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评分还在降,感受到了广大网友的力量和愤怒,片子没播出的时候还是比较期待的,因为感觉演员挺好的,没想到这还没开始看呢就要凉了,也没有想看的欲望了,这样的“艺术”实在欣赏不来。。。。。。。。。。。。。。。。。。。。。。。。。。。。。。。。。。。。。。。。。。。。。。。。。。。。。。。。。。。。。。。。。
整个剧组,工作人员和演员,这么多人就眼睁睁看着为了一个可有可无的镜头毒死一只上一秒还在活蹦乱跳的猫,全部都无动于衷,没有一个人觉得不妥,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不。
可悲,但是更可怕。
演员可以绿幕可以抠图可以替身可以配音可以假吃假摔假动作,然后要求一只猫真的死。
对生命最基本的敬畏都没有,不配做人。
下毒的司马。
以“文化自信”为卖点的命题作文,倒是比《玉楼春》好看了几分。
现实世界里疫情反反复复,网络世界中新剧接连定档,《当家主母》就像三胎家庭里的老二,处了个尴尬的位置,顶着“于正作品”的名号,收获了些许关注,向来是弹比赞多,看似热闹,但被平台分销的定制剧,难免让人怀疑品质,宣推预算都不会太多,这剧也只是靠“于正”自带的流量勉力撑着,从题材、演员到物料,放在本周上线新剧里,讨论声量和平台资源,皆属中等水准。
我是构图视觉控,这剧的预告虽然被人吐槽带着《延禧攻略》后就频繁出现的“阴间滤镜”,又黑又暗,但我却很喜欢。
有些厚重又古旧的色调,蕴藏着沉静稳当的气韵,构图也十分讲究,有层次有远近有呼吸,看得出创作者有意地引导和强调,但这略显匠气的摆拍也算花了心思,衬得那“妻妾讲和携手创业”的故事也有了几分庄重与可信。
正片上线,看了三集,如遇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不是什么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走心之作,也不是什么不苦情不狗血不煽情的好看故事,“市面上前所未有”更是无稽之谈,不过还是一个传统的故事框架:竹马青梅破镜重圆的戏码,正妻掌掴宠妾的鸡飞狗跳,纨绔子弟闯祸毁家的招数,传家技艺被官商觊觎的四面楚歌……无一不是老生常谈无甚新奇。
预告里我颇喜欢的浓郁色调被演员脸上的高糊柔光滤镜冲散了质感,讲究的构图离了剧情基础便是散沙,风一吹就没了。
而满心期待的缂丝工艺不过存在于开头的旁白和人物的对话中,直到第三集才短暂的出现,是噱头是工具,就不是真正的表现(当然,也是因为剧情需要,前几集都在交待故事背景和人物关系,希望借由家族情感线带动观众的情绪,后期到了事业线,缂丝技艺的场景应该会多起来,吧?
)但到底是于正,对市场和观众有过深入而透彻的研究,所以《当家主母》沿袭了他在前几部类似作品中屡试不爽的公式:强人物+快情节+浓情绪,以及符合当下审美的设定:三观正能力强的正妻,吃过苦有手段的妾室,恋爱脑懂人性的当家,有私心小聪明的姨娘,智商高知进退的丫鬟,给古旧的角色镀上现代的光环,不能叫创新,不过是顺应时事,但观众看得越多越难取悦,甜宠要看脸,爽剧要接地气,不再是一招走遍天下的年代,于正这牛皮吹得有点过,被戳破难免落下一地狼藉。
投射到这部剧上,就是弹幕里此起彼伏的吐槽,开着二倍速带着放大镜,不一定是针对剧,但一定是针对人。
如果没有偏见,纯粹就剧论剧,批评与赞美皆可自由表达。
而我,还是想夸一夸于正作品里对“中年女艺人”的使用,哪怕他有极其强烈的个人喜好,有非常露骨的红利思维,但这个规模的投资层级中,愿意用“中女担正”的制片的确不多,他的存在倒有几分难得。
从《延禧攻略》的秦岚到《当家主母》的蒋勤勤,他的饼对中女演员来说,越来越好,哪怕最后吃下来效果并不尽人意,正片中因为滤镜问题和拍摄角度,女演员们的状态时好时坏,吐槽蒋勤勤瞪眼,杨蓉太老的弹幕不少。
但我却精准get到了蒋勤勤的气场和美貌,杨蓉的演技和灵动(甚至想重新看看她出演的那几期明侦),惠英红的可爱和鬼马,比起戏份不少存在感却平平的男角色们(徐海乔也不是不好,但就是记不住,感觉换成谁都行),这些在其他剧里只能镶边作配的中女们都有了无可替代的存在价值,拍出了岁月与经历赋予她们的底气和资本,这种戏,不是非科班出身的唱跳爱豆能够驾驭的(没有说他们不好的意思,但享受舞台不好吗?
为什么要来抢演员的饭碗),只有通过这样的作品才更能凸显熟女姐姐们的魅力与特色。
虽然观众念叨着“女性题材”、“女权崛起”,但从市场反馈与数据统计上看,要么是“大女主翻车”,要么是“高投资失利”,即使导演、编剧、演员和幕后都得轮番背锅,最后落实到内娱电视剧市场现状就是中年女演员和中年大女主的生存空间被无限抢夺与压缩,所以在戏剧作品中贡献更多的非妈妈奶奶们的常态角色就更加重要,哥哥们至死是少年人到中年可以披荆斩棘,姐姐们也可以甩掉“少女包袱”乘风破浪,在偶像剧里和弟弟恋爱秀美貌,在都市剧里搞事业攀高峰(隔壁的简爱姐姐也超级争气,不止是中年偶像剧,不要被预告骗了),在历史剧里破偏见兴家业,年龄不应该成为束缚演员的枷锁,而应该是创作者们写故事造角色的灵感,我希望可以见到各种优秀亮眼的女性角色在不同的戏剧中成为话题成为焦点成为经典,这样看来,《当家主母》的出现也有了更多的意义和承载。
评价作品时,女演员不应该背其他行当的锅,同样的,也不应该用统一的标准衡量女演员的表现,不是什么角色都只在乎外貌美不美、皱纹多不多、年龄大不大的,看台词功底、看眼神表现、看对戏来回、看气度姿态,总有亮点和值得发现的美。
所以,平台和制作公司,女演员的红利你们倒是都来吃呀
看了开头,几大狗血要素都有了,正宫与小三之斗而已,太老土了!
不如我给个建议吧,后续男主不是不在吗?
不在的时候两位女主在斗来斗去的过程当中惺惺相惜,爱上彼此,然而在这个时候男主回来了。
正宫做出了让位的决定,远走他方,小三终于发现她爱的是她曾经的情敌,于是乎去追她。
这多好?
于正,你是不是这样拍得?
但人脸磨皮严重,我觉得并不是色调调成昏暗,讲两句传统文化,就是精致的剧了。。
zf那样的才是好剧!
这种批皮古典文化的剧,只能作为合格剧。
具体是否好剧还要观察,毕竟才看了一集。
感觉打小三那里蒋勤勤眼睛瞪得太大了,有点出戏。
杨蓉演的还行,目前看来剧情一般,配乐一般,不怎么出彩。
然后强行矛盾,期待了很久,有点失望。。
反而觉得最出彩的地方,是片头。
动画很精致
别洗了!
1稍微了解点猫的就知道,绝对不可能通过绳牵引猫做出你想要的动作,牵引他只会让他拧着往后退。
2那个摔下来的动作,活猫一定是四脚着地,你们杀的那只是侧背直直砸下来。
3发的所谓咪咪主人澄清,且不论她没提供咪咪的日常照片,是不是你们找人扮的托,她打开手机展示的视频是群里别人发的,为什么你自己的猫视频是别人发给你?
视频里那只猫明明是黄绿色异瞳吧,跟你们虐杀的蓝眼睛白猫是同一只?
就算真的是她的猫。
我也合理怀疑她是靠卖猫命给剧组赚钱的。
把自己散养的猫卖给剧组随意处置。
滚吧,抵制!
对于养猫多年的我最看不得这些,那个镜头太真了,真的就像猫摔死的状态,特效,绳子绝壁做不出那样的效果!
吗的狗剧组!
但凡有一个良心未泯也不会允许这么拍!
在镜头的演员、工作人员都有责任!
不给出合理解释这帮导演演员一生黑!
诅咒这辈子火不了!
死在阴沟里!
气死了!
吗的 还在这狡辩,要是没死早就放出各种片段,而且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鹦鹉事件还不长记性拍摄一个片段花絮作为澄清?
脑子被狗吃了还是故意的,一目了然!
你tm艺术品就残害生命?
艺术品就拍成这狗玩意儿?
别糟蹋艺术了!
滚粗!
举报你到下架!
如题,最近很多剧都热衷服化道,也喜欢在宣传上鼓吹服化道的难得和还原,偏偏在我不喜欢看这类电视剧的同时,家里有人看,声音还大,无可奈何,一路听下来,所以服化道色调什么的与我无干。
脱离可能不错的服化道,就是电视剧本应该最重要的东西——剧情。
然而,从剧情上说这部剧老土又啰嗦,人物的台词则是与近几年不少电视剧类似,不伦不类,而语调十分做作,故意的无起伏,光听声音就仿佛看到一个个面瘫脸,似乎这样就能表现压抑以及个人的城府,尤其是男主角,惯于从气管里发声,这根本没有体现出病恹恹的感觉好吗?
一听就是故意的好吧,只有做作。
至于人物三观更是把我恶心坏了,既想表现封建社会现状,又让一群男男女女群魔乱舞。
总的来说,大杂烩,且所有要表现的东西都浮于表面。
没有人性的加持就做不出人文关怀的影视,当家主母缺的不是几颗星,是人性!
不敢再继续看这部剧了,总要想起那只猫和它的蓝眼睛。
从活生生到死透透,被一大群人围观,被几架摄像机记录,再被一群演员当作催生情绪的道具进行表演,被一群剪辑美术渲染剪裁,最后被放置在屏幕前供人欣赏,剧组真的只是把一个生命当作道具,但观众却看不下去残忍。
弃剧的不会是少数,别以为尊重了艺术就可以不尊重生命。
当家主母 (2021)2.82021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古装 / 王晓明 国浩 / 蒋勤勤 张慧雯P 的猫太假了,为什么演员演技场景都可以是假的,猫必须真死?
于正虐杀猫咪天理难容。
1、白猫容易找替代,不需要它现在的视频,只要当时的拍摄花絮。
2、请把工作人员用绳子扯猫咪后腿的花絮发出来。
3、请把猫咪拍完被毒死的一幕后,站起来的花絮发出来。
4、声明中并不能判断是拍摄前还是拍摄后,请直接把包含工作人员的完整花絮放出来,不然让家长投诉画面血腥
很美的摄影。旁边的姐姐打呼噜了
两种影像风格交织,一种是上个世纪的塔可夫-安哲-阿巴斯脉络,让人动容;另一种是极度烘托主观化的当代影像手法。与之匹配的是两种叙事脉络,失语且无力的男性、荒野与俄罗斯的外在象征性是给欧美电影人说的;另一条是父女公路片,无论什么时期的俄罗斯精神都会在女性身上得到彰显。很棒的片子,非常风格化且有标识度。当代青年导演的四百击。光非常讲究。
几个感悟:1、被夸奖像老塔、安哲等的片子要慎看,2、穿得太有时装杂志品味的人物大概率没有真实生活,3、剧本的孱弱并不是人物不说话、长镜头和胶片颗粒感能挽救的。4、没话说就请拍短点。#BJIFF2024
抱着镭射灯让整间车厢不那么空旷,打开投影机让整座小镇不那么单调。卡车司机游走在寂寞的公路和泄欲的黄碟里,后面骑摩托车追上来同样孤独的灵魂。我跟父亲同在车厢里却无话可说,父亲和我都发生艳遇却都不快乐。前面鱼疫绕路,我们像风车园里的扇片。把母亲的骨灰撒向大海,也把自己的寂寞留在北方。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最喜欢被村民追车那段,我果然还是个只能看到表面运动的肤浅观众( ´◡‿ゝ◡`)9.25 不断想到姑娘给路边遇到的女人摄影,直到女人不耐烦的回身查看女孩才按下快门,她要的不是面孔而是情绪
看到大家都睡了,我就放心了
北影节英嘉
2024BJIFF 不失为一种末日
3.5+,俄罗斯大师片,痛苦与破败的想象。
文艺少女和她爹的流浪之旅俄罗斯滤镜八米,我已经开始看个老毛子就觉得帅了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痛苦的观影过程,确是我一直迷恋的母题。
比较闷一些,主要是人物的情感转变略显突兀,意识流类。运镜很美,环境契合了整片的基调
北影节打卡。可能是我格局太小以至于欣赏无能,第一次在北影节的影院里睡得很香。
太多固定长镜头了,能懂导演为什么这么拍,但是完全有不像学生作业手法的更优解……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Cannes2023