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片子的介绍不止一次了 拜电视台所赐 基本剧情主要人物等等几乎烂熟于心了 基本觉得不会再有什么让我刺激的东西了 但是看了片子还是让我觉得眼前一亮首先说老汤这表演 个人印象里这家伙基本成为美国主旋律的代名词了 不是英雄就是情圣 形象基本都是高大全这次演个假文化人真强盗头子 拿腔做调的甚是有趣 喜剧效果十足其他人物嘛 那就不用说了 标准喜剧人物 没一个正常的 哈剧情实在是太烂熟了 不过很多没看过的细节还是让我笑喷了最后说说配合的音乐 很老的感觉 让这个片子别有风味
老妇杀手,一听这 名字以外海报中那个只有背影的老太太是个多么厉害的角儿,估计会像《老爷车》里的克林特 休伊斯伍德,仍然老当益壮。
看完电影才明白这老太太不过是个走路慢吞吞、喜欢教育别人的一个小老太太而已。
最奇特的是这个老太太的老公的照片,真的不一般,那个神情、那个姿态,就像一个高人站在那里看着这帮笨贼如何作茧自缚。
电影中这帮笨贼的死像是一个数列,虽然死法不同,但是结局和归处一样,每个死亡都是一场意外,却又符合常情,就让这个笨笨的老太太一夜之间获得巨款,真的很佩服编剧的大胆!
轻松,可乐,开心,一个夜晚的亮色。
相信轮回么 - 所有受予的苦难,都终会回到源头。
虽然片头大字标着,可真的没认出来Tom Hanks。
个人最喜欢的那段儿是满屋的女士等着听这些古典音乐家的演出,满客厅充满了帽子和裙子的蕾丝,花边,然后我们可敬的教授先生领着脏兮兮的一干人等出现,极为优美深情的朗诵... 啊,稍带沉迷一下 ... 还有那个可爱的结局:You can keep it.是的,dear lady, you can keep it :)
一群利欲熏心 而搞笑的小偷 和一个黑人老太太.还有那只爱到处乱逛的猫.诙谐的背景音乐.总是在唱着:"上帝 上帝 上帝 之类"Tom Hanks 的演技经典老道 恰倒好处.只是告诉人们.好人上天堂 坏人去垃圾堆.
科恩兄弟的老电影,适合在周末的空档打发时间。
开头电影的镜头剪辑转合极好,从阴森的死神雕像到垃圾拖运船悠然经过大桥,再到午后空闲沉睡的警察局,电影里三个重要的场景在开头就暗示了结局。
一位美国传统的黑人老太太在丈夫死后和猫一起生活,有天招租来了一位文质彬彬的博士教授,一举一动充满了诗人的神采,他介绍说他有个乐队团体想一起练习,于是老太太爽快的借了地下室,没想到他们竟然计划由地下室来盗窃赌场金库。
不同于大多数的抢劫电影里英勇团结智慧过人且武力超群的高科技队伍,这部电影里面更像是博士骗子临时拼凑起来的小米加大锤组合。
电影篇幅主要集中在开头错误百出的准备工作,以及如何销赃的收尾,而中间的盗窃过程简直平平无奇,这样构成了非常传统的喜剧效果。
而善良行动迟缓的黑人老太太与这帮鬼鬼祟祟犯罪也形成了喜剧效果。
一边是虔诚的唱着赞美诗,一边是彼此谩骂的互怼;一面是老年生活的安静,一面是犯罪过程爆破的激烈,而这中间是博士调动全部脑细胞和矫揉造作的姿态来粉饰太平。
可惜动静太大还是被老太太发现,于是如何除掉老太太成了新命题。
而结尾是一连串的多米诺骨牌,抽签引来争斗,争斗引起内讧,内讧产生逃跑,逃跑引来追杀,追杀导致埋怨,最终博士的小伙伴一个个被抛到垃圾船中,同时他也接受了命运的审判。
电影里呼应的细节挺多,不时响起的黑人音乐应和同这些折腾妄图报复的男人们,而老太太的收音机一响则是命运的终章。
有人说节奏慢,大家应该知道,这不是那种像《留级之王3》那种爆笑的喜剧电影,而是一种更有内涵的、更有余味的喜剧。
尤其是汤姆汉克斯朗诵诗歌的情景,不爆笑,但是幽默。
非常有韵味的电影。
第一次看科恩兄弟是他们的<巴顿芬克>,那个画中画的结尾让我牢牢地记住了这部片子,才会在N年之后让我能沿着记忆的小径,摸到那幢名为科恩的大厦。
老妇人唠叨和痔疮勉强将我留在屏幕前,汉克斯的文质彬彬和蔼可亲也只是让人意兴阑珊,他勇敢地爬上树逮猫而摔得半死,才让人嗅出了一丝轻喜剧的味道。
节奏稍显缓慢。
已经被各种爆花米片惯坏了口味的普罗大众们,怎么肯在这种言情剧般的节奏中秀出笑点下限?
大傻的一段主视角镜头以及从天而降的橄榄球,将军用两根手指插入打劫者的鼻孔,我才不知不觉笑出声,一步步地陷入科恩挖下的大坑中。
直到隧道里一次来迟的爆炸,惊醒了全船人,都以为惊天大劫案要穿帮,经过长时间的万马齐喑后,黑人忽问了一句:“你是不是放了个屁?
”这时候我笑了足足有五分钟,而且是真的笑岔了气。
但不得不说的是,笑料确实是陈旧了点,也不够集中。
大傻不停地卖萌,这绝对挑战盎格鲁撒克逊白种人的民族优越感,这恐怕是它票房不佳的主要原因。
黑人与肠胃炎老头的绊嘴与粗口,这类桥段也已经耳熟能详。
汉克斯的贼眉鼠眼,时而上气不接下气的喘息以及双手摆出的兔耳朵POSE,看上去让人又爱又恨。
但关键正是这又爱又恨,会让观众们迷惘。
剧情本身存在着内在的矛盾性,这五个人做了这一大票买卖,必是十恶不赦之徒,为何面对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老妇,会犹豫再三?
要处理好这中间微妙的尺度,将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整剧看上去五个人都没做过其他坏事,观众自然而然把他们当正义一方来看,那么最后五人狼狈地死去时,观众不知道该同情可怜,还是应该大呼痛快。
印象中交待五个人的恶,只有肠胃炎断了手指,要求提高分成,四个人都恶狠狠地说不这一段落。
这部电影中似乎多处涉及宗教、种族等,但有些地方实在是不明白呀。
由于对科恩兄弟的片子看得不多,对于他们的隐喻和讽刺手法都不熟悉,希望高人解答以下疑问。
谢谢啦,脱帽 :)1。
片中汤姆汉克斯演的骗子教授两次强调喜欢艾伦坡,这有什么意义么?
2。
教堂里的黑人牧师在圣坛上提到摩西下山的典故,话中对以色列人似乎很不懈,并且激起很大共鸣。
难道说这两个种族之间有什么梁子么?
科恩兄弟在这里是想表达什么政治观念么?
科恩兄弟的电影的根是荒诞和黑色幽默。
但是这种荒诞在不同的电影中体现的程度不同,在《老无所依》中很深刻,在这部电影中就很夸张。
荒诞类作品无疑是我喜欢的,但是想拍好并不简单。
如果直接用最荒诞的方式叙述,反而会让人觉得真实性不高,观众会骂这SB吧,看得这什么JB玩意。
最好的荒诞作品是在实际叙述的基础上,用艺术夸张的方法,将不合理的部分放大。
这个过程中需要做到的是,用功力及其深厚的电影叙述能力将一个故事讲的本来就很精彩,再在此基础上加入荒诞的成分。
这无疑是困难的,《老无所依》做到了这一点。
《老妇杀手》就做的没有那么用心。
这也是我在短评里看到“为了搞笑而搞笑”的原因。
因此,我们看到一部荒诞电影,觉得它太精彩了,不是因为它荒诞的部分精彩,而是因为导演创作电影的功力已经足够深厚,电影从画面、音乐、剧本、表演都很精彩。
但是,最后才显现出来的“荒诞”的成分才是最使我着迷的,才是导演所追求的。
讽刺、荒诞、隐喻总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创作出的杰出作品。
人有多大胆,就有多大产 《老妇杀手》The Ladykillers / 类型:反犯罪 / 年代:2004年 / 导演:科恩兄弟 / 主演:汤姆·汉克斯、艾尔玛·霍尔一句话评价:劝人弃恶从善的犯罪电影——真的不是故意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兄弟导演总会比一般的个体导演更能别出心裁,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沃卓斯基兄弟会让子弹缓慢飞行,法拉利兄弟会让屎屁尿笑话登堂入室,彭氏兄弟会让梦魇渗入你的骨髓,而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让他们对个体的人文关怀又跟好莱坞主流电影行列保持了那么一些些的距离。
从2007年的《老无所依》夺下奥斯卡的橄榄枝之后,科恩兄弟的名字便更加大放异彩。
今天要讲的这部作品在科恩兄弟的履历表中大抵是属于可有可无的那种,它的反响并不那么尽如人意,但作为曾被张艺谋翻拍过自己作品的人,科恩兄弟这一次也难得翻拍了一下别人的作品。
用过的创意影片的大致内容是,一个叫希金森教授的人,带着他的五人小乐队到曼森太太家租了一个地下室,他说是练习演奏音乐,其实是打算在这里挖地洞通往赌场的金库,盗窃巨额财产。
他们的计划得逞之后,结果被曼森太太发现了。
于是为了不惊动警察,他们试图杀死老太太。
然而杀鸡不成反蚀把米,几个人把自己的小命都搭进去了,曼森太太无缘无故的捡了一大笔钱。
首先影片最有趣的一个设计在于一伙小偷想要挖地洞偷钱。
在1955年旧版的《贼博士》中,租房的五个人要干的活是抢劫运钞车。
科恩兄弟在翻拍中加入了另一个更加刺激的偷盗方式,但是挖地洞的创意也并非是科恩兄弟首创。
1964年法国老牌喜剧明星路易·德·菲奈斯主演的《直捣黄龙府》就已经率先开始掘地三尺,这个小老头在自家的墙上挖洞,直通附近的一家银行,尽管需要不停地跟外人遮遮掩掩,但没想到他还真得手了,顺利偷到了银行里的金条。
不过,这样的电影创意却意外的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2006年重庆某男子就在往银行挖地道的时候被过路人当场抓获,而他表示,他就是因为看了电影频道播出那部电影之后想要效仿而已。
看来电影创作者要为自己酿成这样的不良引导负责任。
科恩的电影中,挖地道的活儿由于人多力量大,变得好像十分容易,而老太太也因疏忽,一直没有发现他们的地下工作。
或者是,有时候,老太太有所察觉,但却被希金森教授的巧舌如簧蒙混住了。
拍人物众多的电影,为了不让观众有模棱两可的感觉,每一个人物都要有鲜明的特色,也就是有区别于其他人的地方。
套用漫画家方成的话来说就是:如果世界上有两个一模一样的人,那么其中的一个就是多余的。
在这方面做的最为出色的有《尼罗河上的惨案》,片中每一个出场者都各有千秋,因此观众会以此根据案情本身对号入座,从而让影片的悬疑色彩凸显出来。
《老妇杀手》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悬疑片,但还是在群体角色上下了功夫。
希金森教授找来的4个同伙就各有各的特点。
日本军官威严果断,没有人敢惹他,就连抢劫商店的小混混都被他打得落花流水,他也是挖地洞的领导人物;嬉皮小子口无遮拦,竟敢当着曼森太太这个虔诚的基督教徒的面讲“阴hu”这个词,挨顿打也是应该的;傻大个有那么健硕的身体,却连橄榄球队员都PK不过,加上他连说话都说不清楚,所以给人感觉就是个弱智,但他在这次任务里包揽了主要的体力活;秃顶男是个蹩脚的道具师,围绕一条狗一来二去的都弄不明白,最后把狗活活憋死了。
这四个人水准参差,放到电影游戏里也是血柱有长有短的,但他们组合到一块,还真是劣质产品的优化组合。
不管中途如何的失误、挂线,但最终还是把钱偷来了。
整整150万啊!
关于死法,电影里有形形色色的例子。
关于谋杀,四五十年代的黑色电影已经给了很多的样板。
但《老妇杀手》里,五个坏蛋的死法还是太离奇了。
说白了都是死的不明不白的,有被窝里斗开枪打死的,有被勒死的,有不慎撞墙死的。
更离奇的是希金森教授,原本以为仅剩他一个幸存者,他终于可以独吞这百万美元了,谁知一只乌鸦把一个雕塑的头弄掉,刚好砸死了希金森。
这一切都是命,电影最开始阴天里飞舞的乌鸦就是最好的暗示。
黑色的笑点都说科恩兄弟是玩黑色幽默的各种翘楚,可是为什么以前我总是面对着他的电影感觉不出来哪里幽默呢?
《血迷宫》里几乎所有人都死了,心怀不轨终要偿命,冥冥之中暗含因果报应。
《冰血暴》中,坏蛋落网,始作俑者被警察捉获,杀妻闹剧终告段落。
这些是喜剧吗?
还是正剧?
有时我还甚至怀疑导演究竟想要用这些电影说明个什么问题。
到了《老妇杀手》,我终于明白,这不正是在告诉我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吗?
是恶人,办了坏事,终将难道命运的惩罚。
这是我们这一代被所谓的素质教育教大的孩子们的通病,凡事都要归纳中心思想。
其实吧,科恩兄弟的电影就像是一颗钻石,从任何角度看都一样,其中的黑色幽默并不是靠笑能接受得了的。
《老妇杀手》是个例外,它是一个真正的喜剧。
人物性格的大相径庭已经营造了基本的喜剧基础,加上离奇的情节,不乏夸张的漫画式的表演,谁能说《老妇杀手》不好玩呢?
影片中运用了大量了黑人宗教音乐,在剧中人犯罪的时候作为背景音乐,有一种特别的另类的感觉。
片中的很多细节也都独具匠心,比如曼森太太不允许日本将军在自己的家里吸烟,于是每当见到曼森太太,日本将军都会把叼着的烟卷翻进自己的嘴里,然后趁曼森太太离开,再把它翻出来继续抽。
这样的安排实际上是对应着影片的结尾日本将军的死。
他试图谋杀老太太的时候,突然被闹钟吓了一跳,烟卷被他不慎咽了下去,情急之中,他一路跌跌撞撞,最后摔死了。
一个小动作足以置人于死地,你能想到吗?
本片是科恩兄弟向商业片转型的作品,所以他邀请到了奥斯卡影帝汤姆·汉克斯主演。
影帝的表演毋庸置疑,他把那个道貌岸然的希金森先生诠释的丝丝入扣。
反类型指数:★★☆适宜人群:所有人在线观看地址:http://ikan.pptv.com/p/10305206/#
汤姆汉克斯也救不了这部烂片!
早看过了,竟然忘记标注上了。。。
不知道为什么,看到曼森太太,总是想到我姥姥。那些笨贼干了坏事,居然在老太太面前低眉顺眼,就像我们小时候被姥姥训斥,不敢吭一声。这样一个经历了世事的老人,谁都要尊重她几分。不知为什么,觉得这些贼们还不是那么穷凶极恶,看起来还蛮温馨的一部电影。
我去,竟然是这么老的电影了,汤姆汉克斯演技确实没话说。这部小格局电影,设置也不算巧妙,剧情也不算吸引,感觉就是为了黑色幽默一把而硬编的剧。
不知为毛,当汤姆汉克斯努力做夸张表情时,我总是有在看段老师装疯卖傻的错觉……
搞笑的反派们离奇的死法!
两颗星给摄影,一个催眠的喜剧。
故事没啥意思
净是搁着你笑,你却笑不出来
20年前的老美buff对轰,要是这几年,高低得把那个傻子换成拉美的、鬼子换成润美华、黑小哥得加个LGBTQ+ buff,黑手党代表的赌场系得换成Jew代表的银行系,and, voila, Baby Driver! 【伊林喜剧】
尾收得太糊弄事了
表演真是一流,不过最后几个人全挂掉的剧情太刻意,不讨巧
太无聊了
汉克斯的演技已经可以跳脱自我。就是脏话有点多……巧合也多了点……
黑色幽默的经典代表
故事是科恩兄弟风的,但是剧本或许不是科恩兄弟完全主导,可以看作兄弟俩野心不大的胡闹的作品,汤姆汉克斯的表演也不是太对胃口,只能说是图一乐的犯罪喜剧,个人觉得作为科恩兄弟而言还是稍微有点让人失望了。
开始看科恩兄弟,但是这一部没能让我欢心
搞笑的片儿,虽然有些模式化
2017025.略无聊。也不好笑。比瞎看什么难看多了……
重拍55年的ladykiller,但是很失败。科恩兄弟的黑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