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二次看支教类电影,第一次是高中时候看的天那边,讲的一对大学刚毕业的情侣支援偏远地区的孩子,因为环境极短恶劣,最后男的实在忍受不了导致了分手。
藏草青青,这一部讲的是北京支援藏区的一位男教师,爱上了藏区的一位姑娘,当然也舍不得热情单纯的学生们,一呆就是一辈子,从最艰苦的岁月到如今的现代化学校,有点当初知青下乡的感觉!
最爱孩子的就是母亲,医院病危的的时候对男主发出了灵魂的质问,而不是去责怪他,希望他知道这一辈子爱在哪里,家就在哪里,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
很感动,人很渺小,但是人也可以很伟大!
这就是爱和信仰的力量!
就不过多的剧透了,很多细节,非常值得一看!
刚刚看完,我最近泪点有点低,嗯,好几次被戳中了……说实话这个电影的题材、内容都不新,但真情总是动人,而且我还是希望多一些这样的电影,起码让人心里多一些温暖。
作为民族大学毕业的,看到这部电影还是很亲切的。
虽然现在的民族同学很多已经富裕起来,甚至比我们富裕,但是总还是有些地区相对需要帮助一些吧说回电影,导演和编剧想给我们呈现出很很多大事迹,但由于其实内容不新就让人稍微失望。
其实减少些事、出现的事更深入挖掘一下,出现些日常的小事会让人感觉更真实,我想会更好。
就比如韩松从开始的想“镀金”到后面的思想转变,不应该靠一句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就带过呀。
但是事件的叠进还是很好的,有高潮。
有点小遗憾的是我竟然觉得僧格让我感受到了整个电影的最高潮,开始插回忆。
默默付出的哥哥、甚至是老师的用力,难道不应该更多一些些么?
总体来说我有感动,有思考,“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不善良就放弃自己的善,那样我们跟他们就没有区别了”,毕竟我也曾想过去当支教老师,虽然被可以想象的困难阻碍了,但是看完后还是让我默默想着,有朝一日吧,我也许还是会去的。
以上是个人意见,很感谢导演、制片、投资方,我希望能有更多更好的这类作品!
看了电影《援藏日记》真的是很真实让我受到感触。
主角韩松大学毕业了本来可以在北京找个好工作,过安稳生活,却跑去西藏支教。
到那儿一看,好家伙,条件差得没眼看,路不好走,天气又恶劣,住的地方也破破烂烂,非常简单,以前来支教的老师都没工作满三年直接打退堂鼓。
但韩松没放弃,看到那些藏族孩子,他们穿着旧衣服,坐在四面透风,下雨时还漏雨的破教室里,眼睛却亮闪闪的,对知识那种可望的孩子们,教室强上贴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决心留下来为了孩子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影片里韩私妈妈临终对韩松说的话,改变了韩松的人生,心在哪里爱在哪里,爱在哪里,哪里是家,最终韩松留在那里改变的学校环境,那些学生有的去参军保家卫国,有的做生意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
最终韩松坚持下来,一生给了西藏。
影片很感动,很有教育意义。
@M观影团#M观影团影迷日记# #电影援藏日记有多真实#
藏草青青,令人感动的国产剧!
物质的匮乏激起了人们改变生活的原动力,朴实无华的支教故事告诉我们知识改变命运,共同富裕的根本是教育,舍己救人的格桑朗措大哥的牺牲更是凸显了臧族地区环境的恶劣和危险,一方面是交通不便,通讯不达,物资不多;一方面还有来自于大自然中狼群的威胁;另一方面还偶有盗猎者的追捕和猎杀。
要在这样的环境里坚守着信念并坚定的实现,有多么的不容易!
“一粒松籽儿,成就了一片森林~”向终身扎根边疆教育事业的人致敬!
韩松,松树的松,松鼠的松。
他像一颗松树种植在了草原上,扎根为家,为松鼠们带来了渴望的松子,也收获了松鼠们的爱。
捧上一杯酥油茶,是那圣洁的格桑花。
有人闻不惯,有人偏爱这油与茶,一见钟情也好,日久生情也罢,茶与花相伴便为家 。
善良并没有错,错的只是救错了恶人。
为什么要救人?
救人并没有错,不救就根他们那样的人没有区别了。
世界上有很多个门,你打开不同的门就会有不同的风景,有人渴望外面的世界,有人也愿意坚守在这一方土地上,送他们去看这世界。
生命的意义何在,一生坚守一件事便是了。
片子中有这样几个人物及片段让我印象深刻,首先要说说真善美的化身——朗措大哥。
朗措大哥为了孩子们能走出去到外面的世界看看,却错过了爱情,女友旺姆去北京上大学却再也没有回来。
为了韩老师上厕所和洗澡方便,给韩老师搭建简易厕所和淋浴间。
死活发脾气不要韩老师的生活费,自己的工资却全部花在了孩子身上。
明知晚上进学校的人有可能是盗猎者,还是出于善心救助了饿狼,最后为了救孩子僧格,被盗猎者开枪打死,朗措大哥死的那一刻我丝毫没有觉得这个没有时间打理自己的人丑陋没文化,相反却觉得这个人美得像佛菩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真善美,着实把我给看哭了。
再来说说真善美的实践者——僧格,这个小孩子在片头朗措大哥给韩老师介绍学校学生时,归为了最调皮的学生,从小没了父母,是个孤儿,却又最有情有义。
特别的骑着马打着乌尔朵的出场,让韩老师记住了他,也在韩老师说出他名字的那一刻,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爱和尊重,在后面的剧情中,他那“最调皮”的标签被老师慢慢撕下,成了孩子们中间的主心骨,长大后如愿成为了一名军人。
当韩老师在全班同学聚会,他打来电话韩老师开心的跟他寒暄并说及他的终身大事时,他很开心的说起了自己已经找到了女朋友还是老师。
那一刻韩老师很是欣慰,知道他要回来看他,买了很多他爱吃的鸡蛋,可是等待韩老师的却是僧格女朋友捧着的覆盖着国旗的骨灰盒。
原来僧格都已经请好了婚假的,却在一次抢险救援中不幸牺牲了,着实让人心痛,却也让人可敬,他不愧是韩老师最看好的学生,他用他的生命践行了什么是真善美,再一次验证了韩老师教育的成功。
还要说真善美的衬托者——梅朵,这个藏族姑娘跟他哥哥朗措一样心善,照顾着孩子们的饮食起居,日复一日,忘记了自己是一朵绽放着的最美的格桑花,心里面只有孩子们。
直到韩老师来了以后,她开始心头小鹿乱撞,喜欢有意无意的去接近这个北京大城市来的帅气大男孩韩老师。
只是不敢捅破这层窗户纸,想着韩老师有一天也会回去,怎么可能会喜欢她这样一个没文化的只会喂马的草原女孩子呢?
可等到僧格偷看韩老师写的日记,无意翻到韩老师写的诉说衷肠的日记并拿给她看时,她才发现她对这个男人的爱有了回音,原来韩老师也是喜欢着她的。
她开始每天都痴痴傻傻地望着门口,期待着她心上人的回来。
直到她看到他回来了以后,她双眼带泪却嘴角带笑的说:“你再不走了吗?
”高兴的跟自己的心上人相拥。
片子的结局是韩老师斜靠着梅朵安静的逝去,她流着泪唱着韩老师喜欢的歌曲,眼前浮现是他们相知相守、相濡以沫的一生。
她是故事中很关键的人物,如果说韩老师是只雄鹰,那么梅朵无疑成了雄鹰眷恋着的那片草原和最牢的羁绊,她这朵最美的格桑花完美地衬托出了韩老师的人性光辉。
最后让我们说说真善美的引导者——韩老师,故事的一开始已经通过韩老师自白的方式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刚刚大学毕业想来支教镀金,然后回北京好发展的知识分子,可是他的如意算盘却在接触到孩子们后全盘散落了。
他开始丢掉了目的心,把自己当成了孩子们的老师,耐心的给孩子们教知识,积极的学藏语。
晒黑了皮肤,也慢慢瓦解了他要回去的想法。
即使是只来自北京的雄鹰,也在翱翔到草原的那一刻选择了将草原变成了自己的领地。
开始融入了环境,吃起了糌粑,喝惯了酥油茶,也喜欢上草原姑娘梅朵,只不过迟迟不敢往前走一步,只是把心头的情愫写在了纸上。
最后在母亲临终前话语里支持他的选择后,果断的选择了回去,扎根草原,收获了最真挚的爱情,也放飞了孩子们的梦想。
将最美的青春年华若火燃烛,照亮了草原的夜,成为了夜空中最璀璨的星辰。
藏草青青讲的这个关于支教老师故事是一个不错的题材,虽然整个故事表现的比较平铺直叙。
很多地方看了前面一点就知道后面要发生的剧情,比如,僧格电里说明年回来,然后要执行任务,看到这里八成猜到他要出事,果然牺牲。
电影埋了一些伏笔也没有及时收回。
前段花了一些篇幅说的乌尔朵(僧格说可以打狼),然后大家都在练习,主角也去练习了。
如果后面主角遇到狼群,学生可以用乌尔朵来驱狼,然后把老师救了,这样就很好的收回这个伏笔。
盗猎者这一段,感觉是为了推进剧情设置的,很突兀不顾自然,强行让朗措领盒饭。
还有剧情缺对少主角内心的变化的表现,要是能表现出来主角在经历了内心的挣扎、反复的斗争和纠结之后再留下来,这样人物或许会更加的饱满,更能升华主角的人格。
就感觉主角喜欢这里的孩子,然后就留下来了,显得太顺利了,如果能表现一下主角能挣扎一下,然后留下这样可以能更有感染力。
但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题材选的很好,整个电影的叙述是通畅的。
希望能再好好打磨一下剧本,多刻画一下人物内心的变化,让人物更加饱满,就更好了。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整个电影的格局都很大,韩老师是一个伟大的老师,从本来的镀金,再被藏区孩子的淳朴单纯所温暖,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打动,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藏区的教育。
所幸,他遇到了梅朵,梅朵用她的温柔与善良,一直陪着韩老师,孩子们也会记得经常看望韩老师。
最后,格朗大哥那么好那么帅的一个人,为什么不能有个美好的结T T
这部电影很治愈~很写实,条件的艰苦没有阻止韩老师的支教工作。
蓝天白云,一望无际的草原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看着看着眼泪就掉下来了,导演对于细节的把控,让我们影迷很共情。
非常棒的电影!
让我们在节奏快的城市,很羡慕慢节奏的生活。
简简单单的故事,显露出支教老师的大爱,支持导演多拍拍治愈剧!
昨天,机缘巧合看完了这部讲述青年教师韩松援藏支教的电影《藏草青青》。
老师这个职业在我心里,一直是一个伟大而神圣的职业,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开始,教育从贵族扩展到平民。
韩愈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大部分老师也秉承着“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教导着我们。
影片讲述了姓名为韩松的青年老师为了下基层镀金选择了援藏支教,他原本想着待三年回家谋求更好的发展。
他也没想到他舍不得西藏的孩子们和他深爱的姑娘。
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援藏事业。
影片告诉我请相信真爱和持之以恒的决心就可以问心无愧。
我们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能和坏人同流合污。
否则和他们没什么区别。
最后,这部影片值得我们每个人观看学习,他们持之以恒做好事的决心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风景是真的好,感觉心灵都被净化了
剧组但凡有一个人带了脑子都不至于拍出这么离谱的情节,人家是穷不是傻子
差点意思,拍的刻意呆板且不真实
臆想与虚假,无真诚存在
藏区支教不是一件简单事,韩老师本想来镀个金就回去就,但在这质朴的生活寻找到就自己的人生意义是——让藏区孩子们接受到教育。在藏区这里只有简单的人际关系的,没有那么多人情世故,一年过去了,三年也就过去了,韩老师曾挣扎过到底要不要回北京,但最后还是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留下来,也和藏民联姻踏入新的人生阶段,最后学生们有的出去接受高等教育,有的去当了兵,也有的人留下来给孩子做教育,这一切都是韩老师多年前埋下的种子呀
讲述老师到偏远地区支教的故事,联想到不丹电影《教室里的一头牦牛》和中国电影《蓝学校》。不过《藏草青青》给我的观感不及豆瓣7.7分带来的预期,影像的真实感于我不如《上学路上》《遥望南方的童年》等,其故事编排个人也不太满意,情节的推进有点想一出接一出的拼凑感,好些剧情段落缺乏起承转合,甚至感觉突兀跳跃,…… ★★★☆ 想想,与其将故事线拉长拍《我的教师生涯》,还不如缩短拍《孩子王》?
情节断断续续不太行。男主还挺好看的。
体验了一次影院包场,带妈妈和女儿三个人去看的,故事很感人,演员演出也很真挚,就是故事有点太惨了。尤其是韩老师最后倒下有点突兀,但在网上看了藏草青青的解说,才知道沉重的打击是什么,上映版之所以删了,我想也必然考虑到太惨了吧,否则真的修桥补路无尸骸了
你的心在哪里,家在哪里
支教类的电影 总是让人容易莫名的感动 蓝天白云作北京 一望无际的草原 很容易让观众和草原里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产生共鸣 导演对细节的把控 虽不奢华单真实的透彻
三星给景好看,
男主演的有点假
哟~ 能打上了啊。那之前打不上是因为抽风还是有违禁词啊?本片关键词:样板戏
看到后面很狗血,非要刻意煽情,莫名其妙把几个人写死了
这种题材泪点低的人真的看不了一点
这部电影让我重新认识了喜笑颜开和泣不成声的意思。
这种正能量片子看着很过瘾
好
景色不错,风光片
不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