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对有关安倍晴明的影视文化作品很感兴趣,这部电影特效画面精美,开场就讲解阴阳师的等级制度,培养阴阳师的阴阳寮,各项学习课程,并从人性执念的角度解析神秘的咒术,晴明和博雅共同对抗人心深处的弱点战胜困难,豁然开朗,并结下深厚的友谊,晴明永远是很可靠的。
PS:饰演晴明的角色妖媚帅气,演技好,非常养眼。
这里的博雅属于长相憨厚,敦厚善良类型,更其他版本有所不同哦。
出于对日本民俗文化的兴趣和野村万斋老版《阴阳师》的爱,去看了梦枕貘阴阳师IP的新片《阴阳师0》,出人意料的是个历史背景设定很严谨的电影。
里面涉及的日本历史典故非常多,而人物关系、年龄设定竟然也是基本符合史实的,感觉是讲安倍晴明的电影里最硬核扎实的一部。
看完以后对平安时代的历史很感兴趣就去考据了一下,给不熟悉日本文化的观众小小科普,观影前后都可以食用阴阳寮大学修业生晴明这部电影如果按照中国的习惯应该叫《少年阴阳师》,讲的是安倍晴明还在阴阳寮上大学时的故事。
彼时的他还只是一介修业生,还没与源博雅成为挚友,虽然阴阳博士贺茂忠行是亲导师会罩着他,但天文博士和历博士看他不顺眼,小林薰演的校长阴阳头也爱找他茬。
在古代,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观测天文、推算历法都有专门的政府机构负责。
中国历代都设有这样的部门,周朝有太史,秦汉后有太史令,唐代有司天台,宋、元有司天监,元代有太史院,明清又改成了钦天监。
日本的阴阳寮也是类似机构。
阴阳寮隶属于中务省,分为占卜、天文、漏刻、历法四大部门。
配置很像现代大学,行政总管阴阳头就是大学的校长,是技术部门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之后还有阴阳助、阴阳允、阴阳大属三个等级的行政人员。
而技术和教育部门里,阴阳道、天文道、历道、漏刻道就像是四所不同的学院,每个学院的“博士”就是院长,下属权博士是副院长。
博士教的普通学生叫“修业生”,其中成绩优秀有希望留校任教的,就是“得业生”。
“阴阳师”就是职业技能考试成功上岸的技术人员。
不过历史上的安倍晴明并没有当过阴阳头,他的最高官职就是天文博士,但官位达到从四位上,比阴阳头官位还高,也算是应和了影片结尾成为“藏人所阴阳师”的目标了。
顺便一提,电影时间线明确是村上天皇继位两年,也就是公元948年。
推算一下,那一年安倍晴明27岁,源博雅30岁,选角还是很符合人物年龄的。
但历史上安倍晴明真正成为天文得业生是40岁的事了,大龄延毕博士生听起来太苦逼了不符合少年热血叙事,所以片尾稍作改动了一下,给晴明点面子哈哈哈
另外电影中特地展现了一个晴明用飞叶杀青蛙的片段,其实这是源自真实的历史典故。
在日本平安时代创作的民间故事集《今昔物语集》中,有「安部晴明随忠行習道語」一段,也就是晴明跟随贺茂忠行学习阴阳道的故事。
“仁和寺の寛朝僧正のところで、同席した公卿達に陰陽道の技でカエルを殺してみせるようにせがまれ、術を用いて手を触れずにカエルを真平らに潰した。
”在仁和寺的宽朝僧正那里,在场的贵族公卿们起哄,让晴明演示用阴阳道的术法杀死庭院中的青蛙。
于是晴明用咒术,手没碰触青蛙,就将青蛙压得扁扁平平。
历史的幽魂菅原道真电影一开场,北村一辉饰演的天文博士就提及了前朝菅原道真化作怨灵,是在阴阳师的建议下把他追封为“天满大自在天神”才平息了他的怨气,影片后面又多处提到他,晴明最终借助他的力量打败反派。
菅原道真到底是谁?
为什么会从一介名臣、学问之神,变成日本三大怨灵之一,延伸出天满宫雷神信仰?
晴明用梅花咒杀反派,梅纹也是菅原道真的象征菅原道真是日本历史上的传奇文臣,书香门第出身,因为才华横溢被称为学问之神,地位类似日本版孔子。
他是宇多天皇、醍醐天皇两朝重臣,死在电影时间线之前约50年。
因为被政敌藤原家族迫害诬陷他要帮齐世亲王夺权,从一朝重臣到被流放郁郁而终。
当然醍醐天皇到底是不是因为功高盖主才假意相信莫须有的原因流放他,就自由心证了。
总之日本人提起他都知道是含冤而终的名臣,类似我们提起岳飞冤案的感情一样。
菅原道真死后,日本出现各种瘟疫等天灾异象,醍醐天皇立的两代太子连续夭折。
甚至在宫廷里,当着醍醐天皇的面,突然白日打雷追着劈死多位大臣,雷差点就劈到天皇身上最后还是放过了他,简直像长眼睛一样邪门,史称“清凉院落雷事件”。
在东方文化里,白日落雷就是冤屈的异象之兆。
醍醐天皇吓得够呛,为了安抚亡魂,追封菅原道真为“天满大自在天神”,后世“天满宫”演变成一种雷神信仰。
因为蒙冤天降雷霆太过有名,在动漫《鬼灯的冷徹》中,就有菅原道真一直在怨念打雷的地狱笑话,这个典故在日本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北野天神缘起绘卷》描绘的清凉院落雷事件日本有“八百万神”之称,虽然不知道追封为神是否有用,但历史上菅原道真主导的停派遣唐使政策,确实与安倍晴明的命运有着冥冥中的蝴蝶效应。
晚唐时期唐朝陷入严重内乱,同时日本至唐朝的航线也因风暴和海盗危险重重,人员伤亡惨重。
菅原道真向宇多天皇提交《请令诸公卿议定遣唐使进止状》,建议中止遣唐使的派遣。
菅原道真废除遣唐使后,导致与阴阳五行学说相关的各种学说、思想的最新信息无法传入日本。
人才培养变得封闭,阴阳寮的人员减少,阴阳博士、天文博士、历博士等不同岗位不得不跨部门兼任。
而后能力突出的贺茂忠行与安倍晴明师徒很快出头,为后世贺茂氏与安倍氏垄断日本阴阳道埋下伏笔。
菅原道真画像印在日元上大阴阳师背后的师父贺茂忠行安倍晴明的父母到底是谁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定论,有传言说他父亲叫安倍益材,《阴阳师0》中就采用了这种说法,并设定了晴明父母被害、为亲人报仇的身世。
不管他的父母是谁,他的师傅倒是很明确,是历史上的大阴阳师贺茂忠行。
他不仅是安倍晴明的亲师父,也是与安倍氏联手执掌阴阳道行业一千多年的贺茂氏创始人。
在贺茂忠行之前,阴阳寮分工明确,贺茂家奉行的是历道,也就是农业社会很重要的修订历法。
由于菅原道真中止派遣唐使,使得阴阳寮内人才凋敝,连只是挂个荣誉职称的“权博士”都全部赶去上岗了,原本禁止一人兼任多职也被迫放开。
能力突出全科兼修的贺茂忠行,顺理成章统管阴阳道、天文道、历道三家,确立了阴阳家贺茂氏。
他除了会道教的术法外,还广泛吸收了当时兴盛的密教等有神论宗教和咒术信仰,将阴阳道从以 “技术” 为主转变为以 “宗教、咒术” 为中心,成功地提升了阴阳寮部门的话语权,获得了天皇和权贵的极大支持,在人员减少的阴阳寮中迅速崭露头角。
漫画《呪禁師は陰陽師が嫌い》描绘的贺茂忠行关于师徒相处的日常,在《今昔物语集》中有记载。
有一次贺茂忠行从皇宫返回自家府邸的途中,坐在牛车外的年少侍从安倍晴明将他唤醒,他向外望去,竟遭遇了百鬼夜行的队伍。
从此以后贺茂忠行意识到晴明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便将阴阳道的知识倾囊相授。
电影中还在师徒之外增加了一层养父的关系,让遗世独立的晴明更能体察人类亲缘的温暖。
事实上贺茂忠行还有一个儿子叫贺茂保宪,也是正史上的历道大家,比晴明大4岁。
虽然电影中没有出场,但养父子、师兄弟之间关系应该是很好的。
在《续古事谈》中记载,有一次晴明与保宪的儿子贺茂光荣聊天,晴明说:“保宪在世时,你的地位从来没有我高。
”光荣反驳道:“爱徒与亲生儿子是有区别的。
” 晴明说:“保宪向我传授了许多与阴阳道相关的书籍,却没有传给你,这就是证据。
” 光荣则回应道:“那些书籍就在我这里,而且父亲还向我传授了历道的学问。
”光看这段对话,晴明的口吻近乎傲娇炫耀,我们仍未知道什么师兄弟需要这样证明彼此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可能这就是平安时代的爱吧(笑)
音乐游戏企划《CORDGEM平安傀禄》描绘的贺茂保宪在历史上贺茂忠行将天文道、历道传给贺茂保宪。
贺茂保宪又把历道传给儿子贺茂光荣,把天文道宗家传与安倍晴明,安倍氏与贺茂氏从此成为日本阴阳道的两大传承垄断家族。
安倍晴明得到师承之后,从天文得业生到天文博士,也一直秉持天文道。
公元11世纪以后,由于日本宫廷实行的“官司请负制”,即某个职位、某个行业被一个家族所世袭,而阴阳道、天文道、历道也就几乎被安倍家与贺茂家所垄断。
到室町时代,阴阳寮的长官阴阳头基本为安倍家世袭,次官阴阳助为贺茂家世袭。
17世纪末,安倍氏的宗家“土御门家”独占了全国阴阳师毕业证的发行权,实际上垄断了阴阳道的教育权,势力空前绝后,代代相传的“天社土御门神道”流传至今。
京都的晴明神社,五芒星是晴明纹一生被拉郎的雅乐之神因为梦枕貘大手子神来一笔,把同时代的源博雅和安倍晴明设定成搭档兼好友,从此以后源博雅的搜索词条便从“雅乐之神 源博雅”,变成了“安倍晴明 源博雅”,命运就此捆绑。
我相信我绝对不是唯一一个嗑源博雅x晴明cp上头后去研究历史,结果发现正史中这俩人毫无关系的人。
源博雅这个人很有意思,因为老版《阴阳师》里伊藤英明长相太过英武,很多人以为他是个刚直武将,后面《阴阳师》游戏又把这一误解继续扩大。
实际上他是平安时代著名的音乐家,精通筝、琵琶、笛子、筚篥、和琴,写过《博雅笛谱》,作曲的《长庆子》流传至今,有“雅乐之神”之称。
传说中他从朱雀门之鬼那里得到了名笛“叶二”,从罗城门得到名琵琶“玄象”,从逢坂的歌人蝉丸那里学习三年得到秘传的琵琶曲《流泉》《啄木》。
《阴阳师0》中染谷将太的文雅气质是符合正史中雅乐贵公子的形象的,也是难得突出源博雅音乐能力的电影,吹起笛子直接破解反派的幻境。
片子中设定源博雅与徽子女王双相暗恋也是原创拉郎,史书上没提过这两人有什么互动。
但徽子女王也擅长乐器和歌咏,他们在宫廷中以乐会友是很合理的。
不过在看电影时我注意到一点,源博雅反复说他与徽子女王的身份云泥之别,二人没有可能。
为什么源博雅会如此自卑,他和徽子女王的身份到底差多少呢?
源博雅与徽子女王其实是堂兄妹关系,他们分别是醍醐天皇的第一皇子之子,与第四皇子之女,按电影时间线来说分别是30岁和19岁,所以源博雅说他比徽子女王大很多也是符合史实的。
顺便一提,拆散他们的村上天皇是醍醐天皇的第十四皇子,时年22岁,所以严格来说他与徽子女王是叔叔和侄女的关系,但年龄更相配。
万恶之源来自源博雅的“臣籍降下”,即远房的皇室成员脱离皇籍。
因为皇室成员子嗣众多世系庞大,而且皇室成员不得为官没有收入,中国明朝就有类似问题。
为了削减供养皇室开支,便让远房的皇室成员脱离皇籍,降为臣籍,一般赐姓源、平。
源博雅虽是醍醐天皇的长子长孙,但父亲克明亲王是更衣所生,级别较低。
克明亲王15岁有了源博雅,24岁就早逝。
源博雅年幼失去双亲,没有家族依靠,便从皇室降为臣籍。
赐姓为源,名字从“博雅王”变为“源博雅”。
所以虽然他与徽子女王是血脉同出堂兄妹,但一个是皇室,一个已经是外姓臣子,身份不可同日而语。
电影中介绍源博雅的官名是“中务大臣”,我查了下时间线居然真的对得上,不得不说太细了。
浮世绘《朱雀门之月》描绘了与鬼合奏的源博雅从斋宫女御到三十六歌仙徽子女王一生有很多称号,斋王,女御,三十六歌仙。
从万人期许的斋王,到一人之下的女御,再到找回自我的歌仙,回溯她一生称号的由来很有意思。
女王是日本皇室对女性成员的封号,最高级是“内亲王”(相对应男性的“亲王”),第二级是“女王”(相对应男性的“王”)。
这是一种皇室封号,并不是执掌政权的女王的意思。
徽子女王的爸爸是重明亲王,妈妈来自上文提到过的菅原道真的政敌藤原家族。
贵族亲王的长女,本该是无忧无虑长大,却在8岁那年因前任斋宫的突然离世,经阴阳师们占卜被选为了伊势神宫的斋宫。
伊势神宫供奉的是天照大神,既是神道教中象征太阳的至高神,也被视为日本皇室的祖神。
天皇被认为是天照大神的直系后裔,通过祭祀天照大神强化自身的神圣性,这种“神裔”身份是日本皇室正统性的核心依据。
伊势神宫被视为日本“国体”的具象化象征。
斋宫是伊势神宫的“斋王”住所。
每次天皇换届都会选一名未婚的皇女前往伊势神宫担任斋王,代表皇家供奉天照大神,许多斋王退任后也终身不婚。
准备阶段之“群行”,众人出发前往伊势 8岁的小女孩被选为担此重任时在想什么呢?
可能如同电影中所说的,被迫离开父母的孩子,她的哭喊声也无人在意。
卜定、初斋院、野宫、群行……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礼仪程序,就任花了整整两年。
10岁,外公、伯父护送她前往伊势。
孤身一人踏上长阶,长辈们、神官们、贵族们期许着她成为完美的神仆,却没有人问过她愿不愿意登上这个尊贵的位置。
现代的“斋王祭”活动中cos的斋王形象斋宫近十年,17岁,母亲病逝。
近亲去世是合理的“辞职”理由,她终于得以离开,却是如此讽刺的境遇。
生离,死别,短短17年的人生都经历过了。
电影中奈绪饰演的徽子女王,在幻境中终于脱下贵族礼节的假面,哭诉自己的委屈、愤怒、不甘,远离亲缘被摆弄的人生,母亲死之前都没能见上一眼。
电影的时间点时徽子女王19岁,回到家乡自由自在,这时候她应该是快乐的。
她喜欢作和歌,也是七弦琴的名手,弹琴歌咏多才多艺。
虽然史书上并未提及,但认识善作音律的源博雅完全有可能。
不知道中间有没有未尽的恋曲,948年12月30日,叔父村上天皇征召她入宫。
次年,册封她为女御(相当于中国的“嫔”)因为她曾担任过伊势斋宫,通称她为斋宫女御。
后世的记载中,她生了一个女儿,婚后也经常居住在宫外。
她喜欢举办诗会,办过“斋宫女御徽子女王歌合”“斋宫女御徽子女王前栽合”,与后世并称“三十六歌仙”的多位诗人广泛结缘。
池田孤邨绘制的《三十六歌仙图屏风》村上天皇在她面前像个小粉丝,《村上御集》中记载的与嫔妃的书信大半都是写给她的,与她一起吟诗作对,对她的才华很是敬重崇拜。
不过后世八卦为什么徽子女王对他感情一般,因为村上天皇后来又娶了徽子亲爹重明亲王的继室藤原登子,也就是徽子的后妈变成了老公的后宫之一。
我却觉得,即使没有这炸裂的一出,徽子女王也不是耽于后宫雌竞的人。
因为她有朋友交流文学爱好,有需要守护的女儿,有自己的精神世界。
徽子女王38岁时,村上天皇驾崩,她顺势带着女儿一起长居宫外。
女儿27岁时被选为斋宫,她出乎所有人意料,坚持要陪女儿一起去伊势,史无前例。
站在后人的角度很好理解,自己十年斋宫生涯孤独无依,母亲病逝没有见到让她终身抱憾,等到命运再度轮回时她决心不让遗憾重演。
985年,女儿斋宫退位她们一起返京,回来后不久徽子女王也病逝了,时年57岁。
皇室后妃茫茫多,大多数都面目模糊,徽子女王却凭借着对文学的痴迷与自身才华让她青史留名。
陪女儿去伊势神宫那一年,她写下了著名的和歌:“琴の音に峰の松風かよふらし いづれのをよりしらべそめけむ”,翻译为:松风拂翠岭,入夜飒萧琴。
不知何人奏,山间共交吟。
有剧透。
我算是阴阳师的爱好者吧,经典的电影版刷过很多次,稻垣的电视剧版也挺喜欢,托朋友带了台版的书回来,去日本特地跑去晴明神社逛了一圈,就连式神令我都去电影院看了一下……出于我特别宽容的心态,这版个人觉得属于可以看但是不太好看的那一类。
要新拍必然要有创新,这版主要的创新倒不是让晴明重回学生时代(毕竟从电影中来看,他咒术啊画符啊召唤神龙啊没有一点儿菜鸟的样子,出场即满级,比阴阳头厉害多了),而是几个设定(但是我那版的翻译感觉有点问题,但愿我理解的没啥偏差吧),一是大多数阴阳师其实都没有真正的法术,他们靠的是迷烟催眠幻术甚至是统计学上的自由心证来解决问题,而且阴阳寮地位低下,但是晴明是真正有法术的,影片最后晴明冷笑着对阴阳头说“我有”的时候还蛮帅的;二是晴明是个热衷于用科学来解决魔法问题的人,影片前半段致力于用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解答玄学问题,有点像走近科学;三是虽然电视剧版的晴明也有找妈妈的心结,但是这版更甚,也没设定白比丘尼等等,直接父母双亡童年阴影矢志报仇;四是这版晴明武力值报表,一个人打翻整个学堂(虽然最后说是幻觉吧),我看那场戏的时候第一想到叶问我要打十个,第二想到浪客剑心单挑众群戏,第三想到电影版里晴明一边作战一边画符最后形成六芒星困住反派,以为这个晴明也要这个干,结果是我想多了;五是这版晴明没有式神,片子里天皇的女人们倒是提了他养式神的传闻,但是片中是没有展示的,大概他身为学生带个式神太过拉风,就跟咱们学校不让带手机差不多吧。
致敬老版的地方非常非常多。
比如晴明的出场,老版电影、电视剧和本片都差不多,无聊的贵族们让晴明施展咒术杀死蝴蝶(青蛙),晴明都以树叶为飞刃小露一手,同时与好基友博雅初见。
这版的特别之处在于一是晴明不是靠咒术而是靠心理学和小动作搞定的,二是博雅第一次见到晴明就毫无理由的露出了一脸花痴的神态,除了博雅见色起意没法解释(包括后面天皇也是一提到晴明的名字就笑的像见到了花姑娘,就算要上主角光环这也太刻意了点吧),完全没有老版和电视剧版本误以为晴明滥杀而生气,其实晴明对待博雅不同也正是因为他由此看到了博雅身上对自然万物尊重的态度和单纯耿直的性情,这点删掉是逻辑不通的。
说到博雅,这版是染谷将太演的,我实在不知道他老是蜜汁微笑为了啥,感觉演成了一个傻白甜,好基友之间无论哪版都是基情满满,这个优良传统顺利保持下来了,就是新版拍的完全没有老版的水到渠成层层递进,晴明和博雅一见面就看对了眼,再往后无需理由就成了拍档,然后博雅在关键时刻吹笛子破除了晴明的心魔,晴明就此沦陷,上演了每部都得有的晴明披头散发怀抱快死的博雅说“我不会让你有事的”的经典戏码!
博雅还叨叨你谁都不信任,晴明立马表白,我信任你!
还有最后问题解决两个人对月把盏谈心,晴明调戏博雅的经典场景(少了式神),啧啧啧……晴明是山崎贤人演的,我算是比较喜欢他的长相和身材,轮廓鲜明瘦削,穿晴明的狩衣(是叫这个吧)有种薄薄一片的感觉,不是老版端方风流、意态闲适的贵公子,而是冷漠孤峻、有点古怪的青年(还是个贫穷的青年……),但是念咒画符召唤神龙的样子还是蛮帅的,特别是披散着头发召唤水龙的那幕。
特效有的地方还行,比如法阵;但有点地方,比如博雅和徽子在幻境里相会花草开满背景的那场就太假了。
剧情整体而言比较散乱,大概最适合的就是我这样既有兴趣又熟悉老版的博爱党吧。
你现在正在自己的梦中。
那个梦是过去的记忆,你看到了什么呢?
01皇室、博雅与晴明故事发生的背景是日本的平安时代。
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村上天皇此时22岁,这时是他继位两年(天历2年)。
彼时政策通过占卜来决定。
进行占卜的便是阴阳师。
于是但凡涉及到阴阳师过往,必不单止于彩色迷雾般的悬案与秘辛,而是需要将其放置在更广义的历史阶段之中,这便又与天皇世系和阶级关系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主角的晴明和博雅成为了有趣的“好友对照组”。
被传为“白狐之子”的晴明神秘冷峻,可摘叶为刀操纵幻术斩杀蟾蜍令人惊异。
同时他也敏锐地思考着阴阳师一职的吊诡和矛盾——阴阳寮为了维持职位,散布根本不存在的鬼的谣言,鼓吹其恐怖,利用诡异的占卜和仪式,进一步煽动人们的不安,使不存在的东西看起来像真实存在。
而这样深邃的“晴明大人”也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小狡黠和冷幽默,比如见博雅第一面后就零帧起手跪拜告辞(虽然后来真香了),或是为了讲述咒术力量而假装扔老鼠的小恶作剧(还说越是笨蛋越容易上当),这些既展现实力又描摹性格的小段落穿插在主线剧情中,将传说中如神明般的人塑造得更加鲜活和立体。
而作为晴明好友的博雅则更加洒脱不羁,承担了部分喜剧人的角色。
不管是被虚空老鼠吓到缩成一团,或是前一秒说绝不喝酒下一秒捧着杯子醉得笑开花,他貌似总是嘻嘻哈哈地一边恪守阶级身份的本分,一边遵循着一种畅快的人生法则。
片中博雅的不少纠结与痛苦来自于和徽子女王的双向暗恋,明明在阴阳寮称得上“贵客”,在查案时更是能“刷脸进门”,但他作为“皇室的编外人员”,总是不得不保持小心翼翼。
这与片中简略提到的,他的臣籍降下有关,也就是皇室的远房成员脱离皇籍,降为臣籍,还会赐“源、平”为姓。
所以源博雅虽然是醍醐天皇的长子长孙,但父亲克明亲王是更衣所生,级别较低,更是在24岁早逝。
所以年幼失去双亲又被降级的博雅,虽然也算是半个皇室血统,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尊敬,但他与自己的“堂妹”徽子,确实隔着不小的身份鸿沟。
在如同浮世绘般的传说中,晴明和博雅处理了各种鬼怪事件,互相扶持共同战斗,结下了不言自明的默契和深厚情谊。
02阴阳寮、阴阳师与阶级平安时代,政治被以天皇为首的一部分贵族和官僚掌控,片中很直白地提出,“这个时代阶级差异大,成为官僚是普通人唯一的出路”。
金字塔型的国家结构,150人掌控600万人。
电影的开篇,便用一段浓缩了讲解和例证的蒙太奇,带观众进入故事发生的重要背景场所。
阴阳寮,日本的政府官僚机构,约等于中国唐代的中书省,而在功能和职位上则更像司天台,或者大家更为耳熟的钦天监。
因为彼时阴阳学被天皇赋予律法的身份,成为某种统治国民思想的工具,于是,这里的“权威性”便让无数日本政客趋之若鹜。
万众瞩目的阴阳师快速崛起和繁荣,在阴阳寮中他们是“有编制的打工人”,会从事占卜、天文、历法、漏刻等工作。
阴阳博士是教职,约等于大学里某个学院的院长,更多承担教育职能工作,负责带学生。
片中,天文博士为学生讲述时代背景和历史中的怨灵;阴阳博士解答将蛇、蜈蚣等毒虫放入罐中任其厮杀,便可获得最毒的“蛊毒”;历博士以微观讲五行,将金木水火土的相生相克具象化;阴阳头讲咒会作用于精神进而影响肉体,催眠和暗示的强大可见一斑。
其中天文博士所讲述的怨灵菅原道真,是日本的学问之神,地位类似孔子,是宇多天皇、醍醐天皇两朝重臣。
后来被政敌藤原家族迫害,诬陷他要帮齐世亲王夺权,被醍醐天皇流放,郁郁而终。
他死后国内出现各种瘟疫等天灾,醍醐天皇两代太子夭折,甚至在宫廷里当着醍醐天皇的面,突然打雷劈死多位大臣,被称为日本三大怨灵之一,后被追封为“天满大自在天神”。
说回阴阳寮中的这些学生,他们中的成绩优异者便可成为得业生,也就是阴阳师预备役,有机会转正。
所以片中才会有贞文涨年纪但是不涨职级(就像一把年纪了连个秀才都考不上似的),被已经成为得业生的同学瞧不起的桥段。
而正如前文所言,这种不进则退的“独木桥”是普通人唯一的晋升之路,所以同学间的明争暗斗也格外突出。
在晴明追寻博雅逃出阴阳寮的段落中,众人皆以抓获晴明为目标,于是费尽心机丑态百出地、大声喊着“我才是得业生”,撕扯着追赶着“向上爬”。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按照这种“官位晋升”的概念,晴明一级一级向上的话应该当过阴阳头,但实际上他并没有当过“校长”,他的最高官职是“学院院长”天文博士。
不过官位达从四位上,比阴阳头官位还高就是了。
03森林深处的野兽阴阳师一直以来的课题便是,“真相”与“事实”,以及被操纵的心神。
“咒”之作用,关键在于被施咒者之意识,咒首先作用于精神,进而对肉体产生影响。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森林空间作为人内心世界和潜意识的外化,可以激发人的欲望和执念,那么踏入其中的几方,便各自经历着自己的梦魇,释放自己的欲念。
随仪式起舞的幕后之人发送着蛊惑之语却也困于自己的执念之中,追逐贞文想要杀害他抢功劳的两个同学利欲熏心。
在树丛间奔走的晴明再次被拉进目睹双亲被杀的血腥,与徽子心意相连的博雅在幻境中与爱人品尝痛苦和纠葛。
几段痴缠交叉剪辑在一起,欲望之火燃烧,几种不同类型的情感和意识如密林中的枝蔓交叠,事实与真相的边界不断模糊,共同导向对内心的叩问。
随着真相揭开,最终一切尘埃落定。
而面对帝王抛来的橄榄枝晴明沉默无言。
博雅与晴明相伴而坐,寒冷清冽的笛声响彻,夜色中的湖心亭灯光点点。
天上薄雾散去,月光皎皎。
个人对《阴阳师》系列不太了解,但也知道是个大IP,能引进中国,在国内上映,可以想见,也会是个好片子。
领衔主演山崎贤人和染谷将太在日本当地都是小有名气的演员,他们在电影里组成的CP也很好咳,他们的外形与气质也都很符合阴阳师,俊朗儒雅,且温文尔雅,服饰穿戴化妆,也更使得他们令大银幕前的观众们圈粉。
电影制作精良,除了服化道,特效场面也令人称道,令人感到奇妙且震撼,尤其是火龙出现的时刻,令人赞叹日本的特效工业也是发展得有了一定的高度。
电影里有许多点睛之笔,师生情,朋友情,还有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都令人称道,当然,这只是点缀,核心还是奇幻的剧情,阴阳师这个大IP,已经在日本形成了一种深刻的文化,庞大的宇宙,可以无限挖的底蕴,不仅在日本本国有庞大的粉丝基础,也被成功的引入到了我国,在中国大量圈粉,想看人数和预售票房也很喜人。
接下来着重地说一下影片的重点——剧情——奇幻,非常的吸引人,影片的开头就是一片吸引人的旁白,低沉而富有磁性,先是简单的概括了《阴阳师》的等级划分,历史源泉,还有奇妙的历史,接下来是重要人物的登场,然后埋下重要的故事线,等待观众和戏中人一起来探索挖掘,有两条主线,一条是天才阴阳师安倍晴明被追杀的同时寻求自己未来方向的路程,一条是贵族之子源博雅和徽子女王坎坷曲折的爱情线,两条故事线相互交叉,最终也有了不错的故事结局。
阴阳师的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足够饱满丰富,所以令人信服,喜爱。
所以,相信在中国国内回去的不错的口碑和票房。
晴明这个角色演得和小说比较符合,帅帅拽拽的,极通人情世俗,却又坚持自己。
喜欢😍两个男主抛开外貌,性格互补,一冷一热,一个聪明一个蠢萌,好几次笑场都靠了博雅冒傻气。
里面几场斗法拍得有点意思,把握住了传统美学,也有反转,挺精彩的。
要说可以提高的地方,大反派其实比较早就认出来了,剧情稍微老套了。
还有就是纯爱战神博雅不是我的菜啊🤪总的来说,值得推荐。
再有点期待下一部了。
看海报一开始以为是动漫(没看预告片哈哈)不过看了电影其实是真人版,画风全都是古日本风,说是架空年代,这题材还真的没关注过,剧情真真假假分不清梦境还是现实,里面的男的也挺帅的,女的也挺漂亮的,就是那个那个时代的情感总有点get不到,男一男二之间的兄弟情患难之情还能理解,但是男二跟公主相识相知却不能相恋,真不好评价是he还是be,不过特效还行
日本的平安时代,可以被视为古代时代的末章,同时也是中世纪的开端。
遣唐使的终结促使了日本国风文化的诞生。
一个时代的开启总是其思想和文化萌芽的契机,如同早春必有七彩的草地,初秋总有森林中的斑驳作序。
时运造势,文有源氏物语,武有武士道的兴起,而在一切懵懂与开化的胶着中,应运而生的阴阳师,作为这个时代世界观建构的推动者,真真假假,阴阴阳阳中,将天文道和阴阳道合二为一,成就了一个平安时代开始的icon。
安倍晴明,即是其中开启阴阳师鸿业的祖师。
他的存在,将从前只是从属地位的阴阳寮带入政治和决策的圈层,这一行业的繁荣直至明治时代,安倍家族,即为后期的土御门家族,也牢牢地将这一行业的命脉握在手中,时代洪流中自成一道传奇。
当年凭借梦枕貘的小说阴阳师为后人所熟识的安倍晴明,寿寂于八十五岁,真正名声大躁实则是在他四十五岁之后成为阴阳师得业生之后。
@阴阳师0聚焦于青年晴明在阴阳寮作学生的岁月。
青年晴明,才华初露,灵气逼人,在一次次的去人魅,斗心魔的经历中,得以淬炼。
故事中并无式神,也并未着墨太多于他是狐妖之子因此游走于阴阳的传说。
整个故事更像是天赋异禀而且不羁孤傲的天才少年,如何认识到所有的法术归结于人的意识作用,要控制鬼魅先要掌控内心意识的真谛。
这一过程勘探人心,结识至交,溯源循道,洞察意识,让人明白真正的法术皆是随人心,明道义。
少年热血,若使用恰当则可所向披靡。
功名利禄非我所求,心法所致,五芒星闪耀,可还世界一片晴明。
电影里的郁郁森林,青青草地,开满鲜嫩娇花的屋廊,成魔的火龙,透彻的水光,宛如你我的内心世界,可因嫉妒而疯魔,可因恐惧而发狂,偶有不辨方向的昏暗,不知去向的狂风大作,寒冬飞雪,但心力所至,心结开解,也可令春风和暖,万千花开。
纵使天才少年,也有其修行之路,观其路之始,方知其所终。
与其说晴明是因法术傍身成为大家,我更愿意相信他因初试人心意识之力而一直行走于正道从而成就一生伟业,救人也救己。
我很喜欢末尾晴明与博雅湖心凉亭交谈的场景,一切鏖战已经结束,湖心亭的点点灯笼和如水 的月光交映成辉,荡漾在水面,夜色如漆,心下却清澈洞明,一切真相与事实,主观与客观,都不如杯中酒,身边人真实,有心饮酒赏月,与知己同欢,成就了所谓永恒,亦是我们存在的证据,就如同千年之前的晴明,于那一晚的夜色与微光中,浅笑,凝眸,而他的目光所至,晴明通达古今。
整部剧主要是围绕阴阳师这个主题开始和结束,晴明和博雅虽然经常相爱相杀,但是在困难面前的兄弟情义是最强的,总的来说这部片传递的正能量是可以的,现在是0,后面应该还会出1之类的续篇,虽然不懂这个IP类型但是总得来说也是个新的尝试,还是希望后面的续集可以围绕主角晴明的故事线展开,前传或者外传都是可以的
我没有看过阴阳师🇯🇵版原著,但是关于清明的影视,对清明这个人物也算大致都去了解了,毕竟我本身就对这方面狠感兴趣,而且,🇯🇵鬼怪也挺有自己风格,挺🈶意思,我又喜欢单元模式创作~ 这部电影🎦,单看演员挺好,但是清明和博雅着实不适合。
如果他俩演的人物和这俩名字解绑,真的会好狠多,或许是清明博雅的ip更有吸引力。
当然,我也是个人观点,人的喜好都可以从自身偏爱角度评价,我更偏爱有些阴柔又有个人魅力的小情趣的清明,和有武力值,一看就正直的直男博雅,尤其是这样的直男居然吹的一手好笛子这种反差萌~至于这部里的……也会有观众喜欢吧……
你们敢信,整部电影里,蕞吸引我的角色,居然是这个出镜估总共就一分左右的~王?
整部剧里,所有角色其实都没有演出他们自己的te色魅力,一切都显得有些莫名~我们也知道,他们的恶来源于什么,可就是觉得人设苍白无力,立不起来,看完后你会发现,惊艳的就这个配角,为何惊艳?
因为外形的雌雄难辨,和说话时气质声音不错。
可是这就显得电影🎦悲哀之处就是,主角人设崩了~比起冷酷的清明,扮猪吃老虎冷萌的清明难道不更香?
他俩人设只要会用反差萌,基本就能出彩~
🇯🇵的te效技术我个人其实蛮喜欢的,不管是老片还是新片,他们能把te效和现实融合的狠好,没有突兀感,你可以说场面不够宏大,不够酷炫,但一定是美的~是舒服的~而这部电影🎦难得的是,场面设计的宏大了酷炫许多,清明吸引我的技能,一个是桔梗印,一个是他的式神~当初为了看式神我把『少年阴阳师』动画看了n遍……曾经还希望能像🇰🇷南棒的《传说中《传说中的故乡》者我们的聊斋,也出个清明相关的单元剧…… 因为看完了,根据我个人对值得去影院观看的标准来评的话,就是不值得去看,如果票价便宜又无聊没啥事儿干,谈恋爱对方又正好喜欢演员或者好这一口,去看也无所谓。
因为🇯🇵真人电影还有个te点,配乐经常留白,其实电影高手是狠会掌控节奏感,🇯🇵动画动漫这点儿就挺厉害,奇怪的是,真人电影总是留白,如果是那种类似啥啥家族,8日的啥啥,白夜啥啥这种类型,留白多不会太出戏,这部留白多,安静的剧情也多,我觉得我更想看女主和王在一起的故事,因为王的外形,和女主自身的感情纠结,俩人又没见过,女主就对博雅有好感,没头没尾的尬……这点儿真不如某4️⃣的『晴雅集』里公主的感情线,公主的感情线是完整的,哪怕结局ed,起码你能看出爱,恨,悔,释怀……可是这部里,博雅和女主的对话,相处,我感觉女主对博雅有好感,但更多的是对自己总无法为人生选择做主的不平心理,可没多久就……被博雅这样的……说服了……只能说真是个好公主……你俩未来不会还有啥私活吧……狠难不让人这么想真的……清明的线,我不想说啥……也许还有下一部吧……这部电影连讲个好故事的能力都没有……
与野村万斋的晴明相比,更喜欢山崎贤人的晴明,前者妖娆妩媚,狐气十足,后者不失为人,更有灵气。事实是实际发生的事情,而真相是根据那个人的主观而导出的结论。有意思。电影看完,又去了解了一点伊势的斋宫,抽时间找梦枕貘的书读读。
莫名其妙。演员也丑到令人不适。
山崎贤人的安倍晴明土气掉渣,那种灵动妩媚清奇的气质是一星半点都没有。还不如染谷小弟蠢萌蠢萌的,比较好玩。以及,本片最美女主角——板垣李光人。
演员选的都不错,就是故事好差,开头还可以,中幻觉之后剧情就好差啊,案子太少,没有撑起来整个电影,像过家家一样,坏人最后自白一大段太好笑了,中间晴明差点变侦探+仵作
绝对是因为晴明大人才去看的,但真不如野村那版,20年前的都不如。这版晴明不像狐狸生的,顶多算藏狐生的,透着一股不懂装懂。失望
为贤人打分
不要看海报这么矬,电影里的山崎贤人版晴明还是挺有魅力的,珠玉在前的情况下能塑造出这样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晴明不容易。但染谷将太怎么看都不合适博雅,跟山崎贤人站一块别说化学反应,感觉画风都不对。文戏过分抒情拖沓,好在特效场面的想法和质感都不错就是太少了,我知道特效烧钱,但如果不是文戏拖后腿,也不会让特效显得“这么少”。另外不懂为啥要搞这么多科学解释,这可是“日本阴阳师”,怎么你大霓虹国也搞破除封建迷信吗?
啊很多年前看第一部的时候特别惊艳,因此读了全套原著,过了这么多年给孩子大力安利这个故事,然而电影看完后我感觉啪啪打脸。
看之前,今天下班一定要看完,给个五星好评,看之后,就这?就这吗?我真的还不如去看郭敬明的
阴阳师真的是很无聊的故事,浪费时间,早知道看其他的了。
咋的,你们建国以后也不许有鬼了?晴明有颜值没有任何演技,博雅略有演技毫无颜值。像秋雅的女主和像张新成的皇帝花瓶一般的存在。北村一辉的表现乏善可陈。归根结底剧本就不得行,一群人在恰烂饭而已,放过这个ip吧。
好看好看好看好看好看
很日风的美 拍的很认真 以这种来诠释意识的精神的作用与力量挺说的通的 用阴阳师的层级来比喻现实世界人们的内卷也都好适用 徽子与博雅的爱情很美 特效做的也美的
?
阴阳师之…催眠大师👨🏿👨🏿👨🏿👨🏿
除了我们贤人的脸,其他毫无看点,还不如小四拍的,饰演天皇的好像张新成,小版喜羊羊
为了省成本前一个小时全是文戏,看得出预算非常低。服化道简陋至极,后期也烂到不像这个年代的产物,审美奇差。养蛊只懂蝎子和毒蛇轮流放,多放只蜈蚣都算超纲……天朝古偶估计都比本片要全面
特效很炫,奈绪美炸。
看得昏昏欲睡,不太好看,果然日本拍啥都是推理小说味啊。虽然电影一般,但是看完至少让我想读一读原著了。
良心话,两位颜值都有回春,染谷将太某些角度竟然有丝像刘学义,山崎贤人书房读书那段梦回死亡笔记的L,这种余裕他是信手拈来,but这也太BL终于知道为啥小四要翻拍它了,但是0的特效还不如晴雅集啊,阴阳师结咒手势这段也差点意思,看了这个又想回味晴雅集,不得不说,在搞美男方面,还是得看小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