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以它自己的偏好,去决定谁受宠,谁不受宠,造成了有的没的不公与暴力。
无论是施暴的人,还是受虐的人,都没认识到自己究竟应不应该这样下去。
无辜者们跟随着潮流,有的人自暴自弃,有的人努力奋进获得主流的认可,都无可厚非,只是仿佛缺了点什么。
我们追求的,不就是社交上的优势吗?
这是有必要的,但它不应该是我们全部的追求,也不应该是我们批判自己的原因。
女主最后说,要变得更强,向对她们这些胖女孩评头论足的社会宣战,让我真的佩服这个女生,她清醒过来了,她不因为自己胖而羞耻,因为她本来就不应该受到这些歧视,她也不羡慕外在条件好的女生,因为她知道每个人都有缺陷,外表也只能带来有限的优势。
这才是一个理智的强者。
所以这部剧的三观还是蛮正的,它形容了一个自卑的女生由误会自己变美而获得自信,这份自信给她带来了不可思议的改变。
现在的世界,好在人的价值本来就是多元的,无论是谁,即使是外表欠缺,也可以绽放自己的独特之美。
女主之所以可以在自信之后收获这么多,更多则是她本身的能力,口才、细心、聪敏都是她的闪光点,只是她以前太自卑都不敢展露。
所以,这个世界有时候很残忍,残忍到会摧残你的自尊,这个世界有时候很温柔,温柔到只要你强大,谁都会为你让步。
并没有豆瓣6.4那么一无是处,整部片子贯彻了前几年流行电影一贯的核心价值,自信才最美。
目标影迷是肥姑娘和为变美苦苦挣扎的姑娘,给她们灌一碗颠覆传统审美兴奋剂,老娘也很美!
这像战狼一样,看完很燃,胖姑娘也能翻身做主人了。
但回到现实生活,还是美女过美女的,丑女过丑女的。
该偶尔咳药就咳药,该美还是要继续美的,长期服毒品就不太妙了。
电影用了很多对比,都是为了凹“自信”的重要性。
用美女的不自信来衬托丑女的自信,然后把自信的力量扩大化,这种手法太简单了。
用丑女撞头前后的不同状态来对比,让观众看到自信的力量。
btw电影很搞笑,比基尼蹦迪那段很震撼。
电影《超大号美人》当你由衷的觉得自己很美的时候,你就会越来越美主人公芮妮是个胖胖的,长相一般有点自卑的姑娘,第一次去健身房要鞋子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9号半加宽的鞋子,在健身过程中又因为动感单车的原因把自己裤裆给刮破了,真是尴尬本人了。
自卑的她不敢去争取自己喜欢的职业,去便利店买化妆品都会被错认为是工作人员,芮妮打心眼里羡慕身材好,脸蛋迷人的姑娘,也每天都在求神拜佛的希望自己能够成为那样的姑娘,也一直想知道希望拥有无可置疑的美貌,当人生所有的部分向你敞开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在一次意外的跌倒撞到了脑袋,她的脑回路完全变了,芮妮还是那个芮妮,但是从她眼睛里她看到了自己一直想成为的那种姑娘,美貌,身材,都是一等一的,芮妮以为这是她许愿的成功,可是她在别人眼里还是看样子,普通的长相,芮妮一夜变成了超级自信的姑娘,她敢去争取自己喜欢的工作,敢去和帅哥搭讪,她认为路上的口哨都是对自己美貌的赞赏,她对自己超级自信,别人对她的冷嘲热讽也变成对她的羡慕,她精心打扮自己,她甚至敢于参加比基尼小姐大赛,还跳了一段超级性感的舞蹈,嗨翻全场。
自信的芮妮不仅对自己的工作奉献了百分的热情,还参与了公司副线的开发,赢得了真爱。
其实芮妮还是那个芮妮,长相身材统统没变,变的是她如何看待自己,她喜欢自己,由心的觉得自己很棒,她面试了自己最喜欢的工作,每天都热情满满,不但静心打扮还对每个人都很体贴,把工作当成事业来做。
自信的人是可以感染的,从内心接纳自己真的是件很酷的事儿,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都觉得自己的缺点,而有某些自卑。
每个姑娘都希望自己美的,我也是,但是对于美貌动刀动针我真的不提倡,你可以护肤,喝胶原蛋白让自己延缓衰老,健身保持身材匀称,看书提升自己气质,旅行提升自己视野,这些都会让你越来越美。
相信自己会越来越美,给自己一个信念,你就一定会。
本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五公里”用心理学看电影,在别人的故事中疗愈自己,欢迎关注。
《超大号美人》是2018年上映的美国电影,其实英文原名《IFeelPretty》更切合影片内容,直译过来是“我觉得我美极了"。
这是一部喜剧电影,故事情节说起来比较老套,自卑的胖女孩怎样找到自信的故事。
但这部电影的看点是,它教科书般地解释了认知的神奇作用。
认知,通俗点说,就是对事物的看法,是我们对事物的解释。
事物本身并不影响人,影响我们的是我们对事物的看法。
影片有两转折点,这两个转折点前后女主的认知截然不同,而且两次转折都是女主摔倒,脑袋受伤。
第一次转折,是女主在练动感单车时摔倒,醒来后,她不敢相信地看着镜中的自己,惊喜地说,快看着我,看我的胸,看我的屁股。
最后一脸惊艳地下了个结论,我,太美了。
她身后,是被惊呆的健身房工作人员。
电影中的所有角色,除了女主自己;电影外的观众,看到的都仍是同一个人,外形没有任何变化。
改变的是女主眼中的自己。
认知结构中最关键的因素是核心信念,核心信念是个人对自己、他人及世界的最根本看法,这些看法根深蒂固,一般人自己意识不到自己的核心信念是什么,但是它却能让我们生成一些自动的想法、影响我们的情绪、进而体现为外在的行为。
女主的核心信念是,靓决定一切。
够靓,世界上所有的大门都会向她敞开,反之,没有一扇门会为她打开。
第一次摔倒前,她被自己的负性核心信念“靓决定一切,而我不靓”所影响。
朋友邀请她一起拍照,上传到网上参加三人约会。
她说她不要参加这样的活动,男人只看外表。
坐在时尚的中心是她的梦想,公司招聘前台,她觉得只有靓女才能坐在那个位置,公司不会要她的。
面对任何事,她的自动想法都是,因为我不够漂亮,所以我不行,算了吧,算了之后心情沮丧,自然而然不会采取任何行动。
最典型的是电影开始的一个小片断。
女主去健身房上动感单车的课,进门看到周围身材火辣的美女,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地对前台说要上课,前台还没说话,她自己马上说,我不应该来吗?
前台问需要多大码的鞋子,她说,8码;说完立刻看看周围,说7码;前台看看她,不确认地问,7码?
然后她躲闪地小声说,9码,加宽。
前台的耐心没了,她对旁边的同事大声说,我们有9码的鞋子吗?
要加宽的,像船那样...此时女主也不要9码加宽了,急急地说8码。
拿了鞋子灰溜溜地赶快走人。
其实前台刚开始并没有想要故意羞辱女主的意思,在女主问出,我不应该来吗?
前台的回答是,你当然应该来。
女主反复换鞋码的前两次,可以看出前台都是打算给她找鞋,没有多余的话或表情。
这些信息都被女主自动忽略、过滤掉了。
她内心觉得只有靓女才会来动感单车,她不应该来,穿9码的鞋子很丢人。
她的表情、行为充分地表现了内心的想法。
前台被弄得不耐烦、大声羞辱她后,她终于印证了自己的想法,她确实不应该来。
负性核心信念:个人对自我、他人及世界的非理性的、功能失调的核心信念。
当负性核心信念在思维当中占主导地位时,人在包容和接纳这些负性信念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排斥与其对立的、不相容的信息,使人陷入对负性核心信念的不断自我求证、不断自我认同、不断自我强化的误区中。
认知心理机制
在第一次摔倒后,她的核心信念变化为“靓决定一切,我够靓”,“靓决定一切”这一点是没变的。
变的是对自己的认识。
她自认为变靓后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主动申请梦寐以求的前台工作;大胆表达自己对公司新产品的想法;主动打电话和在洗衣店遇到的男人约会;甚至吸引了公司创始人的孙子,真正的高富帅。
一定要放上这张图,背影侧颜已帅出天际,大家快去看电影吧。
得到心仪的工作,有了交往的男友,赢得公司的信赖。
她将这一些都归因于自己的“靓”。
究竟是怎样的魔鬼的身材、天使的脸蛋,只有女主自己能看到。
其他人看到的仍是那个她。
那女主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呢?
男友说出了事实:“大多数人都不停地自我怀疑,深陷于自己不优秀的部分无法自拔。
那些人完全看不到他们拥有的那些闪光点。
你知道自己是谁,而且根本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
”男友的这段话是说给女主听的,其实也是导演想说给观众听的。
这段话不在女主的核心信念内,所以还是被忽略掉了。
从后面的表现就可以看出来。
高富帅也被女主吸引,在即将和女主有进一步发展时,女主男友来电。
女主回过神来。
跑到卫生间,对着镜子问,你究竟是谁?
然后脚下一滑,第二次摔倒。
醒来后,眼中的她自己又被打回原形。
看一下女主的表情就知道,她多么难以面对那个真实的自己。
她被打回原形后,从工作中临时逃走;不相信男友口中那个完美的女朋友是真实的自己,痛苦分手;以前的朋友都在她自觉变靓后因隔阂疏远...生活似乎又回到了“靓决定一切,而我不靓”的轨道中。
女主回到健身房要再找一次奇迹,这一次,摔倒变靓的奇迹没有再出现。
但是她对真实的自己的认知有了一点改变。
健身房休息区,那个女主眼中的完美女神在哭泣,原因是分手,并且是被甩。
女主完全不敢相信,在她的认知中,有那样的身材、那样的脸蛋,应该是女神甩别人。
女神说,他们不仅跟我分手,还说我是糟糕透顶的人。
这样的事实和女主之前的认知是冲突的,她终于认识到,原来靓也会被甩,靓不决定一切。
她感到自己其实不是那么差。
电影最后,女主在产品发布会上最终发现,原来她的外在一直都没有变化过。
对于前后经历的不同,她深有体会地做了一番精彩地演讲。
核心信念彻底改变。
“儿时的我们拥有世界上所有的自信,无所顾忌地蹦跶玩耍,然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许有些人说了些嘲笑恶毒的话,我们开始质疑自己。
长大后,一遍一遍地怀疑自己。
直到自信茫然无存,丢失所有自尊,还有所有你一开始就持有的信念......"核心信念始于童年,事出有因,信以为真,牢固稳定,不容易被发现。
女主认识到她的信念是怎样被改变的,并发现了那个真实的自己,健康、强壮、风趣的小妞,自己拥有力量和智慧,原本就是伟大的存在.....她认识到真正的自己后,对朋友的观念也彻底改变。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喜欢说些恶毒的话,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无所顾忌地用自己的观念评价别人,别人的外表、经历的事情。
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无论他们说出怎样的话,对我们表现出怎样的不屑,和我们都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那是他们自己的生活无聊琐碎又平庸,他们需要评价别人从而得到些虚无的优越感,用来填补自己如沙漠般贫瘠干涸的内心。
永远不要因为别人的心理需求而怀疑自己。
我们经常会说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改变的是生活的便利性;而认知改变生活,改变的是个人眼前的整个世界。
欢迎关注公众号,我们一起看懂电影
贾玲饰演励志女主雷佳音饰演干洗店碰到的大叔林志玲或范冰冰饰演那个女二号吴彦祖或金城武饰演帅又酷总裁刘雯或者何穗客串健身房遇到的那个小妹沈腾客串那个码农男同事最后结合我国国情,设计一些桥段讽刺一下社会以貌取人的种种场景,比如街上有人拍抖音快手街访,忽略女主;比如加入一些学生时代被男同学嘲笑的回忆等等。
拍出来说不准都可以与西红柿首富一战呢。
自信很重要,那是尊重自己,不受到他人的影向,包括霸凌在内。
女主没有自信,并非她的脸长得丑;而是她,应该怎么用这形容词,超重?过胖? 不论怎么用,感觉都直指这「多馀的重量」是极其负面的。
我抓不到胖、瘦、标准之间的绝对区分,但我知道我一年瘦15公斤时的心情。
我是开心的。
一般来说,应该没有人喜欢自己超重。
当时,我多痛恨看到自己肥硕而下垂的肚腩、臀腿累积的厚实脂肪、几乎完全入土的脖子等而心生不快。
当时,洗澡大半半闭著眼睛进行,而且速战速决;我不和别人一起吃饭,看到胖型的人,我就走远一点。
一段时间后,我变得孤僻,工作表现并没有差别,我只是不想看到别人看我的眼神,或一段时间不见的旧识一脸惊讶和质疑,比如去爬个小山,我觉得他们夸张而可怜。
但麻烦的是,除了社交生活后退,身体本能地开始懒得动之外,我发现我已经悖离自我。
我为什么体重增加了?熬夜、吃东西不节制、喜欢喝两杯都是原因。
自己看不下去,那就改变吧,不然,想到以后的日子都要这么过时,失去了对于未来的变化、期待,我都觉得脑子开始迟钝了。
我的自信有没有消退?有!绝对。
我也没特别减重,我的残馀自信(或自尊)是:绝不花钱减重。
肉、饭、面食适量,加上大量的蔬菜,不吃油炸的东西。
晚餐尽量在18时解决,误餐就以水果替代。
晚间出去散步一小时,我没什么散步窍门,就是轻松的散步。
还有,每天喝足2500CC的室温水,这很容易,我从小就不爱吃冰或喝市售的饮料;不论现做或封装的。
就这样,一年,瘦了15公斤。
我很开心。
我不是要讲我的瘦身故事,但也许其中那点「坚持」,对非病理原因,并想减重的人有些用处。
我能做得到,大多数人也能;因为我不是什么特别的人。
回到电影,脑子撞到,误以为自己成了仙女,那是神话;但这神话让她日子过得精神奕奕,充满自信。
等她又撞到脑子,突然回到初始,她终究体会到自我的价值,那也可能是许多人共有的价值。
外在很重要,但对自己的信赖更重要。
这是个塑料身材、塑料脸孔无处不在的时代,连拍照大概也差不多:美肌开到尽头,眼框要加大到如鸵鸟,下巴要拉尖,拉不够没关系,用手比个V字可以遮掉两颊,樱桃小嘴很容易,假装嘴里吸了个什么东西就成了。
身体,要多长有多长……假象。
自己看自己最真实,看不到自己等于她第一次脑子撞坏,成了另一个人(所幸对她不算是坏事);灵光一闪时,再撞一次吧,原形出现,爱他、信赖他、和他成为挚友。
我没有特别喜欢这部电影,但某种程度,不论她有没有变成仙女,她有了最真实的自信。
昨天看了一个关干胖女孩自信的电影,感受颇多。
长的再美,是模特成为了化妆品代言人也会自卑;公司老板娘,拥有再多的财富也会因为声音有点嘶哑人们曾经对她的不善待从而不没有自信;一个胖女孩(其实根本没有很胖,超重类型)也会因为自己身材与她人的格格不入导致走路毫充满自卑。
在美剧中,她的鞋子是九号,她心仪的衣服在实体店因为码数原因甚至得不到购买,员还暗讽刺她(真是恶心)一次意外,让她以为自己变瘦变美(心中的变美)她充满了自信,成为了著名品牌公司的前台姐姐,还有了一个被她身上美好性格吸引的男票。
而这一切都和她的外貌无关,而是由内而外的自信。
在唐朝。
是以微胖为美,胳膊和腿上丰满莹润,难道真的是肉多的女孩儿不美吗?
瘦成竹竿竹节虫就一定美吗?
够瘦还要叫着自己胖的凡尔赛为美吗?
我们从一出生就被赋予别人的思想和教育,什么时候自己的躯壳都要由别人的主意呢,想想真的觉得挺委屈的。
你想让自己变瘦!
那你真的是自己觉得以瘦为美吗?
假如我们一开始就出生于唐朝呢?
到那时可能我们的思想又会被改变。
适宜的胖不会有害健康,就像8090年的流行杀马特,爆炸头在我们现代看来奇奇怪怪的发型,那时大部分年轻人都推崇这个,她们会觉得奇怪吗?
但是我们现在的人肯定会觉得以前这种发型会很好笑,现在这种发型已经成为了抖音快手一些搞笑的素材。
其实还是坚持自己吧,也许哪天微胖为美,这个时代又会回来了呢,少部分人才会拥有“真理”,不是吗?
当然也不是说推崇胖,我是想说要追寻自己喜欢的,不想改变,无法改变的就不要随波逐流,尊重每个人拥有自己的权利(当然是在你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这部剧情很普通,但是我觉得对很多人的胃口,自信这个品质不是大部分人都拥有的(不包括普信男)。
演员们演技很好,总之,我看下来是十分舒服的,没有一点想跳出去的念头,尤其是那个女主角她穿着比基尼二话不说跳劲爆热舞我和男主反应一样想笑又不好笑,这么疯狂的样子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有。
最后希望我们,她们都能够做自己。
太喜欢这个电影了,因为它做到了:把悲伤的事情笑着讲出来。
不管剧情有多少瑕疵,总之我笑了,也被感动了。
第一次看到主演舒默是在SNL周末夜现场,当时就被她浑然天成的喜感吸引了。
其实在微胖界的喜剧女演员里,她的竞争对手太多,撞型的也太多,但是她竟然还是能杀出一条血路,可见她的表演功力不一般,加上艾美奖的加持,都说她是喜剧界的当红炸子鸡,跟我们的贾玲应该是差不多红吧。
所以,之前看见这部电影的预告就特别期待。
电影情节很老套,跟梅尔吉普森演的《What Women want》和后来刘德华翻拍的《我知女人心》差不多,都是一场意外(雷劈,头部撞击)导致主角获得了一种特异功能,正当主角因此升职加薪,当上总经理,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关键时刻,这个特异功能突然消失了。
虽然老套,但是很好看,这可能就是它反复出现在电影电视剧里的原因。
Renee也一样,只不过这种特异功能出现在她的心理,而不是外表或者实际的能力,这在电影名字里面表达的很清楚,I feel pretty,而不是真的pretty,所以不用我在这里剧透,电影名字本身就已经剧透的妥妥的了。
因此电影主要分三部分:变身前,变身后和恢复期。
变身前:Renee跟多少小胖妹或者满脸青春痘的青少年一样自卑,受尽身边人的嘲弄,从健身房的招待,到服装店的服务员,再到化妆品公司的前台,有意无意的冷言冷语听起来很好笑,细想又很刻薄,听在当事人耳朵里肯定又很残酷。
事业和爱情双双处在低谷,只有两个好朋友陪她疯狂,畅谈自己不敢跟外人说的梦想,但是到了现实立刻就被打回原形,看着自己臃肿的身体,做梦都想变瘦变美。
这不正是我们大多数人每天面对的生活吗!
我猜很多人一定很有感。
变身后:终于有一个机会,让她的脑袋被撞了,并且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
她瞬间感觉自己变美了,还跟朋友和身边的人疯狂证实自己是Renee,怕别人认不出来,结果一张张黑人问号脸。
这段基本承包了电影的所有笑点。
自信心爆棚的Renee因此收获了爱情,拿到了dream job的offer。
她参加比基尼比赛的那段太经典,那段湿身热舞真是鸡立鹤群,这应该是她自信心爆发的顶点了吧。
最后她落选我有两点意外:第一是落选本身,我以为编剧会给她的自信一个意外的奖励,结果没有,看来编剧还是有分寸的;第二是我以为Renee会不服气,大闹一场,结果也没有,而是平静地接受了这一切,还阿Q似地说是比赛有黑幕,认为自己是无冕之王,这情商也是没谁了。
跟化妆品公司女老板的故事进展有点假,有点煽情,我不太了解有钱人的心情,这里就不评论了。
恢复期: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又一次意外的撞击把Renee带回了现实。
不过与其说是清醒了,不如说还在梦里,只不过这次是噩梦。
一切回到从前,Renee又变得自卑,临时放弃工作,甚至想放弃这段感情,饱受打击的她试图挽回友情遭到无情拒绝,试图再摔一次让奇迹再次发生也惨遭失败。
最后,她还是出现在了她应该出现的化妆品公司活动现场,看到大屏幕上自己变身前变身后的对比照片突然发现自己根本没变,这么突然的发现让我也觉得挺突然的。
紧接着就是一段感人的心灵鸡汤,把自己的心路历程,人生感悟做了一个总结,鼓励和她一样的丑小鸭自信地面对自己,说实话,当时真被她小小地感动了。
最后的最后当然是happy ending,工作回来了,爱情也回来了。
其实像Renee说的一样,美国人小时候都超级无敌自信,认为自己拥有整个世界,只不过长大之后渐渐认清自己了,变得没那么自信了。
记得Food Network频道的一个美食竞赛类节目Chopped有一次办儿童版的比赛,其中一个亚裔的小女生自信到匪夷所思的地步,结果最后落选了哭的一塌糊涂,因为根本没料到自己会输。
看完电影,有种特别想写影评的冲动,想把电影院现场的笑声和自己的感动分享出来。
Renee变身后的成功绝对不是来自她以为的美貌,其实是来自她的口才和想法,自信是一方面,实力也是一方面,而且更重要,如果她笨嘴拙舌,一脑子浆糊,变美也只能沦落为花瓶。
在美国,大家只听大声讲话的人,不管你说的对不对,川普就是例子,所以好好练习口才,万一有一天变美了,有人注意你了呢。
虽然电影谈的是心灵层面的东西,但是在身体层面上,运动的确是能让人变得自信,作为每周三次到五次规律运动的我感同身受,每次大汗淋漓之后,都感觉自己肌肉紧绷,体态轻盈,皮肤紧实,幸运的是,这不是Renee那样的幻觉,而是真实发生的,而且只要强度够,每次都或多或少的有效果,绝对不会让你失望,长期坚持下来之后,会彻底改变一个人的身材,自信肯定会随之而来。
锻炼身体是永远不会背叛你的东西,你总是能得到回报。
这部电影推荐给所有生来自卑的人和失去对自己原有自信的人!
你会发现人生转念一想就是海阔天空。
缺乏自信的我,不知道从哪里看见的这步片子的推荐,就立马看了。
女主突然摔倒晕了过去之后,仿佛变了一个人,变得无比自信,欣赏自己的身材和美貌,对于之前觉得自己不能胜任的工作,完成的游刃有余,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价值。
后来又在一次晕倒之后,意识到自己其实好像什么都没有变,又开始怀疑自己。
在这样的经历中,她树立起来真正相信自己的心态,接纳自己,欣赏自己,真的一切都不一样了呢。
生活中的我,也是对自己挺不自信的。
想一想,主要的自信源泉主要是来自于,跟朋友一起出去拍了好看的照片,做了一件有成就感的事情,无论是科研方面还是课余生活方面。
不自信主要是自己总会出现情绪化进食,对于身材不满意,有时候皮肤也会比较差,科研毫无进展。
饮食和身材控制,一直是一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也是一直反反复复,时而自制地控制着,时而顺其自然地发展着。
事实证明,顺其自然地发展,自己也没有开心,反而总是战战兢兢,相反,适当地控制自己的话,会给自己在身体和思想上带来一些轻松。
所以,希望今年的自己,采取适度控制得方法,在控制住一时(可能只有十几分钟)之后,满足感会随之而来。
但是有时候,会出现身体感觉乏力,没有获得足够的营养的感觉,这可能是跟我的低血糖情况有关,也可能是因为有时候为了控制饮食,吃的不均衡有关。
所以,有时候不要逞一顿之快。
本来是个影评,结果发散出了这么多自己的废话……
我说的是改变自己的观念,不是改变别人的观念!
这个世界非常多元,不止一种观念!
如果感觉到当下最流行的大观念和自己的现实冲突了,不自信的人很少会去怀疑“是这个观念不适合自己,我得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新观念”,不自信的人可能首先是选择改变自己,融入观念,四处碰壁之后,这些人就陷入了一种无奈和挫败的情绪中,一直无法自洽一个自我现实和思想观念无法自洽的人,怎么会开心快乐呢?
更不可能自信,所以就会抑郁终生……永远找不回活力……所以虽然这部电影用了很多夸张的手法,剧情结构递进也不是那么顺滑,但我还是很喜欢,因为它让我意识到:如果现实和观念实在无法自洽,也可以选择改变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观念,一切就会对起来,人就会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搜“喜剧电影”搜到的这一部,天生是瘦子的我,从来没有体验过胖子的“身材焦虑”,但是竟然看得非常感同身受,因为我也不自信过,自我怀疑过,有过“事业有成焦虑”,有过“年龄焦虑”,焦虑的内容虽然不同,但带来的结果是一样的,就是不开心,自我怀疑和抑郁正如片中的漂亮女孩也会失恋被甩难过,女总裁也会为自己毫无气场的娃娃音不自信一样,总之“人都一样”,客观来说,没有人是完美的,主观来说,一切都是因为观念当现实和流行观念对立,就会觉得自己不符合,因为有了不符合,就会想去符合,努力后又做不到的时候,就会很挫败,就会自我怀疑。
这就是不自信我曾经很想赢,很渴望“事业有成”,作为一个女孩子,我没有身材焦虑,没有结婚生子焦虑,有的竟然是“事业有成”焦虑,好的,这本身就跟别人很不一样,所以闺蜜嫁到幸福,我不会嫉妒,但是前任事业有成,我就有点嫉妒(尴尬)……越是秉持这种观念,我好像越是做不好事情,就跟特别想减肥的人一直减不下来一样,我越想事业有成越不成……看完这部,我决定改变观念朋友跟我说,更成功的人也没有更幸福,更有钱的人也没有,你做事很多人愿意帮你,不是因为你有多成功,而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就很可爱,如果为了事业有成,你整个人变得狰狞好斗或者像机器人一样僵硬,反而失去了你本来可爱的样子……可爱比成功更重要不是嚒,在事业上也慢慢找适合自己的新观念吧,就像女主后来找到了正确的位置后也可以绽放光芒一样,错位真的很难受
自信很美。另外Amy其实不算很胖了,Aidy可能明显一点……希望大家都像Lizzo一样自信有趣吧。
I've always seen you.被这句击中了。Quite a nice fairy tale,但也真的是相当的脱离现实生活了。女主演得很好,有些桥段还是很好笑的。
特别中国当代观众的鸡汤
老了就是爱看些傻片,挺感动的。无论世界如何,改变不都要从自己开始吗?
June 24 with Daria @Savoy 很欢乐,这种片子就是图个乐,当然也很励志,要更加自信啊!自信的人才最有魅力!
所以心态好还是得建立在(觉得自己)长得美的基础上啊sad
视觉错位的戏像《庸人哈尔》,笑点难免有些歧视成分,但总之,观点还是自信的女人最美丽
很酷的变身电影点子,但也只有这个点子,其余部分过于平庸了。职场线和情感线几乎都没有任何危机,让人真的很难坚持下去。
其实不难看 标准的amy Schumer式故事 看到反转时还难过了一下下
1.看邓紫棋的演讲后找来看的;2.电影本身是个爆米花喜剧,有很多俗套的情节;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 3.电影启发我们,同样一个人,有自信和没自信差别之大,就像有灵魂和失魂落魄一样。我们还是孩子时,都是一样自信,但越长大,就逐渐被别人打击掉了,最后我们的自信被踩在别人脚下。这些人不是我们的朋友,他们的话我们没必要听。内心的东西如希望、自信是只属于我们自己的,没有人能染指,没有人能夺走——只要我们自己不放弃。失去这些,我们就和丧尸无异了。
真是很棒的电影啊!
无脑尴尬小妞片
还蛮励志和感动
不懂MichelleWilliams为何要接这个片。虽然本片要表达的观点很好,很是从头到尾都是尴尬啊 。
首先Schumer在我眼中一直是美的,五官和胸型。但是这片子真的看得我一直在翻白眼
在美国上映时候已经看过扭腰时报的影评,突然觉得NYT的评论员已经够委婉了.....想不到正片更加....凤姐风格....其实还是叫《自觉美丽》比较好....
强烈要求中国翻拍由贾玲主演!!!
比较像自己目前的状况 也有一些地方笑到不行 想展示的概念很好 但是剧本跟不太上 因为单眼皮和体重漂浮不定其实一直比较自卑也不爱合照 但是真的自信才是最美 美美化了妆四个女生看完之后去吃了一大顿烤肉感觉走路都要带风 真的要慢慢开始接纳自己
被感动了。找回小女孩时期的那种自信,不要对自己有任何怀疑。
华谊投资的烂片,剧本好幼稚,不懂 Michelle Williams为什么要接这种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