都会过去的
战争年代管制最严,影响百姓生活最重
少年H感到困惑,战争前后人们的态度竟会有如此的变化。战争不过是一场暴力的政治,每一个平民都是无辜的牺牲品。
虽然反战主题确实没什么毛病,从基督家庭及男童的视角切入也很合适,尤其是男童的刻画很到位。但,作为法西斯发动机的日本拍反战片仅仅做到这一层是不够的,受害国这样拍那叫看淡伤痕迈步向前,施害国在没有德式谢罪以前这样拍,只能说有点避重就轻了。
民族主义,政治体制,国民性一些深层次问题浅尝辄止
世界第一好爸爸
战后缝纫机,重圆的家人,不死鸟。
失去所有并不可怕,只要有勇气从头再来!
方言意外的挺好懂 好久没听到德语诶(等等偏题了 小朋友好棒哦 写不出啥诶 谁给我解释一下小栗旬的出场意义 还是我去翻下原著 那里睡着了...
整个故事中,我想就只有那个钟表匠是最为清醒的了。战争中成为老师的他,选择暂时隐忍,还给孩子们从暴力中提供了一个小小的避风港湾,战争后,很快放下了这份工作,拾起了自己的老本行,成为了钟表匠,又重新拿起自己喜欢的工具,修理时间带来的伤痕。
主角为啥不换一下啊,15岁的少年还由10岁的小孩来演,不老童姥的感觉把好的剧情都破坏了
不要活得像裙带菜一样。想看看原著。水爷太棒了。感谢日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