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小河的夏天

西小河的夏天,那年的夏天,那年夏天,End of Summer

主演:张颂文,谭卓,顾宝明,董晴,荣梓杉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7

《西小河的夏天》剧照

《西小河的夏天》剧情介绍

西小河的夏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8年夏,皮耶罗决战世界杯,10岁的晓阳也想像他一样。当老师的爸爸拒绝为他的校队申请书签字,忙着角逐梅花奖的妈妈也没空搭理他。在没有兄弟姐妹的年少时光,隔壁怪爷爷成了晓阳的好朋友。他们一起踢球,一起出游。孤独的夏天,他窥见了爸爸、妈妈和爷爷的秘密。2018年的晓阳会不会仍怀念那个闷热、美好又充满烦恼的夏天?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花间一倾城小心“陷阱”横行霸盗黑暗自然奇迹小子超感猎杀第二季呼伦贝尔城最后的灰姑娘玩命直播生活艰难但是快乐黑夜跟踪狂:追捕连环杀手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利比里亚:寻宝之旅罩中任务鬼来电2无限斯特拉托斯2:世界清洗篇网飞喜剧会蓝背鱼纽约屁民第三季最佳好友2尘世笑谈圣枪修女城事私人英雄高达创形者亚太战争审判惊声尖叫5疯子老爸家庭教师寅子今夜、我用身体恋爱。第二季

《西小河的夏天》长篇影评

 1 ) 我太喜欢这部作品了

我好喜欢这部作品的发生地绍兴。

前几年去过绍兴玩了几天,就特别喜欢这座城市,绍兴有很多的桥,最有名的大概是“八字桥”。

剧中,爷爷带晓阳训练的地方,很像是这个八字桥。

剧里夏日的场景,有绿绿荫,小桥,小河,沿河的小房子,就是那种江浙一带古镇的模样。

但是我只见过古镇现在热闹商业的样子,90年代这样的古镇,我是没见过的。

剧中,晓阳和爷爷去茶馆坐着喝茶,店门口的桌子上摆放着好多暖水壶,这场景让我感受到一些年代的气息,不觉得陌生,反而觉得亲切。

晓阳跟踪他爸爸去的歌舞厅,在我小时候,我们那里也有类似的地方。

现在的很多都市家庭剧,都在公寓式楼房里拍的,而我喜欢的年代久远一些,更贴近自然的风景,这部剧里的场景,包括他们的家,我都好喜欢。

剧中这个父亲真是令人讨厌,妈妈的戏份不多,是个事业上颇有成就的女性,邻居爷爷因为自己的孙子小宝去世,所以对晓阳特别喜欢。

晓阳很幸运有这样的邻居爷爷陪伴,然后夏天结束,爷爷也走了,我也很伤心。

看完这剧后,又看了当年对张颂文和谭卓的采访,了解了一些,戏外的故事。

谭卓说,荣梓杉很调皮,贪玩,但是剧组的所有人都很宠他,而谭卓自己是很认真的,荣梓杉在整个剧组最害怕就是谭卓。

相反,剧中的爸爸对晓阳很严格,但是戏外,张颂文和荣梓杉能一起玩,所以有时候荣梓杉面对严肃的父亲,有时会笑场。

另外,关于晓阳妈妈和爸爸,这两人的关系,张颂文说,他做的案头工作里,其实顾建华对妻子是没有爱情的,他们相亲半年后结婚的,妻子是戏剧名角,而自己只是个教务主任,他内心是自卑的。

爷爷走后,张颂文在河边坐着抽烟,然后老婆回来,张哭着和她说副校长的位置给别人了。

张老师在一次采访中说,其实剧本没有安排会哭,但是他拍摄时,情绪到了就哭了T﹏T😂另外,采访中,张颂文还说了这个剧组的一个故事,让他印象深刻,也让我印象深刻。

导演周全是美国电影学院,这个剧组的很多人也都是周全的师兄师姐,都是美国电影学院毕业的。

有一天,张老师进剧组时,被工作人员要求签到,并记录进场时间,他以为是监督是否迟到的,结果被告知说是,这是用于记录每天工作时间的,不能超过9小时。

到了当天工作8个半小时的时候,工作人员来询问,还有半小时结束,但是可能拍摄需要超时才能完成,询问张老师意见,同意了。

可是到半小时后,拍摄不继续了,原来是摄影师不同意继续拍。

我听完这个,发现原来美国影视行业,工作机制还挺人性化啊。

我真是太喜欢这部电影了,又看了好几遍,前几年去绍兴时,还不知道这部作品,我决定下次去绍兴,要去拍摄地打卡。

 2 ) 《西小河的夏天》:成长总是和孤独息息相关的

一直都特别羡慕那些生活在江南水乡的人,羡慕他们可以踏着青石板去学校,羡慕他们可以撑着船走街串巷。

那泛着光的河水,就好像是精灵的家,夕阳斜照的时候,波光粼粼,想想就格外浪漫。

遗憾的是,我出生在陕西南部的小城,这里虽然也有碧水环绕,但却是条大河,虽也是风姿绰约,但少了几分格调和婉约。

在这样的江边长大,人也像这条江一样,表面平静,心里波澜万千。

小的时候,住在一排小平房里,四周都是熟人。

但我却特别不喜欢,因为家里的事总能被别人知道,挨打了、考试没考好、偷吃零食了......后来,伴随着马路上不断增多的汽车轰鸣以及工地的嘈杂声,我的记忆就逐渐消失了。

再后来,我们都搬家了,小平房也不见了。

时代的发展从来都不会考虑到个体,我们每个人只会被时代裹挟进滚滚洪流之中,变成其中的一份子。

有越来越多的人住进单元楼,从此,关于小平房的记忆就被封存了。

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所谓的经济腾飞,只记得小城变了,到处都在建房,到处都在搬家。

记忆中的小平房成了一个小黑点,瞬间被这些变化吞没了。

今天,看了一部电影,《西小河的夏天》,虽然是水乡的故事,但却和很多地方的故事都很相似。

三个时代的人贯穿了整部电影:物质条件充裕,但精神世界孤独的晓阳。

工作认真,刻板执拗有不太安分的晓阳的父亲顾建军。

邻居郑爷爷。

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个时代的孤独。

晓阳是典型的独生子女,这是八九十年代的缩影,这一代人,童年的物质条件比较充裕,但是精神却格外孤独,父母需要投身进改革浪潮和社会建设之中,用“抢夺”的姿态来积累资本。

晓阳喜欢足球,却被父亲反对,简单的梦想就这样破灭了,形成了小小的故事冲突,父子之间的对立。

顾建军,人到中年,事业稳定,家庭幸福,却少了那一点点激情。

年轻的沈老师唤醒了顾建军沉睡的激情。

他在沈老师的身上看见了年轻时候的自己,也喜欢上了这个年轻的女老师,她就像一块打乱湖面平静的石头,在顾建军的生活中荡漾起了无限涟漪。

郑爷爷的孤独是来源于亲人,老伴的去世,孙子的去世,儿子的南下,他固执的守着台门的一亩三分地,因为这里有他过去的一切。

所以,当规划局的人来的时候,他才会怒不可遏。

三代人,三种孤独。

晓阳的孤独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顾建军的孤独是无可奈何的痛定思痛。

郑爷爷的孤独是空巢和远走他乡。

当然,每个人也有守护的东西,这些守护的东西则是电影中温暖的所在,晓阳的足球梦,顾建军的回归和醒悟,郑爷爷的释怀。

其实,关于这部电影的结局我们是可以预见的,城市的发展将会逐渐步入正轨,个人的反抗和挣扎总是无力而多余的。

这样的戏码,经常上演,只是这个时代的人学会了妥协和沉默。

导演周全在这部电影中加入了很多儿时的记忆,说起来就是一部拍给自己的情书。

童年的故事,时代的变迁,台门的消亡,记忆中的童年和成长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消失,让这些故事成为每个人的回忆,在清澈的西小河流淌下去。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自由与爱之地(F-and-love)

 3 ) 85后的记忆?

98年的故事,20年后上映,85后还远没有00后甚至95后的丰富物质生活,但基本可以衣食无忧,还可以有无忧无虑的暑假,足球还是男孩子的第一运动,戴眼镜的胖子还是少数派。

社会在高速发展,竞争压力也在飞涨,有得有失有利有弊。

足球已经是中年大叔的爱好,篮球也好不到哪去,现在小朋友的第一运动是指上游戏。

外在的社会形态在变,内在的社会关系却改变不大,权力利益、父子夫妻、饮食男女,包括“父子不和,天经地义”,唉...... 这对父子也是,而且三年后还是冤家父子-隐秘的角落。

对了,作为米兰球迷,鄙视皮耶罗,98年的蓝衣军团是属于忧郁的巴乔和悲壮的老队长巴雷西的,小得儿靠边站吧,哈哈哈...电影够7分以上。

 4 ) 那年夏,男孩儿跑过谢公桥

还挺喜欢的,大概是导演用了潺湲舒雅的文艺皮来包裹一件弓马娴熟的手艺活儿,私本位谨慎地低伏于情节后,看起来闲庭信步,实则步步为营的缘故罢。

镜头捕捉到的绍兴极美,玉带弯桥,垂柳若抱,四合院儿檐色幽深,巨蹲狗似的,居高掷下大朵大朵黑云,喝开了如火骄阳。

人物一开口,不论主角配角,群演龙套,声音都像水洗过杨梅,半拍慢,清凌凌。

无端想起高中时隔墙听苏杭籍(大概)母女对话,莺莺呖呖,自然连韵,我以为阿姨在轻声唱歌,同窗却说她在挨骂的往事来。

一笑。

顾老爷子台湾腔算少了,倘若是其他普通话片子估计也够使,可惜放此区间,依然朱鹮间鹤,一望出离。

故事并不复杂,四合院儿老中少三代人各自生命曲线的节点横剖,再纵横交错。

少年人要反抗父权坚持梦想,中年人要身份认同解决危机,老年人要勘淡死生自我和解——探讨范围不可谓不广,导演入刀的气力却很克制,叙述也很温情。

顾父再怎么古板专制,未曾碰小孩儿一根手指,也未曾说什么不堪的重话,实在“两害相权”,唉声叹气也就取其轻者也了,倒是他自己的问题麻烦许多。

说到这里必须夸张颂文老师演得俏。

增重二十斤使灵魂灌了铅,行动都是不合时宜的磕碜和不安于室的骚乱。

最终,青春梦幻和升迁热望都是泡都是影,扎破膨胀放出脓血,踏实过活才是老实人获取尊严的不二法门。

喜欢杨惠芳冷月花影,背人处流泪的设计。

“常言道结发夫妻到白头,看来你我今生无缘配”,到白头也不是自己能定,无缘配也不是自己能定。

呜咽五秒钟,擦干脸又是没事人。

整个故事走完,只有一老一少完成导演赋予的使命。

老人无求,少年无畏,中间尽是苦酒微醺的苟且,那似乎也很合理。

 5 ) 原来不是只有孩子才需要成长

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商业片”似乎成了一种主流。

流量明星+烂俗剧情的组合深受大众的喜爱,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票房上去了,但影片质量却下去了。

在这样一种社会大环境下,小众的文艺片就成了电影市场的一股清流。

虽然没有强大的票房号召力,但却胜在了质量与口碑俱佳。

近期上映的一部电影——《西小河的夏天》便是这种类型电影的一个代表。

有很多人说,这部电影令人想起了前年夺得金马最佳影片的《八月》,是一部“彩色版的《八月》”,轻松平淡的氛围中却充斥着一种无声的力量。

影片曾荣获第22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新浪潮竞赛单元KNN Award观众奖,是同年唯一获奖的华语影片,还曾获得第13届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HAF大奖。

2018年4月,该片获第二十五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提名。

此外,影片还受到多个国内外电影节的青睐,在国内多次展映。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很多熟悉的面孔,例如爷爷的扮演者顾宝明,是台湾极具实力的演技派和喜剧演艺人员,出演了多部影视剧集,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了许多大奖,而且在话剧领域也有很深的造诣。

妈妈的扮演者谭卓是一个新生代实力演员,虽然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作品在豆瓣上都有着很高的评分。

影片讲述了南方小城里一位热爱足球的男孩和他的父亲以及隔壁的古怪老头之间苦涩又温柔的故事。

1998年夏,皮耶罗决战世界杯,热爱足球的晓阳也想像他一样。

但是当老师的爸爸却拒绝为他的足球选拔队申请书签字,为此他和自己强势的父亲发生了争执。

而此时忙着角逐梅花奖的妈妈也没空搭理他,居住在同一个院子里的怪爷爷成为了唯一一个理解他,支持他的人。

不仅带他去看球,还亲自上阵教他有关足球的知识。

若是影片只讲述这些流于表面上的东西,那未免太过单薄。

这部电影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用孩子的视角去展现三代人的“成长”故事。

爷爷独自一人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儿子虽事业有成,可因为一件涉及孙子的往事和土地拆迁带来的工厂改制,导致双方不和。

最初的时候因为不舍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地方以及与儿子由来已久的矛盾,他没有同意与儿子一同离开。

但在最后矛盾与误解全部消散,他选择了体谅与成全,与儿子一起去了深圳居住。

看上去美满幸福的家庭却开始有了要破碎的前兆。

顾晓阳的父亲顾建华陷入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学校来了个年轻漂亮的英语教师,年轻有朝气,与自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不知从何时而起的爱慕从而使家庭陷入了危机。

巨大的压力像潮水一般将他吞没,好在有个可以理解他的妻子,帮助他认清了现实,也让他在痛苦之际完成了角色与心理的一次转换。

晓阳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也是这一切的亲身体验者。

在这个夏天里,他经历了梦想的被打压,父母爆发的争吵,爷爷的离开……一桩桩,一件件事情让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大人世界的不安,而在这个过程中也慢慢地成长。

在这部电影之中,导演提出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只有孩子才需要成长吗?

当然不是,成长不仅仅只是小孩子的事,也是大人的事。

放到电影中来看就是,每个角色在各自的人生困境中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长。

导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部电影是对自己童年生活的一个追忆,虽然是属于他自己独有的一个回忆,却让我们在电影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整部影片充满了童真和稚气的痕迹,始终处于一种平淡轻松的氛围,但如若沉溺于其中的社会现实,就会发现自己也有着同样的焦虑与不安。

尤其是在那样大的孩子的眼里,一切的一切对他都太过具有威胁性。

环境的变化,时代的更迭,人与人之间的包容,理解,体谅与成全,这些只有真正的成长之后才会慢慢懂得。

虽然这部影片也有许多缺点,如不成熟的镜头语言表达,以及稍显啰嗦的台词堆砌……,但不置可否的是影片的整体水平仍然甩出同类型电影好几条街。

作为一部独立电影处女作,已经可以称得上是完美了。

“我的故事,你的回忆”这样暖心的夏日电影,你一定不能错过。

 6 ) 我想,是时候谈谈谭卓的演技了

今天看《我不是药神》的点映,又看到了谭卓。

她引起我注意,既不是在《春风沉醉的夜晚》、《hello,树先生》中,也不是在《暴裂无声》里面,而是在《西小河的夏天》。

这几部电影我都看了,《春风沉醉的夜晚》中的谭卓大概被我误认成郝蕾了——正如许多观众一开始会犯的错误那样——《hello,树先生》中的她基本没留下印象,两部都是好多年前看的电影了,当年道行也没现在深,看不出明堂。

《暴裂无声》里的谭作倒是认出来的,因为扮演的是农场妇女一开始真没认出来。

倒是在《西小河的夏天》里,谭卓直接把我惊艳了。

然后我才回过头去找到她以前的作品,原来好几部我都看过,就是没啥印象了。

找资料的过程,一个信息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谭卓原来出生在吉林长春,也就说是一位东北姑娘。

在《西小河的夏天》里演一位地道的江南妇女。

一开始我觉得,演母亲的角色应该就是江浙之地出身的吧,不然怎么能把这个角色诠释得如此地道、如此令人信服呢。

相较而言,演父亲的角色有很浓的舞台表演腔调在,但谭卓演的母亲则活脱脱将一位绍兴妇女的“厉害”表现出来了,尤其当她发现丈夫在外面有外遇对象的时候,那种在家苛责赌气、在外不甘示弱的说话方式与肢体动作,实在太真实了。

我的出生地虽然不在绍兴,但离绍兴不远,同属于一块地方,生活中类似的场景见得太多了。

同一地域的人在习性和观念上有一种养成的相似性,这恐怕是常识,不仅拜物候环境所赐,同时也是共享相同的文化使然。

谭卓演的母亲成了《西小河的夏天》中最为真实的角色,甚至可以说,是她给这部电影获致了一种地理上的真实性。

尤其当谭卓唱起越剧,那些听越剧长大的人恐怕也会被她所骗,以为她是专业越剧演员,不然身姿和唱腔怎能诠释得如此成功呢?

在谭卓身上,似乎看不出曾经接受过表演训练,因此在表演上较其他演员也就少缺一些“演”的痕迹。

非常自然,非常真实,如果不是在看完后查了一下资料,我是不会相信这是一位东北姑娘演的。

在我的印象中,东北姑娘和江南女子可谓天壤之别。

这说明了谭卓的演技真的高,同时也反映出她下了很多功夫去诠释这个角色。

就拿表演越剧这段来说吧,如果没有真下功夫去学、去练,是断难有电影里获致的那般真实的效果。

后来查资料也证实了一个猜想:谭卓确实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表演训练。

或许正因为如此,她的表演才没有落入窠臼,没有陷入表演模式里。

这在电影中很明显表现出来的,尤其是在两相对比之下。

《西小河的夏天》里,张颂文扮演的父亲一看就是演出来的,而且还是在一套非常完整成熟的表演体系下完成的;顾宝明也是,观众已经过于熟悉他在台湾电视剧里面的扮相(不太懂为何找他演爷爷,很多人觉得电影像电视,有一部分是他的原因),董晴扮演的女教师也是,而且还相当青涩,她是适合去演电视剧的。

唯有谭卓超拔突出,让众人相形见绌。

她有本领消隐掉真实的“我”,让角色来重塑自己。

即便只是为了看看谭卓惊艳的表演,《西小河的夏天》也值得一看。

请记住这位女演员,让我们拭目以待。

 7 ) 给爷爷的信

你好 我是2018年的晓阳无数次我抱起那个足球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日和夜桥的那边是你 这头是我 那一天汽车载着你离开我的视线我追了好远好远跨过了一条街的青石板我开始后悔没有跟你说再见还有谢谢你 出现在我懵懂的童年里 我存了你的相片 你的球衣好像我对大院的回忆都是关于你那时的冰镇汽水现在也是甜的 青石板的街 老房子的夜二十年前的夏天 我还记得

西小河的夏天 (2017)6.62017 / 中国大陆 / 剧情 家庭 / 周全 / 张颂文 谭卓谢谢你 再见

 8 ) 夏天终将过去 三代人的成长——《西小河的夏天》

《西小河的夏天》片名End of Summer (2017),别名那年的夏天/那年夏天。

本片是85后导演周全的第一部长片,讲述一段发生在1998年绍兴的故事。

影片感情细腻、舒缓深情,制作得比较老道,也成功在韩国釜山电影节荣获观众选择奖。

影片片名叫《西小河的夏天》,这里的“西小河”就是绍兴的一条小河。

河边有很多台门,门台就是具有一定规模、封闭独立的院落,可以简单的将门台理解为绍兴版的四合院。

本片故事就发生在一幢老台门里。

老中青三代人在这栋门台里发生了一系列故事,涵盖了三代人所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经历冲突碰撞后,三代人终于完成个人成长,其实也没什么,只要摆正心态,迈过那道坎,一切都会过去。

倒是影片的英文片名比较直白——《End of Summer》,夏天就这样结束,众人也得到成长。

《西小河的夏天》以顾晓阳、顾建华、郑吉安三代人为主线。

影片把时间拉回20年前,那时正值98年世界杯,法国和巴西会师决赛。

顾晓阳是一名10岁的小学生,他崇拜皮耶罗,幻想能够像皮耶罗一样在绿茵场上驰骋。

偏偏家里人并不支持他的体育爱好,只是强调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踢球这种不务正业的活动趁早断了念头。

98年正是《相约九八》的年头,顾建华年近40,担任学校教导主任,工作上遇到升迁机会,感情上遇到充满朝气活力、年轻漂亮的新进女教师,原本一潭死水的生活瞬间起了涟漪。

顾建华的爱人杨惠芳是越剧团的当家小生,眼瞅着有一个获得梅花奖的机会,就要扬名立万。

终于到来的中年危机给他的家庭也带来一场危机。

98年也是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时候,郑吉安遇到老厂房拆迁的问题,和政府拆迁办的人斗气死活不肯走。

郑吉安老伴早逝,家里也因为孙子夭折,而和儿子儿媳关系僵化,说什么都不肯搬到深圳去。

恰好郑吉安和顾晓阳都喜爱足球,一老一少一拍即合,两人通过足球交流感情,成了忘年交。

顾晓阳、顾建华、郑吉安三人正好反映了男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的问题,放在1998年那个对国人意义非凡的年份,男人成长的问题变现的愈发具有话题性。

顾晓阳代表着独生子女少年时代的孤独,充满青春气息的梦想被家长嗤之以鼻,却找不到可以倾诉的人。

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那么不近人情,好不容易有一个能够玩到一起的老爷子,老爷子偏偏要离开自己。

忘年交的离开是顾晓阳成长的重要一环,只有分离才能让少年明白人生的常态就是分开,才能获得成长。

顾建华代表芸芸众生中的中年男性,眼见着事业可以再进一步,眼见着感情可以再绚烂一些,偏偏到最后都差了一口气。

原本平静的生活因为这些干扰而变得不再平静,直到失去才知道求而不得是人生常态,早点放弃太多希望,早点能够得到解脱。

普通的中年人就是在压抑中负重前行。

只有看淡一切,达到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中年人也就得到成长。

郑吉安代表守旧的老人,对新生事物有着本能的排斥,光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就已经让老人筋疲力尽,而想让他离开生活了一辈子的老宅子更是难上加难。

即便会被时代淘汰,老人依旧不愿放弃固有的生活方式。

他总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父子不和,天经地义”,孙子夭折更是让父子关系蒙上阴影。

郑吉安和儿子,就像顾建华和顾晓阳,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谁也不愿意听谁的。

郑吉安在和顾晓阳朝夕相处之间,慢慢开始理解中年人,终于拿出勇气去面对儿子,鼓足勇气前往深圳。

父子关系就这样在对抗与和解中默默前行。

随着父子关系缓和,三代人也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式。

并不需要褒扬或者贬低那种生活方式,《西小河的夏天》就像一个旁观者,静静地记录三代人的成长故事。

这个夏天对他们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在普通人看来,也和自己的成长有着丝丝联系。

夏天终将过去,男人也要成长。

这里是硬核影迷集散地,欢迎关注公众号:妙看影视

 9 ) 青石板的街,老房子的夜

看一部电影,也需要一些执念了。

要不是上周在腾讯视频偶然看到《西小河的夏天》的定档预告,要不是因为被预告片里的这首《游夏》而吸引,我是不会费了些周折去包场看这电影的。

在线购票APP里我划到底还没有找到这电影的信息,要不是我看到“查看更多”而点击进去,就以为这电影不在我这里上映了——事实上与没上映也没多少差别。

本市就一家影院在今天放映这电影,只有一个场次。

我点明天的放映信息,一场都不放了。

相比那些动不动就搞19.9甚至9.9票补的电影,这电影能上映都不错了,就别指望片方在已经赔本的前提下再票补了。

要不是我今天闲的有点蛋疼,我才不会跨区在大下午去看电影——我家楼下附近的几家影院很明显抛弃了这电影。

当我一个人包场看完这电影出来后,看到影院墙上挂着“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的牌子——要不是这牌子的存才,可能这一场都没得看了。

电影的情节简单而舒缓,没有很大的戏剧冲突,很多矛盾最后的解决甚至显得有些云淡风轻——这也挺符合影片的基调的。

当郑先生答应顾晓阳做他的足球教练时,我暗自感叹:难不成要拍成老爷爷带领小男孩实现足球梦的套路励志片?

——幸亏不是这样的套路,如果影片围绕这样的套路展开,我就会开口骂导演了。

小演员的选择我认为是不够成功的。

我不否认顾晓阳扮演者的灵气与童真,但是当他说出生硬的台词时,我依旧觉得他表演的痕迹略重。

想到那年看《百鸟朝凤》,被小正太郑伟的纯属演技而征服的感受,如果《西小河的夏天》的小主演能达到那时郑伟的演技,这电影就非常出彩了。

我姑且将顾晓阳父亲遇到的事情称作“中年危机”。

一个在学校里严肃的有些变态的教导主任,一个在家里高高在上的严父,在遇到事业的转折期,在碰到刚毕业的年轻漂亮英语老师,在面对妻子即将迎来事业巅峰的空档,他是焦虑的、胆怯的,冲动的、盲目的,自卑的、脆弱的。

而当他没有当上副校长,与年轻英语老师的事情只是一场夏日的雷雨似的过去,同妻子的关系面临严重危机之后,他用一场倚靠在妻子身上的痛哭而宣告自我挣扎的瓦解——这意味着他新生活的开始。

郑先生对于顾晓阳的关注与疼爱,更多的可能是来自对于他去世孙子小宝的移情。

他与儿子的矛盾影片中展现得不多,但通过他儿子在面对郑先生冷漠态度的体贴反应,他儿子收购棉纺厂设备时的慷慨以及最后郑先生随儿子与儿媳妇去深圳的情节展现,郑先生最后是与自己达成了和解——他与儿子的矛盾更多的是源自自己的心结。

郑先生与儿子儿媳妇离开自己的老屋的路上,我看到他儿媳妇隆起的腹部。

小小宝将要在不久的未来降生在这个家庭,郑先生终于迎来了他想要的幸福。

“青石板的街,老房子的夜,你陪我静静谈了一些”。

顾晓阳在他十岁的那个夏天,用懵懂的眼神似懂非懂看到了大人世界的一些纠葛与矛盾,而他也在夏日时光的流转中,最终实现了自己进入足球队的小小梦想。

夏天过后,顾晓阳又长大了一些,他身边的那些大人,也改变了许多。

时光荏苒,1998年的那个夏天属于二十年前的回忆。

而在淡淡蝉鸣中的夏天,注定是无法复刻的。

唯有记忆,才能在时光的咀嚼中不知不觉发酵成了一丝我们现在以为的模样。

 10 ) 映入眼帘的翠绿,是最干净的夏天

很安静的影片。

映入眼帘的翠绿,是最干净的夏天。

小桥、流水、小院子、旧房子、藏在床底下的铁盒子。

平凡的小男孩(当然比其他同学好看一点点,再一点点)拥有不平凡的梦想,还有,随之滋生的一系列少年心事。

但我想,成长最值得庆幸的地方在于:一切都会过去。

不必担心,都会过去的。

梦想遭到打击、友情出现危机、家庭发生变故、遇见了温暖,最终却要面临离别。

——可是梦想会发光,会被看见、认可;走丢的朋友会回来;家人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在原地守护柴米油盐;存在过的温暖已经变成了回忆的一部分,又怎么会随着时间就消失不见?

释然了的老人终于肯接受儿子安排的生活而选择离开,小孩子接受不了离别——难受啊,执拗地不愿告别偷偷在房间哭泣,又追出去大喊着“我会在这里等你”。

故事画上句点了吗?

不知道呢。

我们还要经历多少次这样的回合,才能长大?

印象深刻的画面是老人和小孩坐在一起望着远方的背影,和最后一个镜头,小孩独自一人坐在那里望着远方的背影。

短暂又冗长的夏天,过去了。

坦白说我那时候有种故事戛然而止的感觉。

就像那时候看《少年们想从侧面看烟花》。

成长是不是就是这样呢?

许多事情,都无疾而终了。

“一切有了解释,或无需解释。

”心中的那个夏天,还在吗?

晕染着忧伤和明媚的,热烈又静谧的夏天。

我们总要长大。

慢慢来,别着急。

我们还在长大。

努力地 好好长大。

等待 成长为真正合格的大人的那天愿那个时候 我们还能记得最初的那个小孩。

《西小河的夏天》短评

绍兴古宅景色美。人物关系的设计有点意思,导演处理得比较平淡。张颂文老师一部戏让我给他的演技跪了,主席脸演得很赞,禁欲系事业单位中年干部的体态、语调都表现得那么到位。这也有化妆和服装的功劳,发际线、老干部基本款衬衫西裤都很妙。

8分钟前
  • 小A
  • 还行

像低配版的《八月》,但都属于那种怎么看也看不厌、观影过程愉快的“儿童视角下的”夏季生活流;贴上世界杯的背景,似乎又穿越回20年前。爷孙两人对于足球的执念、爸爸在职业以及感情上的挣扎,每个人似乎都在夏天得到了许多,也失去了许多。有点遗憾没全方言,谭卓的越剧学得很用心。

9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当电视剧看都一般般,没有啥优点。台湾腔爷爷让人出戏。

14分钟前
  • cilei
  • 较差

导演想表达那些人物的安静这点很棒 生活气氛什么的都很真实了 我觉得舞厅很真实啊 这样的人物真实就在我当年小时候在江南住的记忆里 问题其实只是细节太多太散了镜头又没结构概念导致故事流水账而已

19分钟前
  • 寒莓根
  • 推荐

古镇上最后的童年,晴好的阳光,足球与梦想,一起放学回家的小伙伴,倔强的爷爷。还有爸爸妈妈的秘密……

24分钟前
  • 绿光森林
  • 推荐

谭卓不错,可影片整体太乏力了

26分钟前
  • 斯坦利酷酷迪
  • 较差

能看的部分只有90年代绍兴风情。

28分钟前
  • 断肠人在刷牙
  • 还行

绍兴!我太喜欢这个场景设定了,本来三星的故事突然就有了五星的感觉

30分钟前
  • 随遇而安
  • 力荐

好压抑的童年

32分钟前
  • 妖怪的怪
  • 较差

西小河的夏天 有点伤感的夏天。ps顾建国真不是什么好东西,呸!

37分钟前
  • 郭伯母
  • 还行

13。不知所云。

40分钟前
  • 朱3D
  • 较差

儿子享受九八年的夏天,父亲却渴望一个春天(这个角色与情节是全片亮点了)。埋了不少细节,但这种对上世纪末的整体搬迁,有如贩卖老厂子机器,始终还是四平八稳儿童片。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可怕可怕,最怕这种用生活流伪装的假人假事。以及不会调教演员就别勉强做导演了,尤其是小朋友的表演,真是一个个僵硬到令人无法直视。

45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很差

孩童的小小内心世界。江南水乡夏日,中年失意配戏。

50分钟前
  • 老罗Lazzaro
  • 还行

摄影太死了,片子没气口没节奏。不过谭卓顾宝明戏真好,张颂文也是,这种懦弱自私的窝囊父亲形象,试问有几个中国小孩不熟悉呢?

52分钟前
  • 李米
  • 较差

故事很破碎,留白甚多,时代背景复杂,想用儿童的视角讲述,导演还得好一些构思。

54分钟前
  • 扶风
  • 还行

4-4景还不错

57分钟前
  • FASURAX
  • 较差

还不错,值得鼓励。篮里的花和脸盆里的手帕好评。谭卓的表演惊艳。

58分钟前
  • 把噗
  • 还行

童年的一个夏天。年代感还原得好,置景和美术有心。故事大致还是以个人记忆为底色,嵌入的足球主线与父母亲角色的精湛演绎,让影片更工整丰满,也冲淡了儿童片的纯粹童真本味

59分钟前
  • 光影一路同行
  • 推荐

除了场景 毫无亮点 简直宣传片mv 环境和人物不相容 也没生机 看的累死看到最后 没看到一场精彩的戏 小老师演的不错

1小时前
  • her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