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给四星偏高,给三星偏低,不过还是值得一看,毕竟北极求生题材的电影不多。
这部电影的剧情平淡,没有多少大起大落和跌宕起伏,甚至可以说是所有求生电影里最为沉闷的一部了吧,女主角昏迷着演完全剧,男主角的演技还不错,基本没有对白,极简风贯穿始终,但剧情还是比较贴近现实,看剧的同时欣赏北极的风光或许是本片的卖点吧。
除了不喜欢北极这么严峻的环境,其他都喜欢。
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喜欢安静的世界,天天生鱼片。
观影感受,人性还是善良的,从别人救他,变成他救别人。
我们生活中付出了,不用着急要回报,回报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作为一个有抑郁症状前科的人,当时看这个电影的时候感触还只是想励志一下。
隔了四年,再看一遍,结合自己的经历,有点啼笑皆非的感觉,很难讲清楚,只能说命运无常吧,导演用一个极简而严酷的场景里有限的两个角色,把自救的故事原理讲了一遍。
假设,算了,不假设了,就是我吧,把我当成一个天真幼稚的傻叉就好。
——某一天,自负的“我“遭遇了职场危机,感情崩圈,年龄和婚姻危机,陷入长达一年的抑郁,各种躯体症状,各种吃药,每天浑浑噩噩,各种无力感,又想从井里爬出来自救,首先幻想了一种场景,就是我只要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进入一个靠谱的单位,有靠谱的领导和好心的同事,我就能重新进入人生的稳定状态,回到类似妈妈摇篮里那种温暖安定的状态。
然后,各种努力,各种机缘巧合,各种帮助吧,总算有了个机会,进入了一个行业一个新的单位,获得了一个还算可以的岗位,收入也算不错。
但是你根本想不到,不,不是想不到,而是你根本无法决定的是那个单位的状态是怎样的,它很可能既不是很好,也不是很不好,而是非常不好但又是国企,所有的领导因为忙着自保,对于多一个人少一个人,日常工作做到什么程度,根本就不关心,于是我就在这种管理的缝隙中存活了下来,但我不知道,我还以为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适应了这个新行业,刚刚扎下了根儿,职业生命得到了挽救,也许再过一年两年,不仅钱有了,抑郁症也好了呢。
但没想到的是,大老板还是关心这个企业的,还是有人心疼自己的钱亏损呢,所以就调整了主要的管理层,派来了得力的领导,偏偏这个得力的领导属于那种管理能力很强,眼里不揉沙子,还贪钱,还世俗,还厚黑,还资格老,还关系硬,还喜欢搞裙带的那种,目光炯炯,掐脉准确,像是百年老狼的独到眼光专门挑的出羊圈里哪个羊是最弱的,于是就把”我“给挑出来了,用主流hr辞退员工的各种恶心办法降维精准打击,自己放弃。
给人的启示就是,你想自救的时候,你遇到的机会是机会,但不一定是让你能循循善诱成长的机会,别人也危在旦夕,别人甚至需要你贡献力量去救他,而资源是如此匮乏,你和他结成了命运共同体之后,就说不清楚这个共同体里面到底谁更可怜,谁更脆弱,或者说谁更狠毒。
哈哈哈哈哈,不能因为自己可怜,自己弱小,就一叶障目觉得这个世界不竞争了,觉得达尔文主义不起作用了,这个世界还是在一秒一秒滴答作响的按照既定的规则去运转呢,只是我的抑郁状态仿佛是在自己周遭三尺内罩上了一层人形迷雾,并不是为了屏蔽别人,恰恰是屏蔽了自己,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种保护吧,初生牛犊第二次。
麦子叔在这个电影里的遭遇就非常的典型。
从他自己钓鱼生火做饭的表现来看,是个生活能力很强的人,但命运之手把他硬生生的从天空拽了下来,重重摔在地上,寸步难行,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重新进入文明社会,无论他原本在文明世界里是闻名遐迩的富豪还是穷凶极恶的暴汉,都不行。
来救他的那架飞机,本来满载设备与好意来救人,却不曾意外之下,一死一伤,比麦子叔还悲剧。
麦子叔不仅要自救,还要救人,在北极这样匮乏的资源配置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仅靠人性能保证二人都活下来吗?
所以,所谓的靠人拯救,最终靠的还是自己,还是自己的自救,首先迅速果断的判断局势迈出第一步,以后的每一步都只能又一步算一步,根据观察到的条件变化,随时随地的采取措施,不犯和少犯错误。
努力救别人,其实就是努力的救自己,而努力的救自己,也是在努力的救别人。
自己一个人活的时候,技能是局限性的,局限性的技能不具有前瞻性,奋力救别人的时候,自己的能力才能不断的扩大边界,马克思怎么说的,所谓的生产力指的的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
坠落的飞机给了麦子叔这个劳动者生产资料,垂危的女主角和将要遇到的各种危险因素扩大了麦子叔的劳动对象,生产资料和劳动对象扩大了,生产力也扩大了。
麦子叔最终就这样解救了自己。
不得不说的是,麦子叔在解救自己和拯救他人的过程中好几次站在了精神体力崩溃的悬崖边,好几次看不到任何希望,或者说希望刚刚偷偷探出了头就被打卷了回去。
那他为什么要跨出这一步呢,有人生命垂危。
比起自己的自怨自艾,有人不仅丧失了伴侣,还即将失去本来美满的家庭,这种亟需救援的情境需要他站出来。
他在飞机残骸里的生活,仅仅是不死而已,并不是生。
生是一种蓬勃血脉的搏动,是一次次的对抗中得到拳拳到肉的外在反馈,尽管在这个过程中,会失去肢体末端的枝节,会遭遇北极熊的怒吼,但那都是外在,生本身的律动是对所有生命体极致的诱惑,只需要火花塞一个强有力的迸发,火花引燃核糖核酸,生命的发动机轰然启动,再也停不下来。
含剧透慎点细节方面有四点没法忍受的bug:1. 男主幸运地迫降在一个可以抓到鱼的地方(虽然可能性还是很高毕竟北极圈)。
2. 为了平衡和增加难度编剧没给男主和女主的飞机配指南针和佳明gps(深度户外这么多年这俩应该是标配,北欧最普通的登山向导都人手一个,女主的科研直升机上居然没有)。
3. 装备(衣服睡袋)太薄了,这种厚度的睡袋正常情况下-20度都撑不过,尤其女主还受伤不能动的情况下,被拖着在外边一天下来四肢该冻坏了。
男主的一双黑冰手套也是经得住折腾。
另外女主真是摔不坏啊。
4. 还是装备问题,求生哨这种东西也应该是户外必备的,有些羽绒服内口袋应该会配一个。
男主最后看到远处的人之后居然没哨子可吹只能点信号弹,看得太难受了。
其他飞机型号、北极熊之类为了剧情存在可以接受,毕竟户外处处是惊喜。
本片被吐槽没有剧情,没有对白,没有亮点,甚至没有反转。
但真正的户外遇难求生就是如此。
遇难后最安全的方法就是原地发信号等待救援,男主每天靠手表报时走到山顶,机械地摇一天信号机求救,再靠手表报时返回机舱,如此重复,面部表情逐渐木讷、呆滞,绝望但坚持。
为了救“为了救自己而受伤昏迷的”女主,男主打包装备走向危险未知(seasonal)的庇护所,既是勇气,又是责任和人道主义。
在突然出现的峭壁下,男主试图拖女主翻越失败、几次徘徊在抛弃伤员的边缘,最后毅然划掉路线改走一条充满更多未知、耗时更长的路线,竟化作一句轻描淡写的“we‘ll take a better way”。
男主几次对昏迷的女主重复“It's ok”、“you're not alone”,以及“they will come tomorrow”“or the day after”。
诚然是在鼓励女主(即使对方昏迷也不知道能不能听到),又何尝不是拼命暗示自己,坚持下去。
这点最戳我的原因是一个户外人在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确确实实是这么鼓励队友的,从带我的向导鼓励我,到现在我鼓励我自己的队友们,这句“It's ok, you‘re not alone”瞬间把我带回高山中野地里,那些快要走不下去、准备放弃的时候,全凭重复这两句简单的话撑完全程。
北极熊钻入洞中的场景最为真实。
即使观众可能更希望男主能给熊一锤子,但任何一个普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心理上还是体力上都难以对活着的生物下杀手,将其赶跑反而是最真实的反应。
女主伤口恶化,男主决定抛弃她离去,倒着走、被花吸引、发呆、然后掉进了洞里,一切发生的如此突然又自然,在野外时时刻刻都要注意力集中,稍走个神都有可能扭到蹭到摔到,这点也非常真实。
最后一个戳我的点是男主掉进洞里这段。
摔晕,醒来后发现腿卡在石头里,连着尝试换了好几次都没把腿拔出来的男主用尽了体力无助地瘫倒在地上,先是不可置信的苦笑“我tm腿真的出不来了?
不可能吧太搞笑了”接着快速转换成痛苦地呻吟,洞口地光照在他脸上整个人仿佛“wc我不会真的要死在这里了吧,怎么办很急在线等”,泪水流出来,眼神重新凝聚“不行我一定要活着出去”,然后重新开始拔腿。
这段从1小时14分之后的演技简直上天了。
之前有一次在山里滑野雪,撞到岩石上,一开始也是晕了,睁开眼发现因为雪板脱离器没起作用,卡在石头里,连带左腿膝盖往下直接扭了90度,后面的过程体验身体反应跟男主在电影里表现的完全一毛一样,怀疑这演员是不是为了演戏专门去体验了一把扭腿(◐‿◑)。
本片和《荒野求生》之类的电影走的不是一个路线,以纪实为主(除了前面提到的几个明显的bug)。
一个普通人的极地遇难求生,没有技术科普,也没有贝爷附体,就是简单真实纯粹。
麦叔一人的独角戏啊。
影片开始,麦叔面无表情地凿雪地,凿出大写SOS,开始了麦叔绝望的北极野外生存大挑战。
麦叔从安于每天捕点小鱼,挖挖SOS,调调求救信号发射器,反正一时半会neng活下去。
但某一天救援的直升机发现了麦叔,但在麦叔充满欣喜的瞬间,直升机坠毁了~~~女机师助手重伤幸存,这下麦叔要做选择了,若救援队迟迟不来,女技师助手就没救了,眼看消炎药水用完了,麦叔拖着女技师助手,徒步前去求助站……风暴、北极熊、看不见的山洞……坚定活下去的信念在瓦解,一种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的绝望,但麦叔的表情在绝望,害怕,重担在肩及生存欲望中挣扎,当他拼尽全力,甚至烧掉外套都换不回在他看来是最后希望的救援直升机时,麦叔躺下了,抱起奄奄一息的机司助手,呢喃着:you are not alone, okay ……麦叔的演技太有代入感,星都给麦叔
绝美的雪景,绝望的求生。
人类的渺小,就是在茫茫白雪之中,成了米粒大的黑点。
人类的渺小,就是在茫茫白雪之中,成了米粒大的黑点。
人类的伟大,则是在绝境中生出喜悦。
绝望不会一蹴而就,而是在一次次的希望失望希望失望的往复中渐生。
终于到来的飞机,下一秒却因为恶劣天气失事,一死一伤。
不但自己没被拯救,还不得不面临又一场死亡。
美丽的花仿佛是生命的象征,下一秒却掉入了洞穴垒起的一个个土堆,是自己见证的一场场死亡,送走的一个个生命。
重复着的一句句“没事的,你并不孤单”,对女人说,也对自己说。
最后是得救了吧。
不曾放弃的男人终于等来了救援。
可是谁知道呢?
会不会又有一场暴风雪,会不会出现新的北极熊,会不会又遭遇其他的自然的恶作剧?
米叔还是很有味道的,当然这部电影也是一直在一种大家认知的范围内左右徘徊,就是我们知道事情不可能那么顺利,肯定会有一些困难挡在米叔的前面等着他去升华这部电影,但是,就是因为大家都知道,而你还这样去做,就显得故事没有那么精彩了,有时候观众要的不是拯救,而是现实中的残酷,或者简单的喜悦。
仅此而已,我们不想看主角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得到救赎,这样太不真实,真实的北极可能是米叔没过一小时就被冻死了,哪里还有时间去钓鱼,去充电发信号。
现实不是请客吃饭,也不是千里走单骑。
女主这部电影中真是太辛福了,从头到尾不需要演出只需要躺好,台词都没几句就把钱赚了。
简单,幸福。
从头梳理下剧情吧,米叔不知道怎么被困北极,然后他就开始自救,钓鱼,发信号,结果有一天就有了回复,结果来的直升机被暴风雪干下来了,驾驶员挂了,女主暂时还没挂,但是情况也不好,对于此米叔有点内疚,当然这是我的理解,随后因为救援直升机上还有点物资,米叔就决定去很远的救援点,好不容易到了半路一处悬崖峭壁,结果发现一个人能过去,两个人就不行,米叔天人交战一番决定还是绕路两人去,随后就开始了绕路之旅,路上赶跑了大白熊,走到后面米叔觉得女主应该没救了,就告别了女主准备一个人离开,结果,米叔掉窟窿里了,还把腿伤了,拼死拼活爬上去到了女主身旁,发现女主的生命力还很旺盛,米叔有点后悔自己轻易的放弃,随后就一步一拐的带着女主继续前进,就在米叔山穷水尽准备领盒饭的时候,发现了不远处的救援直升机,米叔开始呼救,故事就是故事,直升机就他妈的装着没看见,随后米叔也失去了希望和女主手牵手告别世界,这时候直升机来了。
故事在此处就结束了,当然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开放结局,毕竟没有说明最后两人到底去没去天堂。
当然我感觉肯定是获救了。
故事很简单,一共也没有一页的台词,米叔的演技自然不必说,雄性荷尔蒙爆表,一举一动说实话都感觉不像是求生电影,有点荒野探险的感觉,有时候人的气场就是如此,强大起来能改变一切。
故事给两星,米叔给一星。
三星差不多了。
1、坠毁的两架飞机都没有任何可以使用的通讯设备?
2、拉女主上陡坡那段感觉男主完全由一个生存专家变成了一个菜鸟,现成的工具那么多,完全变成一场无脑秀,根本不需要完全靠蛮力去做的;3、最后那场戏,明明看到了救援人员下直升飞机,非要先下坡去把女主推上坡顶再去想着发求救信号,这特么脱裤子放屁,完全不符合逻辑,就算一个正常人,从坡顶走下去再把女主推上去至少也要十几分钟,何况一个腿部受伤而且体力不足的男主,如果现实中这么做,救援飞机早就飞走了,那真的是2个人都死翘翘了,男主的智商完全被导演的硬伤伤害了一万点。
4、还有救援直升机的出现也不合逻辑,在这么恶劣的天气下,这种救援活动多半会在天气变坏的时候直接终止返航的,毕竟直升飞机都自身难保,就算真的碰巧搜救到遇险人员了,我想以飞行员的经验而言,也不会冒着坠机的风险强行去着陆的,不如直接丢下一些救援物资做好标点然后安全返航,再次组织救援。
如果逻辑性处理得好一点,这部电影还是值得推荐的。
汉尼拔后遗症,刚看的时候以为那个女的要被麦子吃了,后面担心他俩要被北极熊吃了。
提心吊胆看完了整部电影。
电影的整体的拍摄风格像那部《一切尽失》,主人公开局就被困在雪山中,没有交代前因后果人物背景,只有一架失事的破飞机和一个蓬头垢面狼狈不堪的老麦。
但随着他捕鱼、发求救信号、计划逃生路线,你会发现这是一位富有野外生存经验的探险者。
他有头脑有体力,却也无奈只能在原地等待救援,这里是北极,一旦决定要离开营地走出去,便不能再回头,生或死,也许就在一念选择之间。
但那个女孩,那个与他同病相怜的女孩的意外到来,让老麦突然转变了态度。
她是为他受伤的,他为她疗伤、取暖、喂饭,当老麦抱着她的时候,一阵暖流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同类之间的磁场感应,一种无法解释的生物电流,他不禁流露出讶异的表情,那样子仿佛在抱着自己快要逝去的灵魂。
然后一切就开始变了,一个终日小心谨慎的理性主义者决定鼓起勇气冒险,要带着自己的灵魂逃离这片白色荒漠。
在现实世界中,你的人性不允许你为了一个素昧平生的陌生人牺牲自己,但电影世界允许讨论这种可能性。
这部电影虽然有着童话色彩,但并不虚伪,人性也可以美丽而纯粹,因为在这一片冰天雪地的孤岛之中,我只是拥抱了我自己。
1、怎樣才是絕境?
電影前一小時表現的是外在資源的缺乏,電影後半個小時則是一場良心的吊拷。
北極(Arctic,2018)一片沒有表現神鬼獵人(The Revenant,2015)那樣荒野求存躲入馬皮裡的震撼畫面,127小時(127 Hours,2010)中困在峽谷而出現幻視的心神擾亂現象,或我如何度過這個夏天( How I Ended This Summer ,2010)中膨脹的恐懼感,相反的,電影的開頭展示了故事主人公從容應對的一面,以表示主題迥異。
2、造成故事震盪的激勵事件,迫使主人公移動的因素,來自於一架救難機的失事。
這一架飛機墜毀可說是不幸中有大幸,不幸的是救難員一罹難一昏迷,幸者在於機上提供了現代化的設備,如打火機、瓦斯桶,以及,救難隊確實會來的明證,點燃起希望之火。
3、故事轉折在電影進行一個小時左右,考驗由身體轉移到內心,此時測試的不再是腎上腺素的分泌,而是對於生命的態度。
人本心理學家佛洛姆那句「設若邏輯不被生命的關懷所引導,就不是理性,而會發展成乖違的智力活動」,在此也得到故事性的伸張。
對於一般人而言,放棄拖累生存的病體是一個「有邏輯」的判斷,旁人也無可厚非;而正在故事主人公如此思考的當下,他離開因他而受傷昏迷的女孩,隨即掉入雪縫中隱藏的深淵。
這裡,深淵有高度象徵意含,說明這是主人公最深沉、最掙扎的思考與抉擇。
然後,他從一般人(小人)的判斷中脫胎,不放棄作為一個人可能達成的品格,成為一個高度覺醒者(大人,君子,至人)。
易經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
天地之大德曰生。
論語衛靈公十五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
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孟子盡心第九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莊子逍遙遊至人無己。
4、故事的結局,就男主角而言,是否再有直升機的救難也無所謂,因他已經完成自我的救贖,所以「夕死可矣」。
虽然但是,一个理智的成年人不会做出绕路的选择吧
特别想知道,他在整个过程中在想些什么。他被困的原因是什么,科考和探险可不是一回事。
想起127 Hours,Into the Wild, Frozen这类荒野求生电影,但这部Arctic拍得也太平静了,仿佛很多是可以预测的二选一的结果,譬如在过程中人死没死,悬崖上不上得去等等,然后最后结局基本上都是必然被救的大团圆,之后中间穿插一些希望与希望破灭的桥段。看完别的评论补一句:这叫“北欧的极简主义”么,哈哈。 20200426 @LTDP av. JH
像一部抽象的癌症题材电影。导演值得继续期待。
抉择和淡定是成年标志。
如果作为一个真实的故事,敬佩你,不过作为一部电影,实在是太沉闷,类似的电影很多,这部电影没有看到多少亮点。
很喜欢绝境求生独角戏,但期望有点过高了
极限逃生 对抗冰雪覆盖的北极大自然 真的是有点感动。
看开头 想起了原来看的南极绝恋 很快我就失望了 男主有buff 不吃雪盲的 薄薄的睡袋可以直接保暖抵挡完所有风雪 两架飞机会在很短时间内坠落于一个地方
冷硬核生存
很不走寻常路地完全没解释为啥主角求生欲和生存技能这么强??我数次以为他要把那两个随机掉落的倒霉蛋吃了,都是丹麦国宝这张脸的错。
麦老师独角戏,吸就完事了。
有吃有喝跑什么
全片寥寥的台词,加上手表计时器的报时声,剩下你能听到的只有寒风和男主的喘息声。隔着屏幕也能感受的绝望和极寒。在坠机之后,男主活着更像是为了赎罪。一个幸福的家庭因他而结束。这就是为什么男主一直重复着“l am sorry”。他原本可以呆在原地等待救援,但是每早醒来看到那张照片,和昏迷的女飞行员。内心的愧疚和自责便袭来。于是放弃坐以待毙,寻找救援。从这一刻,正片开始。直到最后搜救直升机抵达,男主从“we are here”,到最后抱着女飞行员哽咽“she’s right here”彻底泪崩了。是一部触碰到我的电影,并非中规中矩。
一般
歹戲拖棚
第一排观影,满屏都是一双实力虐的眼睛……12.15@三亚红树林影城,见到拔叔本尊的夜晚
7.5 很认真,其中的多处镜头交代也有独幕剧写实主义的感觉,但是这样的减去台词、剧情、悬念的片子,如果在视听语言上无法拔高到一定的超验性感知,那么就很容易无聊。这部就类似于荒野求生+北极实景观光指南,但是削减的戏剧性并未匹配以极致的写实主义(诸如《死囚越狱》那样的近乎偏执的写实性现实场景交代),所以导致该片缺乏亮点。但是麦叔还是撑起了整个片子,他演这种“困境下垂死挣扎且无法倾诉无法逃脱但实力超强的硬汉柔情”角色,天下第一。《狩猎》如此《杂种》如此《酒精计划》也接近这种感觉,《北极》更是这样。
作品徘徊在商业和艺术之间,两头都未做到极致,特别是从商业角度显得很无聊了。艺术方面,没有小动物,没有极光,没有精神分裂的幻想,也不太行
影像上太平庸了,完全可以再风格化些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